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早教故事
2020-11-03 胎教早教故事 胎教早教 早教玩具看明星妈妈伊能静杨澜的早教经。
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学年,父母也会帮准孩子们做好一些入学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快速的让孩子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你有哪些推荐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看明星妈妈伊能静杨澜的早教经”,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港台明星伊能静、杨澜、贾静雯、吴君如和好莱坞明星妈妈们为主题,以她们亲身经历,谈在育儿过程中的疑惑、感悟、欣喜;以种种感人至深的育儿故事和育儿心得,传播具有特色的育儿理念。
平时,女明星们总好似高高在上,但生儿育女,却让她们落回到凡尘俗世。她们说起自己孩子的时候,完全就跟普通人一样。而她们在育儿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咱们普通人也能借鉴。因为孩子跟母亲的关系,永远跟名利无关。
我是会撒娇的妈咪,伊能静谈起儿子一脸幸福
集歌星、影视明星以及才女作家于一身的伊能静谈到儿子时洋溢着一脸的幸福,高兴地大谈自己的育儿经。伊能静看起来比以前成熟了很多,但在谈到她可爱的儿子时,她幸福的笑容却又像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我是一个很会撒娇的妈咪”。
孩子比事业重要
在生下儿子小哈林之后,伊能静不但推出新书,而且她所拍的电视剧《画魂》热播,令她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可谓是家庭事业双丰收。到底她是怎么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呢?伊能静坦言虽然两者很矛盾,但是她有自己的看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关系是很辛苦,但是既然承诺有一个生命,你就应该负责,应该把更多时间留给家人,家庭始终都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我现在的工作量很少,但我会很慎重地去挑选,不想浪费我仅有的这一点时间,而当我在拍戏的时候,我想既然牺牲了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我就会更认真拍戏来作为补偿。还记得在我拍《画魂》的时候,小哈林还不会走路,而拍完后他都会走路了,没亲眼看到孩子学会走路,我很难过。所以我觉得不管工作再怎么忙碌,都应该抽出时间来陪孩子。”
杨澜做智慧妈妈:完整人格最重要
在杨澜看来,作为一名母亲,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思维方式。语文、数学这些知识老师可以教会,但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面对嫉妒,如何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这些都需要母亲去教他。身心的健康是起码的,也是最关键的。让孩子可以没有障碍地和别人交流,对任何事情都以开朗活泼的态度处理,这种性格的培养对他一生都很重要。
杨澜曾介绍说,“儿子喜欢画画,画卡通什么的,课间的时候,小朋友们会排着队请他画画。我跟他说,能不能送我几张?现在我办公室里挂着的就是我孩子的画,我认为这既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更是鼓励他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引导。”
据一些资料介绍,前段时间,杨澜孩子从上海转学到了北京,刚开始时他很不开心,总抱怨说到了北京就见不到上海的老师和同学了。起初杨澜觉得告诉孩子交一些新的朋友适应一下就好了,后来杨澜看了一本教妈妈如何在人生的不同情境里教育孩子的心理学书,其中有个小节就讲的是搬家,书里说搬家在大人心目中,不是件特别大的事,但是在小孩子小小的头脑中却是件天大的事。因为他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别的同学都已经相互成了朋友,而他是个陌生人,他要面临很多的选择。书中说,做父母的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用新的朋友圈来宽慰孩子,这会让他有一种背叛感、负罪感。他会觉得交了新朋友,就可以忘了老朋友。你一定要和他说,帮助他与老朋友保持联系。后来,杨澜就主动帮他搜集整理上海同学和老师的联系方式,还建议他隔段时间就要打电话问候这些老朋友,回到上海要和他们见面聚会。
杨澜说,她心目中的“智慧妈妈”形象,“首先要懂得科学地养育孩子,其次还让孩子有一个平衡的心态,要懂得与人沟通,还要自信、独立。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很重要,一个有爱、有关怀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
李静带女儿录像,甚至一起出差
日前,李静带着不到三岁的女儿黄沐尔现身《美丽俏佳人》栏目,沐尔可爱的模样让很多观众都印象深刻。记者采访李静时,她谈起了自己的“女儿经”。
说起女儿的这次亮相,李静说这并不是沐尔第一次来录影棚,她经常会跟着自己去公司、去录像,甚至还一起出差。
“她和我特别好,我平时出去也经常带着她。”李静说。现在,小沐尔对录影棚的环境也非常熟悉,还开始主动为妈妈举提示板,帮她工作。
同时主持着四档周播节目和一档日播节目的李静,为了女儿,把工作时间都调整了。上午一定不安排工作,到了中午,就和老公黄小茂、女儿沐尔一起吃午饭。等沐尔睡午觉的时候,才去工作。如果晚上没有什么活动,就带女儿去游乐园,陪她一起玩,一起疯。
到了周末,李静还会带女儿去参加亲子活动。通常她还会约上马艳丽等好友一起,她们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和她一块在地上爬,一起玩。”李静说。
而对女儿的将来,李静没有作什么设定:“我特别希望小孩子自由发展,所以她现在什么都没学,就是玩。将来我只希望她成为一个性格特别善良、可爱的人,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贾静雯:发现女儿的潜台词
贾静雯的女儿现在两岁半,据她说:“女儿特别有自己的主见,叛逆期来得很早——你越是叫她去做什么,她就越不去做,总是说:‘我不,就不,偏不!’”女儿还会跟贾静雯赌气,会跟她说:“我不爱妈妈了,我不要你!”很多妈妈会因为这样而伤心,但贾静雯不会。她很有策略,每次都回答女儿说:“没关系,我知道,你说不要妈妈就是爱妈妈,你说不爱妈妈也是爱妈妈……”直到把女儿给说晕。
贾静雯很清楚,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其实在争取她的注意力。“她知道她那样说能伤到我,但是我要告诉她,她不能伤到我,因为我知道她很爱我。”
吴君如:陪女儿上幼儿园
吴君如跟陈可辛的女儿才1岁,一般这个年纪的孩子还腻在大人身边,可是吴君如舍得把她送去国际幼儿园,学费每年高达10万元。幼儿园主张家长跟孩子一起上课,因为这样除了可以训练孩子跟人沟通外,还可以让大人陪着孩子练习英语和普通话,培养孩子的语言天分。
吴君如坦言,跟孩子上这么幼稚的课,“有的时候感觉很无聊”。但是她还是坚持去,“因为跟女儿在一起上课,她开心,我也很开心”。
好莱坞明星妈妈:为孩子少花钱多用心
茱莉亚-罗伯兹:小孩用品选平价
“大嘴茱”茱莉亚-罗伯兹是好莱坞片酬最高的女星,拍一部电影就有2000万美元的进账。她费尽心思终于生下龙凤双胞胎,但抚养孩子却小气得很,只去家门口的几家平价百货公司购买婴儿用品,不像其他明星那样非名牌不用。只要谈到一双儿女,茱莉亚总是笑逐颜开,她透露:“平时我最常呆的地方不是卧室,而是厨房,在那里帮孩子弄吃的,这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格温妮斯-帕特洛:健康饮食最重要
奥斯卡影后格温妮斯-帕特洛自从生下宝贝女儿“苹果”后,成天抱着女儿,一刻也舍不得离开。她说:“苹果完全改变了我的生命,她现在是我的全部!”格温妮斯对女儿呵护备至,为了她的健康,格温妮斯一切采取“自然主义”。在女儿的生日派对上,她为客人准备的是素食蛋糕和减少了咖啡因的咖啡。
爱女心切的格温妮斯早前更出动卫星监控设备,随时观察女儿的一举一动。好笑的是,这位金发美女每次出门还真的背着这个像登山包一样的东西,上面有卫星电话,有屏幕,仿佛一台电脑。只要有了它,格温妮斯就可以随时看到女儿了,而且一旦女儿出现异常情况,她马上就能得知。
此外,格温妮斯有很严重的洁癖,做了妈妈后,她的洁癖更是登峰造极———如果不先用特制的杀菌香皂洗手,谁都别想碰她的宝贝女儿。格温妮斯对女儿的关爱在圈内非常有名,现在她又怀上了第二个孩子,看来这个妈妈要越来越忙了。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明星辣妈育儿 各有妙招
越来越多的女明星结婚并升级当了妈妈,聚光灯下亮丽光鲜、气场强大的女明星们在教养孩子上也都各有妙招。蒋勤勤的“开放式教育”、张柏芝的“懂得放手”、马伊琍的“亲力亲为”、王艳的“不强求”……教育子女,从来都是“有章法而无定法,重在得法”,比起普通妈妈,明星辣妈们陪子女的时间也许相对会少,但她们倾注在孩子身上的智慧和心血却并不少,为了帮助孩子在解放天性的同时更好地修身养性,明星辣妈们也各自探索出了独到的理念和方法,让我们好好借鉴一下。
小S:用环境影响孩子
在舞台上个性鲜明的小S,在教育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理念。她不把学钢琴、拉小提琴等作为孩子的必学项目,唯一的要求是坚持说英文。大女儿许俏妞小的时候胆儿小,于是小S就会刻意带她参加朋友聚会,训练她与人的沟通能力,不失时机地带许俏妞出席一些活动,希望能够通过环境自然地影响孩子。小S还曾带女儿摆地摊实践,锻炼她的生存能力。小S曾说过:“我觉得对孩子严格要求固然重要,但在他们幼小的时候,更需要的是关爱和包容,要让他们先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充满温情的。”对于孩子未来职业的设想,小S则表示:“孩子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这不是我能代之决定的。”
一句话点评: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个性很重要。
张柏芝:不偏不向两个都爱
张柏芝性格里的坦然与坚强,同样体现在教育孩子上面。在两个儿子之间,张柏芝表示自己一向是不偏不向,两个都爱。张柏芝对待儿子完全不是强迫型的教育,她曾说:“照顾孩子就是要给他很多的爱和安全感,但同时我也会很冷静,比如他走路摔倒了,我一定不会去扶他起来,而是鼓励他像个真正的男子汉那样自己爬起来。”问及对孩子未来的设想,张柏芝同样也是懂得放手,“作为母亲,我会在旁边观望,但一定不会强迫他,让他自由成长。”
一句话点评:父母是弓,孩子是箭,弓只能帮助箭去自己要去的地方,如果弓不放手,箭哪里都去不了。
贾静雯:发现女儿的潜台词
贾静雯的女儿从小就很有主见,用她的话说就是:“女儿叛逆期来得很早,你越是叫她去做什么,她就越不去做,总是说:‘我不,就不,偏不!’”女儿还会跟贾静雯赌气,会跟她说:“我不爱妈妈了,我不要你!”很多妈妈会因为这样而伤心,但贾静雯不会。她很有策略,每次都回答女儿说:“没关系,我知道,你说不要妈妈就是爱妈妈,你说不爱妈妈也是爱妈妈……”直到把女儿给说晕。贾静雯很清楚,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其实是在吸引她的注意力。“她知道她那样说能伤到我,但是我要告诉她,她不能伤到我,因为我知道她很爱我。”
一句话点评: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和鼓舞,爱的教育少不了信任和体谅。
马伊琍:凡事亲力亲为
马伊琍对孩子的照顾教育都是亲力亲为,除了坚持母乳喂养并且不用保姆,对孩子的事是百分之百的上心,她认真研究从各种渠道得到的育儿资料,从不盲从于哪一位专家的意见,“我会弄清楚喂进宝宝嘴里的每一种食品和药品的成分”“有些医生动不动就说宝宝缺钙,如果你的宝宝是喂母乳,根本不用担心缺钙的问题”“给宝宝买鞋要比她实际脚的长度大一公分”……对于答案有出入的问题,她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马伊琍自认为是一个比较严厉的母亲:“可能是受到自己父母的影响,我对孩子是有要求的,所以我会找一个好的个性化早教中心认真协同教育我的孩子,因为3岁前是孩子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要教会她养成好的习惯,但同时也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一句话点评:跟上孩子的脚步一起成长,为其“打破沙锅问到底”,做个认真负责的好妈妈。
蒋勤勤:用开放式教育对待孩子
蒋勤勤说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一直鼓励开放式教育,从来不会刻意培养孩子的兴趣或习惯。“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他是通过手来感知这个世界的,只要不危险,我都会鼓励他去触碰,比如告诉孩子锅里在烧水很烫,不如引导他感受一下那个温度,他自己后来就会躲开了。”蒋勤勤说孩子三岁前的任务是吃好、睡好、玩好,等他三岁后才会对孩子的教育做一个系统的规划,包括根据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学习钢琴等特长。
一句话点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王艳:不强求孩子听大人的
“晴格格”王艳最大的育儿心得就是和儿子做朋友,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她很注意观察儿子的一举一动,并因材施教。王艳说:“我儿子球球对玩具有自己的玩法,如果你按说明书上的玩法教他玩,他是不听的。如果你硬逼着他,拿着他的手教他,他就会很生气,会甩开你的手。这个时候,我就觉得,肯定不能跟他对着干,你得换个方法,就是婉转地、很巧妙地搞手段去吸引他,如果他对你玩玩具的方法感兴趣了,他就会听你的。我有时很奇怪,有一些玩具是转着玩的,他为什么不这样玩,老是有自己的想法,后来我想,可能他觉得他的玩法就是对的,他觉得那样好玩,那就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玩吧。从这件事情上,我学会了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他的想法,而不是生硬地告诉他,你这样是不对的,应该那样做。”
一句话点评:想象力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它有时候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看日本妈妈的严厉教子
在中国有很多年轻的父母们在育儿的过程中,纷纷以西方或者是日本人的方法为蓝本,仿效其中。在日本大部分还是妈妈负责家庭教育的比较多,她们强调孩子的意志,她们通过生活的细节锻炼孩子的意志,从小培养他们具有坚强的韧性,并且十分注重孩子的体能。
日本大部分还是妈妈负责家庭教育的比较多,现在中国有很多年轻的父母们在育儿的过程中,纷纷以西方或者是日本人的方法为蓝本,仿效其中。日本人强调孩子的意志,他们通过生活的细节锻炼孩子的意志,从小培养他们具有坚强的韧性,并且十分注重孩子的体能。
日本妈妈实施蒙台梭利教育
在我尚未做好心理准备,意识到成为母亲“是一件责任十分重大的使命”时,已经从逍遥自在、凡事只为自己着想的小姐步入了母亲的行列。时至今日,我仍心有余悸,而且,随着书籍阅读愈多而感受愈深。由于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我学会自我反省不断地成长,对此,我表示真挚的谢意。
我送长子上幼儿园,在那儿聆听羽子老师的演讲我才初次知道蒙台梭利教育。
“这真是一个好教育。”当时我深深地感动,同时也为自己因无知而任意地抚养孩子而感到惭愧。虽然我有意进一步了解其内容,但是没有机会而失之交臂。
幸运的是,后来我又将次子、三子送入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龟田天主教幼儿园。“这实在是太好了。”我始终如此认为。在此处,见不到同龄保育的现象,静温、安详,室内洋溢着教师的温馨。待我回到家后细细体会才认识到“这才是儿童的真正面貌”。于是,我豁然开朗了,这不仅限于幼儿园,即使在家庭中亦大有可为。
一位妈妈的超级早教经验大整理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孩子们也要为进入学校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入学准备做的好可以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生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你有哪些推荐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位妈妈的超级早教经验大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1.‘早教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早,从我家小宝两个月起,我就开始和她玩藏猫猫的游戏,拿手绢挡住我的或她的小脸,然后再突然拿开,效果非常好,宝宝非常高兴的同时,也锻炼了她的视觉感官、反应能力。
还可以在2-3个月的时候,给孩子买块镜子,教她说五官等。
再比如,1个月的时候让宝宝看点黑白的图案,4个月以后让宝宝看一点色彩丰富的图片;多做被动操,多晒太阳等等。其实这些看似和智力没有关系的动作,都可以促进小宝宝大脑的发育。
2.早教的主要责任人是带孩子的人,而不是什么早教中心。我去看过一些早教中心,收费贵不说,游戏什么的也没太大新意。倒不如父母自己多看点电视节目、书籍,然后一起和孩子玩。在玩中增进快乐。
3.脾气性格培养是重点。早教的重点,是必须知道孩子做什么是正常的,做什么是不正常的。比如,小宝宝把东西往嘴里放,或者某个阶段喜欢把东西往地上扔,甚至很多宝宝都有过喜欢拉纸巾的过程,这些都是正常的,还可以锻炼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但是,有些行为我会坚决制止,比如,无意识地打人,拉人头发,即使他才几个月大,我也必须告诉他这是不可以的。
4.大自然的教育必不可少。对于孩子,还有一点重要的早教内容就是多出去走走。从宝贝3个月起,我几乎每天都带她去公园,并且不是简单的去呼吸新鲜空气,而是一边走一边告诉宝宝:这是公园,这是柳树,这是河……。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自己在自言自语像傻子一样,但是,过一段时间,宝宝会给你回应,你说到什么,他的眼睛会自己看向哪里,那么又感觉自己做了很有效果的事情。
5.对于小宝宝来说,玩具也是早教的工具。色彩鲜艳的,声音悦耳的,这些都能促进宝宝智力的发展。不要以为宝宝小,不会玩。其实小宝宝需要的是刺激,各种各样的刺激。。比如一架小音乐琴就很好的。我宝宝从7-8月大就买了一个,结果很快各种舞蹈动作就接踵而至了。
6.书籍阅读是重点。孩子3、4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买一些识物书,告诉孩子身边的事物都叫什么名字。到8个月的时候,我又开始给她讲故事,用指读的方式。就是用手指着书上的字一个一个读下去。这不是说刻意的念字,而只是读书的时候,手指跟着字移动,语速该变要变,语调改变就变。很快,宝宝的理解能力,语言能力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7.宝宝一岁以后我开始让她看电视。准确说是看碟。最早给他看的是小小爱因斯坦和天线宝宝。天线宝宝一集太长,后来基本给他看小小爱因斯坦。一集20分钟不到一点,内容又极其低幼,但是编排非常科学。坚持给宝宝每次只能看一集,看完一集必须去玩别的东西。再后来他就开始迷米奇妙妙屋,这其实是一套训练数学的动画片。再后来迪斯尼神奇英语,朵拉,可乐兔……
……
最后再补充两点:
1.早教是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而不是拔苗助长
2.早教,父母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内在的外展,而不是能看见的识字啊,算数啊什么的!
“懒妈妈”的育儿经
今年5岁的瞳瞳,是个“强悍”的小姑娘。她敢一脚踩住让妈妈大呼小叫的蟑螂,能跟大人们徒步从福州宝龙城市广场走到中洲岛而不喊一声“累”;外出郊游她还会帮妈妈背包、抱衣服;野炊时她会把大人们晾在一边,一个人忙着捡柴、扇火……
但凡跟瞳瞳一起出去玩过的妈妈们,都会羡慕又好奇地问瞳瞳妈,“你家的丫头咋就这么强悍呢?”既是妈妈又是幼师的瞳瞳妈,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上,当然有毋庸置疑的“职业优势”。但这个帅气的辣妈却说,在对瞳瞳的教育上,她可是个“懒妈妈”。
“懒妈妈”育儿法宝1
跟孩子“撒娇”
因为工作的关系,瞳瞳妈一天到晚在幼儿园里围着一大群孩子转,回到家后,已经筋疲力尽,没有精力再去研究怎么教育孩子。所以,瞳瞳妈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在女儿面前“撒娇”,便是瞳瞳妈的一大“高招”。瞳瞳妈觉得,向女儿撒娇,是她当妈妈最幸福的时刻,“既能自己偷一会儿懒,又能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有一次,累了一天的瞳瞳妈回到家。一进门,这个“懒妈妈”就倒在了沙发上,对女儿喊道:“瞳瞳,妈妈今天好辛苦啊,快累死了!”
瞳瞳听到妈妈带着哭腔的呼唤,便从一堆玩具里抽出身来,懂事地提着拖鞋走到沙发边。“妈妈,你累了先把鞋换了,让我来给你捶捶背吧!”
“哎哟,妈妈累得腰都弯不了。”妈妈赖在沙发里,冲瞳瞳做可怜状。歪着头,盯着妈妈的脸看了几秒钟后,瞳瞳挽起衣袖:“那好吧,我来帮你换鞋,你不要乱动了。”说罢,小丫头便搬来小凳子坐在妈妈的脚边,使劲帮妈妈脱长靴了。
瞳瞳妈认为,她向女儿“撒娇”的行为,既培养了瞳瞳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也让她获得了一种“我也能照顾妈妈”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小大人”的味道。
“懒妈妈”育儿法宝2
自己不敢做的事让孩子去做
瞳瞳妈培养孩子还有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指导思想”——自己不敢做的事,都指使瞳瞳去干。
一次郊游时,一群妈妈和孩子从地瓜地出来,经过一条小溪时,大家都在溪里清洗手上的泥巴。一个小朋友发现了溪里一块岩石上的粉红动物卵,吓得大伙都尖叫着跑开了。一位妈妈吓得耸着肩膀问瞳瞳妈:“那到底是啥东西啊?”
被吓倒后,跑得最远的瞳瞳妈,居然冲女儿喊:“瞳瞳啊,那是啥东西,你把它拿起来看看!”当即,所有的妈妈都被瞳瞳妈这句话给“雷”到了。
可瞳瞳妈说,她这么做其实有自己的想法。
“我怕的东西,不能让女儿再害怕。我指使她去做的那些事,也是我明知不会有危险的事,但我不希望孩子因为我怕,她也就跟着怕。”因为有了这个“指导思想”,瞳瞳妈会故意在一些公共场合里,让女儿“练胆”。在瞳瞳妈看来,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女儿的“英雄主义”情节。尤其在人多的场合下,这种方式更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懒妈妈”育儿法宝3
有双让孩子崇拜的巧手
学会放手、把孩子当朋友、甚至给孩子机会来“保护”大人,这是瞳瞳妈培养出“强悍”瞳瞳的心得。不过,光这两招还是不够的。瞳瞳妈认为,要做这样一个“强悍”丫头的妈妈,还必须有点本事,让孩子向自己“诚服”。
而瞳瞳妈就有这么一项本事——用瓜子壳作画,让瞳瞳崇拜不已。
“我其实挺喜欢花心思跟她一起玩,一起做游戏或者手工活。”瞳瞳妈说,她经常捣鼓一些手工活来与瞳瞳一起动手,在这种亲子互动中,向孩子展示妈妈的魅力和能干,增强孩子对自己的崇拜感。
拿出最近刚与孩子一起动手做的“瓜子壳画”,瞳瞳妈很得意,她告诉记者,自己跟瞳瞳一起完成这幅画后,瞳瞳对她崇拜得不得了。“我让她帮我一粒粒地选瓜子壳,指导她怎么去剪,怎么去贴,等我们一起摆出造型时,她就欢呼起来了!”有好几天瞳瞳在其他小朋友面前都会特骄傲地说:“我妈妈会用瓜子壳作画!”
聪明的妈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你算是一个聪明的妈妈吗,你都是采用怎样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的,想必那个家长都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家长,怎样才能出现这样的家长呢,通过下面的故事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第一个故事:五音不全的妈妈也要给孩子唱歌
有一次,我抱着刚出生两个月的小女儿看电视。刚好电视里播放某公司的广告,画面是小兔子边打鼓边唱歌,宝宝看着就咯咯地笑起来。后来每次播放这个广告时宝宝都会笑个不停。我当时为一个出生刚两个月的婴儿就能分辨出愉悦的声音而感到惊奇。
心理学家沃特海默(Wertheimer) 曾经针对初生婴儿做过听力实验。他在分娩室里把手表交替放到婴儿的左边和右边。把手表放到左边,孩子就会把头转到左边,放到右边,他就会把头扭到右边,并且眼睛也跟着转动,希望看到东西。
日本的妇产科大夫和美国的一些专家们曾经给刚出生后哭泣的婴儿听录好了的胎内音,结果不久婴儿就能安然入睡。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婴儿在妈妈体内时听过胎内声音的缘故。这也足够证明胎儿是可以听到声音的。
婴儿虽然不会说话,但只要听到妈妈用愉快的声音说话或唱歌,听到音乐,他们就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积累着知识。但妈妈也不能一天24小时都播放音乐,这样孩子容易失去兴趣,也有可能干脆漠视音乐。在宝宝醒着时,变换招数为他改变环境才是最好的方法。
爸妈唱的摇篮曲、朗诵的童诗都能让孩子充实自己。有人认为自己五音不全,或是歌唱得不太好而不愿意给孩子唱歌,但并不是只有歌唱家才有给孩子唱歌的特权,孩子更喜欢妈妈哼的那种传统小调。早期教育
第二个故事:请给孩子自己吃饭的机会
以前幼儿教育杂志《妈妈和宝宝》曾经刊登过着名演员严樱兰教育孩子的文章。这篇文章讲的是关于不爱吃饭的孩子的典型事例:
我精心为孩子做了各种食物都无济于事,孩子越来越瘦,越来越虚弱。当时他除了喝饮料、吃零食外基本上不吃饭。每到吃饭时间我都要端着碗到处追着孩子喂。有几次实在是没有办法,我把勺子扔到院子里就哭了起来。当时真是伤心透了。
有一次,我在广播里的幼儿教育节目中听到“不要总是强迫孩子吃饭”。当时我觉得要是不强迫孩子吃饭的话,孩子可能会饿死,但我还是下决心听从专家的建议。之后的两天里,我痛苦地看着孩子,生怕他出事。到第三天,孩子终于主动要求吃饭,我就顺其自然地给他盛了饭。从那时开始,孩子爱吃饭了,身体也越来越结实了。
刚过周岁的宝宝喜欢用双手扶着饭桌站起来,然后用手抓东西吃。这时候可以做小小的肉丸或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到孩子面前。一开始,宝宝只会用手抓,而且很多食物都会掉到地上,可以在宝宝坐着的地方铺上报纸或塑料布,这样吃完后也比较容易收拾,慢慢地他就能学会用勺子或叉子了。有的妈妈嫌宝宝自己吃饭太费事,收拾起来也麻烦,就直接给宝宝喂,这样会让孩子失去吃饭的主动性。
不管是谁,一开始做事时都不会太熟练。没有练习的机会怎么能熟练地应用呢?给宝宝一个笨手笨脚的机会吧。 宝宝自己吃完后,妈妈不应该说:“怎么搞的?掉的比吃的还多?”而应该说:“哎呀,宝宝太了不起了,都能自己吃饭了!”这是对孩子的一种认可,他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这样父母就不会因为吃饭的事每次都要跟孩子进行一场战争了。幼儿教育网
对于不爱吃饭的孩子,妈妈要狠下心来,把饭菜摆好后先叫孩子来吃饭,如果孩子不过来,也不要理他。一开始孩子可能还以为妈妈会像过去那样到处追着喂,即使不吃,也会给别的零食。但只要家里人都不理睬孩子,孩子总有感到肚子饿的时候,到时他们自然会主动要求吃饭。
这看上去虽然有些残忍,但父母必须意志坚定。一般情况下,孩子肚子饿时就会主动想吃饭了。这点父母倒可以放心。
第三个故事:让孩子感到心灵的幸福
在美国时,我读过一则颇令人感动的故事。
在瀑布城一个富裕而又很有名望的家庭里,有个智商只有70的儿子。这家的母亲拜托在同一个城市里经营饭店的一位朋友,让自己的儿子在他的饭店里打工,专门负责削土豆皮。饭店的主人说:“像你们这样富裕而赫赫有名的家庭怎么能让儿子干这种活呢?”这位母亲说:“我知道自己儿子的能力。我儿子在削土豆皮时会感到快乐幸福,因为这个工作符合他的能力。”
对大多数父母来说,接受孩子的缺点是痛苦的。因为这与父母的体面、欲望和期待不相符。东方国家的父母总喜欢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的相比,觉得自家孩子胜出才有面子。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习惯了这种竞争,非让自家的孩子考第一名不可。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有他值得骄傲的地方。早期教育网
如果大人总想以某种标准来教育孩子的话,孩子和父母之间就会产生隔阂,而这只会让孩子感到不幸。父母不要把家里的老大和老二作比较,更不要把自家孩子和邻居家孩子作比较,这和我们不能强迫喜欢历史的孩子去当法官是一个道理。
孩子需要感受到真心的爱。每一个人的天赋都不一样,所以知觉、思维能力以及动手的能力都不一样。有的宝宝反应敏捷、表情丰富,而有的宝宝反应迟钝、表情僵硬。父母总想按自己的意愿来改变孩子,要不然就干脆放任不管,如果这样做,宝宝就无法茁壮成长。每个家庭都应该根据孩子的能力、情绪和态度寻找适合孩子的方法来爱孩子。
父母千万别以为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来改变孩子,这是不可能的,应该找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也许老大喜欢父母用胳肢或语言来表达关爱;而老二可能喜欢紧紧的拥抱或温柔的话语。我们喜欢用养育第1个孩子时学会的方法来教育第 个乃至第3个孩子,但养育每个孩子的方法不应该一模一样,应该用孩子能感受到爱的方式来养育孩子。
如今已经不是只要学习好就能成功的时代了。那些思维、判断力和行动力都与众不同的孩子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幼儿教育
第四个故事:给孩子尽情玩耍的自由
以前我当幼儿园老师时见过这样的情景:有个叫英勋的孩子在饭桌上放了一个女娃娃并且停地抽打它,这样的抽打持续了5分钟。当时我只是远远地看着他,没有立即去制止,但觉得问题相当严重。后来我去他家做家访才得知英勋刚刚有了妹妹。性格内向的英勋觉得妹妹夺走了爸妈对他的爱,就特别厌恶妹妹,所以才会在幼儿园里抽打玩具娃娃以排遣内心的愤怒。
一旦孩子心里积累了痛苦和挫败感,就会产生情绪问题。有时候这种情绪上的问题很难医治。一旦情绪有问题,再聪明的孩子也难充分发挥其能力。
有个叫迪克斯的孩子拥有天才的头脑,却因为情绪问题被认为是弱智儿。6 岁之前他一直被误认为是傻孩子,但后来通过游戏的治疗方法消除了心理疾病。迪克斯不但变得正常了,而且还上了“天才学校”。
小时候是通过玩耍来学习的时期。埃里克森曾经观察过孩子是怎么玩的。30 年后他重新找到了当年观察过的孩子,看长大以后的他们是怎么生活的。结果发现,小时候爱玩的孩子长大以后能够把生活安排得非常有趣。
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会生活的方法并释放出内心的压力,但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通过玩形成学习概念。
本网站小编总结 :如果父母总把玩和学习硬性区别开来,给孩子留下学习是好的,玩是不好的印象,孩子反而更想偷偷地玩。所以从小就应该让孩子玩个痛快。对于这些家长都是聪明的妈妈们所会做的。
做冷静理智的酷爸酷妈
随着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新的开学季即将到来,孩子要在入学前做好相应的准备,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克服假期综合症,还有哪些让你觉得学到了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做冷静理智的酷爸酷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如果你在阅读本书,很可能你也在教养子女上充满挫败感。也许你正面对着一大堆成长的“机会”,但你却只想逃走。那么我要祝贺你,因为生命还在眷顾着你,你还在面对的挑战和各种充满压力的状况就是生命眷顾的明证。因为某些理由,这个宇宙似乎对你的成长很感兴趣。
但我们已经是成人了,生命到了这个阶段,不是应该已经完成成长了吗?事实上还差得远呢。我们得继续让自己成长,让孩子看到我们也在努力地学习努力地成长,这一点很重要。
你希望孩子愿意找你倾诉,分享他们的生活,但如果你对他们透露的消息反应过度的话,你所得到的信息便是混乱的。如果你不希望孩子把你当做导引与支持他们的明灯,那就停止成长吧,继续让你的冲动主宰一切,让你的焦虑控制你的反应吧。
然而,如果你想成为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冷静并且理智的酷爸酷妈,那么就别忘了让自己继续成长。当然,关键不在他们身上,而是在你身上。
宝贝的超常潜能 妈妈要早知道
一般而言,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能发现宝宝的超常潜能,以让自己的宝宝早日成材。但事实上,具有超常潜能的宝宝毕竟是少数,而宝宝超常潜能被发现更是难上加上。那么,如何早日发现幼儿的超常潜能呢?
一线的幼儿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当您的孩子具备以下特征时,可能意味着宝宝在某一方面有超常潜能:
1、对某一事物特别着迷。
当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宝宝对音乐或舞蹈等某一方面事物特别着迷时,也许,你的宝宝的大脑中就有这方面的超常潜力!
2、在某方面的学习特别捧。
当你的宝宝对于某方面的学习特别捧,如在语言学习等方面特别捧,那么,也许他具有很强的语言学习能力,以后可能是在语言专家呢!
3、特别爱打破沙锅问到底。
当宝宝特别喜欢问为什么时,家长千万不要厌烦,这是宝宝对未知事物有浓厚兴趣的具体表现。历史上的天才经历告诉我们,很多杰出人物在年幼时特别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有很强烈的求知欲望,特别喜欢动手操作。当年幼的宝宝喜欢特别将家里的玩具或其他物件拆下组装时,那说明他的动手能力特别强,思维能力也很强,这说明宝宝在理工科方面发展也许很有前途。
4、特别有表现欲望。
当宝宝有表演欲望时,家长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坏毛病,这是宝宝领导潜力的一种体现,也许,宝宝将来是一位富有激情的领导者或演讲艺术家。
5、模仿能力特别强。
当宝宝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很强的模仿能力时,家长们要注意了,你的孩子也许有很强的表演能力,将来说不准就是一名表演艺术家!
6、上述幼儿超常潜能的发现与判断方法,仅是好育园网站上众多幼教专家整理出的部分心得,这些心得未必有非常准确,但值得家长们注意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