心情胎教

2021-02-12 心情胎教 教育性的童话故事 入学准备心理健康教育

心情教育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要充分发展幼儿的大脑,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幼儿读书。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早教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额一个环节了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心情教育决定了孩子的未来》,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心情教育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所谓“心情教育”,就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孩子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

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大量年轻人迷失人生方向的现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立学校加入了推行人格教育的行列,许多学校设置了有导向性的、以“心情教育”为核心的人格、素质教育课程。专家说,“心情教育”就是训练人的本质中最深层的动机,使人的知识、品德和意志都能朝着崇高的目标发展,使人的情感、欲望建立在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爱的训练与体察,是心情成长的营养素。在这方面,父母、老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可缺少。在不少国家,“心情教育”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孩子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学习以爱回报父母,从小培养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品格。孩子的心情素质在爱的熏陶下逐步发展成熟。当孩子成人后,以这种人格素质与其他人相处,就会建立起充满和谐与友爱的社会。人格培养与道德训练,共同构成了“心情教育”的完整内容。

“中国妈妈似乎越来越过分关心婴儿的智力发育,这个倾向令人担忧。”

那么,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着重在哪些方面呢?在中国已经坚持开展16年的“关心下一代工程”,日前由中日育儿专家“坐堂”,为年轻妈妈们现场咨询指导、排忧解惑。

“‘怎样能让我的宝宝更聪明?’几乎每位中国妈妈都爱问我这样的问题。”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母子综合医疗中心主任仁志田博司说,10年前这位专家就随“关心下一代工程”来过上海。在他看来,和10年前相比,中国妈妈似乎越来越过分关心孩子的智力发育,很少有妈妈关心孩子如何形成自己的品格,以及家长行为会对孩子人格产生什幺影响,这个倾向令人担忧。他认为,“智力过人”是父母强加于子女的愿望。其实,培养婴儿品格比开发智力更为重要,更让孩子受益终生。即使是0-3岁的婴儿,也已经能够通过父母充满爱心的行为和指导培养健康的品格。

“心情教育”从何入手?

培养孩子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1.物——我关系

心情教育提倡让孩子体会到,世界上的万物都有它们存在的道理。作为一个人应该从中去寻找它们存在的意义,父母应帮助孩子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中去发现、感受和体验万物的存在和变化,使他们逐步认识万事万物的变化都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该鼓励孩子与自然接触,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具有环保意识;并懂得善待身边的事物,如玩具、用品等等。

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

2.人——我关系

父母应该让孩子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学会自己处理一些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问题——

*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教孩子懂得珍惜他人的爱,并学会给予他人爱。懂得珍惜爱,就是让孩子体验爱的美好,知道父母在给予爱时付出的辛劳,从而使孩子产生尊敬、感激之情;学会给予爱,是要教会孩子关心他人,照顾他人。

*鼓励孩子与更多的孩子经常往来、友好相处。同伴群体交往,会丰富孩子的经验,培养其交往能力,引导孩子注意他人的情感变化,学会关心与理解他人的感情,激发孩子与他人分享快乐和解除别人痛苦的愿望。

*重视培养孩子与其他人相处的能力。例如,可以带孩子参与公益活动、福利活动等,增进孩子与老年人、残疾人等的交往,关心他人的生活,使孩子从小就具有平等协作的思想与人道主义的精神。

3.我——自我关系

现代社会要求人才具备更高的自主性,而人自身也要求教育能不断发展更高的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能力。父母应该——

帮助孩子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只有较为正确地认识了自我,才有可能更好地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父母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给他们适度的自由和自主抉择、自负其责的机会。

帮助孩子发展自我设计的能力。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说:“我将来要当……”这时,父母要鼓励孩子把远大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问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和引导,把孩子的一些远大理想内化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自我设计蓝图,一步步培养孩子自我设计的能力。

帮助儿童发展自我实现的能力。父母应注重促进孩子自我实现欲望的产生和发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从事各种有挑战性的活动,充分挖掘以前不曾被意识到的聪明才智。

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孩子来说,心情教育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为了今天的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明天的社会,就要让孩子从小懂得爱父母,爱家人,爱社区,让孩子的心情素质在爱的熏陶下成长,到他们长大成人,他们会懂得怎样去建立友爱和谐的社会。

国外信息

德国:三张照片实施“心情教育”

当时是1983年的德国。一年级思品课教材第一页是孩子现在所居住的社区,在二战时的样子。图片上标了路名,然后让孩子查查自己家所在的道路,孩子会看到路上有很大的弹坑,或者堆满了尸体。第二页是现在社区的照片,依然让孩子去找自己家的位置,再问他们喜欢生活在哪张照片里?孩子当然愿意生活在现在的社区。于是老师就告诉他们,第一张照片是你们的长辈所经历的现实,而不是想象出来的,从第一张照片到第二张照片,是靠你们的长辈用勤劳的双手建造出来的,单凭这一点,你们就没有权利无缘无故的对他们发威,向他们抱怨,因为他们给你们带来了这么美好的生活,从而树立起孩子对长辈的崇敬。第三张照片是一张2000年的蓝图。孩子最喜欢这一张。老师问,你们还有没有勇气和理由让你们的父母再去建造第三张照片?忍心吗?一个孩子算了算他父亲已经40多岁了,到2000年已经60多岁了,不能再去造房子了。孩子们终于明白,第三张照片是要用他们自己来建造的,不能再依靠长辈了,这就让孩子在懂得爱长辈以后,又懂得了爱社区、爱国家,这样的教育更容易感染孩子。

美国:“心情教育”抚慰幼小心灵

近年来,由于美国的破碎家庭多,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一些学校专门为离异家庭的子女设立课后辅导班,委婉地将这种辅导班称为“香蕉班”或“彩虹班”。辅导班上,老师鼓励孩子们倾吐内心深处的隐痛,排解因父母离异带来的精神痛苦和不良心境。然而,这样做能否达到学校的初衷,尚不得而知。

相关知识

别轻视早教知识,它决定孩子的未来


一定要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否则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婴幼儿智利的开发,许多父母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别轻视早教知识,它决定孩子的未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早教是指在婴幼儿期对孩子进行系统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旨在促进其身心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别轻视早教的意义,它不仅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和投资。以一种专业人士的语气为您详细解析早教的重要性和影响。

早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根据科学研究,0到6岁是孩子大脑发展的黄金期。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大脑神经连接和形成神经元的速度之快是其他阶段的数倍。因此,适当的早期教育能够更好地刺激孩子的大脑发育,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连接。这种大脑发展对孩子在后续学习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早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显著积极的作用。通过早期教育,孩子可以学习认知、语言、运动等方面的能力。认知能力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至关重要,而语言能力则是沟通和交流的桥梁。早期教育还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以及情绪调节能力,对孩子的情绪智力和社交智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这些能力的发展,将对孩子未来的学习、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除了对孩子个体的发展,早期教育还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早教可以降低社会问题的发生率,比如犯罪、肥胖等。研究发现,通过提供质量高的早期教育,可以实现从根本上减少犯罪行为的目标。早期教育还对贫困儿童的社会流动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打破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孩子发展的限制,为贫困儿童提供更多的机会。

针对早教的重要性,家长们也应该树立正确的认知。早教并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孩子报名参加一些课程或者做一些书面的学习。早期教育应该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和辅导,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选择早教机构时,家长们也需要谨慎选择,寻找合适的早教环境和教师团队。优质的早教机构应该注重教育质量、设施条件和教师素质。家长们可以通过参观机构、了解教师的背景和教学理念等方式来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早教机构。

亲子早教网小编认为,早教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早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能够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早教也对社会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并提高贫困儿童的社会流动性。家长们应该正确认识早教的意义,并在选择早教机构时予以谨慎。只有注重早期教育,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奠定孩子未来学习的基础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教能够提高孩子后期的学习效率,早教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额一个环节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奠定孩子未来学习的基础”,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奠定孩子未来学习的基础是早教师们必须认真对待和积极践行的职责。早教的目标是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和资源,帮助孩子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和潜力。在这个过程中,早教师需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

早教师要重视孩子的身心发展。在幼儿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迅速,快速吸收和理解信息。因此,早教师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刺激和经验,促进他们的感知、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观察和分析孩子的发展表现,早教师可以设计并实施适合孩子发展阶段的活动和教育项目。

需要注重孩子的社会情感发展。社会情感能力是孩子未来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基础。可以通过各种互动和游戏活动,帮助孩子学会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早教师也要关注孩子的情绪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还应该关注孩子的运动与身体发展。早期的身体发育是孩子未来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基础。可以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孩子发展动作协调性和肌肉力量。这有助于孩子培养体育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支持。

还要关注孩子的艺术和创造力发展。艺术教育对于孩子的审美和创造力发展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音乐、绘画、手工等活动,培养孩子的艺术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这有助于孩子的情感表达和创造力的发展,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创作提供基础。

还应该关注孩子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培养。早期的教育环境和经验对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巨大的影响。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和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了解和尊重各种文化和社会价值观。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多元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公民奠定基础。

亲子早教网小编认为,早教师在奠定孩子未来学习的基础方面有着重要的责任。通过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社会情感发展、运动与身体发展、艺术和创造力发展以及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培养,早教师可以为孩子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帮助他们实现全面的发展。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成长。

父母对孩子的回应程度决定了孩子情商的高低


说到带孩子很多家长都比较头疼的就是孩子老是哭闹,因为不想去幼儿园哭啊,不给买布娃娃的小嘴就能噘一天,不想坐安全座椅就会大吵大闹,谁不想要一个乖乖听话的孩子?可如果每个孩子都会24小时听话,那就不是孩子了。因为他们不太懂得控制情绪这件事。遇到孩子哭闹的时候有的家长会对孩子发号施令,不许哭,过一会儿风平浪静,而实际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越堆越多成了垃圾。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理问题,孩子对父母的话也会很逆反。那么父母应该怎么跟孩子沟通才能帮助孩子控制情绪呢?

很多家长只是借助一些育儿理论来规范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却对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情绪毫不理会。这就造成当孩子生气伤心害怕的时候,父母很难跟孩子交流。反过来规范孩子的行为也显得力不从心,孩子也会一直受情绪的困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戈特曼曾对美国119个家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这些家庭的孩子从四岁初中到青春期,还有130多对新婚夫妇,从结婚到养育孩子的全过程进行的追踪研究,通过大量案例中发现,教育子女不仅仅要重视智商培养,还需要情绪上的指导。这一点是过去30多年里众多教育理念当中从来没有涉及的角度。跟其他育儿理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没有给你一大堆花里胡哨的方法,让你去控制孩子的行为。而是让你在不干涉孩子成长的前提下,跟孩子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接受过情绪管理的孩子也被证明他们比其他孩子身体更加健康,学习成绩更优秀,和朋友可相处得更好,更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情绪上更健康,从压力中解脱的能力更强。说白了就是情商更高。

成功育儿并不复杂,他最需要的是你以一种特定的方式陪在孩子身边,具体可以怎么做呢。我们今天的节目来讲讲第一点:父母对孩子的回应程度决定了孩子情商的高低。

您可能对情商的重要性早有了解,但是情商可不仅仅是用来培养孩子的。要想孩子情商高,父母首先要情商高。因为孩子关于情绪的认识大多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从孩子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行为心理学家观察发现,一个学龄前的孩子每20秒就需要一次家长的关注。社会科学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婴儿就已经可以通过父母的表情体态读懂父母的情感提示,同时小宝宝也会有自己的表情和体态做出回应。

如果父母可以敏锐地回应宝宝的提示,用眼睛和他交流,用婴儿的语言和宝宝说话,这些宝宝就会更早地学会情绪调节。比如:当逗他们时他们会很高兴,表现的很激动,但是之后呢又能很快的恢复平静,进入休息状态,在不同的情绪之间切换就是一种情绪调节的表现。

相反,如果父母忽视婴儿的提示,比如抑郁的妈妈不愿意跟宝宝交流,宝宝就不知道嘟囔着出声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就会选择安静和被动,长大之后就不能主动融入社会。

再比如一个新手爸爸跟宝宝一起玩的时间太长,宝宝老是处于兴奋状态。这样也不好。宝宝就没有机会知道吸吮手指可以帮他们平静下来。而且会恢复平静和保持平静也会影响孩子是不是能集中注意力的学习。这说明父母有初生婴儿的互动能够影响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这种影响关乎着孩子一生的情绪健康。

这个结论是有科学依据的,人的大脑大脑中有一种叫迷走神经的东西。你看人在紧张的时候心率也快了,呼吸也快了,消化系统有可能紊乱导致拉肚子。这些都是情绪对生理进程的影响。而这个迷走神经他可以调节人的呼吸心率消化系统,给身体踩刹车,使身体不至于运转太快而失控。

比如:在进行消防演习的时候,一年级小学生中有着高迷走神经张力的同学,在消防演习开始的时候可以放下手中的一切快速的疏散,一旦演习结束,他们也可以短时间回归平静,回到教室后集中注意力继续学习。

而低迷总神经的孩子就不能轻松应对了:什么?现在让我离开教室,现在还没到下课时间呢,演习结束,回到教室之后,他的好长时间都定不下神来。总之迷走神经的张力越大,让她调节情绪的能力也就越大。

怎么能让迷走神经张力变大呢?研究表明,在孩子还处于婴儿时期,他们体会的情绪经验,对迷走神经张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父母而言,能很容易留心孩子的情绪波动,对孩子的情绪做出回应,帮孩子抚平不好的情绪,帮助孩子学习情绪管理,才能使孩子的情商变高。

并且这种对孩子的体察需要在孩子的情绪刚出现轻微变化时就做出回应,说白了还没等到孩子的情绪激化时就给孩子需要的关注。孩子就会逐渐明白父母理解自己,不需要等他们做出极端的行为就会关注自己。好,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一个观点,父母对孩子的回应程度,直接决定了孩子情商的高低。

什么样的家庭早教抹杀了孩子未来


当孩子想给交不起学费又体弱多病的同学捐款的时候,你问他是不是学校规定必须做的,还问学校规定最少捐多少?你在一点一点砍去孩子身上善良的本性。买东西时别人多找了钱,你拖着孩子快速离开。同事得罪了你,你指使孩子偷偷拔掉他自行车的气门心。

好比我们父母身上藏着许多把刀,提醒提醒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刀,你也有吗?

第一刀:砍去民主,种下强权的种子

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也就是家里的皇帝。早教网,他们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着。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

第二刀:砍去爱心,种下自私的种子

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又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 中国式育儿的十大错误>>

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就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告诉她不要多管闲事?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去制止他。

你的这些表现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私的种子。

第三刀:砍去诚实,种下说谎的种子

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早教网,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尽可能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是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

第四刀:砍去冒险,种下平庸的种子

孩子要下河游泳不是教会他怎样保证自己在水里的安全,而是简单地拒绝--理由当然是危险。孩子要登高也是安全的原因不被允许。孩子都十多岁了,还不敢一个人到门口小卖部去买瓶酱油,因为大街上是危险的。不会自己削苹果,因为刀子是危险的。二十岁的孩子还不会开火做饭,因为煤气是危险的。

是啊!现在的社会有些乱,出门有危险,在家也不安全。但俺们就这样一直抱着,他们又如何能长大呢?一点点危险都不能经历的孩子肯定是平庸的。危险处处存在,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教会孩子识别危险,处理危机!

第五刀:砍去守纪,种下违法的种子

孩子自己过马路很少会去闯红灯。早教网,孩子骑车也会规规矩矩地在自行车道里行驶。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口诀。可是当他们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时候总是被大人拉扯着不走人行横道线,不走地下通道,也不走人行天桥,而是翻栏杆、横穿马路。大人的借口是我忙,赶时间。殊不知这一刀让孩子体会到的是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自己的利益大于规则的严肃性。

本网站:当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候会说我要比他还棒。可是一次次地超越不了自己欣赏的对象,又被父母奚落之后,孩子那良好的欣赏的心态就会变成糟糕的嫉妒心了。嫉妒这个人生的一大公害就被我们天真的孩子学会了!

心情胎教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