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乐胎教
2020-05-08 爱之乐胎教 爱童话故事 爱牙童话故事如果爱怎样爱。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教可以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轻松的应对各种学习压力。你们知道早期教育有什么作用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果爱怎样爱,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溺爱种种
只有一个宝宝,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信念让爸妈们压力重重。放轻松,在科学理智地爱宝宝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到底什么是溺爱。
特殊待遇
家庭成员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没道理宝宝应该高人一等。
给宝宝吃独食、做独生日,让宝宝充满优越感,变得自私、没同情心,不会关心别人。
过分注意
由于爸妈的过分注意,宝宝常常无所适从,不仅他的主动性会受到伤害,而且会更加的以自我为中心,没人关注他就搞恶作剧。
轻易满足
轻易满足宝宝的要求,这样一来他根本无法体会父母的辛苦付出,不会忍耐也没有吃苦精神。要知道等待和忍耐是日后成功的必备品质。
生活懒散
家里没有一定之规,宝宝生活懒散、惰怠,好习惯建立不起来,坏习惯渐渐根深蒂固,很难得到纠正。而且日后纠正更痛苦。
乞求央告
爸妈被宝宝的哭闹彻底打败,反过来乞求、讨好宝宝。一旦乞求央告,就是宣告教育失败。
包办代替
事事包办代替,其实即便宝宝做不好,也应该放手让宝宝去做。有的时候形式比事情的结果更重要。
小病大惊
宝宝有一点点小病小痛,妈妈首先失去镇静。如果不能言传身教宝宝在遇到事情、困难时从容面对,又如何让宝宝勇敢起来?
剥夺独立
很多宝宝入园后分离焦虑很严重,很大程度是因为爸妈剥夺宝宝独立的机会,导致宝宝缺乏应有的自信心和能力,不知道如何处理在集体中发生的事情。
害怕哭闹
很多爸妈对宝宝的哭闹没有办法,精明的宝宝便拿哭闹作为他屡试不爽的武器。爸妈要让宝宝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可以用“态度冷漠”来应对宝宝,宝宝最怕的就是爸妈不爱他。
注意宝宝哭闹时不要打他,这会强化他的行为。
当面袒护
有时老师或是其他人指出宝宝的缺点,爸妈非但不让宝宝面对,反而袒护宝宝。这样会让宝宝缺乏是非感,下次仍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寻求保护伞。
如果爱如此爱
真的担心他,请暗中注意他;
遇事要同他有商有量,尊重宝宝;
不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决不变卦;
合理的要求延迟满足;
一定之规;
适当放手;
家庭教育要保持一致性;
让宝宝知道哭闹无效,只有改正一条路;
多和宝宝在一起。
很多时候太爱宝宝是因为爸妈心态不对,认为宝宝的出现给自己带来了阳光和快乐,于是捧在手上、含在嘴里。其实,没有你,哪有他,你教你养,才让宝宝幸福地沐浴在爱的阳光里,让宝宝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很必要的。
延伸阅读
怎样把握爱的尺度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早期教育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力,从而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样把握爱的尺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下父母谁不对子女倾注一片爱心?谁没有过望子成龙的一片痴情?到头来能够让父母感到无限欣慰的固然不少,但事与愿违的却为数更多,这种情况古往今来不乏其例。有些父母更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把所有的爱和希望全部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对孩子过分地溺爱、迁就和顺从,缺乏应有的道德教育,使孩子成为家庭中至高无上的“小太阳”。久而久之,孩子就有可能在父母“爱”的怀抱中养成自私自利,不尊敬长辈、不爱惜财物、任性、骄横和依赖等不良品性,做出有害于他人的事情,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把握对孩子爱的尽度呢?
1、尊重孩子的人格,爱护他们善良美好的心灵。做父母的不要总以为孩子年幼无知,忽略了对孩子应有的尊重,高兴时百依百顺,生气时就横加指责。这样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伤害孩子的自尊,从而使其养成不良的心理。
2、满足正当的需要,抑制不合理的要求。对于孩子提出的意见和要求,父母要善于倾听,如果是正当的需要,就给予适当的满足,反之,就应当和蔼地拒绝,坚决抑制。千万不要因孩子的无理哭闹而迁就顺从。
3、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我们认为,要时刻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千万不要包办代替,应及时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孩子玩完玩具后让他自己收拾好;吃完饭把凳子放回原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教他洗自己的手帕、袜子,扫扫地等。
4、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父母两人不要一个严一个宽,今天要求孩子这样做,明天又要求孩子那样做,一天一个样,各唱各的调,使孩子思维没有定规,无所适从。这样无形中削弱了父母的威信,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制造了“防空洞”。
总之,爱孩子应该从教育目的出发,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正确把握住爱的尺度,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怎样得到孩子的爱?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怎样得到孩子的爱?”,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友:我的孩子只和爸爸、公公亲,晚上不要我和她睡,我睡在我的枕头上,她会推我走,不让我上床,不让我进房间,她爸爸的东西我不许动,她的奶粉也不许我碰,只要爸爸冲奶粉,要爸爸喂。我一直母乳喂养到她10个月大,一直通宵不眠的照料她,但近几个月我很忙,于是疏忽了她,她已经19个月了,一直都不主动开口说话,逼紧了就叫爸爸、妈妈等单音,但她会用行动表示,甚至自己动手,不求人。我其实也爱她,只是自己对小孩子没耐心,对她时间长一点就发脾气,我也知道这样对孩子不公平,但有时候生活啊不尽人意,我不知道怎样才捱得她长大成人,做父母的责任真重,虽然有了心理准备才要BB,但生出来后才知道责任重大。
茅于燕:从介绍看,你虽然是母乳喂养到她10个大(这非常好),但这九、十个月来照顾她时耐心不够,而这九、十个月正是她形成依恋感情(attachment)的重要年龄阶段。
你对自己(对孩子没有耐心、和她在一起时间长一点就发脾气等)已有所觉察,这很好,为了“得到”孩子的爱,你必须做这样一些工作:
1、用你真诚的爱找回孩子对你的依恋。
2、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需知你这样做,等于把孩子推给爸爸和公公了。孩子还小,谁照顾她多,好心就转向谁。
3、和家人说好,假日里由你带孩子,锻炼你的耐心。你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
4、忙不应该成为不带孩子的借口。平时大家一块儿带她,每个人的工作量不会太大。
5、她现在语言的发展还不够好,正是你发挥作用的时候。你可以每天花一点时间(10分钟左右)教她学几个词,她不一定马上就会但重复多了,自然就会了。这样,你们的关系就会亲密起来。
6、孩子现在和爸爸、公公特别亲,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你没耐心,又爱发脾气,孩子从你这儿得不到温暖,自然会转向家中其他亲人(只要他们对他好),如果你改变对她的态度,和她慢慢地新近起来,她一定会改变的。
怎样安慰爱哭的孩子?
友:你好,我女儿两岁五个月,不知为什么,她从一出生就特别爱哭,性子也特别急,如有时候有些意思她表达不清楚也会急得号啕大哭起来,无论我们怎么哄她都不听,如果我们叫她说清楚一点,好让我们明白她的意思,她根本就不听,甚至变本加厉地哭,直到我们没办法不理睬她也不停止,如果继续让她哭下去,她真的可以哭足两小时,搞得我们全家没法安静,但平时跟她讲道理她每次都很乖地听,答应下次不再犯,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时(甚至很小的事情),她都会歇斯底里地哭,始终改变不了,以上问题该怎样解决,望教授给予指点,谢谢!
茅于燕:年龄这样小的孩子,出现较长时间的恐惧症状还不多见。你们的做法(如安慰她:“爸爸都修好了,没有什么好怕的”、搬到另外一个地方住了十来天,以离开恐惧源等),都是正确的。
也许家长想知道:到底她在天花板上看见了什么?很想搞清楚。但由于她年龄小(才两岁半),估计也说不清楚,那么就不必为此烦心吧!当然,这一定是一种强刺激。
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能离开这套房子时间长一点更好,对恐惧物的印象会更淡一些;
第二,恐惧来源于缺乏安全感,应该给他这种安全感。比如和她一起睡一段时间试试,也可以安上一顶帐子,使空间变小,显得“有着有落”,可能有用;
第三,如果再持续一个月不好,应该带她到儿童神经科去看看,吃点药物也可能有用。
不要让这种恐惧感持续太长时间。
怎样培养孩子爱劳动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怎样培养孩子爱劳动》,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培养孩子爱劳动是早期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让孩子从小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能增强他们动手做事,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信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还应培养他们为大家做事的良好意识,这样可以促使孩子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及各部分器官都得到锻炼,同时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所以,要利用幼儿期这个人类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他们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多种多样的劳动中获得全面发展。
那么,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爱劳动呢?
1、培养孩子劳动的兴趣。根据孩子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培养劳动观念。他们常常喜欢爸爸妈妈做一些小事,得到表扬后显得异常兴奋,家长应加以鼓励,使孩子感到自己做得对,高兴地坚持下去,由无意识的模仿动作变成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孩子还常会一面伸手一面说"我来",要自己吃饭、洗手、穿衣服……这又是进行爱劳动教育的好机会。家长一定要耐心鼓励和帮助孩子独立做这些事,切莫为图省事而包办代替,使孩子对劳动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2、让孩子量力而行。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他们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内容和时间。如让三四岁的孩子学会照料自己的生活,自己吃饭、漱口、洗脸、穿脱衣服等,让五六岁的孩子学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擦桌椅、扫地、洗手帕等,让七八岁的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劳动,如打扫环境卫生等等。孩子劳动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在20分钟以内。
3、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孩子开始学习劳动时,家长必须言传身教,一步步给孩子做示范,手把手地教,以后再逐步让他自己干。并要注意安全、卫生,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4、经常鼓励和表扬。对孩子的劳动成果,家长应及时地表扬和鼓励,还要鼓励孩子不怕困难,敢于实践,动脑筋想办法,使劳动进行得又快又好。
孩子的劳动与成人不同,不应以他们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为目的,而是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