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童话故事

2020-04-15 五岁童话故事 四岁以下孩子童话故事 胎教交响乐

乐活·视野:五岁孩子携勇气,登峰3000米。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在早期教育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乐活·视野:五岁孩子携勇气,登峰3000米”,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看着吴敬礽(Stanley)带儿子轶曦周游列国行山的“成绩单”,实在让人佩服,或者更淮确的说,是让大部分的我们甘败下风。

轶曦不过5岁,已经走过海拔3422米的台湾合欢山北峰、瑞士阿尔卑斯山、美国GrandTetonMountainRange等等,还未包括那些纯旅游的悠閒之旅呢,看过的风景包括高山峡谷、沙漠冰湖、火山冰川、流水森林、野生动物。要训练他什么吗?我们问。现代父母用心教育、计划周详,每一小步都为了孩子的教育与将来。

“教育?算有吧,但我们并不刻意训练他的什么,带儿子行山,主要因为我喜欢行山。”这位爱山的爸爸说。

一段段外国的行山体验,与其说是用心铺排小儿子将来的路,不如说是“审时度势”看着办,是磨合下来的选择。教育毕竟是双方的事,在亲子教育里,父母没有必要牺牲一切,另一边,不让小朋友真心觉得有兴趣,硬要教育,最后对他可能是一场噩梦。Stanley期望的是win-win,父子能在过程里各有所得。 

Stanley笑说他以前抱着“没理由因为小朋友,而影响自己的生活”的信念,但人心肉做,父母的心更是。因为一件事,他彻底放弃这“理想”。轶曦1岁多的时候,他与太太往日本旅行,把小儿子交给母亲照顾。旅行完毕回家入门前,他特意淮备好相机,预备开门一刻捕捉小儿重见父母的开心欣喜表情。谁知,迎接夫妇俩的,却是完全意料之外的反应:“门开了,他望着我们,目瞪定神,几秒不出声,然后两滴斗大的眼泪从眼眶流出,接着‘哗’一声大哭。自从那次后,我就决定,以后的旅行,都一定带他。”

世事无绝对,“一齐玩”。他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一齐玩呢,他于是有计划地建立父子的commoninterest——“只要我的兴趣和他的兴趣一样,大家一起做大家开心的事,关系便会好。”

Stanley本身就爱行山与爬山,已经登过富士山、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Mt.Kilimanjaro)等等,顺理成章便带儿子行起山来,他开玩笑地说:“儿子细小无反抗能力嘛。”但那不过是说笑,带小朋友行山,一路走来暗暗观察,发觉他也锺情这活动,而且Stanley更庆幸发现,在香港,带轶曦行山后,他会相对地变乖。

他们的行山旅行,便这样开始。

“基本上,我们的旅行,都刻意找山来走。因为我喜欢嘛。”Stanley的亲子哲学是一同参与,一起喜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游历万里路,从香港起步。轶曦只有5个月大的时候,Stanley已背着他去行山,约两岁便让他自己步行。“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选择易走、时间短,约一个多小时的路段,现在像比较难的九龙坑山和大刀屻,轶曦都能自己走下来。”

“小朋友的脚骨力其实很好。”Stanley多番强调,小朋友个子小,负重轻,流汗较少,能走很远,“唯一注意是要保持有野做,能吸引小朋友走下去。”小朋友容易发闷,于是他对症下药,想到许多利诱孩子继续走的方法,“他喜欢执石仔,我便让他做,不过定下条件,例如行到若干距离,跑上20级……就让他执石头掉石仔;有时行到水洼,就让他踢水玩水。有些时候,我们会赛跑,或者利用模型玩具,行了一段给一组,他行完便有一具完整模型。”但Stanley提醒各位父母,小朋友始终是小朋友,喜欢玩小朋友的游戏,“白雪纷飞与浩瀚沙漠,在小朋友眼里,未必看到我们大人感受到的美丽伟大,对他们而言,沙漠是好多沙,可以玩沙;见到河,可以玩水与掉石仔。只要在大人喜爱的行程里,他找到他喜欢的玩意,他满足到我,我满足到他,各有所得,一齐玩,便会开心。这便是完美的假期。”

Stanley打开iPad,让我们看他们几次旅游下来的相片。他用上iBooksAuthor程式,製作了像杂志的画面,图文并茂,详列行程,一本本网上杂志,有澳洲、美国,甚至连未去的南美和南极都淮备好。“将来他再长大一点,便由他去完成这些未圆的旅程。”

把经验好好地记下来,能方便跟朋友分享经历与行程设计,“说实话,小朋友在4岁前,记得几多?但图片整理好了,即使忘记那次旅行,他可以把档案当成故事书来读,而他自己就是主角,印象和兴趣都更深,不会浪费了旅行。”有些父母在旅行出发前淮备了大量“上课资料”,讲解沿途文化历史等等,Stanley认同这做法,但同时也认为毋须给自己太多压力,“事后重温都可以有得益。”

转过头,问眼前的轶曦,喜欢旅行吗?喜欢行山吗?他点点头。为什么呢,我们追问。“因为会见到许多动物,在沙漠见到蜥蜴晒太阳,澳洲见到袋老鼠,在美国见到小狼(coyote)、美洲野牛(Americanbison)……”

趣味,比什么都重要,我们都做过小朋友。爸爸补充:“你问我教育意义,我们没有刻意去说什么保护环境,我相信touch、love、understand、protect。”只有接触、喜欢、了解后,才能保护。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他让轶曦接触大自然,让他喜欢动物,再透过书本或游戏等媒介,让他发自内心地保护环境。世事都是一连串的,不能抽空而谈。像旅行,像城市,也像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他在两年前买了一座地球仪,在圆圆的地球仪上,他为儿子指出去过哪些地方,动物在哪里,电视新闻上讲的土耳其在哪里,再配上YouTube等片段,展示当地特色,“这样就能把他玩过的游戏、读书、新闻、旅行经历贯穿起”。最近小孩迷上太空,“拿着spacestation在地球仪外转,便能解释太阳系;加支电筒便能解释日与夜,美国与香港的时差。”他顿了一顿,认真地说:“我发觉,地球仪就是我买过最好的玩具!”

不愿浪费2010年去了澳洲塔斯曼尼亚,问他为什么大费周章去那么远?“我的假期不多,每次约10天至两星期,去太近的地方,觉得浪费了假期。”Stanley说。

全家出动今年3月,轶曦多了一个妹妹,Stanley不再把小孩留港自己去旅行,宁愿拖男带女外游,“都系一家一齐比较开心”。

携幼同行2010年一家三口来到瑞士,在阿尔卑斯山腰远足。爸爸Stanley通常在出发前1个月才能计划行程,要看时间季节,又因为带着小孩,只去已发展国家,“选择其实不多”。

1.本地游开始:当然要先在香港行山,看看小朋友是否喜欢。记紧小朋友要??。还要有心理淮备,小朋友走不动,一定是大人“承担后果”,背着走下去。“前抱会特别累,我会用骑膊马,两肩平均受力,两岁半前的远游,我都淮备好背小孩背囊,以防万一。”

2.避免长途机:搭飞机,父母要有过程辛苦的淮备。最好选择indirectflight,尤其不知他的忍耐力时,宁愿在机场花小小时间,让他松一松,调校身体时钟,活动手脚。坐飞机时亦最好淮备玩具,让他们有所专注。

3.一点为中心:行李一定很多,因此可选择以一地作为中心,再四围daytrip走走,或者自驾游。自驾游要注意,部分国家像美国,规定小朋友必须佩戴carseats,出发前要预订。

4.路段莫贪长:已发展国家的行山路段设计周详,少会迷路,高中低难度选择多。设计行程时,别贪心,要保守一点,宁去几个短的行程,不要作太长的安排。

5.保暖防水装:小朋友需要正规的行山鞋和足够衣服。他们较易受凉,一定要带够衣服,鞋子要防水,不因为怕下雨,而是让他可以在泥上、雪上行走,遇到水,又可以踏水踢水。既然飞那么远,花上不少钱,鞋袜衫裤就别省那一丁点。

6.推介:他个人喜欢瑞士阿尔卑斯山,风景漂亮雪山壮观,路段又易行。第二则属意台湾合欢山,交通方便,不过由于高逾3000米,要注意小朋友有没有高山反应。美国的大峡谷则比较特别,平日行山是先上后落,大峡谷是先落再上。至于他梦想与计划,“秘鲁MachuPicchu、印加古道,也希望和儿子再登乞力马扎罗”。

行山能训练意志、体能、爱护大自然外,还有礼仪。Stanley教轶曦不要在行山径上掉垃圾,否则就是“衰人”。一次他们走麦理浩径,由水浪窝走到大水井,轶曦愤愤不平说了不下50次“有衰人”——原来,行山径上垃圾处处,Stanley直言,除了不少“真垃圾”,“还有些人好奇怪,误以为可分解的东西就不是垃圾,但成条路都是橙皮、纸巾,你不觉得是垃圾吗?”这对行山父子兵,希望各位同道中人行山友,爱护环境,好好处理垃圾。

爬升幅度最多:480米最长:完成大刀屻,走了10公里,6小时50分钟最快:绿色力量环岛行,10公里花2小时17分钟在香港,轶曦已走过40个山头或路段,其中约三分之一由爸爸背着,大部分离岛如长洲、东平洲都去了,“除了大屿山,因为大屿山的梯级大,对小朋友来说比较难”。Stanley又分享心得,“平时在香港行山,我们都选择不太难的路径。我们其实很随意,得閒,天气又OK,便出去走走,没有刻意的训练。不过,若果他平日开始多扭计,便会捉他行山,调校一下行为”。

2岁:回乡下福建,也去了几天恳丁。同年旅游澳洲塔斯曼尼亚,半走半抱地登上CradleMountain

2岁半:在瑞士阿尔卑斯山行山,主要在山腰行走

3岁2个月:第一次美国之旅,游览Grandcanyon、Archesnationalpark、Yellowstone、GrandTetonMountainRange、ZionNationalPark等地方

3岁半:台湾合欢山北峰,海拔3422米,他去过最高的地方

3岁10个月:关西大坂、京都、奈良

5岁:加州——第二次美国之旅

延伸阅读

乐活·视野:日本孩子10岁前一定要学会的10件事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乐活·视野:日本孩子10岁前一定要学会的10件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父母而言,年幼子女一定要学懂的是什么?英文?游泳?

教育孩子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每个年龄阶段有必须要教会的事情。日本孩子十岁之前,家长一定要教会他的事情未必是香港家长会想的!

1.让你所爱家人幸福不是你的责任

幸福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去争取的,不是人给予的。不需要为了让父母、兄弟姐妹幸福而勉强自己做些勉强的事情。

2.去外面要尽情玩

现在很多小孩常窝在家裡打电动,这对身心健康非常有害。为了孩子的健康,要让他们在户外使出全身的力气玩。

3.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要感到自豪

幼年时的喜好会某种程度地决定长大之后的发展方向以及成就,所以就算男孩爱玩娃娃,女孩爱玩汽车,不要去纠正。

4.不需要总是得到爸妈的赞同

和父母、朋友意见不一致不是坏事,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能自由表法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

5.你很漂亮

常被父母夸奖聪明漂亮的孩子是幸福的。即使在外面被人欺负,但是父母能及时给予正面夸奖的话,孩子会治癒伤痛,重新拾起自信。

6.多读书很关键

从小学会看书的习惯对成长是有益处的。难过的时候看的书,高兴的时候看的书,书中的主人公就是另外一个自己,学到很多经验和知识。

7.你就是你,不需要盲从

父母总是会自我的认为,孩子应该这样或那样,但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在控制孩子,让其丧失自主性行会伤害他们的自尊。父母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的意思。

8.问题是有人伤害你

在学校以及长大后的职场,总会遇到欺负或者不公平的事情,这是没办法避免的。如果孩子在外面遇到这样的事情,就要开导他“这不是你的错,错在伤害你的人。他们的内心发生了某些故障,才会去伤害别人”。

9.谁都不能成为你的全部

不管再怎么相爱,再怎么喜欢,只要是人就不能突破一个“极限”,就不可能成为「谁的全部」。孤独的时候,受伤的时候要学会接受这样的自己,并用自己的力量站起来。

10.爸爸妈妈在尽最大努力

父母也有失败的时候,也有打骂孩子的时候。及时有的时候做父母很失败,但即使这样也要让孩子感受到,为了他、为了家,爸妈在做最大努力。<<

乐活·视野:荷兰零下4度幼儿园戶外活动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早教是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教育,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乐活·视野:荷兰零下4度幼儿园戶外活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在荷兰,阴晴不定的恶劣天气是出了名的坏,若太阳公公肯赏脸,可有一整天艳阳高照的好天气,那就真是上天的赏赐!因此,道地的荷兰人老老少少,从小就被训练着我们无法改变外在环境,只有让自己身体顺从天气,不论户外是台风、下雨、下冰刨或下雪,365天大多数荷兰人是天天骑脚踏车上班、上学或上街,一年四季风雨无阻,才会把身子骨基本强健的体质给建立起来。

不论是幼儿或成人生病感冒了,在家休息几天多喝水即可,家庭医生是不给药的;小孩发高烧,先在家天天量基础体温,配合居家护理让幼儿慢慢退烧,才会增强免疫系统,退烧药除非是连续高温达39度且经过3~4天后,才会服用;具有传染性的幼儿水痘,若班上一旦有案例出现,老师一定会亲自通知每位家长注意家中小孩的身体状况,但大多数小朋友在水痘后期快复原之际,即使脸上疤痕尚未退去,就通通又精力充沛活跳跳地返回学校继续上课,照样游戏与学习,完全看不出病态。

从荷兰幼儿园至小学2年级(约台湾的大班),都非常注重户外玩耍,只要室外不下雨或下雪,将近45分钟甚至1小时的时间都是待在户外,这不只是消耗孩童用不尽的能量,重要一点就是让小朋友多呼吸户外空气并且让身体去适应气温,增加抵抗力,就算有小感冒也照常被老师领出去,鼻涕直流也没关係,待会进教室再擦干净就好!但荷兰冬天的太阳只提供光度不提供温度的喔,约前几星期,这里冷到不行,一看温度计零下4度C,老师们对小朋友说:“待会大家把外套、帽子、围巾、手套通通穿上,我们要出去玩喽!”小朋友们一股脑儿都说好,倒是我这位台湾老师“很特例”,不会吧!真要出去,屋里暖器暖呼呼的,我宁愿被派去扫厕所,也不愿离开啊……

只听见门一打开,小朋友们就像是脱韁的野马,哗一声!已全部跑跑跳跳、骑脚踏车、玩溜滑梯,每个人脸上都被冻得通红,依旧可以玩耍,老师看我双手直插口袋,表情有点僵硬,还不时会踱步打哆嗦,便很热心的奉上热咖啡给我拿在手心取取暖,但这热呼呼的咖啡在一分钟之内就变成冰咖啡了,我更喝不下肚。所以说环境造就一切,荷兰人连下雨天也可以不撑伞不穿雨衣的,继续骑著脚踏车前进,他们说小孩子淋一下雨没关系,反正又不会融化掉。我想,我这位JufJoleen(Joleen老师)还是要把身体再练强壮一点,不怕坏天气的摧残,才更能胜任。

乐活·视野:华德福,幼儿教育四大特色


华德福是全球成长最快的教育体系,目前全世界约有一千所华德福学校、一千四百所华德福幼儿园分布在八十三个国家,并持续增加中。

欧美有愈来愈多的公立学校老师接受华德福教育的在职训练,希望将华德福特殊的教育方式引进自己的课堂。

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在2005年发表一份研究报告,其中建议公立学校可向华德福教育学习:及早引进与学习外国语的方法;统整的教学法;重视口语发展;强调节奏,课程步调良好;所有课程设计都依据孩童发展;艺术与创意的教学法。

1996年台湾幼教界正式引进华德福教学,如宜兰的“慈心华德福幼儿园”以及台中的“娃得福托儿所”,目前至少有十五所华德福幼儿园及学龄前共学团体;其中,又以慈心华德福规模最大,约有九个班、一百五十多名幼儿。

在外观上,华德福园所教室的特征明显:原木地板、手蜡染的窗帘或布幔、粉色系的墙面。角落常见的布置是“季节桌”,铺有棉布的小桌子,上头可能放着当季蔬果、木工手偶,或者只是孩子信手捡回的石头与花草。

随着华德福教育在台湾的能见度愈来愈高,对师资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华德福有自己的一套师资培训系统,目前国内有三个地方开办师培课程:宜兰人智学教育基金会、新竹教育大学、台中丰乐教育机构。

培训的内容包含华德福理论、幼儿发展心理、艺术治疗等,还特别著重在绘画、歌唱、舞蹈等艺术课程。

从师培内容隐约可看出华德福园所的教学有四大特色:亲近自然、重视创造力、强调孩子的学习节奏、看重艺术陶冶。

特色1亲近自然

源自德国的华德福教育,强调身、心、灵全面发展,主张七岁以前的幼儿是完全的“感官体”:不是用头脑记忆,而是靠感官学习。所以华德福幼儿园裡的孩子不看书、不写字,只有纯粹的玩。他们鼓励孩子亲近土地,也特别重视四季的节令庆典。

利用废弃轮胎,做成树下的轮胎秋千;在黄土坡上钉上木板,成了天然滑梯;在草丛裡追小蚱蜢;在田埂裡抓田螺、泡脚、滚烂泥巴……游具、游戏取自大自然是华德福幼儿园常见的做法。

冬之庆典,在优美的诗歌声裡点蜡烛许愿;春之庆典,戴起树叶做的桂冠,在草原上跳舞迎接春神;或摇著竹筛裹元宵、或吃冰搓爱玉……一整年不断的大小节庆,让孩子在惊喜中体会四季更迭的规律。

教室内也没有任何成品或塑胶玩具。华德福园所强调天然的玩具:磨光的原木、贝壳、石头、松果、核桃壳、棉绳、乾树叶。“愈抽象的东西,愈需要孩子们的想像,要相信孩子的创造力,天然的素材,幼儿可以有千变万化的玩法。”台北市光目华德福幼稚园园长邱丽玉说。

特色2重视创造力、想像力

华德福教育相信:有想像力才有创造力。因此,从教室到玩具,华德福给孩子很大的“空白”,以诱发幼儿与生俱来的创造力。

手作玩具是想像力的来源之一。园所内常见手工编织的毛线娃娃和布偶多半没有五官,这其实是延续想像力的方法:孩子开心时,会赋予布偶愉快的神情;伤心时,会想像布偶跟著哭泣。“孩子的心裡要继续工作,要去想像才能完成。如果内在不需要活动,任何游戏就变得了无生趣,”小阳光幼儿园老师王薏琦说。

创造力的养成需要主动探索,因此,华德福严格制止孩子看电视。他们主张幼儿感情丰富、爱玩好动,每天都在发现新的事物。如果接触电视,主动探索的能力就缩小成被动接受,电视、电脑等新科技的过度刺激将抹煞孩子的潜力。

特色3重视既定的学习节奏

拜访新竹茄苳国小实验幼儿园,正是孩子早上自由游戏的时间:小女生正在用石头和贝壳煮早点;小男生以原木排成的小火车穿过纸箱山洞。

突然间,传来老师的歌声,几秒内,孩子全部安静下来,专注的跟著吟唱:“圆圆圆,大千世界是一个圆,天地之间连成一线……”这是华德福最特殊的一种仪式——“晨圈”,代表著每个活动的起点或段落。

华德福重视节奏与次序,每年、每季、每週、每天都交错着动、静、呼、吸的课程。例如自由游戏后,大家集合起来吟诗、唱歌,紧接着是外放的户外活动,然后再用静态的讲故事来结束这个早晨。

到了下午,可能是戏剧、美术与散步,最后再以“结束圈”及拥抱,划下一天的课程句点。每天,孩子就在这一收一放的课程中,过著节奏分明的生活。

特色4强调艺术教育

多元的艺术活动是华德福教育的重要特色。其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透过艺术,让所学进入孩子的内在,课程包括形线画、湿水彩画、蜜蜡塑形、烘焙等,每种活动皆深具意涵。

例如湿水彩画,是将画纸浸泡过水后,让孩子以三原色:红、黄、蓝颜料来上画;使用单纯的颜色可让孩子内心变得较单纯,而颜色在湿纸张上自由的相遇,既让色彩自己说话,也让孩子不受限制、更有创意的表达自己。

除了艺术课,华德福教学也会透过歌谣、韵律活动或故事,引领孩子经验数字、文字、形状与自然变化,把艺术性的想像力注入孩子的心中。 

主张慢学、开放式教育的华德福幼儿园,在台湾有近九成园所集中在中部以北及宜兰地区。国立新竹教育大学校长陈惠邦认为,可能是因为南部地区“非主流”教育的讯息不多,加上对开放教育的态度较为保守。

华德福办学不讲园所数量的扩张,曾在桃园县教育局长任内催生桃园仁美华德福中小学的陈惠邦认为,华德福吸引的是认同该教育理念的家长。

以目前“升学至上”的主流价值来看,要大众广泛接受华德福,无疑是缘木求鱼。

“你们不教注音、不学写字,会不会有幼小衔接的问题?”投身华德福幼儿教学四年的王薏琦老师表示,这是她最常被家长问到的问题。

她坦承,刚进小学的前半年,华德福的孩子可能很辛苦,因为他们不习惯重複背诵与写作业;但是,在华德福幼儿园培养出的意志力和乐观的个性,使他们是打从心底爱生活、爱学习,有助于克服主流学习方式的心理压力。至于学科的部分,年龄到了自然就跟上了。

许多华德福幼教学者相信,孩子童真的时光短短几年,错过就错过了;等孩子的身体强壮了、体验和感受丰富了、理解能力增强了,到时再来学文化知识,不但不会耽误孩子,反而会让孩子学得更快、更轻鬆。

选择华德福,教育成效无法立竿见影,家长要学会耐心等待孩子。

几岁是孩子大脑发育高峰?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早期教育是对婴幼儿进行的全面的素质教育,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你们知道早期教育有什么作用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几岁是孩子大脑发育高峰?”,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教孩子学东西最重要的就是重复。可四岁半的洋洋最近却做了件让妈妈大吃一惊的事:前一个晚上只教了一遍的新歌,他居然第二天就有板有眼地唱起来了。对此,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高级儿童心理咨询师鲁杰解释说,四五岁的孩子正处于大脑发育的第一次高峰,所以洋洋能听一遍歌就会唱,说明他高速发育的大脑对音乐有着特殊的敏感性,因而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并实现再现和重复。

鲁杰认为,从开发孩子智力的角度说,四五岁的年龄是家长们尤其应该关注的。用对方法,掌握好早教的度,将会让孩子获益无穷。

耐心解释“为什么”。随着大脑的变化,孩子急需扩大知识面,他们会经常追问父母“这是为什么”。碰到这种情况,父母要尽量用儿童的语言和思考方法耐心解释,不能太复杂。孩子在汲取知识的同时,记忆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培养简单推理能力。可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对动植物进行细节观察,并提出问题。比如:“小鸟为什么会在天上飞?”“小树为什么只长在地上?”回家后,对照书中的图画,给他们讲故事,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练手指的精细动作。十指连大脑,所以大脑的发育,离不开手指活动的促进。这段时间,家长可尝试让孩子做些简单的手工,比如折纸飞机、叠衣服,甚至只是鼓励他们双手互搓,都对大脑发育有利。

丰富游戏内容。四五岁的孩子对各种动作、姿势都充满好奇。家长要多和孩子做游戏,并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会攀、爬、抛等动作。在此过程中,他们会觉得兴奋,这种反应能直接刺激大脑神经,对孩子的观察、反应、判断能力大有帮助。

不过,鲁杰提醒,家长不要过早让孩子学一些复杂的知识和动作,比如写字、背诵生僻词句等,否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五岁童话故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