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可以对宝宝有益吗
2020-07-16 胎教可以对宝宝有益吗 爸爸胎教 爸爸的胎教爸爸可以这样陪宝宝。
时间一晃而过,新学期的钟声已经敲响,同学们在回学校之前都需要做好入学准备,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提高效率,那么你还有了解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小知识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爸爸可以这样陪宝宝,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温情爸爸
推荐爸爸:灿爸
讲述:丁胜云
好爸爸经验:
优秀的父母,首先要成为出色的观察者,学会揣摩孩子的心思。
聪明孩子是鼓励出来的
一辆小汽车从小区门口开过去,灿灿举起小胳膊“嗯嗯呀呀”。“哦,灿灿看见一辆小汽车开过去啦,是不是啊?”灿爸紧跟着灿灿的手势问道,灿灿认真地点点头,她听懂了爸爸的话。
再过几天,灿灿就满1周1啦。不到11个月,我们就发现,她会用点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了,用手势与我们沟通更是她的强项。想去哪里,想拿什么,总是使劲地想用手势告诉我们。
灿爸常说,不要小看这么小的孩子,她也是有想法的,应该像朋友那样和她交流,一个优秀的父母,首先要成为一个出色的观察者,学会揣摩孩子的心思。
有次我给灿灿喂饭,灿灿显得很不安分,小手挥来挥去。灿爸走过来问她:“灿灿是不是想用勺子自己吃啊?”灿灿点点头,于是灿爸拿了个塑料小勺子递给她。这下小家伙开心了,用小勺子沾沾碗里的东西然后再送到嘴里去。呵呵,小P孩模仿得还挺像样的。
然后,灿灿又把勺子对着我的嘴送过来,坐在一旁的爸爸发现了,“哇,灿灿真棒,灿灿也要喂妈妈吃饭,是不是啊?”灿灿又点点头,于是这顿饭就在我们互相喂食的过程中愉快地吃完了。
看到我们非常认真地“吃”着她递过来的空勺子里的东西,小家伙乐呵呵的,我想她的快乐不仅因为自己的成功模仿,还来源于爸爸妈妈对她的理解、支持与肯定,更来源于她觉得自己的沟通与表达方式是有效的。
最耐心爸爸
推荐爸爸:桐爸
讲述:小雨
好爸爸经验:
让孩子平等、自由、个性地发展,相信每个人都能成为好爸爸。
细腻的爱培育出阳光女儿
在很多传统家庭中,爸爸充当着更严厉的角色,但恰恰相反,桐爸带给孩子的却是如水细润般的爱。现在的桐桐快两岁了,性格外向、大方。只有我明白,这是爸爸不断鼓励、一点一滴努力的结果。
桐桐以前在家话很多,可是出门一见陌生人就躲在大人身后。我有些着急,而桐爸却不紧不慢地说,“孩子现在怕生是很正常的,你对她的期望值远远超过了一岁多孩子的反应能力,我们要多带她出去适应,孩子的自信要建立在大人的鼓励之上。”
有时上班很累,我回到家就懒得带女儿下楼,每每被桐爸一起拽着出去。令我叹服的是,在桐爸眼里,陪女儿玩总是那么快乐。每次下班早回家,他都要带上桐桐去小区转转,父女俩开心嬉戏的身影常常引来大家艳羡的目光。
现在女儿外向多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性格也变得执拗起来。女儿无理取闹时,我总忍不住要发火,而桐爸总是试图转移她的注意力,没有粗暴和命令。女儿调皮时,我更多的是告诉她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而桐爸则是乐呵呵地陪她玩个够,他总是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她的快乐”。
尽管在育儿问题上和桐爸有争执,但我内心里却常常被他这种细腻的爱而感动。女儿一哭跑得最快的是爸爸,每天夜里起床帮女儿盖被子的是爸爸,不落一节课陪女儿上早教课的是爸爸,像孩子般陪女儿玩的也是爸爸……这种耐心常常让我自叹不如,付出总是有回报的,现在的女儿对爸爸依赖明显多过了妈妈。
最坚韧爸爸
推荐爸爸:扬扬爸
讲述:陈武
好爸爸经验:
碰到这种孩子,你肯定要特别有耐性,必须讲究方法,为孩子要舍得付出。
五年不会说话的孩子终于开口
他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去了台湾。一年多以后,当他再看到儿子时,儿子没有叫“爸爸”,没有雀跃地奔向他,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愣愣地看着他。
很快,他就发现孩子害怕融入群体,看到人多就紧张,经常会尿裤子。为了让孩子变得胆大些,以后的每天晚上,他就骑着摩托车带扬扬去公园玩。
慢慢的,扬扬不那么紧张了,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扬扬一直到五岁,还不会开口说话。在福州的一所残障学校,扬扬被诊断为先天愚型,也叫糖氏综合征,就是像舟舟那样的孩子。陈武的泪一下涌了出来。
孩子不会说话,他绞尽脑汁还是徒劳。有次,他听到儿子含糊地说了句“神经病”,这让他欣喜若狂。
没有父母愿意教孩子学坏,但兴奋中的陈武“反其道而行之”,开始兴致勃勃地教儿子“骂人”。“那时候,最经常教他骂‘神经病’、‘有毛病’、‘贪吃婆’什么的,只要能刺激他开口,我就知足了!”陈武笑着说。
这不可思议的方法,居然就这样让扬扬开口说话了!扬扬的开口,给了陈武信心和动力。他开始用自己独特的方法一点一滴地教着孩子。
“有时候一边跟他玩扑克牌一边教他数数;有时候教他写字,在本子上写一个字,让儿子跟着模仿一个字。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教。”
扬扬这类孩子特别固执,稍不顺他的意,就会发脾气,不是原则性的问题,陈武都尽量顺着他。尽管这样,父子间的冲突还是每天都会发生。
“比如孩子爱看电视,我有时会强行把电视关掉,他就发脾气。我如果发火,他会更火的,那怎么办?扬扬很怕痒,我就开始挠他的胳肢窝!碰到这种孩子,你肯定要特别有耐性,必须讲究方法,为孩子要舍得付出。”
那天,在记者跟陈武聊天时,扬扬很旁若无人地“捣乱”着,一会搂爸爸的腰,一会扯爸爸腰上的皮带,一会又把爸爸的脸扭过来亲吻着。残障学校的潘老师说,“扬扬现在学会撒娇了,基本的交流也没有问题,大家都知道,扬扬有个特别爱他特别用心的好爸爸。”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幼儿园宝宝爱赖床,这可愁坏了爸爸妈妈
幼儿园宝宝爱赖床,这可愁坏了爸爸妈妈!看到宝宝睡得又香又甜,每个父母脸上都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可是,眼看着上幼儿园的时间就快到了,宝宝却还赖在床上,怎么喊都不起来,这时,您除了抓耳挠腮之外,是不是感觉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呢?
别着急,让小编来帮你忙,为你缕清宝宝赖床的原因,通过了解原因,进而寻求解决办法。此篇文章还借鉴了诸多妈妈的宝贵经验,相信一定会让你茅塞顿开!
宝宝赖床4大原因
小孩子平时又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难道还会休息不足吗?为什么老是会赖床呢?据李淑丽老师介绍,根据其多年的教养经验来看,宝宝会赖床的原因确实有很多,而最常见的就是如下4种:
1、睡眠不足
晚上睡得太晚,造成睡眠的时间不足。
通常1岁以上的学步儿每天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为10~15个小时,所以,请不要让宝宝养成晚睡的习惯。
2、午睡过久
如果宝宝午睡时间太长,或睡午觉的时间接近傍晚,那么都会让宝宝在晚间精力旺盛,到了就寝时间也睡不着,于是间接造成晚睡、睡不饱的状况。
3、睡不安稳
有些宝宝在睡觉的时候会有踢被子、翻来覆去或磨牙的情形,这时家长要多多留意,看宝宝是否存在情绪上的问题或身体不适,或是有其他环境因素干扰了宝宝的睡眠品质。
4、噩梦干扰
小宝宝也难免会做噩梦,一旦惊醒就很难再入睡,即便能够再睡着,睡眠品质也大大下降。而除了做噩梦之外,还有很多原因会导致睡眠障碍,比如担心害怕、心理压力大或身体不适等。
TIPS:家长切忌乱发脾气
其实,有些宝宝的赖床情形并非特别严重,他们只是喜欢每天在起床时和家长较量嬉闹一番,只要家长方法得当,宝宝很快就会爬起来。此时最需要家长注意的就是,尽量不要对宝宝发脾气,否则宝宝很可能大哭大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反而惹来更大的麻烦。
改善睡眠品质4大方法
从宝宝赖床的4大原因可以看出,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质不佳是导致宝宝赖床的2大因素。如果家长遇到这些状况,应该怎么做呢?李淑丽老师给出的建议是:
1、家长以身作则
从小就让宝宝在固定时间上床睡觉,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另外,只要就寝时间一到,父母即便还有很多事要忙,也应该先停下手边的事,在床边陪着离 子,趁着入睡前的时间和宝宝聊聊天、讲讲床边故事,一方面可以增进亲子互动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放松宝宝睡前的情绪,有助提升睡眠品质。
然而,当宝宝就寝时间一到,有些家长只是急着赶宝宝上床睡觉,而自己的眼睛却还紧盯着电视,或者还在忙东忙西。其实,家长这种做法会让宝宝有 “孤单”和“不公平”的感觉,而且产生“为什么只让我去睡觉,而你们却不睡”的疑问,再加上宝宝对成人的活动本来就充满好奇心,所以也就更降低了睡觉的意 愿。因此,只要到了就寝时间,全家人最好都能暂停正在进行的活动,帮助宝宝营造良好的入睡气氛。
2、午间小睡即可
宝宝睡午觉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要在接近傍晚的时候还让宝宝睡午觉。以幼儿园来说,午休时间通常是下午1点到2点,如果让宝宝在下午睡得太久或 太晚才午睡,那么宝宝很容易在晚上变成精力旺盛的小魔头,等他筋疲力尽入睡后,第二天早上势必又得花一番功夫才能把他从床上拉起来。所以,请家长不要以为 宝宝午觉睡得越久越好。
3、找出情绪伤害
宝宝有时会因为身体不适或情绪上的不稳定而影响睡眠品质。其中身体上的异常状况比较容易观察,需要父母多加留意的是情绪上的问题。有些宝宝年纪 还小,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如果在幼儿园或日常生活中受到挫折,就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再加上父母没有多加留意,那么宝宝受伤而无法抒发的情绪便会更间接反 映在睡眠品质上。因此,一旦遇到类似宝宝有心病的情形,应该适时找时间和宝宝聊聊,尽快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4、终结噩梦来源
宝宝做噩梦最常见的原因有怕黑和怕魔鬼两种。怕黑是出自于人类对未知的恐惧,如果宝宝因怕黑而不敢睡觉,甚至还因此做噩梦,不妨在宝宝的房里添 置一盏小夜灯。如今市面上出售的夜灯有许多可爱的造型,如果情况允许,还可以让宝宝挑一个自己喜欢的卡通造型夜灯,在睡觉时有可爱的夜灯散发着微弱光芒来 陪伴自己,会让宝宝感到安心不少。
此外,家长也可以在就寝前和宝宝玩光影游戏,通过光线和手势的变化让影子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这个好玩的游戏也能有效降低宝宝怕黑的心理。
相信很多家长都曾经听宝宝说过对魔鬼的可怕描述,如果家长没有适时去转化宝宝的想象,反而给予更多充满刺激的形容,甚至当宝宝不听话时,还用 “你要是再不乖,小鬼晚上就会来抓你”之类的话来吓唬宝宝,就更容易加深宝宝对魔鬼的想象和恐惧,那么做噩梦的几率就更高了。所以,家长在平时不要去强调 黑暗或魔鬼的可怕。
TIPS:如何帮宝宝安心入睡
1、提供有安全感的物品
有些缺乏安全感的宝宝需要有安慰品的陪伴才能安然入睡,比如小玩具或小被子等。但是要注意适时戒除,避免以后形成过度依赖,同时还要注意安慰品的清洁问题(尤其是过敏体质的宝宝)。
2、可爱的卡通床具
让宝宝去挑选自己喜欢的卡通床具,让他觉得睡觉时好像有很多好朋友在一旁陪伴。
3、区分游戏区和睡眠区
在房间的布置上,最好把游戏区域和睡觉的地方区别开来,不要在床边放置过多的玩具,否则很容易引发宝宝想玩的欲望。
宝宝精力过剩 父母可以这样做
时间弹指一挥间就已逝去,又是一个新学期,学生们也要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入学准备做的好可以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生成一个良好的环境,还有哪些让你觉得学到了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宝宝精力过剩 父母可以这样做》,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科尔卡博士从事的一项专题研究显示,在学龄前幼儿中,精力过剩所占比例不小于10%。孩子精力过剩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大多聪明好动、反应灵敏、好奇心强、感情丰富,但往往比一般同龄孩子更为顽皮。其中不少精力过剩的孩子还因为太过调皮,被父母或老师认为是“朽木不可雕”,认为是“差生”。专家指出,对精力过剩的孩子要因势利导,而不可任其自然发展。
宝宝精力过剩与遗传有关
研究显示,宝宝的精力过剩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他们体内一种内分泌腺素——肾上腺素的成分明显高于普通孩子。专家们还惊奇地发现,比起其他孩子来,精力过剩的宝宝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往往高得多。原因很简单:他们表现出来的好动、好问和淘气往往会被大人们视为“不听话”或“不规矩”。此外,过剩的精力由于找不到正常、足够的渠道发泄,宝宝还常会处于一种类似青春期少年才有的烦躁、焦虑等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之中。
所以,面对精力过剩的宝宝,妈妈千万不要轻易用“调皮”“讨人厌”之类评语给宝宝贴上许多负面的“评价标签”。妈妈应该更理解他,帮助他,引导他把充沛的精力以健康的方式得到排遣。
发现宝宝精力过剩,妈妈可以这样做
*适当加大他的运动量:让你那精力过剩的宝宝多运动。这既可促进他的身体健康,也可帮助他消耗过剩的精力,获得机体的舒畅感与心理平衡。
*给他一些“障碍”: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爸爸妈妈或老师可以让他们参与比同龄人更需要体力、智慧的活动和游戏,或向他提出较难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让他的精力得到良好的发泄渠道,又可以让他避免盲目自大。
*鼓励他与大孩子为伴:如果宝宝精力过剩,让他与比他大两三岁的大孩子为伴是一种明智之举。这样可更好地满足他的求知欲,相对大强度的活动也可让他得到体力的宣泄。
*保护他的“独立性”:精力过剩的宝宝往往较早熟,让他早些体会“独立性”也很重要,否则过多的干涉与限制特别容易激发精力过剩宝宝的反抗。
*扩大他的视野:经常带他去博物馆、图书馆、植物园等地方,让他过剩的精力有足够的渠道发泄,又可培养他健康的爱好,使得他的心灵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不是任由过盛的精力支配着盲目发泄,从而导致宝宝性格粗鲁、内心粗糙。
*和他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如果你的宝宝常处于精力过剩的状态中,你更应注重和宝宝建立亲密关系,理解他的优点与弱点,在他烦忧时更好地帮助他。这样可以帮助他大大减轻心理压力。
*教育须耐心:要培养一个精力过剩孩子成才,在某种意义上比培养一个智力和精力平平的孩子更为艰难,因为这些孩子往往太有主见,此时耐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这样陪宝宝玩有益心智成长
作为宝宝的照顾者,你们陪伴他玩,不仅能够给宝宝提供安全保障,还能够引导他玩些有益成长的游戏。那么,怎么陪宝宝玩,才能让他既开心,又有助于成长呢?
冬冬2岁半,冬爸冬妈发现陪他玩越来越费劲。爸爸给他买了玩具车,他爱不释手,还招呼爸爸一同玩。不一会儿,玩具车就被他弄坏了,爸爸正要修,他却丢下汽车,玩起了积木……
玩是宝宝认知外界、发展身心的一种“本能”活动,也是宝宝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宝宝的照顾者,你们陪伴他玩,不仅能够宝宝提供安全保障,还能够导他玩些有益成长的游戏。怎么陪宝宝玩,才能让他既开心,又有助于成长呢?
选择宝宝感兴趣的游戏
想获得宝宝的欢心,希望能够跟他玩在一起,做他最好的玩伴,那你就必须了解宝宝的兴趣爱好,如他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喜欢怎么玩?什么样的游戏能让宝宝百玩不厌?
如果宝宝对游戏或玩具没兴趣,你却勉强他,这很容易挫伤宝宝的积极性而玩不下去。你得对他的行为善加观察和分析,了解他的兴趣和需求,才能与他更好地交流。
不要过于注重游戏规则
玩游戏本身是一件快乐、轻松的事情,尤其对宝宝来说。游戏没有规则可言,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需要太多的限制。如果你非要宝宝按照你指定的规则去玩,那他很快就会失去对游戏的兴趣。例如玩积木,如果非得按照固定的模型去拼装,游戏就没有乐趣可言,宝宝只会把玩积木当成一种苦差。
宝宝是游戏的主角,你只是他的玩伴。在游戏中,你要做的是引导宝宝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触碰到危险,完全可以让他尝试各种新玩法。
多些耐心,少些教育
耐心陪玩,全情投入
宝宝玩的方式有时会显得没有目的性,甚至简单、无聊。可对宝宝来说,玩是快乐的来源,也是成长的途径。在玩的过程中,宝宝认知事物,了解外界。
和宝宝玩时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你千万不要因为惦记工作或家庭琐事,而在和宝宝游戏时心不在焉。要知道,你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宝宝,你的不耐烦是对宝宝的一种伤害,他会误认为这是你不爱他的表现。
不刻意教育宝宝
玩不同于工作,应该以享受玩乐为目的。宝宝通过玩不断地向外界探索,而你强行地进行教育,不仅会引起宝宝的反感,还有可能带来拔苗助长的后果,扼杀他的创造性。
遇到问题,尝试让宝宝自己解决
玩游戏是日常生活的小缩影,宝宝一定会遇到困难,这时,你不要不自觉地想帮他解决问题。其实,游戏是宝宝学习如何自己解决问题的最安全的方法。例如,当玩具车的车轮弄掉了,你不要急着帮他把车轮安上去,可以慢慢引导,让他自己尝试安装。这样,宝宝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自己就会解决了。
让宝宝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宝宝的想象力是丰富的,陪伴他玩时不应用你的观点去评价纠正,那样会很容易抹杀宝宝的创意,对他的自信心也是一种打击。陪着宝宝一起想象,不仅能让宝宝获得满足感,还可以拉近你和宝宝之间的距离,增进亲子感情。
别吝啬赞美
当宝宝玩得出彩时,你一定不要吝啬给予他一些赞美。宝宝喜欢被夸奖,多一些肯定和鼓励,他会认为你认可他的做法和表现而增加信心,获得成就感,他会变得更努力哦!
让宝宝收拾玩具
培养好习惯是从小事做起的。宝宝做完游戏后,你替他收拾玩具,说明你的“陪玩”角色不合格。陪宝宝玩,你应有意识地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和宝宝一起把玩具“送”回“家”,指导他将玩具放到固定的地方,让本来干净的地面恢复原貌,这对培养宝宝的责任感和珍惜玩具是很有好处的。
陪宝宝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全身心投入,用爱心引导教育,尊重宝宝的想法,平等地参与宝宝的游戏,才能称得上是宝宝的好玩伴。
爸爸,我可以买你一小时时间吗?
一位爸爸下班回家很晚了,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
“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什么问题?”父亲回答
“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的说着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着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块美金”
“喔!”小孩低着头这样回答。小孩跟着说︰
“爸,可以借我10块美金吗?”
父亲发怒了。
“如果你问这问题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或东西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
“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小孩安静地回自己房并关上门。
这位父亲坐下来还对小孩的问题生气他怎么敢只为了钱而问这种问题?
约一小时后,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着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
或许他应该用那10块钱美金买小孩真正想要的,他不常常要钱用。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父亲走到小孩的房门并打开门。“你睡了吗孩子?”他问着。
“爸,还没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着。
“我想过了,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着。
“我将今天的闷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块钱美金”
小孩笑着坐直了起来,“爸,谢谢你”小孩叫着。
接着小孩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了的钞票。
这父亲看到小孩已经有钱了,快要再次发脾气。
这小孩慢慢地算着钱,接着看着他的爸爸。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需要更多?”父亲生气的说着。
“因为我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
“爸,我现在20块钱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
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故事很短很短,可意义很深很深...
再忙我们也要挤点时间多陪陪孩子
我发现有好多家长很少能花点时间来陪陪孩子,而且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即使是“玩游戏”这种本属于孩子的乐趣,孩子也很需要父母的陪同甚至参与。而且,孩子一旦考取了大学或者是到了初中、高中住校之后,他们就离开了父母独立生活,父母能够陪孩子的时间和机会就会更少。(我们现在就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尽管我们每天晚上都要与女儿通电话,但通电话的时间也只能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哦,对了,我女儿学校已经放假,她下午已经坐车回来,刚才联系了一下,她和她的几个同学已经到了通州境内,想着女儿即将回来,我们是多么的高兴呀。可惜的是我要值班,不能到车站接女儿,只好由她妈妈一个人去接了。)
言归正传吧。我觉得父母应当多挤点时间陪陪孩子,请大家注意,我这儿用的是“挤”字!为什么要用这个字呢?这里我暂且不谈那些整天碌碌无为、无所事事却不陪孩子的家长了,从一般情况来看,因为现代的家长自己确实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也很大,真正能用得来陪孩子的时间确实很少。所以,作为家长,即使自己的工作、事业再忙,压力再大,也应当多挤出一点时间来陪陪孩子。
一、多陪陪孩子,能加深彼此的感情
亲子之情,天伦之乐。父母多花点时间来陪陪孩子,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疼爱和呵护,增强亲子之间的亲情,从而加深彼此的感情。
二、多陪陪孩子,能促进彼此的沟通
在与孩子的交往中,父母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掌握孩子的兴趣所在;同时,孩子也可以知道父母的要求、理解父母的爱心。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保证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
三、多陪陪孩子,能帮助孩子的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许多行为习惯和对事物的认识方式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影响,特别是入学前的儿童更是如此。所以,父母挤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可以更多地以自己的行为引导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完整形成和正确发展,同时,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极为有利。
怎样成为宝宝眼里的“好爸爸”“好妈妈”
成为宝宝眼里的“好爸爸”“好妈妈”,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只要做到以下几点,不信宝宝不喜欢你!
1.陪伴宝宝一起成长
没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爸爸妈妈,这是需要不断成长和学习的。
你首先要从内心接受自己“家长”的身份,只有接受了这个角色定位,才能真正履行起做家长的职责。
宝宝在不断成长,你同样需要不断成长,不断地学习和补充科学的育儿知识,根据宝宝的成长变化适时调整和更新自己对宝宝的教养态度和方式,以及培养教育宝宝的内容。你还要根据宝宝的喜欢,客观理性地调整自己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外在形象。
2.经常与宝宝交流
关心宝宝,首先是善于与宝宝交流。
只有不断交流,你才能进入宝宝的内心,了解他成长中的快乐和苦恼,了解他成长中需要你给予关注的事和对你的要求与喜好。这样,能融洽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利于你及时根据宝宝的需要来改变自己。
3.为宝宝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宝宝成长的必要条件,这里的环境包括居住环境、教育环境等外部环境,和家庭内部的环境,如家庭气氛是否和睦、爸爸妈妈之间的教养态度是否一致等。
爸爸!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随着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新的开学季即将到来,不少的同学会在家里的帮助下调整作息为入学做好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习惯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上的一系列变化,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入学的准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爸爸!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刘墉曾说过,许多爸爸在孩子的图画里,没有手。因为爸爸们工作太忙,很少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他们想不起和爸爸一起做过的事。如果你正好也是一位很忙的爸爸,抽些时间,和孩子做这些事,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爱,并不比妈妈少。小编今天就帮各位爸爸盘点一下,在孩子的童年中,你应和孩子一起做的50件事。1、天气好的时候,一起去放风筝,能和孩子动手做风筝那就更棒了。
2、准备彩色笔,和孩子一起画画,画你们的梦想中的家是什么样的。
3、下雨天,穿上雨鞋,带孩子玩踩水花的游戏。
4、一起看精彩的动画片,选每天一集的那种,并告诉他,你想当里面的哪一个人物。
5、雨后的夏天,到楼下花园里找蜗牛,看它们怎么背着小房子走路。
6、春天,带上小捞网,到公园的小湖捞蝌蚪,看它们如何变成小青蛙。
7、用橡皮泥做手工,捏小兔子、小鱼,所有你们喜欢的小动物。
8、参与他和小伙伴的游戏,必要的时候,还要扮演别的小朋友的大朋友。
9、选一本有趣的儿童故事书,有计划地朗读给孩子听。
10、当妈妈身体不舒服时,和孩子一起准备晚餐。
11、带孩子去公司了解你工作的环境,让他知道,爸爸除了玩电脑,还能做很多别的事。
12、和孩子玩拼图游戏,把你们的合影制成拼图来玩,更有意思。
13、和孩子动手做冰淇淋,加入你们喜欢的原料,是独一无二的冰淇淋。
14、一起去游泳,做孩子最安心的保护神。
15、和孩子去买衣服,如果是儿子,就买父子装,如果是女儿,就给她买最漂亮的那一件。
16、去亲子主题餐厅吃饭时,和他一起戴卡通面具。
17、他从幼儿园回家时,给他拥抱欢迎,你不管回家多晚,也要给他一个晚安吻。
18、记住孩子玩伴的名字。和他的玩伴打招呼。
19、偶尔和他抢玩具玩,这会让他知道爸爸除了爸爸还是个大孩子,你们能做好朋友。
20、孩子在唱歌时,你也能接得上,和他一起唱。
21、如果实在太忙,也要抽空打电话和他说几句话。
22、出差回来,要带礼物给他,一个小发卡、一块橡皮泥,都行。
23、当孩子拿作品给你看时,就算是涂鸦,你也必须花时间和他起欣赏。
24、用手机拍下你们的合影,做手机墙纸。如果想炫耀,可群发给你的朋友。
25、和他约定属于你们俩的暗号,有时为了躲开妈妈一起偷吃糖果时能用上。
26、教孩子玩你小时候的游戏。
27、去公园,坐过山车,告诉孩子,有你在,什么都不用怕。
28、偶尔孩子不肯睡午觉时,干脆陪他玩到累,这样孩子觉得你和他是一条战线的伙伴。
29、冬天的时候,用大衣抱住他,只露出小脸蛋,一起出门去闲逛。
30、你不顺心时,也向他诉诉苦,孩子的安慰,胜似良药,他也会明白,大人也有烦恼。
31、和孩子一起带小狗散步。没有小狗,带个玩具小狗也行。
32、妈妈生日时,和孩子一起准备礼物。
33、和孩子聊聊他的理想,很多年后,再将它告诉孩子。
34、过年时,做贺年卡给家人,孩子画图,你来写祝福。
35、和孩子玩扔小球,早晨带他慢跑。
36、去幼儿园接他时,不急着回家,和他一路玩着回去。
37、至少要和孩子学会下一种棋,围棋、象棋、军棋、飞行棋都行。
38、一起去爬山,孩子走累了,牵他的手,背一段也没关系。
39、在孩子生病打吊瓶的时候,给他带有趣的玩具,温柔地跟他聊天说话。
40、每年和孩子长途旅行一次,去之前,和他一起决定要去的地方。
41、下雪时,和他去堆雪人。42、带他回你的老家,请爷爷奶奶讲你小时候的故事给他听。
43、去海边,和他玩沙,玩海水。
44、去儿童科技馆,了解科学的世界。
45、带他到公园草地晒晒太阳,让他躺在你的肚子上享受日光浴。
46、保留他在幼儿园的第一次作业。
47、把他放到肩上,让他骑着马一样逛游乐场。
48、如果是女孩,给她梳一次小辫子。如果是男孩,和他一起上理发店。
49、遇到他害怕的事时,紧紧地握住他的小手。
50、当孩子不爱吃水果时,和他玩水果拼盘游戏,拼出可爱的图案,然后一起吃掉。
编者按:爸爸们,你和你家的孩子做过几件事?如果你不想将来后悔,没有参与过孩子的童年,那么我觉得你现在应该知道现在要做些什么了。加油!爸爸们!
爸妈可以犯的早教错误
适合我们犯的小错误,通常有以下几类:
1.违反常规的行为
在夏天给宝宝玩一个违反常规的穿衣游戏,先给他穿长裤,再穿小短裤,先穿鞋子,再穿袜子,或者拿帽子当袜子穿,拿袜子当帽子戴。看到妈妈这样违反常规地操作,宝宝立刻就会发现这些事件中被颠倒了的逻辑关系,并急于指出妈妈的错误,享受到这种特殊的幽默带来的快乐,而妈妈正好乐得让宝宝有机会来更正错误,在更正错误的过程中,他的生活自理能力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提高。
当然,宝宝也可能故意以这样的方式来跟妈妈应对,那就说明他幽默的潜质被挖掘出来了,这也是很不错的一个结果。
2.故意装傻的行为
没有比看到一个傻爸爸傻妈妈更让宝宝觉得好玩的事情了。
偶尔的,我们也可以装装傻,故意很笨拙地去做一些事情,比如端小盆的时候故意歪斜着,让盆里装着的东西显得立刻就要掉出来,而爸爸妈妈则显出极其紧张又无奈的样子,通过这种行为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如果宝宝看到爸爸妈妈也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就不会因为自己做不好、做不到某些事情而着急,进而产生挫败感。
每逢这样的机会,宝宝通常都会很积极地过来帮忙,于是他的协作精神、乐于助人的品德就在这样的游戏中被激发出来。当然,如果他能发现爸爸妈妈的错误所在,他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也随之被培养起来了。
3.颠倒黑白的行为
不管是做家务,还是跟宝宝玩游戏,我们都可以利用宝宝已经掌握的一些概念来颠倒黑白,给他一个指出爸爸妈妈错误的机会。比如妈妈端着一盘苹果放在茶几上,然后在盘子里很夸张地挑来挑去,一边挑一边自言自语:“奶奶对我们多好啊,我们也要关心奶奶。
所以,我要挑一个最大的苹果给奶奶吃。”可是,妈妈挑了半天,最后却挑了一个最小的苹果,还很兴奋地喊着:“哈,终于找到这个最大的苹果了!”在妈妈这种夸张的行为和语言感染下,宝宝一定会对这个事件产生兴趣,热心地跑过来纠正错误,并挑出那个最大的苹果交给奶奶。
于是,他在这样的行为中就会很自然地受到熏陶,成为一个品德优秀的好孩子。
这类颠倒黑白的游戏也可以拓展成锻炼宝宝反应能力的游戏,我们可以假装信誓旦旦地对宝宝说:“茶几上有好几个珠子,看看我们谁先拿到最大的珠子!我一定要先拿到!”然后妈妈故意去拿一个最小的,让宝宝去拿到那个最大的,两人在一起比较之后,宝宝就会很有成就感。
要知道,能够快速地在短时间内从一堆大大小小的珠子里判断出哪个是最大的,这本身就是提高宝宝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