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2岁,情感开始丰富

当你正为工作的事情苦闷的时候,一脸失落地躺在沙发上,这个小不点或许已经悄悄地爬上沙发,冲你一笑呢!这个时候,可能你会惊讶,这个曾经事事都让你操心的孩子,怎么能看出你已经累了,给你安慰?

解读:因为他们正学着去爱。一个两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学着理解别人的情绪,比如,他能读出妈妈脸上的表情,知道妈妈累了;看动画片时,看到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会为孙悟空感到难过而落泪,这时,他不但能够察觉到别人的情绪反应,而且已经能够体验到别人的难过。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情绪反应能保持适度敏感和积极态度,你就为孩子“爱”的情感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喜欢说不

“不”已经非常频繁地出现在一个两岁孩子的身上,“我不要!”“不好!”“不吃这个!”他们怎么就不乖了呢?

解读:两年的成长,已经让这个小家伙变得更有能力了,他们不再满足于爸爸妈妈抱着他们到某个地方去,同时他们开始逐渐把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分清楚,特别是把自己和他人分清楚,此时,他们成为了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小大人”。当他们发现爸爸有爸爸的想法,妈妈有妈妈的想法,而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他们会有那么一点点的焦虑,因此,他们要通过某种方式来确定自我的感受,说“不”是最常见的表现,通过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来确认自我价值的存在。比如,当妈妈提出我们出去吃饭吧,他很可能说:“不!”然后你告诉他:“那,你到奶奶家去吃,爸爸妈妈出去吃。”他很可能说:“不!”然后却紧紧地跟在你们后面。

给父母的建议:切不可乱了方寸

在这个时候,千万要坚持住,不要因为孩子的变化而乱了方寸,大吼大叫。打骂是没有用的,平静地接受这场风暴,对待他们不要强制,不要粗暴,也不能迁就和纵容。通过书籍或者其他途径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做充足的了解,这样你就有了一个精神支撑。你保持积极的态度,你积极地应对,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就会朝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同时,建议爸爸妈妈们分给孩子一些小任务,比如,让他们在吃饭前,摆摆小板凳,拿自己的小饭碗;或者,夏天的时候让他们自己洗洗小手绢,没洗干净不要紧,关键是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相关推荐

三岁半到四岁:正常的倒退期


动作方面:能力倒退是正常现象

孩子长到三岁,他的协调能力已经比较稳定了,他可以非常灵活地运动四肢,运用眼、手、口、鼻了。单纯从理论上分析,如果三岁的孩子协调性很好,比他们大点的孩子协调能力应该会更强才对。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前面曾给大家讲过,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互相牵制的力量,叫做交叉力。

孩子三岁时,两股力量中能够促使大肌肉发展的力量更强大一些,所以他的协调能力很强;而当孩子长到三岁半时,促进平衡的力量减弱甚至消失,所以这一时期孩子在动作上就显得不协调了,甚至还有些跌跌撞撞。如果把孩子的能力成长作成线状图,到了三岁半时就好像出现了断裂一样。可见,由于伸肌与屈肌两种力量的不平衡,才导致孩子走路或跑步时摔倒。

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会觉得孩子成长出现问题了,否则,为什么他不再喜欢用大胆、豪放的线条勾勒他的画,而是喜欢用细细小小的线条和波浪线来装饰?甚至在说话上也有“倒退”的迹象——不再那么流利,甚至还有些口吃。

在视觉能力上,虽然他的视力能够延展到很远的地方,也能收缩到更近的某一点,但中间一段呈现出“盲区”。所以有时候会出现孩子不停地揉眼睛、眨眼睛,甚至说看不清楚的现象。父母会发现,倒退的远不止这些。三岁半的孩子还可能会出现吮吸手指、摩挲生殖器、吐唾沫、经常咬指甲以及哼哼唧唧胡乱闹腾等不好的行为。哼哼唧唧是这个年龄的孩子特有的毛病,有时候让人感到很头疼。

此时父母应该注意指导孩子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发泄他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唱歌或是语言。可能是在动作方面孩子的控制感不如以前,这导致孩子的情绪也常出现波动。所以,在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时,孩子会向父母“求救”。举例来说,以前他自己已经可以应付上楼、下楼的活动了,但是现在,他还是会说:“妈妈领着走。”

此时他的小肌肉发展似乎也出现“断层”,他运用手的灵活度有所下降,而且,此时的他对空间方向的辨认也不再那么清楚了。对于以前的他来说,用三块积木拼成一个“品”字形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三岁半的他却因为摆放不好最底下两块积木的距离而让整个形状不稳定。

前面也提到过孩子在空间感受上似乎忽略掉了“中间点”,此处的问题跟中间点的缺失有很大关系。以前,他曾用多块积木搭建起一座房子,可现在,他发现把积木平稳的垒高都是很困难的事。

虽然此阶段的孩子在各方面都变得不稳定,但是你可能想象不到,他在支配四肢和运用技巧方面却是大大的进步了。所以,你看到他会比以前更喜欢跑来跳去,而且跑得更快,上下楼梯时能像大人一样一步一阶的走。

他比以前更喜欢和其他人一起玩球了,在扔球、接球的动作中,他的技术更加灵活,更准确了。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骑着小单车满地跑了,他们还会故意调皮地碰撞一些障碍物。

视觉方面:不要担心孩子暂时出现的眨眼和斗鸡眼

从整个成长过程来说,三岁半到四岁的孩子正在经历一个转变的拐点。他常常表现出不安定的行为动作,心理上也有些敏感和不自信,有时候他会说:“你别看我了!”

三岁半的孩子在四肢的运用、眼手的使用以及视觉观察上都仿佛出现了问题。比如他做出的动作常常像是慢半拍,眼睛转起来也有些迟缓,有时还会出现两个眼睛挨得太近而看起来像斗鸡眼。

尽管这样,他的视觉观察能力却是有进步的,他能注意到边边角角的微小地方了(对自己熟悉的东西或喜欢的书尤其如此),可见他在非常专心地看书,但他的视线却常常游离在书本的各个角落。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即那个东西就在旁边,他却常常“视而不见”。

给这个阶段的孩子检测视力时,会发现他对图案的认识比以前更加清晰。如果把两个棱镜拿到他面前并问他是几件物品时,他也会准确告诉你:“两件。”这说明他能够正常运用两只眼睛观察东西了。所以,我们在此时为孩子做视力检查是非常必要的;父母也由此可以明白,孩子出现不断眨眼和“斗鸡眼”的现象只是一时的正常现象。

成长正常的孩子,到了三岁半完全可以追随移动物体,自由控制自己的视线了。这个时期的孩子能够专注地看书,安安静静地听一段童话故事,也喜欢到外面跑跑跳跳、做一些运动大肌肉的游戏了。我们可以带着他去骑小单车、玩沙、玩滑梯、玩球等等。

协调适应方面:进步很大

尽管这个阶段的孩子看起来在肌肉活动方面不如以前协调,但他确实是比以前进步多了。你曾经注意到他在玩积木的时候会稍微有些倒退,但你也会发现他能够照你的思路去把积木拼装在一起了,而不需要你每步都教他。发现一些玩具的新奇玩法,也是这个阶段孩子的重要特点。

三岁半的孩子已经可以认识几种基本的几何形状,他也不会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倒水的时候也不会洒在外面了。所有孩子似乎天生都对绘画有好感。三岁半的孩子可以为一个不完整的人的画像添上胳膊和腿脚。但是,如果你想让他完全自主地画一个人像,就不会那么顺利了。

三岁半的孩子虽然在小肌肉运动上没什么发展,手部运用上也不那么稳定,玩游戏的技巧与三岁的时候比起来没什么进步,但是他却对“和伙伴一起玩”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他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比与“物”之间的关系紧密多了。

很多父母可能不了解,三岁半的孩子已经能够用线把稍大点的珠子穿起来,并且他还会把珠子依照不同颜色或形状分类穿起来。当然,珠子换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吸管也可以,他会把它们穿成项链。不过,最能吸引他们的,是到海边去玩沙土!

语言方面:对语言表达有浓厚兴趣,开始注意语法

在语言表达方面,三岁至四岁的孩子进步很快。一般情况下,四岁孩子的词汇量有一个大幅增长,但跟这个时期比起来,内容上还是不如这个时期丰富和有趣了。由于接触和掌握的词汇量大大增加,这个阶段的孩子似乎对语言表达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会为自己说出新的语汇而感到自豪,喜欢炫耀自己的语言表达,也喜欢哼哼着唱简单的儿歌或童谣,“悄悄话”“小礼物”“不同”这样的字眼,会让他们感到更兴奋。他甚至会凑到你的耳边,用行动告诉你他理解的悄悄话。人们常说,孩子两岁的时候积累词汇,三岁的时候运用词汇,是有道理的。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能够自如运用各种词类,语言表达也开始注意语法。因此,你会经常会听到他用助动词,还会说复杂的否定句。父母要趁孩子高兴的时候跟他谈论事情。长到三岁的时候,如果给予恰当的夸奖,或者讲出合适的理由,孩子也开始会做一些他自己本不愿做的事情。实际上,孩子心情好的时候,还是能听得进道理的。

此阶段的孩子对书本、故事也有很浓的兴趣,因此要让他多听多看。我们常常会发现他能安安静静地听完一段故事,甚至讲完一个还要求讲另外一个。中间我们可以停下来向他提问简单的问题,或者让他根据书里的插图自己想象故事的情节。在众多的故事中,一些小动物会说话的故事最能吸引他们。

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但能够自如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同时也能体会到通过语言沟通和学习的乐趣。他总是喜欢提出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是这样的?”“妈妈什么时候下班回来?”“小鱼吃什么?”等等,做家长的要对孩子问问题的意图给出判断,如果他是真的想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你可以尽量满足他的好奇心;但是如果他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完全是觉得好玩儿,那你大可不必过于认真地个个都回答他。

三岁半的孩子已经有了比较强的空间感,他会告诉你他把球放在了桌子上面,或者放在了汽车里面。当然,他也有了初步回答问题的能力,如果你问他:“很困了,会怎么办?”“要是饿了,你该怎么做?”他一般都能给出正确的答案。

三岁多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仅表现在词汇量大大增加上面,还表现在他说的语句长短和结构上:他已经能够说出比较复杂的句法结构,也能对所看到的、听到的加以综合,说出一句总结性的话。他也会一边玩玩具,一边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行为。通过他在游戏中的自言自语,我们能发现孩子的想象力其实非常丰富,一个简单的玩具也能变换出各种不同的玩法。

没有人确切知道三岁半的孩子到底掌握了多少词汇,但是有一个大概的数字是这样的:三岁至三岁半的孩子大概能够掌握和运用的字有一千个左右,而三岁半至四岁的孩子大概掌握的字有二千一百个左右。

孩子三岁的时候,就完全可以回答至少八个简单的判断问题,例如你问他:“什么动物会飞?”“什么有四个轮子”……半年后,他就可以至少正确给出十多个问题的答案,并且说出两三个基本颜色的名字。

然而,对不同的孩子来说,分辨颜色也有早有晚。有的小女孩在三岁的时候就能分辨大多数的颜色,包括不常见的棕褐色、粉红色,但有的小男孩到了四岁多的时候还只是分辨出绿色和蓝色。

我们可以与三岁多的孩子玩一些描述物品的游戏,不管见到什么,你都可以问问孩子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或者拿出两个不一样的东西,让他分辨大小。三岁半的孩子已经可以分辨出大小,并喜欢运用“最”等形容词来说明东西的特征。

家长有时候会发现三岁半的孩子口齿仍不清楚,某些字的发音仍然改不过来。有些敏感的父母对此非常苦恼,认为是孩子的语言能力出了问题。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带他到医院做诊断和检查。但是,一般情况下这都是正常的现象,慢慢就会好起来的。

此外,这个年龄的一些孩子会出现口吃的情形,这让父母也感到忧心。其实,这也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属于正常现象,不必过于紧张。一些说话比较早的孩子最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而且在更小的时候就有口吃的端倪。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协调性不是很稳定,所以出现口吃是很正常的。专家建议家长不要一遇到这种情况,就马上纠正孩子的说话。与其赶紧纠正孩子,让他重新清楚地讲一遍,不如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孩子谈话的内容上,而不去在意他是不是口吃了,这样孩子会慢慢积累起说话的信心,说起话来也会相当轻松,口吃现象也会很快消失的。

我们发现三岁半的孩子已经能用不同的声调传达出不同的情绪和心情。比如,他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时候,就会提高音量和声调;当他玩得尽兴、情绪激动时,他也会发出高亢、粗犷的声音;但如果他犯了错,他也会低低的说话来表示低落的情绪。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孩子似乎听不到父母说的话,让我们产生孩子的耳朵是不是有毛病的担心,但如果你故意压低声音说些他感兴趣的话,他又能清清楚楚地听到。这是因为,三岁半的孩子会被一些声音吓到,例如听到雷声他就会躲起来,不明来源的声音也会让他有所警觉。

与他人交谈方面:能在众人中表达自己,在角色扮演中进步

在和人沟通方面,三岁半的孩子与三岁的孩子又有所不同。三岁的孩子能与同龄的小朋友沟通,也能和大人们进行对话;而三岁半的孩子能在众人中表达自己了,他可以面对许多人讲话。此外,他们变得不再喜欢自己跟自己说话了(这或许是由于多数时间里他都有人陪着的原因)。有的时候,孩子也会照着大人的样子自己“叮嘱”自己:“不能开冰箱,有电!”可能这样的说话不一定有人听到,但在孩子心里,他认为是有人在旁边关注他。

三岁半的孩子,跟老师沟通起来也已经没什么问题。而且他更喜欢用一些带小聪明的语言来为自己的行为开脱,他会说:“我不和他一起玩儿,是因为他总把别人的东西弄坏。”或者,他会表达自己“明智”的选择:“我不要去那里,那里不安全。”又或者他反驳大人说的话:“要是我去了,他就不会再哭了。”

此时的孩子跟伙伴之间的谈话已经可以非常流利,而且内容也是各式各样,丰富有趣。他总是要首先声明对自己物品的所有权:“这件是我的玩具,不让你拿。”“你别拿这个彩色画笔,这是我的。”

尽管这样,他也已经有很大进步了,特别是已经学会和别人商量着做一件事了。他会说:“我先画,然后再给你画,可以吗?”“你拉这边,我拉那边。”

三岁半的孩子还会提出简单的建议,他可能跟小伙伴说:“我先玩一会儿,等一下就轮到你玩。”“我们一起堆积木吧!”过家家是许多孩子都喜欢玩的游戏,他们可以在这样的游戏中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而且非常能体现出孩子的想象力。

比如,有的孩子用纸片“做菜”,然后招呼着大家来“吃饭”等等。在这样的游戏中,语言运用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比如:“我是一只能飞得很高的大飞机。”“走喽!去坐电梯喽!”“小宏,你生病了,我来当医生给你治病。”这类游戏可以玩得多种多样,你会听到几个玩过家家的孩子之间这么说:“东西都准备好了吗?”“没有,我要去买一些鱼。”“看,我买回来很多鱼,还有好吃的香蕉呢!”“我们来做鱼吧!”“好的,把它拿来,我要炒一炒。”“我要去买菜,你帮我照看宝宝吧。”“好的,我来给他洗澡吧。”

此时的女孩似乎比男孩勇敢和大胆得多,她们常常会把心里对男孩的喜欢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她会说:“我喜欢和凯凯坐在一起!”“我们一起去看书吧。”

其他方面

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有什么事情不满意或者不合他的心意,他会用种种方法来拒绝合作。他可能会不走不动,表示抗议;也可能会直接说:“不行”“不要”,哭哭闹闹也不是不可能的。

尽管这样,经过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做比较,人们还是发现这个年龄的孩子,学会用语言直接表达不合作的时候多了,而用行动、态度来表达不满的时候就少了,一般如果有两次用语言表达的话,才有一次是用行动表示的。测验的时候,如果一个三岁半的孩子不想再静静地坐在那里接受测验了,他会直接告诉测验者,而不会用扔东西、哭闹、敲敲打打等动作或态度来表达了。

解读1岁前BB的“表情语言”


一岁前的宝宝年龄虽小但需求颇多,因其语言发展的不充分,宝宝还无法用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妈妈常因为搞不清宝宝究竟需要什么而显得手足无措。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有着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妈妈若能破译宝宝表情背后的“心事”就能准确掌握宝宝的需求和感受,给宝宝细心周到的呵护。

表情一:咧嘴微笑。当宝宝感到舒服和安全的时候,就会露出笑容,同时他还会满目发光,兴奋而卖力地舞动他的小手和小脚。

教养方略:宝宝的笑对其身心发展极为有利,因此当宝宝面带微笑时,妈妈也不要吝啬自己的笑容。妈妈充满爱心的回应会让孩子更安心、笑得更灿烂,同时轻轻抚摸或亲吻宝宝的面颊以示鼓励,这会让宝宝更加心情愉悦。

表情二:瘪嘴啼哭。宝宝瘪起小嘴,好像受了委屈,这是要开哭的先兆。或许是肚子饿了要吃奶,寂寞了要人逗乐,厌烦了要大人抱起来换个环境或改变一种姿势。

教养方略:当宝宝啼哭时,细心的父母应该仔细分辨宝宝不同的哭声,揣摩出宝宝的要求,适时满足宝宝的需求。如果宝宝的哭声抑扬顿错,响亮且有节奏感时,妈妈不必担忧,有时哭泣是宝宝在练习发声,对宝宝的身体是有好处的。

表情三:撅嘴、咧嘴或红脸横眉。宝宝有时会出现咧嘴或是上唇紧含下唇的表情,这是想小便的信号。当宝宝想大便时,则通常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脸部发红,目光发呆,有明显的“内急”反应。

教养方略:当宝宝出现以上反应时,父母应让宝宝即时排出大小便,或者检查更换尿布,这样既解决了宝宝的内急,同时也能避免宝宝弄脏衣被。通过观察宝宝的表情,了解婴儿大小便的规律,从而加以引导,有利于逐步培养宝宝的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表情四:眼神无光。健康的宝宝眼睛总是明亮有神,转动灵活自如,而当宝宝出现无精打采或眼神无光的情形时,妈妈要提高警惕,很可能是宝宝的健康亮了红灯,有疾病的先兆。

教养方略:妈妈若发现宝宝的眼神黯然无光,呆滞少神,就要特别细心地注意宝宝的一举一动,若发现疑问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及早采取措施,避免延误了宝宝的病情。

表情五:玩弄舌头、嘴唇吐气泡。大多数宝宝在吃饱喝足、换了干净尿布,而且还没有睡意时,会自得其乐地玩弄自己的嘴唇和舌头,吐气泡、吮手指等。

教养方略:这时妈妈无需打扰宝宝,若不放心也可以给宝宝提供更多可玩的玩具,让宝宝怡然自乐。

表情六:爱理不理。玩着玩着,宝宝的眼光变得涣散,不像刚开始那么目光灵活而有神了,对于外界的反应也不再专注,还时不时地打哈欠,头转到一边不太理睬妈妈,这就表示宝宝想睡觉了。

教养方略:这时不要再逗宝宝玩耍了,给宝宝创造一个安静而舒适的睡眠环境比任何的食物或逗弄更利于宝宝的成长。

解码小贴士:

细心的妈妈在根据宝宝的表情来解读宝宝生理和心理需求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学做敏感型妈妈。妈妈平时可以多观察宝宝,在与宝宝相处的过程中细心体会宝宝各种体态语言的真正含义并对宝宝的体态语言做出积极的回应。妈妈积极的回应会促进宝宝体态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更好地调动宝宝人际交往的积极性。

其次,不依赖体态语言。0-6岁是宝宝语言发展敏感期,因此在宝宝发展体态语言的同时也要注意训练宝宝的口语表达能力。毕竟语言才是与人交流最有效的工具。如果妈妈一直以体态语言与宝宝交流,有可能影响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认真“解码”宝宝体态语言并对其做出热烈反应的同时,妈妈应该经常用较慢的语速、抑扬顿挫的音调、富有节律的语句与宝宝说话,同时想方设法引导宝宝自己用语言表达他的想法。

早教知识:一到三岁孩子语言发展的指标


今天网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一到三岁孩子语言发展的指标。

13-15个月

1.勤奋模仿成人的动作和语言;

2.可以听得懂10个上下常见物件的名字和句子;

3.要说的单词3-八个上下,处在单词句环节;

4.能依据成人的规定强调五官的部位及最熟悉的人和物;

5.用到动作表明毫无疑问或否认;

6.常说出一连串成人听不进去的“小儿语”。

16-18个月

1.能理解简易的句子,理解的词句超过能说出的词句;

2.理解而且喜欢歌曲、小故事、童谣等;

3.理解并实行成人的简易命令;

4.要说的单词10-20个上下;

5.喜爱阅览书籍且“指手画脚”、“叽哩咕噜”,仿佛在解读;

6.会对见到的物块开展取名,取名常常有广泛、窄化等现象。

19-21月

1.常用的词语达一百个上下;

2.处在双句子环节,即说出由2个单词构成的语句;

3.能理解并实行2个动作规定的指令;

4.喜爱听成人不断讲同一个小故事,而且能简易转述疏忽;

5.可以理解并说出一些常见的形容词和修饰词;

6.说到自身时,一直用姓名替代;

7.不断提问问题,疑问句较多;

8.句子中出現“重合音”(如小狗、猫咪)和词语“接尾”现象。

22-24个月

1.出現“词句发生爆炸”现象;

2.理解并能恰当地回应成人明确提出的一些难题;

3.理解的词句达300个上下;

4.可以说200-300个上下的单词,小儿语慢慢消退;

5.双句子仍占上风,能够模仿着说出三句子;

6.和人相处借助语言,表述时动作及手式相对降低;

7.能理解一些方位介词、时间介词和表示颜色的修饰词;

25月-30月

1.理解并实行成人一次传出的2个有关的命令;

2.用到语言与成人开展简易的沟通交流;

3.喜爱提出问题,且会应用一些形容词、修饰词、介词、数量词、介词等;

4.可以应用语言开展恳求、回绝、毫无疑问、提出问题、寻求帮助等;

5.可以模仿成人说出一些复杂句,“重合音”和“接尾”现象较多;

31-36月

1.重合音和接尾现象慢慢消退,但仍有音标发音不正确;

2.能理解并恰当回应“谁”、“哪些”、“哪里”、“何时”、“怎样”等难题;

3.了解并能说出自身的名字、年纪、性別、属相同;

4.理解并实行成人一次传出的2个互相有关的命令;

5.可以说出5-六个之上单词构成的复杂句;

6.要说一些常见的文明礼貌语;

7.用到语言叙述一些物块的外观设计特点;

8.能说出一些数量词及其1-10以内的数据;

9.语言的作用愈来愈丰富多彩,愈来愈繁杂。

三岁孩子的反抗期


zhangshen转贴:

很多年轻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到了三岁左右变得不听话起来。常听到这些父母抱怨:“我们家孩子小时候挺乖的,怎么现在老和大人对着干呢?甭管你让他干什么事,他说的第一个字就是‘不!’”

的确,三岁左右的孩子往往会有许多令大人头痛的表现。他们往往固执己见,要做什么必须立即去做,不肯忍耐,更不肯放弃自己的要求。他们的情绪波动也很大,稍有不如意就会哭闹。他们不听劝告,不服管教,不肯服从大人为他们制定的规范。

当孩子出现这些表现时,父母往往会很苦恼。其实,这些表现对于三岁儿童是正常的。在三岁左右,几乎所有正常的孩子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这个反抗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相反,如果孩子到了三岁左右没有出现反抗期倒是不正常的。据日本东京都立教育研究所与日本儿童研究所咨询部的调查,很多精神不振、意志薄弱的儿童在三岁左右没有反抗期,对这些儿童进行长期的心理辅导也往往见效不大。

那么为什么三岁儿童会有反抗期呢?

首先,这是因为三岁儿童在动作能力方面的发展。三岁儿童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独立活动范围,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因此就会产生反抗。

其次,这是因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原先,儿童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现在,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让“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因此,他们就想顽强地表现自己的意志。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规范相抵触,于是孩子就会有挫折感,从而导致反抗行为。

第三,这是因为三岁儿童在许多方面发展得不成熟。三岁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他们感到不满,就会以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吵嚷、哭闹等。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用拐弯抹角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往往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其实,他们无非是忠实于自己的想法,并非针对某个具体的人。三岁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也还不高,他们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因此常常显得死心眼儿。他们的时间概念还不强,因此哪怕告诉他只等五分钟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须立即去做。这些都会导致儿童的反抗行为。

当儿童进入反抗期,父母对孩子应更加关心、照顾,并且应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不可因孩子不听话就置之不理或随意斥责。只要父母的态度正确,一般来说,孩子是能顺利渡过反抗期,而健康成长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