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2020-06-13 科学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如何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让孩子勇敢的童话故事

让孩子作主(上)。

不知不觉之中,开开长成了小伙子,自己的主意是越来越多。照妈妈的话讲,是越来越会臭美!那天晚上给他穿睡衣拼死拼活地不肯穿,心里想,他今天怎么回事啊?最后,开开指着边上的另外一件睡衣,嗯嗯的。我才明白,他是要穿那件。给他穿了,他才停止反抗,满心欢喜地让我给他穿他喜欢的那件睡衣。对老公感慨道:“看来以后买衣服是一定要带开开一起去的,以前带开开去是去比划大小,现在去是要请开开同志自己挑花色样子。不然,他不肯穿衣服怎么办?”

前一阵子每次吃饭前给他戴兜兜是一场斗争。原先有两条的,后来一条破了,我就又去买了一条。他很喜欢这条新的,因为上面有很多各种各样球的图案。现在,每次一坐下,开开就点名要那条兜兜,叫“咪咪(开开国里球的意思)”不费吹灰之力妈妈就给戴上了。

那天早上,开开给开开穿了件米色的T恤,深蓝色的长裤,想着就配那双深蓝色的袜子吧。小胖子身子扭来扭去,死活不肯,双手指着抽屉,嗯嗯的。没办法,就打开抽屉,问他你要干什么?他一把抓住抽屉,头沉在抽屉里一会儿,然后抬起头来,手一指,朝我嗯了一声。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抽出了双米色的袜子,“你要穿这双?”他坚定地点点头,心甘情愿地看着妈妈给他穿上那双袜子。看得边上的阿姨直笑,“开开,还是这双袜子配得好看,是不是?”

想想他从一个随你摆弄不会有任何意见的小人,在你眼皮子底下就长成了一个有思想有性格的小大人,作妈妈的心里,不自豪是假的。常看到听到有人抱怨说小孩子越来越调皮,不听话。我倒有点不以为然,不是说听你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你话的就是坏孩子。有的时候,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仔细地听听孩子话,会觉得他们的话,他们的思想并不就是那样不能接受的。是的,我们生了他们养了他们,但是,他们不是我们的,他们是他们自己的最终。我们需要做的和能够做的只是以身作则地教给他们我们的人生观,我们做人的准则,做人的道理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说到这里想起前不久悟空娘的给悟空立的规矩,深以为然。有一个讲礼貌懂道理的孩子,不论是对大人还是小孩,都是有好处的)。但是,大方向定好了以后,框架也不宜搭得太密实了,要尊重孩子,从心里面意识到孩子是一个有着思想的人,而不是你的宠物,给孩子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在有些事情上面,多听听小孩子们的意见,接受他们的做法,又有何妨?一点想法,各位以为如何?

我不是一个崇尚物质的人,所以,希望以后也言传身教出一个不物质的开开来。自小长在一个清贫的教师家庭,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但是不想也并没有条件在物质上宠爱我们,唯一的一样东西他们买起来不眨眼睛的是书。所以也养成了我和妹妹爱看书爱买书的习惯,至今妹妹还常常寄一些她觉得好看的书来给我填填饥。我以为,开什么样的车子,住什么样的房子,穿什么样的衣服都是次要的,关键是有一个什么样的脑子。以后开开到了十六岁,如果真的考到了驾照,如果他老爸老妈正好有车子要退休的话,可以考虑折价卖给开开来当代步工具,(希望彼时开开能够明白,车子只是代步工具而已,并非炫耀之资)。如果开开执意要开崭新的奔驰,就告诉他自己去赚了钱来买好了。拿他自己的钱买任何车子,爸爸妈妈都没有资格阻止他的。

放手还是放纵?这个度真的很难掌握。你之放手,也许就是我之放纵,见仁见智而已。我以为以前悟空娘的给悟空的规矩倒是很好的一个榜样,把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写下来,哪些是一定要孩子做到的,就坚决地贯彻执行。然后时时对照,时时反省,根据实际的情况不断地修改。因为,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如何教导孩子正确的审美观?这个题目好大,我自己也没有把握。不过我想,如果孩子耳濡目染美的东西,无形之中是会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吧?我只能这样希望了,嘻嘻。在这个什么都变得快的年代里面,也不知道开开的那个年代长什么样,我只好希望自己能跟得上他们的审美观了。看到现在的孩子,哪里都可以打洞戴环,就只能庆幸我不是他们的父母了。

我在开开很小的时候,就发现,其实他们是听得懂我们的话,是可以讲道理的。不管那时开开是否懂得我讲的道理,但是,他看到妈妈娓娓道来,好象是很有道理的样子,往往就会接受妈妈的道理,安静下来。小孩子其实要比我们想象中要成熟得多,聪明得多,这是我一再得出的结论。所以,不要一句话,他还是孩子,就把孩子和自己给打发了。试着把他们当大人,你会发现另外一片天。

下一篇:让孩子作主(下)

相关推荐

让男孩子爱上学习


全球一项对35个发达国家15岁青少年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的为期3年的研究证实,女孩在大部分学科和大部分年龄段的评分都胜过男孩,偏差最严重的是阅读和写作这两项基础科目。

教育专家建议,父母在家中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帮助男孩改变学习习惯,让男孩子爱上学习。

方法一:鼓励为先

如果孩子已经为学习成绩不好感到沮丧,那么过度的批评只会导致孩子更沮丧,男孩更需要来自家长的鼓励。可以有意识地强调男孩子身上的优点,让孩子将这种成功感扩展到其他领域,感受成功的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

方法二:规范习惯

研究证明,很多男孩存在学习障碍并不是由于学习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一些男孩过度沉溺于网络、游戏或看电视,这些活动会对男孩的大脑造成一定的影响。

摄入过多糖类食物也会造成“低成绩抑郁症”。因此,父母应注意改变孩子的饮食结构和其他不良习惯。

方法三:陪伴学习

家庭作业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父母在陪伴孩子学习时,可以和他一起学习整理纸张和文件夹,给他演示如何使用学习用具,测试孩子的拼读能力等,父母的帮助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能起到重要作用。尽可能每天花一个小时陪伴孩子做作业,并规定好做作业的时间。

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少家长抱怨孩子学习不自觉,让人操心。不少老师也感觉到,孩子学习的依赖性特别强,从收拾书包到做作业,处处透着家长的影子。与此同时,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差。如果孩子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会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形成,严重的还可能引起厌学情绪,家长应该引起关注。

问题:学习依赖性强

镜头一:幼儿园里,老师指导小朋友做玩沙子的游戏。老师一声令下,宣布游戏到此结束,让大家到自来水龙头前去洗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涌向水池。当好多孩子都洗完了手时,小志还蹲在水龙头旁边。他正在那等着,看谁来给他拧开水龙头。

(画外音)原来,平时在家里,总是有人给小志拧开水龙头,再给他洗好手、擦干。因此,他在幼儿园也理所当然地期待着有人给他这样做。

镜头二:读初中的丽莉,成绩在班里较落后,在课堂上她从不举手发言和提问。回家做作业的时候,一遇到问题,她就打电话跟同学讨论,或者上网去搜索答案。

(画外音)成绩较落后却从不向老师提问,这样的结果会使问题越积越多,成绩就越落后,不能及时弥补自身学习的弱势。而遇到问题不思考就搜索答案,显然有偷懒的嫌疑,亟须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镜头三:豆豆正在写作业,突然他眉头一皱,侧着头大喊:“这道题怎么做啊?”接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闻声立刻拥了过去,运用“集体智慧”帮助豆豆解决了那个问题。过了一会儿,豆豆又大叫着说:“快来啊,你们看看我计算的对不对啊?”于是,全家人又蜂拥了上去。

(画外音)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家中的独苗,平日里,家人都围着他们转,在学习上,他们一遇到难题,家长便上阵解围。结果孩子自己解决学习问题、考虑学习难题的机会却没有了。

不善自主学习的表现

在生活中依赖性太强的孩子,在学习方面也必定缺乏自主性,学习成绩不理想,其常见的表现主要有三种:

一、对学习缺乏兴趣,反感学习,总是想方设法地逃避学习。这类孩子厌学,在课堂上,他们听讲不认真,平时厌倦做作业,简直把学习当作累赘。

二、把学习当作应付任务。这类孩子一般是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才进行学习。可是上课时,他们极易走神,小动作不断;做作业时,他们往往投机取巧,拖拖拉拉,能混则混,应付交差,能少做一题,决不多做半题,甚至上网查询、打电话问同学,或直接抄答案,有的甚至专门花钱雇人做作业。

三、学习不得法,畏难情绪严重。这类孩子还算听从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在课堂听讲和作业完成方面,态度比较认真,但他们的学习方法比较死板,做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学习中的难题,他们往往想法子绕开,不会主动去弄清缘由。

孩子不爱学习家长也有责任

平日里,有许多家长抱怨孩子学习不自觉,让人操心。可是,家长却很少意识到责任其实就在自己身上。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针对父母对孩子照料过度的现象说了这样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正是家长过度的爱,剥夺了孩子尝试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孩子在学习上变得容易依赖别人、缺乏主动性。

让孩子学做自己的主人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赛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说:“如果我不能给孩子财富,那就给他寻找财富的信心;如果我不能给孩子智慧,那就给他获得智慧的信心;如果我不能代替孩子生活,那就给他生活的信心。”

孩子随时都在玩、随时都在学

自从当了母亲之后,我常常感谢上天让自己看到一个生命的开展、茁壮。从幼嫩的婴儿期到学步期、幼儿期、儿童期,每天在他身上都有新的发现,你也彷佛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或是你不曾自我发现的阴影而有所惊觉。你充满爱心的教育他,他也回报你他所需要的,引领着你去挖掘他、滋润他。现在的我有两个孩子,老大刚上小一、热爱科学与所有未知的事物,能阅读成人书籍,对基因图谱及化学元素表着迷,每天以做复杂的中年级数学题为乐,随时嚷嚷“没书看了很无聊”,尽管他的书已经攻占了我五十几坪家里的每个房间,甚至厨房、洗衣房。

老二是幼稚园小班最小的宝贝、爱吃爱睡而且从不让妈妈喂,喜欢跟着哥哥手拿一本书自言自语地念,喜欢拼拼图,一次拼完十几片的拼图是小case,而且拼图的时候超专心,坐30分钟面不改色。许多人会问我,你的孩子很聪明,你是不是从小就逼他们学习呢?其实不然。他们玩的时间比谁都多,且假日从不在家看电视,而是上山下海丰富生活经验,我从不问他们“学到了什么”?只问他们“好不好玩”?那么他们是如何学的呢?我想我只能说:“每个孩子随时都在学,”如何满足孩子的学习呢?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跟大家分享:

满足3岁孩子的学习方式

好的母语能力有利于阅读能力发展

从孩子牙牙学语时,我就养成随时跟孩子说话的习惯,也许是广播主持的胎教关系,我的两个孩子话都说得不错,一岁以后就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妈妈要从婴儿期就常对孩子说话,告诉孩子你在做的每一件事,切莫认为孩子一定听不懂就不说,当你试着把孩子当听众时,有一天他的答复会让你出乎意料。

透过让孩子参与并告诉他你正在做的事情,教孩子说一遍,可以很快地累积孩子的词汇,也可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发展,连带认识自我与这个世界的关联。

让孩子因为好玩而学,而不是逼他学

我的孩子从一、两岁时就爱玩玩具钢琴,听过的旋律一次就能背、能唱。我们在他两岁时就玩边弹琴,边唱歌的游戏,后来买了一台电子琴给他,但从不逼他去弹,直到他三岁时说“他想学钢琴”。他现在七岁了,学琴的功课越来越重,我们也从不逼他,只告诉他“学音乐是为了好玩,如果你觉得不好玩就不用学”。他的练琴压力得到了纾解,每当他觉得弹琴倦怠时,就回头去找找那个好玩的感觉!现在他的弟弟也三岁了,常常跟哥哥抢电子琴,也吵着要妈妈带他去学琴,他们都热爱音乐原因无它,就是“好玩”。

孩子有想得到快乐的心理需求,所以,要让孩子喜欢上任何事,都要先从游戏着手。

让孩子得到身心全方面的发展

孩子三岁前,在生理方面,从趴在床上到撑起自己、抬头挺胸;从走得摇摇晃晃到步伐稳健,每个阶段,父母都要鼓励孩子多尝试,不要为了怕脏、怕孩子不行、怕麻烦或对孩子保护过多,就剥夺了孩子自己练习、并在多次失败后终于获得成功的成就感。

我的两个孩子从一、两个月开始,就跟着我们到处旅行、到处玩,还在爬的阶段就把他放在地上,让他去感觉草地、沙地、海边、山上不同的景物,告诉他这里是哪里?孩子用爬的爬上溜滑梯,并自己滑下来,过程中我们都不断地鼓励他,他也充分享受独立活动的能力。

当孩子自己能拿餐具时才一岁多,我就让他自己用餐,虽然留下满地的杯盘狼藉,但他觉得自己很棒,“吃饭”这件事在我的鼓励下成了孩子的强项,自一岁多后他们就不再需要我喂了!

随时让孩子尝试他能力所及的事,就算他失败,但他仍然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他、赞美他的表现,这是孩子培养自信以及日后是否勇于尝试新事物的重要关键。孩子在三岁前身心获得全方面的发展,日后对他阅读能力及理解力有极关键的影响!

如何让孩子什么都吃(上)


“我不要吃青菜,好难吃哟!”我可不可以只喝汽水不要吃饭呢?”上述的情境你是不是熟悉?许多孩子都有挑食、偏食的问题,只要餐桌上出现他们不喜欢吃的食物,爸爸妈妈不是好言相劝,就是不妥协地短兵交战,逼得小朋友含着眼泪勉强下咽。为什么原本一个全家美好的用餐气氛,最后却是餐桌反倒成了亲子战场?相信每位家长都不希望出现这种亲子对峙的局面,烦恼的爸妈们,只要你们多付出一些关怀和耐心,多运用一些技巧,治孩子偏食还是有法宝的哦!

习惯建立,从断奶期开始

每个人对食物都有不同的偏好,适应能力也不一样,有些孩子喜欢尝试新的食物,对口味也能很快适应;但有些保守、胆小的孩子,就不愿意向没吃过的东西挑战,只要不合口味的食物就坚持不吃。其实,只要不是极端地挑食,爸妈不必太担心孩子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

因为当幼儿讨厌某种食物时,我们就可以其他的食物替代以维持均衡营养,而且,这也是小孩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但是,幼儿期挑食的毛病若一直持续下去,而不给予理会,也可能导致日后孩子上学后,无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融洽的情况。

所谓偏食,就是对食物喜欢或不喜欢的激烈反应,和对食物选择有偏差的行为表现。挑食、偏食、拒食等,都是孩子常见的饮食的问题。

所谓偏食,就是对食物喜欢或不喜欢的激烈反应,和对食物选择有偏差的行为表现。挑食、偏食、拒食等都是孩子常见的饮食问题。然而您可了解这些行为容易在三岁前养成?而且妈妈还是重要的把关关健呢!因为幼儿在一至三岁时,开始对食物有喜爱、厌恶的表现,此时孩子不仅对食物的味道,就连形状、色彩、温度、触感都有好恶之分。所以,在此一时期,就很容易发生偏差的饮食习惯。

为了不让宝宝偏食、挑食,但要吃得好、吃得开心,所以从宝宝断奶期开始就要留意了!因为幼儿期的饮食渐渐脱离母乳、牛奶,而改变至趋于成人的包含形态,因此,养成幼儿及早并广泛地接触各种食物,也较可能偏食地发生。

要注意的是,有耐心、不可太过勉强。假使宝宝什么都不吃,妈妈就因此生气、强迫宝宝进食的话,不但使孩子失去食欲,也可能让他越来越不爱吃东西了!

宝宝偏食、事出有因

造成幼儿偏食原因大致可分为:

1、照顾者本身就有偏食的情形。

父母、家庭的饮食习惯,会对孩子的偏食造成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幼儿的模仿力强,若瓣对象中有偏食现象时,往往无形中会影响幼儿不吃或讨厌某种食物,而表现出偏食的状况。

2、没有正确的营养知识。

因父母成熟的营养认识,造成孩子只吃双亲自认为的食物,久而久之便容易造成孩子偏食的现象。

3、不愉快的进食经验。

例如:被热汤烫到、被鱼刺梗住、口味太重、菜色单调等,也会影响幼儿对食物的印象,进而造成孩子拒吃或害怕的心理。

4、过度矫正或强迫进食

过分纠正孩子的偏食习惯,可能带给孩子压力,反而会增加幼儿对此类食物的厌恶。所以,板起脸孔,让他没有一丝喘息机会地什么都吃的做法,只会造成反效果罢了。

改善偏食10法宝

1、食物变化,改善偏食行为

如果小朋友只是偶尔不吃某些食物,不要马上断定他就是不喜欢,而是要隔天,换个外形、烹调方式再试试看,方法包括:

改变食物的外观

许多孩子因为之前的经验,一旦觉得某种食物难吃,下次就不愿意再加以尝试了。此时爸爸妈妈不妨化有形为无形,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将该食物吃下。将小朋友讨厌吃的东西切碎、磨成泥、打成汁或以模型切割等方式改变形状,再加入其他食物一起烹调。例如对不爱吃蔬菜的孩子,妈妈可以试着改变形状,再加入其他食物一起烹调。例如对不爱吃蔬菜的孩子,妈妈可以试着将高丽菜、韭菜剁碎与碎肉搅拌均匀,与孩子一起包水饺、馄饨或做成珍珠丸子;在汉堡中加入少许的胡萝卜、洋葱;把玉米粒、蔬菜打碎做成玉米浓汤;苜蓿芽、苹果、红萝卜中加入少许蜂蜜,就成为美味可口的蔬菜果汁了!

变变变

同样的食材变换不同的的烹煮法、运用多样化的组合,在菜色的颜色、口感上作调整,让小朋友觉得鹇有趣,也更具吸引力。如将大力水手喜欢的蔬菜变成好吃的菠菜炒蛋;不讨好的青椒,改成酸酸甜甜的咕老肉;小黄瓜、胡萝卜,芹菜切片切丝,加上切碎的蛋白,再拌上美乃滋,就成了一道爽口的沙拉了!将起司加热蘸着面包或水果吃,不也很特别吗?

可爱障眼法

在菜色上做点装饰,吸引小朋友的兴趣。譬如将炒饭加入青菜、蕃茄酱作点颜色变化,用模型或蔬菜把饭装点成凯蒂猫或比卡丘;把菜摆成花朵的形状;或将蔬菜切成可爱又可用手抓的形状等,只要多花点心思,都可以带给孩子新奇有趣的感受。(转下文)

如何让孩子什么都吃(下)

科学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