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童话故事
2020-05-29 两个童话故事 两个女孩的童话故事 一个童话故事日本妈妈用育儿工具一个带两个。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让宝宝有自信的与别人交往。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本妈妈用育儿工具一个带两个”,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百合的两个孩子都出生在日本,由于在日本没有老人给看孩子的习俗,百合从带着孩子出院后就在婆婆的指导下学习一个人照顾婴儿。后来在老大一岁半的时候百合又生了老二,在身边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照顾两个小孩子,也没有妨碍正常做家务。这在中国很多人肯定都会觉得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实际上很普通。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育儿知识与技巧以外,还有几个可以帮助减轻负担的育儿小工具很值得向国内的妈妈们推荐。
1奶嘴
提起奶嘴,百合对其感激涕零。如果没有遇到奶嘴,就肯定没有我家老二的诞生,因为养老大的时候自己就已经被累死或者自杀了。可能对中国人来说奶嘴还很陌生。实际上奶嘴的历史悠久,在北欧文艺复兴运动中最伟大的画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Durer1471-1528)画的圣母像中,婴儿耶稣手里就拿着当时布制的奶嘴。
美语奶嘴pacifier中的词根pacify就是抚慰和平定之意,澳大利亚语奶嘴soother的词根soothe也是使平静,安抚之意,而英语dummy的词根dumb则是沉默的,哑巴之意。奶嘴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安抚婴儿的情绪。
小宝宝还不会或者还不能很好的用语言来表达心情,稍有不如意就要哭,而宝宝一哭特别是年轻妈妈们就要抓狂。奶嘴则是缓解婴儿哭的良药,最起码是麻醉药。宝宝一哭先用奶嘴抚慰他,让他精神安定下来停止哭泣,然后妈妈可以再有条不紊的寻找宝宝哭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宝宝哭泣是在向大人发信号表达此刻的愿望,因此使用奶嘴让他停止哭泣并不是最终目的,哭泣的原因还是要妈妈自己找。
奶嘴还是最好的引导宝宝睡眠的助手。百合总是在睡觉前给孩子们喂好最后一次奶,然后塞上奶嘴让他们自己沉沉进入梦乡,这样就可以腾出更多时间来做其他事情。婴儿在母亲子宫里就有吮吸手指的本能行为,手指是他们找到的第一个玩具,而吮吸奶嘴则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吮吸手指。喜欢吮吸奶嘴的孩子就不会吮吸手指,而且戒奶嘴比戒吸手指头要容易得多。吮吸奶嘴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宝宝不会从地上随便拣到什么东西就放进嘴里。
温馨提示:最好在宝宝啼哭不止(比如夜间或外出的时候)妈妈真正着急的时候才使用奶嘴,在宝宝开始学说话的1岁左右,可以尝试给他彻底戒掉奶嘴。有些小儿牙科医生指出长期使用奶嘴对乳齿的咬合会产生不良影响,但在两岁半前摘掉奶嘴就不会有多大问题。百合家的孩子们一个两岁另一个三岁才摘掉奶嘴,但是并没有妨碍到她们语言能力的发育和牙齿的排列。
2背背带
从很早以前的日本妈妈们就将孩子背起来干活,和服和浴衣上腰间围的皱皱的富有伸展力的兵儿带以前就是用来背孩子的背背带的主要作用就是让妈妈在照看宝宝的同时腾出双手来做其它事情,它主要有两种背法:面对面式(视线和宝宝几乎平齐,可以随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后背式(方便妈妈出门和做家务,宝宝也睡得更香甜),大部分背背带都可以两种方式兼用。可能大家在中国看到欧美妈妈用面对面式比较多,其实上百合90%的机会都是用后背式。因为自己身材比较小,孩子会遮挡视线看不清脚下的路,两条小腿也会妨碍自己走路。用后背式的话就完全不会妨碍做家务或者出门,而且孩子在妈妈后背上会睡得很安心很香甜。在百合家的宝宝还没学会自己爬和玩的时候百合就经常背着她做饭洗衣,就连上厕所也可以,做饭的时候就先炒好菜再背起她以防孩子被油溅到。孩子因为困倦而哭闹的时候百合也会背起她,一边轻轻摇晃一边做家务,这样等她自然而然的进入了梦乡以后,就可以把她放下来安顿到小床上。
虽然有两个很小的孩子,百合还是很喜欢带他们去游山玩水,在不方便用婴儿车的时候包里准备一根背背带就万事大吉了。一边背着孩子一边做家务和出门确实很锻炼体力,百合在老二百天的时候就恢复到了以前47公斤的体重,所以说背背带应该还有助于妈妈产后恢复身材。实际上百合以前还曾经背着孩子骑自行车出过门,还好没有遇到日本的警察叔叔。在此就不向大家推荐此方法了。
除了最传统的面对面式和后背式,现在还流行用整张布做的背背带,可以将更小的孩子横抱或者侧抱起来。可能有人觉得孩子看起来窝得很难受,实际上婴儿的身体非常柔软,他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是蜷着身体的,用背背带让他们紧贴在妈妈身上,会让他们得到重归母体的安心感,专家指出小时候被妈妈抱得多的孩子自立心发育得也比较快。前后背式的背背带大约从宝宝脖子直立起来使用到两岁左右,而横抱和侧抱式的背背带则可以根据宝宝的月龄调节背的方法。
这些小工具当然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过多借助于奶嘴的力量使宝宝安静可能会省略掉一部分母子间重要的沟通,背背带也会使长时间使用的人腰酸背痛,但同样使用纸尿裤也会省掉母子间的一部分沟通和婴儿期非常重要的肌肤接触,但是有多少人会否定纸尿裤的便利之处呢。如果您家里有足够的人手来照顾宝宝,或者担心小工具带来的副作用,看一看百合的便利育儿小工具,在忙得抓狂的时候多一个选择和小帮手总不是坏事。
延伸阅读
高手妈妈教你 一个人带孩子不慌乱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早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你们知道早期教育有什么作用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手妈妈教你 一个人带孩子不慌乱,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年春天,我家宝宝终于上幼儿园了,我也准备回归职场了。由于我妈和我婆婆身体都不好,所以在宝宝上幼儿园之前,我只能一个人带孩子。回想起过去3年的全职带孩子生活,真是感慨良多。
因为我是独生女,在没结婚以前,是一点家务也不会做,刚开始踏上全职妈妈行列的时候的确很不习惯。经过一年的磨练,照顾宝宝成为了拿手好戏之外,我甚至现在什么都会做。所以也想告诉大家,没有什么自己做不到的,而是自己认真去做了没有。以下是我一个人带孩子的几点经验。
1、吃饭可以简单点
一个人带宝宝第一件事就要解决“吃”的问题。做饭、买菜都是比较困身的。我的一般做法是:
家中可以买个电磁炉,我在家一般都是做的煮菜,将各种各样的菜加上调料一起煮,不怎么吃炒菜,这样你每天可以吃到很多菜,营养又好又方便.用电磁炉的话,你可以定上时间,这样你就不会忙时忘记关煤气什么的,而且一般都是电比天然气便宜很多的,又安全又环保。
做饭的时间,我会选择下午等宝宝睡的时候。或者有时候等老公晚餐时候做多一点,这样就够第二天吃了,到时候自己用微波炉热一下就行了。
等宝宝到了添加辅食的年纪,我会把他学步车里,用绳子栓在暖气片上,周围收拾干净,孩子可以在那个安全的小范围里玩一会,这个空间我给宝宝做辅食,一会就能做好。做的时候还要时不时看孩子下。
至于买菜,建议调个固定时间买好一周的菜。我会选择每周二和四的超市打折日,把一个星期的菜都买好,这样就可以买到又新鲜又便宜的菜了,其它时间就不用再去买了。
2、让宝宝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我每天给宝宝喂奶喂饭都非常有规律,尤其是睡前有一套非常固定的模式,每天晚上7点给宝宝冲个澡换睡衣睡袋,7点半喂奶,喂完奶大家跟宝宝说晚安,妈妈抱宝宝去他的房间,在他床边轻声哼几句歌谣,宝宝在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小床上自行入睡(当时才5个月)一觉到天亮!
如果大人晚上到了睡觉的点,宝宝还不肯睡,依然会把宝宝放到他们自己的小床和房间里关灯,即使宝宝哭闹也不行,这么一两次下来,宝宝就乖乖到点就睡觉了。
有良好生活规律的娃特别好带,仅仅是不需要哄睡而且一觉到天亮这一条就减轻太多妈妈的负担。
其实我挺反对每次孩子一哭就喂母乳的。有时是要睡有时是热了不舒服有时只是害怕,结果我们统统喂母乳,一方面没有形成喂食规律,另一方面没有好好理解孩子需求而且养成奶睡习惯,导致后来宝宝会夜醒频繁,几个月下来会累到妈妈崩溃的。
3、别让宝宝离开你的视线
一个人带孩子,特别是离开他干家务,宝宝的不在你视线之内时,一定多个心眼,不要让孩子出危险。
在四个月以前,我家的宝宝是一秒钟都不能让我离开他,我就是上个厕所,他只要看不到我就会闹。我家就买了个多功能的车,在家用的,我去哪儿就把车推到哪儿,让宝宝看到我就行了。
有空的时候,还可以约上几个志同道合的妈妈,带上宝宝,出来晒晒太阳,喝个下午茶什么的,让宝宝与别人多点交流,自己也可以有圈子。
4、自己一定要坚强
最后就是,自己一定要坚强。还是那句话,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一个人带孩子,辛苦是一定的,狼狈的场面也很多。有些妈妈无法安抚宝宝的情绪,在宝宝哭闹的时候会崩溃,严重点可能会抑郁或者出手打宝宝……
所以,对自己一定要自信,老公的支持也十分重要。带了一天的宝宝,到了晚上你可以让老公带下。到周末或者特别节日,也可以请个阿姨带下宝宝,两人出去哈皮下。
日本妈育儿:锻炼孩子意志
日本妈妈实施蒙台梭利教育
在我尚未做好心理准备,意识到成为母亲“是一件责任十分重大的使命”时,已经从逍遥自在、凡事只为自己着想的小姐步入了母亲的行列。时至今日,我仍心有余悸,而且,随着书籍阅读愈多而感受愈深。由于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我学会自我反省不断地成长,对此,我表示真挚的谢意。
我送长子上幼儿园,在那儿聆听羽子老师的演讲我才初次知道蒙台梭利教育。
“这真是一个好教育。”当时我深深地感动,同时也为自己因无知而任意地抚养孩子而感到惭愧。虽然我有意进一步了解其内容,但是没有机会而失之交臂。
幸运的是,后来我又将次子、三子送入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龟田天主教幼儿园。“这实在是太好了。”我始终如此认为。在此处,见不到同龄保育的现象,静温、安详,室内洋溢着教师的温馨。待我回到家后细细体会才认识到“这才是儿童的真正面貌”。于是,我豁然开朗了,这不仅限于幼儿园,即使在家庭中亦大有可为。
只要在家中观察儿童,便可发现儿童总想做些什么事情似的。这大概是所谓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吧。因而必须加以重视并给予协助。由于儿童对于看到的东西都会感兴趣,因而必须为他准备一个良好的环境。儿童会将物品放回同一个地方,也会将相同性质的物品摆在一起,习惯大小不同的东西,就会按照大小的顺序摆放整齐。由于上述的现象,我意识到,儿童是十分地“喜好井然有序的习惯”。
另外,可能因人而异,三子大致是在两岁半时对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啊,这大概就是敏感期了吧。”这个孩子的目光总是注视哥哥摆在桌上第一卷到第二十卷的图鉴,他对书面上的数字最在意。似乎从这个时候开始只有数字才能引起他的注意。我们外出时,他便开始念车牌号码。有时看起来好像在很认真地读书一般,但是他却只翻看书页上的数字。由于他对数字过于执着,造成我的不安,然而,到了三岁半左右,兴趣又转移到平假名。在两个月之间完全学会了。虽然儿童的敏感期有着显著的区别,做母亲的难道不必要拥有直观来了解孩子现在的兴趣是什么,他的需求是什么吗?我期望有所积极地发展。我常提醒自己:由于自己感觉迟缓,因而观察力仍属不足……
我认为,在有些家庭中,仍应使儿童掌握基本的生活习惯。是否先要学会能够处理自己身边的事情之后才能开始学习各种事物呢?平冢老师说:“要从两岁开始让孩子分担一些家务事,将他视为家族的一员。家庭中有人过生日时要让每一个人都拿自己的零用钱为他购买礼物。这种行动将会带给他人喜悦。”我认为这是至关重要的。在每日的生活中都会产生各式各样的事情。究竟儿童应否自由地发展或让他承担任性的后果?对此,我时常感到百惑不解。以我自己的能力是无法顺利地胜任抚育儿童的工作,因而只有努力加强幼儿园、社会及家庭之间的相互协助。除此之外,别无他途了。
“世界创造于母亲的膝上”。正如蒙台梭利所言,由此我深深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并坚定了必须要进一步学习的决心。
日本妈妈育儿新招:去厨房
你也许想不到,现在日本儿童最热门的游戏场所之一是“厨房”;书店热销的书籍是“儿童料理食谱”;百货公司当红的玩具是“儿童专用厨具”;电视台正叫座的节目是“儿童烹饪”和“厨房育儿”。一般认为,小朋友进厨房是危险的,但在日本家庭,这却成为一种时髦。
10岁的船堂写药是个在厨房里长大的小学生。一岁七个月大时,便开始学做厨师,是大阪市内儿童料理学校最小的学徒。他在婴儿时期,已经可以十分专注地观赏儿童烹饪电视节目。他的母亲美野子经常带他到厨房去。当他刚能独立站立时,妈妈就将两个啤酒箱叠在一起让他垫脚,高度正好够上操作台。船堂写药就在炉灶边看妈妈忙碌,一会儿洗,一会儿切,一会儿擦,最后一盘色鲜味美的菜肴就做好了,真有意思。
从感兴趣地看,到玩烹饪玩具,船堂写药完全掌握了自己做料理的技术,从中得到无穷的快乐。他一天的娱乐就是看烹饪电视节目,边看边学。稍大一点,妈妈就让他洗碗,其实是玩水。他故意拖拖拉拉,把袖子都弄湿了,他感到很好玩。妈妈也从来不批评他。
船堂写药的妈妈是个家庭主妇,但她并不是毫无章法地由孩子在厨房里玩耍。她曾仔细阅读过坂本广子所著《厨房育儿》一书,也到坂本广子在神户市一家幼稚园开办的“烹饪实习”课里见习。在烹饪前,坂本先就各种食物的功能、材料、调理用具的使用方法向小朋友做一番说明,尤其是菜刀和火的危险性。不过,在整个烹饪过程中,坂本主张:“只要在安全的范围内,从头到尾完全要由孩子自己操作。”
船堂写药只是日本媒体披露的一个“家庭小厨师”实例。其实,在日本,还有为数不少的2~5岁幼儿在儿童烹饪学习班体验过烹饪的乐趣。
日本育儿网站受到年轻母亲的青睐
东日本电信电话公司开设了新的网站“LADY”,主要以30多岁的女性为对象,进行信息交换。网站内容主要以养育幼儿的母亲们的投稿为基础,包括育儿信息、兴趣爱好、健身信息、各地区的文化、娱乐活动信息等等。实际开始运营之后,才发现有关育儿支援制度的信息交换等这类只有在NTT公司内部谈论的话题较少,而有关孩子生病和如何进行预防接种之类的咨询、保育园信息等纯粹有关孩子养育的话题,却数不胜数。育儿中的烦恼、育儿与工作两立时的烦恼困扰着年轻母亲的心。若是这样的话,那么该网站建立一个具有相同境遇可以成为推心置腹地交换信息的场所。如此一来,很多日本妈妈喜欢在这里相互交流育儿的烦恼和快乐,反映出她们的心声,日本育儿网站受到年轻母亲的青睐。
学做一个“狠心”的妈妈
也许现在许多的人都不能够理解妈妈的“狠”心,但是相信总有一天,妈妈的“狠”会变成对孩子最好的一种“爱”,以下就让结合实例来看效果吧,学会放手,学会给孩子们一个长大的机会!
样本一:超市“小闹闹”
常常见到孩子在超市和爸妈闹,起因大多是见到中意的玩具,妈妈说“不买”,他便使出杀手锏:一哭、二闹,软磨硬泡,非逼着买不可;如果杀手锏还不见成效,个别孩子会躺在地上撒泼,甚至对着妈妈拳脚相加;最终,大人不得不屈服。
儿子也曾是个著名的超市“小闹闹”,他一当众哭起来,真是非常考验妈妈的神经呀!怎么办呢?
“狠心”妈妈的购物原则
原则一:反复和孩子讲道理儿子3岁不到时,只要跟着去超市,就哭着闹着要吃糖,我认为吃糖多对牙齿不好,所以不给他买,每当这时,儿子就会哭闹不止。我没有买糖给他“止哭”,而是一遍遍讲吃糖的坏处,当然,孩子通常会照哭不误。
原则二:绝不妥协见孩子哭得厉害,边上总有“好心”的大妈出来说话:“你就给孩子买一个,不就是一块钱吗?”我只好说:“不是为了钱,是怕吃坏牙。”又有人说:“多吃一块坏不了。”我只好接着解释。孩子虽小,但听得懂这是有人替他说话,越哭越厉害。我马上抱起他就往外走,出门后,等他不哭了,我再给他解释吃糖的坏处。此后,儿子再也没怎么闹了。早教网
原则三:每次只能选一样儿子大些了,每次买东西都是东挑西拣一大堆,我跟他商量,每次去超市只允许他选一样东西,并且要经过妈妈认可。如果还想要第二件,只能把第一件放下。开始时,儿子会不自觉地多选。为了管住儿子,即使这件东西需要买,我也会狠狠心把它放回货架,等到下次我自己再去买。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习惯了。
样本二:胆小宝宝的成长故事
现在的男孩似乎都不够“勇敢”,做事情畏首畏尾的,习惯躲在大人身后,或由爸妈包办一切。其实,“勇敢”宝宝是需要经过训练的。
胆量训练的“狠心”法则
法则一:言语激将我家楼下不远处有几家小吃店,站在阳台上就能看得清清楚楚。一天,我对刚满4岁的儿子说:“去买包子给妈妈吃吧!”儿子摇摇头不肯去,说:“我害怕。”我对他说:“宝宝已经长大了,都中班了,不是特勇敢吗?”
法则二:苦肉计儿子平时是“窝里狠”,言语激将对他作用不大,我接着“逼”他:“妈妈好想吃儿子买的包子,如果吃不上,妈妈就会肚子疼的。”儿子动心了,问我买几个包子,还问我爱吃什么馅的。我告诉他“爱吃韭菜的”,儿子马上说,“我爱吃茴香馅,那就买一个茴香的、一个韭菜的。”
法则三:狠心到底苦肉计成功了,这会儿可不能心软,我给了儿子一块钱,嘱咐他走路一定要小心。儿子拿着钱出门了,这是他第一次独立外出买东西,我心里真有些紧张、激动。我在楼上看着儿子跑到楼下,沿着路边去了包子铺,拿找零、接包子,提着包子往回跑。成功了!儿子气喘吁吁地跑回家,高兴地说:“妈妈快点吃吧,等明天我还给你去买。”小家伙可有成就感哩。
后来上学了,我总是让他自己背书包去上学,开始的时候是我小姨帮我照看,我一直不知道,有一次我下班早去接儿子,结果碰到小姨也去了,儿子一出校园我看到小姨习惯性的把书包接了过来,我也不动声色的把书包拿了过来,小姨以为我要自己拿,没想到我还给儿子让他自己背。小姨解释说觉得孩子还小,书包太沉了,只是偶尔给他背背。其实我知道,孩子的书包我都背不动,只是不愿意让他依赖任何人。从他上学他是屋子我基本不管,让他自己收拾,很多时候屋里乱的很,不过我也不会给他动,都让他自己来。事实证明我是对的,如今儿子在外面学书法和国画,每次要自己拿自己的东西,用完以后下课要收拾好放起来,儿子每次都不会忘记,有时候甚至会把外面的水池刷干净。早期教育
如今,儿子的生活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上次我出去办事,走的时候告诉儿子如果我回家晚了让他自己下方便面吃,等我中午回家一看,儿子还真下了吃了。家里的微波炉,电磁炉他都会用,所以我现在是放心的,就是他一人我也不用担心。
从小对孩子狠点,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帮助的,不要孩子幼小的肩膀担不起那些责任。
本网站小编总结: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决定着孩子将来的发展,不要因为自己的不忍心而毁掉了孩子的前程,所以希望家长们都能够学学如何以正确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宝宝,使其将来能够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这个妈妈真了不起,让儿子五年如一日早睡早起!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让宝宝有自信的与别人交往。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这个妈妈真了不起,让儿子五年如一日早睡早起!”,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儿子今年五岁了,因为每天晚上八点半准时上床睡觉,在幼儿园家长群里口口相传,仿佛成了一个传奇。
在这个年龄段,晚上十点甚至更晚才睡觉,已成为很多小孩子的生活常态。作为他五年来早睡早起的见证者和协助者,关于这个话题,我总是被人这样问起:
“8点半他就困吗?就乖乖上床吗?”
“嗯。”
他早上起得早吗?”
“六点半吧!”
“哎,真好啊~~”
“呵呵,是挺好。”
爸妈爷奶们经常跟我诉苦:“哎呀你儿子能早睡太好了,我家的到十点半还精力旺盛,大人都被他熬困了还不愿意睡……早上又起不来,叫好几遍都不动弹……”
我跟他们开玩笑说:“我必须得在九点前给他弄睡啊,我还得加班写稿啊,他不睡觉我怎么干活?”
的确,五年来,儿子一直效仿着农民伯伯最原始的睡眠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说我们全家都从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中受益良多,但这个奥秘的核心却几乎从来没人问起过——“孩子准备睡觉的时候,家长在干什么?”
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晚上八点半,可能正是电视手机iPad奔腾正欢的时候。让我来描述一下我家在这个时段的样子吧:
20:00睡前故事时间,我或者老公给儿子念他最爱的贝贝熊系列或者安徒生童话,同时帮他完成洗脸洗脚;
20:20喝水、刷牙、上厕所;
20:30全家熄灯,我或老公在儿子房间坐在他床前,跟他互道晚安,看他安静入睡。
请注意,是全家熄灯!漆黑一片、寂静无声!
网上关于培养早睡早起的秘诀不外乎喝牛奶、听音乐、洗热水澡,却偏偏忽视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如果家长天天晚睡晚起,孩子可能不受影响吗?
改善孩子作息,必须从家长做起孩子的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家长的习惯。干啥都别耽误按时吃饭睡觉,是我家吃货睡神们的第一要义。
我的父母都是典型的早睡早起、三餐极其规律的人,连带我也从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我做不了夜猫子,一到晚上十点,立刻进入头脑昏沉状态,只能赶紧躺下睡觉。虽然有时候赶工作也会熬夜,但属于极个别现象,不碍大局。我很能睡,几乎从不曾有过入睡困难,但从不贪睡赖床。睡醒了在被窝里四仰八叉地躺着,于别人是享受,于我却是受罪。老公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们家都视早睡为天经地义。
在孩子出生后到2岁,儿子的作息是每晚七点半睡觉。最初,家里人都是本着打发他睡了自己就能娱乐休息的目的,每天一到这个时候就熄灯噤声,后来就慢慢固定下来。年岁越长,入睡时间越延后,上幼儿园三年来,基本稳定在晚上八点半左右。
从2岁8个月上幼儿园起,我们就跟儿子分床分房间。这样一来培养他的独立性,二来保证他有相对独立的睡眠空间,不会跟我们的作息完全“捆绑”在一起。
为了把好习惯保持下去不断档,在寒暑假回老家的日子里,我们也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沟通好,作息时间不改,争取全家支持配合。即便在除夕,老爹老妈也愿意暂别春晚,先打发小朋友睡着,再出来恢复娱乐活动。为了追上儿子早起的脚步,大人也不敢睡得太晚,以免第二天起不来。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理性对待午睡问题早睡早起,一夜10个小时的睡眠质量很高,造成了儿子白天精力极其充沛,于是午睡成了他的“心病”。
一开始,幼儿园老师找我告状,儿子虽然不影响其他人,但老是睡不着,偶尔睡着了,因为睡得晚,很快就到起床时间了,起得又很费劲。
周末在家的两天,他肯定是不睡午觉的。一开始我也急得抓耳挠腮,他不睡,我就得一直陪着,搞得我周末比平时都累。于是想尽法子连哄带骗把他摁在床上,后来发现没用,他的确不困,或者是困了宁可自己玩玩具也不愿意睡。我们三人就来了个约法三章:要么跟我们一起睡午觉,要么可以不睡,但是只能自己安静地玩,不搞破坏,也不能影响爸爸妈妈睡午觉。
这样做的效果很好,他虽然不太情愿自己被撇在一边,但是自己选择的也只好照办。我们接受了他不睡午觉的现实,他自己也渐渐没有被逼迫的压力了,于是我们不再被这个事情困扰。
原则在前,弹性安排我跟老公每天陪儿子的时间应该算是很多的。平时就我们三个人过日子,早上爸爸送,下午妈妈接。从放学的五点开始算,我们在幼儿园附近的操场会玩一个半到两个小时才回家,体能消耗很大。吃完饭是七点到七点半之间,因为我们平时基本不开电视,所以不会因为看动画片耽误睡觉的事情发生。饭后我们一起看书,玩玩游戏,不做太过激烈的活动,其实是很平静地进入等待入睡期。
有时候去小朋友家玩得比较晚,八点左右才离开。大家都知道儿子睡得早,观察到他在这个时候已经眼睛没神、说话很少了,我打趣说:“他其实已经进入半睡眠状态了。”
但是很多父母都没有我们这种便利条件,下班到家往往都七八点了,跟孩子亲近亲近玩一会儿,肯定时间就不早了。所以我建议,还是根据各人各家的特殊情况,来制定一个“尽量早睡计划”,既能保证有良好的睡眠时段,又让全家人尽可能感到舒适和方便。
最后,大家要坚信:生物钟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21天足够改变一个成年人的顽固习惯,小孩子用时会更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