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不是小时候教会他多少个字,能背多少首古诗,但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方法,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来自状元妈妈的育儿经吧,了解下这位妈妈的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今日事今日毕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学习习惯让人终身有益,对于男孩子,培养细致、静心学习等习惯不可少,因为男生容易毛躁。在熊慰上幼儿园时,张老师就让他练习书法和绘画,“只有在画画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坐1个多小时,画多了,也就习惯坐了,这样到了小学才会习惯一节课45分钟的课堂。”

同时,张老师还和孩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提出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并帮助孩子坚定地执行计划、实现目标。慢慢地,熊慰学会了“今日事今日毕”,制订的计划一定要完成,不找任何理由。

大三开始,他准备托福考试。那个寒假,他给自己制订了详细计划,比如每天背多少单词,听多长时间的听力等。除夕夜,吃完年饭后,他准时回到书房,父母让他歇一晚上,他反驳道:“今天的任务还没完成,过什么年?”

成功是留给那些有200%准备的人

怎样能成功?小时候,当张老师给儿子读励志故事时,熊慰总是问这样的问题。妈妈回答,成功是留给那些准备充分的人。

随着学习的深入,熊慰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他告诉妈妈,如果要取得骄人的成绩,需要提前做200%的认真准备。因为勤奋得法,他夺得了武汉市高考理科状元。

进入大学后,因为英语成绩优异,他被批准免考大学英语四级,并很快通过六级考试。但是,熊慰并未放松对英语的学习,他知道,要申请国外名校的全额奖学金,需要很高的TOEFL和GRE成绩。

他有计划地背完了《新概念英语》四册书里的所有文章,以及两万多个词组。考试前,为应对不同的作文试题,他罗列了四十多篇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提纲。

早期阅读开发儿童智力

虽然教高等数学,但是张老师喜爱阅读,她经常和儿子一起阅读,这让熊慰受益匪浅。

张老师介绍,早期阅读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催化剂,能培养孩子的人文精神以及正确的价值取向。“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同样重要,如果说带孩子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是对现实的触摸的话,那么让孩子走进丛书则是对历史、对未来、对很多现实中不可见的知识的间接获得。”

熊慰3岁时,张老师就让他看有画的书,并每天讲一个小故事。当教会孩子拼音后,这对父母渐渐放手让孩子自己读书。他们买来各种书籍,《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科学百科全书》、《一百个科学家的故事》等,几乎囊括了当时市面上所能见到的各种大部头少儿启蒙图书。

从此,熊慰和书籍交上了朋友,在小学阶段,主要是父母买书,他阅读;到了初中后,张老师有意识地推荐历史读物和人文读物,希望孩子多接触人文思想,这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大有裨益;到了高中和大学,熊慰涉猎广泛,科学、历史、人文类的,是他的最爱,每每看到好的书籍,他还会推荐给妈妈看,并一起讨论。

因为识字读书早,熊慰后面的每一步学习都早于同龄人。“仅从我儿子身上来看,超前学习给他带来的不仅是自信,还有自学能力的提高,因为到了后期,我们家长基本没有时间辅导,需要靠他自学完成超前学习内容。”张老师说,初中升高中的暑假,熊慰借来高中课本在家自学;考入北大后,他又提前借来全英文版本的微积分课本学习;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后,他央求妈妈到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借来哥伦比亚大学原版教材学习。

共成长分享他的乐与悲

现在不少家长抱怨与孩子沟通不畅,孩子有话不跟自己讲。现场,有的母亲说,孩子在家话很少,家长问一句,他回答一句,像挤牙膏一样对付家长,家长感觉很无奈。

张老师认为,家长和孩子要一起成长,家长也要与时俱进,了解孩子的生活和他们的内心世界。现在,张老师快60岁了,但是她有自己的MSN、博客,也经常到喜爱的论坛去“拍砖”。她说,年轻人流行什么,她从网络上全部了解到,所以,儿子到现在都愿意和她交流,“因为他说什么,我都知道呀,可以跟他共同讨论。”在交流和讨论中,张老师能及时对孩子的正确观点加以支持,对不成熟意见加以引导。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孩子的自尊

人人需要尊重,孩子也一样。张老师提醒家长,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孩子的自尊。不断鼓励就是最好的方法。

从小,熊慰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张老师都找准机会好好夸奖一番。即使儿子考砸了,这位妈妈还大笑拍掌。在高三的一次调考中,熊慰从年级第一落到第四十多名,这让他异常难受。回到家后,当张老师得知这一成绩后,大笑道:“考砸了好,考砸了好。”在儿子迷惑不解时,她解释道:“这次考砸了,高考就不会考砸了。”

安慰了儿子一阵后,这位母亲连忙和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将错题找出,仔细分析,并让儿子把错题牢记在心。

儿子考入大学后,遇到一个难度较大的课题,有点担心自己做不好时,张老师在电话里鼓劲道:“我相信我儿子绝对能够做出来。”正是妈妈的打气,熊慰克服了困难,漂亮完成了课题。“妈妈讲坛”现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大家为这位母亲的教育方法鼓掌,也为她的用心鼓掌。因场地有限,特地带了折叠椅来听课的谢欣妈妈说,自己的儿子正读小学二年级,非常毛躁,做事沉不下心,听了张老师的教育经验后,她知道该如何去培养男孩子静心细致的性格了。许凤妈妈特意从武昌赶到汉口听课,她说,孩子读高三,听了张老师的讲课后,启发较大,得到了很多实用的指导方法。

本网站小编总结:教育小孩子,并不是要让孩子按照自己意愿去做事情,而是要多与孩子相沟通,了解什么是孩子所需要的,近而去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及学习的方法,敬请家长们关注更多的来自此方面的知识吧!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不是有意犯错的宝宝(圣诞节亲子专题)


前言:小宝宝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做为家长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理,其是一味的指责孩子,往往只能使其更加的没有自信,以下就让我们来看看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面对已经发生的错

孩子说:妈妈,我不是有意做错事的,我也想做好的。

妈妈习惯怎么做:指责孩子:“你怎么总是做错,你怎么会这么笨。”

妈妈可以这样做:告诉孩子,妈妈相信他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好的,只是因为还小,所以有些事暂时还无法做得足够好。

虽然孩子的错误经常让父母抓狂,可是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有意的想要和你作对,他只是以他的方式在探索世界。

当成人已经对世界万物熟视无睹的时候,孩子却正在以他特有的视角探索周围的环境,面对着纷繁的世界,孩子的眼里充满了太多的好奇,他想要去了解,可是因为孩子自身发展的时限性,在孩子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错误,可以说,孩子探索的过程就是出错的过程。

尝试与闯祸就好象是一对孪生姐妹,她们总是习惯于一起出现。有一段时间,在吃饭的时间,豆豆特别喜欢帮我拿碗。记得第一次豆豆帮我拿碗时,就一次性的摔破了三个碗,当时豆豆望着地上的一堆碎片,怔怔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看到我走过去,她连忙对我说:“妈妈,我不是有意的,我想要帮你拿碗,可碗怎么就不听我的话,从我手上跑到地上去玩了。”“哦,妈妈知道了,豆豆真的很能干,都会帮妈妈做事了。”我赶紧安慰着,我知道豆豆并不是有意的,她只是好心办了坏事,她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因为没有掌握相应的技巧才没把事情办成功。“妈妈,我去把撮箕拿来。”看到我没有批评她,豆豆就跑去拿来了撮箕。在我清扫碎片的时候,我想要了解她是怎样把三个碗给摔碎的,于是我就对豆豆说:“这碗真的是很调皮,怎么不听豆豆的指挥自己跑到地上去玩呢,还把自己给摔碎了,多疼啊。”“是啊,这碗真的很调皮。”豆豆也说。“下次你再拿碗的时候,一个一个的拿,把它们抓紧,并要告诉碗不能随便溜到地上去玩,要不然又会摔碎摔疼的。好吗?”“好,下次我就一个一个的拿,刚才我就是三个一起拿的,所以才会把碗摔碎了。妈妈,对不起。”跟我猜想的一样,因为我平时拿碗都是三个摞在一起拿。“没关系,因为豆豆的手比较小,所以还没办法一次拿三个碗,妈妈是因为手大,所以才能一次拿三个碗,等豆豆再长大一些,也就可以一次拿三个碗了。”有了这一次的经历,后来豆豆再帮我拿碗时,就知道要一个一个的拿,而不是三个摞在一起拿。亲子网

可能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会觉得不犯错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或者说,当孩子犯了一次错后,就不再让孩子去尝试,不再让孩子去探索,那么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灾难,因为孩子必须在不断的尝试中学习新知识,孩子必须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新世界。虽然每一次的探索有可能意味着犯错,可对孩子来说,一次犯错的机会,实际上就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从错中,孩子可以发现正确的方法。因而,面对着孩子所谓的错误时,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会做错,而不是单纯的站在成人的角度去指责孩子,批评孩子,或者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如果我们经常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并作出批评,那么将会使孩子产生羞耻感和犯罪感,使得孩子失去自信心,并认为自己是个多么糟糕的人,进而开始对世界表现得畏畏缩缩。实际上,一个从不犯错的孩子绝对不是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就如爱因斯坦所说的,一个人从未犯过错误,是因为他不曾尝试新鲜事物。而一个人如果连最起码的探索自然,探索社会,尝试新鲜事物的权利都没有,每次当他想做一件事时,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做才能不犯错,他又怎么可能会健康快乐呢?

其实,很多时候,在我们眼里的错,在孩子眼里并不是错,孩子只是以他的特有方式在理解着周围的万事万物。有一次,豆豆从幼儿园拿回作业,是写1-10的数字,这是她第一次开始学习写字,之前我从来都没有教过她。可是在写3、5、6这三个数字的时候,她总是出错,3始终是横着写的,5和6的方向总是反了。每次当她写3、5、6的时候,我就在旁边说“错了,错了。”连续很多遍后,豆豆开始对自己的能力表示了怀疑,说:“我不写了,我不会写。”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太急躁了,孩子才四岁,对上下左右的空间能力建构的还不是太好,我这样连续性的强求她是否有点太为难她了,而且在她的眼里并不觉得这样写3、5、6有什么错,否则她怎么会连续的犯同样的错误呢。于是我换了一种方式,问她为什么觉得3、5、6喜欢以这样的方式站着。她告诉我因为3总是在睡觉,所以它要躺着,这样才能睡得香,5的勾勾在右边更方便挂东西,6的大肚子应该在前面,因为人的肚子都是在前面。原来如此,孩子正在以她自己的方式在看待这些数字,在她的眼里,数字不仅仅是数字,还是有生命的物质,所以她应该为它们寻求最合适的存在方式。如果说从数字的最初形成来说,谁又能说3、5、6就一定要按现在的方式来写呢?虽然豆豆这样来理解她自己所书写出来的数字有为自己的错误辩解之嫌,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为什么我们非要按照既有的规定去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呢?为什么我们非要用我们成人世界里的对错标准去约束孩子的思维发展呢?因此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并没有很在意她是怎样来写数字的,随着她自身能力的发展,在差不多四岁半的时候,豆豆基本上能够正确的书写这三个数字了,虽然偶尔还是会写错。亲子教育

孩子的眼里总是有其独特的世界,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那么我们就经常会犯同样的错误,把成人世界里对错误的判断标准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去承担他所不知道的错误责任。虽然孩子可能因为我们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终于不再犯错了,可孩子却失去了对世界的应有想象,世界在他的眼里也不再是多彩多姿,可到时我们却又感叹为什么孩子的想象能力如此缺乏,而究其原因,过错竟然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是我们不允许孩子犯错,是我们想当然的用对错标准剥夺了孩子的想象空间。

本网站小编总结:学会原谅孩子不经意所犯的过错,多支持孩子,给予其成长的机会,才会使小孩子鹤立鸡群,将来能够有一番作用,若是家长们一味的打击孩子,只能使得其反,但愿家长们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

如何了解孩子的内心呢?(圣诞节亲子专题)


前言: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若是家长们想要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要多去观察的孩子眼神,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会说话的眼神”,可以轻松的让家们懂得小孩子的心思!

1、孩子双目凝视,紧紧盯着一样东西或人,这时孩子在聚精会神地追根究底,父母不宜轻易打扰。

最好顺着孩子的视线,找到他所注视的事物也探个究竟,以备孩子发问,并可引导孩子,使他获得更多知识。

2、孩子眼睛发亮,出现兴奋的光芒,说明孩子明白了道理,找到了答案。

这时,不管孩子的答案正确与否,父母应夸奖他,然后给予讲解。

3、孩子目光迟钝,左顾右盼,是孩子拿不定主意的时候。

父母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就事情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做出做还是不做的决定。

4、孩子低着头,眼睛躲闪着,不敢和父母目光相对,那一定是孩子觉得自己犯了错误,怕受批评。

父母可以先等一等,看孩子能不能自己承认错误;如果孩子不说,父母可追逐着孩子的目光,用微笑和探询的表情鼓励孩子说出真相。孩子承认错误后,父母要肯定他的勇气,相信他能改正,并告诉他仍然爱他。

5、孩子怒目而视,说明孩子认为父母处理某事不公平,他很不满意。

此时,父母不可压制孩子,应该反思究竟,给孩子申辩的机会,以理服人。

6、孩子目光轻松,眉飞色舞,说明孩子高兴。

本网站小编总结:小孩子的心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许多的时候家长们都不了解他们在想什么,但是小孩子的语言能力表达也是很有限的,因此许多的时候就要靠父母们去观察了,希望以上的几点可以帮助家长及时的了解孩子的想法!

孩子爱哭不是错(圣诞节专题)


前言:生活之中常有妈妈说“爱哭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以此做为评价孩子的标准,但是育儿专家指出,这样来评价孩子是很不合理的,以下就让我们来看看详细的原因吧,哭是孩子们宣泄不良情绪的一种方式!

“会哭的孩子真的不是好孩子吗?”这是豆豆曾经在一次母女之间的聊天时问过我的话。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用哭的方式来报道,自然的,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就会经常采用这种方式去面对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忽略了“孩子是喜欢哭”的这一点,反而在孩子哭的时候经常以“爱哭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或者“勇敢的孩子是不哭的”之类的话来教导我们的孩子,事实上,当我们这样教导我们的孩子时,是否有想过我们这样的教导真的是正确的吗?亲子网

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哭能够很好的调节人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可以说,哭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好的心理治疗。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爱哭的孩子难道就真的是不勇敢、不坚强、不快乐吗?虽然有的孩子为了能够在爸爸妈妈心中做个好孩子,做个坚强的孩子,或者说为了服从爸爸妈妈的权威,而忍受自己内心不良的情绪,压抑自己心中的真实感受,不让自己哭出来,可是这种强忍情绪,真的是在培养坚强的孩子,培养快乐的孩子吗?虽然孩子没有哭,可是孩子却把不良情绪压制了下去,这种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正常的释放,那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换句话说,会哭的孩子,善于哭的孩子心理反而更健康,当然这里说的会哭并不是指那种无理取闹挟制父母的哭。

曾经有妈妈告诉我,虽然她的孩子表面看起来是快乐阳光的孩子,但是因为他从来不把自己不快乐的事情表露出来,而是深深的压在心里,实际上他并不快乐。而在女儿豆豆身上我也清楚的感受到这一点,豆豆是那种遇见不开心的事就哭的孩子,但是哭过之后,你就会发现她的心情又继续变好了,就如她自己所说的,哭过之后心情好多了。心情之所以好是因为通过哭这种方式把不良情绪排放出去了。当然在她四岁之后,对哭有了自己的理解,当她有眼泪时,大部分时候她都不认为自己是在哭,而是因为眼泪在眼睛里呆久了觉得很闷,想出来玩会儿,等它玩好了,自然就会回家的。这说明孩子开始意识到哭也许并不是唯一的排泄不良情绪的方式,同时她也开始渐渐感受到在很多人面前哭有些不自在,只是暂时她还没找到更好的方式来代替哭,或者说这么小的孩子还无法用其它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其实,哭并不是孩子的专利,在成人世界里也是很有市场。大人哭鼻子的事情,我相信每个人都应该看见过,特别是女性,在生活中遇见非常不顺心的事情时,也是会以哭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只不过,因为成人知识经验、生活阅历比较丰富,所以他们能够采用更多的方式来缓解心中的不良情绪。既然我们能够理解成人世界的眼泪,为什么就不能容忍孩子的眼泪呢?

因此,我们应该明白,孩子的好坏与是否爱哭没有一点关系。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把哭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在想哭的时候尽情的哭,让孩子的不良情绪随着眼泪统统流走。我相信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也会慢慢的积累起各种排泄不良情绪的方式,他们的哭声也会慢慢的减少。

小贴士:

1、面对疼痛时,不要用勇敢坚强去要求孩子,而是要帮助孩子去感受真实的疼痛,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理阈限去选择哭与不哭。

2、当孩子受委屈,感觉不快乐时,允许孩子用哭的方式发泄心中不良情绪,往往哭过后心情自然也就好了。亲子教育

3、当孩子因害怕而哭时,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怕,不要简单的对孩子说“这有什么好怕的”。

4、当孩子因困难、挫折而哭时,多抱抱孩子,夸夸孩子,给孩子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而不是用“笨”、“无能”之类的言辞去指责孩子。

5、孩子的好坏与是否爱哭没有关系,哭只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

本网站小编总结:哭并不是一件多么丢人的事情,做为大人有的时候也很是喜欢用哭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况且小孩子们往往不懂得如何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他们也只有通过哭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但愿家长们都能够更多的了解孩子!

学会培养孩子的生活常规(圣诞节亲子专题)


前言: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对于其未来的成长及其发展都起着很重要的因素,但是许多的家庭都不知道合理的生活规律,以下就让我们来具本的了解一些吧,希望对于父母们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帮助!

常规的意义

常规是指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定出一系列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科学的生活秩序。如,幼儿睡眠、起床、进餐都有固定的时间;幼儿玩完玩具后应该放回原来的地方;吃饭要洗手;水杯应该放在贴有标志的地方等等。

常规的作用

培养生活规律

从幼儿个体的发展来看,建立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既能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又能使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促进身体健康。

由于幼儿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有些幼儿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作息没有规律,而在幼儿园则是按照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作出符合科学的合理安排,幼儿生活在其中,就能逐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时间观念和有组织、有条理的办事能力。

建立安全感

人在一个有规律的环境里生活才会感到安全,幼儿也是如此,他们喜欢按照一定的程序做事。合理的常规为孩子创造了一种有序的、和谐的生活,他们在心情愉快的情境中自然形成一种符合其身心发展水平的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亲子网

培养自律能力

自律是指控制自己,并遵守一些共同制定的规则的能力。这种能力可通过遵守一日生活常规来逐渐培养,如幼儿在听故事、进食、午睡或者自由活动的时候,需要控制自我欲念,做到进食不说话,排队不乱挤,不强抢别人的玩具、不伤害别人等,渐渐地,遵守规则就会成为孩子们的自主行为。

小班的常规教育

教师在进行常规教育时,首先要明确常规不等于紧箍咒。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被要求排队的孩子一旦没有老师的监督,就会横冲直撞、争先恐后、难以自控。这说明有些不合理的规则束缚了孩子,教师应该认识到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正确的儿童观的基础上制定常规,将其看成保证幼儿身心发展所需的“润滑剂”。如,老师讲故事时,不是让孩子们排排坐在远离教师的地方,而是参差不齐地围坐在老师身边,气氛很融洽,关系很亲切。用这样的方式组织活动,孩子们显得十分愉快,也很配合,这正是良好的常规教育的外在表现。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宜的要求。

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常规应该简单、明确,适合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有适合幼儿的能力要求,才可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才愿意去做。

制定和使用常规时的注意事项

常规应该是积极的

常规是在明确幼儿行为标准的基础上着眼于行为习惯的培养,而这些习惯又是建立在一定的自觉性的基础上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幼儿将常规转化为习惯后,他们就能轻松自然地去履行既定的各项要求,也就不会因此而压抑幼儿的主动精神了。

制定常规需向幼儿解释理由

解释理由能使幼儿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对他所做的要求,如:“你应该和某某一起玩积木,小朋友之间应该友好分享,这样某某会很高兴。”

教师在描述规则时

应用积极的正面语言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语言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描述规则的时候尽量用清楚明确的语言来加以表达,并且要从正面来讲述和要求孩子,以免引起误会。如,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教师不应该说:“不要用别人的毛巾”,而应当说“用你自己的毛巾,上面绣着你的名字”,这样更容易使幼儿理解。

教师要按一日生活的顺序制定常规

教师在制定常规时应当考虑到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量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常规。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幼儿较多的获得自由活动的机会,尽量避免呆板的活动。

耐心的讲解和示范必不可少

初入园的幼儿对幼儿园的环境、活动内容都还不熟悉,也不习惯按一定的要求去行动,这时就需要教师做出耐心的讲解和示范。比如,在教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时,教师可以配合歌谣来示范,使幼儿印象深刻,继而完全掌握。

常规的建立需要反复练习

小班幼儿刚刚进入集体生活,对于新的常规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常规的建立需要依靠反复练习。因此教师要持耐心细致的态度,帮助幼儿在适应新的集体生活的同时,逐步习惯按照常规的要求去做。班级老师和保育员之间也应该相互配合,采取一致的标准和要求,促使幼儿自动、自主地遵守常规。

督促检查与个别教育并重

在整个幼儿时期,由于心理发展的特点,行为上的反复较多,所以对于初步建立起来的一日常规,教师还要督促检查,做到持之以恒。另外,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注意对个别幼儿进行单独指导才能使常规教育达到更加良好的效果。亲子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育儿专家也指出,培养幼儿一日的生活习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常规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班级活动项的顺利开展及其幼儿的健康成长,希望家长们都能够多考虑!

学会让孩子自己打扫“战场”(圣诞节亲子专题)


前言:现在的小孩子都是有“前手没有后手”,意思就是说只知道往外摆放东西,却不知道自己收拾,这让工作繁忙的父母很是烦恼,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才能让孩子学会自己打扫“战场”呢?以下就让我们来见识下吧!

妈妈困惑:

我的女儿从两岁半开始学画,孩子还小,画好画坏,我和老公从未有过奢求。可是我们必须忍受她作画之后满屋一片惨不忍的狼藉,日复一日,就这样过了将近两年!

每次都是我去打扫战场,她破坏只需要10分钟,可是要让屋里恢复到原貌最少需要半个小时!女儿最初画简笔时善后工作还算简单,随着她逐步升级到国画,我开始的时候还是乐滋滋的,可是后来就越发感觉到这任务的艰巨了!而且女儿“工作”时还有个特点,她不在自己屋里,而是在客厅,基本上是客厅有多大,她的“战场”就有多大。我猜,她的灵感可能来自于中央三台的宣传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如此广阔的战场、如此繁杂的工作,让每天上班回来还要做饭、操持家务的我实在不堪重负,其实主要是心理作用,一个字——烦!亲子网

为此,我什么招都用过了:数落老公,唠叨他不帮我做家务,家里变得火药味十足;给女儿做思想政治工作,让她明白劳动的重要性,但是女儿却会软声相求“这是最后一次”,或者戴上耳机告诉我们她要学外语了,有两次画未完成就干脆一扭头径直回到自己屋里,只剩下我和老公干瞪眼没办法。直到这一次,我平生第一次打了女儿!看到女儿憋红了的小脸和含在眼眶的泪珠儿,我的心也疼了起来。可我嘴里和手里却不会含糊,只要她不求饶……

其实这事说大不大,但对我来说却不算小事,我该怎么办?

爸爸答案:

妻子为此生平第一次打了女儿,倔强的女儿差不多整整一天没有和我们说一句话,但是晚上,我正要喘口气时,一切又重来,她继续“冲杀在前”,妻子继续打扫战场……一直比较娇宠女儿的我也实在无法继续忍受了。一个周五的晚上,在我的“谆谆诱导”下,妻子破天荒地坐在电视机前,视眼前七零八落的“战场”如无物而稳如泰山。女儿惊诧地望着她的母亲,眼神从不解到愤怒到乞求,眼看妻子坐不住了,我咳嗽了一声,对女儿说:“火斤火斤,我和你妈出去买些东西,大约要半小时才能回来,你一个人在家,别害怕。”我壮志决绝地拉起一步一回头的妻子出了家门。什么买东西,哪有晚上9点半还开的超市,我们就在楼下站了大约60分钟。期间妻子的手机响了7次,5次是家里的电话号码,没接。一次是我父母的,一次是她父母的,接了,原来是女儿搬来的救兵。谢天谢地,老人支持我们的做法,只是叮嘱我们别让孩子睡得太晚,因为明天上午还有画画课。

“是啊,她明天还有课呢!”妻子明显准备缴械了,为什么要挑今晚,就因为她明天要上画画课,要是换一天,我们的计策还不灵了呢!女儿难道明天会空手去上课吗?

一个小时后,我们轻手轻脚打开房门,发现女儿蜷曲在沙发上已经睡着了,作画的“战场”已被打扫,我和妻子非常非常惊讶地发现,虽然这是女儿第一次收拾自己的“战场”,但干净和归整的程度决不亚于她的母亲。

第二天晚上,当女儿的“工作”快要接近尾声时,我又拉着妻子走了出去。这次时间没有那么长,也没有电话的打扰,我们打开门,女儿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客厅里甚至看不到爆发过战斗的痕迹。

第三个晚上,当我准备再次拉着妻子出门时,女儿突然抬起头:“你们以后不用再躲出去了,我画完画后会自己收拾好的。”

爸爸提示:

每个超过30岁的为人父为人母者,都恐怕有过大致类似的想法:决不让自己幼时吃过的苦让孩子再吃一遍。可是,我们要扪心自问,在竭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幸福童年时,我们是不是也忘记了将70年代人最引以为豪的自立精神传给他们。

我们在剥夺孩子的自由时,也肯定忽视了对他们自立精神的培养。我在俄罗斯留学期间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男孩儿吃力地提着又重又大的行包,亦步亦趋跟在两手空空的母亲后面。我小心翼翼地和妻子提起,妻子的回答耐人寻味,“这在中国是不可能发生的,那样的母亲会被别人骂。”的确,我从来没有在我生活的这个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里见过“被别人骂的母亲”,可能想想都是罪过。亲子教育

可能我们连想都没有想过,给孩子一个哪怕最微小的能让他们学会自立的空间,当然,我也绝对不会有让女儿替我扛行李包的打算,她肯我也不肯,可是她可以尝试一个几岁的孩子能做而且该做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其实也许都是一个让宝宝成长的机会!

本网站小编总结:现在的父母就是太过于勤快了,常言说的好,妈妈懒了,孩子就会变的很勤快,但若是妈妈太过于勤快那么小孩子就很懒了,所以说若是想要培养一个勤快的宝宝,妈妈就要平时表现的懒一些!

宝宝成长中的错不可省(圣诞节亲子教育专题)


前言: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一般温室里的花朵也往往禁不起风雨,但是现在的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路途中往往充当了一个路人,为孩子扫清路上的一切障碍,请问这种教育方是否正确呢?

妈妈习惯怎么做:追求完美,面对孩子的不够好,喜欢用纠错的方式帮助孩子成长。

妈妈可以这样做:相信孩子有能力去完成属于他自己的事,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让孩子在错误中前行。

不允许孩子犯错,不仅是对孩子能力发展的一种限制,同时也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伤害。

错误与成长共行,不仅仅是指孩子的能力发展,而且也包括孩子的心理发展。

孩子在一次次的错误中,不仅能力得到了发展,而且他的心灵更是获得了更新。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各种能力支撑,更需要强大的心理支持,也就是一个真正身心健康的人必定是懂得自我悦纳的人。而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悦纳的过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经历各种考验和挫折,但如果家长能够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能够适时的给予孩子指导和支持,那么孩子的心灵将会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得到提升,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自信。亲子网

因此,当我们看见孩子犯错时,大可不必及时给予纠正,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学会自己去纠错。在女儿豆豆的成长中,我发觉有时父母太过急噪的心,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不幸,对孩子的自信建立会有很大的阻碍。

记得豆豆五岁第一次开始写拼音“a”时,老师对我说,豆豆写“a”时,总是不能满格的写,如果现在养成这个习惯,那么以后上小学后会比较难以改过来,老师要求我在家里能够辅导一下,帮助豆豆纠正这个不好的写法。我仔细看豆豆写了几个“a”,发觉确实写得不怎么好,于是我就非常认真的准备去完成老师布置给我的作业,我握着豆豆的手,告诉她我先教她写几个,然后再让她自己写。可是豆豆非常抗拒我的好心,对我说:“不用你教,我自己会写”。虽然当我握着豆豆的手时,她极力的抵抗,让我感觉很难下手,可我还是想着要去完成老师交给我的任务,强行的让笔在手下前行,在我写完几个“a”后,不经意的朝豆豆望了一眼,发觉她的眼睛竟然湿润了。我有些不明白,放下她的手,问:“妈妈教你写不好吗?”为了不让眼泪掉下来,豆豆低着头对我说:“你伤害了我。”

豆豆的话让我很难过,不是因为她的拒绝,而是因为我没有很好的理解孩子的心。虽然平时我经常对她说,第一次做不好没关系,只要多重复几次就可以做得更好,可是当我面对着她的不怎么好时,却又开始急噪,没有给她一定的时间让她去做重复的工作,让她自己去做得更好。

虽然我的出发点是想要帮助她更好的书写,可我的方式却在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打击了她的自信,让她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孩子满腔的热情却被我不小心泼上了一盆冷水。亲子教育

我真的非常感谢豆豆,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没有让我再继续错下去。于是我拿出她幼儿园发的书,翻到“a”的那一页,让她自己对照着写,我就做自己的事情去了。等她写玩后,我发觉她已经能够按照标准满格的写了,虽然还是写得不怎么好看。

在后来的学习写字的过程中,我也没再给她帮助,虽然老师曾经多次要求我,在写字方面在家要多辅导,可我每次都是先给她写一个样字,然后告诉她正确的书写顺序后就让她自己写,我发觉她的动作虽然慢了点,但是她的字却非常的工整,而且每次她都是非常认真的写,写完后自己还会拿着本子欣赏一番,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孩子在建立自信的过程,当她看见自己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字,她会为自己的努力而感到高兴,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

从豆豆学写字这件事也让我想起她差不多四岁时的一件小事,那个时候,豆豆每次拉完大便后已经能够自己檫屁股了,可有一天,我突然想看看她是否檫干净了,于是当她准备穿裤子时,我对她说,“让妈妈看看有没有檫干净”,而且还喋喋不休的告诉她,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前往后檫,没想到豆豆看见我如此说,就开始哭了起来,并且从那之后有一段时间开始不愿意自己檫屁股,每次都要我代劳。当时我也想到可能是自己的做法伤害了孩子,只是错误已经造成,所以就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弥补。

我相信在生活中会有很多的父母如我一样,面对孩子,会用过高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当他们做事时,我们习惯于他们一次就能够做得完美,当他们做不好时,我们又喜欢用帮助他们纠错的方法去帮助他们成长。虽然在我们的眼里,我们是出于爱,想让他们更快的学会如何做事,想让他们更快的接受知识。可在孩子的眼里,我们的这份爱实在是太沉重了,沉重的让他们有些负担不起。帮助孩子纠错的方法,不但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也深深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因为我们对他的不信任,让孩子对自我也产生了否定,这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可悲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却没有意识这一点。其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次就可以做得完美的,任何一件事都是在不断的试错过程中走向完美,而每一次从错走向对的过程就是孩子建立自信的过程,如果缺乏了这一过程,自信心就无从建立。

因而,面对着孩子,我们能够爱他的方法就是学会放手,让孩子在错误中前行。就如哲学家弗洛姆所说的,检验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是否优质,有一个试金石,那就是母亲是否愿意充分的对孩子放手,是否愿意推动孩子自主和独立。

本网站小编总结: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的处理所遇到的困难,对于其能力的提升是很大的,所以说学会放手对于幼儿的成长很重要,但愿父母们都能多及时的反醒自己的行为,掌握正确的学民方法!

玩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吗?(圣诞节专题)


前言:家长们最不想见到的就是孩子们玩耍,他们认为孩子玩耍是在浪费时间,因此平时更是把孩子看的紧紧的,剥夺孩子们玩的时间,那么孩子们玩耍究竟会不会影响其学习呢?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见识下吧!

“妈——,您不知道,跟我们班同学那些家长比起来,你们真是太——好了!”晚上,女儿写完作业,非要跟我聊一会儿。一张嘴,竟说出这样的话来。要知道,她平时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这么说的。

“哦?你真的这么认为?”借机套套我们在她心里是什么样子也好。

“是真的!我告诉您吧,在我们班,同学们都羡慕我。因为他们都是求着家长,让家长准许他们出去玩儿;而我,是家长催着、赶着让我出去玩儿的。”女儿一脸自豪地说。

“不会吧?才四年级,就不让出去玩儿了?”我有点不能理解。

“就是!那些家长都让孩子放学就回家写作业、学习!”

“总是学习?”

“嗯——”

“不让玩儿?”

“嗯——”

“那样不是学习更不好吗?”

“真的!昨天放学早,我和几个同学在广场上玩,后来,张蕊她妈妈嫌她回家晚了,就打她。”

“真的?”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样的家长!让人难以置信。

“她自己说的,她妈妈把她的腿都拧紫了,还揪她的头发。”女儿皱着小脸说着还一边比划着拧、揪的动作,感觉真的很疼。”

“她那是亲妈吗?”

“是啊!”

“那我就没话说了。看来你真的感觉很幸福。”

“我不幸福,我姓‘杜’!”

“打的就是你这姓‘杜’的……”我和女儿闹作一团。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让教育“起跑线”越争越早。然而,面对孩子,家长们常常会陷入早教误区。在理念上,家长都明白健康成长、素质提升对孩子的发展最重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家长还是会有意无意地看重认字、算术等知识灌输。

记得《斯宾塞的快乐教育》里面一直强调玩儿的重要性,我非常认同书中的观点。所以,女儿从小到大都是在玩中学会各种知识和技能的。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发现: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

一岁时,我们跟她一起玩拣豆子,锻炼她小手的肌肉群,让她学会精细的工作;

两岁时,我们让她玩泥巴、玩沙子;

三岁时,我们带她放风筝、野游、爬山;

四岁时,我们开始陪她画画玩,结果,五岁她就得了全国一等奖;

我们陪她玩认字的游戏,结果她上学之前就可以自己阅读了;

……

我经常听到有些家长责备孩子:“你就知道玩,要是学习能像玩那样尽心,你一定能学好!”我邻居经常说孩子的一句话是:一说到玩儿,他后脑勺都乐了。从家长的责备和挖苦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迪:要是学习能像玩那样有趣,学习一定能学好。的确,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玩也是一门学问。亲子网

记得刚开始教孩子认字的时候,她才一岁多。我准备了一块小黑板,在她心情舒畅的时候,我就会画上小山、太阳、水的样子(不需要画得逼真,神似即可),然后在旁边写上“山”“日”“水”,教她认字。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要着急,不要硬性规定每天必须认识几个字,也不必因为孩子没有记住你前一天教过她的字而恼火。只把这个环节当成玩的一个步骤就可以了。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保留充足的热情,玩了,也学了,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一天天大了,开始接触电脑了,喜欢游戏了。很多家长一看见孩子玩电脑就生气,如临大敌,好像孩子已经陷入网中成瘾了。还有的规定孩子在家就是不能玩电脑,弄得家长和孩子势如水火。其实大可不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千多年前的古人都懂得的道理,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家长不明白吗?孩子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强,这一点超乎大多家长的想象。试想,不让孩子玩电脑,孩子会不会和这个时代脱节呢?我女儿只要有需要,她一提出来,我们就会同意她使用;如果她没事了,想玩会儿游戏,我会很配合地坐在她旁边,做个忠实的“扒眼儿”,呵呵,谁叫我玩得不如她好呢。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我可以控制她的游戏时间啊,哈!所以到现在为止,女儿电脑玩得不错,也没有成瘾哦!

很多时候,家长们都在担心,因为他们觉得孩子们更喜欢玩,却不喜欢学习。其实玩耍就是孩子最好的学习课堂,他们既可以快乐地唱歌、跳舞、做游戏,又可以学到特别多对他成长有帮助的知识。比如,认知能力、情感、身体的运动能力和社交能力。美国的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学到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体验,音乐、空间、绘画等不同领域的玩耍都能让孩子们学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这才是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好方法。

玩耍可以让孩子自然健康地成长,不信吗?

了解空间概念

几乎每个孩子都玩过积木,积木能让孩子了解不同的尺寸、大小,用小块的积木搭建成一个大的建筑,也完全依靠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各种形状的积木让孩子们创造出不同的三维空间,这也是他们日后学习几何、物理、工程学和建筑学等课程的基础。

打下数学基础

孩子在跳绳的时候、上台阶的时候数数或者去认识车牌号,孩子们通过这种途径更加了解数字和生活的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数的概念。

是在表达他们对真实世界里大小关系的理解。

悄悄丰富起来的语言

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为了能说服小朋友或者家长站在自己的一方,为了能恰当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努力学习着表达和沟通。孩子的语言会逐渐地丰富起来。

玩出来的艺术家

孩子们都喜欢乱写乱画,其实,这些线条都是有意义的,是他们通过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通过笔形成的一种他们内心的真实的表达。音乐和舞蹈总是让孩子和着迷。当他们自然而然用自己的身体和声音表达的时候,也让他们体会到了艺术的感染力,他们会自发地创造出更多的变奏曲。

社交能力的提高

孩子们都喜欢过家家,他们经常把大人之间每天发生的事情搬进他们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他能更加了解这个世界,也更了解他们自己。更多孩子在一起玩耍还可以体验到竞争、赞同对方、赢得胜利等感受。孩子选择加入一方就是在肯定对方的友谊,这也是共同分享友谊和学会合作的过程。

开发想象力

想象是一切创造的源泉,也可以帮助孩子的成长。比如,玩电动飞机和小火车的时候,那种惊人的超速行驶,会让他们突然感到自己很强大,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

在玩的过程中,孩子各种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大量触目惊心的例子也证明了一味地灌输给孩子书本上的知识,往往会造成不良后果。毕竟,童年,只有一次。

有个教育专家说过: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非常刻苦地学习,他在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可能成绩会很好,那么到了大学,他的成绩就多半会很一般,并且很可能会感觉很吃力,因为他的精力和体力都在中小学阶段用光了。这样的人,即使读完大学,也不会对社会做出什么巨大的贡献了。亲子教育

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

春天来了,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希望,看看窗外,别浪费了温柔的春风,明媚的春光,把孩子们放出去吧,让他们在春天里自由自在地成长!

本网站小编总结:一味的限制小孩子玩耍只会使孩子思维变得狭窄,失去想象力,学习的动力,使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希望家长们能够更多的了解孩子,玩并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