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旅行记
2020-11-27 童话故事旅行记 童话故事历险记 小鸭减肥记童话故事回乡记(二)。
又是一年开学季,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点,大多数学生都会在开学前夕去做一些准备,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更快的适应开学的生活,还有哪些让你觉得学到了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回乡记(二)”,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今天是去涵玥的舅爷爷家做客,舅爷爷的家在一个城市的一角,是座落在一座小山边上的几间宽敞的平房,家里养了只虎皮花纹的大花猫,毛油光水滑的,总是懒懒地躲在那里眯着眼睛,让人不禁怀疑起它抓老鼠的本能是否依旧。涵玥从来没有离猫这样近过,百般高兴不一会儿就变成对猫的百般捉弄,摸摸猫头,再用手指头捅捅猫鼻子,使劲儿拉拉尾巴,再揉揉猫肚子,自娱自乐,口水淌了一身。猫儿性情很好地任她“蹂躏”,颇有主人风范。玩了好一会儿,可能是涵玥不小心弄疼猫了,猫抬起身子,伸出爪子轻轻在她的手背上挠了一下,吓了涵玥一跳。她不甘心地又在猫儿的肚皮上打了一下,猫儿又抬爪挠了一次,再打、再挠。三个回合下来,涵玥起身,看了猫一眼,犹豫了一下,转身另找玩伴儿去了。爸爸的摄像机录下了这可爱的一幕,若干年后,猫或许不在了,但涵玥的这些童年趣事,却会永远存在于妈妈的脑海里!
舅爷爷家的堂屋角落有一堆未剥的大蒜,涵玥很是新奇地走上前去,一通乱剥,总算是可以让妈妈坐在旁边歇歇了!
邻居家有一只纯黑的小狗,名字就叫“黑”,妈妈对这个酷酷的名字感叹不已。另一家有一只纯黑的小猫,那黑幽幽的眼睛让人不敢与其对视,特别是妈妈,总说心里发怵,那种恐惧的渊源来自于童年时看的一篇侦探小说。涵玥喜欢“黑”,但对于那只小猫,却无任何兴趣,不知她的心里,究竟有着怎样的喜好判断标准呢?
不远处的阿婆家,养了两只大白鹅,妈妈兴致极好地抱着宝宝头凑上前去,嘴里念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没想到那两只鹅脖子伸得长长的,迈着小短腿,瞪着眼睛,晃动着肥胖的身子,“嘎——嘎——”大叫着冲妈妈啄来,吓得妈妈抱着涵玥一路飞跑,差点儿没摔着,好容易停下来,心还狂跳不已,那两个家伙也太不友好了。涵玥却是乐得咯咯大笑起来,居然下地跑到鹅身边送“脚”上门,还好那天给穿了一条厚的背带牛仔裤,所以不至于啄得很疼。好一个“初生小女不怕鹅“!
这一天,玩得高兴,睡得也好,而且表现极好的是每逢吃饭时便睡觉,因此妈妈得以顺利地吃下中饭和晚饭,好久没享受过跟大家在一起吃饭的快乐了!
回乡记(三)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回乡记(一)
“十一”期间,由于孩子的奶奶思乡心切,我把小咪铛送回了湖北奶奶家,准备让他和奶奶在那里呆一个月。回家的行李上塞满了咪铛的东西,吃的奶粉、心爱的玩具、磁带、书、画笔、常用的药品,唯恐他回家以后感到有什么不便。
奶奶家在一个很小的镇子上,有两条街道,此外就是农田和公路。由于湖北多湖,池塘随处可见。奶奶家前面是一条土石路,后面是一条小河,隔着河是菜园子和一条铁路,不时有火车来来往往。家里没用自来水,在后院子里打了一口井,饮用的是地下水。
刚回到家,小咪铛就闹得鸡飞狗跳,追在邻居家的一群公鸡、母鸡、鹅的后面,一直把它们追进了老窝。在北京的时候,除了在动物园里见过一头奶牛,这些动物只在咪铛的看图认物卡片上出现过。据说有个老师要求学生画鸡,结果学生画了个炸鸡块。看来咪铛不会闹这种笑话了。土路自然不如城里的大马路平坦,凹凸不平的,咪铛开始还摔了几跤,不过很快就习惯了。镇上调皮的男孩子,很多都光着脚跑来跑去,玩一种转铁圈的游戏,跟在铁圈的后面跑。
空气很新鲜,当天晚上,我抱着咪铛在院子里看满天繁星,一边想起北京的充满汽车尾气的空气,晚上能看见三两颗星就算是好天儿了。井水有些甜,没有自来水的漂白粉味道。而北京的水源,地下水接近枯竭,密云和怀柔的水库虽然受到保护,但听说密云水库已经受污染了。
从镇上的人家那里,买得到他们自己喂养的土鸡、土鸡蛋、猪肉,用农家肥种大的蔬菜,自制的新鲜豆浆,捉到的野生甲鱼。在北京,我只给咪铛吃鱼肉和鸡蛋,基本没让他吃过猪肉和鸡肉,尽管如此,心里仍然不踏实,听说现在养鱼也投喂激素。记得有一天在超市,看到过一种长白山产的猪肉的广告,为了突出它是天然绿色食品,将普通养猪场喂养生长激素和抗生素揭露得淋漓尽致。现在,至少咪铛在奶奶家的日子里,可以放心地吃肉了。
在乡下的日子里,可以在农田边的小路上悠闲的散步,听鸟叫。孩子可以享受亲近自然,和泥土亲近,和山水亲近。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给我们带来很多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局限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造就的森林里。咪铛见得最多的东西就是汽车,在家门外川流不息。
然而,回家的数天,也深深的感受到一个词,那就是贫穷,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指精神上的。由于种田挣钱太少,年轻人多数出外打工。白天走在街道上,能听见家家户户传来的麻将声。有一个妈妈,因为沉迷于麻将,竟然将刚周岁的孩子拴在麻将桌脚上。小学的孩子“十一”期间仍在上课,听说是老师为了创收,收补课费。想起北京的孩子,周末在钢琴城上课,或者在游乐场尽情欢乐,深深感到巨大的差距。
记得在读者上看过一篇文章,写北京的儿童和山区的儿童一起过夏令营。吃饭时,由于柴鸡蛋好吃,被城里的孩子毫不客气的一抢而光,其中一个孩子,还很无礼地要求随行老师再为他端上一盘,显然在家被伺候惯了。爬山比赛时,走惯山路的山里孩子输给了城里孩子,他们的解释很简单,看见城里的孩子那样新鲜、高兴,就让着他们了。分手时,问彼此的印象,城里孩子觉得山区的孩子纯朴可爱、内向,但不讲卫生,山区孩子觉得城里的小孩聪明、活泼、爱出风头、喜欢拔尖。城里的小孩回家时,好几位家长开车来接,有个孩子还要求直接去麦当劳。
我感到,在我们忙着给孩子教这教那的时,是不是缺了些什么呢?
回乡记(二)
回乡记(三)
我们这次回老家的目的之一,便是想带涵玥回她爸爸曾经生长过的农村老家看看,爸爸工作后,曾经无数次梦里回到的故乡。能让女儿感受一下自己童年的气息,是爸爸的一个心愿,孩子的童年,何尝不是父母的第二个童年呢?
来到乡下的姑奶奶家,居然能有两个远房亲戚的小朋友已经在这儿了,一个七八岁的小哥哥,一个三岁的小姐姐。涵玥和小姐姐一见面就笑嘻嘻地象老相识般玩到一块儿去了。姑奶奶家院子里的那口压力水井,涵玥看着大人们用过几次后,便对它生出无穷的兴趣。可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无论如何也奈何不了它的,小姐姐此时充分发挥了合作精神。她熟练地指挥涵玥站在封闭的井台边等着接龙头里出来的井水。她则两手上抓杠杆,钩起双脚,把整个身子悬在了杠杆上,小肚皮很可爱地整个儿露了出来,如此这般,杠杆才缓缓下落,水嘴里缓缓流出清亮的井水来。小涵玥兴奋得眼睛都亮了,这跟家里的自来水可太不一样了!可是压力过后,水流不了一会儿便没了,小姐姐很高兴地再一次悬起,重复刚才的动作,涵玥又忙着伸手接着从管子喷涌而出的水了。所有的人都被这两个小家伙的快乐所感染,一起和着她们的笑声在秋天的农庄里露出了舒心的微笑。这样美妙的图画,不知道涵玥是否会永远记得呢?
离吃午饭还有一段时间,爸爸带我们去姑姑家后面的小河边逛逛,因为今年的大旱,小河里只有浅浅的水。初看小河,妈妈实在弄不懂爸爸念念不忘的这个地方,到底有何魅力及乐趣所在。因为妈妈在长江边长大,对这种小河沟实在是太不以为然了。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河滩上,爸爸小心地伸手到河边掀开了一块石头,哈!居然有一只大拇指盖儿那么大的小螃蟹藏在下面。爸爸一口气找了上十只小螃蟹出来了。虽然这些小家伙们有的还没长大夹子,拿在手上也不至于被它夹疼,可张牙舞爪的样子还是让妈妈有点儿害怕的。可涵玥一点儿都不象妈妈那样胆小,爸爸把小螃蟹放到她的手心里,她任由螃蟹顺着衣袖都卷起来的小胳膊往上爬,还一脸儿笑嘻嘻地,只有妈妈在一边大呼小叫的,根本不知道享受这样的乐趣。
再往前走上一段儿,我们居然看见了一条卧在河滩上悠闲地吃草的大水牛,涵玥兴奋得挣脱妈妈的手,恨不能冲上前去来个大拥抱!她实在是太喜欢动物了!可是碰上个胆小的妈妈,连抱宝宝去跟牛合个影的勇气都没有,只好让爸爸抱着兴奋不已的涵玥,妈妈站得远远的,照了几张人牛合影,确切的说是人与牛PP的合影,因为妈妈不敢站在牛的正面,怕闪光灯惊了牛,牛会顶人,不知这个想法是怎么冒出来的。
吃中饭的时候,小姐姐端着碗饭和菜及筷子,麻利地翻上了门前打谷场上的一辆手扶拖拉机,三岁的小姑娘敏捷的身手让妈妈叹为观止,这是城市里的“翻斗乐”无论如何都训练不出来的。涵玥一看着了急,平时一向规规矩矩吃饭的她也要求上去,妈妈破例了一次,结果一餐饭她至少围着拖拉机走了二十圈儿,可饭居然只吃了一半儿,而小姐姐的碗里已是饭光菜光了。只好为涵玥冲了一大瓶奶,她抱着奶瓶,选了个她最为满意的位置——猪圈门口,在离猪的脸不足二尺的地方,闻着猪圈里特有的味道有滋有味儿地喝完了牛奶,末了还拿着空奶瓶准备喂喂猪的,幸好妈妈手快,一下子夺了过来。
接下来又看中了姑奶奶家的一只可能才一两个月大的小狗,那种狼狗的种,远没有观赏狗那般可爱,可她不管那么多,照样撵得狗满院乱跑一气。最后是小狗四腿直抖钻到墙角的柜子底下完事儿。可她居然不甘心,一屁股靠在了柜子上,等那狗儿再出来。她勾着小脑袋看狗,小狗小心翼翼地从柜子底伸出半个头来看她,一副滑稽的场面让妈妈笑得忘拿了手里的像机。现在只好在日记里补上这一课了。
回乡记(四)
春节,带孩子回家乡看看!
假期时光匆匆走过了,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学年,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好入学准备,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克服假期综合症,快速做好入学准备小知识你还了解哪些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带孩子回家乡看看!”,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春节到了,许多异地工作的父母都会尽可能利用长假带孩子回一趟老家,让自己的父母看看孙子,享受三代同堂的幸福日子。
在共享天伦之乐的同时,爸爸妈妈不妨拟一个“寻根”计划,让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多多亲近“老家”——多感受一些传统文化、多体会一些温暖的亲情、多学一些人际交往的本领。
我从哪里来?
大多数孩子都对自己的“来历”非常好奇,而对孩子的这个问题,许多父母也会感到难以回答,这次的“寻根”计划就可以用这个问题作“开场白”。
借这个大团圆的机会,将所有亲戚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婶婶、堂兄堂妹、表兄表妹等逐一介绍给孩子,说明他们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这时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画一张树形图,将这些关系用图形来表示,可取名为“我们都是一家人”。这样孩子会觉得很有趣,既明白了自己的“来历”,也感受到了自己与这群人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同时直观的图形让孩子更快地记住每一位亲戚。
爸爸妈妈是这样长大的
家乡是你小时候生活学习的地方,留着你太多的成长的足迹。这时,已为人父母的你可以带孩子一起重回你以前就读的学校或其他有意思的地方,给他看爷爷奶奶珍藏的您小时候的奖状、奖杯和一些珍贵的老照片,给孩子讲述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有趣故事,与孩子一起分享你小时候的喜怒哀乐,没准孩子会从中获得些启发呢。
谁不说我家乡好
让爷爷奶奶为孩子讲述“家乡的历史”,比如:曾发生过什么重大事件、出过什么著名的英雄人物及其故事、有些什么样的神奇传说。
爸爸妈妈可以带孩子游览家乡的古迹,看看博物馆、纪念碑和寻觅其他具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告诉孩子这里当年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英雄豪杰在这里留下过足迹。让孩子了解家乡过去发生的事件对今天生活的影响。
带孩子参观家乡的祠堂、寺庙,参加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让孩子多了解一些家乡的历史、民俗。如有家谱之类的材料也不妨拿给孩子看看,让他对自己的家族、以至于整个家乡、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产生最亲近、最感性的“第一印象”。
我们都是大地的孩子
如果你的老家在乡村,可以带孩子去田野走走,看看田畴和阡陌,看看农民为春播做的种种准备,教孩子识别田里的农作物、山里的树苗、池塘里的鱼虾……从中培养孩子对土地、劳动和自然的朴素的感情,同时,也可以激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了解家族病史
现代医学认为,相当一部分儿科疾病和遗传因素有关,如肥胖、高血压、偏头痛、近视等。趁这全家团圆的好机会,年轻父母不妨做个有心人,了解一下家族成员曾遇到过什么健康问题,对整个家族的病史作一个调查,并把所调查到的所有疾病信息做个记录.
这样做不仅对你和你的孩子,甚至对孩子的孩子都非常有好处,它能提醒医生,协助诊断,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
留住老家的回忆
在假期结束之前,和老家的亲人一起拍一张全家福,回到城市中,经常让孩子根据照片回忆老家的亲人,老家来信、来电,有什么新的信息和问候,也应及时告诉孩子。
买一张家乡的地图,让孩子亲手圈出曾经和父母一起去过的地方,从而使孩子加深对家乡的印象。
让孩子用绘画、口头表达等方式描述自己亲眼看到的“老家”,如果幼儿园给孩子“演讲”的机会,鼓励孩子把他可爱的“家乡”介绍给小朋友。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专题“宝宝拜年礼仪速成班”
DODO三岁记事(二)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孩子要在入学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在开学时有效的节约时间,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高效做好入学准备的知识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DODO三岁记事(二),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DODO三岁记事(二)
在DODO看书、游戏或吃饭的过程中,DODO妈会不固定地放阶梯英语给她听,每天都让她听,不管她听没听进去,让她在不经意间受到感染。入睡前,是雷打不动的听英语时间,躺在床上,关上灯,DODO在迷迷糊糊的时候,仍然会跟着录音机念一两句。早上起来仍然放英语给她听,直到她上幼儿园,DODO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在玩具房玩的时候,会把录音机提到玩具房,自己放来听。三岁的孩子学英语不要求她会讲,主要是多听,多听,再多听,辅助地加些看,比如看VCD,玩电脑。
对于画画,DODO一点也没遗传姥姥和舅舅的绘画天份,DODO拿笔也比较笨拙,而且画得横不平,竖不直,圆不圆,方不方,弯弯曲曲的一条线是“1”,也是波浪,也是“S”,也是“丝”字,反正这条线说什么就是什么,姥姥给DODO买了好几本画画书,几乎所有的涂色画都被DODO涂上了粉红,还不是规规矩矩的粉红,是杂乱无章的粉道道,好像DODO对这些画有仇似的,DODO妈偷笑“又一个画盲,象我”,DODO妈觉得只要DODO想画,随便她画什么,不想画,也高兴随她便,毕竟每个孩子的天份都不一样。
DODO已经开始爱美了,会自己挑选裙子和发卡,对粉红色有特别的偏爱,可能小女孩都喜欢粉红色吧?对自己喜欢的衣服,即使我们觉得不合适,她也坚持要穿,DODO妈从不打击她的热情,但也从不鼓励她的这种爱好,顺其自然。DODO对背上小书包感到很有荣誉感,硕大的书包有她一半高,除了上幼儿园要背,DODO还要兴高采烈地背它去商场,奶奶因为心疼DODO,总是想帮她拿书包,DODO就是不肯,三岁的孩子也有荣誉感呢,虽然她不知道荣誉是个什么东西。
DODO在玩诸如滑梯、秋千、平衡木等方面都毫无惧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象吊单杠一样吊在滑轮上,从上滑到下,有时半道坚持不住,就从有一米高的地方掉下,每次DODO妈都很紧张,生怕她摔了腿。每天奶奶从幼儿园接DODO回来,DODO就在院子里和小孩子疯跑,秋千甩得象飞了起来,站在翘翘板上你上我下地翻越,有回奶奶和别人聊天,一回头,几个小孩就不见了,好几个人分头找就是找不到,奶奶急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后来另一位阿婆发现从楼顶天台扔下的娃哈哈瓶子,才在天台找到她们,DODO妈为此好训了DODO一顿,从此一经过这里,DODO就说:“我和琪琪上次上去,奶奶找不到,我以后再也不去了。”
DODO三岁记事(三)
豆豆入园记(二)
第一天
一大早,就把豆叫起床了。豆很配合,洗脸、刷牙、换衣服,都很乖,只是让她先喝点奶却没喝两口,也可能孩子也兴奋吧。到了幼儿园,先到班里,却还得先到卫生室去办手续,带孩子转了一圈回来,还得先交托费才能入班。让奶奶陪着豆在班里等着,我去交费。
等回到班里,豆豆已经被老师给带进去了。在门口没有听到孩子的哭声。和老师交谈了几句,老师总是说放心,没问题的,孩子会适应的。我也说了我的打算,想让孩子逐步过渡,先上半天,吃完中午饭就接,慢慢再增加时间。没想到老师反对这种做法,说这样孩子成了习惯,还得再适应一次,得要过两关,还不如让她一次适应,最好不要中午接走。老师又说,今天只有两个新来的孩子,她们4个老师会有两个专门陪她们的。听着豆豆在屋里也不闹,我也犹豫了。老师又说得非常的肯定,好象也很有一些道理,我也同意了。但是,因为一直和豆豆说的是中午接她的,所以,我向老师提出要当面跟豆豆说清楚。老师把豆豆带了出来,我跟豆豆说,妈妈要去上班班了,要下午等豆豆睡醒了觉再来接她了。豆豆不干了,哭了起来,但我还是依然坚持和她说了再见,从她非常小开始,我一直坚持和她当面说再见,绝不偷偷溜走。下了楼,听着后面传来了豆豆大哭的声音,嘴里还在哭诉着什么。妈妈的心揪得紧紧的,但我知道这时候我必须走了,没有别的选择。
中午的时候,因为实在是不放心,又跑到了幼儿园。没敢进教室,怕豆豆看见我,只在门口问老师。老师说,不要紧的,中午是丁老师喂的饭,都吃了,但是早上没吃东西。说豆豆是给她讲故事的时候就不哭了,一会又哭。老师说给豆讲故事,她一看就知道是“丑小鸭”,她认识字呢。又跟老师解释了一下,豆豆中午一直都有人陪着睡的,倒是不用人抱,也不要什么安慰物,只是经常想握着大人的手入睡。在老师又一再让放心的情况下,再次离开了幼儿园,并约好大约3点多来接豆。
下午,不到3点半,又来到幼儿园。小豆豆没有在哭,可小脸上花花的,一看就是很哭了一场。老师说,中午是王老师抱着的,等睡着了再放到小床上的,睡了一大觉呢。想来孩子是上午哭累了吧。老师还说,豆豆不肯喝水,一让她喝水她就哭。我只好赶紧跟老师解释,豆豆一直都不太肯喝白开水的。好在老师还比较理解,让第二天给她带一瓶子水。
带豆离开了幼儿园,在车上和豆豆说话,她的情绪倒是都挺正常的。路上给她喝了一小瓶果昔,又奖励了她一块糖。豆吃过的糖块实在是有限,好象只是上一次生病时候给她吃药做过奖励,她没有吃糖的习惯。
带豆离开了幼儿园,在车上和豆豆说话,她的情绪倒是都挺正常的。路上给她喝了一小瓶果昔,又奖励了她一块糖。豆吃过的糖块实在是有限,好象只是上一次生病时候给她吃药做过奖励,她没有吃糖的习惯,但实际上很喜欢,正好用来做奖励。
豆豆入园记(三)
回答孩子关于性的问题(二)
关于生殖器的问题
三岁的女孩在换衣服时,问道:
“我长大以后,会不会和爸爸一样有小鸟呢?”
“你是女孩子,爸爸是男人,所以你不会有的。你会像妈妈一样有乳房。”
“男孩子真好,可以站着小便。”
“是呀!”
三岁的小孩子很单纯地会有男孩子较好的想法,而母亲很简单地以“是呀!”带过。
这时,如果再加一句:
“虽然女孩子不能够站着小便,可是女孩子可以生出可爱的娃娃,是男孩子做不到的。这不是很好吗?”
如此说明身为女孩子值得高兴的事,这样会更加恰当。关于生殖器的问题,做母亲的经常会有不同的回答方式。到底怎么样回答较好,请各位想想看。
例A:
“为什么爸爸有小鸟呢?”
“男人都有,像隔壁的小健也有啊!”
“小健也站着小便。”
“小健的爸爸也一样,都是站着小便。”
例B:
“为什么男孩会有小鸟呢?”
“因为男人不会生娃娃;而女孩在长大以后,就能够生娃娃,所以不需要小鸟。”
例C:
“为什么女孩没有小鸟呢?”
“如此才可以区别男孩和女孩。”
例D:
“为什么妈妈和我不一样,没有小鸟呢?”
“那时因为妈妈生你的时候,把小鸡鸡给你了。”
例E:
“为什么我是从小鸟来小便,而小妙是从屁股来小便呢?”
“小妙也有小便的地方,这是和屁股不同的地方。如果和你一样,男女就分不清了。所以女孩和男孩不一样,小便的地方在比较里面的地方。”
例F:
“女孩子从哪里来小便?”
“女孩小便的地方在体内,是在外表看不到的地方。”
洗澡时或看到家人小便时,正是家庭中性教育的开始。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机会,可以把握机会,说明男女的不同。有关于男女生殖器的不同,男孩子有小鸟,而女孩子的生殖器官则在体内看不到的部位。不必对幼儿说明,女人因为要生娃娃,所以没有小鸟。像例B、D的回答方式并不恰当。
在此,列举男孩子与女孩子的发问问题。
六岁的女孩子有点不服气地问道:
“为什么要分成男孩子和女孩子?”
“这个妈妈也不知道,大概是为了在长大以后,可以区分这是爸爸,那是妈妈,才如此加以区分的。”
这时,不必向幼儿说明,因为将来要生娃娃而分为男女;甚至也不需要说明男女生殖器的区别。如果还提及这些就太多了。此外,还要特别体察小女孩的心理,她们问这类问题很可能是因为周围的环境所造成的。例如:我们常听人说“身为女孩子……”或是“因为你是女孩子,所以必须要……”由于周围的人常有过度的要求,她们才会问这方面的问题。
在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的心中,还没有意识到男女真正的区别。活泼而有力气的男孩子,会很自然地和女孩子们一起玩耍。如果他们提出这方面的问题时,父母亲一定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对于孩子的教养态度。
如果女儿觉得“做女孩子真不好”,父母不妨向她列举做女孩子的好处。例如:“女孩子可以穿好多好多漂亮的衣服,可是男孩子就没有这么漂亮的衣服可穿。女孩子可以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地,这样不是很好吗?“的确,要真正回答好孩子提出的问题,有时候,是要下一些工夫的。
回答孩子关于性的问题(三)
怎样回答性问题
又是一年开学季,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点,学生们也要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入学准备做好了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入学准备知识吧!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怎样回答性问题”,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无论什么时候和场合,对于孩子的性问题,父母都不应该因为自己不恰当的态度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也不应该在教育的时候,老是想着一次把全部知识都抖给孩子,不必像医生给产妇讲课那样。
回答孩子的性问题要简洁,不要扯七扯八。有时候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彻底地掌握有关性方面的知识和学问,而仅仅是为了达到纠正孩子性心理方面的问题,使他不会形成错误的性观念和态度。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提出这方面问题的时候,父母用语言对孩子进行性方面的教育就算正式开始了。一个两三岁的男孩指着生殖器天真地问父母:“这是什么?”的时候,父母的正确态度应是自然地告诉他:“这是你的小鸡鸡。”
父母的态度应该像告诉孩子哪是耳朵,哪是眼睛那么自然。故弄玄虚、大惊小怪的口吻和表情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难以排解的神秘感和不正常的羞耻感。当孩子问这类问题的时候,他并不是想知道生殖器的性功能,只不过是想知道正确名称而已。
有的父母回答孩子提出的“生命来源”问题时,常借故说:“你是捡来的,是树上长出来的……”不正确的回答未必能使孩子真正相信。问题在于,孩子会感觉到父母不想让他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这问题是神秘的。当孩子长到七八岁的时候,已经模模糊糊地知道一些性的信息时,心中尽管存在着很多困惑,也不会向父母坦诚地询问了。因为他曾经在父母那里碰了壁。父母也因此失去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帮助孩子度过性觉醒和性困惑的心理时期。
回答孩子的性问题,应遵循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平静、坦诚、自然的态度至关重要。由于孩子毕竟还不成熟,回答可以简单一点。关键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以免导致不正常的性神秘感和不正常的羞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