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首先要对孩子们讲清危害,让他们自己自觉控制,避免沉溺于电子游戏。

另外,玩是孩子的天性,应鼓励孩子多做户外活动,多参加集体活动,满足他们玩耍和娱乐的需求,从而提高他们抵抗诱惑的能力。

预防孩子玩电子游戏成瘾的另一个关键是早,即要及早发现孩子玩电子游戏的行为。任何行为只要已形成习惯纠正起来就比较难,所以,家长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生活习惯,从孩子的回家时间、零用钱等方面的变化中,了解孩子是否玩电子游戏,从而及时予以教育和引导。

有一位家长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她的孩子玩电子游戏走火入魔,一天到晚都想着电子游戏,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骂都无济于事。后来,母亲根据心理学知识跟孩子约法三章,只要他好好学习、成绩好,每个星期天母亲陪他去玩一上午的电子游戏,平时不能玩。同时,母亲每周为他布置学习任务,星期六检查。一旦孩子如期完成任务,次日就带他去玩电子游戏。通过这种方式,不久就使孩子从那种沉迷于电子游戏而不能自拔的状态中清醒过来。

精选阅读

有没有让孩子不沉迷电子游戏的方法?


现代社会孩子往往长期沉迷于游戏与动画之中,父母们也容易忽略和孩子的亲子互动,长此以往,不仅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教育逐渐缺失,和父母之间的感情联结也不断减弱,这一现象正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课题。但是玩又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家长在问有没有让孩子不沉迷电子游戏的方法?

由于长期研发儿童科技产品,我们看到了科技产品对于儿童教育和娱乐的正面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接触和使用科技产品难以避免,如何正确的利用是关键。

怎么让孩子有节有度地玩呢?

“限制时间”

孩子年龄尚小,他们没有办法给自己制定游戏时间,这时候需要家长的引导来告诉他们游玩的时间是多久。学者一般的建议是,一天之内用眼在电子产品上不宜超过两小时;每看三十分钟则应让眼睛休息十分钟。如果是学龄前的儿童,一天最好不要超过一小时,而且要适时让眼睛得到调节,不要一直集中注意力在电视上,对眼睛才较好。

所以我们在为小朋友设计葡萄探索号的时候,让家长可以设置小朋友玩和游戏的时间,这样可以防止小朋友玩太多的游戏。

当然,可别以为只给孩子限制好游戏时间就能挥一挥手,自己该干嘛干嘛,你确定他知道游戏结束之后该做什么吗?那件事又能做多久吗?是的,给孩子建立一个计划表。

有些原则项的事件,譬如睡觉、吃饭必须完全固定,但例如写字、绘画、看书等爱好,父母完全可以空出那些栏目,让孩子自行规划并填入,那样他也明了接下去做的事件可并非爸爸妈妈(硬)要求他们做,而是自己自主的选择。

“陪伴孩子”

众所周知,父母的陪伴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让亲子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话题。

而陪伴孩子玩耍嬉戏时除了以上这些益处,孩子更容易将大人视为能理解自己童心的好朋友,在这个时候,孩子吸收的是父母做事的状态,他们能在游戏时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合作;当大人能在游戏时表达欢乐与投入,又能有律自如地从游戏回归到现实事件的处理,该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做功课(工作)的时候做功课,这般言传身教下,孩子自然也能从大人身上学到很多与人沟通、互相协作、自律自控的好品质。

亲子互动,这个是我个人非常注重的。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都会考虑,如何让家长陪小朋友们一起玩,如何在一起玩耍中注入亲子教育,如何制造美好的共同回忆。

“游戏筛选”

对于孩子接触ipad这件事,我想多数的父母都是容许的,但最终导致孩子沉迷其中,往往却是因为父母在替孩子下载电子游戏时不加筛选所造成的。

如果你留心观察,会注意到每款App其实都有建议适合玩的年龄,也许是3岁+,或6+,可家长兴许觉得某个app很有趣便给孩子玩了,就好像植物大战僵尸,你们一定没想到他的适合年龄是9岁+吧,他给了孩子乐趣的同时也释放了远远超过他们年龄的感官刺激和暴力,孩子当然会沉迷,因为他们还没达到面对这些游戏可以自控,并且保持心智的年龄。

与其唯恐孩子接触pad,不如引导给予孩子适合他们年龄段的,益智、教育、艺术等等各种有助孩子成长的App都值得孩子去体验。

我们葡萄科技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把益智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小朋友在玩中学习,小朋友能学到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以及逻辑思维,又玩得开心。

“游戏之外”

当我们让孩子在游玩中体验了快乐和虚拟世界的成功后,回到现实生活,也别忘了让孩子用自我的努力和充实丰富的生活来获得真实的幸福感。提到这个,很多爸爸妈妈也会迷惑起来,我该怎么让孩子找到游戏以外的兴趣并让他专注起来呢?我的建议是,在丰富孩子的世界体验过程中,用心观察他们。

乍一听空泛的见解却也是最实效的,关于发现他们的趣味没有任何捷径,在他们还小的时候,离他们最近也是最容易全方位观察他们的,不是他们邻居家的小伙伴或是幼儿园的老师,而是你们——父母。

忙于工作需要孩子独处时,恰好让孩子沉浸在书的海洋,不过不倡导无营养的快餐作品(类似某羊羊、某尔号、某出没),除此之外只要能让孩子静下来专注看的,也许只是一个具有哲学意义的绘本,或者一个小小侦探故事,都无大碍。而父母别因为给孩子买了一本书而他连摸都不想摸,就断言孩子不爱看书,要知道看书这件小事也权因着自发兴趣的制约,在一次次尝试后你会逐渐清楚哪类作品是他喜欢的。

倘若有时间,带孩子到公园去见识各种小动物,认识各种植物,看航天展览,哪怕看个皮影戏等等,让接触世界的时间尽可能丰富起来,培养兴趣爱好就在这些生活的点滴里积累,就如同上面提到的阅读一样,你会发现孩子喜欢做什么,那就在游戏之余给他安排那些活动吧!

在这个信息和技术大爆炸的时代,逃避儿童电脑已经不可能了,更重要的议题是如何有效避免小朋友沉迷以及为小朋友挑选优质的内容。我们作为儿童产品的设计师也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期待你和我们一起为小朋友们设计更好玩更有价值的产品。

纳尼?电子游戏也有益健康?


电子游戏的魔力似乎很少有人能够抵挡,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对于孩子,家长总是格外担心,担心对眼睛不好,担心对颈椎不好,担心对大脑发育不好。但是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大人们随时随地手机、电脑不离手的时代,电子游戏对孩子们真的一点益处没有么?

美国儿科医学会主办的《儿科》杂志8月4日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儿童玩电子游戏少于1小时有益心理健康。

新研究中,英国牛津大学因特网研究所研究员安德鲁·普日贝尔斯基对5000余名10~15岁的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行为筛选测试,结果发现,每天玩电子游戏多于3小时的青少年易接触暴力等不适合本年龄段的内容,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效果,影响现实中的学习和社交;而每天玩游戏1~3小时则无明显心理变化,每天玩游戏少于1小时,会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更强。因此,普日贝尔斯基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探讨或玩电游,了解游戏对孩子的影响程度,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有助于预防孩子沉迷电游。

贴心提示:适当的电子游戏对孩子也是有益的,关键在于家长的引导以及合理的控制时间。

孩子不宜玩“惊险游戏”


小孩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他们身体内各器官和组织尚未发育成熟,生理机能较弱,特别是大脑的神经系统比较脆弱,玩惊险游乐节目,会使孩子很快疲劳,心脏负担过重,对骨骼的生长发育也有影响。对大脑的影响就更大,由于心情过分紧张,大脑过度疲劳,加上休息、睡眠不足,大脑皮质下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引起失眠、多梦、烦躁、焦虑、口干、心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便秘、手指震颤,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血压升高或降低、昏厥等一系列症状。因此,为了儿童的健康,儿童不应去玩惊险游乐节目。公园和儿童乐园也不要以营利为目的,设置儿童不宜的惊险游艺节目吸引儿童。

孩子不宜玩“惊险游戏”

有些游乐项目富有惊险性和刺激性,并非人人都适宜。

小孩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他们身体内各器官和组织尚未发育成熟,生理机能较弱,特别是大脑的神经系统比较脆弱,玩惊险游乐节目,会使孩子很快疲劳,心脏负担过重,对骨骼的生长发育也有影响。

对大脑的影响就更大,由于心情过分紧张,大脑过度疲劳,加上休息、睡眠不足,大脑皮质下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引起失眠、多梦、烦躁、焦虑、口干、心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便秘、手指震颤,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血压升高或降低、昏厥等一系列症状。

因此,为了儿童的健康,儿童不应去玩惊险游乐节目。公园和儿童乐园也不要以营利为目的,设置儿童不宜的惊险游艺节目吸引儿童。

指导孩子玩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是孩子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童话或故事等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再现文艺作品内容的游戏。这种游戏主要是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进行表演,是孩子的一种主动活动,虽说它是按作品规定的内容进行游戏,但是它充分体现了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孩子可以根据想象,增减故事的情节、角色、对话、动作等。比如孩子演出的童话剧、歌舞剧、木偶剧、皮影戏等都于表演游戏。

家长指导4~6岁孩子玩表演游戏,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1、帮助孩子选择游戏的主题,用于表演游戏的作品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内容活动生动、短小精悍,富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2)作品本身要有起伏的情节,这样孩子感兴趣,也易于表演。比如《狮子拔牙》中,狮子要青蛙给他拍照,可忽然牙疼,但袋鼠医生又不给他看牙,最后装成小兔子才把牙给看好,这才拍成了一张笑哈哈的照片。这样有起伏的情节,既吸引人也易于表演。

(3)要有特定的情节,也就是易于布置的场景以及适合孩子表演的动作。如《狮子拔牙》中牙疼、看牙、拍照等表演的动作都很明显;用一些医院游戏的玩具及桌椅搭成医院,准备好每种动物的头饰,再用一件白衬衣当医生服装就可以了。

(4)要有简明形象的语言,角色的对话要易于孩子用动作表演。

2、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孩子掌握作品的主题、内容及人物特点,如让孩子听故事、看图书、看电视等,这样更有利于激发起孩子游戏的愿望。

3、帮助孩子进行游戏:

(1)要给孩子准备一些简单的服装、道具等。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参与成人一起制作。

(2)事先跟孩子商量分配角色,爸爸妈妈及其他成人可以与孩子共同分担角分。

(3)还要对孩子进行一些表演方面的训练,如台词的朗诵、表情动作或小木偶的操作等等,必要时要进行示范表演。

陪孩子玩寻宝游戏


在野生环境离我们越来越远、户外活动越来越少的今天,颇具挑战意味的寻宝游戏,能让孩子深深体会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感觉。

玩玩寻宝游戏,训练定向越野

春暖花开的日子,带着孩子去野外或公园,可以一起玩玩“寻宝游戏”,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赐予的欢欣和喜悦,同时,孩子的智力、体力、适应环境的能力都将得到锻炼哦。

这里介绍的“寻宝游戏”实际是一种为孩子设计的定向越野运动,谁按照比赛规则,凭借着地图和指南针,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到事先藏好的“宝物”,谁就是“胜利者”。

游戏前的准备

爸爸的工作:

1.负责踩点,在行动的前一天藏好“宝物”(“宝物”可以是一张用蜡密封的纸条,也可以是一个装有扭扭蛋的小盒子)。

2.用具准备:指南针、地图(或公园游览图)、带指针的手表、藏宝线索(装在几个锦囊里)等。

妈妈和孩子的工作:

1.负责采购当天需要的食物和水等,和孩子一起整理要用的东西,放进各自的背包,要注意控制好包包的重量哦。

2.挑选一个天气晴好的双休日。

3.提前邀请孩子的好朋友家庭参与你们的周末行动。

素质1:体能及快速行动的能力

☆游戏开始

早上9:00左右到达公园后,寻宝游戏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第一步:分组。以家庭为单位分成两组,或以自愿、抓阄形式分成若干组。如:负责藏宝的爸爸当裁判,两位妈妈一组,另一位爸爸和孩子们一组。

第二步:宣布游戏规则。裁判发给各组地图和藏宝线索,向大家宣布游戏规则和游戏结束时间(可以约定2小时为限),9:30准时开始,两个小组同时出发,开始寻宝之旅。

带队家长怎么做?

★引导孩子看懂和运用公园地图。

★在游戏中,鼓励孩子多观察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利用自然现象识别方向。

★尽量让孩子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当孩子懈怠时,宜鞭策和激励。

☆奔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寻宝有时间的限定,和普通的游玩不一样。有时候,孩子们需要在公园里小跑或快走,模拟定向越野的越野跑。这种跑步因在途中常常需要停下来看图或定向,所以是“间隙式”的跑步。

在野外清新环境中的奔跑、散步,可以使孩子的全身,特别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得到较好的锻炼,也能增强孩子的体能。不过,在进行游戏时,爸爸妈妈要注意:

1.教孩子保持自然、有适当深度和节奏的呼吸。

2.跑步的速度不要快,但要注意节奏。有节奏的动作不仅能节省身体能量的消耗,而且能使动作协调,能给人以轻松自如的感觉和美的享受。

3.奔跑大段距离后,关照孩子用干毛巾擦汗,而不要脱衣服,以防感冒。

☆野外跑步的技巧

在野外跑步时,有很多技巧和方法,爸爸妈妈需要提醒孩子注意:

◆一般而言,采取放松性的慢跑要比走好。在草地上行走或奔跑时,要用全脚掌着地,同时留心向前下方看,以免陷入坑洼或磕碰在石头上。

◆上坡时,上体应前倾,大腿抬高一些,并用前脚掌着地,小步跑上去。坡度较陡的,教孩子可以用“之字形”方法行走。(此处可配图)

◆下坡时,上体应稍稍向后倾,遇到较陡的下坡或坡面很滑的斜坡,可用侧脚掌着地,甚至采用蹲状,用手在体后牵拉(草、树)、撑(地)的方式行进。

◆从稍高的地方(1.50米以下)往下跳时,可用跨步跳的动作。踏在高处的腿(支撑腿)必须弯屈,另一腿则向前下方伸出,跳下,两脚着地并以深屈膝来缓冲重力。

◆在树林中奔跑时,注意不要被树枝、树叶、藤蔓等剐伤,特别要防止被树枝戳伤眼睛。此时一般都用一手或两手遮挡,护住脸部。

素质2: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

在野外或不熟悉的环境,最重要的是不要迷失方向,所以,训练孩子辨别方向的能力非常重要。人们在野外确定方向,主要还是依靠经验和工具。爸爸妈妈可以循循善诱,用以下3个方法来训练孩子的定向能力。

1.观察周围事物以确定方向

利用地物特征可以训练辨别方向的能力。让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观察房屋:建筑物的大门一般朝南开。

观察树木:通常朝南的一侧枝叶茂盛、色泽鲜艳、树皮光滑,朝北一侧的树干枝叶较少、青苔较多。

观察凸出地物:例如墙、石块等,其向北一侧的基部较阴暗潮湿,青苔较多。

2.利用太阳与钟表判定方向

上午9时至下午4时,按钟表的“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这句话(适合北半球),就能较快地辨别出方向。(此处可配图)

具体方法是:上午10时,应以5时的位置对着太阳,此时“12”所指的方向即为北方。为提高判定的准确性,可在“时数折半”的位置上竖一细针或草棍,并使其阴影通过表盘中心。

运用这个方法时要注意:“时数”是按一日24小时而言的,例如下午l时,就是13时。在判定方向时,应将钟表表面向上,水平放置。

3.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当指南针的磁针静止后,其N端(通常都有标志)所指的方向即为北方。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简便快捷,但是需要注意:尽量保持指南针水平;不要距离磁性物质太近。

素质3:培养孩子的识图能力

在进行寻宝游戏时,教孩子识别公园游览图至关重要。图上的各种符号表示不同的建筑物、道路、河流、湖泊、桥梁、厕所等,能够读懂游览图,是寻找到“宝物”的前提。

1.规划路线

寻宝过程中,选择行走的线路非常重要。根据寻宝线索确定方向后,就要选择正确的路线了。爸爸妈妈要教会孩子看游览图,图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当我们在所在地正确地辨别了方向之后,只要将游览图的上方对向北方即可。

请让孩子用铅笔画出寻宝的路线。

2.按图行走

在行进的途中,不时拿出游览图,启发孩子将图上的标记和当时看到的景物进行对照,各种地标物、地貌若能一一“对号入座”,说明线路准确。

时时提醒孩子:观察一下周围,记清最大或最有特色的建筑物,并从图上找到它们;要特别注意一些拐弯点、交叉点,如三岔路口等。

3.找到“宝物”

最终经过努力达到目的地,顺利找到宝物后,要给孩子奖励,暂时失利的一方也要有“参与奖”哦。

链接:定向越野

“定向越野”一词最早出现在北欧,它的原意是利用地图、指南针等工具,安全抵达目的地。有一种观点认为,它的起源是1918年瑞典童子军领袖吉兰特发明的一种“寻宝活动”——一种用来训练童子军在野外辨别方向及体能的练习。

今天,定向越野根据不同的地区、环境和参加人员,而衍生出多种比赛形式,参加者可以在校园、公园、社区等地来进行这项比赛或运动。

所以我们也一定要了解宝宝成长的一些需求,要相信很多事情我们都是可以从小去锻炼宝宝的哦!

跟孩子玩“联想”的游戏


跟孩子玩“联想”游戏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问孩子:“看到太阳,你会想到什么?”当孩子说出答案是“爸爸”时,再问孩子:“为什么?”也许孩子会说:“因为妈妈像月亮,爸爸就像太阳啊!”或“爸爸像太阳那么会流汗。”不管孩子的答案是什么,先倾听接纳再引导出更好的答案。

1、做数字的联想:如“1”想到竹竿、筷子、电线杆……“2”联想到白鹅、鸭子……“3”想到山、麦当劳……等。

联想的结合,从“甜甜圈”想到“小甜甜”……结合“甜甜圈”和“小甜甜”变成“小甜甜最喜欢吃甜甜圈”,从“甜甜圈”想到许多圆的东西。

2、数列的接力:从1数到20,用奇数接:1→3→5→7……用偶数接:2→4→6→8……用5个一数:5→10→15→20……

3、动物排排看:四只脚的动物有牛→狗→羊→狮子……会飞的动物有鸟→蚊子→雁→鸽子……

4、记人名、称谓:爸爸叫陈龙安→妈妈叫钱秀梅→外公叫钱聚怀→外婆叫杨杏雅→阿姨叫钱剑秋→老师叫吴心若→……让孩子记人名、称谓,可以增强记忆力。

5、一笔接一笔:在地上摊开画纸,亲子共同用彩笔、颜料,一笔接一笔,合力创作。

6、一句接一句:串成一篇故事,可以用录音机录下来,全家共同分享。

以上介绍的只是“一个接一个”的简单活动,旨在培养孩子表达流畅能力,父母还可以根据“思路流畅”的原则,自创更多的亲子游戏。

和孩子玩“神奇口袋”游戏


家长在和孩子游戏时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游戏准备:小口袋1个;各类水果,如香蕉、桔子、苹果、葡萄、橙、柚等等;各类小玩具,如手枪、汽车、玩具兔、熊、狗、手帕、帽子、手套等。

2、游戏的玩法如下:

(1)家长拿着装满各类物品的口袋念儿歌给孩子听:“神奇的口袋东西多,请你过来摸一摸。”并告诉孩子,“请你伸手到袋子里摸一件东西,摸完告诉我(即父母),你摸到的是什么,但是不许偷看。”

(2)在幼儿将说出的物品一一摆放出来后,家长可提高要求:“请你说出这些物品属于哪一类?比如香蕉、苹果、梨等等是水果类,手帕袜子属什么类?长毛绒的小兔、小狗又属哪一类?”并让幼儿动手将物品归类放置。

孩子熟悉游戏后,可让孩子边摸边说:“这是水果中的梨子。”等等。

3、家长和孩子玩游戏时应注意:

(1)游戏之初最好不要让幼儿区别近似的物品,如橙、柚,而用区别较大的,如苹果、香蕉等等,以后再逐渐增加难度。

(2)切忌违反规则,让幼儿看口袋,那样就失去其积极意义了。为提高孩子兴趣,家长与孩子互换位置,让孩子提问,家长来摸且回答,最后让孩子鉴定对错与否。

在这个游戏中,家长要勤动脑,善动脑,不断丰富“口袋”里的“内容,提高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感知觉,特别是触摸觉的发展。

别带孩子玩惊险游戏


海盗船、过山车、恐怖洞……游乐场里的惊险游戏,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都市人。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张海音教授说,这些惊险游戏所带来的刺激,会影响孩子的智力,一些惊恐过度者可能出现“惊险游乐症”,如心慌、呕吐、头晕、眼花、四肢无力等。张教授说,一些极富惊险性和刺激性的游乐项目,对于胆小体弱或尚处在发育阶段的孩子,特别是婴幼儿来说尤为不宜。例如“过山车”会使人头晕目眩,“海盗船”凌空下降时会使人心慌呕吐,一些恐怖游戏更会带来心理上的阴影。

婴幼儿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期,身体的各个器官功能尚不健全,神经系统对外来刺激的承受能力比较脆弱。惊险的游乐项目容易使婴幼儿受到惊吓,造成脑震荡、视网膜损伤及惊厥等疾病,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及身心健康。

如果孩子一定要玩或父母想要锻炼孩子胆量的话,宜选择一些运转缓慢、行驶平稳的电动车、碰碰船、转椅等游乐项目。张海音教授说,孩子若参与游戏后有不适症状,要安静休息一会儿,解除心理上的恐惧。如果觉得严重,要及时看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