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汉汉斯童话故事

2020-07-28 笨汉汉斯童话故事 胎教怎么教 如何教童话故事

把男孩教育成小小“男子汉”。

国外婴幼儿心理学专家指出:对于男女宝宝而言,除了各自气质等因素与遗传基因相关以外,绝大部分性格特征都会在后天形成,而其基础心理特质都会在婴幼儿时期奠定。

尽管0~3岁宝宝年龄尚小,但男女宝宝的性格特征、心理特色却是如此不同,不少父母往往认为男宝宝总是很调皮,总是给大人捣乱、惹麻烦,有时男宝宝还会很倔强,固执地不愿听父母的劝告。其实,这些行为恰恰证明他是男宝宝。对此,父母养育男宝宝自然需要运用特有的规律与技巧。

1、慷慨拥抱从小开始

一般情况下,在出生1个多月以内的男宝宝相当喜欢东张西望地观察周围事物,忙不迭的他甚至很少有机会去专注妈妈,这时父母千万别以为忙碌的男宝宝大概不需要被拥抱。事实上,男宝宝需要更多的温暖拥抱。

经研究调查显示,有时0~3月的男宝宝关注父母眼睛的时间比较少,看起来似乎很少需要依赖,而且此时他更容易被其他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比起妈妈亲切的笑脸,男宝宝更喜欢看那些移动的物体。但事实上,一般男宝宝的大脑成长发育速度会比同龄女宝宝较慢一些,所以有时男宝宝的情感依恋需求会比女宝宝更为强烈,这就是为何我们常会听到有些父母戏说自家男宝宝“有时比女孩还嗲”的科学原因了。从生理和心理角度而言,男宝宝的确需要更多关怀,他的肌肤同样需要得到更多的触摸满足,以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那么就让我们抱着“小小探险家”四处走走吧!

2、喜爱冒险无拘无束

在12个月以后的男宝宝身上,他那些调皮捣蛋的狂野性格更是“一览无遗”。当新手爸妈带着他出去游玩时,男宝宝总会时不时做一些“高难度”的危险动作,比如踩石头过河、从高往下跳、攀高爬墙等。不少父母和家人常常会因为担心宝宝自身安全而强令禁止此类“挑战极限”的行为。

其实,这种过于要求男宝宝保持安静、并且想办法约束他的做法并不科学。国外婴幼儿心理学家曾经戏称,“我们的小男孩就是远古时期的‘小猎人’”,因为从心理需求上而言,男宝宝更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他依靠运动和攀爬来健康地促进大脑发育。因此,父母可以为男宝宝创造安全舒适的探索环境,而无需过于束缚“小猎人”的冒险行为,让我们鼓励男宝宝多参加体育运动,多在户外奔跑活动,因为各种感官综合的经验将会带给小小男子汉更多的快乐与健康。

3、天性成群乐于交际

现在国内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不少父母和家人不愿意让别家宝宝到自家来玩,更不喜欢让自家宝宝到别家去串门找小伙伴玩。事实上,心理学专家指出,男宝宝天生就是“群居动物”,他们天性成群,愿意在群体中学会社交、学会关爱、学会生活、学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并且找到自己的归属。如果男宝宝在婴幼儿时期没有学会处理与人交往的关系,缺乏相应的团体意识,那么他将来就很难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保持融洽的关系。

生活中,父母应让男宝宝尽可能地感到与同伴相处的轻松与快乐,并且适当鼓励他参与积极竞争的活动,比如多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男宝宝增强集体荣誉感。在此基础上,父母也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男宝宝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比如参加野外童子军训练营,让他在具有挑战性的训练中拓展技能、磨练意志以及增强责任感。

4、勇于尝试固执己见

由于男性体内荷尔蒙的作用,从襁褓时期开始,男宝宝就不像女宝宝那样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屈服于种种失败,也不太喜欢接受别人给予他的协助。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较小的男宝宝往往喜欢去尝试自己年龄还做不到的事情,比如想要攀上比自己身高还高的游戏滑梯,如果妈妈告诉他现在还不能玩这项活动,小家伙仍然会自顾自地跃跃欲试一番。对于这种情况,国外幼儿心理学家指出,有时男宝宝就算知道自己能力无法完成,但从感情上讲他仍不能够立刻接受,他仍会坚持不断地尝试。所以,一般男宝宝对于自己情绪的处理,往往会比女宝宝缓慢一些。

父母应该充分相信我们的“小猎人”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妨放手让男宝宝去尝试,当他接受事实后,他自然会愿意放弃冒险。而如果妈妈生拉硬拽地逼迫男宝宝去服从于自己的指令,那么小家伙就会产生更多的挫折感。

5、特殊行为学会自律

A小伙子听我说

生活中,经常有些男宝宝不论父母怎么跟他讲话,他总是一副没听见的模样,尤其男宝宝在相当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根本听不到第二种声音。其实,并不是男宝宝的听力不如女宝宝,这时,父母不应以呵斥的语气去教训他,因为父母越是严加训斥,他越会从心中排斥这种刺耳噪音。妈妈不妨走到男宝宝身边,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抓住他的小手,温和地对他讲话,有助男宝宝加强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刺激,他才会把注意力从其他事情上转到父母身上。

B倔小子别动粗

由于男宝宝体内雄性激素的作用,如果遇到难以言表的不快之事,他往往会比女宝宝更容易对自己表示不满,比如摔门、砸东西、喊叫甚至敲墙等举动,其实这都说明男宝宝更容易和更需要情感宣泄。如果此时父母用辱骂甚至暴力来平息他的愤愤不平,那么只会火上浇油地演变成一场嗓门和武力的“暴风雨”。

国外心理学家指出:反抗性、攻击性、竞争性、冒险性都是男宝宝浑然天成的本性,他往往习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会像女宝宝一样,善于用语言表达出“我不快乐”、“我很难过”等情绪。有时男宝宝在相当愉悦的情况下也会乱摔东西,这也是受体内雄性激素的影响,所以这些都是小伙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行为,父母大可不必过于多虑。

C明辨是非乖儿郎

一般2岁以后的男宝宝会逐渐地显露自己的“爱发火”的个性,父母不应强行压制他的宣泄行为,而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更好的表达方式,相信男宝宝有能力去逐渐调整自己,一方面给予他适宜的宣泄方式,比如允许他叫喊、摔打物品甚至独处一段时间等行为;另一方面在以后的生活中教会男宝宝学会自律,让他了解自己的行为受到生活中各种行为规范的约束,比如带他一起观看亲子话剧、一起阅读故事书,都可以让男宝宝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

总之,理解孩子,并积极与孩子沟通交流,并不断的鼓励孩子做勇敢的孩子,孩子就一定能成长为勇敢面对生活的男子汉!

精选阅读

男宝宝的“男子汉”教育法


尽管0~3岁宝宝年龄尚小,但男女宝宝的性格特征、心理特色却是如此不同,不少父母往往认为男宝宝总是很调皮,总是给大人捣乱、惹麻烦,有时男宝宝还会很倔强,固执地不愿听父母的劝告。其实,这些行为恰恰证明他是男宝宝。对此,父母养育男宝宝自然需要运用特有的规律与技巧。

1.慷慨拥抱从小开始

一般情况下,在出生1个多月以内的男宝宝相当喜欢东张西望地观察周围事物,忙不迭的他甚至很少有机会去专注妈妈,这时父母千万别以为忙碌的男宝宝大概不需要被拥抱。事实上,男宝宝需要更多的温暖拥抱。

经研究调查显示,有时0~3月的男宝宝关注父母眼睛的时间比较少,看起来似乎很少需要依赖,而且此时他更容易被其他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比起妈妈亲切的笑脸,男宝宝更喜欢看那些移动的物体。但事实上,一般男宝宝的大脑成长发育速度会比同龄女宝宝较慢一些,所以有时男宝宝的情感依恋需求会比女宝宝更为强烈,这就是为何我们常会听到有些父母戏说自家男宝宝“有时比女孩还嗲”的科学原因了。从生理和心理角度而言,男宝宝的确需要更多关怀,他的肌肤同样需要得到更多的触摸满足,以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那么就让我们抱着“小小探险家”四处走走吧!

2.喜爱冒险无拘无束

在12个月以后的男宝宝身上,他那些调皮捣蛋的狂野性格更是“一览无遗”。当新手爸妈带着他出去游玩时,男宝宝总会时不时做一些“高难度”的危险动作,比如踩石头过河、从高往下跳、攀高爬墙等。不少父母和家人常常会因为担心宝宝自身安全而强令禁止此类“挑战极限”的行为。

其实,这种过于要求男宝宝保持安静、并且想办法约束他的做法并不科学。国外婴幼儿心理学家曾经戏称,“我们的小男孩就是远古时期的‘小猎人’”,因为从心理需求上而言,男宝宝更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他依靠运动和攀爬来健康地促进大脑发育。因此,父母可以为男宝宝创造安全舒适的探索环境,而无需过于束缚“小猎人”的冒险行为,让我们鼓励男宝宝多参加体育运动,多在户外奔跑活动,因为各种感官综合的经验将会带给小小男子汉更多的快乐与健康。3.天性成群乐于交际

现在国内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不少父母和家人不愿意让别家宝宝到自家来玩,更不喜欢让自家宝宝到别家去串门找小伙伴玩。事实上,心理学专家指出,男宝宝天生就是“群居动物”,他们天性成群,愿意在群体中学会社交、学会关爱、学会生活、学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并且找到自己的归属。如果男宝宝在婴幼儿时期没有学会处理与人交往的关系,缺乏相应的团体意识,那么他将来就很难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保持融洽的关系。

生活中,父母应让男宝宝尽可能地感到与同伴相处的轻松与快乐,并且适当鼓励他参与积极竞争的活动,比如多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男宝宝增强集体荣誉感。在此基础上,父母也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男宝宝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比如参加野外童子军训练营,让他在具有挑战性的训练中拓展技能、磨练意志以及增强责任感。

3.勇于尝试固执己见

由于男性体内荷尔蒙的作用,从襁褓时期开始,男宝宝就不像女宝宝那样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屈服于种种失败,也不太喜欢接受别人给予他的协助。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较小的男宝宝往往喜欢去尝试自己年龄还做不到的事情,比如想要攀上比自己身高还高的游戏滑梯,如果妈妈告诉他现在还不能玩这项活动,小家伙仍然会自顾自地跃跃欲试一番。对于这种情况,国外幼儿心理学家指出,有时男宝宝就算知道自己能力无法完成,但从感情上讲他仍不能够立刻接受,他仍会坚持不断地尝试。所以,一般男宝宝对于自己情绪的处理,往往会比女宝宝缓慢一些。

父母应该充分相信我们的“小猎人”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妨放手让男宝宝去尝试,当他接受事实后,他自然会愿意放弃冒险。而如果妈妈生拉硬拽地逼迫男宝宝去服从于自己的指令,那么小家伙就会产生更多的挫折感。

4.特殊行为学会自律

A。小伙子听我说

生活中,经常有些男宝宝不论父母怎么跟他讲话,他总是一副没听见的模样,尤其男宝宝在相当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根本听不到第二种声音。其实,并不是男宝宝的听力不如女宝宝,这时,父母不应以呵斥的语气去教训他,因为父母越是严加训斥,他越会从心中排斥这种刺耳噪音。妈妈不妨走到男宝宝身边,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抓住他的小手,温和地对他讲话,有助男宝宝加强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刺激,他才会把注意力从其他事情上转到父母身上。

B。倔小子别动粗

由于男宝宝体内雄性激素的作用,如果遇到难以言表的不快之事,他往往会比女宝宝更容易对自己表示不满,比如摔门、砸东西、喊叫甚至敲墙等举动,其实这都说明男宝宝更容易和更需要情感宣泄。如果此时父母用辱骂甚至暴力来平息他的愤愤不平,那么只会火上浇油地演变成一场嗓门和武力的“暴风雨”。

国外心理学家指出:反抗性、攻击性、竞争性、冒险性都是男宝宝浑然天成的本性,他往往习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会像女宝宝一样,善于用语言表达出“我不快乐”、“我很难过”等情绪。有时男宝宝在相当愉悦的情况下也会乱摔东西,这也是受体内雄性激素的影响,所以这些都是小伙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行为,父母大可不必过于多虑。

C。明辨是非乖儿郎

一般2岁以后的男宝宝会逐渐地显露自己的“爱发火”的个性,父母不应强行压制他的宣泄行为,而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更好的表达方式,相信男宝宝有能力去逐渐调整自己,一方面给予他适宜的宣泄方式,比如允许他叫喊、摔打物品甚至独处一段时间等行为;另一方面在以后的生活中教会男宝宝学会自律,让他了解自己的行为受到生活中各种行为规范的约束,比如带他一起观看亲子话剧、一起阅读故事书,都可以让男宝宝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

别把女孩打扮成男孩


专家提出幼儿性教育的方法

“我是从哪来的?”很多家长都经受过孩子这样的“拷问”,怎样回答才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呢?日前,在北京市第二医院,心理咨询师邓军为家长们做了一期关于婴幼儿心理健康指导的讲座。

你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

孩子经常问:“妈妈怎么生的宝宝?”有些家长随口说,你是妈妈捡来的、是爸爸从河里捞上来的等等。这样的回答会使孩子产生错觉。邓军建议,家长可以在孩子提出问题时反问孩子,看看他们对这些事的理解,最好直接告诉孩子“你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以此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体会到与妈妈的骨肉之情和家长对他的爱。

3岁后孩子最好独睡

孩子独睡首先有利健康。大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不利于孩子大脑发育;成人活动范围大,携带的病菌多,容易把病菌传染给孩子。

邓军认为,3~6岁是孩子的“俄狄浦斯期”,孩子会对父母的关系、两性之间的问题比较敏感。孩子3岁之后最好与父母分床。但何时可以分房睡,还要依孩子的实际能力而定。家长可以为孩子布置舒适的环境,准备一些娃娃,让他感受到安静和温暖。当然不必急于求成,没有过渡,反而会使宝宝对独睡产生恐惧。

别把女孩打扮成男孩

有的家长给男孩穿裙子,把女孩打扮成男孩。殊不知,孩子会对自己的性别认知产生障碍,甚至造成“易性癖”。一对夫妇来找邓军做心理咨询,他们的女儿是同性恋,他们很绝望。

邓军了解到,这家人非常希望能生一个男孩,所以从小就把女儿当男孩子养。家中也以妻子为中心,这给了女儿一种误解:“爸爸应该是妈妈,妈妈应该是爸爸”。年幼时性别角色定向出现偏差,父母没有及时纠正,才使她在青春期发展为性角色认同障碍。对此,邓军建议:

1.家长应淡化对孩子性别的期待,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的观念。

2.要以孩子的性别,选择对待他的方式,避免孩子形成错误的性别意识。

3.如果孩子出现性别意识偏差,应在幼儿第一反抗期,即三四岁时对其进行纠正、调整。

邓军还提出了幼儿性教育的具体方法:

身体接触的一般原则

1.家长要告诉孩子,每个人的身体都是属于自己的,应该被尊重;

2.可以抚触自己的身体,但抚触有些部位不宜当众进行;

3.不能随意接触别人的身体,如果在接触时别人表示反对,应该及时中止;

4.不可接触别人的一些部位;

5.除了父母、亲近的照看者和医生以外,任何人不能接触自己的隐私部位;

6.如果任何人的接触让你感到不舒服或“不对”,即使是亲友师长,孩子都有权要求中止。

让孩子树立隐私感

1.人身体上有些部位比另一些部位更特殊,不宜暴露;

2.有些事不适合当众做,但可以在卫生间或自己的卧室做;

3.男女有别,有些事情男、女要分开做;

4.隐私并不等于不好。

如何回答孩子的“怪”问题

1.孩子指着父母的生殖器官问那是什么时,该怎么说?

答: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处于无性意识状态,你只要简单易懂地告诉他那是什么、有什么用就可以了。

2.可不可以和孩子一起洗澡?

答:当然可以。和学龄前的孩子一起洗澡,也是一种性教育,因为通过亲子共浴,你可以教给孩子很多有关人体的知识。孩子长大后,当他不想和你一起洗澡,或者开始有些抵触时,就是停止亲子共浴的时候了。

3.孩子会掀女孩的裙子,如何处理?

答:学龄前的孩子,总是对遮住的东西充满好奇,这与色情无关。这时候,家长可以问他想知道什么,告诉他: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地方不可以让别人看,除了爸爸妈妈帮你洗澡时可以看,其他人谁都不可以。如果有人看了你的小鸡鸡,一定要告诉爸妈。姐姐穿着裙子就是不让别人看的意思,你当然不能看了。

4.为什么男孩子站着尿尿,而女孩子蹲着尿尿?

答:直接告诉孩子,那是因为性器官不同。

5.为什么不可以随便亲人、抱人呢?

答:这样做别人可能感到不舒服,别人不愿意就不要勉强他们。

6.为什么不能随便乱摸女孩子?

答:如果人家不愿意,身体每一个地方都不能随便摸;你的身体也一样,你不愿意,别人就不可以摸。

把女孩打扮成男孩不好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男子是家庭的支柱,更是传宗接代的寄托所在,既然国家要求只生一个孩子,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之下,生了男孩总是显得更加如愿以偿,虽然大多数人对此已经不以为然了。

有这么一个典型的传统家庭,两代人一心一意想有个男孩,偏偏天不遂人意,生了个女孩,疼爱归疼爱,总有些遗憾。一天奶奶说了一句话:囡囡,奶奶就你一个宝贝,就把你当孙子养了。大家也就此达成了共识:让我家囡囡比男孩还强!从此,囡囡的玩具世界里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小汽车而非洋娃娃,囡囡一直梳着齐耳短发,从来没扎过羊角辫,也很少穿裙子。耳边经常听到是这样的叹息:“囡囡,你要是个男孩该多称心呢。”

成人这样的做法可能会造成孩子性别认同方面的问题。幼儿从来不停止对自我的探索,她知道并会说出来“我喜欢这个”、“这不是我要的”。幼儿对性别的认识是从自己的外形、所穿衣服、所玩玩具及成人的引导中获得的。假如一个小女孩为她的漂亮裙子而自豪,又会得意地对一个男孩子说:“这个洋娃娃是我们女孩子玩的。”她的性别认同就非常好,因为她非常满意并接纳自己的女孩身份。囡囡的性别认同会如何呢?她是否会迷惑:“我到底是女孩还是男孩?”更因为成人重男轻女的态度,囡囡可能会不喜欢自己的性别。况且,囡囡作为女孩的天性如果被压抑,对其人生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

更为严重的是,变性专家陈焕然博士指出,父母把女孩当男孩或者把男孩当女孩来养,会人为地造成孩子心理性别上的混乱甚至扭曲,他所接触的要求变性的案例中,30%是由此原因造成的。

其实,在引导孩子建立正确性别认同的前提之下,更应帮助孩子树立两性平等的观念,比如女孩喜欢运动,就鼓励她运动,使孩子懂得:喜欢就可以去做,并不因为他是男孩或女孩。

教育小男孩需注意那几点呢?


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学年,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好入学准备,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可以在开学时有条不紊,你有哪些推荐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教育小男孩需注意那几点呢?”,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养育小男孩不同于小女孩,如何才能够培养孩子男子汉的气概成了家长们考虑的问题,那么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具体的看看教育小男孩都需要的几点吧,对于妈妈教育孩子很有意义!

关键一:为什么男孩一定要“穷”养才会最棒?

俗话说:自古富贵多淑女,从来纨绔少伟男。“穷”养男孩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内涵为:对男孩吃苦耐劳、勇敢坚强、真诚坦率、机智果断以及具有责任感等品质的培养。“穷”养就是让男孩多去经历风雨,多去实践。古语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是说,只有让男孩在必要的“穷”和“苦”中获得锤炼,懂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方成大器。

关键二:为什么现在的男孩依赖性强、独立性差?

陶行知先生曾赋诗曰:“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老子,不算是好汉。”这首诗诙谐地道出一条人生的至理名言:独立对于男孩来说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这与现代教育理念中的“放养”教育异曲同工。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干的事,关键是怎样教育孩子。”这句话更是切中现代家庭教育的“软肋”:爱孩子不是要成为他们的护身符、保护伞,而应该通过培养和引导,让他们成为独立、坚强的男子汉!

关键三:为什么要重视男孩能力的培养?

男孩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成长期,这时候也正是培养他们诸多能力的最佳时期。无论是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决断能力、竞争能力、适应能力还是想像能力,都是男孩成就未来人生必不可少的资本。

关键四:为什么要重视男孩学习能力的培养?

大量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表明,一个人在学习上能否取得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热爱学习,是否具备学习的能力。因此,培养男孩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才是科学家教的根本。

关键五:为什么要让男孩勇于承担责任?

不懂得责任重要性的男孩永远也长不大,永远都是小角色。正如丘吉尔说的那样:伟大的代价,即是责任。所以,父母爱儿子,就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培养男孩的责任心,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负责任的男子汉。

关键六:为什么要重视男孩的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的男孩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正处于朝阳初生、蓬勃向上的时期。但是,这个时期的男孩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一些变化,也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叛逆、早恋、沉迷网络,甚至离家出走等等。因此,这时候家长必须付出比原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宽容和理解,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平安度过这个“危险期”。

关键七:为什么要重视男孩黄金品质的培养?

常言说,做事先做人。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做事的成败与否。所以,家长要从小培养出男孩诚信、正直、勤奋、自尊、积极向上的黄金品质,这是他们今后迈向成功的基础。所以,开阔男孩的视野这一“教育课程”在家庭教育中必不可缺。

关键八:为什么要开阔男孩的视野?

徐霞客曾说: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梧。身为未来的男子汉,如果男孩从小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具备广阔的视野,那么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就能战胜更多的困难,取得更大的成功。

关键九:为什么许多现代男孩都缺乏阳刚之气?

古罗马哲学家塞尼卡有句名言:“真正的伟人,是像神一样无所畏惧的凡人。”没有一个男孩生而刚毅,同样,也没有不能被培养出刚毅气魄的男孩。只要家长能够给男孩创造锻炼刚毅的成长环境,使之从多方面同软弱进行斗争,那么每个男孩都能成为坚强刚毅的男子汉。

关键十:为什么要重视男孩的财商培养?

在经济越来越发达的现代社会,让男孩从小学习掌握理财的知识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同样重要的,这些都是男孩将来生存、发展必备的技能。因此,家长对于男孩财商的培养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关键十一:为什么说社交能成就男孩的大未来?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靠他的专业知识,而85%则是依靠他的人际关系。因此,对于男孩来说,良好的社交能力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保障。

关键十二:为什么有修养的男孩才能成为翩翩绅士?

所谓绅士,就是同时具备了宽容的性格、感恩的心态、幽默潇洒的谈吐、教敬父母的言行的“综合体”,所以,要想让男孩成为翩翩绅士,个人修养以及礼仪方面的培养不可或缺。

关键十三:为什么培养男孩要戒除急功近利的心态?

因为男孩在将来要承担比女孩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所以父母往往对男孩寄予了更大的希望,投放了更多的关注,但是,这样也很容易让男孩产生心理压力,重压之下自然更容易出现问题。其实,教育是一种缓慢的艺术,是一种等待的艺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所以,男孩的父母们一定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铭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真理。

教育男孩的十三个关键问题,揭示了男孩从孩童向男子汉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的所有最关键的问题,为家长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经验,是千万父母的育子指南,更是可以让无数平凡男孩走向优秀和杰出的“桥梁”!

本网站小编总结:教育小孩子更多的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与方法,现在的家长们都过多盲目相信一些早教机构,常常将孩子送入其中便万事大吉,其实教育孩子需要父母们从一点一滴来做起,希望以上的文章对于你来说有收益!

男子汉的教育方法你懂得多少?(圣诞节亲子教育)


前言:妈妈们反应,自家的小男孩缺少男子汉应有的气概,反而有点像是娘娘腔,这种情况很是让家长们感到担心,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使男孩子有男子汉的气概呢?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慷慨拥抱从小开始

一般情况下,在出生1个多月以内的男宝宝相当喜欢东张西望地观察周围事物,忙不迭的他甚至很少有机会去专注妈妈,这时父母千万别以为忙碌的男宝宝大概不需要被拥抱。事实上,男宝宝需要更多的温暖拥抱。

经研究调查显示,有时0~3月的男宝宝关注父母眼睛的时间比较少,看起来似乎很少需要依赖,而且此时他更容易被其他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比起妈妈亲切的笑脸,男宝宝更喜欢看那些移动的物体。但事实上,一般男宝宝的大脑成长发育速度会比同龄女宝宝较慢一些,所以有时男宝宝的情感依恋需求会比女宝宝更为强烈,这就是为何我们常会听到有些父母戏说自家男宝宝“有时比女孩还嗲”的科学原因了。从生理和心理角度而言,男宝宝的确需要更多关怀,他的肌肤同样需要得到更多的触摸满足,以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那么就让我们抱着“小小探险家”四处走走吧!

2.喜爱冒险无拘无束

在12个月以后的男宝宝身上,他那些调皮捣蛋的狂野性格更是“一览无遗”。当新手爸妈带着他出去游玩时,男宝宝总会时不时做一些“高难度”的危险动作,比如踩石头过河、从高往下跳、攀高爬墙等。不少父母和家人常常会因为担心宝宝自身安全而强令禁止此类“挑战极限”的行为。

其实,这种过于要求男宝宝保持安静、并且想办法约束他的做法并不科学。国外婴幼儿心理学家曾经戏称,“我们的小男孩就是远古时期的‘小猎人’”,因为从心理需求上而言,男宝宝更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他依靠运动和攀爬来健康地促进大脑发育。因此,父母可以为男宝宝创造安全舒适的探索环境,而无需过于束缚“小猎人”的冒险行为,让我们鼓励男宝宝多参加体育运动,多在户外奔跑活动,因为各种感官综合的经验将会带给小小男子汉更多的快乐与健康。

3.天性成群乐于交际

现在国内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不少父母和家人不愿意让别家宝宝到自家来玩,更不喜欢让自家宝宝到别家去串门找小伙伴玩。事实上,心理学专家指出,男宝宝天生就是“群居动物”,他们天性成群,愿意在群体中学会社交、学会关爱、学会生活、学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并且找到自己的归属。如果男宝宝在婴幼儿时期没有学会处理与人交往的关系,缺乏相应的团体意识,那么他将来就很难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保持融洽的关系。

生活中,父母应让男宝宝尽可能地感到与同伴相处的轻松与快乐,并且适当鼓励他参与积极竞争的活动,比如多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男宝宝增强集体荣誉感。在此基础上,父母也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男宝宝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比如参加野外童子军训练营,让他在具有挑战性的训练中拓展技能、磨练意志以及增强责任感。

4.勇于尝试固执己见

由于男性体内荷尔蒙的作用,从襁褓时期开始,男宝宝就不像女宝宝那样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屈服于种种失败,也不太喜欢接受别人给予他的协助。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较小的男宝宝往往喜欢去尝试自己年龄还做不到的事情,比如想要攀上比自己身高还高的游戏滑梯,如果妈妈告诉他现在还不能玩这项活动,小家伙仍然会自顾自地跃跃欲试一番。对于这种情况,国外幼儿心理学家指出,有时男宝宝就算知道自己能力无法完成,但从感情上讲他仍不能够立刻接受,他仍会坚持不断地尝试。所以,一般男宝宝对于自己情绪的处理,往往会比女宝宝缓慢一些。

父母应该充分相信我们的“小猎人”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妨放手让男宝宝去尝试,当他接受事实后,他自然会愿意放弃冒险。而如果妈妈生拉硬拽地逼迫男宝宝去服从于自己的指令,那么小家伙就会产生更多的挫折感。

5.特殊行为学会自律

A。小伙子听我说

生活中,经常有些男宝宝不论父母怎么跟他讲话,他总是一副没听见的模样,尤其男宝宝在相当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根本听不到第二种声音。其实,并不是男宝宝的听力不如女宝宝,这时,父母不应以呵斥的语气去教训他,因为父母越是严加训斥,他越会从心中排斥这种刺耳噪音。妈妈不妨走到男宝宝身边,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抓住他的小手,温和地对他讲话,有助男宝宝加强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刺激,他才会把注意力从其他事情上转到父母身上。

B。倔小子别动粗

由于男宝宝体内雄性激素的作用,如果遇到难以言表的不快之事,他往往会比女宝宝更容易对自己表示不满,比如摔门、砸东西、喊叫甚至敲墙等举动,其实这都说明男宝宝更容易和更需要情感宣泄。如果此时父母用辱骂甚至暴力来平息他的愤愤不平,那么只会火上浇油地演变成一场嗓门和武力的“暴风雨”。

国外心理学家指出:反抗性、攻击性、竞争性、冒险性都是男宝宝浑然天成的本性,他往往习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会像女宝宝一样,善于用语言表达出“我不快乐”、“我很难过”等情绪。有时男宝宝在相当愉悦的情况下也会乱摔东西,这也是受体内雄性激素的影响,所以这些都是小伙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行为,父母大可不必过于多虑。

C。明辨是非乖儿郎

一般2岁以后的男宝宝会逐渐地显露自己的“爱发火”的个性,父母不应强行压制他的宣泄行为,而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更好的表达方式,相信男宝宝有能力去逐渐调整自己,一方面给予他适宜的宣泄方式,比如允许他叫喊、摔打物品甚至独处一段时间等行为;另一方面在以后的生活中教会男宝宝学会自律,让他了解自己的行为受到生活中各种行为规范的约束,比如带他一起观看亲子话剧、一起阅读故事书,都可以让男宝宝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

本网站小编总结:幼儿心理专家指出,对于小宝宝们而言,除了各自气质等因素与遗传基因相关外,绝大部分性格特征都会在后天里形成,因此后天的教育对于准妈妈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以上的文章可帮助家长们明白教育的方法!

熟知男孩特色 养育“好男儿”


人的性别差异化在出生之前就已经有了。在家教中,小男孩已经具备了很多男性的特征,如好动、攻击性、喜欢汽车和轮子、动手能力强、独立等。在实际的育儿中,应考虑到小男孩的种种特征,才能养育出“好男儿”。

下面是本篇

·男孩与女孩几大差别

·男孩表达情感八个特色

·男孩的六点文化特色

男孩与女孩在感知觉方面的几大差别

关于男孩和女孩谁更聪明

有研究表明,男孩的大脑比女孩大,但造物主的公平在于女孩大脑的胼胝体优于男孩(起协调作用),这就不存在所谓哪个性别更聪明的问题。

男孩和女孩其他方面的差别

在生活中,在感知觉方面男孩和女孩还有很多细微的差别,下面就列举其中一些方面(以下几点均为总体状况,生活中也许还有很多相反的例子。):

男孩的空间感比女孩强,比如在搭积木游戏中,男孩更习惯平铺出广大空间,而女孩更善于搭高;

女孩比男孩善于观察,如察言观色的能力女孩优于男孩;

幼时阅读能力通常比男孩强;女孩可以同时处理很多事务,善于协调,男孩更擅长一件事做完一件再做一件。

女孩的注意力比男孩持续时间长,而男孩注意力相对要比女孩集中。

男孩内心是宽阔的空间,犹如巨大的足球场,里面有快速移动的物体;女孩的内心更象整洁的房间,井井有条的布置充满着感情色彩。

非常值得男孩家长注意的是男孩的所有感觉器官(包括直觉)天生要比女孩迟钝。在男孩所有的感官中最灵敏的是视觉,而且男孩更适合看移动的物品。由于男孩的感官敏感度低于女孩,所以在对男孩的教育中更要强调多感官综合教育的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视觉方面,女孩对人更感兴趣,而男孩对物体,特别是移动物体更感兴趣。这也就是女婴比男婴更容易与成人对视并进行非语言情感交流,而成人往往抱女孩时间比男孩时间多的原因。(而实际上男孩比女孩更需要拥抱。)

在听力上,男孩的敏感度也大大低于女孩,这就是有时家长抱怨“为什么我的话你听不见?!”,事实上男孩可能真的没有听见。而且,他们的耳朵通常一只比另一只更灵敏,所以建议家长观察男孩比较灵敏的那个耳朵并对着这个耳朵说关键性的规则)综合说来,男孩阅读会3倍困难于女孩,而语言能力可能会比同龄女孩晚一年。

男孩表达情感八个特色:

1、通过行为来表示,比如愤怒地撞墙、挥打沙袋等

2、延迟表达自己的感受

男孩在事发的时候不能立即体会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在事情结束一段时间后(有时甚至滞后一周),他才能体会到自己当时的情感是什么。

3、通过类比的方法来表达

有时,男孩自己无法表达内心的感受,但他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把自己的感情和其他的物品建立起联系,通过表达其他的物体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男孩的家长及老师特别不能逼男孩即时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一定要给男孩回味自己情感的时间;而女孩往往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可以清楚地表达,而且不用成人问就可以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

4、男孩更善于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愤怒和狂打,非常的喜爱和拍打(这一点男孩家长在界定男孩是否爱打人和有暴力倾向时一定要注意)等。

5、“钻进山洞藏起来”

男孩有天生的寻求独立空间的感情要求。从2岁开始这种情感比较明显的表现出来。比如他们常常会把家中的桌子下,床下当作他的“私人领地”,大些的孩子通常还有“秘密地点”,一旦心情不好就要藏在里面自我调节。作为男孩的家长,不应该对此大加训斥。

6、在事情过去后,通过谈话男孩可以表达出情感

这是和2相连的一条。而且要特别帮助男孩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7、男孩在表达某种情感时,一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对于男孩来讲,觉得不解决问题的话是废话,所以他们不会向女孩那样具有泛泛的同情心。男孩在表达自己的时候,一定要找到解决你的问题的具体方案。如果妈妈病了,女孩更善于温柔地用语言抚慰,而男孩宁愿给你倒杯水或拿个药片,这是他们不同风格但同样宝贵的感情表达。

8、哭

首先,哭对于男孩来讲是非常正常的行为。哭作为一种排解方式对于男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男孩比女孩哭的少,但当男孩哭的时候,往往也是他情感最脆弱最需要安慰的时候。(这里指的不是男婴,因为身体状况发出的哭声或稍大男孩的闹觉)。在这个时候,家长尤其不要训斥男孩“一个男子汉你哭什么哭?你丢不丢人象个姑娘?!”而应该仔细考虑哭背后的问题,想想男孩的心理状况并及时解决。粗暴制止的后果是孩子心情压抑,会带来更严重的心理后果。

男孩的六点文化特色:

1、男孩倾向于竞争、善于表现和运用技巧

男孩子喜爱在竞争中体现自己的价值,由于体内睾丸酮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愤怒,更需要发泄,因而他们更需要也更喜爱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家长应该适当鼓励他们参与积极竞争的活动。同时,家长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在有挑战感兴趣的氛围学到能力、技巧和责任感。

2、男孩的同情心是具体化的

男孩的同情心是与正在进行的具体事情联系在一起的,是经过内心估量的而不是泛泛随意表达的同情,是要通过具体的行为、解决的方案等体现出来的(参照上面的7)。鉴于此,家长要教给男孩子们同情的技巧。

3、男孩比女孩更善于在大集体中进行社会交往,而女孩子相对比较喜欢小集体。男孩更具集体性,女孩更具个人性。

4、男孩的独立性比女孩强

到了一定年龄后,男孩需要一个身心都独立的空间,需要更多的自由可支配的感觉。作为男孩的家长,在给予他自由的同时必须给他更多的责任感。

5、在集体的经历中,男孩子可以作出个人的牺牲

男孩子在共同的奋斗中和谐友谊,可以为了理想献身。

6、男孩需要男性榜样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男孩总是要在身边寻找一位男性作为榜样来效仿。当男孩说“我喜欢**(一位男性)”“**很不错”等话语时,父母就需考察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可以认同。因为男孩子已经把他作为了榜样。

小孩子该不该男女同厕


假期的余热还没有完全褪去,新的学期即将来到,孩子要在入学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做好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我们开学后身心健康并且顺利地适应这个变化,关于入学前的准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孩子该不该男女同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目前我省大部分的幼儿园都实行男女同厕的“一厕制”,造成现在幼儿园“男女同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规划部门在设计幼儿园布局标准时,每个班只设立了一个卫生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的性别意识比以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那还沿袭原有的“男女同厕”是否合理呢?

【观点交锋】

幼儿园男女同厕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大多数幼儿园都是这么做的。家长和幼儿园的负责人对此看法不一。

赞成之声:幼儿没有性别意识

观点一、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在二至六岁之间,一般这些孩子的心理都很单纯,对性别差异的意识非常朦胧。许多家长肯让孩子在大庭广众下解手,为什么不能接受幼儿同厕呢?

观点二、5岁之前的孩子头脑中基本没有性别概念,这时如果人为地将厕所分开,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过早造成男女同学心理上的性别隔阂。而且幼儿园的厕所即使分开男女,对孩子来说,也仅是A和B的差异,没有性别差异。

观点三、我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好像是男女同厕,我没怎么留心过,小孩懂得什么,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反对之声:孩子早熟应该分厕

观点一、我的孩子现在5周岁,已有明确的性别意识,给他穿女孩子的衣服,他就不乐意。有一次我带他去洗澡,走到澡堂门口,儿子就是不进去。实际上社会对5周岁以上的孩子已经赋予了明确的性别角色。

观点二、幼儿园大班、中班里有很多孩子已表现出较明显的性别意识了,孩子们上厕所时常自动地分成两个阵营,男孩一队,女孩一队,一些孩子已经感到男女同厕的尴尬了。

观点三、幼儿园男女同厕是一种过时的做法,调查表明,现在孩子的“性成熟”期大大提前,幼儿园应该适应时代发展,改变传统做法。即使大多数家长没有提出异议,幼儿园也应该尊重家长的个别要求和孩子的个体差异。

第三种声音:

观点一、分不分都无所谓

我一直都没留意过幼儿园的厕所男女有没有分开的,儿子回来也从来没有提及过。其实幼儿园小孩那么小,性别意识并不强,厕所分不分开都无所谓的。可能因为我的是儿子吧,据说女孩子比较早熟,可能女孩子的父母会希望男女分厕。

观点二、男女生隔开就行了

在幼儿园目前所具备的设施下,一下子实现男女分厕比较困难,而且操作起来也不方便。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男生女生之间用一堵墙隔开但不设门,老师站在中间可以两边兼顾。这样,既可以避免男女共厕,同时也方便老师进行管理,这种方法在目前条件下尚算可行。

观点三、依年龄而定

托班和小班的幼儿分厕没有必要,但到了中班特别是大班要分班,一方面幼儿有了性别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幼儿适应小学的生活。

小结:幼儿园“男女同厕”是否合理在针锋相对的争执之中,但是“男女分厕”也悄然而生。

笨汉汉斯童话故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