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的童话故事

2020-03-05 狗的童话故事 狗的友谊童话故事 猫和狗的童话故事

他杀死了我的狗。

典故必定需要文化积累到足够水平之后才能应运而生。优秀的故事典故是我国的优秀文化。故事典故对于广大学生有着重大教育意义。典故中带给我们的启示要好好地去实践。您是不是正在寻找故事典故的模板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他杀死了我的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可以进来吗?”

“进来……你姓什么?”

“塔博尔卡。”

“你的名字是什么?”

“塔博尔。”

“你没有名字吗?”

“有……萨沙。可是大家都叫我塔博尔。”

他站在校长办公室的门口,手里提着一只裂开一道道白褶子的黑色大书包。皮提手断了,挂在一只扣环上,书包几乎拖到地板上。如果不算这只褪了色的旧书包的话,塔博尔卡的外表就没有任何引人注目的地方了——圆乎乎的脸蛋,圆溜溜的双眼,圆圆的小嘴。

校长打量着男孩,竭力想回忆起这个学生是犯了什么错被叫到他这里来的。是打碎了灯泡,还是在谁的脸上揍了一拳?难道这一切你都记得过来吗!

“过来,坐下吧……不是坐在椅子边上,要坐正。别啃指甲……讲讲你的事吧?”

男孩子不再啃指甲,一对溜圆的眼睛瞅着校长。校长又高又瘦。他只占了半个皮圈椅,而另一半空着。他的手也是又细又长,平放在桌上。当校长的一只臂肘弯曲时,就像个在黑板上画圆周的大圆规。

塔博尔卡瞅瞅校长,问道:

“您是指狗的事?”

“是狗的事。”

男孩子的两眼盯住一处:挂着雨衣和深褐色帽子的墙角。

“我怕小狗出事,就把它带到学校里来了。带到了生物角,那里收小蛇和金鱼,可是却不收狗。难道小狗比那些蛇蠢吗?”

他咽了口唾沫,抱怨地说:

“狗还是哺乳动物呢。”

校长仰靠在椅背上,五个手指像梳子似的在又黑又密的头发上拢了一下。

“于是你就把狗带到教室里来了?”

此刻,校长才想起这个捣蛋的家伙是为什么事被叫到他这里来的了。他只是等待恰当的时候,对这个很久没理过发的、圆圆的脑袋大发雷霆。

男孩又咽了一口唾沫,眼睛仍然没有离开雨衣和深褐色的帽子,说:

“它静静地趴在课桌底下,没尖叫,也没用爪子挠耳朵。尼娜·彼得罗夫娜没发现它。同学们也都忘记了在我的课桌底下有条狗,也没人哧哧发笑……可是后来狗撤了一泡尿。”

“尼娜·彼得罗夫娜对此很不满,是吗?”

“很不满……她踩在尿上,就像被蜇了似的跳开了。她冲着我和狗叫喊了半天。随后她命令我拿抹布把尿擦干净。她自己则远远地站在一旁,她怕狗咬人。同学们又叫又跳。我拿擦黑板的布把尿擦了。尼娜·彼得罗夫娜又嚷起来,说我拿错了抹布,并叫我带着狗赶紧滚开。不过,她倒没什么……她没杀我的狗。”

塔博尔卡的两眼依旧盯在一处,从一旁看起来,他似乎不是在对校长,而是对校长的雨衣和帽子讲话似的。

“就这些?”校长问道。

塔博尔长是今天光顾他这里的第五位了,因此校长已不想再继续谈下去。如果男孩说一声“完了”,校长就会放他走的,然而塔博尔卡没说“完了”,也没点头。

“没完,”他说,“我们还去过派出所。”

时间越来越难熬!校长响动很大地把椅子往桌子跟前挪挪。他坐在这张椅子里犹如他穿着一件过于肥大的衣服一样。大概,他的前任——老校长是个胖子,才置办了这把椅子。而他是新上任的校长。当校长的也有新手。

“你是怎么进了派出所的?”

塔博尔卡脸没发红,也没感到不安。他不慌不忙地立即讲起来:

“我的狗不咬人。不像那些高大围墙里边的狗总是龇牙,那样凶恶。那些狗的黑鼻子从大门下面探出来,就像双筒猎枪一样。而我的狗总摇着尾巴。

它是一只白狗,眼睛上方长眉毛的地方长着一对三角形的棕色斑点……”

男孩讲得很平静,声音单调。每个字就像光滑的小珠子一颗颗地从他嘴里蹦出来。

“它也没咬那个女人。它只是跟她逗着玩,咬住了她的大衣。可那女人往旁边一躲,大衣就被撕破了。她认为我的狗咬人,便大喊大叫起来。把我拉着去了派出所,小狗则在一旁跟着跑。”

男孩抬头望着校长:“还要讲下去吗?”校长坐在椅子边上,胸口压在桌子上。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仿佛在瞄准。这双眼睛除了塔博尔卡之外什么都看不见了。

“说下去。”

“我们在派出所被扣了两个小时。我们站在墙边等着。可是在派出所里并没把狗打死。有一个留胡子的叔叔还抚摩了它几下,给它糖吃……原来,狗应该有号牌和嘴套。这是规定。可是我捡到这条狗时,它既没有号牌也没嘴套。总之,它什么都没有。”

“你是在哪儿捡到它的?”

“在乡下。主人搬进城里去了,就把狗扔掉了。小狗在路上跑,到处寻找主人。”

“先养狗,尔后又扔掉!”

校长的这句话脱口而出,他突然觉得在说出这些话以后,已经不能用拳头敲桌子训人了。

男孩没接他的话茬。

他出乎意料地提出异议:

“他们丢掉了狗,但并没杀死它。我碰上了它,把自己的早点给它吃,从那时起它就没有离开过我。”

“你的狗叫什么名字?”

“不知道。他的主人不是走了吗?”

“可你总得叫它吧?”

男孩迷惑地瞅瞅校长。

“你没给它起个名字?”

“干吗要起名字?”

他终于松开了沉重的书包,书包便咚的一声掉在地上。

“它原来有名字。我只是不知道叫什么。我问过别的孩子,可没人记得它的名字。”

“你该给它起个名字。”

男孩摇了摇头:

“既然狗原来有名字,何必再给它起新的。每条狗只应该有一个名字。”

这时,塔博尔卡看着搁在桌子边上的铜烟灰缸。烟灰缸很干净,闪闪发亮。显然新校长是不吸烟的。

塔博尔卡抬起手,挠挠后脑勺,校长发现他的袖子上有一块大补丁。这块补丁就像栅栏,挡住胳膊时不露出来。

男孩突然停住了嘴,又突然往下讲,仿佛他将一半想法留在心中,只说了一半出来。

“我第一次把狗带回家时,他正好出门在外。妈妈说:‘狗只会带来肮脏!’狗怎么会带来肮脏呢?它只能带来欢乐。后来,妈妈又说:‘我可不伺弄你的狗,你自己来弄吧!’我要这条狗,就是为了自己伺弄它的。我的狗很聪明。当我背诵诗的时候,它就望着我的眼睛在听。当我解不出算术题的时候,狗就在我腿上蹭。它这是在鼓励我。后来他回家来了,就把狗撵走了。”

塔博尔卡两眼没离开烟灰缸。而校长把手指交叉在一起,放在面颊底下,一对眯缝的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男孩。

“狗怎么会惹他呢?……要是我就不会把狗撵走的。它已经被人撵过一次了。我把狗放在堆杂物的棚里。那里又黑暗又冷清。我一直思念着自己的狗,甚至在夜间醒来想:或许它很冷,睡不着觉?或许它害怕黑暗?……这当然是在瞎想喽:狗什么都不怕!上学时我也想着它,盼着放学,因为它的早餐还在我的书包里……后来,他为咬破的大衣赔了款,就把狗从棚子里赶走了。于是我就把狗带到学校来了。我没地方安置它。”

此刻,男孩的每一句话已经不像小珠子了。它变得粗糙,有棱有角,吃力地从他嘴里挤出来:

“我没想到他要杀死我的狗。当时我不在家。他把狗叫到自己跟前,朝它的耳朵开了一枪。”

房间里寂然无声。犹如刚刚放过一枪似的。无论是男孩还是校长,都很久不愿打破这沉默。

突然校长先开口说道:

“听我说,塔博尔卡!我送你一条狗,好吗?脊背上带黑道道的德国狼犬。”

男孩子摇摇头:“我要我的狗。我会教它救溺水的人。我有这样一本教狗的书。”

校长打圈椅里站起身来。他显得比原先更高了,外衣套在他那瘦削的肩膀上,就像挂在衣架上似的。没准儿,这件上衣先前也是属于老校长的。就和这圈椅一样。

他走近男孩,俯下身来:

“你能跟父亲讲和吗?”

“我跟他没吵架。”

“可是你跟他不说话?”

“我回答他的问题。”

“他曾经打过你吗?”

“不记得。”

“答应我,跟你父亲和解。”

“我回答他的问题……直到我长大为止。”

“等你长大了要干什么?”

“我要保护狗。”

校长默默地在办公室里踱了一圈,又坐进自己那颇不舒适的圈椅里。男孩则抓起提手挂在一只扣环上的书包朝门口走去,他离开时,校长发现他袖子上的补丁破了,尖尖的臂时露了出来。

延伸阅读

死驴和两只狗的儿童故事


中国上下五千年,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历史典故。优秀的故事典故是我国的优秀文化。每个故事典故都会告诉我们一些哲理。典故中传播的优秀文化我们应该大力弘扬。有没有比较好的故事典故模板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死驴和两只狗的儿童故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死驴和两只狗的儿童故事

许多美德都是姐妹,一些罪孽恐怕也会是兄弟。但只要有一种邪恶的思想占据了我们的心头,闸门一开,其它就将蜂拥而至,难以收拾。这里要说的是人们的善恶同居,参差不齐;讲到品德,人们很难把优点聚集一身,很难使优点永生不灭,相互媲美。所以说当某人非常勇敢,他就不免急躁易怒,另一人谨小慎微,可又嫌过于小心。

在自然界中,狗具有体贴和关心人的优点,对主人可说得上非常忠诚,但即使这样,它却仍然既馋又傻。下面说的两只看家狗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

两只狗看到远处的水面漂浮着一头死驴,水流和风向使驴离狗越来越远。一只狗说:“朋友,你的眼力比我强,劳驾看看那水面上,漂浮的是头牛还是一匹马?”

“咳!你管它是什么,操这份闲心干吗?”

这只狗说:“总可以弄来填饱肚子呀!关键是如何把它搞到手。不过距离太远,我们还得逆风游过去。这么着吧,我们还是拼着命来把这河水喝干吧。我们的喉咙本来很渴,相信一定可以做到这一点的。那时漂在水面的尸体很快就会晾干,保管咱们一星期的口粮都没问题。”就这样,这两只狗争相喝起水来,它们喝得头昏眼花,最后胀破了肚子,断了气。

2死驴和两只狗的儿童故事点评

人不也是如此吗?当他热衷于一件事时,根本未曾考虑办不办得到。他有着许多美好心愿,并为此四处奔波。他奢求着荣华富贵:诸如扩充疆土、钱柜装满金币、成为世界最知名人士……所有这一切,就是他要喝干的水,但人们还常常觉得远远不够。为了实现这种种想法,人们必须长有三头六臂。对于这样的人,恐怕四个玛土撒拉千岁老人的寿命相加,也难以实现他的一个愿望!

扁虱害死了驼鹿的故事


扁虱害死了驼鹿的故事

驼鹿是鹿家族中的巨人,它身长两米多,重达600多公斤,头上长有两只大角,角阔达到两米以上!

驼鹿的背部、头部,像骆驼。躯干、长角,像鹿。现在的兴安岭深处,已很少见到它们。当地的少数民族,称它们为“堪达罕”。因为它们像这个、像那个,到头来,就成了“四不像”。

驼鹿现在主要生活在欧亚大陆的北部,它们的天敌很多,主要是狼群、棕熊、还有我们人类!在某些地区,令它们死亡最多的凶手,却不是这些凶恶的猎手,而是另有人在!

它们是那些和驼鹿亲密接触的、附着在它们身上的一种寄生虫!

这种被人们称作扁虱的寄生虫,爬到驼鹿身上时只有小米粒大小,通过吸食驼鹿的血液,很快长大到葡萄般大!更可怕的是它们数量众多,常常是一只驼鹿身上,会有数万只之多!它们吸食驼鹿的血液,往往超过了驼鹿所有血液的一半以上!

害上这种寄生虫的驼鹿,毛发不整,精神萎靡,体态消瘦,最后,终因贫血而死亡。

扁虱虽小,庞大的驼鹿却拿它没有办法。

2扁虱害死了驼鹿的故事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忽视看似弱小的对手,因为你很有可能会被弱小的随手所打败。即使你是万兽之王,你也可能会被弱小的田鼠反将一军。因此,请正确对待你身边的每一个对手,绷紧你的神经。强大的对手会令人精神振奋,同样弱小的需要提防警惕。不要忽视看似弱小的对手,随时都有可能令你掉进陷阱而不自知。

活神仙杀了自己的儿子的故事 儿童故事活神仙杀了自己的儿子的故事


纵观历史传承,历史事迹大多都是通过故事典故源远流长。这些优秀的历史典故都是宝贵的传统文化。每个故事典故都会告诉我们一些哲理。我们可以在闲暇之余多看看优秀的故事典故。优秀的故事典故是怎么样的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神仙杀了自己的儿子的故事 儿童故事活神仙杀了自己的儿子的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神仙杀了自己的儿子的故事

有一个人,自称活神仙,说自己对于星术和各种学问,都无所不通。他既然如此自负,就想显一显他的本领。于是他跑到外乡去,在许多人面前,抱着自己的儿子痛哭起来。大家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哭,他说:“我这个儿子,七天之内就要死了呀,我怎能不哭呢?”大家劝他说:“你这个儿子,现在这么好好的,哪里会七天之内就死呢。也许你算错了,那不是你自己先白白地伤心了一场么?”这个人回答说:“不,我算的命,是非常精确的。我对于日月星辰,宇宙万象,从来都没有算错过。”到了第七天,他的儿子却还没有死,但这个人为了名誉起见,竟自己杀死了儿子,以证明他是一个活神仙,有预知未来的本领。

2活神仙杀了自己的儿子的故事点评

为了自己的名誉,不惜牺牲掉自己儿子的性命,真的是恶劣至极,虎毒还不食子,亲生加害自己的孩子真是连一个畜生都不如,就算成为了活神仙,当世人知道它是如何得到这肮脏的名誉时,不知这活神仙如何立于天地。

农夫和死神的故事农夫和死神


农夫和死神的故事

隆冬时节,有个老农夫,在树林中砍了一捆柴火。终生的穷困和劳作弄得他骨瘦如柴,他一步步吃力地返回他那烟雾弥漫的小屋。

在柴火的重负下,他气喘吁吁,一面呻吟一面吃力地挪动着脚步。不知走了多久,他终于精疲力竭,就停下脚步,放下柴火,往路边一坐。他叹了口气,想起自己的悲惨命运,自言自语起来:“我怎么会这么穷,我的上帝,一贫如洗,还地养活妻子儿女,还要缴纳各种苛捐杂税,哎,我的命怎么会这么苦啊……什么时候老天爷开眼,难道就不能让我过上一天快活的日子吗?”

陷入巨大苦闷的农夫埋怨着自己的命运,无意间把死神召唤。而死神人们并不遥远,它就在附近。刹那间,死神来到了农夫面前:“你喊我做什么,老头?”

可怜的农夫看到死神狰狞的面孔,吓得魂不附体,慌慌张张地开口:“死神大人,请不要动怒,我喊你来,是想请你帮我背起这捆柴火。”

2农夫和死神的故事点评

选择放弃生命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农夫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机智的应对死神的问话。死亡看似能解脱痛苦实则不然因为这死都带着痛苦。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更是对亲人的不负责任。

曾子杀猪的故事


典故必定需要文化积累到足够水平之后才能应运而生。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关于大量的故事典故。历史典故都会交给我们一些人生道理。在空闲时间我们可以多看看故事典故。你是否了解故事典故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曾子杀猪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些。

寓言小故事:曾子杀猪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虎死撤备的故事


虎死撤备的故事

若石全家因为老虎的出现而人心惶惶、坐立不安。作为应急的措施,他一面带领全家老小日夜监视老虎的动向;一面用日出鸣锣、日落燃火和夜间摇铃的方法驱赶老虎。为了增强防范能力,减少精力消耗,若石一家把篱笆改成高高的土墙;在墙的四周树起一道用荆棘筑成的屏障;在山谷里挖掘了可供防守用的洞穴。这些周全的举措、巩固的设施使老虎望而却步。整整一年过去了,老虎没有从若石家里得到任何好处。

一天,若石听山里人说发现了一只死老虎。他跑去一看,认出它就是经常出没在自己住宅周围的那只虎,所以非常高兴。若石以为威胁自己的那只虎死了,等于根除了心腹大患。于是,他放松了对野兽的监视;撤除了打虎的装备。家里的院墙损坏了也不去修复;荆棘围成的篱笆破烂了也不去整补。他每天过着的生活。

没过多久,一只貙(chū)在追逐麋鹿的时候从若石的屋后经过。它听见若石家里有牛、羊、猪的叫声就止了步。这只貙闯进院子,躲在若石的屋角边窥视了一会儿,见四周没有人,于是跑进牲畜棚里乱咬乱抓起来。若石闻讯后赶去观察,发现一个像山猫的家伙正在

咬吃一只山羊。他不知道那就是性情凶猛的貙,所以用大声的喝斥去赶它。可是貙并不害怕,它仍然咬着羊不放。若石见这个家伙不肯走,拾起一块石头向它砸去。谁知那只貙突然丢开了羊,转过身先举起两只前腿像人一样直立起来,接着猛然扑向若石,用利爪把他抓死了。

一些有学问的君子议论说:“若石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自然会落到这种下场。”

2虎死撤备的故事点评

虎死撤备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掌握看问题的正确方法,善于透过现象总结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一只虎想吃人,饥饿的虎都吃人;一种凶猛的野兽会害人,所有凶猛的野兽都害人。如果我们都能懂得这个规律,自然就能避免一些灾难啦!

狗的童话故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