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龙宽容读后感(精选十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宽容》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房龙宽容读后感 篇1
本文中的主人翁是一位诗人,他以前是一个不太宽容遇事喜欢与人较真的,一遇上观点与人相左时就要与人理论的人。有时弄得场面很不友好而且时常会闹一些矛盾,自己也不开心。就是经过一位好友的一番教导后,他就完全变了一个人,不仅宽容心增大了,与朋友交谈的东西也都不字那么较真了,就连文笔也很好了。
大多较真的人,认真的不是真理,而是自己的面子。会认为输了面子就等于输了真理一样。
闭目沉思着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有些东西不去与人理论行吗?比如1+1=2,但是有一个人硬是要说1+1=3,你跟他争论有何益处?你在心里知道等于2就可以了,他说等于3与你有什么妨碍呢?而大多要在他人那里挣来面子是很累人的事情——每个人自己给自己面子的时候越多。
别人如何去想的只要做真正的自我,把缺点改掉的自我就是最好不了,不管别人说的闲言碎语还是杂七杂八的话,或是子虚乌有,别有用心,都不要放在心上,都要相信自己是最完美的,要让自己的心中有所温暖。
其实别人比我们自己更家知道我们自己是怎么样的!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认真呢?
在理论上,觉得人家是不对的,就应该更他说明白道理,好让他心服口服,最好要耐心,用友善的话语,去与别人交谈;别人说的是对的,那就应该要他讲一遍道理给你听,不要去与别人中间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要很友好,友善的去对别人说话,哪怕是害了你的人,都要以善良的心态去面对他。加油啊!偶一定会追随你左右,偶坚定此作文必然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房龙宽容读后感 篇2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做《宽容是一种美德》。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在一个澳大利亚的度假村,有个中国人在那里担任翻译。一天,他在大厅里看到了一个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正在安慰一个四岁左右的小男孩,小男孩已经哭得精疲力尽了!问清原因后,才知道,原来那天小朋友特别多,这位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在儿童网球课结束后少点了一个人,于是,这个小朋友就被留在了网球场里。等这个工作人员发现人数不对时,赶快跑到网球场将孩子带回来。那个小朋友因为一个人被留在偏远的网球场而受到了惊吓,哭得非常伤心,这一幕被匆匆赶来的孩子的妈妈看见了。管理人员本以为这位妈妈会痛骂自己一顿,或者向主管部门投诉,或是很生气得要求退费,再也不参加这类儿童俱乐部了!可是出乎他意料,这个妈妈是这样做的:他蹲下来安慰自己的小孩,并且告诉他,现在已经没事了,那个哥哥因为找不到你,也非常紧张而且非常难过。他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哥哥的脸颊安慰他一下。那个四岁的小孩踮起了脚尖,轻轻地亲了亲蹲在他旁边的工作人员的脸,告诉他:“不要怕了,已经没事了!”
看完这篇文章我觉得很感动,这个母亲用宽容的方式培养出了宽容,体贴的孩子。
房龙宽容读后感 篇3
“古今成大事业者,必然会在长期实践中磨炼出一种大度容人的高贵品质。”这是我校校友巫庭光的好朋友张高贤在看完他的自传磨炼后所发的感触,这也是我看完磨炼后的最深感受。
人非草木,孰能无过?人必须度量大,对他人要宽容。古人云: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一种宽容,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一种伟大的仁慈。宽容是一种豁达的风范,对于人生,也许只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面对自己的人生。巫庭光先生正有这份优秀品质。
庭光先生在家里只有童年时候感受到仅有的两次父爱,其余的都是父亲带给他的伤心、|失望。但他却说“我对父亲绝对没有怨言,一九七八年我还带他到伊拉克全国各地游玩,当他看到我的工地时,他是很欣慰的。”还有曾经父亲对于叔母(后妈)将其赶出门而表现出冷漠,作者却未有任何怨言,待事业成功,在新年的时候还慰问父亲与叔母。换做是别人,如果遇到这种事,你会怎么做?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在父亲和叔母面前好好炫耀一番,证明他们当初将自己赶出家门是错误的.,要他们后悔。然而作者却没有这样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拥有一颗宽容博大的心。学会宽容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怨恨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宽容,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
不要以为因为那是作者的父亲,作者才会对他宽容。作者对于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对于视他如仇敌的后母,抢他公司的“好朋友”也是如此的大度。
作者的曙光弟弟曾经称他为“那只东西”,并要将他赶出“家”。他却决心要赚大钱帮助他的弟弟妹妹。这就是宽容。
在日常生活中,当没有缘分的“对手”,出于内心的丑恶,在你背后说坏话做坏事时,你是想伺机报复还是选择宽容?或许有的人会选择宽容,但我相信,绝大部分的人是选择报复的。或许他们会将事情解释清楚让对方没台阶下,或许他们会叫一帮朋友给对方一个教训,或许他们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些都是有可能的。有几个人能像作者巫庭光先生那样,对害他的家庭支离破碎,将他赶出家门,还处处与他作对的叔母还饱着一颗宽容的心。他说“我对父亲和叔母不存怨恨……我与父亲和后母的关系从陌生、猜疑、对立,走向理解、信任、关心,甚至拥抱亲情。”
当你亲密无间的朋友,有意或无意做了令你伤心的事情,你想伺机报复还是选择宽容?同样,这也有人选择报复,有人选择宽容。但能真正心不存怨恨的没有几个,也许你们会叫对方道歉才肯原谅他,也许你们会在背后指指点点,将他们的行为用极恶劣的方式公告天下,然后再表示你原谅他。这,必定会在他们心里留下一道疤,一道抹不去的疤。再看看巫庭光先生,他是怎样对待一个用计谋抢走他精心经营的公司的“好朋友”的。在书中写道“陈崇勤和罗协龙很礼貌地撤去了我的董事总经理的职务……但在接收工程、做银行担保、收工程款等事情上需要我时,他们还是很客气的请我帮忙。”作者用了“礼貌”和“客气”两个词表现出他对他们的过错是原谅的。在某些人看来,这是愚蠢,却是也有些愚蠢,不过,这也表现了作者的宽容大度。
宽容,是一种看不到的幸福,更是一种财富,拥有宽容,就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别人的过失,若是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就会让世界变得更加精彩。让每个人都学会宽容,学会爱这个世界。
房龙宽容读后感 篇4
那座大楼——饱含着官员们的荣誉和平民百姓的痛苦——叫做法兰西王国。在1789年8月的一个令人怀念的夜晚它倒塌了。那个闷热的晚上,人们的 愤怒一周以来不断高涨,国民议会沉浸在真正的兄弟般博爱的狂欢之中。直到那个群情激昂的时刻,特权阶级放弃了自己花了三个世纪才世纪才获得全部旧权力和特权,普通民众宣布拥护人权理论。这些将为以后所有的民众自治政府奠定基础。
这些对法国而言,这意味着封建制度的终结。如果一个贵族阶级真的由社会最具有进取精神的“精英”组成,他们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领导责任,决定着这个 国家的命运,也获得了生存下来的机会。如果贵族们都甘愿退出为社会积极服务的公职,只是在政府各个部门里担任一些冠冕堂皇的教士工作就心满意足了,那他们就适合在纽约的五号大街上喝茶或者是二号街上开饭馆了。因此,旧的法兰西死亡了。之后的法国革命的.力量很快就精疲力尽了 ,法国人民当时通过的宪法承认了不同宗派的存在,给予他们平等的权利和特权,至少从官方来讲,共和国不在插手转交方面的事务了。那些希望建立教堂,圣会和联盟的人可以自由地去做,但是他们必须支持自己的教士和牧师,承认国家的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完全的个人选择。
房龙宽容读后感 篇5
“有了宽容,生活就如同蓝天碧水,一尘不染,没有丝毫杂质。你的心会静如水,阔似天;即使有一丝杂尘,你也会轻轻抹去,然后一笑了之。至少,我知道这其中包含了无尽的内容,不论结果如何,我们曾经努力过。”这段话是文章里的,这段话让我知道宽容的重要性。
现实生活中,宽容最为重要,没有了宽容就会整天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斤斤计较,明明是芝麻大小的事却被搞的比西瓜还大,这样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宽容不是对任何可都不严格要求;宽容,也不等窝囊。它是有一定的标准来宽容他人,宽容自己,用博大的心灵处理万事。
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换取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信任与和睦,也会换来一个朋友,这样就会少了一个敌人。这样的话,社会就会永远和谐,朋友越多,快乐就越多,生活就更会有意义。
在生活中,宽容确实很重要,因为宽容,是早春里的一抹新绿;宽容,是炎炎夏日的一丝清凉;宽容,是寒冬里的一缕温暖的阳光……
有人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我说: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一颗宽容心。
是的,宽容真的很博大,也真的很美丽。
房龙宽容读后感 篇6
这本书从世界的角度来分析宽容的概念,但是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应用,那样才是我们读书的最目的,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不加以应用等于白读一本好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学会如何去面对危机,面对自己的一些挫折与困难,可能你以为一件小事就感到烦恼,甚至是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可见一个人的宽容很重要,就更不用说什么国家层面了。面对一些小事的时候,可以宽容的,尽量避免事情扩大化,那样不利于我们解决问题,有可能会把事情弄得更加复杂化。
这本书里大部分写了宗教的问题和世界政治的变化。那时候的“不宽容”这个词咋大多数人的头脑里几乎是和“宗教不宽容”的理念完全同义,而历史学家写“某某人是已是为宽容的战士”,一般都会认为某某人把他的一生都用在了反抗教会的滥用职权和职业教士的`暴虐专横上。反对教会暴虐的伟大改革家们处于成千上万困难的困扰中,他们要想维持自己的统治,也就只能对所有的精神革新或者科学实验表示出他们的不宽容,于是在“改革”的名义下,他们犯下不宽容的错误。
真正的宽容是理性于容忍的,少了那一份盲目与强迫感,对于犯罪来说,我们可以宽容他重新做人,但不可以容忍他所犯下的罪恶,更不能用所谓的“宽容”去包弊他犯罪。宽容他的过往,应是为了他的自新,每一个人都有被宽容的权利,因为你还活着。
一份宽容是你未来之路上的一盏灯,感谢别人给予你的宽容,也记得不要让自己的宽容变质。
房龙宽容读后感 篇7
“宽容”两个字包含着无穷的慈善,它能感化世界许多的凶恶、残暴……
这是一个很早就看到的故事,也许结合老师们的教育实际来思考,是很有效的。不管在做人还是在别人的过错方面,我们都要有颗宽容的心,有一颗帮人从善的爱心。下面,我就来给你讲讲这个故事。
七里禅师面对凶恶的强盗,平静把钱财给他,并让强盗懂得拿走别人的东西,要说声“谢谢”。当强盗被抓,要七里禅师去作证时,七里禅师说:“他没有抢我的'钱,是我给他的,临走时,还说了声谢谢。” 强盗被七里禅师的宽容感动了,出狱后,成为禅师的徒弟。由此可见,宽容能开启善心,使强盗悔过自新;爱心唤醒感动,宽容使强盗从善。
由此我联想到,老师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无意或故意的过错,应该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并给学生一个悔过的机会,这样的教育,就一定能唤起学生的良知,教育的奇迹便会出现。
宽容的境界是无穷的,如果在一件小事中,你宽容了别人,我想你心里会很高兴的,他的心里更开心。
房龙宽容读后感 篇8
近日刚刚读完房龙三部曲中的《宽容》一书,真的使我受益匪浅。书中的一段“智慧心语”尤为吸引我的眼球,其云:“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的最大资产。”由此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我们幼儿园老师。我们整天与幼儿在一起,而我们的微笑频率又有多高呢?有时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我们教师的精力都是集中在观察和保护幼儿身上的,所以我们总是神情严肃。但你是否想过,如果我们教师的表情总是长时间的如此严肃,那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会渐渐淡忘微笑呢?我们的幼儿生活如蜜,我们作为教师不能让他们的笑容“不形于色”。
其实,微笑很简单,只要我们教师在与幼儿交往时充分绽放我们的笑容,就会让幼儿感受到莫大的愉悦,就会增进我们与幼儿的情感交流,就会推动我们良好的师幼互动。愿我们幼儿教师能够绽放发自内心的`真诚微笑,因为幼儿教育是需要微笑的教育。微笑是幸福的源泉,让我们绽放微笑,陶醉于微笑的快乐,享受微笑的幸福吧。
房龙宽容读后感 篇9
《宽容》是荷裔美国作家房龙的一部名著。作者用极其轻巧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着作,细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的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故去的历史人物变得鲜活,带领我们神游历史,探寻人类精神不宽容的根源。在崇尚知识和理性的时代,人类更要学习宽容。
从儿时起,我极爱宽容,因为痴迷清丽的句子:“被踏碎的花儿,仍将芬芳沾上鞋履,这,就是宽容。”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翰无比。这是一位哲人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一日读到“纪伯伦”的诗:“我永远在沙岸上行走,在沙土和泡沫中间。潮水会抹去我的脚印,风也会把泡沫吹走。但是海洋和沙岸,却会永远存在……”心灵默默颤动。我想我能理解海洋的永恒,我铭记着海洋的宽容。霎那间我似乎肯定自己理解了宽容用爱来回报他人的怨恨,便是宽容了。霎那间我似乎觉悟到宽容是一个单纯的理想,她的存在仅仅需要一个高尚坚韧的灵魂。然而,当我读了的《宽容》后,我才发现,房龙先生似乎对“宽容”别有一番见解。
《宽容》一书虽然主要论及西方宗教历史上的不宽容及为这种不宽容所进行的斗争,但今天看来,房龙这本书的意义已远远超出宗教领域,而成为人类精神层面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范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争取宽容而战的历史。房龙在书中要说的道理很简单,可以引用他自己的'一段话来说明:“大凡为宽容而战的人,不论彼此有什么不同,都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的信仰总是伴随着怀疑;他们可以诚实地相信自己正确,却又从不能使自己的怀疑转化为坚固绝对的信念。”房龙最反对的是世俗全力和精神信仰结合后施加给所有信徒及非信徒精神和肉体上的暴政。在他看来,任何绝对的信念,都包涵着潜在的暴力,一旦信念找到了通往世俗权力的门径,它的暴虐本性就会显露出来。房龙给出的解决是怀疑,对任何的观念、理论、思维方式都要用怀疑来冲淡它繁殖、复制、独裁的本性,就连自己都要怀疑。怀疑一切,用怀疑给一切以改善发展的余地。在房龙的眼中,大部分信念信仰的开端都是朴素的,甚至可以说是浪漫的,但一旦稳定发展起来,就会落入功利主义的魔爪而万劫不复。痛恨功利的房龙却用功利观来解释叙述历史,勿宁说这是合乎逻辑的,因为那最初的纯洁高尚很可能在本质上是虚假的,是违反人类天性的。政治上的浪漫主义会演变成流血的暴政,带有浪漫情怀的君主往往都堕落为暴君,前者有法国大革命为证,后者在我们身边就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今天看来,“宽容”这个话题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宗教本身,而成为人类精神层面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诸如出于懒惰的不宽容,出于无知的不宽容和出于自私自利的不宽容等等。在面临全球化经济的今天,一个国家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国家内部的改革、对外的开放必不可少,一个个旧企业面临停产甚至倒闭,一批新兴工业正在迅速崛起,市场经济来不得一丝一毫的宽容。将之扩大到生活和学习中,就是要树立竞争的对象,对别人的前进总抱以不认输、不甘落后的态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赶超别人,这也就是不予以宽容。值得指出的是,这里的竞争是平等、公平的,这里的不宽容不仅体现在对强者的不屈服,还表现为对自己的不满足,敢于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说来,发展就要有对人对已不宽容、不松懈的态度,要有敢于挑战的勇气。
房龙先生坚信“宽容一统天下的日子定会到来,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进步”。思想的束缚、战争的暴虐、种族的歧视等等,都在呼唤宽容,我们渴望那和平安详的日子,但我们同样要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负责,必要的时候决不能“宽容”地得过且过,将宽容发展成为漠不关心,那恐怕才是最大的灾难!用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人生,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宽容会让你平和安详,而发展中的不宽容会促进社会的进步,无论过去、现在、将来,二者都需要存在。
《宽容》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房龙在书中致力于用理性和自由来对抗各种基于偏见和自诩正确的优越感的狭隘意识,倡导在同一个星球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和理解。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人类文明发展到何种地步,只要地球上还存在哪怕两个人,这样的一种情怀,就是必须的。
房龙宽容读后感 篇10
《宽容》这部署是荷兰裔美国作家房龙写的,里面作者以人文主义的立场从不同宗教派别的冲突寻找背后的深层根源,揭示出了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悲剧始因。
通过《宽容》这本书,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西方,了解他们的宗教历史,了解其中对立与融合、迫害与犯迫害的一些问题。可以说作者房龙恰恰是一个拥有独到眼光的作家,能够如此犀利得看清楚这些不同宗教之间的矛盾冲突。借助房龙的眼睛,我们能够看到一些清晰的精神文化轮廓。
不可否认,《宽容》这本书是以宗教为载体来阐述这个社会的变迁的,我觉得大部分人只是了解《宽容》这本书的大致意思,不能够深层地区了解其中蕴含着的真谛。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善”与“恶”,有人犯错犯罪了,就存在着“宽容”与“不宽容”两种选择。
而人类历史恰恰就是在这样“宽容”与“不宽容”两种选择当中不断前行,其中交织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宽容》这本书当中得到了很好体现。
我觉得大家有机会应该去阅读这本书,有助于大家更深层次的了解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