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新生命来到家里时,新爸新妈显得有点手忙脚乱,为什么宝宝哭闹,为什么宝宝粘人,为什么宝宝乱撕东西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摆在了面前。注意了!在早教过程中,新爸新妈一定要了解宝宝行为的含义,才能给宝宝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说到笑,不少父母仅仅看成是孩子活泼、健康的表现。科学家却独具慧眼,看到了笑的更深层意义,那就是与智力发育的关系。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专家新近报告,爱笑的孩子多较聪明,聪明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发笑年龄比一般儿童更早,次数也更多。由此启示人们:早期开发儿童智力又有新招,即让孩子多笑。

从宝宝的发育进程看,一般生后2——3个月便可在父母逗引下发出微笑,称为天真快乐反应。这是婴儿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在心理发育上是一次飞跃,对大脑发育是一种促进,被誉为“一缕智慧的阳光”。年轻的父母应及时抓住这“一缕曙光”,作为早期智力开发的一种契机与方式。

具体做法是,多向宝宝微笑,或给以新奇的玩具、画片等激发其“天真快乐反应”,让宝宝早笑、多笑、长大后智商会更高。

不过,有些婴儿笑得少,每小时仅笑1——2次,小脸严肃,表情呆板,乃是体内缺铁所造成。若能在1个星期内连续补铁,则严肃表情可逐渐消失,代之以愉快的神情。因此,宝宝的笑脸还是了解其营养状态的“荧光屏”。

哭又如何?这种常令父母不安的行为与笑一样,也是婴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精神活动。

哭是婴儿说话之前与父母或周围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同样有益于智力发育。

不仅如此,啼哭动作可使宝宝的肺活量扩大,并促进肺部组织发育,对发音器官——声带也是一种锻炼。同时,啼哭时手舞足蹈,无异于做体操,有利于肌肉关节运动。

另外,啼哭少不了流眼泪,而泪水能冲洗眼眶的盐、糖、蛋白质以及其它需要排泄的废物,保持眼球处于干净的环境中,所含的杀菌物质还有预防眼病的作用。

不难理解,孩子一天哭几天不仅无害,而且大有益处。那种啼哭可能损害宝宝健康的担忧没有必要,而用喂奶或给食物强行阻碍孩子啼哭的做法更非明智之举。

当然,啼哭也不能过分剧烈或持久,遇到这种情况时宜从孩子的面部表情与手脚的动作中体察其意图,并予以满足,如饿了给予喂奶,冷了给以保暖,尿片湿了及时更换,孩子的啼哭就会停止。

恶作剧

假如孩子在你的钢琴键上撒下糕点,或将一只毛毛虫放到你的枕头上——面对此种恶作剧行为(俗称淘气),你会怎样?苦笑?斥责?还是——

德国汉堡的儿童心理学家托马斯.卡尔松为此向你道喜,说明你的孩子智商较高。

他的观察资料显示,爱搞点恶作剧的孩子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日后成才的可能性较循规蹈矩的孩子更大。

解释是:恶作剧行为并非从天而降,要设计出一个有新奇感的方案来,需要动脑筋,而且动脑筋的强度相当高,决不逊于甚至超过做家庭作业,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无疑是一次催化。

同时,恶作剧可增强儿童的独立性。因为此种行为的特点就是孩子以此来超越父母为其所规范的界限,而独立性的形成恰恰需要这种超越。否则,依赖性难以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总之,搞点恶作剧对孩子有好处,至少表明他开始动脑筋了。一个恶作剧的行为的成功,无疑是其创造力的一次爆发,盲目地斥责甚至惩罚扼杀孩子的动脑积极性,会妨碍孩子智力发展。正确之举是顺其自然,加以诱导,将其动脑的积极性引到更有益的活动上来。

争吵

争吵在幼儿之间可谓“家常便饭”。假如你的孩子正在和其他孩子“舌战”,你该怎么办?

首先应该鼓励。

因为争吵是一种语言竞争,为取胜必须选择最流畅、最有逻辑性、最简炼、最有说服力的语言驳斥对方,故要求具备有较高的运用语言能力和驾驭语言的技巧。争吵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语言学习与训练的良机。

同时,争吵过程中思维活动始终处于高潮,可促使其逐步学会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等最基本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思考的敏捷性和逻辑性,有益于大脑的发育与语言的发展。

不过,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在内容上应选择有意义的论题,并努力挖掘深度和开拓广度,摒弃那些无聊或不健康的话题;在方法上要以科学与文明为基本原则,教会他们使用优美健康的语言,培养他们表达准确性与流畅性,切忌动用粗话、脏话或野蛮行为。

最后要强调一点,争吵结束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消除隔阂、相互谅解的机会,以增强团结。

害羞

害羞,通常被视为一种不良个性,但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却发现:害羞者的神经系统天生较发达,智商较高。在社会交往中,害羞者由于自我意识强烈,变得更为敏感和机警,一遇到陌生人,便心跳加速,脸红耳热,手足无措。

生活中也不难看到,害羞者多较精明,勤于思考,富于创造力和实干精神,对坎坷、挫折、失败等的承受能力也较强,因而具有一定的优势。

当然,害羞性格的消极一面也不可忽视,如不善辞令、临阵胆怯退缩等。但只要引导孩子积极投入社会交往,广交朋友,则消极一面可逐渐减轻或消失,父母不必为此忧虑。

“破坏”行为

给幼儿一本画册,他会一页一页地撕破,给他一件玩具,他玩一阵便将其拆开或砸坏,颇令父母苦恼。

其实,这是孩子求知欲的一种表现。求知欲是人类天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幼儿由于智力和语言表达受限,只好采取另一种方式去探索与认识事物,这就是他们“破坏”行为的缘由。

幼儿对物体进行摔、撕、砸等破坏行为的心理动机,主要是想用自己的小手揭开陌生事物之迷,或想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

因此,父母应尽量理解幼儿的这种心理活动,主动帮助孩子满足其求知欲望。比如,买回一个新玩具,可先拆开让孩子观看,同时给予讲解,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的智力,也可以减少“破坏事件”的发生。

扩展阅读

妈妈要了解 孩子为啥黏着你


福州的林女士来电倾诉了她的烦心事。因为她的产假马上就结束了,“我儿子之前都是自己带,我去上班他肯定哭啊,有没有好办法?”

其实,这也是很多上班族妈妈伤脑筋的问题。当宝宝第一次和妈妈分离时,通常都会哭闹。妈妈们普遍担忧的是,强行让宝宝接受这种分离,自己心里难受不说,宝宝更是不安。有的妈妈在上班前偷偷溜掉,可又觉得不太好,怕这样做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到底该咋办呢?专家说,您还得先理解孩子为啥黏着你!

不同年龄段依恋特性不同

中国蒙台梭利学会早教委员会主席王惠文指出,宝宝在不同年龄段对妈妈的依恋特性是不同的,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待。

宝宝3个月龄前,对妈妈的依恋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饿了,需要喂奶;尿了,需要换尿片;困了,需要拍一拍,哄一哄,在具有安全感与舒适度的抚触中进入梦乡。

宝宝通过跟妈妈长期的身体接触,靠声音、气味、身影等记住了妈妈的形象,并把这一形象与获得生理需求画上了等号。所以,当他们一听到妈妈的脚步声或呼唤声,就会感到快乐,因为这些信息意味着他们的需求将得到满足。

当妈妈去上班了,新的看护人无法激发出宝宝的这种快乐,宝宝就变得很难“伺候”。

在宝宝3-6个月龄时,除了生理上的依恋,对妈妈还有心理与社会性需求,他们需要和妈妈一起玩,一起互动交流。寂寞了,他们一定会哭,这样可以把妈妈叫到身边。这个阶段是宝宝和妈妈依赖关系的重要建立时期,对妈妈的依恋性会更强。

6-12月龄阶段,宝宝除了妈妈以外,也愿意接受其他的大人,喜欢与大人交往,即使陌生的大人来逗他们玩,他们有时也会欣然接受。这个阶段只要家里其他大人能够了解宝宝的的生活习性,解决他们的需求,同时能很好地陪他们玩耍,他们可以让妈妈离开一会儿,甚至整天不在。

但在宝宝2岁前后,个性越来越独立了,经常对陌生的人保持警觉。他们会明确地表示自己对各位大人的喜好,并经常坚持己见,所以,这个阶段让宝宝离开妈妈,往往是很困难的,可能怎么哄都没有用,而且会伤心很久。

让新的看护人提前“上岗”

妈妈如果了解了宝宝在不同阶段的依赖特征,就能够理解您的宝宝了。那么如何有效地解决宝宝的这种“黏人”呢?王惠文指出,一个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妈妈要提前做好换人准备,避免临时换人。在决定上班前,让接替“岗位”的看护人提前到岗,与他们一起照顾宝宝,逐步让他们多跟宝宝接触,而自己逐步退出,这样就顺利交接了。

妈妈亲子园负责人许威威建议,孩子满月后,就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跟除了妈妈以外的家里其他人多接触,而其他人也要对宝宝格外关心和爱护,这样宝宝的注意力就不会总集中在妈妈身上了。

对于喜欢黏妈妈的宝宝,可以有意识地让宝宝学会等待。比如宝宝要喝奶了,妈妈可以对宝宝说:“等1分钟,妈妈马上给你取来。”宝宝开始不知道“1分钟”的概念,所以妈妈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奶取来,反复几次后,宝宝就会意识到“1分钟”很短,妈妈离开后马上就会回来的。

在强调“等待”的同时,还可以给宝宝玩喜欢的玩具,或者让宝宝听听音乐,让宝宝边玩边等,就不会那么焦虑了。经过有意识的锻炼,宝宝会慢慢习惯妈妈不在身边。

早教知识:父母要了解的婴儿每个动作背后的意义


婴儿做的每一个动作都他们自己的念头和表达的意思,我们一起来科学研究一下婴儿的动作和小表情,讨论她们的心理活动实际意义吧。婴儿每个动作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英国佛罗里达州科学研究婴儿社会心理学的斯克佛专家教授著作的《婴儿面部表情与心理活动》一书里,剖析了婴儿的面部表情語言,大概梳理为下列几类。婴儿每个动作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6个月时,婴儿会张开双臂,人体扑向家人,规定强抱,啪啪,若路人要想抱他,则扭头将脸绕开,表明不肯与路人相处。

7-8个月时,婴儿会以“拍巴掌”和笑容表明开心,在父母教育 下能以“点点头”表明感谢,对不喜欢吃的东西绕开,并以“摆头”表明回绝。

9-10个月时,婴儿会用小指向到哪去,或用小手拍拍头,表明要戴帽带他出来。婴儿每个动作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11-12个月时,婴儿除开以面部表情和动作来表明体语外,还会伴以各种声音,例如嘟嘟声(表明轿车),嘎嘎声(表明小鸭子),及其用简单的单词音来表明自身的意向。

婴儿每个动作背后的意义是什么?总而言之,在小孩一岁以内,有不计其数的信息内容是根据婴儿的体态語言向父母传送的,而每一个婴儿的传送方式也各不相同,父母应仔细观查婴儿的体态語言,掌握其心理状态必须,才可以推动相互间的相处。

宝宝要了解生活常识,避免发生安全隐患


元旦过了,春节马上要来临了,很多宝宝都喜欢放炮和烟花,对这样的行为,大多家长都是鼓励的,很少会制止。在防护措施做的不健全的情况下,孩子很容易受到伤害。每个父母都希望宝宝能够健康快乐的长大,但是由于宝宝小很多常识都不懂,所以经常发生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之一零食 1、坚果是一种美味、营养、健康的小零食。可是对于咀嚼能力弱小的宝宝而言,如果卡在喉咙就会发生发生危险。 2、宝宝吃的零食中,很多都带有干燥剂,宝宝会以为是好吃的而误食干燥剂。食品中用的干燥剂大多是用生石灰制成的,宝宝服用也是很危险的。 3、果冻容易噎住引起窒息,宝宝也要尽量避免食用。 安全隐患之一自己的物品自己用 1、不可以把自己的杯子借给其他小朋友,小朋友感冒了,用了你的杯子可能你也会感冒。 2、不可以把自己的毛巾借给其他小朋友,小朋友有沙眼,用了你的毛巾可能会把沙眼传给你。 安全隐患之一吃饭 1、洗干净的小手不能再去摸别的东西,保持双手干净。 2、吃饭时远离热的汤锅,小心打翻烫到手。 3、吃饭时不要坐的太近,小心不要碰到旁边的小朋友,以免伤到他。 安全隐患之一睡觉 1、睡觉时也要呼吸,不要蒙头大睡,这样很危险。 2、睡觉时危险的物品会伤害小朋友,不要带它们上床。 3、宝宝趴着睡会压迫心脏,血液循环缓慢,也会发生危险。 安全隐患之一打碎物品 1、宝宝不小心打碎物品,千万不能用手捡地上的碎片,以免扎伤手。如果有大人在家,要诚实的向大人说明情况,请大人来帮忙。 2、用扫帚进行清扫,一定要穿好鞋子,防止碎片扎到脚。 3、如果体温计不小心碎了,里面的水银有毒,宝宝不要用手摸,叫家长及时清理。 4、清扫后的碎片,要用硬的盒子装好、封好,并贴上“玻璃碎片,小心扎手”等字样放入垃圾箱内,提醒收垃圾的环卫工人小心碎片。安全隐患之一阳台 1、告诉宝宝不要把身体探出窗外,也不要在狭小的阳台上蹦跳。 2、告诉宝宝千万不要单独在阳台玩耍,阳台空间狭小,在这里玩耍容易碰伤自己。 3、告诉宝宝不能钻爬阳台的围栏,不然容易摔下阳台或卡在围栏里。这样很危险。 4、告诉宝宝站在阳台上向远处眺望,或与楼下的小伙伴打招呼时,身体不要过多地探出阳台,以免失去平衡,跌下楼去,造成伤亡。 5、告诉宝宝不要从阳台上往楼下丢东西,这样不仅会破坏大楼周围的环境卫生,还可能砸伤楼下的行人。 安全隐患之一保护眼睛 1、家长要告诉宝宝,在看电视时,要保持一定距离,而且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伤害宝宝的眼睛。 2、宝宝不能带大人的眼睛,不能直接对着太阳或强光看,这样都会伤到眼睛的。 3、不用脏手揉眼睛,不玩尖锐的物品,以免伤到眼睛。 4、给孩子照相时要小心使用闪光灯,闪光灯太强容易对孩子的眼睛造成伤害,应尽量利用自然光线进行拍照。 安全隐患之一乘车 1、乘坐自行车时,宝宝要坐稳,捉牢,不摇晃。座椅没有护板,脚要向外,以免被卷进车轮里。 2、大人骑电动车带你时,如果你坐在车后座,一定要记住:两只脚不要离车圈太近。否则,你的脚可能会被卷进车轮,受到伤害。如果你坐在车前,注意手千万不要放在车闸附近,防止大人捏闸时伤到你。 3、乘坐公交车时,排队上车不争抢,不要把手和头伸出窗外,这样很危险。 4、车在行驶中,不能吃棒棒糖、糖葫芦、雪糕这样的棍状食物,在车突然停止时,容易扎伤自己。 5、在公交车上不要乱跑,以免发生危险,要扶好坐好。下车时,车停稳后,扶好扶手,有序下车。 6、在乘坐私家车时,不能让幼儿单独坐在副驾驶座位上!即使家人抱着幼儿坐在副驾驶上,如果发生事故,仍然很危险。 7、宝宝坐在后排坐时,要记好安全带。上下车时小心车门,防止夹伤手脚。 安全隐患之一机器 1、当电风扇开动时,绝对不可以将手指伸进防护网内。否则,飞速旋转的叶片会将你的手指削伤。 2、使用电动卷笔刀削铅笔时,千万不要伸手去摸锋利的刀片,以免割伤手指。 3、洗衣机在洗衣服时,千万不要把手伸进洗衣桶内。否则,你的手可能会和衣物绞在一起。4、大人骑电动车带你时,如果你坐在车后座,一定要记住:两只脚不要离车圈太近。否则,你的脚可能会被卷进车轮,受到伤害。如果你坐在车前,注意手千万不要放在车闸附近,防止大人捏闸时伤到你。 5、像一些家用的厨房设施,如绞肉机等,孩子们也不能在它通电工作的时候因为好奇去摸,不然,很容易把自己的手绞进去,造成不可估计的伤害。安全隐患之一浴室 1、洗澡时一定要有大人在身边,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千万不能一个人到浴室洗澡,更不能把浴室门反锁起来,以免发生意外。 2、如果家里有浴缸,在进入前,应先试试水温。另外,调节水温是大人的事,千万不要自己动手调节,以免被烫伤。水温一般以接近体温(37摄氏度)为宜。 3、进入浴缸后一定要小心,因为你的身体还太小,有时滑入水中,手又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抓住,很容易被水淹到或呛到。 4、浴室的地面溅到水后,会非常滑,所以不要在浴室里蹦跳、玩耍,以免摔倒受伤。 5、在浴室中洗澡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很容易头晕。更不要把浴室当成游乐场,在里面长时间的玩耍。 安全隐患之一电梯 1、乘坐滚动扶梯时,一定要认准起步台阶,踏上去后要站稳并扶住扶手。不要用手去摸或倚靠在固定不动的护板上,以免被滚动的扶梯拉倒;也不能使劲压住电梯的扶手,不让它移动。 2、不要在滚动扶梯上来回地跑,也不要同小伙伴们在扶梯上玩耍、攀爬或打闹。因为一旦跌倒了,会从电梯上滚下来,使自己受到伤害。 3、千万不要在上行的滚动扶梯上往下走,或是在下行的扶梯上往上走。 4、乘坐垂直电梯时,不要将手放在电梯门旁,防止电梯门开启时,挤伤手指。5、不要随便去按垂直电梯旁边的按钮,因为你不知道那些按钮的作用,一旦按错了,就可能给自己或别人带来很多麻烦。 安全隐患之一文具 1、不要玩铅笔和钢笔,这样很容易摔断笔尖,而且容易扎伤自己。更不要用嘴去含咬铅笔,因为铅笔表面的彩色漆里含有铅,误食后容易造成“铅中毒”。另外,如果小伙伴不小心碰撞到你,铅笔还会挫伤你的口腔。 2、不要拿尺子玩耍,因为塑料尺子很容易折断,会崩到别人或划伤自己的手。安全隐患之一自然 1、不要随意攀爬树木,因为有的树枝很细,根本承受不住你身体的重量,可能会突然折断,使你从树上摔下来。 2、攀爬树木时,树枝的尖梢很容易划伤你的皮肤,或者挂破你的衣服。另外,树上还会有许多昆虫、如:毛毛虫、螳螂等,有的甚至是有毒的,一不小心就会被蜇伤。 3、不要够取挂在树上的东西,更不要爬到树上去掏鸟窝,因为有的鸟窝里有蛇,不小心就可能被蛇咬伤。4、不要去水上滑冰,冰的厚度不应不一,很容易发生落水,很危险。

本网站小编总结:生活隐患存在于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不能一一举到。总之,父母要多和宝宝讲,在生活中看到哪些有危险就要及时的告诉宝宝。还有父母带宝宝出去玩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尤其是动物园,千万要看好宝宝,不要让宝宝离的太近,更不能向动物伸手。

宝宝4种怪异行为分析 父母对策


对成人而言,宝宝的行为模式很“古怪”,很难理解;然而我们必须去“理解”并采取正确的对待方式,才能促进宝宝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避免耽误和伤害。

下面提供大家经常碰到的宝宝4种“怪异行为”,一起来分析分析,看看如何妥善应对。

宝宝怪异行为之一:宝宝特别喜欢跟别人亲热

2岁的思思只要一见到邻居家5岁的男孩儿就非要上去亲人家,弄得人家满脸湿乎乎的,人家总是躲闪,她却一点都看不出来。妈妈心里很不好意思,也很困惑,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行为分析:

有些孩子天生情感需要特别强烈,有的孩子把爱藏在心里,有的孩子喜欢热烈地表现出来,这样他们才会觉得自己的爱有了寄托。喜欢和人亲热,这只是小家伙表示喜爱的唯一方式。孩子还太小,她还无法读懂别人的身体语言,意识不到小朋友并不喜欢这样。

父母对策:

告诉孩子一些其他问候朋友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也可以亲身示范。比如,在邻居过生日的时候送张小卡片,或者是自己种的一盆花。

宝宝怪异行为之二:宝宝特别喜欢引人注意

毛毛的妈妈反映毛毛最近特别不听话,如果父母在一边说话,稍不注意他,他就大声喊叫,再不理他就摔东西。家里来客人时毛毛似乎想“独占”客人,经常围攻着客人说这说那,弄得妈妈很不好意思,觉得这样对客人不礼貌。平时父母都很忙,好不容易放松时跟朋友聚一下,还不够毛毛捣乱的。

行为分析:

喜欢别人的注意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反应。随着孩子感知觉的迅速提高,其表现欲不断增强,他们最不愿意被成人“冷落”。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除尽力满足孩子生活需求外,很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足够关注。有时孩子要求爸爸妈妈陪他坐一会儿,讲个故事,家长却说没工夫,于是孩子通过各种方法,如不听话,甚至哭闹、毁坏东西来达到目的。因此,虽然被家长责斥、处罚,但却感觉到终归理睬他了。也正因为家长是在孩子做出不良行为表现时才给予注意,所以逐步形成孩子不良行为的心理和行为定式,其不良行为不断出现,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父母对策:

1.经常倾听孩子的心里话。家长要经常听取孩子讲话,力争准确理解并给出自己的观点,使孩子感到你心中有他的位置,他就不会整天毫无意义地瞎嚷乱闹了。

2.及时肯定孩子的良好品行。家长对孩子的良好品行要及时给予肯定,表达对孩子良好品行的赞赏,使孩子有多种机会了解自己的长处,从而获得自信。比如,“毛毛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看我们的毛毛能自己玩一会儿了,真能干”。

3.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家长应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一起阅读幼儿读物和进行各种益智游戏、体育游戏和手工制作活动,并可以“助手”或“顾问”的身份,向孩子提出建议,引导孩子提高活动能力和水平。

4.适当带领孩子一起做家务。家长要适当分配给孩子一些简单的家务,让他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并增强其为家庭成员服务的责任感。

宝宝怪异行为之三:宝宝特别爱发脾气

辰辰睡醒了午觉,兴奋地还想继续上午的游戏:和自己的熊熊、兔兔们过家家!当辰辰来到小桌子边:啊!什么都没有了!小碗小盆,熊熊和它看的书,还有坐在小木车里的兔兔!妈妈笑眯眯地走过来对他说:“辰辰,你看妈妈把你的玩具都收到抽屉里去了,干净吧?”辰辰当时怒气冲天,冲着妈妈一通歇斯底里地喊叫和揪打:“你真讨厌!”

行为分析:

大人们永远不能理解,宝宝这些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习惯和规矩,东西的摆放、睡觉的床铺和时间、吃饭的时间以及自己专用的可爱餐具等等,每天看似例行公事的生活细节,其实对宝宝来说,更多地意味着一种有规律的生活的平静和可以把握的安全感。大人也许觉得孩子其实还很小,哪儿有那么多事儿?可是宝宝也是个人,也已经有自己的一套了呢!那些改变会让孩子紧张。

父母对策:

父母最好能够理解宝宝这种心理习惯,在长大到能承受更多变化的时候,再让孩子学着适应吧。当然,孩子还是更希望到点就睡觉,睡在自己温暖的小床上;到点就吃饭,哪怕不在外面玩儿太久;如果父母觉得孩子的玩具放得太乱,能不能跟孩子商量着收拾,不要给孩子太突然和绝对的改变。

宝宝怪异行为之四:宝宝特别爱整洁

仁仁的奶奶说,两岁的仁仁特别不喜欢脏乱,如果地上有一点水,他就指着一定要奶奶用拖布拖干净才接着玩自己的;一次奶奶铺床单有一个小角没铺好,他一定要自己绕过去把床单铺好才算完;吃饭的时候,面条掉到了地上,仁仁便开始变得烦躁不安,直到奶奶把地面清理干净,他才开始继续安静地用餐。

行为分析:

二三岁的孩子正处于学习和了解纪律和规范的年龄段,他们会把这些纪律和规范认为是必须严格遵守的。他们特别注意细节的完成情况,假如你平时总是教导他要及时处理自己制造的脏乱情况,那么他就会无法理解为什么你会忽略掉在地上的面条,这会给他造成困扰,让他心烦意乱。

父母对策:

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孩子先注意有趣的事情,孩子大一些后,告诉孩子有时候某些事情是可以先放一放的,过后再找合适的时间处理,对他说你会在吃完晚饭后再清理,而且可以请他来帮忙,这样就会让他的情绪平稳下来,也会让他觉得自己很能干。(来源:搜狐母婴社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