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入学准备学习用品
2020-06-05 小一入学准备学习用品 小一入学学习用品准备 让人开心的童话故事让宝宝主动学习的小妙招。
当你让孩子看书时,他却跑去看电视,书买了一大堆,可是全都积压仓库里,宝宝根本不爱书。也许你没有用对方法哦,早教有很多小技巧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我们就用一则实例来看看。
儿子龙龙特别喜欢跟我去户外玩,奔跑、足球都是我们经常乐不思蜀的活动。随着天气渐渐变冷,我想和5岁的儿子商量,每个星期去一家博物馆参观。但是当我刚把想法说出口,就遭到龙龙的“抵触”。“爸爸,我不想去什么博物馆,那有什么意思?”龙龙目不转睛地继续看他的动画片《变形金刚》,我也没有继续劝说他,而是盘算着怎么把他“骗走”。
一天,我对龙龙说:“你把电视机的声音关小点好吗?别影响其他小朋友睡觉。”“大白天,谁在睡觉?”龙龙不服气。“美国的小朋友呀,这个时候,美国正是夜里,不是白天。”“你怎么知道的?我不信!”“爸爸小时候特别喜欢去天文馆,知道了地球是圆的,知道了这个时候美国是黑夜,还知道了很多星星的事儿呢。”我开始“下套”了。“那我也想去天文馆,行吗?”就这样,龙龙主动让我带他去“游”天文馆,走进了一个充满天文知识的世界。
晚饭后,我选择了一本名叫《天空和地球》的书,靠在床头看。龙龙也凑过来,问我看什么书,我如实回答,目的就是为了引出他对白天参观天文馆的回忆。“书里有火星吗?”“有啊!还有好多好多你在白天看不到的星星呢!”我进一步勾起龙龙的“馋虫”。龙龙马上扑到我的身上,“我和你一起看,好吗?”“看书和参观天文馆可不一样,要一页页连着看!”“我知道了。”我让龙龙坐在身边,从宇宙、太阳系,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等,一边讲还一边提一些简单的问题,以调动龙龙的兴趣。当然,一下也不能讲得太多,不然儿子会烦躁的。
此后,龙龙又多了一种爱好,就是跟爸爸一道去“游”博物馆。
小编点评:没有不爱学习的宝宝,只是你还没有用对方法,当你把宝宝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这将是个大坝的破口,宝宝吸纳知识的预望将一发不可收拾。
相关推荐
让宝宝更聪明的11个小妙招
一定要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否则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让宝宝更聪明的11个小妙招,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如何让宝宝变得更聪明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可以左右人的智力,如果人脑日益发达,那么宝宝也就会越来越聪明。下面我们就来介绍11个使宝宝更聪明,大脑更健康的招数吧!
一、睡足睡好
德国科学家发现,每晚睡眠10小时的孩子成绩优于每晚睡眠小于8小时的孩子。大脑充分休息,才能提高智力水平。
二、重视早餐
美国科学家实验证明,在其余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吃高蛋白早餐的孩子成绩优于吃素食早餐者,而不吃早餐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差。
三、多听音乐
音乐有健脑、开发大脑潜能、调整左右脑的功能。家长不要认为听音乐是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四、多吃硬食
硬食可促进咀嚼,咀嚼运动可使面部血液循环加速,流向大脑的血液量明显增多,促进大脑发育。
五、防止肥胖
科学证明,摄入脂肪过多易生成“肥胖脑”,即脂肪在脑组织里堆积过多,大脑沟回皱褶少,皮层平滑,影响智力发育。
六、避免噪声
宁静益智,噪声损脑,高强度噪声可使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
七、防治便秘
便秘时,食物积滞于肠道内,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通过血液进入大脑,妨碍大脑正常功能,影响学生的记忆力、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
八、多吃鱼虾
鱼虾中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锌、铁等微量元素,被称为“脑黄金”。
九、运动手指
手指越灵巧,就越有助于大脑的积极思维,手指运动可激发大脑右半球的细胞活动,开发人的智力。
十、芳香居室
在芳香的环境中学习,可使人的记忆力增强,能消除无精打采状态,使脑效率提高,香味有助于脑细胞功能开发。
十一、光脚“放电”
现代孩子的穿戴,很多都是化学成分的料子,好像用一层绝缘体将人包住,如果再穿胶底鞋,人体积存的静电就无法传导给大地,这样积存过多,会影响人体内分泌的平衡,干扰人们的情绪,造成失眠、烦恼等症状。如果赤足行走,不仅可刺激足底穴位,而且能驱除体内积存过多的静电,这是一种很好的健脑方法。
让宝宝学会自己讲故事的妙招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让宝宝有自信的与别人交往。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让宝宝学会自己讲故事的妙招》,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当爸爸妈妈看到电视里、舞台上一个个年幼的宝宝生动地讲着有趣的故事时,是不是觉得非常羡慕呢?是否也希望自己的宝宝能有这样强的表达能力与语言水平呢?只要爸妈能够正确地引导,每个宝宝都能成为说故事大王。教宝宝讲故事,不但能有效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培养观察力、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说是一种最简单的综合性全面培养方法。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引导呢?
让宝宝发挥创造力
相信每个爸妈都曾给宝宝买过书,那些插图精美的故事、图文并茂的连环画,还有那些生动形象的漫画,陪伴着每个人的童年,爸妈应该尽量利用这些有效的工具来教养宝宝。
拿到一本新故事书或画册时,爸妈们通常的做法不外乎是先给宝宝讲故事,重复几遍之后让宝宝复述。这种时候,成人往往会对宝宝惊人的记忆力叹为观止,有很多宝宝几乎可以一字不差地把爸妈所讲原原本本重复出来,即使是年纪尚小不怎么会说整句话的宝宝也能挑出爸妈前后几次讲述的不同点,适当地表示异议。
但你知道吗,这种方法虽说在很大程度上挖掘了宝宝的记忆力,却也不可避免地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为什么有那么多教育学家会呼吁不要让宝宝过多地沉迷于电视之中呢?因为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宝宝只有机械地记忆、被动地接受,却无法参与、创造。
而这种讲故事一再重复的做法与看电视其实是异曲同工的,宝宝在接触这本新书之初就已经有了固定的框架,虽然同样一幅画可以看出不同的意思,可是因为这个框架,他们无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出另外的故事。
此外,宝宝还往往会忽略画面中那些没有被编进故事中的图案要素,例如背景中的小树、小草、天上的白云,而只注意故事中的主角,即使是小鸡、小鸭这些主角,也往往因为剧情的原因而使其颜色、造型显得不那么重要,于是宝宝们能够注意的、得到的只有一个情节而已。
拿到一本新书最正确的做法是爸妈先同宝宝一起认真看每一幅图画,让他们讲讲自己看到了些什么。给宝宝看的书册往往颜色非常鲜艳,人物造型又很简单,这样的阅读培养了宝宝的观察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其实每一幅画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故事,所以接下来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来用画中的要素编故事,不求情节,但求符合逻辑。对于年龄稍大些的宝宝(3岁以上),还可以将前后几幅有关联的画放在一起,让他们编一个有条理的故事出来。最后,再用传统的方法给宝宝讲一遍书上的故事,让他来评评是自己编的好听还是书上的好听,不光是评论,还要讲出道理来哦。如此才算是真正的“书”尽其用。
故事接龙——新编故事法
还记得小时候玩的成语接龙吗?教宝宝讲故事,也不妨可以来一个“故事接龙”。很多爸妈觉得自己想象力有限,更没有什么文学细胞,编不出什么故事。其实根本不必有这方面的担心,因为只要尝试几次之后,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根本不必费心力去安排剧情,宝宝们编出的故事情节往往会超乎爸妈的想象。
例如,有一次一位妈妈和孩子说故事,开头首句是“从前呀,有一只小兔子……”原以为儿子编出的不外乎大灰狼、胡萝卜之类,没想到他接的下句却是“小兔子呀,它有一条游泳裤,可是它又不会游泳……”于是整个大方向完全变了,故事便围绕着如何让游泳裤物尽其用而展开,成了一个完全超越传统框架的好故事。
生活中到处都有故事。例如坐在车上的时间很难打发,那么就让宝宝看看车窗外有些什么可以编故事:哇,树上挂了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于是妈妈说“一只小风筝飞呀飞呀,一不小心挂在了树上……”儿子想了想便接下句:“风筝哭了,它对树说‘我想回家,我想回家找妈妈。’……”一个小风筝如何离开树枝的缠绕,重新飞上天找妈妈的故事就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完成了。不要觉得没有讲故事的素材,在宝宝眼里一只飞过的小麻雀、一片发黄的树叶、一朵鲜艳的小花,都可以编出生动有趣的故事呢。
在玩故事接龙的时候,爸妈们要注意两点:一个是由于宝宝年纪小,他们的思维逻辑不可能像成人那么严密,所以大人便要帮助他把故事编圆满,能够自圆其说。这个帮助又要把握好尺度,不必越俎代庖,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用些问句来指出故事中的不合情理之处,让宝宝自己来想办法弥补。第二点是,很多年龄比较小的宝宝编故事的时候会越编越乱,扯得太远,没有中心与主题,这个时候就得要大人帮忙在接下句的时候把他们的思维给拉回来。
这种小游戏很有趣,可以不受场地限制,不用书本道具,目光所及之处无不可入话,大范围地训练了宝宝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何乐而不为呢?想让你的宝宝也成为说故事大王吗?那就快点试试吧。
让宝宝不吃手的妙招
一定要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否则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让宝宝有自信的与别人交往。早教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额一个环节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让宝宝不吃手的妙招”,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在平时生活中仔细观察孩子都什么时候吃手,进而了解他吃手的一些原因,可能的话便于对症下药。
2、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是必不可少的。3岁左右的孩子尽管有些逆反,但也还是很愿意遵从“好孩子”“大孩子”的原则,做“好孩子”“大孩子”做的事情的。家长要把吃手的坏处告诉孩子。
3、家长不要紧张过度。诸如打骂、唠叨,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会造成他心里更加紧张不安。向孩子表达你对吃手这件事的关注和对他的关心,家长营造的轻松和谐氛围对于孩子改掉不良习惯有很大的作用。
4、可以尝试借助别人来劝导孩子,比如到医院,让牙医告诉孩子吃手的坏处,医生的话,孩子总是很信的(就像他们很信任警察叔叔一样)。
5、不管是孩子吃手了,还是一时没有吃,都不要“提醒”他。你每说一次,其实都是在提示他记住吃手这件事。
6、更重要的是帮助他寻找其他能让他发泄情绪、安慰心灵或取得乐趣的方式。有了新的更健康的方式和寄托,吃手的不良习惯自然也就消失了。
除了吸吮手指之外,安抚奶嘴也在不少孩子嘴里替代着“大拇指”的工作。如果你的孩子经常把安抚奶嘴叼在嘴里,那么你需要更加注意一些事情:
1、奶嘴的硬度会更容易造成牙齿咬合异常及上颌的变形。
2、如果说孩子的手在日常生活中必然会得到不断的清洗的话,安抚奶嘴的清洁无疑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3、两三岁的孩子牙已经出得很全,而且吸吮力也相对更大,安抚奶嘴极易破损。在孩子戒掉之前,切记注意避免孩子将破损的奶嘴碎片吸入气管,尤其是睡觉时爱吃奶嘴的孩子。
让宝宝变勇敢的6个小妙招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在早期教育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宝宝变勇敢的6个小妙招,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让家成为爱的堡垒
顺顺是个乖巧的小姑娘,在家里口齿伶俐,但是出门后却不爱说话。妈妈并不着急,耐心、平和地对待顺顺的表现,鼓励顺顺的每次努力,欣赏她的独特和可爱,这让顺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自我感觉。
每次去超市、商场,妈妈都不忘记带上顺顺。妈妈明白,每一次出行顺顺都有很多机会去跟人交流:帮妈妈付账,找阿姨称东西,帮妈妈要餐巾纸……叔叔、阿姨们一次次地称赞,妈妈心里偷着乐,顺顺也乐此不疲,每次都满意而回:“妈妈,完成任务了!”
妈妈笔记:
温和、有耐心的父母和老师,有安全感的家庭,有归属感的幼儿园和学校,是帮助孩子克服害羞最基本的良方。
行动第一。不要怕麻烦,在一点一滴中慢慢地给孩子创造安全的人际交往机会,让孩子从交往实践中体验到成就感,享受到与人交往的快乐。
2、害羞的孩子更需要看到自己积极的一面
铭铭是个3岁的小男孩,很少与人打招呼,妈妈每次让铭铭打招呼,他都会扭过头去。碍于面子,妈妈总会解释一下:“我们铭铭很害羞,从不与人打招呼!”时间长了,铭铭更不愿意主动交流了。
妈妈笔记:
不要给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总被贴标签的宝宝会自己说:“我害羞了!”父母不要在别人面前评论自己孩子的害羞表现,尽量换成积极的字眼,如我的宝宝正在学习做个有礼貌的孩子呢,他要多观察一会儿等。
让宝宝知道,每个人至少都有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最终能够做成。更多积极的评价,经常和他分享成功的快乐,宝宝的自我满意度会逐渐提高。
3、让孩子获得足够多的能量之后,再走出去
齐齐妈妈带齐齐去儿童乐园玩,看到别的小朋友都玩得不亦乐乎,齐齐却还在妈妈怀里不肯下来。妈妈着急了,不断提建议:“齐齐,你玩玩滑梯好不好?玩玩大球好不好……”齐齐却不买账:“不,回家,回家!”
妈妈笔记:
到一个新鲜的环境,孩子如果感到不适,不要急于让孩子加入。先抱着他,让孩子感到安全,然后轻松谈论环境中孩子可能感兴趣的地方。如果孩子从你的怀里探出头来,那就说明他有要去探索的意思了。
不要着急,继续轻松地谈论:“这个小弟弟真有趣,哧溜一下就滑下去了。”看到火候差不多了,再问问孩子:“齐齐也想去试一试吗?妈妈就在这里等你,需要妈妈的时候可以叫我。”
4、无论何时,我们都有责任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颖颖家来客人了,妈妈鼓励颖颖跟阿姨打招呼。颖颖羞红了脸,好久才说出“阿姨好”,妈妈提示颖颖说:“大点声宝贝,阿姨没听见。”这时,羞红了脸的颖颖扭头就跑了。
妈妈笔记:
当孩子表现出进步的时候应该及时肯定,见好就收,让孩子获得成就感,下次才能更进一步。如果父母要求太高,乘胜追击,很有可能孩子就逃避了。
5、回忆大方的场景,大声讲出来
粼粼一向见到人很少打招呼,但是上次见到妈妈的同事张阿姨时,可能是张阿姨给人的感觉很和气,粼粼一下子就接受了,很热情地跟张阿姨打招呼,让妈妈喜出望外。
后来妈妈多次提及这件事情,告诉粼粼“:粼粼你还记得吗?上次你见到张阿姨的时候,很热情地跟她打招呼,张阿姨直夸粼粼有礼貌,妈妈也为你感到高兴呢!”粼粼眨巴着眼睛听着,一副很满足的样子。他可以感受到自己大方的举动让妈妈和张阿姨非常开心,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妈妈笔记:
6岁以前,孩子对情景的记忆非常深刻。父母要抓住宝宝的这个特点,经常帮助他回忆自己偶尔表现出来的很大方的场景,那种受到赞许的感受,会不断增加交往的信心。
6、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很强,有时候只是需要时间
苗苗已经2岁半了,曾经看过一个短片叫《害羞的小米》,讲的是一只害羞的小松鼠的故事。小松鼠想跟大家一起玩却不敢大声说出来,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融入了集体。看短片的时候苗苗就觉得小松鼠跟自己有点像,比较喜欢。每当见到人害羞的时候,苗苗就主动要求看《害羞的小米》。看完之后,自己还若有所悟地说:“想跟朋友一起玩,就要大声说出来。”
妈妈笔记:
宝宝有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有的时候父母只需要给孩子提供材料,多次重复之后,他就会真正明白。
图画书契合孩子的心灵,是一剂温暖的心灵鸡汤。有心的妈妈可以针对孩子的不同特点,寻找适合的图画书来阅读。
TIP
宝宝的害羞也分场合
大多数宝宝的害羞是有选择的。比如,见到有些人的时候表现出害羞,而对另外一些人则不。还有一些宝宝见到一些事物也会表现出害羞,比如某些图画等,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对不同的宝宝,同一个事物引起的感受不同。
害羞并非终身烙印
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很多原来害羞的人长大后变得不那么害羞了。在这当中,家庭和学校等环境的作用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