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鱼亲子活动

2020-02-03 慢鱼亲子活动 做事慢的童话故事 孩子胎教

父母们勿要嫌孩子穿衣慢。

平时在家,许我的妈妈们常常嫌孩子们做事情慢,因而剥夺了孩子们自己探索的机会,其实小孩子们贵在锻炼,所以家长们要多给宝宝们提供这样的机会,不要因为孩子们穿衣、吃饭慢而采取包办!

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穿、脱、折衣服的常规,有助于你在家的指导和帮助。

小班上学期:认识自己的衣服,会脱衣服,知道衣服放在固定的地方。

小班下学期:在老师帮助下会穿脱,初步学会扣纽扣,初步有放整齐的意识;

中班上学期:初步学会自己穿脱开襟衫,学习折叠衣服,熟练地扣纽扣;

中班下学期:基本独立穿脱衣服,能折叠整齐,知道热了脱衣,冷了穿衣;

大班上学期:熟练掌握穿脱衣服的方法,能自己将衣服塞进裤子里;

大班下学期:掌握多种衣着的穿脱方法,知道整理仪表的方法(翻领子)等。

要使孩子达到这些基本要求,需父母和幼儿园老师一齐努力。基中关键是父母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不要怕孩子做得不好,也不要嫌孩子做得太慢,更不要包办替,而要提供给孩子锻炼、巩固的机会。

孩子终归是要离开妈妈的,所以家长们要替孩子们做长久的找算,以上就为妈妈们列出了孩子在幼儿园所要独自完成的一些事情,希望家长们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zj09.com小编推荐

父母衣着要检点谨防孩子性冲动


进入炎热夏季,一到家就换凉爽居家服成为大家的习惯。于是不少男士习惯穿着紧身内裤、女性着吊带低胸内衣在家中往返穿梭。但专家认为,对于家中有3岁以上孩子的父母来说,在家穿衣还需谨慎,一不留神性感衣着很可能唤起孩子的性冲动。对于孩子来说,其内心深处的好奇和自责是父母难以理解的。

母亲换衣孩子着迷

12岁的男孩浩浩第一次遗精了,因为过分害羞,他没敢告诉父母。偷偷查阅资料后他意识到,自己真的成了“男子汉”,以后可以有生育功能了,于是心中暗暗对班上女生多了几分留意。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一次他放学后推门进家,看到刚下班归来的妈妈换上了一件漂亮性感的蕾丝花边睡衣,细细的吊带和低胸的装束可隐约看到妈妈的双乳,刹那间一种冲动涌上心头,竟不可扼制地萌发了性冲动。为此,他陷入了深深的罪恶感中,觉得自己对不起妈妈。

可引发性心理障碍

一对大大咧咧将身体暴露在孩子面前的父母,肯定是不负责任的。专家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萌发的性冲动比通过其他途径导致的性冲动更会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危害。如某医生日前接诊了这样一个病例:一位8岁的男孩因心脏病发作被送到医院,医生们都束手无策。在心理医生的开导下,男孩慢慢说出原因:他偶然碰到父母在行房事,觉得场面恐怖,以为是打架。还有位母亲过度溺爱家里男孩,这个男孩在妈妈“母爱无忌”的溺爱下,每晚都与母亲同床而眠,入睡前还必须摸着妈妈的乳房,一直到13岁。当他从同学间听到一些性信息,便对自己以前的行为产生了厌恶和惧怕,产生了性罪恶感。

专家指出,异常的母子、父女关系会导致孩子的性心理障碍。对儿童过早的性刺激,包括父母亲的性暴露、听到有关性的谈话、生殖器受到成人抚弄等,是成人后性变态的原因之一。孩子在突如其来地遭遇性困惑或者性冲动后,假如没被及时纠正心理,很可能影响孩子正常的性心理,甚至可能引发性功能障碍。

孩子“教”我们如何做父母


我曾经和学生分别到10所幼儿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315名幼儿进行了“你比较喜欢爸爸还是妈妈?为什么?”、“你喜欢幼儿园的哪些活动?为什么?”等调查。从孩子们的回答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启示。

1.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该互树威信

“爸爸不好,妈妈说爸爸好凶。”、“妈妈不好,爸爸说妈妈小气。”、“爸爸不好,妈妈说爸爸又胖又懒又贪吃。”......

父母在孩子面前互相贬低对方,这势必影响到我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进而影响到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效果。为了更有成效地教育好孩子,我们应在孩子面前互树威信,比如说说对方如何辛苦为家庭或社会作贡献等。

2.对孩子的态度、要求要一致

“妈妈好。爸爸打我时,妈妈帮我对付爸爸。”、“妈妈说买支枪给我玩,爸爸说不给,我讨厌他!”、“我不喜欢妈妈。因为妈妈老是说,‘吃完饭后才能看电视。’”、“我喜欢妈妈,因为她很听我的话,我叫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我不喜欢爸爸,因为我叫他买变形金钢给我,他不买。”;同时严父慈母的教育方式比较普遍,如许多孩子回答说“妈妈好,妈妈不打我,爸爸常打我的屁股,而且还打得很痛。”、“爸爸不好,爸爸骂人好凶。”

上述教育矛盾现象在家庭教育中是大量存在的。对孩子的态度和要求不一致,往往会使我们对孩子的影响力大大地降低,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对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哪一方提出的,也不管我们对此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看法,我们都应该积极支持对方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只有这样保持教育要求的上的高度一致,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关注孩子

孩子不喜欢父母的理由有:“妈妈考试时不理我”、“爸爸老是出去(他爸爸是某宾馆的总经理)”、“爸爸老是出差,老是不在家。”......

孩子喜欢父母的理由有:“爸爸出差时买东西给我”、“妈妈出差时打电话给我”、“爸爸在北京读书时写信给我”、“新年爸爸寄漂亮的明信片给我(她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经常看我做事”、“妈妈跟我一起做游戏”、“爸爸跟我玩变形金钢”......

从孩子上述的理由中我们可以看出,同是出差在外,有的出差成为增进亲子之间感情的锲机,有的则成为削弱亲子之间感情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关键就在于父母能否利用出差这一锲机来表示你对孩子的爱与关注,进而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忙的机会及在外的时间将会越来越多,但不管我们怎么忙,请都不要忘记了对孩子表示我们对他的关注,比如,给孩子写信、打电话、买小礼物送给他,或者忙里偷闲,尽可能多地抽些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耍,尽量满足孩子对被爱和被关注的需要,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4.孩子的进步需要得到肯定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孩子们喜欢某一门课的学习,那是因为他们学习回家后有人愿意听或看他们的学习汇报,并肯定他们的进步,比如有的孩子说“我喜欢音乐课,因为回家后可以唱歌给爸爸妈妈听或爷爷奶奶听。”、“我喜欢儿歌课,因为回家后可以背给爸爸妈妈听。”、“我喜欢计算课,因为回家后算数经常得到妈妈的表扬。”、“我喜欢折纸课,因为回家后可以折给妈妈看。”、“我喜欢手工课,因为做的东西可以带回家给妈妈看。”......,相信,如果我们对孩子的学习成果不听、不看、不表扬,那孩子的学习态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说,在教育孩子方面,家园合作不单是指幼儿园教什么,家里面就教什么;我们家长对孩子学习后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也是一种很好的家园合作的方式。

5.共同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

“爸爸妈妈我都喜欢,因为他们经常带我出去玩。”、“我喜欢爸爸(妈妈)。因为爸爸(妈妈)常常来幼儿园接我,妈妈(爸爸)只来接过一次。”、“我喜欢妈妈。因为妈妈辛苦,她天天都煮饭给我们吃。”、“我不喜欢爸爸,因为他老爱睡懒觉,不送我去幼儿园。”、“我喜欢妈妈,因为她经常买东西给我。”

如果我们在养育孩子方面能做到各自承担一半的责任,孩子的回答肯定会是:“爸爸妈妈我都喜欢”!这不仅仅是个更爱谁的问题,它对孩子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以及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都是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的。

父母要不要对孩子说“不”


时间是一条金河,又是一年开学季,不少的同学会在家里的帮助下调整作息为入学做好准备,入学准备可以帮助孩子们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中,那么你还有了解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父母要不要对孩子说“不”》,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父母要不要对孩子说“不”

细想一番,其实只有这样三种情况是绝对有必要对孩子说“不”的,其他的最好别说:

——当孩子打算做的事会伤害他自己的时候

比如:伸手够火炉上的锅,尤其是当它盛满滚烫的热水时;

——当孩子的行为可能会伤害其他人的时候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睡觉的宝宝旁大声地吵闹或是砰砰地敲打他的玩具;

——当孩子的行为会带来实际上的损失的时候

比如用蜡笔在起居室的墙上乱画。

即使你要说“不”,也不必弄得像一次正面对抗那样。最好的办法是以你所知道的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举个例子,孩子要是不肯穿上外衣和套衫,你就可以在答应他外出玩耍的时候给他穿上。

在你决定说“不”之前,记住:暂停一会儿总是值得的。

你必须确信你切实知道孩子的意思,并且确信你的回答是正确的。

保持行为准则的简单性和连贯性非常重要,这样孩子才会领会你的意思,知道你是认真的,并且知道你在讲话之后总是期待他立刻作出某种行动。这样你说的“不”才真正有所作用。

孩子,你慢慢来(下)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了,新学期已将向我们走来,孩子要在入学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入学准备可以避免我们在开学报名时的手忙脚乱,你有哪些推荐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孩子,你慢慢来(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最近我却经常发现我原来不抱希望的一些愿望,儿子会在不经意间表现出来,令我为之感动,与老公惊叹。

有一次,与同事在一起,我说:给叔叔一个片片,好吗?儿子站在同事跟前认真地撕完包装,拿出一片山楂来首先给了那位同事,那天还把自己的零食分给别的孩子。自己吃东西时,会举起一个递给身边的人。

傍晚儿子喜欢出来看天边发红的云和天,虽然与人交往还是显得胆小,但是有好转了;有时会要求自己下来跑,我想等他再长长,会更好,上楼梯也愿意自己来了,不让扶,自己扶着栏杆一级一级坚定地上。和他商量什么事,他有时会很坚决地点点头,说一句“行!”当然,有时会反对,说“不好!”睡觉前,我说:你把床上的玩具都收起来,好吗?儿子会一个个捡起来放在盒子里或摆在床头,虽然不达标,但他做了。为此,我经常在心里感叹:这孩子真好!这可能是儿子天生的本质,也有我们后天“惯”的原因。老公曾经说我“太惯了!”现在他不说了,也接受这种方法了。

儿子现在还有很多“怪”行为,比如,我正给他剥葡萄,他要剥,我就给他,他拿过那个刚剥开一点的葡萄来看了看,要求我“长好!”我只好换一个整的给他。他吃月饼,自己还没咬,我说来让我咬一口吧,他就给我咬,我不想让吃那么大一块甜食,就大咬一口,咬完他一看就不干了,哭起来,只好换个原样的,这才不哭了。

我对蒙氏教育有有这样的理解:孩子是有天生优良的品质的,就看大人怎么让他发挥出来的。我现在总结的就是:给他自由,给他安全感,他会照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两三岁以下的孩子不需要别的,需要的就是安全感,来到这样一个新奇的世界,手足无措,还能需要什么呢?最需要的是安慰、帮助、宠、惯……,还不到锻炼、受挫折的时候,等他稳定下来了,还有什么不好说的呢?那时候再经受挫折并不晚。

要做到慢慢等,是需要耐心的,还需要有一颗平常心:当别的同龄孩子会数到10时能认识几十几百字时你急不急?当别的孩子知道分享会自己上下跑跳会弹琴会说英语时你急不急?……

做父母是需要修炼的。

儿子,你慢慢来,爸爸妈妈等着你。

父母要为孩子承担过失


随着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新的开学季即将到来,相信大家在开学前都会做好相应的入学准备吧,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更快的适应开学的生活,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高效做好入学准备的知识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母要为孩子承担过失,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当孩子开始对我们说谎,你会怎么办?难道真的以打骂的方式解决吗?坦白说那样只促使孩变本加利的说谎。如果我们把孩子的错看成是自己的,那么你将跨越与孩子之间的鸿沟。

假日前,儿子回来报告考试成绩,语文96分,数学90分,英语93分。不过,我私下跟老师通了电话,发现儿子报给我的分数有水分。

儿子兴奋地要我兑现带他去市内玩的诺言。我答应了他。我领儿子乘车去市区,让他在“肯德基”大饱了口福。当他吃的差不多时,我问:“儿子,你这次考试各科成绩到底是多少?”儿子头也不抬,又按原本说过的给重说了一遍。

儿子说谎如此镇静,我心里一阵发紧,但仍调侃道:“不对吧,据我所知,你至少有一项是‘盗版’分数。”儿子微微一惊,转而平静地说:“不信去问同学。”我不高兴地说:“你有必要跟爸爸说谎吗?老师都告诉我了,你这次数学考了73分。”

“我没说谎,可能当时我听错了吧。”听了儿子这句,我心中更难过,觉得自己很失败。

我起身离开,往家步行而去。市区到我们居住的县城,乘车需要一个多小时。炎炎烈日下,儿子不知所措地跟在身后:“爸,好热啊,咱乘车吧?”我给了他十块钱,让他自己坐车回去。儿子忽然哭道:“爸,是我骗了你,对不起……”我仍埋头走路。直到傍晚,我俩才到家。

到家后,我对儿子说,爸爸没有教好,是爸爸的错。打那以后,儿子果真克服了说谎。

如果家长真能把孩子的缺点看成是自己的过失,那你跟孩子之间将不再有鸿沟。

父母也要会“听”孩子的话


“该干什么干什么,唉,越大越不听话。”家长们常常说类似的话。想让孩子听话——

“歪歪是我给吃给穿养大的,当然什么都得听我的,不然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歪歪爸正叽里呱啦地抱怨着。原因?其实很简单,放了暑假的歪歪着实在过一个“快乐”的暑假——作业堆着不写,整天看电视;以学习名义买来的电脑,多半用来打游戏,有时甚至一打打到小半夜……要是跟他讲道理,他会跟歪歪爸讨价还价,“下午不打游戏?行啊,但晚上光看动画片不背单词……”让本来工作就忙的歪歪爸焦头烂额——

歪歪爸:无论我说什么,他的回答就三个字——“知道了”。结果呢,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唉,歪歪是越大越不听话了。

精豆妈:你把和歪歪说话当一种负担了吧?

乖乖妈:谁让你平时说话,习惯对歪歪用发号施令的口气,“这不许、那不行”的,对孩子采用高压政策。

歪歪爸:歪歪不听话,与我说话有什么关系?

乖乖妈:“为什么爸爸能熬夜看电视而我不能?为什么爸爸星期天可以睡懒觉,而我就必须早起上兴趣班?这不公平!”这就是歪歪心里所想的,歪歪爸肯定不知道。他本来就觉得不公平了,再加上你的语言刺激,肯定会“造反”。

精豆妈:所以,他认为他要得到补偿——你不让我打游戏,那我就要看电视。

歪歪爸:歪歪要补偿?那我不是还得废嘴皮子和他讨价还价。

精豆妈:歪歪比你更急!讨价还价往往带来时间上的延误,如果因此影响他看电视、睡觉或者上课迟到被老师骂,别心软,让他自己承受后果,我就是用这个办法对付精豆的。

乖乖妈:其实,问题不在于“说什么、怎么说”,聪明的家长不仅是一个高明的说者,还是一个高明的听者。

歪歪爸:听?他好像连话都不想和我多说!

精豆妈:他不说你说啊,问问他最近喜欢玩什么,遇到什么新鲜事儿……

乖乖妈:歪歪肯定有过这样的情景,兴致勃勃地回到家,给你讲着学校里的故事。其实,他不需要你说,他需要一个忠实的听众,来和他分享。可能你没意识到孩子的这个需求,总觉得听孩子说话,是浪费了家长做家务、看电视的时间。

精豆妈:是啊,孩子放学回了家,也正是我最忙的时候,忙着做饭,忙着收拾家,每次精豆和我讲话,我总是一边忙,一边敷衍几句。

乖乖妈:这种情景会让孩子不愿意和你们交流。他会想着我不耽误爸爸、妈妈的时间,快点把事情说完,越说越急,越急越说不来,成了结巴,或者干脆什么都不说,变得不爱和家长沟通。慢慢地,他也会养成对什么事都不关心的毛病。那些在课堂上发呆、不爱发言的孩子,可能就是因为曾经缺少好的听众。

歪歪爸:你的意思是说,我说话时歪歪漫不经心,原因在我,是我犯了“不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的毛病。

乖乖妈:对!听出孩子在想什么,才能对症下药、融洽感情。

精豆妈:我只知道跟孩子说话时,“知道了”、“别烦我”这些话千万不能说。

乖乖妈:别忘了眼睛是最好的表达方式,要睁大眼睛看着说话的孩子,这也是在告诉他,“对于你要说的话,我很感兴趣。”保持微笑,可以加入夸张的吃惊的表情。

歪歪爸:我回家做“试验”去!

好父母要对孩子有耐心


伴着清脆而熟悉的铃声,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孩子要在入学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入学准备做的好可以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生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你有哪些推荐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好父母要对孩子有耐心,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我们在很多学校的墙上都可以看到一条爱迪生的格言,叫做“成功等于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这个格言所强调的意思大家都耳熟能详,也就是所有成功都是勤奋努力的结果,只要勤奋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而无数成功者的事迹也在不断地佐证着这句格言,以至很多不成功者往往要承受双倍的痛苦,一方面是不成功的沮丧,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对自己还不够努力的自责。

1%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

我女儿读初中时就对她妈妈说过“我为什么这么努力了,成绩还不能提高”这样的话。让人想不到的是爱迪生的这句格言,还有另一半,他说的是,“但是那1%的灵感最重要,甚至比99%的汗水还要重要”,他不是和大家开玩笑吗?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啊?

他强调的是人身上那个特质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具备这个特质,那么你在这个可能“不属于”自己的领域,哪怕再勤奋,你能够获取的“荣耀”大概也极为有限。

这一点,真是最大的麻烦,也是我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困惑所在。现实情况常常是,只要孩子的成绩没有达到父母、老师、学校、社会所要求的那个标准,你很可能首先想到的不是孩子不努力、不勤奋,就是孩子的努力还不够到位,其实这样的评价貌似很公正,实则忽视了个体差异,忽视了每一个人身上很要命的生命秘密。当然,有的时候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那个“1%的灵感”它本身也是变动不居的,可能在某个阶段,它是混沌一片的,而到了另一个阶段,它则是灵光闪现,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好像就是发现和等待的艺术。像华人世界最杰出的电影导演李安考大学考了三次,最后上的是家人并不满意的艺专。而像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天分也并不表现在童年时的语言发展上。这样的迟缓,不在状态其实也不是什么特例,也许每个人都有他的短处,都有他找不到感觉的领域,尤其在童年时因为作为父母你什么都看不出来,你特别没信心,因而他任何的短处,或者不适应学校,不适应学习之处,都成了父母最大的焦虑。

说起来,任何发展不平衡、任何的迟钝之处,在今天非常整齐划一的学校教育和评价体系中,落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一种痛苦。我们总是太急了,我们太不愿意给孩子等待的时间了。我们总是把自己的焦虑转化成了孩子的焦虑。

有一次我到广州一所学校讲生命教育的问题。讲完课,是学校的一位副校长上来做小结,那天她特别激动,流眼泪了,说是非常感激我。感激我什么呢,因为这一天下午她正在家里和孩子作斗争呢。孩子背一首古诗,背了一个下午还不会,母亲在边上早就听会了。我想这样的事在生活中也是时有发生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评价。一个孩子,他背了一个下午的古诗还背不下来,你首先不能说他不用功,甚至也不能急着说他不用心。他的不会一定有他的问题,就好像一个机器的螺丝可能没拧紧,某一个小的窍门没有被打开,某一个灵感的闪现点没有被点亮——这一切要是他自己能知道,能改善就好了。可是问题恰恰在于这样的“知道与改善”正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所在,是需要做大量工作的,有时也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

对父母而言,不是生气,不是责怪,更不是失望和恼怒。好父母就是有耐心的人,等待孩子思维的觉醒,鼓励他的觉醒,相信他,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总是保持自己的信心,即使等不到孩子真的“觉醒”的那一刻,也不泄气。

慢鱼亲子活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