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的方式

2020-03-24 胎教的方式 不一样的童话故事 胎教的重要性

教育的方式不一味的批评,称赞同样重要。

在教育中批评是不可少的一种方式,但是批评也是需要掌握其尺度的,不能一味的批评孩子,之前我也给大家介绍过,批评过度带来的不良后果。所以,当父母希望孩子去把某件事做得更好时,可以使用称赞的方式去鼓励和引导他们。不要小看称赞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孩子增强信心,更有自助性。

美誉的力量胜过批评

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Hurlock.E.B)做了一项实验:把106名算术能力接近的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分成四组,练习加法,每天15分钟,共练习5天。每天测验后,都赞美A组学生,谴责B组学生,让C组看见A组被赞美而B组被谴责,将D组与其它三组完全隔离,不给予赞美也不给予谴责等任何评定。

结果:A组成绩在四组中最优,而且每天进步;B组成绩排名第二,第二天呈现进步,第三天起开始退步;C组也是第二天进步,第三天起退步,但成绩不如B组;D组在四组中成绩最低。

赫洛克认为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就在于赞美类的孩子认为:父母寄予他们厚望,而且自己努力后有成效更有收获,所以努力欲望愈涨愈高。而批评虽然可以让B组暂时领先,但终究不能长时间坚持。因此,我们理解了在与孩子沟通中,赞美的推动效果其实是最有效,也最具有持续性。

用赞美养出孩子的鲜活

赞美是把双刃剑,它可以成为孩子成长加速的助推剂,亦能把孩子溺死在一堆“美誉“中,所以父母对“赞美之辞”的尺度掌握很值得。

本网站小编总结:将孩子健康养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现在的家庭里多是独生子女就越想将孩子教育好。怎么才能教育好是父母们头疼的事情,也是不断在讨论的话题。在教育方面我们需要学习的还有许多,希望大家能跟着小编一起学习进步。

相关知识

“猫爸”的教育方式,你赞同吗?


“猫爸”的背景

“虎妈”走红,并不偶然。教育是地球两端的共同兴趣。美国人说“中国虎妈”蔡美儿的教育方式太可怕,中国人则反驳说蔡美儿并非真正的中国人,并且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早已改变……一时争得不可开交。

虎妈事迹被美国主流媒体轮番报道,漂洋过海,也吸引了中国读者的关注。在“育儿宝典”越来越走俏的图书市场,中译本《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在1月中旬发售后不久,就登上了某图书销售网站非虚构类首位。

教出“哈佛女儿”的常智韬先生可不这么认为,他很满意自己的新称呼——常帅的老爸,女儿常帅在与美国最优秀学生的竞争中获胜,2010年被哈佛大学录取。当地报纸称常帅“跳舞跳进哈佛”,这个女孩坚持跳了12年舞。更让莘莘学子“羡慕嫉恨”的是,这个经常因跳舞出访或者演出而翘课的女孩,在上海七宝中学的学业成绩名列前茅,年年都获得奖学金。

猫爸-教育理念

学校教育要体现的是普世性教育,达到培养通才、社会人的目的,家庭个性化教育,体现在因材施教上。蔡美儿只针对技艺上培养,但常智韬认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个性品德更重要。

猫爸-教育方式

在孩子成长不同阶段,父母孩子之间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是在不断转化的。中国教育传统强调“因材施教”,不同个体教育方式不同,同一个体不同阶段教育方式也不同。常帅10岁之前,“猫爸”和“虎妈”教育方式差不多,因为孩子独立完整人格还没有养成,父母的教育是一辈子成长的基础。

到了10岁以后,也就是小学高年级到初中毕业,父母子女间要有一个互动,她这时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父母要给她的是自己成长的意识和本领,需要做一些引导,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多一些自己做决定的事情。

这个阶段孩子生活学习内容多了,也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希望有一些自主的空间,硬性规定几点钟吃饭,几点钟玩,几点钟看书效果也不好。

自主权

“猫爸”跟常帅进行过一次谈话,告诉她:是自己愿意去遵守一些游戏规则的,能分清轻重缓急的,比如学习是第一位的任务,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你学习很自觉,就让你自主决定一些事。如果给了你自主权你用得很好,可以给你更大的一些。

给孩子自主权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孩子的自信心、被信任感、被欣赏感增强,她觉得自己是被爸爸妈妈信任的,所以对自己也会有要求,而且自己是能处理好一些事情的,能担当的,所以也会自信。自信的孩子自立要求也更强,要争取更大的自主权,就会要求自己做到更好。这个阶段是有游戏规则的,但不是清规戒律。

社交

女儿的同学来家里玩“猫爸”都很欢迎,也会在家里开生日派对,她偶尔也会在同学家过夜,同学的爸爸会给孩子们念一些英语小短文,讲一些小故事。“猫爸”认为这个阶段品德的积累,性格的养成更重要,因为知识的学习可以持续很长的过程。一个孩子是不是自信,是不是善良,是不是诚实,走出家庭在一个团队中能不能自立,这对孩子来说是第一重要的。

兴趣爱好

常帅学舞蹈是自己选择的。每周要去三四次,一练就是两个小时,常帅坐公交车去少年宫,有时在公交车上抱着杆子就睡着了。高二出国交流时她也参加舞蹈社团,现在在美国上学,每周跳三次现代舞。孩子对自己选择的东西会非常坚持。

情感交流

高中阶段孩子进入了逆反期,“猫爸”和孩子的沟通遇到很大障碍,这时要按照孩子的游戏规则出牌。孩子有种倾向,不愿意跟家长交流,觉得你未必了解我的所思所想,孩子自主意识增加,要按着你们所要求的去做,她就有一种冷战、软抗拒、非暴力不合作。你说什么她也在听,但你很难知道她听不听得进去。

这时要有意识跟孩子共同成长,比如和她一起去听柏林交响乐团音乐会,不过她看“五月天”、艾薇儿的演唱会就恕不奉陪了。为了找共同话题,“猫爸”经常拿时尚杂志给她看,陪她去买衣服,这个时候她最愿意和你在一起,她也会听听爸爸的意见,该怎么搭配,这也是一种感情交流。

不同年龄段阅读方式不一样


岁岁阅读

1岁、2岁、3岁.随着宝宝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的增强,你陪他阅读的方式也该有所不同。

即使你的宝宝很小,还不会说话,他也喜欢听你讲故事、说儿歌,还喜欢和你一起翻看漂亮的图画书。想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享受读书的乐趣,0岁就可以开始了。

1岁以内

给你的小宝宝读书,可以让他们感到快乐,但是不要因为他们还不太懂,就任意跳过某个段落。大声为宝宝朗读,可以让他们感知句子模式,增强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并促进语言发展。

我该怎么做?

挑选撕不坏的小开本:可以给他买纸板书,或者有质感的书,如小布书等。粗线条的图案有助于吸引他的注意力,并且促进眼部肌肉的发育。

环境也是好书:当你带宝宝去超市或花园里玩时,不管看到什么都讲给他听。这样做不仅让孩子领会到语感,而且能够培养他对周围环境的兴趣。

说童谣:儿歌对孩子来说是种比较有趣的语言启蒙方式,边说边做动作,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重复:重复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说可以加深他们的记忆,而且儿童也迷恋重复。

语言游戏:和孩子玩有趣的语言游戏,如父母来扮演老狼,然后对孩子夸张地说:“小兔乖乖,把门开开。”

1-2岁

1岁的孩子可能还不会说,却有很强的理解力。随着词汇量的增多,他所说词语的意思更单纯了,每个词都有直接指向。如他在1岁的时候叫“妈妈”,也许是饿了,也许是想让妈妈抱,但越往后他的意思越单纯,“妈妈”只是“妈妈”的意思。

我该怎么做?

逐渐减少儿语:孩子长到12个月时,他们已经准备好接收来自成人世界的语言和句子形式了,不要总对你的孩子说一些叠词,应该让他们听到通常的说法,并且用完整的句子。

猜结局:先别急着说出结局,让孩子猜猜。等他说了,再把结局读给他。

别局限在故事里:有时,你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做饭,可以为他读你手头的菜谱,然后让他看到你是如何照着做的,这样,书上的内容就带到现实生活中来了。

丰富性:尽情地对你的孩子讲话,大量的描述性语言将丰富他的表达能力,最后他也会学着你说了。

多读:读书应该成为你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

2-3岁

此时,宝宝的词汇量大量增加,他对句子的理解力常常让你感到惊讶,你可没想到,那些比较复杂的句子他也会说了。

我该怎么做?

读他最喜欢的书:熟悉的书可以让孩子感到自己什么都知道,像个小专家,这是他喜欢的。边读边让你的孩子填空,互动起来,能够补充你的故事会让他非常自豪。

考虑主题:你的孩子喜欢哪方面内容的书,就为他挑选那些同类的书,或者是他感兴趣的系列图书。

充当主人公:你可以把孩子或家人编进故事中,并用故事内容来教育他什么是诚实和正直等品格。

猜猜看:猜谜可以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不过不要太难,你可以问孩子‘什么动物长着两只长耳朵,喜欢吃萝卜?’也可以让他出谜语,你来猜。

教育孩子不要一味“说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你们知道早期教育有什么作用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孩子不要一味“说教””,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批评时,需隔离人与事

“你怎么又做错了”,“我告诉过你多少遍,你为什么不记住”……“这些话,是大多数父母在孩子犯错时的常用语。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这种表述方式除了宣泄自己的愤怒以外,既不能改变孩子犯错的事实,也不能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国内知名幼儿教育家与心理学专家孙瑞雪说,对孩子的一味指责,只会使孩子觉得“我不够好”,时间一长,孩子势必会产生恐惧和自卑心理,难以获得“成长的能量”。

她建议,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把孩子和事件隔离开,不能一味说“你这不好那不好”,而应该说“你不可以做这样的事”或者“你这样做不对”。这样,才可以使孩子明确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么,请控制你的废话。尤其是在孩子犯错时,不要对孩子宣泻自己的情绪”,孙瑞雪称,用最简单的语言,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就足矣。还有一点,请父母记住要蹲下来跟孩子讲话,这样,孩子会感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

启蒙时,切忌“喋喋不休”

“这是1,12345的1”、“这是红色,红旗的红,红汽车的红……”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启蒙时,总是喜欢不厌其烦地用不同方式对孩子说上N遍,但孙瑞雪称,这样的方式并不妥当,因为学龄前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给他们传授知识时,语言要非常简洁,让孩子“一听了然”。

孙瑞雪表示,很多父母训斥孩子时“排山倒海”,教育孩子时则“喋喋不休”,但他们忘记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其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使用冗长、复杂的语言,往往会令孩子感到困惑。因此,她建议家长在给幼儿启蒙时,也要控制自己的“废话”,在孩子看到数字或是颜色时,只需简单地告诉他们具体数字或颜色,先让孩子“对上号”,然后再考虑如何深化。

因此,家长们应该正确的教育孩子,不能盲目的教育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宝宝的成长非常有利的。

称赞增强孩子的信心,但称赞也要讲求策略


之前为家长们介绍过,有时称赞比批评更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可是我们称赞了,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期,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根据科学家研究表明,称赞的话语和策略的不同都会影响结果。

最近,在美国父母中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5%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孩子很好地完成一项任务时,应该称赞、表扬儿童聪明,因为这样的表扬会使儿童感到自己聪明,而这种聪明的感觉又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从而进一步促进孩子的学习;即便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他们也会充满信心地面对它们,加倍努力 去克服困难、应对挫折。

实验结果发现,在失败和挫折面前,受到个人取向表扬的儿童表现最差,受到过程取向表扬的儿童(努力表扬组和策略表扬组)表现最好,而受到结果取向表 扬的儿童在各方面的表现基本上介于上述两组之间。更愿意选择成功的任务,因为他们害怕再一次的失败,证明自己能力低或自己不够好,他们更愿意选择容易的任 务来获取成功,用成功来显示自己的聪明。更愿意选择曾经失败的任务,因为他们想继续做这些任务,直到自己取得成功。这样看来,那些被告之他们很好、他们很棒或者老师为他们而感到骄傲的儿童,就是那些遇到困难时不想坚持的儿童。

如果父母经常表扬孩子好,称赞孩子聪明,这些孩子在面临众多任务选择时,会放弃那些可能失败但能使自己学习到一些新知识和新方法的任务,选择自己肯定能成功的任务,以便于向他人显示自己能力高或聪明。一个人为了显示自己一时的聪明而放弃了自己能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从长远角度看,这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它会导致一个人达不到他应该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因此,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关注完成任务的过程,表扬他们为取得成功而付出的努力,称赞他们为获 取成功而使用的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只表扬他们成功的结果和获取成功的个人能力。本网站小编总结:应该鼓励孩子去挑战更多他们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在这之后给予他们称赞,在下次面临未知的困难时会使孩子更加有信心和动力。称赞时也告诉孩子为什么称赞他,对的做法的好处,有利于孩子学习规矩。

胎教的方式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