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教育机构不受国人认可,因为什么原因?大家想过吗?很多城市的幼儿园当年的“0-3岁园中园”已不复存在。而这些最早做“园中园”的通常都是当地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幼儿园,无论硬件、知名度还是师资都是当地最棒的。可为什么还是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呢?

据了解,中国每年大约有1500万新生儿,早教网,而在这些父母当中真正掌握科学育儿知识的只有不到10%。中国式育儿一直处在“既过于严苛,又保护过度”的尴尬境地,而澳大利亚的早教体系则秉持其移民国家兼收并蓄的特点,独立、自由、健全的教育方式对中国家庭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专家表示,0-6岁是孩子们生长发育最快也是智力发展最佳的年龄段,这个时期对于孩子们优良性格的养成也至关重要。研究发现,经过系统科学早教的孩子,到8岁左右时,其智商比一般的孩子能高出12分左右。科学的早教方法能为他们将来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澳洲的早教体系顺应孩子的接受能力,与其大脑发育保持同步,其育儿制度现也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家庭的认可。

本网站小编总结:早教人才大多数来自于早教企业自身的内部培训。对于这行来说,早教人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是不争的事实。早教网,规模很小的一些早教企业,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有的老师不具备任何教师资质。据业内透露,在国内培训蒙氏课程只需半个月就可获发证书,而在美国学完蒙氏课程,需要2~3年的时间。

精选阅读

早期教育是什么?


有这样的两个镜头:在幼儿园门口,妈妈对两岁多的孩子说:“好好跟阿姨读书、写字。”另一个是姐弟俩每人带着一个大书包,姐姐约6岁,弟弟约3岁,他们的妈妈叮嘱说;“到幼儿园里好好写字,看谁写得好。”

不少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读书、写字、算算术。因此,家长硬是让两、三岁的孩子背唐诗,趴在桌子上认字、识数、写字。有些家长对幼儿园教得好坏的评价就是孩子认了多少字,会数几个数。其实,这样理解早期教育就太简单和片面化了。因为早期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智力,智力包括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六大要素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完整的能力系统,共同影响人的活动,所以,在开发孩子的智力时,不能偏重于单个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把孩子的记忆力强弱作为衡量智力的唯一标准,认为孩子能背几首唐诗,识二三个字就聪明,智力就好,从而不断要求孩子死记硬背,使孩子养成不动脑子的习惯。有的人知识虽不算多,但头脑灵活,智力水平也就较高,而有的人知识好像很多,但机械呆板,不会运用,智力水平也就不高。如大家熟悉的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曹冲秤象等,他们都是靠自己独特的智力活动,做出令人赞叹的事。而像英国有个叫亚克敦的,他嗜书如命、终日背诵,藏书7万余卷,但一生毫无成就。

早期智力开发,应是通过一些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活动,如引导孩子游戏、讲故事、听音乐、学动作、设计、劳动来培养和促进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让孩子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学习百科知识,如在吃饭时你可问问,馒头是怎么来的,并给孩子讲讲做成馒头需要多少工序,对孩子进行爱惜粮食,尊敬他人劳动的教育。也可扩展到哪些农作物是粮食,哪些是干果、水果等,它们离开水、空气、阳光就不能生存,也可和孩子一起做小实验。

在看到鸭子游水时,讲讲鸭子的生活习性和与人们的关系。当你烧水做饭时给孩子讲讲水蒸气,让孩子想想,利用水蒸气能干什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开发孩子的智力是不分学科、不讲系统、不计深浅、不求一次巩固的。

多数事例证明,对幼儿来说关键在于开发智力,培养兴趣,使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并伴有想象、创造的活动。至于识字、背唐诗、算算术也可以教,但要本着不强迫孩子学为原则,也不能小学化,“填鸭式。”而应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利用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点播式的提问和风趣幽默的语言,使孩子自然而愉快地吸收,而不是灌输。这是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是启蒙,而不是系统教育。

幼儿早期教育的3大法宝


1、博览群书

卢梭的父亲钟表匠伊萨克,在工作台上一边工作一边教三岁的卢梭学普鲁塔克的《古希腊罗马英雄传》。在他的督导下,卢梭在七岁前已经啃完了勒苏厄尔的《教会与帝国历史》、丰得奈尔的《世界通史讲话》以及莫里哀的戏剧。博览群书使卢梭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

2、发掘天赋

早在女儿牙牙学语时,居里夫人就开始对两个女儿进行探索性的发掘。经过观察她发现:大女儿伊雷娜性格文静、朴实、专注和自然,着迷于物理和化学,这些正是科学家所应具备的素质。小女儿艾芙思维跳跃、充满梦幻、情绪多变,她的天赋是文艺。正是运用这种发掘孩子天赋的家教,居里夫人最终使大女儿伊雷娜·居里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也使小女儿艾芙·居里成为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3、培养独立人格

当撒切尔夫人才5岁时,父亲罗伯茨就教导女儿: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事物的是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在日常生活中,罗伯茨着重培养女儿“严谨、准确、注重细节,对正确与错误严格区分”的独立人格。正是罗伯茨对女儿独立人格的培养,才使撒切尔夫人从一个普通的女孩,最终成为一位连任三届英国首相,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

早期教育重在何方?(上)


以中国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来看,可能没有多少人能看懂四书五经,即使看的懂书,也不一定都能深刻理解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但做人的基本标准,我想只要想做就都能做到。无非就是我们自小长到大,国家一直教导的遵纪、守法、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爱护环境、有秩序、谦让等,用老话讲就是有教养。具体到生活中就是,见面问好,离开说再见;小朋友之间互相谦让;不乱扔废弃物;在公共场所玩玩具时不要争抢;等等。看似简单的道理,父母如果做不到,孩子如何能做到。孩子就象一张白纸,而且是我们小时候偶尔能碰到的我们叫"能浸"的纸,用钢笔在纸上画一条线,白纸上不仅有一条线,而且线的周围也有墨迹。父母言传身教的同时,孩子也在吸收。

至于早教重在何方,知识并不是主要的,学习知识的能力,如何做人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做人,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平时的言谈举止中,是潜移默化的。

早期教育重在何方?(中)

幼儿园更利于孩子的早期教育


五月底天津市河东区中山门街丰乐里社区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组织辖区内的散居儿童举办了奥运亲子游戏比赛。原本应是既热闹又高兴的活动,却因家长和孩子们的不配合,场面很乱。

以“散居儿童”为主体

这次参加社区活动的近20名孩子以流动人员子女儿童、贫困家庭儿童和其他因各种原因没有进入幼儿园的孩子为主,年龄3到6岁。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是宣传早期教育知识,让孩子们体会集体生活的乐趣。为此,居委会事先做了很多准备工作,设计了“我是奥运火炬手”“拼福娃”“金球传友谊”“推彩车”等项目。

活动现场问题不断

然而,从活动开始,尽管居委会几名工作人员卖力地拿着喇叭维持秩序,可场面依旧十分混乱。孩子们到处走,不听指挥,毫无集体和规则意识;家长对孩子也有些“放不开”,原本应该由孩子独立完成的游戏项目,家长却非要陪在孩子身边。居委会的耿主任无奈地说:“活动前几天我们就着手准备了,可没想到现场还是状况百出,散居儿童不好组织。”

早教专家指出问题症结

河东一幼实验园的李艳主任说,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散居儿童未进入幼儿园受教育,没体验过集体生活,缺少规则意识,而且依赖心理严重。而作为家长,对孩子过分关照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对于儿童来说应该进入正规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散居儿童的教育有待于家长、社区和早教机构三方共同努力。

社区早教体系需完善

记者了解到,河东区已在12个街道的社区建立了初步的散居儿童早教体系,为社区散居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义务性早期教育的支持与服务。但基于散居儿童的一些个性化特点,社区早教工作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丰乐里社区耿主任说,社区一直特别关注散居儿童问题,举办了很多早教活动,希望可以促进散居儿童心智健康成长。丰乐里社区曾和河东区第三幼儿园一起建立了初步的社区早期教育体系。这次活动凸显了很多问题,散居儿童社区早教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耿主任准备在今后的工作中,多与周边公立幼儿园联系,由他们多提供资源和技术上的支持,邀请早教专家进社区为孩子们和家长上课,使散居儿童可以在社区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早期教育。

婴儿早期教育从0岁开始


新生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不久,看见亮光就会把头转向亮光之处;听到巨响的声音就会哭叫;当奶头接触他的嘴唇时就张嘴吸吮。这些都是本能反应,是对外界事物的无条件反射。

为了生存,宝宝还必须学会适应新环境的一些本领,于是,他就在已具有的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开始主动地探索他生活的小世界,在接触各种事物中,感受到各种刺激,并在不断地重复、强化的过程中建立起新的条件反射。

每当宝宝哭时就有人抱他,久而久之,他就学会了想要人抱就哭。

听见成人发出”嘘嘘”声他就会排尿。

看见奶瓶知道要吃奶等等。

就这样,宝宝每天都大量吸收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探索和研究,就像一个勤奋而聪明的”小科学家”。所以说,婴儿的学习潜力是很大的。

婴儿的潜在能力

视觉

新生儿对光的刺激十分敏感,对光线的明暗变化会作出反应,如闭眼时开了灯,他就会有所反应。出生3周左右,他就学会注视视野中出现的物体,并追随物体转移视线。被称为”智慧之窗”的眼睛能获得外界80%的信息,充分发挥这方面的潜在能力,将有利于智力发展。

听觉

对正在哭的刚出生24小时的新生儿摇铃,他会马上安静下来,眼睛也睁开来。这说明新生儿能听声音。3~4天后,婴儿则能逐渐学会分辨不同的声音。如,一种声音连续响两次,将婴儿的头转向左边给他吃糖水,几次以后,婴儿听到这种声音就主动地向左转头。满月后婴儿能集中注意力听声音,当听见成人说话声时,就停止哭而期待成人出现在他面前。

触觉

新生儿的触觉很发达,对冷热的刺激特别敏感,如对牛奶及洗澡水的冷热都有反应。婴儿一般都是通过嘴和手去触摸感知外界的刺激,婴儿早期触觉的发展与长大后手的灵巧程度有很大的关系。若是让婴儿睡在宽松的睡袋里(夏日穿衣裤),手脚和身体不受束缚,双手能从袖洞中伸出触摸各种东西,眼手能协调一致活动,不断地探索,婴儿的学习潜力将进一步发展。

嗅觉

婴儿的嗅觉比较敏感,能分辨不同的气味,如闻到奶香气味,会露出笑脸并将头转向奶瓶。若闻某些刺鼻的气味就转头避开。

味觉

婴儿还能区分不同的味道,喜吃甜水,不愿吃酸水、苦药。因此,父母可以让婴儿闻闻花香,肥皂香等有气味的东西,还可以给婴儿尝尝甜、咸、酸及无味的食品,以增强嗅觉、味觉方面的能力发展。

交往能力

婴儿出生就会笑,这是”生理性的微笑”,是与生俱来的。慢慢的,婴儿会学会对人脸和玩具微笑,这是他产生了社会交往的需要,转变为”社会性微笑”。他喜欢被人逗引,有人接近他就笑,离开他就哭,和他讲话会”咯咯”的发音应答。婴儿还特别依恋母亲,早期交往能力在妈妈搂抱、爱抚、笑笑、玩玩中得到发展。

模仿能力

新生儿从2周起,就学会模仿妈妈的面部表情,如模仿妈妈伸舌头、张嘴。妈妈经常训练,宝宝就会跟着模仿,稍大时宝宝学会模仿拍手、摇头、挥手再见等动作。婴儿最初学会的本领都是通过模仿而获得的。

以上事例都说明婴儿出生后就具有惊人的学习潜力。父母应该为宝宝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实施合理的早期教育,使宝宝主动探索外界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孩子早期教育15项重点内容


归纳来说,有15个早教区域,这15个方面都要涉及到,但不是平均进行,而是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时培养宝宝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1训练感觉器官

视觉:新生儿所在的房间要宽敞明亮,视力所及处要有鲜艳的物品。

听觉:不要避开人的声音,而且要有音乐存在。

嗅觉:让宝宝闻各种各样的气味。

味觉:让宝宝品尝酸甜苦辣的滋味。

触觉:经常抱宝宝,并有意识地用软、硬等不同材质的东西触碰宝宝,让他能够有所感受。

2发展交往能力

这是宝宝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宝宝进入社会的开始。

爸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宝宝接触同龄宝宝和成人,鼓励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落落大方、行事礼貌;并创造机会比如鼓励宝宝正确称呼客人、给客人倒茶、带宝宝串门等。这样不仅培养了宝宝的语言能力、提高了自信心,而且为其高明的人际交往打下了基础。

3培养观察提问的能力

教宝宝学会看世界。从衣食住行、花草树木、砖瓦泥石等日常所见来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并能够即时地对宝宝的提问作出回应,比如宝宝指天上的星星,爸妈就要立刻告诉他“星星”这一概念,将物与概念对应起来。等宝宝再大些,观察的事物多了,就要引导他进行思考提问,刺激他认识世界的强烈欲求。

4进行体能训练

平时多带宝宝进行运动,有条件的家庭从宝宝一出生开始就开始注意这方面的训练,比如新生儿期开始学游泳、1岁半左右学滑冰等。根据对中美两国儿童的调查,在身体运动、发展体力方面,中国儿童明显不足。

爸妈要提高宝宝的体能训练,让宝宝在拥有健壮体格的同时,还可培养大胆勇敢等品格。

5训练劳动制作

从猿到人的标志就是:开始用手使用和制作工具。人的个体成长也是需要劳动和制作的。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的动手能力却很差,其原因在于爸妈的溺爱剥夺了宝宝的动手权力。所以爸妈要鼓励宝宝培养自我服务的能力,将宝宝力所能及的动手权力还给宝宝,让他在做纸工、玩玩具中体会创造的快乐。

6培养口语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巴甫洛夫将语言称之为“人类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在早期教育中,要增加语言的信息量,将足够的语言信息输入宝宝的大脑;要用规范化语言,比如每天花20分钟给宝宝朗诵美文。此外,若要学习外语,就让宝宝及早接触。

7学会音乐舞蹈

这是美育教育的范畴。爸妈与宝宝一起欣赏优美的音乐、给宝宝唱儿歌、打节拍,让宝宝在音乐中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而且爸妈会发现,音乐会令宝宝的表情、动作、容貌等透出优雅的气质。进而从美育切入,让宝宝接触真和善。

8学习绘画造型

这也是美育的范畴,对刺激宝宝右脑发育,增强想像力、形象思维力,提高美的鉴赏力有极大的作用。爸妈可带宝宝参观摄影展、雕塑展,并对各种工艺品、绘画、艺术照片等进行评头论足;家里的摆设也要有美的讲究。大凡人的精神生活不能强求,所以爸妈所要做的,就是感染熏陶宝宝,让他自觉地去学习、去追求。

9给宝宝很好的玩具观

玩具有好多类,如果是买的,爸妈不要买了之后直接丢给宝宝不管,也不要认为玩具是消磨时光的,爸妈要陪着宝宝一起玩;如果不买,也可发现不少不是玩具的玩具,比如吸铁石、闹钟、卷尺等;而最好的玩具则是爸妈和宝宝一起制作的玩具,比如做风筝、风车、灯笼等,宝宝会更有兴趣。

爸妈购买玩具时要考虑宝宝的年龄

0~1岁:感知触摸型玩具。色彩鲜艳、音质优美、便于抓握丢掷,但不要太小以免宝宝误吞。

1~2岁:可拖动玩具和可训练双手精细动作的玩具。

2~3岁:可激发想像力的玩具。如小餐具、积木、拆装玩具。

3~4岁:智力玩具。如七巧板、小算盘等。

10参加亲子教育

参加社区的亲子活动,集体生活中可锻炼友爱协作、竞争等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

11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是婴幼儿的精神营养之源,是融智育、美育、体育于一体的大课堂,宝宝在这里可以学习种花草、分辨五谷杂粮、观气象、感受劳作等。

12了解社会

带宝宝去工厂、农村、博物馆、名胜古迹等地方,接受人文教育,扩充见闻。见多识广的宝宝更聪明。

13早期识字提前阅读

爸妈可结合与宝宝生活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识字教学;寓识字于游戏之中;制作各种专门的识字卡片等,并陪宝宝一起看绘本讲故事。

14建立空间、时间、数的概念,培养高超的数学逻辑智能

15其他种种全方位活动

爸妈可因条件而异、因人而异地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积极健康的活动,如集邮、摄影、钓鱼、种花卉、养鱼虾等。这些活动既是学习,又是拉近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

宝宝早期教育忌三种倾向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一定要讲究科学方法,不能急于求成。早期教育有三种令人担忧的倾向:

2、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孩子毕竟是孩子,具有孩子的天性,办事不可能像大人那样考虑周全,犯错误时有发生。如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孩子就会觉得事事办不好,事事都难办,从而失去前进的信心,长期这样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过早地对孩子进行专业训练

不少家长热衷于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专业训练班里接受强化训练。高强度的训练挤去了孩子应有的玩耍时间,使孩子过早失去了孩子的天性。如孩子对训练内容不感兴趣,训练还会成为孩子沉重的包袱,孩子不仅学不到东西,而且心理、性格还受到扭曲,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1、过分地强调知识灌输有些家长把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传授书本知识,他们不顾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硬性地给孩子规定学习任务,让婴幼儿像学生那样坐下来学习,剥夺了他们玩耍的时间,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很不利。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