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准备轻松练

2020-06-10 入学准备轻松练 幼儿园亲子活动 家庭亲子活动

轻松面对失败。

问题:

当我的孩子输掉一场比赛时,全世界都知道了。无论是棒球冠军杯,还是一场友谊赛,只要他输掉了,他就会失去控制。他会变得极度沮丧,怪其他人都在作弊,埋怨这场比赛的种种“不公平”之处。我该如何让他放轻松些呢?

思考:

没有人喜欢失败。优雅地失败是一种姿态。

解决方法:

1.注意自己对孩子胜利和失败的反应。即使是无心的话:“最后一名是个笨蛋。”或者“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搞定”也会给孩子带来关于失败的错误信息。看看你自己对失败的态度,以及孩子生活中对他有影响的其他大人的态度。你是不是在赢的时候就兴高采烈,输的时候就垂头丧气?是不是在事情没有顺着你意发展的时候就感到失望,把东西扔得到处都是?当你最喜欢的球队赢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欢欣鼓舞,而当他们输了的时候,你是不是也情绪低落?你对成功和失败发出了什么样的信息?

2.不要过于保护你的孩子,不要在和他一起玩的时候总是故意让着他。当孩子输的时候,你应该让孩子明白,即使他不是赢家,他也依然被爱着和被重视着。

3.理解孩子在失败后难过的感受——没有人喜欢失败。帮你的孩子克服这种感受,你可以跟孩子谈谈比赛中有意思的部分,也可以说说你最喜欢的那个部分。在孩子输了之后,你需要花些时间帮助孩子重新获得自信,让孩子觉得自己下次一定能赢。

4.不要拿一个孩子跟另一个孩子做比较,因为这会加深孩子的失败感——无论你说这些话的本来目的是什么。虽然那些话本来是为了让孩子感觉好一点,但现在却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等等。

相关推荐

轻松面对宝宝的11种哭闹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对于早期教育,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轻松面对宝宝的11种哭闹》,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在你的妻子没有怀孕之前,当别人提到婴儿时,或许你的第一反应就是小孩的哭声。无论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饭店或者商场里,还是在大家都很盼望的家庭聚会上,你大概都听到过令人心疼的或者是头疼的宝宝的啼哭声。现在,你的宝宝也开始了自己的啼哭,是不是令你很哭闹?那么,宝宝为什么哭呢?饿了?困了?还是他在向你传达什么讯息呢?

正确理解宝宝的哭声

宝宝之所以啼哭是有原因的,也许他饿了、不舒服或者心里烦。父母们或许已经尝试了可以想到的所有方法希望宝宝平静下来,但都没有成功。听着宝宝不停地哭而无计可施是多么的痛苦,可是,你理解宝宝的哭声吗?

1.啼哭是婴儿主要的表达方式,但是这也不是唯一的交流方法,因为宝宝已经可以使用简单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巧妙地传达感觉和需求。

2.婴儿的啼哭是一种本能,目的是为了能够确保得到自己生存的需要。宝宝哭意味着他正在要求什么,有可能是需要吃喝、需要减轻痛苦或者希望有人陪他一起玩。可以确定的是宝宝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使你苦恼,他仅仅是在将身体所告诉他的机体必需表达出来。有人不认为婴儿的啼哭是为了“寻求关注”,但是除此之外他还有其他方式来表达需求,甚至厌倦或者寂寞吗?当成年人感到厌倦或者孤独时,都会做一些事情来宣泄——更何况是你的宝宝呢!

3.大多数宝宝平均每昼夜会由于不同的原因而总共啼哭约1个小时。通常而言,宝宝的啼哭具有周期性,而且周期会发生变化。因此,或许有时你会觉得宝宝比以前哭得更多了,但是,这只是宝宝的一个新的哭泣周期。

判断宝宝的11种哭声

宝宝来到这个世界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啼哭,对于宝宝的啼哭,家长们不必太过忧虑,因为小宝宝哭多笑少是自然规律,但是对于宝宝哭声所表达的意思,年轻的爸妈们确实应该了解一下,这样才能更好地安抚宝宝,使宝宝健康成长。对于宝宝的啼哭,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如新生儿哭声图等,下面介绍一些宝宝啼哭的原因。

1.饥饿

宝宝常在喂奶后2~3小时啼哭,哭声较短,声音不高不低,长短均匀,平坦而富有节律。与此同时可见宝宝转动头部并张开嘴巴左右觅食。吸入奶头后,宝宝立即停止啼哭,吃饱后便可安然入睡。

2.尿布浸湿

常在吃完奶或睡醒后,宝宝的哭声长短不一,高低不均,没有规律,常常边哭便活动小屁股。待父母为其换上干净的尿布后,便停止哭闹,或玩耍或入睡。

3.烦躁不安或孤独

这种哭泣常在宝宝吃饱入睡前或玩耍前,哭声长短不一,无节奏感,常哭哭停停,断断续续,并且时不时会睁大眼睛左顾右盼。大人抱起安抚后即停止哭泣,放下后又开始哭。

4.环境太吵

如果宝宝的哭声里带着烦躁不安的情绪,你应该检查一下周围环境是不是过于喧闹,比如强烈的灯光、嘈杂的声音、搬动物体等,甚至只是你摇晃宝宝的幅度太大了。如果是这样,先尽可能地让周围的环境平静下来,把灯光调暗,让屋子里的声音降低,减小手臂的摆动幅度等,可以先把让宝宝躺在床上任其发泄一会儿,然后看看能否安抚好宝宝。

那些比较敏感的宝宝会倾向于有规律的生活,家长应尝试建立一个作息时间表,努力使每天的喂奶、洗澡、散步、睡觉的时间固定下来,这样可以让宝宝更安心。

5.温度太高或太低

宝宝常在室温高或衣服被子太厚时啼哭,哭声较高,并且四肢乱蹬乱神,伴有面部及全身出汗,自己蹬开被子后,哭闹即停止。爸爸可用手去摸摸宝宝的额头、脖子和耳朵等暴露在外面的部位,如果宝宝脖子和耳朵后面有汗,那表示太热了,如果这些地方很凉,则温度太低,需要给宝宝添加衣被。

6.太疲惫,需要睡觉

累了就睡是婴儿大多数时间的本能反应,而且也不需要太多的安抚,他们很快就能睡着。疲惫的宝宝会打哈欠、揉眼睛等,如果你没有发现他的这些暗示,还是一相情愿地哄他、逗他、抱他,那可就不妙了,抗议的哭声也就越强烈。宝宝会发脾气也是难免的,他没有力气抵抗,当然要用哭声来表示了。

此时宝宝的哭声一般很强烈,而且还略有颤抖和跳跃,这时爸爸最明智的做法是赶紧让周围安静下来,把他放到他熟悉的小床上去,拍拍他,让他尽快入睡。

7.身体不舒适

宝宝卧位不舒服、衣服过紧、蚊虫叮咬等,此时宝宝的哭声烦躁,皱眉,四肢扭动。处理舒适后即可停止啼哭。如果你听到宝宝突然尖声哭闹,就要马上检查是什么让他不舒服或受伤了。看看是否床栏卡住了他的腿或脚,或者有灰尘迷住了眼睛等等。在确认没有问题后,适当地安慰安慰宝宝,等他情绪稳定了再离开。

8.受到惊吓

宝宝受到惊吓或打击时,哭声高而尖,回声长而短,要迅速找到原因加以处理。

9.感到疼痛

此时宝宝的哭声无规律性,声音较高且长而有力,多为阵发性,忽缓忽急,不觅食,身体活动没有特异性。这时喂奶不会让宝宝安静,宝宝会吐出奶头继续哭闹。有可能是肠绞痛、胀气、外耳道疖、皮肤感染等,应及时请医生诊断。

10.病情严重

此时宝宝的哭声没有规律,声音低沉,短而无力甚至呈呻吟状,同时全身反应淡漠,不吃奶,发热或体温不升高,发现这种情形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11.生理性啼哭

宝宝出生后真正成了一家人的宝贝,许多人围在宝宝身边,怕热着、怕冻着、怕撑着,生怕孩子受到一点点委屈,只要一哭,马上就把孩子抱起来哄着。时间一长,孩子根本就不能在床上躺,甚至睡觉也要抱着,使大人和孩子都休息不好,其实,这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都是不利的。

虽然宝宝需要多关心和照顾,但不是说不让孩子哭,因为适当的哭闹可以锻炼孩子的心肺功能,促进胸廓、心、肺的发育,还能促进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发育,这种哭属于宝宝的生理性啼哭,声音抑扬顿挫,很响亮,宝宝的进食、睡眠及玩耍都很好,每次哭的时间很短。此时妈妈只要轻轻触摸他、对他笑,或把他的两只小手放在腹部轻轻摇晃两下,宝宝就会停止啼哭。

教你轻松面对宝宝问不完的问题


2岁多的宝宝,问题越来越多。“电视上的那个人为什么皮肤那么黑?”“天上的星星为什么发亮?”“小鸟为什么会飞?”“我怎么没有长翅膀?”“太阳掉下去会不会破?”“星星为什么一闪一闪的?”“老虎和你,谁厉害?”……有的时候,问得妈妈都招架不住了。面对“好奇”又“好问”的宝宝,妈妈该怎么办呢?

宝宝到了“询问期”

宝宝一天到晚围在妈妈身边问“为什么”,标志着宝宝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成长关键期——询问期。进入询问期后,宝宝的大脑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语言和智力突飞猛进。

宝宝不停地提出问题,是因为他有了觉察,觉察到这个世界不是那么简单,因此,他已经不满足于对这个世界进行表面化的观察,而是想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宝宝提出问题后,表明他的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学习能力在悄悄萌芽,表明他探索世界的欲望和能力在逐步提高。

有的妈妈觉得宝宝提出的问题只不过是小孩子一时心血来潮的玩闹想法,有兴趣的时候就回答宝宝几句,没工夫的时候就随便敷衍两句,赶上心情不好就训斥宝宝:“你怎么那么多问题啊?一边玩去!”

提问是宝宝抓在手里的一把钥匙,他想用此来打开未知世界的大门,宝宝能够打开多少扇门,妈妈对于提问的态度很重要。如果妈妈不回避、不逃避,耐心启发、引导、鼓励宝宝,那么宝宝就会觉得这把钥匙很好用,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使用这把钥匙,反之,宝宝可能会丢掉它。

但是,有一点妈妈要引起注意。那就是当宝宝不断地重复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比如“为什么要吃饭”、“为什么去幼儿园”、“为什么喝水”等问题时,可能是宝宝在发泄负面的情绪,比如,他不愿意吃饭、不愿意去幼儿园、不愿意喝水等。

面对宝宝的消极反抗,妈妈要耐心告诉宝宝吃饭、去幼儿园、喝水等的重要性,说完后,再征求宝宝的意见,宝宝就能接受了。

专家在线访谈:如何应对宝宝千奇百怪的问题

主题介绍:随着宝宝的长大,Ta好奇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多,“为什么我要刷牙?”“妈妈为什么要上班?”“我是从哪里来的?”宝宝随时都会提出千千万万个奇奇怪怪的问题,这样宝宝却真让父母吃不消!怎么回答宝宝的问题呢?说深了怕宝宝听不懂,说浅了宝宝又学不到东西,随便糊弄一下更不可取。本期专家访谈我们请来了天才宝贝北京朝阳中心主任刘静婷老师为网友答疑“如何应对宝宝千奇百怪的问题”。...[全文]有更多育儿问题想请教专家>>

耐心回答宝宝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宝宝的生长,妈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总是问不停的宝宝呢?

1、鼓励宝宝

既然提问对宝宝来讲是好事,那么,妈妈就要尽可能地鼓励宝宝。当宝宝提出问题的时候,妈妈及时耐心地帮助宝宝解答后,不妨鼓励宝宝几句:“嗯,这个问题不错,我家宝宝很有想法。”“有问题就问妈妈,是个好学的好孩子。”

妈妈还可以主动向宝宝发问:“宝宝,妈妈为什么这么爱你啊?”“海龟是因为伤心才流泪吗?”“植物喝的水都到哪里了?”当然,妈妈提出问题可不是为了考住宝宝,所以,妈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是宝宝接触过的,再次提出来,是为了让宝宝有机会巩固、整合学到的知识。

2、引导宝宝

有的时候,宝宝反复提出同一个问题,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妈妈的答案并没有满足宝宝的愿望。当宝宝再次提出问题的时候,你不妨反问宝宝“你认为呢”“你觉得可以吗”,这样,就能达到启发宝宝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的目的。

有的时候,宝宝提出问题来的时候,心中已经有了答案。这个时候,妈妈的反问更能促进宝宝积极主动地思考,促进宝宝整合自己的想法。

当宝宝总是不能理解一个问题的时候,妈妈不妨把问题引导到一个宝宝容易理解的内容上。这样,不仅可以绕开宝宝难缠的提问,还可以培养他的发散思维,重新引起宝宝的好奇心。

3、考虑到宝宝的认知水平

不管宝宝提出的问题太小儿化还是与生活太远,妈妈都要认真对待,因为对宝宝来讲,那或许是在他的心中萦绕了很久、思考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想明白的一个大问题。

妈妈回答出来后,宝宝的认知就提高了一个台阶,就会去思考更深入的问题,而不是长久徘徊在老问题上。

4、妈妈走下“神坛”

在宝宝眼里,妈妈是无所不知的大人。事实上呢?妈妈并非无所不知。当宝宝问出妈妈也不懂的问题时,有的妈妈习惯装懂。这样做,并不利于培养宝宝,反而会在宝宝心中树立一种大人无所不能的印象,从而导致宝宝盲目崇拜大人,形成自卑情绪。

如果妈妈直接告诉宝宝:“这个问题妈妈也不懂,咱们一起寻找答案。”妈妈带着宝宝一起查找答案的过程,其实是在向宝宝传达一种求实好学的精神,也是在教宝宝一种学习方法,当这些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宝宝头脑里的时候,宝宝会一生受益。

相关问答:

友:我的儿子现在4岁零9个月,在他3-4岁时,非常喜欢问为什么,我们也总是尽可能地回答他的提问,后来,在幼儿园时,他的老师被他问得不耐烦,就以因为所以来应付他,后来,发觉儿子原来爱动脑爱提问的习惯没有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请专家赐教,谢谢!

专家解答:儿童从3、4岁开始就爱提问题,这些问题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既简单又复杂,既幼稚又深奥,无所不包。恐怕孩子的老师对有些问题不知如何回答,又不去找材料来回答,而是以“因为所以”来应付,孩子得不到答案,久而久之就不想再问了。这位老师实际上是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说他在这方面不是一位好老师。...[全文]

轻轻松松玩洋文(下)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为了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打好基础,我们要通过早期教育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质。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轻轻松松玩洋文(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儿子最感兴趣的是那些“迪斯尼人物”。因此,第一眼见到《迪斯尼神奇英语》,我便毫不犹豫地将它买了下来。

“儿子,我们一起看动画片吧!地地道道的迪斯尼人物哦!”我不敢明明白白告诉儿子,我们要一起学英语。已经对我挑选的那些英文版动画片产生反感的儿子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为了消除英文版动画片们带给儿子的负面影响,我只好采取这样的迂回政策,首先将迪斯尼人物作为一个吸引儿子眼球的亮点抛出。

那些轻松幽默的场景很快使我如愿以偿:儿子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肯定了我的成果。第一天,儿子看了两个碟还不肯罢休。这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就这样,从我买回《迪斯尼神奇英语》的第一天起,儿子便不厌其烦地、一天不落地从第一个碟看到第十三个碟,再返回来看第二遍、第三遍,并乐此不疲。

我不想破坏儿子的兴致,因此,自始至终,我没有干预儿子,也没有必要管他有没有明白那些对话的含义。我尽量不要那么功利地来考虑问题。我很不乐观,同时又难免带着些许酸葡萄心理地对自己说:“就算他不明白所有句子的含义,但至少能让他先熟悉熟悉语言环境吧。”然而,令我惊奇的是,当儿子观看第二遍的时候,他突然兴奋地叫了起来:“妈妈,你快来考我。第一课我全学会了。”

我将信将疑地陪着儿子坐在电脑前,听他给每个场景“配音”。个别的地方,儿子会有些迟疑,但是,当低音炮里的声音一传出,他便能很快跟上。虽然他没有十分流利地背出所有的“台词”,但至少,他已经能很快地反应出来哪个场景应该配什么音了。“你明白每句话的意思吗?”“是的。”儿子十分肯定地回答。在我后来的测试中,我发现儿子对某些句子的理解并不准确,但他确实明白了大多数句子确切的含义。我不想打消儿子的积极性。因此,我避免正面纠正他的错误,我想用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儿子,我们比赛吧!”“比什么?”“看谁翻译的句子多。”在与他比赛翻译的游戏中,儿子总是夺魁,而我也总是恰到好处地将他理解错了的那些句子争取过来,以这种方式悄悄地抹去了儿子脑海中的那些错误。

周末,是儿子可以大大放肆一番的日子。在疯狂地玩了一天之后,临睡前,儿子最开心的事情当然是与他的迪斯尼人物们对话了。更让儿子开心的则是篡改迪斯尼人物的对话来与我寻开心。那只疲倦得不能再疲倦的小猫临睡前用越来越低的语调说:“Everybodywantstobeacat.”那只忧伤的狐狸一出现,便有画外音说:“Heissad!”那只雪地里穿行的小狗说:“I'mcold.”……儿子则在床上又蹦又跳地大吵大闹:“Everybodywantstobeyuwei!Yuweiissad!Yuweiiscold!Yuweiis……”

我成了儿子的靶子,我在儿子心目中的威信几乎降到了冰点。但是,既然“雨薇”能够如此荣幸地在26个英文字母之间以如此高的频率正确地排列,我的心总算可以得到大大地安慰了。

文:雨薇

轻轻松松玩洋文(上)


那是孩子一岁半的时候,我曾经心血来潮,狠教了儿子一阵子英语。令我颇感自豪的是,儿子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竟然能够认读大约三四十个英语单词,对它们的中文意思也了如指掌。只可惜,由于我没有坚持,儿子学英语的事最终荒废了。

过了两年,儿子3岁多了,我想到要让他重拾英文。没想到,儿子无论如何不肯与我配合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让儿子进了一个英语班。一开始,儿子劲头十足,大有不学会英语不罢休之势。看着儿子如此热衷于学英语,我的心里自然美得无法用语言表达。可惜好景不长,儿子很快厌倦了那种按部就班学英语的方式,他学习的热情也如大江东去,从此不可挽回。

我开始在儿子面前犯急,儿子则在我的面前犯浑。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动用我三寸不烂之舌,向儿子阐述学英语的重要性,以及为何要他在5岁之前学习英语的科学道理,但儿子一根筋,就是要与我斗争到底。那个英语班没有学完,儿子便一意孤行地退学了。不管我如何软硬兼施,对那26个字母,他就是提不起兴趣,照样天天玩电脑、看动画,丝毫不体会我的用心良苦。在无数次这样的较量中,我终于心灰意冷地败下阵来。算了吧,强扭的瓜不甜。一切且随他去吧!

儿子学英语的事就这样搁置下来。直到某一天,我突然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儿子学英语的事情才再度被提上议事日程。好友从广州带回一套英文版《猫和老鼠》。儿子如获至宝,恨不得一天看它三遍。儿子很快便将《猫和老鼠》里难得有的几句对话声情并茂地复述了出来。我很清楚,他并不明白每句对话的确切含义,但奇怪的是,他明白哪句话应该用在哪个场景。这就说明,至少他对那些句子已经有些一知半解。这就足够了。想当初他学汉语不也是经历了同样的过程吗?我为什么一定要采取那么死板的方式来教儿子英语呢?为什么不让儿子在他酷爱的活动中学习英语呢?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那么首选的方法是给儿子创设一些学习英语的游戏环境。当儿子安静下来,我常常在他最需要与我交流的时候冒出一两句简短的英语。儿子皱着眉头瞪着我,一副茫然而又不甘心的模样。儿子的不服输正是我期望的。就这样,我们开始了一些简短的斗嘴。通常的斗嘴形式是,我用手指指自己,将一些褒义词安在自己头上,然后再用手指指儿子,将一些贬义词安在他头上,然后我得意地望着他。当他明白自己上当受骗,自然十二分地不甘心。为了挽回面子,儿子与先生空前地友好起来。儿子的目的显而易见,而我假装很不甘心的样子,一再地拉拢先生。儿子顺理成章地赖上先生,并与之组成亲密的同盟军,开始与我对抗。一开始,儿子会用“我handsome,你才ugly”之类的句式与我对抗,然后逐渐发展到用“I'mhandsome!Youareugly!”这样的句型还击我。

我引导儿子学英语的第一着棋总算是走对了,但是令我头痛的是,我多年来习得的哑巴英语渐渐无法应付一切了,因此,我必须避短就长,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既然儿子那么酷爱动画片,那就从动画片入手吧。我精心地挑选了几盘自认为不错的动画片,满心欢喜地抱回家。然而,从小就习惯了有选择地观看动画片的儿子对我的成果不屑一顾。因为没有投其所好,这个回合,我以惨败而告终。我将那些受冷落的动画片堆到一边,继续寻觅适合儿子观看的动画片:打斗的、幽默的、充满幻想的……

(转下文)

轻轻松松玩洋文(下)

入学准备轻松练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