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分享
2020-06-18 胎教分享 有关分享的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分享分享的误区(上)。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为了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打好基础,我们要通过早期教育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质。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早期教育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享的误区(上)”,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孩子和成人的想法有点不同。在孩子送“礼”的时候,他们的想法首先是自己喜欢,才肯拿出来送给别人。
今年3月份的一次聚会,恰巧东东的生日。我因为忙,到了前一天晚上才想起来没有买礼物。来不及了,只好问虎娃,明天是东东弟弟生日,我们送他什么礼物呢?虎娃答“车!”。我一想不错,东东和虎娃一样是小车迷。对虎娃说“来不及买了!”虎娃回答“我有!!”说罢跑到游戏室。一会儿举出了他那辆掉了一个门、车前盖和一个后轱辘的“法拉利”模型车。这是他最喜欢的车,从小陪到大的第一部车,几乎成了他安慰物的车,目前仍然是他车库里No.1的车。送这种车做生日礼物当然不行,但我感动的是他居然拿出的是自己最喜欢、最爱玩因而也就磨损最严重的爱车。
由此想起来多数小宝宝都曾经把嘴巴里嚼了一半的东西吐出来往妈妈或其他他喜欢的人嘴里塞。这其实是他最初的分享意识。这个时候,他完全是从自我来出发的,自己是中心。在这个阶段孩子对事物的感情都是从“我”出发的。“我”喜欢,所以我给我喜欢的人。(转下文)
分享分享的误区(中)
相关推荐
分享的误区(中)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享的误区(中)”,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其实,这很大成分上和天性有关——从这点来看,作为AB血型的人,我能理解娃娃的举动。我曾戏称,宁要AB血型的女儿,不要AB血型的儿——从我和弟弟身上,看得太清楚了(我父母根本就不管孩子教育的,放任我们的天性)。还好,我弟弟的女儿是AB,象极了小时候的我,乖得不得了,从生下来就不爱哭闹,很好带。而我的小虫子就很不同了,B型性格,个性特别强。
看分享的问题,除了教育因素外,小虫子绝对不会有,而我弟弟的女儿就有可能有!-这是我的直觉吧,因为不管你怎么教育小虫子这样天性的宝贝,她总是有强烈个人意识的,“这是我的”常常挂在嘴边,所谓分享教育,不可能会走到娃娃那么远。我们家,要大家一起拥有和分享,但明白所属。好吃的东西,是小虫子的就是她的,她可以拿出来分享,但大家绝不教育她放弃自己的拥有。对小虫子,绝对是需要教育她分享的,否则她会严重地以自我为中心。
娃娃还没懂得争取“我”的权利,这是AB血型的人最爱犯的毛病,即便是我,也常常委屈自己去将就别人。对娃娃这样的,千万不要象教育其他性格的宝贝一样教,要针对其性格弱点而教育(其实对每个宝贝都一样)。现在不是分享的问题,而是要灌输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战胜压力(人际关系和学习等)的勇气!从娃娃把自己不擅长的学习书主动送出就可以看出,她是有点逃避压力的。
你和娃娃爸爸肯定有一个AB型血,以你们的童年、性格和成功实例,来总结对娃娃的教育吧。
分享分享的误区(下)
上班族父母的育儿误区
许多上班族父母每天奔波于单位和学校,经常在工作与孩子之间顾此失彼,左右为难。那么上班族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上班族父母教育孩子应避免的七大误区,一起来看看吧。
1.不要对孩子许下无法履行的承诺父母不要轻易对孩子许下无法履行的承诺,一旦诺言许下,则一定要做到坚守不变。无法做到言行合一的父母永远无法在孩子面前树立起威信,甚至父母子女间最基本的信任也会因此受影响。
2.不要让孩子产生疏远感孩子幼时所承受的孤独及疏远感会对孩子的性格和未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无论工作有多繁忙,父母也不要长时间地远离孩子,要始终将孩子视为生活的中心。
3.夫妻在孩子面前吵架是家庭禁忌夫妻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口角,但切记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争执。看着父母“张牙舞爪”、相互谩骂,孩子便会陷入一种极度不安与恐惧当中,这最终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
4.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看不得孩子笨手笨脚的样子,会帮助他们处理一切事务;另一种即使心中极不耐烦也会等着孩子自己完成所有事情。所谓熟能生巧,在反复的尝试过程中,孩子便会掌握独自处理事务的要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从中获得自信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才是万金难求的。
5.不要因为上班就对孩子感到内疚没有必要因为自己是上班一族便对孩子产生愧疚之感,更不要因为自己在孩子的问题上稍有疏忽便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惋惜、自责,这只会使孩子对你有更多耍性子的借口,或者说会留给孩子继续依赖于你的余地。
6.命令般的语气会令孩子的心情变坏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不喜欢别人对自己发号施令或指手画脚。因此,在打算与孩子共同完成某事或希望孩子处理某事时,记得要婉转地对其加以劝导,而不是采用强硬的语气发布命令,最好能够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提醒或是建议,使孩子自觉地做出处理。
7.不要强迫孩子学习妈妈不应一味强迫孩子学习,而应首先了解孩子对于什么事物感兴趣,最好带他进入相关领域体验一番,从而自然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动力及关注度。须知,强迫孩子学习极有可能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叛逆心理,并对学习失去兴趣。
慢慢等你会分享(上)
8个月的宝宝会很高兴地让你玩他的玩具,但如果你胆敢碰一下2岁孩子的小汽车,他会立刻“暴跳如雷”。我们希望你了解,想培养一个大方的孩子,父母们也要耐心一些,等待你的宝贝慢慢长大,慢慢体会“分享”的意义。
多父母都很熟悉这样一个画面:孩子坐在一起玩,他们的母亲在一旁聊天。像往常一样,开始孩子们玩得很高兴,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互相争夺起玩具,大喊大叫道:“这是我的!是我的!”最后,只好由妈妈把玩具拿过来,高举过头顶使他们停止争抢。
当孩子之间因为一本书、一只玩具熊或者彩色笔发生争吵的时候,很多父母会要求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分享这些东西。因为他们都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朋友,并且学会一些与人交往的技能。
但是,孩子们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知道与朋友一起玩要比自己玩更有乐趣,要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或许需要几年的时间。八九个月的小宝宝能够高兴地把手里的东西给周围的人;2岁的孩子总把“我的!我的!”挂在嘴边;三四岁的孩子就会懂得只有某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对自己“财产”的过度保护。
1岁以内的孩子很“大方”,但到了两岁却开始自私了。
有些父母很自豪:“我孩子在八九个月大时,就能高兴地把手里好吃的东西或玩具给其他小孩儿。”
其实,如果从儿童心理发育的角度来讲,这跟孩子是否“大方”并没太大关系,而只是因为1岁以内的婴儿还不知道某一样东西只属于某一个人,他们没有物品归谁所有的概念,只有有限的记忆和有限的时间观念,所以当他们把东西送给了别人以后,他们会认为这个东西已经不存在了。
然而两岁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们开始意识到有一些东西是自己特别喜爱的,一旦他注意到了这个东西,他非常喜欢,那么这个东西就是他的了。两岁半的孩子同样如此,他们会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他的,如果他看见了,或者他摸到了,那么就属于他了。因此,一年前还看见自己的小宝贝乐意与他人分享的父母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孩子变了:如果其他小朋友碰了一下他的玩具,他几乎有暴跳如雷的反应。
父母们应该明白,“我的”通常是两岁孩子常常会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孩子把东西都看成自己所有并不是一个表明他自私的信号,而是一个学习新知识的信号,表明了他想了解这个世界的一种强烈愿望。只有孩子先懂得了“所有权”这个概念,他才能开始慢慢学习与他人分享。
给两岁孩子父母的建议:
■确保你的孩子有较多的玩伴。如果一个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其他的小伙伴,或者他接触的小伙伴的范围非常有限,那么他就很难学会与人分享。实践出真知,孩子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真正懂得与他人分享的重要性。所以,要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
■换一种方式说服孩子。如果你清楚地告诉两岁的孩子:“你玩这个球已经很长时间了,亮亮一直在等着呢。现在轮到他玩了。”那么你的孩子就会表现得更友好,更大方。当亮亮玩完了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孩子:“看,他不玩了,你还可以继续玩。”这样,孩子从中能够学到两点:一是亮亮和他一样喜欢玩球,二是属于他的东西,或者他喜欢的东西最终还能够回到他手里。
■最喜爱的玩具最容易引发争吵。如果有个小朋友拿了你的孩子最最喜爱的玩具,那么他可能会非常地生气和不满,也许是因为这只玩具熊是他睡觉时离不开的心爱之物,也许这个玩具对他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避免发生冲突的办法就是允许你的孩子把他的宝贝藏起来,让其他小朋友看不到。
■善于利用机会,以身作则。如果你两岁的孩子非常想拿你珍贵的东西,比如你的珍珠项链,那你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教他与人分享。你可以让他和你一起看,但是要提醒他轻拿轻放,因为项链很容易拽断。还要告诉他等他看完了要归还给你。(接下文)
下一篇:慢慢等你会分享(下)
倾听孩子心声,躲过10大误区(上)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早教可以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轻松的应对各种学习压力。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倾听孩子心声,躲过10大误区(上)”,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每个孩子都拥有不同的个性与特质,爸爸妈妈更要懂得欣赏孩子的独特之处,唯有亲子间具有良好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彼此拥有深深的信赖感,教养的工作才得以真正落实,同时也才能够为孩子树立起建全人格的发展模式。
大多数的爸爸妈妈,都是在摸索中逐步去学习、去探索,然后多少领悟一点、调整一点,才能在亲子关系中找到相处的诀窍,也因此得以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没有人天生会做爸爸妈妈,也没有人天生会做人家的孩子。爸爸妈妈总是战战兢兢的照顾孩子,同时渴望能教养出“优质性格”的孩子,然而什么是“优质性格”?简而言之,也就是让孩子拥有比较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也比较能创造成功前途的优秀人格特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因为孩子拥有了这些特质,爸爸妈妈的生活也可以变得更轻松、更放心、也更快乐。
因此,为了创造孩子与爸爸妈妈双赢的人生,本刊特地邀请中国台湾辅仁大学儿童与家庭系老师陈富美、华人顶尖演说家暨EQ专家、畅销亲子作家吴娟瑜、中国台湾心理学家游干桂共同集思广益,提出“培养优质性格小孩”的中肯意见,希望能提供爸爸妈妈和小孩间更为紧密互动的方法,以成就出更多的优质家庭环境,并培养出更多的优质孩子。
让孩子懂得对自己负责
个人人格特质的养成,起始于孩童时期,如今我们常在电视、报纸新闻中,看到许多人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便采取自杀或是伤害别人的行为,来逃避人生所应承担的责任,这些错误的示范除了后天影响之外,也很可能是因為他們从小就没有一个较为健康的人格,因此導致他們在长大后做出那些社会所无法理解的行为。其实,自己的人生最终都需要自己负责,爸爸妈妈应该在幼儿时期,便让孩子养成负责任的态度,才能使其拥有面对未来人生的无尽勇气,这也是爸爸妈妈所应送给孩子的最珍贵宝藏。
“你不会做,我来帮你!”许多爸爸妈妈因为担心孩子无法自己将事情完成,而一味地帮他们做很多事情,长此以往将逐渐剥夺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台湾辅仁大学儿童与家庭系老师陈富美表示,从孩子开始学习上厕所或穿衣、穿鞋时,爸爸妈妈便可以放手让孩子自我摸索,藉以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
也许在孩子学习新事物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状况,此时,爸爸妈妈应该站在辅导者的角色,以“你觉得妈妈应该怎么帮你?”、“让我们一起想办法,问题一定可以解决的。”的观念与行动,陪伴着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动手将事情办好。
陈富美表示,在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可训练孩子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建立自我、自信的概念,相信自己可以把事情做好,而不会在日后遇到一点点小问题不能解决时,就选择逃避,并且害怕面对做不好可能会失败的结果。
华人顶尖演说家暨EQ专家、畅销亲子作家吴娟瑜说,想要避免孩子不负责任的状况,爸爸妈妈不妨先了解孩子养成“不负责”性格的可能原因,并加以调整改正。
养成不负责性格的可能原因
吴娟瑜说,孩子没有责任感、不敢负责可能是因为下列几项因素:
1、不敢负责:可能是爸爸妈妈要求孩子完成的任务太大,例如:要孩子打扫所有的房间,或要孩子去买十样以上的东西,面对这些突然出现的庞大任务,孩子会觉得害怕、不知所措,在没有处理这些事情的经验,又怕做不好被爸爸妈妈责骂,孩子很可能立马以“我没有空!”、“我不会买!”等借口来逃避问题。
2、不会负责:可能是当孩子没有把事情做好时,爸爸妈妈也没有要求他重做,或只是唠叨几句就自己接手把事情处理完成,以致于让孩子没有学到“要享受权利,也要会尽义务”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把玩具乱丢、不会物归原处等不良习惯。
3、不想负责:可能是当孩子渴望把事情做好,可是每次无论怎么做,爸爸妈妈都不满意并且大声责骂孩子这里做的不好、那里做的不行,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沮丧难过,因为不管自己如何努力想做好事情,都得不到爸爸妈妈的赞美与鼓励,时间久了也就失去了“想负责、想做好事情”的动机,日后对于爸爸妈妈交代的任务,干脆采取假装不知道、不理会的态度。
所以,爸爸妈妈除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养方式,也要多花时间了解孩子不敢负责、不会负责或不想负责的原因,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鼓励、培养孩子负责任的性格,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某些人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只有靠自己努力、家人陪伴才能完美的解决与面对。
下一篇:倾听孩子心声躲过10大误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