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入学准备育儿困惑

2020-06-10 科学入学准备育儿困惑 大班入学准备育儿知识 育儿为入学做准备

警惕5大“育儿真理”伤宝宝。

做了妈妈之后,我们会从书本上或者别的妈妈那里了解到很多的育儿真理。但是如果我们较较真,就会发现这些“真理”的实质并不像它们看上去那样有理。

伪真理之一:孩子的性格可以塑造

不完全真相:

毫无疑问,孩子的性格会受到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等都会成为改变孩子性格的不确定因素。

更真实的情况:

虽然父母的后天影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是那仅仅是各种影响力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与生俱来的基因的作用,对于孩子的性格差别起到30%-70%的决定作用。从双胞胎身上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他们生长在同样的家庭,有同样的父母,在同样的养育方法下长大,拥有同样的宠物和玩伴,但是他们还是会有不同的外表、神情、性格和爱好。他们对于从没有见过的事物有时会表现出极大的反差。同样是水从淋浴喷头中倾泻而出,可能一个孩子表现出极大的恐惧,而另一个则无动于衷甚至兴奋无比。孩子不是像我们以为的那样,像一张白纸一样来到这个世界上。

我们能怎么办:

孩子不是粘土,不可能按照模具塑造成大卫或者维纳斯。但是你可以通过教育方式来规范他的行为,指引和影响他处理问题的方法。没有孩子生下来就喜欢做家务的,但是我们可以教他如何使房间保持整洁。即使孩子是天生的莫扎特,也需要你给他接触音乐和乐器的机会,才能激发他身体内的潜能。

伪真理之二:和孩子一起时间越长,对他就越有益

不完全真相:

从给予孩子安全感的角度来讲,父母经常陪在孩子身边,可以让孩子知道他们是可以依赖的,他可以随时从父母那里得到照顾。这对孩子很有好处。

更真实的情况:

孩子不是不堪一击的花朵。他们需要并且完全可以应对外界的环境,而不需要父母不间断的、无微不至的照料。专家们认为,父母之外的其他的成年人同样可以照料好孩子,比如祖父母和细心的保姆。所以,你不需要一天24小时,一周7天地围着孩子转。

此外,你时刻不离的做法,未必能够换得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和依赖感。

在一项测试中,研究人员把年轻的妈妈分为三个组:休了产假后马上去工作的妈妈,在家工作的妈妈和全职妈妈。一年后,针对孩子依赖感的测试显示,孩子依赖程度最低的组是妈妈在家工作的一组。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只要妈妈在屋里就可以了,无论她是在打电话、敲电脑、在他面前摇晃奶瓶,还是根本什么都不做。很多全职妈妈都会发现,自己一直在家照看孩子,但是一旦孩子开始上幼儿园,就会“忘恩负义”地把妈妈抛在一边,兴高采烈地享受起集体生活来。

我们能怎么办:

这件事上没有非此即彼的简单答案,每个妈妈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到底什么样的方式对自己、对孩子最合适。

伪真理之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不完全真相:

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充满爱心、乐于帮助别人、给人安全感并且热心社会公益。因此,你的孩子也应该以你为榜样。

更真实的情况:

这其实取决于你如何界定榜样或模范的定义。或许你可以做个试验,比如你大口大口把一些深绿色的树叶子吃到嘴里,你孩子是否就跟着吃菠菜?你把你的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你孩子的房间或许还是狼藉一片。很明显,你怎样孩子就会怎样的想法是个谬误。不要以为你自己辛勤工作,你的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长大了如数效仿。

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你的工作、你的职务、你的工资高低没有任何意义。孩子不想也不可能去体会成年人的所谓成功。

也有的父母准备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于细微之处见功夫,慢慢成为孩子的榜样。嘿嘿,想你父母对你的影响吧。你有多少事情是按照他们的意愿进行的,又做了多少在他们看来“一意孤行”的事情呢?

我们要说的是:

以父母为榜样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精心计划的。我的爸爸说,在他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每晚睡觉前都会问他:“你今天做了什么好事情啊?”现在,我的爸爸也在这样问我。我知道爸爸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我要想着别人,所以当我成为妈妈之后,我会把这个好的传统继承下去。

我们能怎么办:

你的习惯或者你的技能是无法遗传的,无论好与坏。举个有趣的例子,我妈妈从来不吃蔬菜沙拉,但是我现在却每顿必吃。所以,你只要尽力去做就好了,不要太难为自己。这才是真实的你。

伪真理之四:父母应该给孩子最好的物质

不完全真相:

我们应该尽力使孩子安全和健康。为此,我们愿意不惜一切代价。看看壁橱里那些弃之不用的插座保护套和婴儿监视器,那些都是我们爱的体现。

更真实的情况:

我们正在为孩子花费大量的金钱。在美国,每年用在孩子身上的支出是3000亿美元。注意是亿,不是万啊!有然后好好想想,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无论现在还是以后。

然后你要再想想,我们这个物质充足的文明究竟会对孩子有什么导向。充斥各处的广告教给孩子总是在说“我要,我要,我要!”其实,我们真正应该教会孩子的是学会什么叫做等待。如果孩子想要什么,父母就赶紧去买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就再也感受不到无限期待和一朝拥有的美好滋味了。

溺爱往往还会成为行为问题的催化剂。越是被娇惯的孩子,就越容易出现胡吃海塞、发育不良、学习成绩差、网瘾甚至吸毒的现象。

我们能怎么办:

你能够给孩子的最好的东西,不是能够从商场买到的。那些孩子最需要的精神食粮,简单且无价,比如爱,比如规矩,比如坚定的意志。

伪真理之五:母亲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孩子

不完全真相:

当然,你肯定比任何人都清楚孩子更爱吃香蕉还是桃子。当他挤着眼睛吭哧的时候,你可以准确判断出他究竟是困了还是饿了。

这些是不容置疑的。

更真实的情况:

在你充分了解孩子的同时,你也不可辩驳地受到一种力量的限制,那就是主观偏见。因为,你很容易被爱蒙蔽双眼。你很难像孩子的保姆、老师那样客观地看待你的孩子,并且你也不能够像她们在接触了很多同龄孩子之后进行横向比较。所以,一般来说,旁观者可以给父母提供更真实的,更有可比性的判断标准,帮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

我们经常会下意识地屏蔽掉别人嘴里的孩子的短处。而直到更多的人,或者我们信服的人向我们提及这一点的时候,我们才会往心里去。记得保姆曾经几次想我暗示,我的孩子可能在听力方面有问题,但是我总能以各种理由告诉她“不可能,那只是因为……”但是当孩子体检时,保健医生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您的孩子可能存在听力障碍”后,我才意识到:的确,他每次看电视的时候都要开很大音量,而我每次跟他说话,都必须像叫喊一样他才有反应。

当然,促使这条“伪真理”长期成立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的表现。我们都知道,孩子是个可爱的小两面派。他常常在人前一个样,回到家里一个样。有的孩子在幼儿园能说会道、任劳任怨,可是回到家里就又变成了娇滴滴的小宝宝。有个孩子在外面胆小、收敛,在家里却无法无天。无论孩子在你面前更可爱还是更顽劣,那都仅仅是他的一个侧面。

我们能怎么办: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变换不同的形象,或勇敢或怯懦,或独立或依赖。但是无论他表现出什么样子,都请宽容地接受他的能力、他的爱好、他的梦想……他的真实面貌。

扩展阅读

警惕:宝宝受到伤害的错误教育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警惕:宝宝受到伤害的错误教育》,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警惕:宝宝受到伤害的错误教育

从小到大,每个宝宝都需要修正一个又一个缺点和毛病,父母是润物细无声地暗示他的不足、锲而不舍地修正宝宝身上的毛病,还是火冒三丈、挑剔指责,将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到宝宝身上?往往有时候父母的一些不当的教育方式会让宝宝“很受伤”。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会令宝宝心理受伤的事情有哪些:

1、不该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伤宝宝自尊

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父母的拳头下,宝宝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容易造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对所有的批评都刀枪不入。

武力惩罚的另一个后果就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宝宝,宝宝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和他周围的人,对暴力行为的模仿是轻而易举的。由于父母的坏榜样,宝宝在独立面对自己和小朋友的冲突时,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先下手为强”。

由于宝宝还没有形成自我评价体系,他们是通过成人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来看待自身的。而且,他们内心脆弱,特别希望得到别人尤其是父母的肯定,表扬能给宝宝自信,也能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

教育的艺术在于正强化,而非负强化。与其强化宝宝的弱点或全盘否定,不如强化宝宝好的一面,给予必要的指点。将宝宝的优点看在眼里、挂在嘴边,让宝宝看到自己的潜力,提升自信。如宝宝在学琴时,妈妈可以使用“表扬式的批评”的方法,先褒后批:“你的左手手型比右手的漂亮,左手三指比二指好看,这一遍节奏掌握得不错”,接着再提要求:“右手能不能也像左手那样漂亮,二指能不能往回勾一点,速度如果再放慢一点会更好。来,我们来试一试!”

宝宝需要在实实在在的夸奖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宝宝的成绩,她会有信心纠正自己的错误;相反,父母对宝宝的一个错误采取粗暴的方式,她很可能会毫无心情保持自己的优点。

2、大喊大叫——失控的情绪难以给宝宝正确的引导

不是你的嗓门越高就越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声调和结果往往成反比;并且大喊大叫使宝宝丝毫感觉不到尊严的存在,也把你的修养咆哮得无影无踪。如果大人宝宝都发脾气,批评很有可能会升级为哭闹和打骂,教育的效果抵消为零。

千万不要以为只有好心就足够了,不肯在表达方式上花心思,认为你的态度,包括表情、语气和目光无足轻重,这样,宝宝难以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因为,有时候他们拒绝的不是批评本身,而是父母的态度。如: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对宝宝来说是一个很难养成的习惯,妈妈应该先和宝宝一起收拾,每收好一件东西就鼓励一下。宝宝被妈妈的肯定激励着,会慢慢学会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心平气和地批评宝宝,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达到批评的目的。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气,让自己息怒。

3、喋喋不休——过滥的批评引来逆反

絮叨、缺乏新鲜感的批评,不能给宝宝大脑以明显的刺激,说得越多,宝宝越会把这些话当成耳边风。而且,别看宝宝小,但是他们对语言的领悟能力一点不差,“没出息”、“占有欲”一类不尊重宝宝人格的话很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反感,明着或暗着和你对着干,身上的毛病很可能会有增无减。

父母过多的强调和批评很容易造成宝宝的反感,弱化了教育的效果,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如:漂亮的和新鲜的东西对宝宝来说是一种诱惑,当宝宝想要东西的时候。父母不妨告诉宝宝:她喜欢自己没有的东西并没有错,但他人的东西我们不能要、更不能抢或毁坏。接着向宝宝讲清楚:世界上的好东西多得数不清,我们不可能全部拥有;如果特别想要,就得凭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比如如果对方愿意,可以用自己的漂亮珠子和小朋友换。

希望所有的父母再教育宝宝的时候都要尽量的避免做出一些会让宝宝觉得受伤的事情,让宝宝可以快快乐乐的成长!

警惕:危害宝宝智力的5大杀手


警惕:危害宝宝智力的5大杀手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智力过人,不惜重金进行“智力投资”,这些举措本无可厚非,遗憾的是他们忽视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智力“杀手”。你知道这些杀手是什么吗?

“杀手”之一:有害元素

有害金属元素是隐藏在生活中的智力“杀手”之一,尤以铅、铝危害为大。

研究证实,宝宝体内只要达到每10毫升血浆含铅5——15毫克的水平,即可造成发育迟缓和智力减退。那么,铅是如何带入宝宝体内的呢?专家列举以下途径:幼儿舔食含铅颜料的玩具;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装儿童食品;常给宝宝吃皮蛋、爆米花、罐装食品或饮料。

宝宝经常在公路边玩耍吸入汽车尾气;父母当着宝宝的面吸烟;室内煤气不佳等。在损伤智力方面,铝与铅实为“一丘之貉”,饮用明矾处理的自来水,食用铝制炊具烧煮的饭菜,常吃油条、面包、蛋糕、粉丝等含铝膨松剂的食物等容易遭受铝的侵害。

对策:断绝上述有害元素的侵入渠道,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或富含钙、铁及维生素C的食物,以减少铅、铝的吸收或促进侵入体内的有害金属及时排出。

“杀手”之二: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当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35%时,大脑细胞的新陈代谢直接受到抑制,而妨碍大脑发育,造成智商低下。

更糟糕的是我们经常要和它打交道;如普遍使用的管道煤气,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直排式燃气热水器,直接将废气排在室内;室内生煤炉取暖或做饭,一氧化碳也可达到有害浓度;家用煤气灶具、管道设备损坏未能及时修理,导致一氧化碳泄漏等。

对策:尽量减少产生一氧化碳的来源,室内定期开窗换气,避免室内一氧化碳达到有害浓度。

“杀手”之三:乱逗宝宝

父母或亲朋好友为向宝宝示爱而逗其玩耍,本是情理之中,无可指责。但有的人逗法粗暴,就值得商榷了。如逗得婴儿大笑,甚至发生瞬间窒息,损伤大脑。

再如高抛婴儿,由于婴儿头部较重,颈部肌肉软弱,高高抛起后易使宝宝头部震动。

对策:为了宝宝有一副好脑袋,谢绝一切不文明的逗玩方式。

“杀手”之四:肥胖

肥胖不仅易生病,而且扼杀智力。超过正常体重20%的肥胖儿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其智商与后者相差悬殊,前者的视、听感觉与接受知识的能力均处于低水平状态。

对策: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减少脂肪量,注重睡眠,多运动,减轻体重。

“杀手”之五:饮食不当

有些家长要求宝宝与大人“同吃”,疏忽了宝宝的特殊性,也可“株连”智力发育。例如味精,对成人是安全的,但对儿童有害。因为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易与锌结合成不易溶解的谷氨酸钠锌,造成宝宝缺锌而影响脑发育。

再如素食,对成人很有利,可以防止多种“富贵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但儿童脑发育离不开脂肪,特别是一些特殊脂质(如22碳6烯酸等,又称脑黄金)只在肉类等荤食中最丰富,故给宝宝吃素将会降低其智力水平。

对策:尽量少吃味精和甜食,食谱结构力求平衡,荤素要搭配,鱼、禽等健脑食物适当安排。

警惕宝宝智力五大“杀手”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智力过人,不惜重金进行“智力投资”,这些举措本无可厚非,遗憾的是他们忽视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智力“杀手”。你知道这些杀手是什么吗?

“杀手”之一:饮食不当

有些家长要求宝宝与大人“同吃”,疏忽了宝宝的特殊性,也可“株连”智力发育。例如味精,对成人是安全的,但对儿童有害。因为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易与锌结合成不易溶解的谷氨酸钠锌,造成宝宝缺锌而影响脑发育。再如素食,对成人很有利,可以防止多种“富贵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但儿童脑发育离不开脂肪,特别是一些特殊脂质(如22碳6烯酸等,又称脑黄金)只在肉类等荤食中最丰富,故给宝宝吃素将会降低其智力水平。

对策:尽量少吃味精和甜食,食谱结构力求平衡,荤素要搭配,鱼、禽等健脑食物适当安排。

“杀手”之二:乱逗宝宝

父母或亲朋好友为向宝宝示爱而逗其玩耍,本是情理之中,无可指责。但有的人逗法粗暴,就值得商榷了。如逗得婴儿大笑,甚至发生瞬间窒息,损伤大脑。再如高抛婴儿,由于婴儿头部较重,颈部肌肉软弱,高高抛起后易使宝宝头部震动。

对策:为了宝宝有一副好脑袋,谢绝一切不文明的逗玩方式。

“杀手”之三:肥胖

肥胖不仅易生病,而且扼杀智力。超过正常体重20%的肥胖儿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其智商与后者相差悬殊,前者的视、听感觉与接受知识的能力均处于低水平状态。

对策: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减少脂肪量,注重睡眠,多运动,减轻体重。

“杀手”之四:有害元素

有害金属元素是隐藏在生活中的智力“杀手”之一,尤以铅、铝危害为大。

研究证实,宝宝体内只要达到每10毫升血浆含铅5——15毫克的水平,即可造成发育迟缓和智力减退。那么,铅是如何带入宝宝体内的呢?专家列举以下途径:幼儿舔食含铅颜料的玩具;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装儿童食品;常给宝宝吃皮蛋、爆米花、罐装食品或饮料。

宝宝经常在公路边玩耍吸入汽车尾气;父母当着宝宝的面吸烟;室内煤气不佳等。在损伤智力方面,铝与铅实为“一丘之貉”,饮用明矾处理的自来水,食用铝制炊具烧煮的饭菜,常吃油条、面包、蛋糕、粉丝等含铝膨松剂的食物等容易遭受铝的侵害。

对策:断绝上述有害元素的侵入渠道,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或富含钙、铁及维生素c的食物,以减少铅、铝的吸收或促进侵入体内的有害金属及时排出。

“杀手”之五: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当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35%时,大脑细胞的新陈代谢直接受到抑制,而妨碍大脑发育,造成智商低下。

更糟糕的是我们经常要和它打交道;如普遍使用的管道煤气,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直排式燃气热水器,直接将废气排在室内;室内生煤炉取暖或做饭,一氧化碳也可达到有害浓度;家用煤气灶具、管道设备损坏未能及时修理,导致一氧化碳泄漏等。

对策:尽量减少产生一氧化碳的来源,室内定期开窗换气,避免室内一氧化碳达到有害浓度。

宝宝大动作 红灯要警惕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早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宝宝大动作 红灯要警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动作红绿灯

坐起、爬行、走路,这些宝宝的“大动作”被称为成长发育的里程碑。因而也被父母们时刻关注。别太担心,跟随我们的“绿灯放轻松,红灯要警惕”的原则,就可以帮助宝宝健康长大。

邻居家的宝宝和我家宝宝的月龄相当,但他已经开始迈步走路了,我家宝宝怎么还没学会走路呢?”“只有5个月大的宝宝已经会坐,会不会影响骨骼发育呢?”宝宝的行为发展,无论过慢或过快,都会令爸爸妈妈担忧。其实宝宝大动作的发育过程中有些很明显的表现,让你轻松辨别出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危险的。

翻身

“翻身”是小宝宝人生中最早的“大型”自主运动。不过,也有很多宝宝不经过翻身运动的阶段,就直接进入了下一个行为发展阶段。因此,不会翻身,并不一定代表宝宝的行为发展出现了障碍。

绿灯:对宝宝来说翻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通常在他5~6个月时,身体各部分的发展已经成熟,再加上反射反应,便能很轻松地主动翻身。

翻身的发展历程为先从俯姿翻为仰姿,再由仰姿翻为俯姿,有时候宝宝累了,翻到一半就侧卧着不动,像是等着你去帮帮他。

红灯:宝宝在翻身时,如果手总是内旋到身子下面,就要多加注意,可能是因为他的手臂两侧的神经尚未发育成熟所致,最好能带到医院,请专业医生做诊断。

你可以这样帮助宝宝:

光靠自己的摸索,宝宝很难掌握翻身的技巧,爸爸妈妈可以给他一些小帮助,比如用手将宝宝的头握住慢慢地转,由上往下带动身体的转动,或者用双手抓住宝宝的脚,慢转至另一方向,由下往上带动身体的翻转。

坐起

坐是宝宝发育的必经阶段。宝宝坐得稳了,表示他的骨骼发育、神经系统、肌肉协调能力等渐渐趋于成熟。

绿灯:通常宝宝会先靠着呈现半躺半坐的姿势,接下来身体会微微向前倾,并以双手在两侧辅助支撑。一般来说,宝宝从6〜6个半月开始学会独立的坐姿,但是坐一会儿就会倒向两边,而且需要爸爸妈妈帮他重新坐起来。等到了八九个月大时,宝宝就能不需任何帮助,自己坐得很稳了。

红灯:如果宝宝到了7个月还没有想坐起来的意愿,或是到了八九个月时还无法坐稳,自己掌握不了平衡,最好带他到医院检查。有些宝宝坐着时背脊会产生突出的情形,可能代表着宝宝太瘦了;如果发现在背脊突出处有皮肤颜色异常的状况,就应该去医院检查了。

你可以这样帮助宝宝:

一般来说在宝宝4个月左右,父母可用手支撑宝宝的背部、腰部,让他维持短暂的坐姿。到了六七个月时,父母可在宝宝的面前摆放一些玩具,引诱他去抓握玩具,渐渐练习放手之后也能坐稳。

爬行

爬对于发展宝宝的平衡感很有益处。同翻身一样,不是所有宝宝都一定要经历爬的。

绿灯:大多数宝宝在8个月左右时开始学习主动向前爬,而且爬的姿势也多种多样。在学习爬行的初期,几乎都是以手脚并用的移动方式,而且通常是向后退的距离比向前的多。到了中期,宝宝慢慢会用手肘往前匍匐前进,而且腹部贴着地面,只是速度慢了点,看上去像一只可爱的小蜗牛。最后的完成阶段大概在九十个月大时,宝宝身体能慢慢离开地面,采用两手前后交替的方式,开始顺利地往前爬行。

红灯:有些宝宝在爬行时总是用一条腿爬行来带动另一条腿的方式,或者总是用坐姿向前爬,这时爸爸妈妈要注意了,这可能是宝宝的肌肉神经或大脑发育出现问题的信号,要尽快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你可以这样帮助宝宝:

宝宝学爬的过程比起其他动作似乎要漫长一些,所以爸爸妈妈要耐心地引导他,比如让宝宝趴下,把你的掌心贴住宝宝的脚心,然后有规律地推动宝宝的两条小腿,让他感觉爬的动作。

站立

站是走的准备期,宝宝在学会了站及走之后,其活动能力会比之前增加好几倍。

绿灯:通常,宝宝在8个月大左右可由扶持而慢慢学习站立,9个月时能攀扶着家具站起来,到了10个月大时就可独立站立。

红灯:如果宝宝到了1岁半还不能自己站立,就要带他到医院检查。另外爸爸妈妈对宝宝的X形腿和O形腿也要加强警惕,虽然宝宝到了两岁这些现象就能慢慢恢复正常,但如果一直这样,就有缺钙和缺维生素的可能,你可以提前咨询医生,按医生的指导帮宝宝慢慢纠正。

你可以这样帮助宝宝:

做一些加强腿部力量的练习,让宝宝站得更稳。

1.仰卧起坐:让宝宝仰躺,爸爸妈妈拉着宝宝的双手让他坐起——站立——坐下——躺下,如此重复进行,可增强宝宝肌肉的力量。

2.蹬腿运动:爸爸妈妈从宝宝腋下将其抱起,让宝宝在爸爸妈妈身上弹跳,如此可促进宝宝腿部的伸展。

行走

走路对宝宝来说是个重要标志,走路正常的宝宝说明他的骨骼、肌肉发育以及平衡、协调能力都很正常。

绿灯:宝宝走路分四部曲:

10~11个月:宝宝一旦能自己站稳,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迈出第一步。

12个月:宝宝不停地蹲-站-蹲-站,他用这些动作加强自己腿部肌肉的力量,训练身体的协调性。

13~14月: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走得很好,还时常大胆地放开手走上两三步,自己找找平衡的感觉。

15~18月:宝宝已经能行走得很好,爸爸妈妈要小心那些和宝宝同高度的东西,别磕碰到宝宝。

红灯:如果两岁后宝宝走路还是跌跌撞撞,总摔倒,可能是骨架结构或控制平衡感的小脑出了问题,要带他去医院检查。如果从学走路开始就出现跛行,可能是单侧髋关节脱位,要马上去医院。

你可以这样帮助宝宝:

按照宝宝走路各个阶段的特点,引导他学习走路。但不要太超前,宝宝还没站稳就强行让他向前走,只会适得其反。另外,宝宝学走路时安全最重要。

医生提醒我们

常会遇到前来咨询有关宝宝行为发展问题的新手爸妈,他们尤为关注宝宝的发展速度与同龄孩子之间的表现差异。宝宝的身心发展既存在规律性,也具有个体差异。因此,把不同情况的孩子放在一起做比较,这样的做法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为人父母,应该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并为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空间。帮助宝宝发展他的大动作固然是好,但要以宝宝的意愿为前提。如果宝宝出现哭闹、反抗,说明他不喜欢你这样,或者他还没有能力做到你想要的效果。这时你就要停止你的行为。

科学入学准备育儿困惑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