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童话故事

2020-05-19 不一样的童话故事 新生儿胎教 和蒲公英一样的童话故事

新生儿月龄不一样早教大不同。

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起“情感纽带”

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教材编委、北京爱心家园育婴技术服务中心的专家认为,一岁前婴儿虽然年纪小,但却处于大脑和情感发育的重要时期,家长除了要满足其物质上的需要外,最重要的是在宝宝刚出生就要与其建立起情感纽带,取得宝宝的信任和依赖,这对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照管孩子,将孩子完全托付给老人或者保姆照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往往会给孩子与父母之间造成情感的隔膜”。专家说。

另外,专家建议家长应跟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要跟孩子充分地互动,了解他们的需要,同时要主动向育婴师或早教机构专业老师交流,获取更正确的早教方法。”

不同月龄婴儿早教方法大不同

0—6个月:建立安全与依恋

家长在抚养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时,首先要满足其生理需要,这是最急促的任务,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宝宝的心理、智力发展。

面对新生儿,家长们首先要为宝宝创造安全稳定的抚养环境,提供较好的抚养条件。其次要与宝宝建立起安全与依恋的关系,这也是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最需要的。家长要多观察宝宝,从宝宝的各类反应中寻找规律,学会从宝宝的哭闹、翻转等各类反应中读懂宝宝的需要;其次要帮助宝宝形成稳定的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长期以来,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以母亲为主体而父亲经常是缺失的,因此需要提醒家长,在与宝宝建立起安全与依恋关系的过程中,父亲也要发挥起应有的作用,这样宝宝长大以后会更勇敢。

7—9个月:好奇心的初步萌发

这个月龄阶段的宝宝开始对外部事物表现出好奇,他们要开始学习爬行了。从这个月龄起,家长可以开始对宝宝进行“认知、语言、运动、交往、艺术”这五项能力的培养。

首先,学习爬行是这个阶段的重要工作。它能促进宝宝大动作的发展,为学习站立和行走打基础,也能满足宝宝探索外部事物的好奇心。同时宝宝的食指也开始分化了,家长可以对其进行精细的手部动作训练。

其次,这个月龄段的宝宝自我意识开始初步觉醒,家长可以教宝宝勇敢地在别的小朋友面前介绍、表达自己,从而让宝宝认识自我,学会与人交往。

良好的亲子阅读习惯,也需要在这个阶段建立起来。家长可选择一些以图画为主、色彩鲜亮、页数不超过20页、纸质较硬不容易被宝宝撕破的读物,将宝宝同向抱在怀中,把书摆在离宝宝视线15厘米左右的位置,用轻柔的语气为宝宝讲述书中的故事,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10—12个月:探索精神进一步激发

宝宝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有了进一步提高。家长可以借助一些漂亮的玩具,教宝宝理解大小、里外、因果等逻辑概念。

宝宝的语言天赋也即将觉醒。7至9个月期间还只会说单音节,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朝着双音节发起进攻了。一岁以后宝宝就将进入语言能力的爆发期,在这个阶段家长应多多跟宝宝进行交流,为其语言的发展打好基础。

扩展阅读

不同年龄段阅读方式不一样


岁岁阅读

1岁、2岁、3岁.随着宝宝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的增强,你陪他阅读的方式也该有所不同。

即使你的宝宝很小,还不会说话,他也喜欢听你讲故事、说儿歌,还喜欢和你一起翻看漂亮的图画书。想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享受读书的乐趣,0岁就可以开始了。

1岁以内

给你的小宝宝读书,可以让他们感到快乐,但是不要因为他们还不太懂,就任意跳过某个段落。大声为宝宝朗读,可以让他们感知句子模式,增强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并促进语言发展。

我该怎么做?

挑选撕不坏的小开本:可以给他买纸板书,或者有质感的书,如小布书等。粗线条的图案有助于吸引他的注意力,并且促进眼部肌肉的发育。

环境也是好书:当你带宝宝去超市或花园里玩时,不管看到什么都讲给他听。这样做不仅让孩子领会到语感,而且能够培养他对周围环境的兴趣。

说童谣:儿歌对孩子来说是种比较有趣的语言启蒙方式,边说边做动作,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重复:重复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说可以加深他们的记忆,而且儿童也迷恋重复。

语言游戏:和孩子玩有趣的语言游戏,如父母来扮演老狼,然后对孩子夸张地说:“小兔乖乖,把门开开。”

1-2岁

1岁的孩子可能还不会说,却有很强的理解力。随着词汇量的增多,他所说词语的意思更单纯了,每个词都有直接指向。如他在1岁的时候叫“妈妈”,也许是饿了,也许是想让妈妈抱,但越往后他的意思越单纯,“妈妈”只是“妈妈”的意思。

我该怎么做?

逐渐减少儿语:孩子长到12个月时,他们已经准备好接收来自成人世界的语言和句子形式了,不要总对你的孩子说一些叠词,应该让他们听到通常的说法,并且用完整的句子。

猜结局:先别急着说出结局,让孩子猜猜。等他说了,再把结局读给他。

别局限在故事里:有时,你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做饭,可以为他读你手头的菜谱,然后让他看到你是如何照着做的,这样,书上的内容就带到现实生活中来了。

丰富性:尽情地对你的孩子讲话,大量的描述性语言将丰富他的表达能力,最后他也会学着你说了。

多读:读书应该成为你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

2-3岁

此时,宝宝的词汇量大量增加,他对句子的理解力常常让你感到惊讶,你可没想到,那些比较复杂的句子他也会说了。

我该怎么做?

读他最喜欢的书:熟悉的书可以让孩子感到自己什么都知道,像个小专家,这是他喜欢的。边读边让你的孩子填空,互动起来,能够补充你的故事会让他非常自豪。

考虑主题:你的孩子喜欢哪方面内容的书,就为他挑选那些同类的书,或者是他感兴趣的系列图书。

充当主人公:你可以把孩子或家人编进故事中,并用故事内容来教育他什么是诚实和正直等品格。

猜猜看:猜谜可以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不过不要太难,你可以问孩子‘什么动物长着两只长耳朵,喜欢吃萝卜?’也可以让他出谜语,你来猜。

天性不一样,教养大不同


爸妈在选择教养宝宝的方式时,可不能只顾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了宝宝与生俱来的天性哦!

宝宝的天性是选择教养宝宝方式的线索之一。了解宝宝的天性,可以让我们看清宝宝的特性,知道宝宝的行为是他的天性所致。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爸妈和老师需要了解宝宝天性的原因。

走近“天性”

宝宝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指宝宝在行为中所表现出的坚持度与情绪反应等。宝宝天性的差异甚至从新生儿时期就看得出来。例如哭泣,每个宝宝哭泣的方式不同,强度不同;等宝宝大一些,当他试着想要做某些动作或触碰物品时,他表现出的坚持度与勇敢性也不尽相同。天性分为多种类型,一般我们把宝宝的天性类型分为三种:容易型、困难型和胆怯型。

不同天性宝宝的比例

容易型约占75%;

困难型约占10%

胆怯型约占15%

每一种天性类型并没有好坏之分。换句话说,每种天性都有其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了解宝宝的天性类型与行为表现特征,掌握引导宝宝行为的最佳策略,发展其积极的方面而削弱其消极方面,不仅可以提高爸妈的教育效果,而且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天性≠人格

天性不同于人格,但天性可说是人格的一部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天性与生俱来,一辈子都不会改变。而人格则包括了天性和经验两部分。所以,宝宝的“天性”和“人格”是一致的,但随着他逐渐长大,接触到周围的环境和人物之间的互动渐渐多了,经验也就会随之改变、日渐成熟。但是,天生的天性是不会改变的,只是在某些社会期望下做了一些修饰。

帮你判断宝宝的天性

美国儿科医生托马斯和切斯,对100多名刚出生到3个月的宝宝进行了长期追踪研究,发现这些宝宝出生仅几天就表现出很多的差别,比如哭声大小、情绪好坏、睡觉和饥饿的规律性等等。于是,他们就从研究中总结了这9个纬度来考量宝宝的天性。

1.活动水平

这是指宝宝在一天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作节奏的快慢与活动频率的多寡。活动量的大小,是跟身体动作(也就是生理方面)比较相关的。比如,平时活动量大的宝宝,他们所需要的睡眠时间相对就比较少,而活动量小的宝宝,所需要的睡眠时间却相对比较长。

2.规律性

指宝宝的饥饿、睡眠和排泄等生理机能是否有规律。如果宝宝在睡觉、起床、便便尿尿、肚子饿等方面都很准时的话,他就是一个规律性强的宝宝;反之,如果饮食生活不定时、不定量,就是属于规律性差的宝宝。

3.适应能力

是指宝宝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从陌生到接受的时间长短。宝宝在适应新的人、事物、情况、环境时,是有难易之分的,时间也会有长有短。适应性与趋避性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趋避性是直接的反应,而适应性则是自我调整后的反应。适应性高的宝宝可以很快、很轻松地学习、接受陌生的事物,能够从容地应付突发状况,随机应变,因此,趋进性也较强;而适应性低的宝宝则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去接受新的事物,常会显现出退避性。

4.趋避性

指宝宝对新刺激做出反应的特点。在第一次面对自己所接触的人、事、物、环境与情况等新的刺激时,有的宝宝会表示出接受的态度,而有的宝宝则会表现出退缩的态度。趋进性的宝宝通常来说,比较勇于去尝试,能够主动地学习新的事物、想方设法去适应新的环境;而退避性的宝宝则对新的经验有所退缩,甚至会有逃避的倾向,比较不容易去学习、接受新的事物,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弱。

5.敏感度

指能够引起宝宝注意的最小刺激强度。敏感度低的宝宝,不大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影响到自己,改变自己的情绪;但是敏感度高的宝宝,就会像一个薄瓷娃娃,哪怕是一点点的小刺激,都会立即在他身上看到反应。

6.反映强度

指宝宝表达情绪反应时的能量水平,如哭声大小。反映强度大的宝宝,会用哭声、肢体动作等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情绪,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反映强度小的宝宝,总是尽量让自己的情绪变化不被别人发现。

7.注意力分散度

指宝宝的注意力是否容易从正在进行的活动中转移。显然,分散度强的宝宝很容易分心,改变主意;相反,分散度弱的宝宝却会表现得更加固执。

8.心境

指宝宝在睡醒后几小时内的主要情绪。拥有积极心境的宝宝,醒来后常会笑,显得很愉快;拥有消极心境的宝宝,醒来后容易表现出不寻常的紧张反应,如大声哭叫、暴躁。

9.坚持度

指宝宝对任何事情采取一致态度、行为的持续性。坚持度高的宝宝容易专注,容易固执,但也较会深度探究;坚持度低的宝宝就很容易改变,也会更反映得更有弹性、更灵活。

属于你家宝宝的天性特点考量表

高坚持度

活动水平生理规律适应性趋避性敏感度反映强度注意分散度心境坚持度

(注:该表来自于JanetPooleandWestEdandTheProgramforInfantToddlerCaregivers)

说明:

1.爸妈可以根据自己宝宝的表现,在每个纬度中,选择合适的等级画上点。

2.把打好的9个点连成一条线。

3.如果线的大概位置偏上,那么你的宝宝就属于困难型天性;如果线的位置靠下方,那么你的宝宝就属于胆怯型天性;如果线的位置居中,那么你的宝宝属于容易型天性。

4.如果9点连线很波折,那么你的宝宝天性就属于比较多变的,在教养方式的选择上需要更细化。

针对宝宝的天性类型,采取合适的教养方式

上面的表格完成后,相信爸妈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自己宝宝的天性类型,接下来在教养宝宝的时候,根据这不同天性采取有的放矢的行为方式,就更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了。

第一类:容易型(容易照看型)

容易型宝宝生理活动有规律,情绪愉悦,容易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实现新要求。因而大人护理起来比较容易,爸妈也就更愿意对他提供更多的关怀和爱抚,对待宝宝的态度也更积极。这些都会对亲子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增进爸妈与宝宝之间的感情,宝宝也会因此而觉得自己被爸妈关心、重视,因而情绪、行为表现都会更加积极,发展也会更为迅速。

但容易型宝宝的爸妈太容易满足自己宝宝的优点了,这样反而会忽视宝宝的发展和内心需要。而且容易型宝宝太能接受新事物了,对事物的新鲜感觉都很容易消失。

教养tips:

1.注意发挥宝宝自身的积极性,抓住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点,不断提供宝宝接受新事物的机会,让他们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尽可能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

2.防止宝宝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而染上不良的个性品质。

第二类:困难型(难以照看型)

或称执拗气质。困难型宝宝护理起来比较困难。他们的生活没有规律,情绪比较消极,他们很难对环境和爸妈感到满意,因此往往使爸妈感到束手无策,甚至认为自己是不称职的爸妈,或者对宝宝产生讨厌、仇恨等消极情绪。久而久之,爸妈就会对宝宝失去耐心,他们往往对宝宝施加压力、催促宝宝;或者向宝宝让步,放弃自己的要求;或者干脆埋怨、责怪甚至惩罚宝宝。这些都会使宝宝变得不耐烦、困惑甚至对爸妈产生敌意,从而形成一个消极的循环圈,这些宝宝护理起来也就更为“困难”。

教养tips:

1.家有困难型宝宝并不可怕,爸妈可以给他安排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强光、噪音和种种不良刺激的干扰。

2.爸妈的态度要保持心平气和、镇静自如,多加宽容和体贴,适度照顾。

3.通过运动、游戏以及培养有规律的行为来疏泄宝宝过剩的精力,并保证他充足的睡眠。睡得好,才有可能给宝宝带来第二天的好心情。

4.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多做正面引导,少做反面批评,尤其不要当众奚落、批评他们。

第三类:胆怯型(缓慢发动型)

胆怯型宝宝和困难型宝宝有些相似,他们同样对洗澡、新事物和陌生人反应消极,但是由于他们的这些消极反应不如困难型宝宝那样强烈,因而爸妈对他们也比较有耐心。但是,如果他们在那些爸妈认为很重要的方面仍然反应迟钝甚至退缩回避时,爸妈的宽容和耐心就很难再持久了。他们会认为宝宝“无能”、“胆怯”,因而往往会采取强迫手段,但这种强迫往往只能加重宝宝的逃避反应,压力越大,逃避越强,于是导致一种消极的循环圈。亲子关系日益紧张,并影响宝宝心理多方面的发展。

还有些爸妈可能替这种胆怯型的宝宝担心,因而采用过度保护的方式,不让宝宝去适应新环境和新事物,同样也会影响亲子间的正常关系,妨碍宝宝心理的正常发展。

教养tips:

1.爸妈对胆怯型宝宝,可以尽量遵循自然原则——总让宝宝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特点去适应新环境,避免对他们施加压力。

2.鼓励而不是强迫宝宝去尝试新经验,加快适应新环境。鼓励和强迫的差别只在于,你的语言、行为会给宝宝带来积极还是消极的情绪体验。

3.爸妈要多给他们关爱,增加适宜刺激,要格外耐心,循序渐进。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胆怯型宝宝也能表现得同样出色。

0-1岁宝宝不同月龄的早教知识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早教是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在早期教育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0-1岁宝宝不同月龄的早教知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0-1岁宝宝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婴儿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早教师在此期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指导父母在家中为婴儿提供适宜的早期教育。以下是针对不同月龄的0-1岁宝宝的早教知识内容:

0-3个月: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主要需求是满足生理需求和建立安全感。早教师可以教导父母掌握以下技巧来支持婴儿的发展:

1.提供温暖安全的环境:确保婴儿的环境温度适宜,床铺柔软舒适,保持室内安静。

2.建立亲密的联系:与婴儿进行亲密的肢体接触,包括抱抱、拥抱和亲吻,并用温柔的声音与其交流。

3.促进感官发展:通过展示丰富多样的颜色、形状和材质的玩具,为婴儿提供触觉、视觉和听觉刺激。

4.培养婴儿的情感交流能力:观察婴儿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并及时回应其需求和情感状态。

3-6个月: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生理和认知能力都有显著的进步。早教师可以向父母传授以下知识:

1.鼓励婴儿扶立和翻滚:给予适当的支撑和鼓励,帮助婴儿学会自己扶立和翻滚,促进其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的发展。

2.引导婴儿进行视觉追踪:使用各种颜色鲜艳、移动的玩具,引起婴儿的注意力并引导其进行视觉追踪。

3.提供适宜的口腔刺激:给予婴儿柔软的咀嚼玩具,促进其口腔肌肉的发展,为说话做准备。

4.发展对音乐的兴趣:播放适合婴儿听的音乐,引发其兴趣,并鼓励婴儿与音乐进行互动。

6-9个月: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早教师可以帮助父母实施以下早教内容:

1.鼓励婴儿爬行:提供安全的爬行空间和有趣的目标,鼓励婴儿尝试爬行,促进其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2.引导婴儿进行转身:通过放置玩具和使用声音刺激,引导婴儿尝试转身,促进其肌肉控制能力的发展。

3.培养婴儿的听觉刺激反应:使用响亮且节奏明显的声音,引起婴儿的注意力,让其尽可能多地倾听和辨识不同的声音。

4.进行简单的手部活动:鼓励婴儿使用双手探索玩具,如抓握、拍打和叠叠盖。

9-12个月: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动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早教师可以教导父母实施以下早教内容:

1.鼓励婴儿站立和行走:提供稳定的支撑物,帮助婴儿站立和行走,促进其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的发展。

2.引导婴儿使用手指指物:通过指物示范和手势引导,帮助婴儿学会使用手指指向感兴趣的事物,促进其手眼协调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3.进行简单的语言互动:鼓励婴儿模仿简单的发声、说话和唱歌,促进其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4.进行简单的形状分类:向婴儿展示不同形状的玩具,引导其进行简单的分类,促进其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通过早教师指导,父母可以将上述早教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为0-1岁的宝宝提供全面而丰富的早期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发展。

不同月龄宝宝的益智方案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不同月龄宝宝的益智方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宝宝的聪明与否,除了跟遗传因素有关外,后天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爸妈除了给宝宝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以供大脑活动的需要外,还应该给宝宝自己探索的机会,并尽量多与宝宝交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让宝宝的智力健康发展,变得更聪明。

0~3m当我还是襁褓期的小宝宝时……

新生宝宝

视觉:能看清明暗,视力在0.01。

听觉:具有莫罗氏反射,即听到巨大的响声会有抽筋的肢体反射动作。能区别不同的语音,爱听妈妈的声音。

嗅觉:喜爱乳味,能区别母乳的香味并准确找到RUTOY的位置。

味觉:喜爱甜味,不喜爱苦、辣等刺激的味道。

触觉:具有握紧反射,即手指一接触到婴儿的手掌,就会紧紧握住。触觉发达,皮肤、唇、手掌、脚掌的感觉明显。

心理特点:只会用哭来表达,如饥饿、疼痛、不舒服等。感到舒适时会显得愉快。听到妈妈的心跳会安静下来。

一个月

视觉:眼随物转头至中线,开始能调节视焦距。

听觉:对妈妈说话的声音很熟悉了,爱听悦耳的声音,要给宝宝听一些轻柔的音乐和歌曲,对宝宝说话、唱歌的声音都要悦耳。喜欢周围的人和他说话,没人理他的时候会感到寂寞而哭闹。

嗅觉:讨厌刺激性强的气味。

味觉:能辨别不同的味道,对不喜欢的味道表示拒绝。

触觉:皮肤感觉能力比成人敏感得多,有东西刺激了皮肤,他就会全身左右乱动或者哭闹表示很不舒服。对冷、热都比较敏感。

心理特点:面部表情逐渐丰富。在睡眠中有时会做出哭相,有时又会出现无意识的笑。

动作:小胳膊、小腿总是喜欢呈屈曲状态,两只小手握着拳。俯卧时可抬头45度。

两个月

视觉:能分辨鲜艳的颜色,会盯着清晰的东西看,会用眼睛追随走来走去的人。

听觉:能分辨妈妈说话的语气,妈妈安抚宝宝时,他会安静,妈妈语气大声时,宝宝会显得不安。头会转向声音发出的地方。

嗅觉:对难闻的气味会逃避。

味觉:对难吃的味道表示拒绝。

触觉:喜欢依偎着妈妈。当宝宝哭的时候,妈妈轻轻抚摸宝宝的面部、腹部或背部,能使宝宝逐渐安静下来,停止啼哭。

认知:宝宝发现了一件好玩的玩具,那就是他的小手。宝宝爱把手放进嘴里津津有味的吮吸。吃奶时手能触摸妈妈的***。

心理:会有意识的笑,开心或逗弄,宝宝会笑。

动作:宝宝仰卧时,大人稍拉其手,身体可以自己稍用力。宝宝的双手从握拳姿势逐渐松开。如果给他小玩具,他可无意识地抓握片刻。要给他喂奶时,他会立即做出吸吮动作。会用小脚踢东西。

语言:高兴时会发出"啊、呜"的声音。

三个月

视觉:头眼协调好,头部可灵活转动,转向有光亮、色彩鲜艳的地方盯着看。对颜色视觉已接进成人,喜欢红色、黄色、橙色。能准确地认出妈妈的脸。

听觉:能感受不同方位发出的声音,将头转向声源。喜爱听妈妈的声音。

嗅觉:对难闻的气味会逃避。

味觉:能区分食物的细微改变。

触觉:妈妈的抚摩可以使宝宝的情绪安定。

动作:趴着能把头和胸部抬起来,直抱时脖子不再摇晃。仰卧时四肢能上举,会尝试翻身,在成人的帮助下,可以翻身。手能在胸前握住,并注意自己的手。

心理:对妈妈显得较偏爱。这个时期的宝宝晚上特别容易哭,可能是由于惊慌和焦躁,这是阶段性的,成人要耐心地和宝宝度过这一时期。

认知:吮吸手指的情况更厉害,有时会吃拳头。这是由于口部的感觉最为灵敏,宝宝在用嘴来探索世界,他会把手能摸到的东西都放在嘴里,成人要注意宝宝所能拿到东西的安全性。

语言:会用声音表达自己的情绪。

益智饮食:母乳

母乳是最佳的补脑食物,它可以提供大脑发育所不可缺少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麻油酸,这些牛奶几乎是没有的。所以母乳喂养是宝宝大脑发育的重要营养保证。

益智重点:给予舒适的刺激

这个时期不需要将睡眠中的宝宝拉起来玩。但是,可以利用和宝宝接触的时候,如喂奶、换尿布时,一边看着宝宝的眼睛,一边笑着和他说话或者温柔地触摸他的身体,给他舒适的刺激。当你要靠近宝宝时,需要慢慢地进行,当你的视线与宝宝接触了的时候,再开始温柔地跟他说话或者触摸。

让宝宝在膝盖上跳动

将宝宝从膝盖处一下子举到和妈妈一样高。会让宝宝拥有和平时不一样的视野,还能增强宝宝的好奇心和愉悦心理。

手制--宽口径吸管+毛线=仙女棒!

在吸管的一头塞入毛线,捆一捆、扎一扎,就OK!用它来给宝宝的脚底心挠痒痒,效果怎样呢?更是可以尝试在宝宝身体的其他部位使用哦!如果宝宝比较抵制的话,爸妈就不可勉强继续。

4~7m当我会坐了的时候……

四个月

视觉:能很清楚地分辨妈妈的脸。调节焦距的能力更进一步,可以看到4~7米远的物体。偏爱鲜艳的颜色,顺序为红、黄、绿、橙、蓝。

听觉:听到声音准确转动眼睛和身体。能辨别不同的音色,区分男女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

嗅觉:能区别不同的气味,会用身体动作回避不喜欢的气味。

味觉:对刺激性味道的食物,会用舌头顶出来。

触觉:视觉和触觉开始统合,会伸出手又摸又抓眼前的玩具。能紧紧抓住放在宝宝手中的物品。吃奶时会扶住奶瓶。

动作:脖子已经很硬朗了,头能稳稳地直立起来。俯卧时,能把头抬起并和肩胛成90度角。能用手掌抓握东西。扶着髋部能坐稳,能仰卧翻身至侧身。

心理:对妈妈的依恋感更强了,看到妈妈就高兴,很想和妈妈说话。

认知:对周围事物都很感兴趣。

语言:表情越来越丰富,并用表情来表达心理活动。会发出咯咯咕咕的声音,好像在跟成人对话。

五个月

视觉:能注意移动的物体,可以看清眼前的物品,并会伸手去抓住物品,手眼逐渐协调。

听觉:渐渐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对音乐感兴趣。

嗅觉和味觉:对不喜欢的味道会用身体动作来回避。

触觉:手眼协调功能的进步使宝宝能抓住眼前的物品。喜欢把东西放在嘴里咬。

动作:能够从仰卧翻身变成俯卧。可靠着坐垫坐一会儿,坐着时能直腰。大人扶着,能站立。可以两手各拿一个玩具。

心理:会怕陌生,对陌生人作出躲避的姿态。会不厌其烦地重复某一动作,经常故意把手中的东西扔在地上,拣起来又扔,这是宝宝在显示他的能力。

认知:好奇心越发强烈,会到处摸妈妈的的脸和衣服。

语言:可以发出连续重复的音节了。

六个月

视觉:注视的时间延长,可以看清较小的东西。

听觉:听力比以前更加灵敏了,能分辨不同的声音。听到自己的名字会转过头。

嗅觉和味觉:对味道会有强烈的反应,对讨厌的味道会坚决地吐出来。

触觉:喜爱摸所看到的东西,并把可拿到的东西放在嘴里。

动作:会翻身,腰也长硬朗了,可以撑着手坐一会儿了。如果扶着他,能够站得很直,站在成人的腿上会不停地跳跃。手可玩脚,能吃脚趾。两手各拿一个玩具能拿稳。会自己拿着饼干吃,会咀嚼。

心理:自我意识开始发展,照镜子会笑。

认知:看见陌生人会笑或哭。喜爱到户外玩。

语言:想与成人交流,可以连续讲重复的音节。

七个月

动作:能独立坐几分钟,可以从趴着的姿势转变成坐姿,开始学习爬行。会将一只手上的玩具换到另一只手中,并会摇动、敲打有声响的玩具。会用嘴啃自己的脚趾。能把手中的纸撕破。开始会用手指的前半部分和拇指去捡起较小的东西了。

语言:能发出各种单音节的音,会对他的玩具说话。

能力:会表示喜欢和不喜欢。能够理解简单的词义,开始能理解成人的感情了,懂得大人所表示出的高兴与生气。能记住离别一星期的熟人3~4人。会用声音和动作表示要大小便。会模仿成人拍手。对周围的事物会有敏感的反应,听到声音会寻找声源。

益智诀窍--食用水果!

水果,特别是苹果,不但含有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和糖类等构成大脑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含有丰富的锌,锌与增强宝宝的记忆力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常吃水果,不仅有助于宝宝身体的生长发育,而且可以促进智力的发育。

国外妈妈推荐--五个多月的宝宝玩什么游戏?

下面的内容是我从一本叫"奇妙8周"的书中摘译的专门适用于5~6个月宝宝的游戏。希望对大家有用哦!(鲜果儿)

·藏猫猫游戏、讲故事游戏--一起看图/书识图/字

咬耳朵:很多宝宝喜欢妈妈在耳边轻声地说单词或者简单地声音,认为这样非常有趣哦!

·平衡游戏

坐姿游戏:把宝宝放在膝盖上,抓住他/她的手,轻轻地将重心左右前后移动,或者画小圈圈。

站姿游戏:跪在地板上扶住宝宝的手或者屁屁,让宝宝在前面站好,让宝宝腿部移动,从而前后左右移动重心。

飞翔游戏:牢牢抓住宝宝举起,在空中"飞翔",上升下降,前后左右移动。如果宝宝喜欢这个游戏,小心尝试让宝宝头朝下。

·玩具游戏--这个时期宝宝最喜欢的游戏是把盒子倒空、把东西扔到地上或把东西扔出去。

宝宝专用宝盒:给宝宝做一个宝盒,装满宝宝新奇的东西。

通常盒子里面放着:小空盒子、空的巧克力玩具蛋(蛋形巧克力,吃完后中间有个蛋型的芯儿,里面包着不同的玩具,超市有售)、空的厕纸卷儿、塑料盘子、带盖儿的塑料瓶子(里面可以放些叮当乱响的东西,例如红豆)、还有些可以弄出响声的东西,例如木勺、旧钥匙等。

扔东西游戏:宝宝喜欢扔东西制造声响,观察东西落下,往往乐此不疲。

注意:这个阶段的宝宝非常容易烦躁。他们希望完成自认为有意思的事情(包括一些危险的事情),但是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不让他们这么做。由此产生挫折感。

手制妙招:一次性纸杯+颜料=章鱼!

把一次性纸杯杯身均匀地剪开成若干份,涂上漂亮的颜色就可以了。尝试堆堆看!可以堆几只章鱼呢?或者,把已经堆高的章鱼推倒也能带给宝宝快乐!

8~12m当我开始了爬行站立时……

八个月

动作:爬的能力越来越好,爬行时会转动。不仅会独坐,而且能从坐位至躺下,能从俯卧的姿势坐起。手指更为灵巧,可以拿住细小的东西,会独自吃饼干。

语言:开始理解成人简单的语言意义,能按成人简单的命令行动。会用自己特定的声音表示不同的需求。能模仿大人发出单音节词。

能力:距离感更加精细,突然开始害怕边缘和高处。听到叫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并会转头寻找叫他的人。会亲吻镜子中的自己。会躲避令宝宝感到害怕的东西,也会推掉不想要的东西。会用哭声来引起爸妈的关注。

九个月

动作:可以扶着站立,并能由立位坐下,能扶着床栏杆站着并沿床栏行走。能够灵活地前后爬。会堆叠2-3块积木。会拿杯子喝水,能自己用手拿食物吃。

语言:会用动作表示"欢迎、再见"的意思。懂得了"不"的意思。

能力:可以持续用手追逐玩具,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知道常用物品的名称。会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摇晃。能根据名称指认五官。会做3~4种表示语言的动作。懂得害羞。会配合成人穿衣。

十个月

动作:能够独自站立片刻,大人牵着手会迈步,能迅速爬行。喜欢推车、推椅子,并能推着走。坐、卧、爬、站动作变化自如。

语言:会模仿叫"爸爸妈妈"。能理解成人肯定和否定的语气。会借助一些肢体动作表达意思。

能力:认识常见的人和物。会把小件的东西放如大的物品中。喜爱用手指钻洞挖洞。对周围的动静很敏感,探索更深入。

十一个月

动作:大人牵一只手就能走,也能独立走几步了。坐着时能自由地向左右转动身体。能用手捏起扣子、花生米等小的东西。身体的平衡能力,身体与四肢的协调能力有很大地发展。会用手抓食物。爱把玩具从筐里倒进倒出。会开合书本。

语言:喜欢说些听不懂的话,听上去像在交谈。喜欢模仿动物的叫声。能把语言和表情结合在一起。会竖起手指表示自己一岁。

能力:能指出身体的一些部位。不愿意妈妈抱别的宝宝。会模仿成人擦鼻涕,用梳子往自己头上梳等动作。会打开瓶盖,会剥开糖纸。会仔细摆弄和观察物品。能听名称指物5~6种。爱看有图画的东西。

十二个月

动作:不必扶,自己站稳能独走几步,对新的运动形式感兴趣。开始用笔涂鸦。学习用手控制玩具。

语言:爱听成人念的儿歌,讲的故事。能说2~3个单词。会表达自己的各种感情。

能力:认识动物三种。能完成大人提出的简单要求,不做成人不喜欢或禁止的事。开始愿意与小朋友接近、游戏。爱到户外活动,观察户外的事物。成人做家务时喜欢和成人一起做。爱听表扬鼓励的话。

爬行好重要!

7~8个月宝宝可以练习匍匐爬行,也就是肚子贴着地面爬行,然后再过渡到四肢交替爬行。可能有些宝宝不太会爬行,这就需要爸妈进行协助。可以用一块长毛巾将宝宝的身体包起来,双手抓住毛巾的两端,将宝宝提起来,帮助其一步步地学习爬行。

宝宝爬行装备:

有了以下小装备,宝宝爬行会更得心应手哟:

1、连体服。它适合宝宝学爬时穿着,这种衣服没有太累赘的装饰,不会影响到宝宝学爬,而且爬行时不会露出宝宝的小肚子而使宝宝着凉。

2、玩具。训练爬行时,宝宝喜欢的玩具,尤其是新奇、色彩鲜艳的或是能发声、会动的玩具及其他物品可以吸引他往前爬。

3、护肘和护膝!这样就更不用担心宝宝会磨破皮肤了。

Q:宝宝爬久之后难免会磕坏这磨破那,而且宝宝的皮肤很稚嫩,没爬多久就会发红。有没有什么妙计?

A:首先,是要给宝宝足够并且要舒适的爬行空间,比如一张大床或是家里摆设较少的房间。

爸妈可以在地板上铺一块毯子,也可用泡绵拼板为宝宝拼出一块地方供他学爬用。其次,宝宝会爬后,探索欲会很强,会开始想办法拿比较远的东西,所以,只要是宝宝够得到的地方,都必须尽量维持"空旷"。

爸妈需要做好哪些安全防范措施呢?别急,下面就给爸妈支招:

1、房间里容易被拽倒、摔碎的物品要收起来,比如花瓶、热水瓶、玻璃器皿等。

2、剪刀、水果刀、针线等物品要收拾妥当。

3、塑料薄膜、塑料袋、气球等物品要收拾好,避免造成宝宝窒息。

4、家具的尖角要套上防护套,包上防撞海绵。

5、抽屉、门、抵座等地方也要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

6、除去桌巾,并将窗帘的拉绳固定在宝宝拉不到的地方。

7、确定阳台、窗户的安全性,窗户前面千万不要放能够让宝宝爬上去或垫高的东西,同时要注意楼梯口和床边,看是否已有防护措施或栅栏等。

8、大型家电容易引起宝宝的好奇而去探险,所以要注意这些家电的门一定要关好。

12~24m当我迈开步伐开始行走时……

12个月~14个月

动作:开始蹒跚学步,能蹲下捡物。行走能力的增强扩大了宝宝的认识范围,接触事物多了,对亲人的依恋也逐渐转移到周围新奇的事物上。懂得用食指和拇指拿食物。会从杯中喝水,用小勺进食,但手指动作不灵活,拿勺总是一把抓。

语言: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能理解成人的简单话语和指令。会讲单字词、双字词,听多,说少,一词多意。

能力:自我意识加强,喜好表现分明。自己动手做事的愿望强烈,但由于能力有限,做不到的事就会生气,发脾气。思维活动逐步萌芽,喜欢寻找藏起来的东西,能记住常见物品的名称。认识五官,能正确指出身体的几个部位。能知道亲人名字及不同年龄人的称呼。能区别大小、多少、红绿等,但这些概念的认识是泛化的。

15个月~18个月

动作:能较自如地独立行走,喜爱爬高,如台阶、桌椅等。可以生硬的跑几步,能倒退走,能双手拉着扶手,或拉着成人的手,两步一级上下楼梯。会滑滑梯。用小勺吃东西时漏的较少了。手指动作日趋精细,会用拇指、中指、食指握笔涂鸦。会脱鞋袜。会翻书,但几页一起翻。

语言:能听懂更多的单词和短句了,会说的单词也增加了,会说自己的名字。能讲出、唱出儿歌和歌曲的最后一个音。

能力:有意注意开始萌芽,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记忆力也进一步发展。游戏中开始出现了想象。能认出自己的东西。很乐意帮成人做事。尿湿了会抱怨。能稍稍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了。好奇心越来越强烈,经常乱翻东西。

19个月~21个月

动作:跑动能力有所提高,能、勉强跑几小步,但往往不容易自己停稳。会有跳的动作,但不能离地。能自己扶着栏杆上下楼梯了,会脚尖走。能将教粗硬的线穿过木珠。爱将纸撕破,喜欢涂鸦。

语言:能回答简单问题,说3~5个字的句子,会开口表示个人需要。逐渐形成主动性的语言。

能力:爱模仿成人做事,看见成人做家务,也会拿工具跟着成人一起做,也乐意帮助成人做事。喜欢玩水,自己洗手,试着自己穿衣服,看到大人刷牙也会要求试一试。开始想参与同伴的游戏。

22个月~24个月

动作:跑得也比较平稳了,跳起时双脚可以离地了,动作已协调了许多,还能将球踢远。能观察路线情况,避开障碍,不像以前那么容易摔跤了。能自己上下楼梯。现在宝宝吃饭、喝水一般都能自理。笔握得较稳了,能一圈一圈地画线及一些简单的线条,能根据自己的画想象来解释自己的画。能玩一些简单的拼抵玩具了,搭积木的技巧也有所提高,会熟练地打开瓶盖。

语言:词汇量突飞猛进,能叫出日常见到的大多数事物的名称,逐渐能说最简单的句子了。喜爱模仿成人说话。他能准确地说出自己和爸爸妈妈的名字、自己的年龄、性别。他已经开始使用"现在"、"一点儿"、"特别"等副词。开始会用"你"、"我"、"他"来表达人称,开始理解反义词。

能力:想象力很丰富,记忆力也有很大进步。已经能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如今天和明天、快和慢等,会数1到10。喜欢问更多的"为什么"。喜欢跟比自己年龄稍大的宝宝玩,能与小朋友交换玩具玩,做简单的游戏。独立自主意识开始萌芽,宝宝想做一件事,会坚持自己做,不愿让成人帮助,如果做不好,宝宝就会觉得很沮丧,如果成功则会很高兴。开始学习感知"1"和"许多"的数量关系。

健脑食谱--五鲜烩花菜

材料:绿花椰菜100g、猪肝50g、鱼肉50g、鹌鹑蛋8颗、虾仁50g、葱2根、姜20g、高汤一杯

调味料:蚝油3大匙、糖1大匙、香油1大匙、太白粉2大匙

做法:绿花椰菜切小朵状,猪肝、鱼肉、猪肉切片状,并裹上少许太白粉,再用沸水汆烫过后沥干。

锅内放入1大匙油,先爆香葱段及姜片,再放入高汤及所有味料一起煮开,加入蚝油及糖煮2分钟后用太白粉水勾芡,滴入香油搅拌均匀即可。

推荐理由:

·动物内脏及瘦肉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及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宝宝可适量吃一些。

·鲜鱼含有丰富的钙、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可分解胆固醇,使脑血管通畅,是最佳的宝宝健脑食物。

在妈妈的腿上走一走

妈妈坐下来把双腿伸直,让宝宝站在腿上,然后扶着宝宝的手要他往前走。妈妈圆滚滚的腿上当然不好走啦,不过呢,在摇摇晃晃的行进中,自然学会如何平衡倒是不错呢!

手制达人--herry妈妈推荐!

A、变脸娃娃

(宝宝:男/1岁3个月)

"扇子的一面是哭脸,另一面是笑脸,就像宝宝的好朋友一样。"

用纸画出哭脸和笑脸各一张,分别粘贴在扇子的正面和反面就好了。

B、把彩色吸管串起来

准备各种剪成小段的颜色鲜艳的吸管,这段时期的宝宝手指已经很灵活了,可以试着让他玩穿管子的游戏,把各种颜色的吸管穿在一起,是对手眼协调能力的考验哦!

不一样的童话故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