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给孩子准备入学礼物

2020-03-24 家长给孩子准备入学礼物 给孩子准备什么入学礼 胎教多久合适

孩子的零用钱怎么给才合适?。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出门就要带点钱在身上以防有用到钱的地方,所以就连现在幼儿园的宝宝有的每天都会有几十的零花钱,寝室孩子在幼儿园时还没有明确的金钱意识,也不懂该如何支配自己的钱,大多都被用在买零食和稀奇古怪的小东西上了,到底父母该怎么样给孩子零花钱才正确呢?

什么时候给钱意见不一,给多少也没有定论。通常父母都觉得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而增加,多数父母在小学时每天给孩子几元钱,到初高中就会给多点,一天几十元,少数还有上百元的,当孩子有特别需要的时候,如果合理,也会给。

专家建议:以需要为出发点

给零花钱应该以需要为出发点,比如幼儿没有购物的需求,就不需要给零花钱,而小学后孩子如果需要,可以适当给。

对于很多父母考虑的培养孩子财商,培养财商并不要专门给孩子钱,让他们去花,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告诉孩子钱的作用和来由,引导孩子把 钱用在合适的地方,孩子的金钱观是逐步培养的。比如有的父母鼓励孩子收集家里的废品去卖钱,把多余的钱储蓄起来,都是很好的方式。

把零花钱和对孩子的奖惩挂钩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孩子做自己该做的事并不需要额外奖励,如果孩子有愿望,可以提前说清楚,只当做一个礼物。

根据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孩子在7到11岁才有自主意识,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在此之前给他们的钱都不能算作零花钱,因为他们只是把钱当作符号,用钱来交换想要的物品。大概在三年级下到四年级上,孩子才会有自己的判断力,会考虑买一件东西“值不值”,这时可以按需要给他们零花钱,让他们自主支配,但是一定要有个度,不能超限。本网站小编总结:所以根据科学的研究孩子在幼儿园时家长不应该给孩子太多的零用钱,平时给了的零用钱如果没有花完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存起来。还有就是孩子平时过节收到的零用钱可以单独用存折存起来,不要让孩子随意的支配大额现金。

相关阅读

孩子零用钱的正确教育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早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对于早期教育,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孩子零用钱的正确教育,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有人说,零用钱是孩子学习消费的“学费”。确实,花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从分析需要、节制欲望到收集资讯、选择商家、比较商品的质量与价格,再到讨价还价、找零核对,在支配零用钱的过程中,孩子能学到的东西很多很多。所以,明智的父母不会排斥孩子用钱,而会教孩子如何花钱。

★零用钱怎么给:

时间:年龄越小,间隔越短孩子年龄越小,计划与控制的能力越差,因此,给零用钱的间隔应该越短。一般说来,10岁前的孩子一周给一次,10岁以后的孩子可以酌情半个月、一个月给一次,直到延长到一学期给一次。

定人定时发放零用钱的发放最好定时定人,如每周一发放,类似工资的发放形式。在这个时间发放,可以避免周末发放迅速赤贫的现象;定人发放,可以防止重发冒领的情况。

金额零用钱的标准应酌情而定,要考虑到零用钱将要涵盖的消费项目,要考虑到父母的经济状况,要考虑到市场行情(参考其他小伙伴的标准),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水平。一般说来,10岁前的孩子的零用钱通常不包括日常的生活消费,如车费、饭钱等。7岁以下,建议每周的零用钱不要超过5元。

结构零用钱可效仿成人薪酬的结构工资制,由基本工资与额外的奖励与报酬构成。除每周固定的“基本工资”外,孩子可通过家务劳动获得报酬或通过出色表现获得奖励。这样,孩子会慢慢领会到,只有靠劳动与努力才能赚到更多的钱,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美事。

★零用钱怎么用:

1、学知识3岁以后,孩子就可以学着认识纸币和硬币了。

认识钱币不光是让孩子说出钱币的面值,还应知道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如乘公共汽车时,让孩子去投币,知道有空调的公交车票比没空调的贵;夏天,让孩子去买冰棍,了解不同品牌的冰棍,价格是不一样的;去儿童乐园时,让孩子知道10元钱可以玩哪几样游乐活动等。

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让他们见证零兑整、整兑零的交换活动,了解钱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消费孩子在花钱买东西的过程中,父母要教会孩子审慎决策,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念,培养基本的消费能力。

“买什么”——学习按需消费有了钱,并不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父母要帮助孩子逐步分辨: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浪费,知道该花的钱要花,不该花的钱要省。通过零用钱,你可以向孩子传递良好的生活理念,如商品是买不完的,我们必须学会理性地取舍,在满足部分愿望的同时,就得节制其他的欲望;一个人的财富与地球上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节俭是一种美德,它可以使我们能够把更多的钱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向谁买”——学会比较与选择小孩子往往拿到钱就往商店跑,找到商品就是它了。大一些的孩子,也许稍稍懂点质量优劣与价格贵贱,但大多也不能兼顾二者,要么一味追求品牌,要么盲目追求省钱。确定要买的东西该向谁买、买哪种?父母不妨在带着孩子逛超市时,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陈列架前货比三家,比较货品的质量与价格,学会综合权衡。

“怎么买”——学学讨价还价、找零核对“讨价还价”其实是一个有趣的心理游戏,让孩子明白商家的出价与物品的实际价值之间是有空间的,学一点“生意经”,避免以后“吃大亏”;附带着,孩子的语言表达也得到了锻炼。带孩子一起买东西时,简单的运算可以让孩子去完成;让孩子替大人跑腿买东西时,要求他汇报价格与余额,这些都是训练孩子找零核对的实战机会。

3、学理财孩子上小学以后,就可以利用零用钱进行相关的理财教育了。

A、给孩子开设一个银行帐户,让孩子熟悉金融机构办理手续的一般程序,知道帐户里的钱属自己所有。

B、学会计划开支,比如可以让孩子拟一个本周开支的清单计划,为自己的各项开支作一个大致的预算。

C、学会记帐与核算。用一个小帐本记录自己的开支项目,周末核算看是否有不理性的消费,收支是否平衡,各项开支与预算是否有出入,是预算不合理还是消费失度,及时总结以便调整下周计划。

D、针对大宗物品,可以让孩子体验一下积攒与借贷的意义。比如,孩子想买一双轮滑鞋要100元。父母可以提议孩子通过劳动报酬与表现奖励争取额外的收入,同时每周积攒5元,攒足3个月,凑满60元,再向父母借贷40元,2月还清,付息2元。在这些半真半假的金融活动中,孩子可以真切地领会到储蓄与借贷的意义与价值。

4、学习爱总是在算计着金钱,难免会功利,要让孩子知道钱的意义不只是钱。

比如,捐赠活动中父母掏钱孩子捐赠,除了达到募捐的目的,孩子并没有受到爱心教育。最好是让孩子掏自己的钱,孩子就会面临得与失的权衡与选择,这时无论捐多捐少都是爱心的洗礼。节日或生日时,让孩子用零用钱为家人买一些小礼物,用钱来传递爱与表达爱。这样,孩子才能懂得钱除了可以满足人的欲望,还有更多更高的价值与意义。

【特别提醒】:

不要把家务与零用钱简单挂钩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孩子份内的劳动如收拾玩具、保持自己房间的整洁必须完成,不该计取报酬。额外的劳务可以考虑适当报酬,如帮妈妈去小区的便利店买包盐,找的零头不妨归他。

钱是钱,爱是爱,不要混淆零用钱的有无、多少与父母对孩子的爱无关,这一点父母都清楚。但我们仍然会不自觉地向孩子暗示两者的关系,比如“你最近表现很不好,我不喜欢你这样,再这样做就别指望我下周会给你发零用钱了”、“我爸我妈就是比你爸你妈心疼孩子,你看他们给咱儿子这么多压岁钱”、“亲爱的,今天我过生日你什么礼物都没买,是不是你已经不爱我了。”

让零用钱成为家庭制度关于零用钱,父母应郑重其事地和孩子进行协商,要让孩子感觉到零用钱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项制度,不是父母对孩子施压的一张王牌,不会因父母的情绪好坏而随意增减数量。零用钱协议一旦达成,双方都必须遵守。

孩子在零用钱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错,不要责怪孩子,给他机会锻炼,钱就会越花越明白。

在美国,父母从孩子3岁起就开始利用零用钱由浅入深,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如:

*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美元纸币;

*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并认识到无法把商品买光,必须做出选择;

*5岁知道基本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7岁能够将数目不大的钱找零,能够数清楚大量硬币;

*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帐户里;

*9岁能够制定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

*10岁时懂得每周节省一点钱,以备大笔开销使用;

*11岁时懂得从电视广告中发现事实;

*12岁能够制定并执行两周开支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用零花钱教孩子理财


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为了婴幼儿智利的开发,许多父母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教。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让宝宝有自信的与别人交往。对孩子早期教育有什么好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用零花钱教孩子理财”,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给零花钱是不少富裕家庭让孩子在理财方面的第一个尝试,如果使用得当,每周一次的零花钱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决断能力、延迟的满足感和正确的财务价值观。

家长可以从孩子五六岁时开始给零花钱,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开始懂得钱是用来买东西的。他们在商店里可以自己决定要点什么并自己付钱。他们可以开始学习交换这个概念。虽然八岁以前的孩子还不太懂节省攒钱是怎么回事,家长还是可以教他们如何计划着花钱,要分轻重缓急地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这要求家长在孩子想要多个东西时,有决心说:“不行,你的钱只够买一个,你到底想要哪一个?”并且要尽早教育孩子凡事都要有额度这一概念。

当孩子八九岁时,就开始对钱形成一个比较现实的概念了。到了这个年龄,他们能认识所有钱币,会找钱换钱,能理解不同东西的价格不同,还有自己的购买力。他们也开始理解节约攒钱的重要性。

零花钱应该分成三个部分:一部分用于急用,一部分要存起来(为延迟的满足感),第三部分用于慈善行为。当你孩子上高中时,让他交一份自己花销的预算(当然你有最终的否决权),然后根据他的预算,一次性给他一笔学期费用。这样可以鼓励和锻炼他长期计划的能力,为将来上大学做好准备。

当孩子十几岁时,家长就可以给孩子主要花费所需要的钱。如果把参加娱乐活动、给朋友买礼物,甚至自己买衣服等花费都算在内,数目一定不小。这样做,你孩子会认识到钱是有限、有定额的,他花起钱来也会更加慎重。

在孩子读大学时,每个学期的开学初(以后就发展成每学年)都需要处理一大笔钱,这应该是一个大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如果孩子没计划好,学年还没结束就把钱花完了,那他(她)可以打零工来赚钱。

“零岁教育”?究竟教宝宝什么才合适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早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零岁教育”?究竟教宝宝什么才合适”,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婴儿早期教育倍受重视的今天,其从何时开始最适宜已经成为了最热点的问题,有的教育专家提倡“零岁教育”,即从宝宝出生那天开始就进行适时、适当的早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父母又该如何具体操作呢?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零岁教育。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从孩子出生甚至从怀孕开始就变得无比紧张,生怕错过了孩子的关键期,耽误了孩子的成长。可是面对许多教育专家传递的林林总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却更加无所适从,不知怎样才能实施正确有效的零岁教育。

其实,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你们大可不必如此紧张。固然,零岁教育对人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我们并不是专业的教育家,过度的紧张只会使我们更加不得要领。如何才能让教育变得简单,让我们每一位年轻的父母都能放松心态,缔造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零岁教育呢?

关于零岁教育

零岁教育,很多专家定义为从出生到1岁的教育,但我更倾向于“无限接近零岁的教育”这一说法。因为许多实例证明,胎儿在妈妈肚中孕育的时候就能接受不同的信息。孩子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具有不同的个性。教育不是始于出生那一刻,而是始于怀孕期间。因此,如果以出生那一刻为中心的话,零岁教育应该涵盖它的之前(怀孕期间)和之后(1岁以前)的这一段时间。

零岁教育,教什么

如何让零岁教育变得简单?我想我们首先应该来思考零岁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我们到底应该教给孩子什么才算是实现了真正成功的零岁教育?

不可否认,很大一部分家长如此推崇早期教育无非是想让自己的宝宝变得更聪明,甚至成为天才。的确,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早期教育可以培养出天才,许多名垂青史的人物都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例如莫扎特,贝多芬。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些接受特别教育的孩子,会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惊人成绩,而产生其他“并发症”。这些才华横溢的伟人们,他们的人生既有常人所难以想象的丰富多彩和美满幸福,也有曲折起伏以及与常人不同的精神磨难。以莫扎特为例,他身染重病,在父亲死后,生活窘迫,形同乞丐,在妄想和忧郁中英华早逝,年仅35岁。贝多芬嗜酒成性,52岁得了黄疸,53岁吐血,57岁离开人世。

固然,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可以造就天才,但如果没有心性和人品的培养,就无法给予天才幸福的人生。所以我认为零岁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聪明的宝宝,也不单单是为了培养天才和高智商,零岁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心性和人品,我们可以称其为“心灵的教育”。知识性的问题可以通过以后的努力去弥补,但是,心灵的问题却不能弥补,他会因为时机的错失而永远错失。

1.孩子的“特殊能力”

说到心灵教育,似乎让人觉得很难很难,其实它并不难。因为每个孩子都具有“类型认识”这种“特殊能力”。

我们也许已经注意到:才出生几天的婴儿就能分辨母亲的声音,记住母亲的长相;幼小的孩子还不认识字,却可以指着"cocacola"的招牌说出那是可口可乐。我想,像这样让大人吃惊的事情绝对不会少见。

那是因为婴儿和幼小的孩子都具有原封不动的接受影像的“特殊能力”,他们能发挥这方面的"特殊能力"是因为孩子和大人的认识方式存在着差异。婴儿不仅仅是通过看母亲的长相去认识自己的母亲,而且还通过母亲身上的气味、声音、搂抱方式和姿势等综合性的感受去认识自己的母亲。对婴儿来讲,“母亲”是包涵有自己全部感受的母亲。

成人看到“cocacola”的招牌时,是通过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去认,然后才读出“可口可乐”,而幼小的孩子是将招牌上的字体作为一个整体去看,然后读出“可口可乐"。也就是说,孩子具有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去看的能力。日本教育家井深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类型教育理论”。“类型”一词来自英文“pattern”,婴儿通过“类型”,不仅可以认识声音和文字,而且还可以认识无形的东西和抽象的事项。例如,母亲在说“谢谢”的时候,婴儿是把“谢谢”所包含的礼貌行为、氛围以及语言和表情等所有的内容作为一个类型去认识的。也就是说,婴儿在还没懂得“谢谢”的意思之前,他是把“谢谢”所涉及的一切内容,如语言、行为和氛围等作为一个整体去接受的。

如果我们可以把这种类型认识的积累称作教育的话,那么不论是心灵教育,还是零岁教育是不是都可以变得非常简单和自然了?

2.让宝宝从小学会爱

现在,我们就以帮助孩子从小学会爱的能力为起点,开始我们简单的零岁教育之旅吧!

正因为孩子具有“类型认识”这种“特殊能力”,所以要让孩子学会什么是爱,我们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向聪明的宝宝展现什么是爱即可。宝宝从在妈妈肚子里开始就成长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家人之间充满爱意、互相关心、互相体谅;出生以后,大人经常对婴儿温柔地呵护。这样一来,婴儿就能通过“类型认识”很容易地感受到家人的爱,并对它进行吸收。当然,婴儿这时候还不明白这就是“爱”。可是当婴儿长大后知道“爱”这个词时,他就明白什么叫做爱,并通过自己切身的感受去深深理解它。这时候,他对爱的理解便不再停留在对字面的抽象理解上,爱人便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能力。

但是,如果婴儿在这个时期没有接受到这种关于爱的类型教育,即使他以后长大了也很难真正理解“爱”,而且即使他心里明白也不会有爱的行为,因为他没有学到爱的行为。

3.让宝宝成为怎样的人?你先做

我相信每对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有一个期望。可是,要让这个期望变为现实,仅仅用语言告诉他是不够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办?不要紧张,别忘了,孩子具有“特殊能力”!

人的能力、个性和爱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因为他们从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感受到的类型教育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如果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父母之间相互体谅、尊重老人,那么即使不用语言去教,婴儿也能自然而然地学会父母的行为方式和说话方式。等婴儿长大以后,父母的行为方式就会再现在孩子身上,使孩子也成为一个温柔体贴的人。反之,如果是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你能想象会发生什么吗?

因此,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吧!

4.缔造独一无二的零岁教育

现在,你还会因为不知道如何对孩子实施有效的零岁教育而感到迷茫和紧张吗?我想答案已经很明显。不管别人怎么说,每对父母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每个家庭都能给予孩子不同的类型,从这一刻开始,快乐出发吧,缔造属于你自己独一无二的零岁教育!

如何指导孩子使用零花钱


指导孩子使用零花钱

1.尊重意愿的基础上给予建议:

零花钱可以被孩子用来满足我们“不赞成”的消费欲望。也就是说,父母在尊重孩子自主零花的基础上,提一些建议就可以,如果父母管得过严,孩子买什么东西都要听父母的,那么孩子不过像是一只“储蓄罐”,完全失去了利用零花钱来培养其精明消费和理财本能的意义。父母要清楚,孩子在用零花钱上走一些弯路,也是让其积累经验的必由之路。例如孩子被“喝饮料,赢大奖”的宣传所吸引,一口气拿出所有的钱买了饮料,最后发现什么奖也没有中到,他会反思刚才的冲动;再如孩子被“吃干脆面,集画片,赢海南游”所吸引,我们也不妨让他尝试一回,当他发现再买一箱干脆面,怕也集不齐那18张画片时,他自会醒悟。

2.“安全消费”教育:

有了零花钱,“安全消费”的教育必不可少。孩子喜欢在小摊上购买散发出怪异香气和荧光的新奇文具,购买来历不明色彩俗艳的塑料玩具,购买会在舌头上“爆破”或把舌头染绿染蓝的糖当父母发现孩子的消费已经伤害到他的健康时,一定要干预。从孩子4岁起,我们可以教会他寻找和识别食品包装袋上的“QS”质量安全标志、像“一轮绿太阳从草原上升起”的绿色食品标志,教他识别那些有信誉的大超市的门脸,告诉他特别鲜艳的饮料和冷饮不能买,能把舌头染绿染橙的糖也不能买等。让孩子明白食品、玩具、文具的质量安全对小朋友健康的重要性,告诉他,在你辨别能力有限时,选择连锁超市,比选择路边小摊安全得多。

3.别让孩子变成“自私鬼”:

家长要避免宝宝的零花钱只用在自己一个人身上,有些宝宝有了零花钱后非常小气和自私,买了东西只顾自己一个人享用,还对父母说:“这是我的钱买的,你可别想尝!”父母此时千万别笑笑就算了,而是要对宝宝讲明白,爱是互相的,在家里,在朋友之间,只有懂得分享的宝宝才会受到欢迎。父母应鼓励和启发宝宝用部分零花钱来表述爱心,如买小礼物为爷爷奶奶过生日,如将部分找零放入超市收银台边上的“希望工程募捐箱”,或者将积攒下来的钱买一个新书包送给报纸上报道的“贫困学童”。相信这些爱心教育将在宝宝的心灵空间中种下善良与分享的种子,等宝宝再长大些,这些种子自然会开花结果。

发放零花钱的3大误区:

1.将零花钱和孩子分担家务紧密挂钩。

父母切忌这样告诫孩子:“要是你不马上把你的玩具收拾好,下周的零花钱就没有了”;也切忌这样收买孩子:“给你五毛钱,把垃圾袋提到楼下去。”把零花钱与家务联系在一起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是,孩子会以为家务不是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只是挣钱的手段;这样,会养成孩子在做家务时“锱铢必较”的脾性,也容易让其丧失对家庭的爱心和责任感。

2.将零花钱和孩子的学业成绩紧密挂钩。

等6岁宝宝进入一年级后,切忌对他这样说:“如果你的作业还不是优,我就停发你的零用钱”,或者“要是你进入全班前三,我就奖你一百块钱”。基于金钱刺激而产生的动力,比基于兴趣和责任产生的动力要短暂而薄弱,父母很快会发现,将零花钱和孩子的学习成绩一一挂钩,只不过是增加了孩子的投机欲——有些孩子会以作弊的方式来企求“达标”,有些孩子则以谎报成绩来求得“奖金”。

3.将零花钱和“我有多爱你”紧密挂钩。

某些父母为争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分别给孩子零花钱并在数额上互相攀比,有些祖父母为了显示跟孩子的亲密超过宝宝与他的父母,也用高额的零花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这都是非常短视的做法。零花钱与爱无关,零花钱不该打上“收买人心”的烙印。宝宝的父母应该与其他家人达成一致,保证宝宝只能从一个渠道得到零花钱,这有利于零花钱发放数额与有序使用的控制。

专家点评

对于“零花钱”的问题,是典型的“小问题、大学问”,因为它们涉及到太多的蕴含:

钱币可作为智力玩具

无论硬币和纸币,都蕴藏着丰富的细节和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借此提高孩子观察能力、普及文化常识。

金钱观

让孩子懂得,金钱是劳动所得、用来满足生活需要的。让孩子看自己的工资单并联想每天父母如何工作。

消费观

通过举例让孩子了解基本消费和奢侈消费的区别,认识节约是对劳动的尊重,杜绝奢侈消费、攀比心理。

自主能力

定期、定量地给孩子零花钱,规定孩子负责给自己买铅笔,剩余的自由消费,这样可促进孩子的自主意识。

财商培养

适当地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计划,引导孩子理性消费的能力,向孩子渗透开源节流的意识。

家长给孩子准备入学礼物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