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新生入学准备策略
2020-08-18 幼儿园新生入学准备策略 幼儿园新生幼儿入学准备 入学准备幼儿园让宝宝更好适应幼儿园小策略。
3~6岁是孩子发育的黄金期,很多家长在这个阶段“重智力轻能力”,忙着教孩子学音乐、背唐诗,却忽略了对孩子自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天津市首位国务院特殊津贴幼教专家、南开区第一幼儿园园长李淑英表示,家长在学前教育阶段更应注重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而掌握教育“妙招”,则能让家长的育儿方法更科学、系统,事半功倍。
模拟情境让孩子学会“提要求”
“宝宝,今天多喝点水,多吃点饭!”每天早上,在幼儿园门口,总能听到家长这样细心的叮咛。然而让家长不解的是,孩子回到家后,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叮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李淑英园长表示,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成年人是不同的。孩子没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是因为他们还不具备将父母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动的能力,还不能掌握向老师主动提出请求的方法。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创设一种情境,教会孩子在具体环境中模仿如何去做。举个例子,家长可以和孩子模拟在幼儿园吃午饭的场景,告诉孩子,如果没吃饱,可以举手说:“老师,我想再吃一点儿饭!”
孩子在幼儿园里“拉裤子”,往往也是家长没有运用“情境式教育”导致的。有的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在幼儿园里“拉裤子”,还故意将孩子大便的时间调整到晚上。对此,李淑英表示,家长这种“宁可我帮孩子做,也不能让孩子自己做”的想法不可取,这不仅会打乱孩子的生物钟,而且会严重干扰孩子基本生活能力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其实,家长只要掌握情境式教育,设定问题情境,就能很容易地帮助孩子解决这些小问题。“家长应该意识到,帮助孩子提高照顾自己衣食住行的能力,对3~6岁孩子来说,是生存、生活能力的基础。”
细心“诊断”耐心帮孩子解决问题
“孩子在幼儿园里根本不说话,他时刻抱着玩具熊,孤零零一个人待着,真愁人!”“孩子特别‘独’,自己的玩具不给别人玩,还抢人家东西!”孩子入园后,交际能力方面的问题不断出现。李淑英园长支招:“试试‘诊断式教育’。”
在家里的时候,所有大人都围着孩子转,孩子在人际方面的问题不突出;上幼儿园后,随着孩子跟同龄人交往的增多,问题就呈现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像医生一样“诊断”孩子的“病因”,与老师及时沟通,合力解决,而不是简单地归因于“咱的孩子就不喜欢上幼儿园”,甚至干脆退园。
李淑英园长说,上面那个“不说话”的案例实际上是因为孩子转到一个新环境后出现自卑、孤独和不安全感。家长应该有针对性地引导,如为孩子提供一个轻松的氛围,家长和老师可以故意不关注孩子“不说话”的现象,让他从“听”开始,然后变为“跟着老师思维走”,再到他突然有一天情不自禁回答老师的提问,接着,老师可以鼓励他每天为小朋友讲故事,成为受小朋友喜欢的“故事大王”。
“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要耐心找出原因,然后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因势利导去解决。”李淑英园长说,家长要容许孩子出现失误,并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解决问题。如果家长觉得自己没有“诊断”和解决能力,那么可以请经验丰富的幼教老师帮忙。家长需要注意的是,控制自己急躁的情绪,耐心等待孩子改善,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转换方式提要求不如提“问题”
“孩子总是把他的东西乱放,让他物归原位,他就像没听见,批评他也不管用。”很多家长发现,越要求孩子“有规矩”,孩子做得越不好。
“家长喜欢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而且希望孩子立即执行。但是别忘了,您面对的是小孩子,他们不喜欢接受指令,你越批评,他们越逆反。聪明的家长要学会把自己的要求转化为和孩子一起解决的问题。”李淑英建议。
举个例子,当你希望孩子的书柜整齐有序,那么从摆放图书时起,爸爸妈妈就应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参与到规范化管理中来。“宝宝,你看,这本书应该放在哪儿?你给妈妈出个主意好吗?”“书看完了,咱们把它放回哪儿去呢?它原来是在哪个位置呢?”提出问题,让孩子自己解决,孩子不仅乐于参与,而且得到表扬时还会很有成就感。
zj09.com小编推荐
如何让内向宝宝适应幼儿园
假期时光匆匆走过了,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学年,不少的同学都会去收心来为新学期做好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在开学时不会慌乱,你收藏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小知识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如何让内向宝宝适应幼儿园”,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如何让内向宝宝适应幼儿园
孩子本应该是和伙伴一起玩得废寝忘食的,但是独生子女和邻里不相往来,让很多孩子习惯一个人的童年,一旦接触到其他孩子,却变得呆若木鸡,不知如何和其他小朋友玩,这可令一些父母着急上火。
网友xing0924:我小孩四岁上中班了,以前是在家里上的,现带到南京上了一个月了,可老师反映他在学校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谈,还有点喜欢打小报告,比如某某小朋友掉饭粒了什么的,怎么办呀?
网友famami:本想让宝宝和小伙伴一起开开心心地玩,可是宝宝却不愿加入到玩耍着的小朋友们中间去,只想自己在旁边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玩,或者是只粘着爸妈玩,爸妈感到很无奈,
【原因解析】
1.气质使然or一次创伤
先天胆小、谨慎、性格内向的宝宝会自觉表现出控制、抑制自己的行为,他在与人交往时容易退缩。这点气质决定,实在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但是如果是一段时间对自己不够自信、经常说“我不会”或“我不行”的宝宝也可能会不合群,这二者注意区分。
2.父母阴影or亲子关系不良
如果爸爸妈妈自己比较内向退缩,不爱与人交往,不会与人沟通交流,宝宝“学而时习之”就是人之常情了。当然,如果你对宝宝过度保护或者撒手不管,造成宝宝的依恋或者安全感极度缺乏,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宝宝会比较紧张而出现交友退缩现象,所以宝宝不合群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
3、老师不理or难觅知音
那些被老师忽视、冷漠的宝宝,经常处于压抑、孤独中,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在集体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没有集体归属感,对老师、同伴及他人失去兴趣,社会交往行为就会变得退缩。小伙伴是宝宝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一个有好朋友的宝宝会在交往中学会与朋友交流,社会交往能力越来越强,朋友会越来越多,走到哪里都不会害怕。而一个没有朋友或者总是在同伴交往中受欺负的宝宝则会越来越封闭和退缩。
【教养方法】
策略1:为宝宝酿造自信
对于害羞、内向的宝宝,多鼓励他,允许他的探索行为,引导他与周围不同年龄人的接触、交往。如见到邻居家的奶奶、爷爷主动打招呼,看到邻居家的小姐姐在骑车,鼓励宝宝也去试试。对宝宝要尊重,关爱而不溺爱;多鼓励和表扬,但不过分夸耀。参与宝宝的成长过程,和宝宝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对宝宝提出具体的合理的要求,要积极满足并加强指导,帮助宝宝实现目标,增强他的自信心。
策略2:机会加技巧培养“外交家”
婴儿期的宝宝就已经会主动与其他宝宝交流,他会盯着对方看、朝对方微笑并“咿咿呀呀”地说话,吸引对方注意。一岁左右,宝宝就出现同伴交往行为,如微笑、打手势、彼此互相模仿对方的行为等。这些都是最初积极的同伴交往行为,对后来的社会交往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多带宝宝走出家门,给宝宝创造多与小朋友见面、交往的机会,扩大宝宝的人际交往圈,增加宝宝的社交经验。
帮助宝宝选择合适的小伙伴。经常带宝宝出去和小朋友玩或者请小朋友来家里玩,引导宝宝与人交往,使宝宝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形成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
策略3:老师作用不可小瞧
年龄越小的宝宝,老师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如果宝宝已经上了幼儿园,那就要注意观察宝宝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良性的、积极的。
一旦发现宝宝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幼儿园,就要积极地与老师沟通交流,使老师多注意宝宝,鼓励宝宝,并指导宝宝的社会交往行为,增强宝宝的自信心。这样,宝宝才会越来越喜欢老师,越来越喜欢幼儿园,变得不再退缩了。
怎样让宝宝轻松适应幼儿园
伴着清脆而熟悉的铃声,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同学们都会去做好迎接新学期的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快速的让孩子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高效做好入学准备的知识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怎样让宝宝轻松适应幼儿园”,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案例
三岁的兰兰是我一个朋友的小侄女,从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兰兰就不愿意去,到学校门口都要抱着妈妈不放,每次都得老师掰开手抱进去,下午接她的时候,眼睛也都是红红的。之后早晨干脆不肯出门了,非常害怕上幼儿园。夜里惊醒,嘴里也喃喃地念叨:“我不去幼儿园,我不去幼儿园。”
询问之后才知,兰兰妈在宝宝入园前没有为她做任何准备。没有做任何准备工作,就把孩子直接扔到幼儿园,对于孩子而言,在一个陌生环境,看不见平时熟悉的人或事,会引发不安,甚至产生巨大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可能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伤害。
孩子入园需有过渡期
★☆要让孩子憧憬上幼儿园
上幼儿园之前,父母应常对孩子说,你长大了,可以上幼儿园了,只有大孩子才可以上幼儿园哦。这样让孩子产生一种自豪感,因为自己长大了,才上幼儿园,而不是因为父母忙,没时间陪她才把她丢在幼儿园的。
★☆帮助宝宝学会表达需求,让孩子学会自理
宝宝来到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不似在家一对一的照应,吃喝拉撒睡,痛了痒了尿了湿了被小朋友欺负了,这些事情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关注到,父母要在入园前有意识地帮助宝宝学会生活自理,同时练习表达自己的需求,让孩子学会有什么事情和大人说,到了幼儿园可以和老师说。
★☆孩子适应幼儿园的过渡期在一到两星期
孩子对未知的环境、事物是恐慌的、犹疑的,如果能让他了解幼儿园这个未知的环境,知道自己在这里能做什么,便可以减少孩子的恐慌感。一般宝宝初入园,会需要1~2星期适应,父母不要心急,以平常心对待就好!
★☆家长的心理准备非常重要
孩子初入园,父母的准备尤其重要。“爱孩子,就是让孩子离开自己”,让孩子离开,不把孩子绑在自己身边,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父母要明白孩子不可能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一辈子,总是要离开父母的,上幼儿园是孩子离开家庭、跨向社会的第一步。
★☆老师的家访必不可少
家访对于拉近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起着很大的作用!可以让孩子和老师彼此熟悉了解,减少陌生感,同时父母也可以将孩子的性格、喜欢的活动、身体状况等情况与老师交流,让老师更加熟悉了解孩子。
★☆选择一个负责、耐心的老师
家长择园的时候,重点要考虑的不是幼儿园的硬件设施,而是老师的整体素质。老师负责任、爱孩子、懂孩子,在新生入园的时候会给予安抚,允许孩子宣泄,孩子慢慢消除陌生感后,会觉得老师是爱自己的,是可以信赖的,很快孩子就能适应幼儿园生活。
同时,父母要建立对老师的信任感,如父母能全然地信任老师,那么焦虑会减轻许多,甚至没有焦虑。
★☆孩子入园有轻度的焦虑是正常的
如果孩子哭泣,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他恐慌、焦虑的感受,并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千万不能用强迫、哄骗的方式让孩子入园。
同时,父母的满脸焦虑和不舍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更焦虑。因此,父母一定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哪怕有不舍,也要藏在心里,不要挂在脸上。
孩子刚入园时,父母可以跟孩子约定,妈妈在你吃过午饭(或者是吃过晚饭)的时候就去接你,让孩子知道,妈妈不是把自己扔到这里就不管了,而是会准点来接。接孩子最好能比约定时间早一点。另外,如果邀上孩子熟悉的伙伴一起上幼儿园,有一个熟悉的同伴陪伴,可以一定程度减轻陌生感,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生活。
特别提醒:家长别犯5个大忌
1、忌对孩子爱不释手,放下了再抱一抱;
2、忌言语上以“送你去幼儿园”吓唬孩子;
3、忌给孩子开如“我待会儿就来接你”、“我第一个来接你”等空头支票;
4、忌一家人轮流去幼儿园探班;
5、忌不坚持送孩子入园。
宝宝多大幼儿园合适?教你BB更快适应
伴着春天的脚步,一个崭新的新学期又在我们的面前了,许多同学都会在开学前做好相应的准备,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提高效率,那么你还有了解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宝宝多大幼儿园合适?教你BB更快适应”,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由于现在很多都是隔代抚养孩子,因此很多家长会选择早点上孩子上幼儿园。也有一些家长,因为担心孩子上幼儿园太早不适应,主张晚点上幼儿园。那么到底宝宝多大上幼儿园合适?怎么才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
一、宝宝多大上幼儿园合适?幼儿入园的最佳年龄是3岁,如果对父母依赖性很强,适应能力较差的宝宝最好等到3.5岁才入园。如果宝宝能分清人的称呼;能够辨认方向;可以掌握基本日常生活用语的表达;掌握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那就是时候入园了。
二、宝宝上幼儿园要做什么准备?1.宝宝的心理准备
讲解幼儿园
小宝宝并不知道幼儿园是什么,这就需要家长和宝宝讲一讲。
提示:对宝宝讲时,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幼儿园有多好多好,免得孩子在入园后,心理落差大,反而认为家长骗他,不愿去幼儿园。
熟悉环境
在平时,家长应该和宝宝一起,到幼儿园走一走,看看幼儿园的外观,听听孩子们的唱歌声,欢笑声,让宝宝产生愿意进幼儿园的愿望。
减少宝宝对家长的依恋感
入园之前,可以刻意在家中给宝宝一定独处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减轻宝宝对成人的依恋感。
结交新朋友
多带宝宝出门接触小朋友,鼓励他主动地和他人进行语言沟通,与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常请小伙伴们到家里来做客,让宝宝当小主人,招待好客人们。
提示:在宝宝正式入园前,最好帮助宝宝认识一两个同一个班级的同伴,这样,宝宝在进入幼儿园时,班级里有熟悉的同伴,宝宝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便会减少很多。
2.训练宝宝的自理能力
在家中,有固定的人看护宝宝,宝宝的生活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入园前的几个月里,就要放一放手,让宝宝学学生活自理了。
学习自己吃饭
幼儿园老师虽然会在刚入园时喂宝宝,但毕竟孩子多,老师少,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宝宝就要自己学会自己吃饭,并要吃饱。
学会自己穿衣服
在入园前,家长就要训练宝宝自己解扣子,扣扣子的能力,因为学校孩子多,老师少,如果宝宝自己不会穿衣服,只能等老师来穿,很容易受凉。
学习自己喝水
用水杯喝水对宝宝来说有一定难度,家长就要为宝宝准备一个塑料杯,里面倒上一点点水,宝宝渴了的时候,就让他用杯子喝。
学会大小便
一般一岁半以后,宝宝就可以训练大小便了。为了让宝宝尽快学会控制大小便,有大小便及时通知大人,家长在看护宝宝时,要了解宝宝吃了什么,吃了多少。
另外,家长在家中也要养成宝宝定时大便的习惯。
培养作息习惯
在幼儿园里,上学放学都有一定的时间,因此,父母要逐渐使宝宝在家的作息和幼儿园的一致,宝宝进入幼儿园后才不至于感到不适应。
社交能力培养
进入幼儿园,就进入了一个小社会,有些孩子认生、胆小,父母就要多加注意,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园,宝宝如果宝宝语言表达能力差,对宝宝来说是非常苦恼的事情。因此家长要多和宝宝说话,鼓励宝宝讲出自己的想法。
尽管家长已经猜到宝宝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也要鼓励宝宝说出来。平时也要和宝宝多说话,让他听得懂成人的话。
3.入园物品的准备
与宝宝一同准备上幼儿园时所需的衣服和用品,可以增强他去幼儿园的意愿。
书包
带宝宝一起去商店挑一个可爱的小书包,在书包表面绣上或写上宝宝的名字,利于老师辨认。其实对于刚入园的宝宝来说,书包里装些什么是无所谓的,只要每天能背着心爱的书包上幼儿园,他就有一种成就感。
衣服
给宝宝准备一些适合在幼儿园穿的衣服,把那些不易穿脱的裙子和背带裤收起来,也不要给男孩穿前门襟装拉链的裤子,以免夹伤生殖器;衣服或裤子上最好有放手帕的口袋,因为手帕用别针别在衣服上不安全,也容易扯坏衣服。当然也可以使用一种特制的安全别针。
另外准备一两套内衣裤,因为宝宝年龄小,换了环境容易紧张而尿裤子。
鞋子
为宝宝挑选一双舒适合脚的鞋子,因为幼儿园户外活动较多。可在鞋子上贴上卡通图片,帮助他分清左右。如左鞋贴上猴子的左半脸,右鞋贴上猴子的右半脸,穿对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猴子脸。这样特征明显的鞋子还能避免宝宝之间穿错鞋。
手帕
由宝宝亲手挑选小手帕,买四五块轮换用,最好是同一花样的,以便识别。
玩具
一般幼儿园都允许初入园的宝宝带一两件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手里拿着自己熟悉的东西,宝宝会有一定的安全感。让宝宝挑选自己喜欢的、体积适中(小于幼儿脑袋,大于幼儿拳头)、无尖锐突起、表面光滑或柔软的玩具2~3个,轮流带去玩。
注意:一开始不宜带图书和可拆卸的玩具去幼儿园,因为宝宝整理、管理起来不方便。也可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准备其它物品,如有的宝宝仍用奶瓶喝水,有的宝宝有定时喝奶的习惯,妈妈可以准备奶瓶和适量的奶,使宝宝的生活习惯不被完全打破。
所有带去幼儿园的私人物品都应标明班级、姓名,万一遗失可及时找回。
三、宝宝上幼儿园后要注意什么?1.宝宝入园哭闹一两周很正常,父母要正确对待
其实,对于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哭是非常正常的表现,家长不用太担心。孩子的哭闹最集中的时间,是早晨进园时。很多孩子都会像贝贝一样大声哭闹。这时,家长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和他说再见,然后快速离开。如果家长跟着哭,或迟迟不走,只能延长孩子哭闹的时间。家长要相信幼儿教师,他们会采取多种办法迅速转移孩子注意力,使他们很快停止哭闹。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入园的两周之内,哭闹都是很正常的。随着对新环境、新老师的逐渐熟悉,孩子就会慢慢喜欢上幼儿园,一个月之后,哭闹的情况会明显改善。
2.老师可以哄哄睡午觉或者搂着布娃娃一起睡
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最困难的事情之一,就是睡午觉。对于那些提前让孩子养成中午12点午睡习惯的家长来说,这件事情可能显得容易一些。如果没有养成这一习惯,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比如,对于哭闹的孩子,老师可以一对一抱起来哄哄入睡;有些孩子在家有特别依恋的物品,比如布娃娃、小枕头之类的,可以带到幼儿园,让他搂着一起睡。
有些家长接孩子时,一听老师说今天没有睡午觉,回家就想让他马上补一觉。其实这样做并不科学。如果下午五六点钟睡了一觉,晚上肯定会很晚才睡,这样不利于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如果中午没有睡,家长可以让孩子晚上提前一小时睡。同时要提醒家长注意,周末在家依然要让孩子保证中午12点睡午觉,否则下周上幼儿园时,午睡又会成为问题。
3.宝宝晚上回家后不能给零食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
孩子刚上幼儿园,心情难免紧张,一开始会吃不好饭。这时家长不要过分在意孩子吃了多少。而是应该每天接孩子时,问清楚今天吃了什么。如果吃得不多,回家后再让他跟着家人一起吃顿晚饭。
注意,这时尽量多让孩子喝些鱼汤、骨头汤,或者喝点粥。千万不要给他们吃两样东西,一旦养成在幼儿园不好好吃饭,回家等着吃零食的习惯,就很难纠正了;二是大鱼大肉,晚上吃得过分油腻,容易消化不良。另外,孩子早饭也很重要。通常情况下,是到幼儿园吃早饭的,但刚入园的小朋友早上情绪波动大,可能会影响吃早饭。因此,在最初的两周内,家长可以在家做些简单的早餐,让孩子先吃一点再去幼儿园。
4.家长在忙坚持每天花半个小时陪孩子陪伴是最好的奖励
孩子上幼儿园是成长的过程,对于家长来说,也在不断成长。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应抽出更多时间陪伴他。特别是每天接他回家后,应该带他到户外充分玩耍,一起放声欢笑,让心情彻底放松。
宝宝内向 怎样让她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您的焦虑是普遍新生家长的焦虑,我能够理解作为父母的您的心情,不过请您首先要相信孩子,孩子的适应能力往往超出大人的想象。父母的焦虑也会影 响到孩子的心境。孩子的胆小内向可能是以往遇到过陌生人不友善的行为而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为解决此问题需经过漫长的过程,首先是建立孩子的安全感,鼓励 孩子多参与社会交往活动,教给孩子交往技能,分享一下孩子成功交往的经历。在您选择好幼儿园的同时申请孩子班级教师能够先家访,在孩子的家里孩子是感到最 安全的场所了,在最安全的场所遇见陌生人也会比在陌生环境下遇到陌生人让孩子感觉到安全得多。这要看看您选择的幼儿园在新生入园环节里是否真正从孩子的内 心感受的角度去设计人性化的新生入园程序了。糖酷儿童会所在新生入园环节充分考虑到从孩子的内心感受、安全感建立的角度设计诸多的精细环节。也相信所有的 幼儿园都能真正从尊重孩子的内心感受做起,尊重来自于行动。我们的名字也是从孩子的内心的角度起的像糖一样甜蜜的地方。
对于转变孩子内向的性格,我们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那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让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三个方法
让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三个方法
“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了,因为那里没有我的朋友。”一句话反映孩子在幼儿园不适应的问题。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里尼博士认为,父母应该知道:现实的社会中,大人不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完美的生活环境,因此最重要的是如何鼓励孩子适应环境。
对此,专家为家长提供了三条“锦囊妙计”:
妙计一:帮助孩子建立“幼儿园脚本”
专家表示:“脚本”就是指特定环境下的特定适应模式。“事实上,孩子在3岁左右的时候就形成了有关事件的图式。比如,孩子知道在休息日可以要求爸妈带自己出去玩,但平时则会约束自己的这种需要;孩子知道在外婆家的表现和在自己家中的表现可以有所不同;孩子也会知道进入幼儿园时的活动规则与其他地方不同。”
因此,家长在带孩子入园之初就要帮助孩子建立“幼儿园脚本”,让孩子在认知上接受幼儿园的一系列行为方式、行为模式及交往规则。从而接受老师,适应与其他小朋友共同活动的生活场景,适应幼儿园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规则,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规则的主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以至将来学校的生活。
妙计二:调整好家长自身的情绪
当孩子在幼儿园面临不适应的情况时,如果此时家长也表现出特别的关心或焦虑的态度,孩子的不愉快感反而会增加。“父母的难舍难离,焦虑的表情,担忧的目光通过微妙的亲子互动,传递给了孩子:上幼儿园是非同小可的,是令人担忧的,甚至是可怕的。”
据专家介绍,这种现象在儿童心理学中,被称为“社会性参照”(social reference)反应。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对环境的判断更多的是参考父母的反应。所以,当孩子面临对新环境不适应的时候,家长要首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免传染给孩子,导致恶性循环。
妙计三:聪明引导孩子交朋友
专家提醒家长:当孩子在幼儿园“没有朋友”的时候,父母要对其进行“聪明的引导”。“父母对孩子最初的友谊发展应该抱顺其自然的态度。只要让孩子学会友善待人就可以了,因为友谊是在自然而然的接触中逐渐产生的。”
家长还应该认识到:对小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一起做”。因为他们的友谊概念还很淡薄,交往意识不强,较少感受到交往和维持长期友谊关系的乐趣,他们交往的乐趣更多的是在于共同的活动,而非感情的联系。因此,当孩子抱怨班里没有玩伴时,家长应该帮孩子找出自己和其他小朋友共同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引导孩子加入别人的游戏中。
入园分离焦虑幼儿园应对策略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了,新学期已将向我们走来,相信大家在开学前都会做好相应的入学准备吧,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提高效率,快速做好入学准备小知识你还了解哪些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入园分离焦虑幼儿园应对策略,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注幼儿中特殊群体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级理论认为人的七种需要之一便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幼儿希望得到成人爱,他们需要亲人的拥抱、亲吻与关注,需要确认自己是被人爱的,而没有被离弃。在幼儿与亲人分离后,教师成为他们归属和爱的需要的新的满足者。他们需要教师的一些亲密动作、言语来确认自己是被爱的。
第一.关注那些以相对缓和形式表达分离焦虑的幼儿。小班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的表现有程度上的不同,但是他们都同样在经历着心理的煎熬,以缓和的形式表达自己分离焦虑的幼儿,他们经历的恐惧和不安并不比以强烈形式表达自己分离焦虑的幼儿少。所以,教师不但要去安抚大声哭闹、抱住家长、教师不放的幼儿,让他们激动的情绪安定下来,还要关注那些坐在角落里哭泣、默坐不语的幼儿?.他们也正经受着与亲人分离带的痛苦。因而,教师不要忽略了对这部分幼儿的注意,要适时地对其表示关注和爱意。
第二.女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小班幼儿新入园的分离焦虑表现有性别上的差异,女孩的分离焦虑表现较男孩严重,而且更多的是以较强烈的形式表现出来。鉴于此,在实际工作中则需要教师给予女孩以更多的关注,加大对其情绪的疏导和安抚。
第三.关注年龄小的幼儿。年龄小的幼儿分离焦虑更重些,他们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哭、依恋老师以及依恋自带物,教师对这些年龄小的幼儿应给予多些关注和亲近要求的满足。
第四.给予生病和病好后回园的幼儿以更多的关注。在研究中发现这类幼儿在短期内表现出更脆弱的心理承受力,原本入园时表现出较好的适应的幼儿也会表现出严重的分离焦虑,对亲人的呼唤和需要更加迫切。所以教师要悉心的照料这类幼,让他们在忍受生理上不适的时候,尽量减少心理受到的痛苦。
百科解答:
什么是分离焦虑
专题推荐:
入园分离焦虑是你还是他
编辑推荐:
入园分离焦虑的成因
入园分离焦虑的表现
专家问答:
幼儿分离焦虑如何解决?
短期内延迟幼儿早晨入园时间
早晨的入园时间由于面临着最直接的与亲人的分离,所以这一时段是幼儿分离焦虑最严重的时候。短期内适当的延迟小班幼儿早晨入园的时间,一方面可以使幼儿作息时间上有个过渡和适应的时期。幼儿一下从以往的自由睡眠时间突然间转变为每日定时早起会引起一些生理上的不适,让幼儿循序过渡,逐渐养成按时早起的习惯。另一方面可以使幼儿园抽出更多的人力来帮助小班的教师来进行幼儿的情绪安抚工作。虽然,幼儿园中每班的教师配备是两名教师一名保育员,但是早晨时间保育员主要负责整理卫生,做早餐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因此,实际早上负责接待家长和幼儿的就只有两位老师。而小班的班额一般是三十几个人。1:15的师幼比例使教师常常是顾此失彼。延迟小班幼儿晨间入园时间可以使其他年龄班的教师在接待完本班的幼儿和家长后来协助小班的教师,使师幼比例达
到1:5甚至更低,这样就使每个幼儿都有可能得到教师的照顾和安抚。
引入新异刺激转移幼儿注意
这里的新异刺激是指玩具和教师组织开展的游戏活动。“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明显占优势,新异、强烈以及活动多变的事物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对于自己喜爱的游戏和感兴趣的活动可以聚精会神地进行,但周围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受干扰而分散注意.因而教师也很容易引导、转移他们的注意。”一方面,幼儿园应该为新生班级配备更多的玩具,这些玩具应是比较新的和特别的,是幼儿比较少见的,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乐于玩这些玩具。另一方面,教师要多组织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参与其中,把幼儿的注意从与家长分离的痛苦中转移出来。这些游戏活动包括两部分:一是在班级内组织的游戏活动。二是户外活动。因为户外的大型玩具是幼儿在幼儿园之外较少见到的,他们很乐意在大型玩具上玩耍。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
第一.做好前期调查了解幼儿的特殊习惯和爱好。在幼儿正式入园之前,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或发放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幼儿的某些特别的习惯和爱好。研究中发现某些幼儿出现分离焦虑是因为一些特别的习惯没能得到满足引起的。所以教师对这些进行了解,并在开学后的实际工作中尽量满足幼儿的这些特别需要,对于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是有益的。
第二.做好离园的沟通指导工作。在家长来接幼儿离园时,教师要就幼儿,尤其是分离焦虑较重的幼儿的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表现的家庭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园的情况,减少由于对幼儿园工作不了解引起的猜疑和焦虑。家长也应将从幼儿那里了解到的真实想法告诉老师,以使教师调整自己的一些策略。对家长的指导主要是让家长在家里应如何更好地安抚幼儿,如,在向幼儿提问有关在园的情况时不宜过多,而且提问的内容应是正面的、积极的等等。
和宝宝一起适应幼儿园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同学们都会去做好迎接新学期的准备,入学准备可以避免我们在开学报名时的手忙脚乱,你都听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小知识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和宝宝一起适应幼儿园”,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家里的宝宝马上要上幼儿园了,可是从未离开过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的宝宝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吗?其实宝宝初次进幼儿园并不是什么特别恐怖的事情,宝宝是否适应幼儿园,就看家长是否能够正确对待。和宝宝一起做好充分准备
宝宝上幼儿园习惯不习惯,他喜欢不喜欢幼儿园,最关键的就在于有没有给宝宝做好充分的准备。干园长说,这个准备包括心理方面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也包括作息时间方面的准备,做好这些方面的准备,一般宝宝就能顺利过渡到幼儿园生活。
这些事情爸爸妈妈一定要做
心理准备:
一.带孩子到附近的幼儿园参观一下。带宝宝在幼儿园的户外场地玩耍,告诉宝宝,这将是你要去的幼儿园,这里一切都很好,有很多玩具,还有很多的小朋友。这样可以缓解宝宝对陌生环境的焦虑感,他对一切都熟悉的话,就不会太焦虑,也更容易进入幼儿园生活。
二.带孩子一起做亲子游戏。这些亲子游戏最好是宝宝即将进入的幼儿园所要做的亲子游戏,带宝宝一起做这些游戏能够让宝宝对幼儿园快速熟悉起来,也能让宝宝和老师产生亲切感,因为妈妈会玩的游戏,老师也会玩。
三.在家里多讲讲幼儿园好的地方。比如,幼儿园的玩具是很多的,幼儿园的老师会唱歌跳舞还会画画,幼儿园还有很多很多可以一起玩的小朋友,让宝宝对幼儿园产生一个良好的印象。
四.让孩子知道,送他上幼儿园并不是不要他了。很多宝宝恐惧上幼儿园就是因为觉得爸爸妈妈把他送到幼儿园就是不要他,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应该不厌其烦地向宝宝传达一个信息,就是爸爸妈妈要上班,而宝宝要上学,爸爸妈妈会在下午来接你回家。切记,对宝宝一定要说话算话,特别是在宝宝上幼儿园的初期。
生活能力准备:
一.给孩子一个专门的餐桌,让孩子自己吃饭。一般在家里的时候,都是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喂孩子吃饭,可是到了幼儿园,一般都要求孩子自己吃饭,这就需要爸爸妈妈提前做好准备了。这可能需要爸爸妈妈多花一点精力,毕竟让孩子改变习惯不是轻松的事情。
二.最好别让孩子挑食。在家里,家人可以根据宝宝的口味给宝宝准备吃的,或者说是宝宝爱吃什么,就给他买什么。可是幼儿园并非如此,每天中午吃什么就是什么,如果宝宝不爱吃也得吃。所以,尽量让孩子不挑食,这样宝宝进入幼儿园才能更好地饮食。
三.让孩子学会自己脱裤子大小便。在幼儿园,一般会有统一时间让宝宝上厕所,这个时候,老师不可能帮到每一位宝宝,所以最好能够在上幼儿园前让宝宝学会自己脱裤子,这样就不会发生在等待老师脱裤子的过程中忍不住大小便的事情了。
作息时间准备:
一.首先要清楚,在幼儿园是有明确的作息时间规定的。一般是8点入园,上午做些游戏,做些运动,吃点点心,中午11点午餐。吃过午饭之后,12点开始睡觉,一般到2点半以后午睡结束。然后吃点东西,上会课,4点左右放学。
二.如果宝宝不是按照上面的作息时间,那在上幼儿园之前就要开始努力纠正了。特别是到了冬天以后,有些宝宝9点左右起床,吃过早饭要到10点左右才到幼儿园,这会影响孩子一整天的学习活动。比如,中饭不好好吃,午睡不好好睡等等,长期下去,对宝宝的身体健康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