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认可,然而,对孩子的赞美或表扬,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极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如何表扬自己的孩子也是一种学问,家长可能想不到表扬方法对孩子的心理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一起看看哪些表扬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加聪敏?

1.更具体的表扬

仔细考虑一下你想让表扬传递出什么信息?通常表扬是为了鼓励更多的好行为,所以表扬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一直都在帮妈妈搬东西,很辛苦哦!”“你自己穿上了鞋!”“这幅画你很认真地画了一个上午!”而不是全部笼统地说:“你干得好!”“你真棒!”

2.强调努力的表扬

最有效的表扬注重事情的过程和为之付出的努力,而不仅仅是结果,对结果进行表扬没有太大价值。有效的表扬将鼓励孩子向前进,他能够学会自我激励,而不是为了你的肯定去做什么事,这样的表扬是对孩子真正的鼓舞,如:“哇!你把房子修得好高!你可以把这么多石块儿垒得这么整齐!”

3.以“你”开始的表扬

这样说可以帮助孩子审视自己,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对孩子来说,成就感和自豪感能促使孩子不断努力,以获得成功。

4.强调效果的表扬

如果孩子帮助了别人,表扬的重点可以放在那些事情产生的效果上,比如“你把卡车给果果玩,你看,他看上去开心极了。”

5.有预期的表扬

“我一叫你,你就来我这边,这能帮我节省很多时间。”这样一说,孩子就不好意思听见你叫而没有反应了。

6.不添加主观判断的表扬

“你画的鸟像是要从纸上飞出来了”比“我喜欢你画的鸟”更好。孩子需要通过表扬,对自己做的事情感觉良好,而不是对妈妈的称赞感觉良好。

7.问句式的表扬

有时候,你体贴的问话比任何表扬都能透露出你对孩子喜欢、对他做的事情的尊重。这种问话体现出来的关心,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奖赏:“这座城堡的哪个部分是最难修建的?”或者:“你的画里面,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

8.减少“很好”“真棒”这类的表扬

这样简单的表扬,很多时候都是我们成人不自觉地敷衍孩子的方式,充其量它是一种判断式的表扬而已。而这种判断式的表扬,会忽略孩子的具体能力,过于频繁的话,还会让孩子沉溺于这样一种感觉:我做什么事都很棒,我太完美了。久而久之,孩子总是依靠大人来告诉他对错好坏,并习惯于取悦大人,迎合大人的期望。他衡量自己的价值会变成“能不能让别人高兴”。也就是说,判断式的表扬会让孩子过分在意外在认可,但内心做事情的热情没有得到激发,不懂得自我激励。孩子有必要学习成为自己的判断者,做自己的“拉拉队长”,自己的主导者。

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见过程。孩子常“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刷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它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

>>

相关推荐

母婴4种交流让宝宝更聪明


触觉交流

母婴间的触觉交流,最常见的是母亲为婴儿授乳。因为,授乳已不单是为婴儿提供生长发育的营养,而且为婴儿最初的触觉产生和发展提供条件。婴儿以其最为敏感的口角、唇边和脸蛋,依偎着温暖的乳房后,能在大脑中产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这对其智力发育起催化作用。母亲经常抚摸、拥抱婴儿所产生的肌肤接触,也会获得同样的效果。高桥的研究发现,一生下来就失去上述交流的婴儿,在成长过程中会表情冷淡,发音迟缓,性格孤僻而难与同龄儿和睦相处。

视觉交流

婴儿出生一月左右,视网膜已经形成,但中心凹尚未发育成熟,故其可见距离不会超过40厘米,可见区限于45度,几乎只能见到眼睛正前方。不过,此时他们对于人脸,特别是人眼已有识别能力。母亲在喂奶时,总会发现婴儿边吃边用眼睛直视着自己的眼睛,这是婴儿情感发育过程中的视觉需要。因此,婴儿可在吃奶速度和进奶量上,达到所需要的标准;失去这种交流,婴儿吃乳时会频繁转身摇头,甚至烦躁不安。当然,除授乳以外,平时多与婴儿作对视交流,也有益于其心理健康发育。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母亲在使用奶瓶授乳时,更应有这种视觉交流。

嗅觉交流

生物学研究证实,人类在视觉相当发达后,嗅觉便开始退化了。但是,婴儿的嗅觉却相当灵敏。刚出生几天的婴儿,便能闻出气味的好坏。在试验中,如果把浸过母乳的布片靠近婴儿鼻端,婴儿会顿时止哭而做出寻乳的姿态。由于婴儿能嗅出是不是母亲,故高桥提出,婴儿期由母亲陪睡可产生良性刺激,有利于其智力发育。他指出,那种不停更换陪睡者的婴儿,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睡眠时间和质量均大幅度下降。这对其身心发育不利,严重者可导致婴儿发育迟缓和幼儿期心理障碍。

听觉交流

研究表明,婴儿出生一周后,即能分辨出人声或物声。这是因为,婴儿自出生起,便有声响需要,并能从各声响中产生“诱发效应”,从而很快以声音辨别是不是母亲。可别小看母亲与婴儿间的“对话”,细心的母亲会发现,在对婴儿说话时,他会动手动足,一副满足的模样。更重要的是,多与婴儿“对话”,可使大脑正处在急剧发育中的婴儿,很快牙牙学语,为日后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事实上,缺乏母婴语言交流的婴儿,发语均迟于有母婴语言交流的同龄儿,且发语不清,表情不活泼。

由此可见,年轻妈妈和婴儿的密切接触与交流多么重要。千万不要囿于快节奏生活等种种原因,忽视了身边的小宝贝。别忘记,婴儿需要母亲带他认识这个新鲜世界。

6种优质胎教让胎儿更聪明


虽然目前胎教的成效难以评估,但从胎儿的发育来看,5个月以上的胎儿就有听觉,8个月会对外在刺激有反应,所以为您介绍以下6种最容易上手的胎教法,提供准爸妈们参考。

1.音乐胎教

妇产科专家表示,令人不愉快、高频率的噪音,会影响胎儿的神经发育;但是,令人愉悦的、和缓的、较低频率的音乐,却可促进胎儿的发育。一般而言,胎儿在20周时,中耳、内耳开始发育,24周便开始有听力,32周开始对外界声音有反应,因此音乐是很好的胎教。

◎怎么做?

孕妈妈可以听一些会令自己感到和缓、舒服、愉悦的音乐,尤其古典音乐可使脑波平稳,是不错的选择。西方国家认为莫扎特的音乐可刺激大脑释出α波,可促进胎儿脑部发育,并让心情平稳、放松,因而成胎教音乐的首选。

不过也不一定非听古典音乐不可,因为如果孕妈妈平时不听古典音乐却勉强去听,反而会感到沉闷或想睡觉,这样就不是适合的音乐了。其实只要是和谐的音乐,孕妇听了能心情愉悦、平稳即可,例如大自然的声音、宗教音乐(视孕妇的宗教信仰而定)就是不错的选择。

◎什么时候做?

怀孕24周,胎儿有听力之后即可开始。但其实早期就可以开始,虽然此时胎儿的听觉还没有发育好,但愉悦的音乐会使孕妈妈开心,对胎儿就有了影响。

◎有效的证据!

妇产科医生指出,刚出生的新生儿哭闹时,曾有人将怀孕时听的胎教音乐,再播放给宝宝听,结果宝宝就安静下来了,由此可推论音乐胎教的功效。

然而不论胎儿是否听得到音乐,其实只要孕妈妈听得心情愉悦,让胎儿在愉悦、平稳的环境中成长,这就是最好的胎教了。

◎注意事项

过度嘈杂、节奏太强烈的音乐和环境是不适当的,因为会使孕妇生理亢奋,出现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肾上腺素上升的反应,短时间还没关系,长期下来会造成血管收缩,使得血液循环变差,胎盘功能就差,因而影响胎儿发育。所以喜欢强烈音乐类型的孕妈妈,最好先忍耐一下,不要听的好!

2.触摸胎教

◎怎么做?

不论任何时间、地点,随时都可以隔着孕妈妈肚皮轻轻抚摸肚子里的Baby,将触摸讯息传给胎儿,可刺激胎儿大脑发育。此外,孕妈妈可摸着肚子轻微晃动一下,或是发现胎儿有胎动或胎儿某部位隆起凸出肚皮时,就可以去触摸它,或碰一碰或动几下,来回应胎动,能提早增进亲密的亲子关系。

◎什么时候做?

若是轻微的震动肚子,孕期中任何时候都可以做;若是要跟胎儿玩胎动游戏,当然是等胎儿约20周有胎动之后再做,有互动会比较有趣。

◎有效的证据!

妇产科专家表示,根据一项研究显示,胎儿6、7个月大之后,对于声音及震动会有记忆,这是证明胎教是有效的令人兴奋的证据!

◎注意事项

妇产科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做触摸胎教的注意事项:

(1)不要一次玩太久,大约十几分钟就可以,因为胎儿很嗜睡,不要影响了胎儿的睡眠和作息。

(2)千万不要震动太厉害,以免造成子宫收缩,可能有流产或早产的危险。

(3)若孕妈妈有出血或子宫收缩的状况时,不建议施行触摸胎教。

(4)千万不要剧烈摇晃肚子,以免流产或早产。

3.言语胎教

◎怎么做?

不论是准妈妈或准爸爸,每天都可抽出一些时间与胎儿对话,例如起床时可以说:“宝贝,早安,昨晚睡得好不好啊?爸爸、妈妈好爱你喔!”孕妈妈吃饭时,可以跟胎儿说:“宝贝,我们要吃饭啰,要开心吃饭喔!”宝宝胎动时,可以跟胎儿说:“宝宝好棒喔!你想跟妈妈玩游戏吗?”睡觉前可以说:“宝贝,晚安!希望你健健康康长大,爸爸、妈妈好爱你喔!”外出游玩时,可以跟胎儿说:“爸爸、妈妈带你去散散步,你看这里好漂亮喔……。”

透过与子宫内胎儿对话的方式,可以适当刺激胎儿的听觉,而且准爸妈稳定、温柔、清楚的声音,对胎儿有稳定的作用喔!

◎什么时候做?

原则上,胎儿24周有听觉之后就可以做;但其实什么时候都可以,因为胎谈时孕妈妈的心情放松、压力降低,对胎儿就有正面的影响。

◎有效的证据!

由于胎儿在妈妈子宫中生活9个多月,对妈妈的心跳和声音等频率很熟悉,因此有心理学家试着将孕妇的声音和心跳录下来,放在新生儿的旁边,结果能减缓新生儿的急躁情绪,证明了胎教的功效。

妇产科医生则表示,刚出生的新生儿离开妈妈子宫,在产后护理台上做新生儿护理时会哭闹,但是抱到妈妈怀里肌肤接触时,宝宝就安静下来,不哭闹了,可见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待那么久,是有一定的熟悉度与依附的情感;也曾有新手爸妈在新生儿哭闹时,将怀孕时对宝宝赞美的话再说一次,结果宝宝就稳定下来了,这些都间接证明了胎教的功效。

◎注意事项

准爸妈可以趁着胎儿活动时,用缓慢、温柔、清楚的言语和宝宝说说话,但不要太久,一次十几二十分钟就可以,以免打扰胎儿的睡眠。

早教:正确的鼓励方式,孩子更聪明!


父母都了解鼓励孩子,可是正确的鼓励方式你清楚吗?研究表明正确的鼓励方式,小孩会更聪慧,什么才是正确的鼓励方式?下边就为大伙儿详细介绍10种最有效的鼓励孩子的方法!

1、讲故事给他们听

宝宝主要表现非常好时,妈妈能够 构建快乐开朗的氛围,讲故事给宝宝听,耐心地告知小宝宝,使他了解自身个人行为的优劣与对与错。什么才是正确的鼓励方式?

比如:“宝宝,你好乖,不久妈妈见到你将饭都吃仅仅了,妈妈等一下讲故事让你听”。

2、亲密无间的背与抱

依据西方国家心理学专家科学研究强调,母婴用品中间初期的“依附于关联”若是发展趋势优良,对小宝宝今后的人格特质发展趋势危害长远。因此妈妈应常以身体语言来表述对宝宝的爱。

当小宝宝有比较好的行为时,妈妈能够 给宝宝一个亲密无间的相拥,由于小宝宝可意谓肌肤之亲,想和你在一起中成才。什么才是正确的鼓励方式?

3、带娃外出玩乐

实际上,小宝宝在一至三岁时,更是必须完善发展趋势心身的原始环节,一旦宝宝有优良的个人行为反映时,妈妈能够 带小宝宝外出玩乐,以作为奖赏,一方面能让小宝宝多多的眼界外在自然环境,一方面也可以让宝宝学习培训到,要是主要表现优良,妈妈便会带他去玩。

4、陪他一起游戏

小宝宝年龄还钟头,必须妈妈体贴入微的关爱与照料,宝宝假如在生活作息上能够 相互配合,且都是有优良主要表现时,妈妈能够 适度地陪小宝宝玩他喜爱玩的游戏或公仔,还可以借此塑造亲子游情感。

5、亲亲小宝贝

什么才是正确的鼓励方式?大部分小孩都喜爱被相拥及接吻,而通过肌肤之亲,能够 让小宝宝更掌握爸爸妈妈的爱意,因而,假如小宝宝在生活起居中有不错的行为举止时,妈妈能够 适度的亲宝宝一下,并赞扬他。比如:“宝宝,你一直在睡觉前有刷牙漱口,妈妈感觉非常高兴”。随后,妈妈就可以亲亲抱抱他或抱一抱他,坚信小宝宝会十分高兴,之后都是还记得,在上床睡觉前,要先刷牙漱口,才可以上床睡觉。

四种巧刺激让宝宝更聪明


1、自然刺激

刚出生的孩子,我们要选择一些有声音、颜色鲜艳、有动感的玩具,这时候,对感官的刺激训练就开始了。

另外父母亲的笑容、陪伴和言语刺激等等是不可缺少的刺激。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父母亲的抚触也非常重要。

抚触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成年人也需要握手、拥抱,对婴幼儿来说更为必要。不仅能开发孩子的触觉能力,促进他们成长,还传递着父母的爱心,让孩子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健康的心态,是亲子交流的绝佳手段。父母亲对孩子的抚触应在孩子清醒时进行,父母一定要洗净手,除去戒指、手链、腕表之类的饰物,以免划伤孩子。抚触时用力要轻柔,时间不宜过长,每天五六次,每次三四分钟即可。

2、活动刺激

孩子的任何能力都是在活动中得到体现,也是在活动中得到锻炼的。所以我们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机会,比如鼓励他和同伴去游戏、交往,参加竞赛、演讲、辩论、公益活动等等,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并且提高生活中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并且引导孩子多使用左眼、左耳、左手、左脚,发挥其功能,促进右脑的发育。

很多父母会比较注重孩子的安全性而忽视了孩子的活动需求,会对孩子提很多的限制,这些限制会牢牢地捆住孩子的手脚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比较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一边鼓励孩子参与活动,一边用加强监护和安全教育来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做法。

3、兴趣刺激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去发现或者培养孩子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比如可以让孩子参加集邮、摄影、下棋、收藏、插花、剪报、饲养小动物等等兴趣活动,这些兴趣爱好不仅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而且可以磨炼孩子的耐心和意志力。

在孩子的兴趣爱好中,往往隐藏着孩子的潜能,因为一个孩子在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他的潜能最容易被激发出来,也容易去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在孩子三岁以前,家长可以把世界名曲作为家庭的背景音乐让孩子熏陶其中,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对音乐的敏感期。您的孩子三岁前可以不学乐理,但不可错过听音乐的最佳时机。专家建议在孩子三岁前,让他看遍世界名画、世界著名风景和建筑物的画片,让这些美的画面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未来,这些音乐和画面将会成为一个孩子最宝贵的艺术财富,在他的生命中慢慢散发出艺术的气息来。

4、专业刺激

当我们发现了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特长时,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接受进一步专业训练的机会,比如舞蹈、声乐、吟诗、作画、主持、书法、雕刻、泥塑、演奏乐器、练武术、踢足球、搞小发明、航模制作等等,这些专业的训练既可以深入地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而且会让孩子在专业训练中获得一技之长。或许这些专业训练将会让孩子从此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很容易把专业训练和兴趣爱好混淆起来。有兴趣爱好不等于为了专业训练,而专业训练也不一定是为了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可以让孩子自由选择,而专业训练需要请教有关的专业老师,协助判断孩子是否具有某方面的专业天赋或者素质。另外在教孩子专业技能的过程中,也要选择合适的老师,使用合适的方法。任何一种对孩子有伤害的方法都是不足取的。

如果有些父母为了某个专业在社会上很吃香,而强迫自己的孩子去接受专业训练,那么非但起不到培养孩子的作用,甚至会让孩子误入歧途。因材施教,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了这一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