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看其他妈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有一个帖子说:“现在,我正处在犹豫中。总觉得独生孩子一个人太孤独,想让孩子多跟其他人接触。但上周看了一个私立的双语幼儿园, 至少在我去的时候他们都在上课(托班),所有的孩子都规规矩矩坐成一排,前面有个老师拿着五颜六色的圆环在问他们是什么颜色。有的孩子回答,有的孩子沉默。看了一圈(托班、小班、大班)下来没见一个面带笑容的小孩,除了我身边那兴奋不已的儿子。可问了问周围其他的人,说幼儿园都是这样。”还有一个妈妈这样说:“俺家宝宝加起来上了有一个星期的幼儿园了,死活不想上,现在一听说要上幼儿园,就好像要打针一样大哭。勉强送过去,也是大哭着看我走,在幼儿园里就像个小傻子一样发呆。接的时候就像受了多大委屈,见到有人接就哭。早晨起来不吃饭,不洗脸,总是说困了想睡觉。真是烦死我了!!!是不是要随她去啊,什么时候想上了,再让她去?我想让宝宝在家玩,不上幼儿园了。”有个小城市的妈妈说:“我们也大概七八个月起就去上早教中心的亲子班。但我总觉得早教中心只学到了一些教育理念的形,而没有学到神。女儿到了28个月后,我开始给她找幼儿园。考察了家附近的幼儿园,无论收费高低,都是传统的幼儿园。我选择了一家公办的。女儿一开始进去的时候一点都没哭。可是幼儿园的老师非常的严厉,对‘不听话’的孩子用很多威胁的办法,比如说,要让警察抓走、关黑屋子之类的。而且老师和家长基本没有主动沟通……后来又去考察了其他的幼儿园,管教的方式基本也差不多。我不是全职妈妈,但是我和我老公的工作时间有点互补,一个星期大概有一两个白天大家都上班。我现在的想法是宝宝不要上幼儿园。因为感觉在幼儿园受到的心理伤害太大。想自己和老公了解一下幼儿园的教学内容,自己带孩子。到上大班的年纪再送幼儿园。防止和其他小朋友脱节。大家觉得可行吗?顺便插一个话题,附近有一家幼儿园举行吃饭比赛,哪位孩子吃得最快,可以拿一份大奖,我们小区里有一位孩子最终摘冠,他的妈妈还异常得意地说: ‘我家那个孩子以前吃饭那叫个慢,现在好了,每天吃饭的速度比我还快。’我听了以后总感到很别扭,我就不知道养成快速吃饭甚至囫囵吞枣的习惯有什么好,长大以后他的胃能好到哪里去,凡事都应有个度,吃饭更是如此,吃饭过快或过慢都不好。”亲子论坛上的妈妈们还分析了在家带孩子的优势。第一优势,也是最大优势,在家里可以进行科学饮食。尤其是对那些身体比较弱的孩子,因为不适应幼儿园里的饮食环境造成心理压抑和身体免疫力下降。这样的孩子至少可以不上小班,等孩子身体强壮些再直接上中班。第二优势,可以自由安排时间,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波动状况,杜绝了幼儿园某些不良事件带来的心理影响。由于每个孩子的个性和承受程度不同,许多幼儿园在对待和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仅仅从管理方便和控制管理成本的角度考虑而使用一刀切的管理方法。但一刀切的管理方法往往使很多孩子承受了莫大的心理压力,比如有些孩子拉尿拉到裤子上都不敢说,还不到喝水的时间渴了想喝水却不敢讲。但如果选择不上幼儿园也会有一些很明显的不足之处。第一不足,培养自主独立性的环境有所欠缺。在家里没有小朋友们互相竞争的环境,再加上父母的宠爱,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孩子自主独立性的快速养成。第二不足,缺乏团体活动和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氛围。由于在幼儿园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一起唱歌跳舞,一起运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氛围,在家里辅导由于没有这样的环境,加上家长不注意创造类似的环境让孩子去体验,对孩子不仅是一个遗憾,更是少了一个学习的通道。第三不足,缺乏和同龄人交流的环境。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孩子从小就跟大人成天呆在一起,结果造成孩子只会跟成人沟通不会跟同龄人互动。而成人的活动和创造力总是有限的,不足以影响到孩子,使孩子获得丰富的学习机会。温娜一向觉得如果幼儿园老师对孩子不好,让孩子3年都生活在压抑中,还不如让老人带。其实孩子那么容易宠坏吗?孩子受父母影响是最大的,任何人都无法取代。即使刚开始有点“被宠坏了”,但最终还是以父母为楷模的。但转念一想,自己的童年和孩子的成长环境毕竟是不同的。看来,上不上幼儿园是妈妈们最纠结的问题,她们恨不能让宝宝一直在自己身边长大,但事实上肯定是不可能的,在选择上不上幼儿园的问题上有人总结了几点建议。第一,如果孩子已经上了幼儿园,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开心不开心,有没有伙伴玩,离开妈妈会不会觉得没有安全感,被老师批评时心里会怎么想。只有通过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帮助孩子排解痛苦,放大在幼儿园获得的快乐,才能让孩子开心地上幼儿园。很多妈妈在对孩子共情中,寄托了一种超出孩子能承受的东西,并不是理解孩子,而是过多地掺杂了成人自己的主观感受。第二,如果决定不送去幼儿园,而是家长自己带孩子,则需要评估一下家长的能力,孩子周围有没有同伴,是否能让孩子与外界有足够的接触,是否能让孩子在心智、社交等各方面都茁壮成长。最重要的是,家庭的教育环境是不是宽松自由得能帮助孩子获得提升。还要注意和孩子保持距离,不要让孩子的心情牵制自己。要给孩子提供的是帮助,而不是让孩子成为全家的主导。第三,父母有时间跟孩子在一起,并愿意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相关技术。温娜看了这些,觉得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了。她也在网上看了一些不上幼儿园的孩子的情况。有个妈妈说的案例就很有代表性。说起来,我儿子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小朋友一起玩,其次就是老人使劲塞吃的给他,唯恐不胖。头一个问题没法解决,天冷了,我又没时间,儿子和小朋友玩的时候,需要预热一下才能表现出真实的他来,要不他的行为就让人头疼,现在被打了知道不能随便还手,但会找奶奶和妈妈号啕大哭。第二个问题更头疼,吃饭不规律导致胃肠不好,我在家里要给他吃补脾益肠的药。跟婆婆提过,在孩子吃饱之后不要反复说“最后一口、最后一口”。本来儿子吃饱了多一口都不要,可现在经常嘴里含着饭,到处玩,奶奶在后面抓到时机就又喂他两口。对于不让儿子吃太多的问题,婆婆家所有人包括老公对我都颇有微词,而我舅他们又反复告诫我不要让我儿子吃得太胖,对他不好。到底多胖是个限度,胖了有什么不好,能带来什么不好的后果,特别对他成人后有什么影响,也没有准确的分析和数据,所以无法说服公婆。还有就是运动量不足,儿子上了一个月幼儿园,小腿的肉结结实实的,结果现在不上了,肉是松的。成人还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孩子的判断。我婆家善于打造孝顺父母和孝顺长辈。孝顺不是一件坏事,可是一些如养儿防老之类太功利的东西,会让他们做一些很不利于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事情,而且主观上给了孩子一个观念,孩子认为这就是对的,这么做奶奶爷爷会高兴,他不再按他自己的想法去说话做事,更多的时候说,我听话,我乖,我不做什么什么,爷爷喜欢我等等这样的话,好多父母也爱听孩子这么跟自己说话,非常有成就感,觉得孩子懂事,可我觉得不太好。有关研究表明,送孩子上幼儿园,能使孩子在行为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智力开发特别是交往能力与技巧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如果不去幼儿园只在家庭中度过幼儿期,这些方面的发展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如果有条件,应当送孩子去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孩子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第一次将自己融入小社会中,这是家庭给不了的。的确,孩子不一定非要上幼儿园,但是孩子迟早是集体的、社会的。家是社会化的第一步,那第二步、第三步呢?如果孩子需要,你得转身离开,是否能做到?娜又上亲子论坛,想看看其他妈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有一个帖子说:“现在,我正处在犹豫中。总觉得独生孩子一个人太孤独,想让孩子多跟其他人接触。但上周看了一个私立的双语幼儿园, 至少在我去的时候他们都在上课(托班),所有的孩子都规规矩矩坐成一排,前面有个老师拿着五颜六色的圆环在问他们是什么颜色。有的孩子回答,有的孩子沉默。看了一圈(托班、小班、大班)下来没见一个面带笑容的小孩,除了我身边那兴奋不已的儿子。可问了问周围其他的人,说幼儿园都是这样。”还有一个妈妈这样说:“俺家宝宝加起来上了有一个星期的幼儿园了,死活不想上,现在一听说要上幼儿园,就好像要打针一样大哭。勉强送过去,也是大哭着看我走,在幼儿园里就像个小傻子一样发呆。接的时候就像受了多大委屈,见到有人接就哭。早晨起来不吃饭,不洗脸,总是说困了想睡觉。真是烦死我了!!!是不是要随她去啊,什么时候想上了,再让她去?我想让宝宝在家玩,不上幼儿园了。”有个小城市的妈妈说:“我们也大概七八个月起就去上早教中心的亲子班。但我总觉得早教中心只学到了一些教育理念的形,而没有学到神。女儿到了28个月后,我开始给她找幼儿园。考察了家附近的幼儿园,无论收费高低,都是传统的幼儿园。我选择了一家公办的。女儿一开始进去的时候一点都没哭。可是幼儿园的老师非常的严厉,对‘不听话’的孩子用很多威胁的办法,比如说,要让警察抓走、关黑屋子之类的。而且老师和家长基本没有主动沟通……后来又去考察了其他的幼儿园,管教的方式基本也差不多。我不是全职妈妈,但是我和我老公的工作时间有点互补,一个星期大概有一两个白天大家都上班。我现在的想法是宝宝不要上幼儿园。因为感觉在幼儿园受到的心理伤害太大。想自己和老公了解一下幼儿园的教学内容,自己带孩子。到上大班的年纪再送幼儿园。防止和其他小朋友脱节。大家觉得可行吗?顺便插一个话题,附近有一家幼儿园举行吃饭比赛,哪位孩子吃得最快,可以拿一份大奖,我们小区里有一位孩子最终摘冠,他的妈妈还异常得意地说: ‘我家那个孩子以前吃饭那叫个慢,现在好了,每天吃饭的速度比我还快。’我听了以后总感到很别扭,我就不知道养成快速吃饭甚至囫囵吞枣的习惯有什么好,长大以后他的胃能好到哪里去,凡事都应有个度,吃饭更是如此,吃饭过快或过慢都不好。”亲子论坛上的妈妈们还分析了在家带孩子的优势。第一优势,也是最大优势,在家里可以进行科学饮食。尤其是对那些身体比较弱的孩子,因为不适应幼儿园里的饮食环境造成心理压抑和身体免疫力下降。这样的孩子至少可以不上小班,等孩子身体强壮些再直接上中班。第二优势,可以自由安排时间,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波动状况,杜绝了幼儿园某些不良事件带来的心理影响。由于每个孩子的个性和承受程度不同,许多幼儿园在对待和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仅仅从管理方便和控制管理成本的角度考虑而使用一刀切的管理方法。但一刀切的管理方法往往使很多孩子承受了莫大的心理压力,比如有些孩子拉尿拉到裤子上都不敢说,还不到喝水的时间渴了想喝水却不敢讲。但如果选择不上幼儿园也会有一些很明显的不足之处。第一不足,培养自主独立性的环境有所欠缺。在家里没有小朋友们互相竞争的环境,再加上父母的宠爱,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孩子自主独立性的快速养成。第二不足,缺乏团体活动和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氛围。由于在幼儿园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一起唱歌跳舞,一起运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氛围,在家里辅导由于没有这样的环境,加上家长不注意创造类似的环境让孩子去体验,对孩子不仅是一个遗憾,更是少了一个学习的通道。第三不足,缺乏和同龄人交流的环境。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孩子从小就跟大人成天呆在一起,结果造成孩子只会跟成人沟通不会跟同龄人互动。而成人的活动和创造力总是有限的,不足以影响到孩子,使孩子获得丰富的学习机会。温娜一向觉得如果幼儿园老师对孩子不好,让孩子3年都生活在压抑中,还不如让老人带。其实孩子那么容易宠坏吗?孩子受父母影响是最大的,任何人都无法取代。即使刚开始有点“被宠坏了”,但最终还是以父母为楷模的。但转念一想,自己的童年和孩子的成长环境毕竟是不同的。看来,上不上幼儿园是妈妈们最纠结的问题,她们恨不能让宝宝一直在自己身边长大,但事实上肯定是不可能的,在选择上不上幼儿园的问题上有人总结了几点建议。第一,如果孩子已经上了幼儿园,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开心不开心,有没有伙伴玩,离开妈妈会不会觉得没有安全感,被老师批评时心里会怎么想。只有通过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帮助孩子排解痛苦,放大在幼儿园获得的快乐,才能让孩子开心地上幼儿园。很多妈妈在对孩子共情中,寄托了一种超出孩子能承受的东西,并不是理解孩子,而是过多地掺杂了成人自己的主观感受。第二,如果决定不送去幼儿园,而是家长自己带孩子,则需要评估一下家长的能力,孩子周围有没有同伴,是否能让孩子与外界有足够的接触,是否能让孩子在心智、社交等各方面都茁壮成长。最重要的是,家庭的教育环境是不是宽松自由得能帮助孩子获得提升。还要注意和孩子保持距离,不要让孩子的心情牵制自己。要给孩子提供的是帮助,而不是让孩子成为全家的主导。第三,父母有时间跟孩子在一起,并愿意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相关技术。温娜看了这些,觉得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了。她也在网上看了一些不上幼儿园的孩子的情况。有个妈妈说的案例就很有代表性。说起来,我儿子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小朋友一起玩,其次就是老人使劲塞吃的给他,唯恐不胖。头一个问题没法解决,天冷了,我又没时间,儿子和小朋友玩的时候,需要预热一下才能表现出真实的他来,要不他的行为就让人头疼,现在被打了知道不能随便还手,但会找奶奶和妈妈号啕大哭。第二个问题更头疼,吃饭不规律导致胃肠不好,我在家里要给他吃补脾益肠的药。跟婆婆提过,在孩子吃饱之后不要反复说“最后一口、最后一口”。本来儿子吃饱了多一口都不要,可现在经常嘴里含着饭,到处玩,奶奶在后面抓到时机就又喂他两口。对于不让儿子吃太多的问题,婆婆家所有人包括老公对我都颇有微词,而我舅他们又反复告诫我不要让我儿子吃得太胖,对他不好。到底多胖是个限度,胖了有什么不好,能带来什么不好的后果,特别对他成人后有什么影响,也没有准确的分析和数据,所以无法说服公婆。还有就是运动量不足,儿子上了一个月幼儿园,小腿的肉结结实实的,结果现在不上了,肉是松的。成人还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孩子的判断。我婆家善于打造孝顺父母和孝顺长辈。孝顺不是一件坏事,可是一些如养儿防老之类太功利的东西,会让他们做一些很不利于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事情,而且主观上给了孩子一个观念,孩子认为这就是对的,这么做奶奶爷爷会高兴,他不再按他自己的想法去说话做事,更多的时候说,我听话,我乖,我不做什么什么,爷爷喜欢我等等这样的话,好多父母也爱听孩子这么跟自己说话,非常有成就感,觉得孩子懂事,可我觉得不太好。有关研究表明,送孩子上幼儿园,能使孩子在行为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智力开发特别是交往能力与技巧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如果不去幼儿园只在家庭中度过幼儿期,这些方面的发展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如果有条件,应当送孩子去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孩子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第一次将自己融入小社会中,这是家庭给不了的。的确,孩子不一定非要上幼儿园,但是孩子迟早是集体的、社会的。家是社会化的第一步,那第二步、第三步呢?如果孩子需要,你得转身离开,是否能做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