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幼儿园入学准备
2020-11-11 小学幼儿园入学准备 幼儿园上小学入学准备 幼儿园小学入学准备什么幼儿园不学,小学跟不上吗?。
宝宝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孩子上完幼儿园该上小学了,如果幼儿园里没有学够知识,上了小学会不会跟不上课程?
snow770827发帖:
我现在选择这所幼儿园是私立的,硬件条件最我们这个小地方最好的,老师素质也比较高,有责任感和爱心,对孩子很好,不偏心。还有这所园里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主要培养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和培养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动脑开发智力。而我们当地的机关幼儿园,过早地给孩子灌输了小学教材里的知识,珠心算,加减法,汉字等,很多小学生要掌握的内容,也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灌输给幼儿。让孩子过早地背上了学习的包袱。
很多家长认为,如果在幼儿园不学这些知识,上小学后学习会跟不上,因为小学的课程会更难,如果在幼儿园不打好基础,读小学就会吃力。你们觉得这种说法正确吗?
横云回帖:
我宝宝的老师就明确和我交流过这个问题,他们幼儿园是不教认字和写字的。
我家的教育理念:现阶段不学认字和算术,主要从游戏和生活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与人相处沟通的能力。最满意的一点就是,我们家孩子每天都是笑眯眯的,总是一边走一边唱,快乐的不得了。
至于能否顺利和小学接上,我觉得应该没问题吧,现在小孩都这么聪明。
天时地利人和回帖:
本来读幼儿园就是玩的,这个是正确的,可是在现在社会变了,我一个朋友的儿子上的幼儿园很宽松到了小学一年级就跟不上,我的同事说她女儿在上小学前就把拼音和20以内的加减法学完了,她也不想这样可是周围的小孩都在学,否则就跟不上,一年级老师教得很快的,我一个亲戚在私立幼儿园教大班,她说她们现在也教很多东西,比规定的幼儿园教育要达到的标准高多了,只要中国的教育体制不变这种状况就难有根本的改变,不知道其它地方怎么样
宛廷妈妈回帖:
你说的这个幼儿园真是太好了,是我理想中的幼儿园。我的妈妈和老公在台湾的姨妈都是多年的幼教工作者。她们一致认为小孩子上小学之前不用提前学那么多的东西。
因为假如孩子提前学会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那么老师上课时,想必她就没那么有兴趣了,上课时老师说的她都懂,她还能认真听吗?这会影响她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于比别的同学早知道,所以孩子会有优越感(家长也有哈),等到了三年级之后,这种优越感会消失(除非家长一直坚持早教)到时孩子的心里可能会产生落差,甚至是厌学。
小孩子就是要多玩,从游戏中学习有利于她将来融会贯通,学习讲的是举一反三而不是死记硬背,会玩的孩子肯定是个聪明孩子。
TWOTOUCH回帖:
你说的幼儿园很好,在游戏中学习也是符合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的。我女儿的幼儿园也是这样的,至今家长们的总结是,还没发现哪个孩子跟不上学校的进度的,相反,学得都很好。
说到学前学知识,有的幼儿园确实是拿着小学课本在学,这对孩子是有害无利的。孩子在该玩的年龄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被提前灌输了那么多书本知识后,上小学又难以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一到高年级,新知识出现了,学习很容易出现滑坡。
另外要注意的是,学前不提前学知识,不等于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我周围的例子来看,培养良好的的阅读习惯对孩子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父母要每天抽空给孩子讲故事,选择适合孩子、吸引孩子的好读物,让孩子爱上阅读,这点对孩子以后的自主阅读,主动学习是很重要的。
楚楚宝贝回帖:
我们今年就要上小学了,他们幼儿园是私立的,是不学小学的知识的,就是玩啦,唱歌跳舞画画什么的.不过我女儿也可以认识很多字,一般的故事书,都可以自己阅读了,我觉得这个非常非常的重要,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都需要会自己阅读的,否则老师读1道题,没听清楚,做题的时候,就只能连蒙带猜了呢
数学20以内的加减早就会了,学校没教过,我们也没特意教过,就是有时候陪我去菜场买菜,顺带着帮我算算帐了.
最早我们是这样的,3岁去菜场,如果买了5个草莓,爸爸吃掉2个,还剩几个?是吃掉的多?还是剩下的多?剩下的你想怎么分配?给谁几个?自己留几个?然后5岁我们就是买10个草莓,爸爸吃了2个,妈妈吃了2个,你吃了3个,一共吃了几个?还剩下几个?
今年7岁,我们买菜的题上升到:1斤排骨17快5,买2斤半,要找回多少钱?说真的,我每次都要用手机悄悄的算一遍,不过如果宝宝算错了,我们也无所谓,就说,下次算仔细点,否则别人少找我们钱,还要被别人骂二百五呢,哈哈
点点滴滴-点点回帖:
小孩在上小学前倒底该不该提前学一些东西,个人觉得不应该一刀切。
孩子的智力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孩子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孩子学前不学,上小学方法对路学习习惯又很好的话,上小学过一段时间就会赶上或超过一般的孩子,如果这个孩子的智力一般,方法又不对路,加上回家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或是讨厌作业,那就很难了.如果家长能在学前对这种智力一般的孩子培养出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对待学习的态度,培养孩子爱学习爱做作业的兴趣,那么孩子在上小学后不至于比别人差很多,孩子也不会自卑,很多时候,孩子要是觉得比别人差就会感觉到自卑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就会出现厌学。
所以,个人觉得,提前作铺垫也没有什么不好,至于说上学前都知道了,上课不专心听讲,我觉得家长要引导孩子,其实上小学要学的东西很多,比喻说,学前认识很多字,会读会认,上小学后,我们家长可以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会写,要会运用,培养写日记,写小故事等,上课要极积发言,因为你都懂了,所以敢于举手说,孩子勇于发言,老师关注是不是多了,谁不想老师关注自己的孩子?老师点名的次数多了,孩子的积极性是不是会更高,上课还会不专心听吗?
所以不同的孩子应该不同对待。个人觉得学前打点基础没有什么不好。因为我觉得我的孩子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所以我会按我的去做。
延伸阅读
小学的学习和幼儿园的不同
调查表明,初人小学的儿童,普遍嫌上课时间太长、游戏活动时间太短;读写作业偏多,普遍有眼睛酸、手酸、颈项酸的感觉;睡眠不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心理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有些小学生怀念幼儿园生活,产生怕学、厌学情绪。这种不适应是由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是由幼儿园和小学,家庭和小学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及学习内容、方法等的差异造成的。因此,家长首先要了解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在这个基础上作出应对措施。从幼儿园到小学如要发生如下变化:
一是主导活动的变化。
入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玩,他们常常做游戏,没有任何学习上的压力;入学后主导活动是学,他们的心理发展起了重大变化,游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学习成了最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活动。具体来说,就是教学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差异。小学教学时间的增幅与休息时间的减幅过大。从教学时间上看,幼儿园大班末期集体活动的时间,每天2—3次,每次在25—30分钟;而小学每天便安排5-6节课,且每节课40分钟,教学时间净增加两倍以上。从休息时间上看,幼儿园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交替进行,而小学课间只有10分钟休息,儿童室外活动量明显减少。入学后,睡眠时间也受到压缩,小学生中午不再有午睡的时间。这些“时间差”的突然出现,自然使年幼的儿童在生理上、心理上都难以承受。
二是社会角色的变化。
学龄前儿童是贪玩的,是寸步不离地被成人照看的孩子;一入学就不同了,他们是集体的正式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一切纪律,如按时上学、认真完成作业等,学生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为学校和班级争取荣誉。所以,一年级小学生看到自己角色的转变又高兴又自豪,家长要十分关注孩子这一心理发展,对“入学”给予高度重视。
三是人际关系的变化。
儿童入学前与家庭成员的依附关系密切,一举一动都是成人指点;入学以后,儿童每天都要离开家长在学校独立生活,这将进一步促进儿童从依附向开始独立生活转化。他们的交往圈子,不再是家庭内有限的几个成员。
家长应充分认识小学生与幼儿园在学习方法、内容、时间等方面的差异,采取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孩子人小学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帮助孩子减少不适应症,做好必要的入学准备,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宝宝上幼儿园不会上厕所怎么办?(幼儿入学准备)
前言:转眼到了宝宝上幼儿园的时期了,可是小孩子不会上厕所这让许多的家长们都感到很无奈,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则实例,详细的了解下如何解决孩子幼儿园上厕所的事情吧!
不会如厕
入园前,妈妈反复训练皮皮的如厕技能,总算是大有长进,可入园没几天,从老师那里听到的却是:今天皮皮又尿裤子了。上幼儿园了,宝宝不会如厕成了妈妈心头的一块心病。
行为分析:学会如厕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有的孩子在家会如厕,到幼儿园还是有可能遇到问题。例如因为幼儿园的马桶与家里的马桶不同,孩子可能对新马桶不适应,有的孩子害怕马桶冲水的声音,他还能看见水旋转着流走了,已经有想象力的孩子担心自己会掉进马桶,或者被水冲走了,所以,他迟迟不敢尝试这个新事物。有的孩子依赖性的入厕习惯由来已久,例如自己不敢入厕,需要大人在旁边陪着;有的孩子在家里入厕是家长抱着,自己不会蹲便或者坐便。还有的孩子有怕别人看见的害羞心理。有时孩子玩得很尽兴,忘记叫老师帮自己上厕所。入园指导
建议:首先不要让学得慢的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孩子在正确学会使用便器前,可能会把衣服、便器、手、地面搞得很脏,这无疑增加了妈妈清洁打扫的负担,但是这个过程很快就将结束,妈妈不要着急,也不要责备孩子,否则会让他产生自卑和胆怯心理。要鼓励孩子有尿就大胆地叫老师,平时在家里多提醒正在玩耍的孩子有没有尿,培养孩子过一段时间就自觉排尿的意识。
小妈支招:
宝宝有时候是玩过头了直到憋不住了才去小便,往往这个时候就要尿在裤子上了。妈妈可以在书包里放上一套备用衣裤,关照好老师和阿姨要注意宝宝要小便前的动作,比如会不自主地抖一下或摇一下头啦等,让老师和阿姨及时提醒宝宝上厕所。
本网站小编总结:现在的孩子在家都被父母惯坏了,在此提醒家长们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尽量的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多锻炼孩子,让其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愿此篇文章可以提醒家长们懂得什么是爱!
幼儿园该不该学拼音?
时间是一条金河,又是一年开学季,同学们在回学校之前都需要做好入学准备,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提高效率,快速做好入学准备小知识你还了解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儿园该不该学拼音?”,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又到了临近小学新生报名的时候,“小豆包”们都在干什么?“上幼小衔接班,学拼音呗!”南京的幼儿园有的设有拼音辅导班,孩子在幼儿园上,那些没有设拼音课的幼儿园,一些孩子干脆在园外“拼班”上课,定下在小学入学前过了拼音关的目标。但在究竟学不学拼音,教不教拼音的问题上,家长、老师意见不一,非常纠结,不少家长左右为难。
希望能取消幼儿园拼音课
一位网友发帖说,小外孙每周都要在幼儿园上一次课外辅导班,专门学拼音,学45分钟。可有一回碰到一位老朋友,听了小孩子学拼音的一段尴尬经历后,她认为幼儿园学拼音,对孩子不但无益反倒有害。
原来,这位老朋友的女儿是小学教师,认为反正上小学时还要学拼音,因此没让孩子在幼儿园学这门课。结果,孩子上小学时,老师教拼音特别快,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根本就跟不上。老师却认为,这些初入学的孩子在幼儿园就已经学过拼音了,没有必要再按部就班地教。无奈之下,这个孩子只好转到自己妈妈任教的小学,由妈妈亲自教他拼音。
而那些提前学了拼音的孩子,也未必就占有优势,有的因此降低了学拼音的兴趣。还导致有的小学教师上拼音课速度过快,造成“夹生饭”。家长对幼小都学拼音会产生重复感,忽视了对幼儿学拼音的辅导。这位网友认为,幼儿园应该取消拼音课,可以改为识字和练字活动。
幼儿园没拼音课的,周末在校外上
“我们大班下学期才开始上拼音课,就是因为听说朋友的孩子都会用拼音看书了!”杨女士说,自己一个朋友的儿子也上大班,从大班上学期开始,每周三下午放学后都有一节拼音课,现在大半年下来,小孩已经基本过了拼音关,上小学不用烦了。“我们这才着急起来,本来倒没什么,可别的孩子都学了,我们的孩子就显得落后了,刚上学就落后,那成绩能好吗?”杨女士就给女儿报了班,没想到,这培训班里一大半都来自同一所幼儿园,都是因为幼儿园不教拼音,大家准备赶在入学前“恶补”的。
究竟上不上?老师也说不好
“如果大家都不上,那肯定是不上的好,但大家都上了,个别孩子不上,这不上也未必好。”一位小学老师说起学拼音的问题很绕,因为对老师来说,这也是个难题。“在名校,大部分孩子都曾经学过拼音,这样老师根据大多数人的进度来,只能把教拼音的进度加快。”
但让小学老师们头疼的是,因为孩子们上的辅导班良莠不齐,所以学习拼音的质量也有很大差异,而且读错了想改也非常难。记者调查发现,现在按进度走的拼音学习也只有一个多月,如果没有基础,要想在一个多月内全部掌握就得在家多下功夫,这也是不少家长觉得要提前给孩子学拼音的原因。
“这个问题想要解决,得小学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比如说统一不提前学习拼音,小学老师不去教课,也就不存在提前学的问题了。”有家长建议,教育部门可以规范这类辅导班,这样孩子们在小学入学时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踏踏实实跟着小学老师规范的教学方法学习拼音,不仅不会提前加重孩子负担,学习也更加得法,小学开头第一步走得更扎实。
幼儿园提前学习不可取
时间弹指一挥间就已逝去,又是一个新学期,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好入学准备,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更快的适应开学的生活,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入学的准备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幼儿园提前学习不可取”,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对新招的一年级学生做了个调查,识字最少的仅认识六七个字,最多的已经识了七八百个字,同样,有的孩子连数数也刚刚学会,但有的孩子对20以内的加减法早已能脱口而出。
心急家长在加压
离9月份开学还有半年,那么这段日子里要不要让孩子加把劲多识字、多写字、多学点加减法呢?这个问题几乎每年都会成为育儿论坛里的“保留话题”。郭女士晒出了一份育儿日记,其中特别提到了在儿子兆兆5岁这一年里取得的“丰硕成果”: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后先跟着DVD学幼儿数学,晚上要坚持识一到两个字,读一段儿歌或童话故事,每周还要在一本田字格练习簿上写满一页字。这样,十来个月,孩子对两位数的加减法已能运算自如,识的字也足足有四五百个了。
养成习惯更重要
那么,一年级的老师是否会对像兆兆这样的“聪明”孩子偏爱有加呢?其实家长完全没必要在学龄前给孩子太多的“知识灌输”,会做多少算术题、能识多少个字或者能背多少首唐诗,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相反,家长要做的是能启蒙好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让他们把一个感兴趣的故事复述清楚。吕校长认为,进入小学前家长要着重培养孩子的一件事就是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善于与人沟通,并且要能养成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的良好习惯,这些能力才是基础中的基础,远比单纯地学“知识”重要得多。
提前学习不可取
“即使孩子在学龄前识再多的字、会做多少算术题,等他们到三四年级时,知识掌握的差异普遍变得很小了。”一年级教学是“零起点”,如果在这之前家长特别急功近利,让孩子在知识学习上“预支”,反而会落下许多后遗症,甚至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后劲。孩子年龄越小,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差异就会越大,有些知识等孩子到了6岁才学会十分轻松,非要他们5岁半甚至5岁就学,会使他们感到特别费劲、特别有压力,这是十足的拔苗助长。
【手记】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明显带有误导性,导致的结果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磨掉了孩子的灵气与对可持续性学习的好奇心。要想一下子扭转学业负担向学龄前孩子“前移”的局面,恐怕不是件容易事,这里面有家长的自身原因,也有学校教育本身的问题,更有社会环境的深层次问题。但不能让孩子在没进小学门时就变成书呆子或见了读书上课就头疼,这两点上总该有起码的共识吧。
送孙儿上幼儿园不是上“战场”
幼儿园新生入园已经过了十多天的校园生活了,孩子会如何应对新环境的挑战?家长有没有适应“离别”?孩子过得好不好,老师对孩子好不好?
虽然只有十多天,但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频频发生,无疑,孩子和家长都存在一个过渡适应期。
爷爷送孙子上幼儿园
连续三天在分别时哭了
孩子初上幼儿园,哭闹是免不了的。
星河幼儿园开园第一天,小朋友子建(化名)由爷爷带着来上学。
到幼儿园门口时,子建还挺开心。找到班主任蒋老师,子建就牵上了老师的手。眼看孙子要进教室,爷爷有些舍不得,眼圈一红,声音哽咽了:“在幼儿园,记得要听老师的话。”子建的笑容也立马变成哭相,一下挣脱老师的手,扑到爷爷怀里,哭得难舍难分。
接着,爷爷向老师请了假,带子建回家,并且保证,明天一定说服子建乖乖上幼儿园。
第二天,爷孙俩到了校门口,又是难舍难分地哭。蒋老师劝了好久,才把子建带进教室。
事后,蒋老师给子建的爷爷做思想工作:“想让子建不哭,首先您自己得克制住。”子建的爷爷连连点头,保证以后自己一定不哭。
第三天,爷爷还是先哭了,哭声甚至够得上凄凄切切。
蒋老师又好气又好笑:“上个幼儿园,怎么搞得像是上战场似的。”
上周五,蒋老师好不容易把子建哄进教室,手机就响了起来,“老师你好,我是子建爷爷,子建安全进教室了吗?”
要知道,爷爷刚刚才离开孙子三分钟,蒋老师哭笑不得。
星河幼儿园园长姚明敏说,宝宝在上幼儿园的头几天,哭闹是很正常的现象。“宝宝天天和家里人呆在一起的,现在要分开,肯定舍不得。”
一般情况下,开学第二周哭闹要比第一周还要严重一些。“第一周,孩子还有些新鲜感,到了第二周,新鲜感过去了,宝宝会更想家人,哭闹现象反而更严重。”
有些孩子甚至还会表现抵触行为。“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男孩,他觉得幼儿园就是把妈妈和自己分开的地方,于是他把老师和阿姨当成敌人,不肯吃幼儿园里的食物。所有老师都拿他没办法。和家长前后沟通了一个月,他才愿意在园里吃饭。”
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现象,一般会持续一个月。这段时间里,家长要调整好自己,要用平淡的态度来面对孩子的情绪,“你要告诉孩子,幼儿园里有很多好玩的游戏,还可以认识很多朋友,让孩子产生兴趣。”
上幼儿园不会上厕所怎么办?
时间弹指一挥间就已逝去,又是一个新学期,许多同学都会在开学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习惯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上的一系列变化,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入学的准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上幼儿园不会上厕所怎么办?”,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不会上厕所
入园前,妈妈反复训练皮皮的如厕技能,总算是大有长进,可入园没几天,从老师那里听到的却是:今天皮皮又尿裤子了。上幼儿园了,宝宝不会如厕成了妈妈心头的一块心病。
行为分析:学会如厕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有的孩子在家会如厕,到幼儿园还是有可能遇到问题。例如因为幼儿园的马桶与家里的马桶不同,孩子可能对新马桶不适应,有的孩子害怕马桶冲水的声音,他还能看见水旋转着流走了,已经有想象力的孩子担心自己会掉进马桶,或者被水冲走了,所以,他迟迟不敢尝试这个新事物。有的孩子依赖性的入厕习惯由来已久,例如自己不敢入厕,需要大人在旁边陪着;有的孩子在家里入厕是家长抱着,自己不会蹲便或者坐便。还有的孩子有怕别人看见的害羞心理。有时孩子玩得很尽兴,忘记叫老师帮自己上厕所。
建议:首先不要让学得慢的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孩子在正确学会使用便器前,可能会把衣服、便器、手、地面搞得很脏,这无疑增加了妈妈清洁打扫的负担,但是这个过程很快就将结束,妈妈不要着急,也不要责备孩子,否则会让他产生自卑和胆怯心理。要鼓励孩子有尿就大胆地叫老师,平时在家里多提醒正在玩耍的孩子有没有尿,培养孩子过一段时间就自觉排尿的意识。
芬兰幼儿园为啥不“上课”
近日,一篇名为《芬兰幼儿园不“上课”》的文章在网络上疯狂流行,文章说,芬兰的幼儿园没有“上课”这个环节,室外活动反而是最重要的内容。幼 儿教师们认为这个阶段对孩子幸福感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学习更重要,所以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们常带孩子们去森林远足,去年他 们还去参观了当地的消防局。而家长也表示,孩子很快乐,很期待去幼儿园,如果非要说孩子学到了什么的话,就是动手能力和独立能力。
其实,芬兰的幼儿教育体系将保育和教育视为一个整体,早就以其高完善度和高质量享誉全球。芬兰的学前教育体系包含幼儿教育护理和学前学校两个时 期。从8个月大开始,孩子就能享受到免费的全日制托儿所和幼儿园保教。1995年,幼儿教师就全部达到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他工作人员也都是高中以上学 历。日托机构拥有低师生比及高品质环境,三岁以上的全天班师生比大约为1:7,三岁以下的全天班仅为1:4。
赫尔辛基市教育局国际处的官员艾娃彭提拉表示,幼儿园不是一个家长为了去上班而不得已托付孩子的地方,而应该是让孩子来玩耍、学习和交朋友的地方。在芬兰,聪明的父母一定都选择把孩子放在托儿所,这和社会等级、家庭经济水平没有任何关系。
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对芬兰的保教工作也有重大的影响。1973年,芬兰的《儿童日间照顾法》明确规定,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在公立日托机构成长学 习。2003年9月,芬兰国立福利健康研究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团队,历时一年完成了《幼儿教育和保育国家课程指导》。《指导》说明了幼儿在幼儿园应该获得的 学习技能,并要求幼儿园创设温暖的人际关系和安全健康的环境,扩大幼儿活动范围,按照幼儿的年龄和成熟水平理解他们,给予他们特定的支持,保持他们自己的 文化、语言、宗教和信仰。
结果是显著的。在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进行的国际学生表现评估里,芬兰一直保持着全球数一数二的水平:2006年,芬兰的15岁孩子成为了57个国家中科学能力最强的,识字率也排在世界第二。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也显示,芬兰的入学率和质量是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