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对于宝宝有些行为,总是觉得很困扰,例如:吃脚趾、抓到什么都放嘴里、拉扯妈妈的项链和头发、把桌上的东西用手扫到地上,甚至抓起玩具随处乱丢等。事实上,这些行为都是宝宝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的正常现象,可以用游戏来帮助宝宝发展得更顺利!

"老师,我们家宝宝总是吃脚趾头,感觉很脏,要怎么办呢?""老师,我家宝贝会爬之后,抓到什么吃什么,我已经把家里收得干干净净了,他还是有办法挖出东西来咬,我该怎么办?"专家提醒家长,首先必须思考的是,这些看起来不雅的动作或行为,真的是"坏"习惯吗?

不论是吃脚趾还是用嘴巴探索世界,都是宝宝发展过程中的一环,妈妈首先要做的是准备好适当的环境,让宝宝"啃"得尽兴,而非一味地把物品收走,宝宝这方面的发展欲望没有获得满足,还是会想尽办法去找东西来咬,妈妈很难制止。因此,建议家长先了解宝宝每个阶段有什么需求,准备好适当的环境,或是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乐中满足发展需求。

part10~6个月小宝宝

新手妈咪的前半年,是跟宝宝的磨合期,这段期间家长会熟练关于宝宝衣食住行的种种技巧,包含喂奶、换尿布、洗澡、哄睡等,然而这些日子,宝宝的发展一日千里,抬头、翻身甚至学坐等,都会一一出现。

肢体刚起步•满足生理需求为主

0~6个月宝宝肢体上的发展尚未健全,因此不会有很多目标性的动作出现,心里所想的事情也很单纯,几乎都是生理上的需求,家长可以很容易观察出来,例如:宝宝常常注视某物品,即表示他喜欢或关注此物。小宝宝的情绪也跟身体直接相关,通常哭闹就是累了、饿了、尿布湿了等;如果开心,宝宝身体会动,并且发笑或发出声音。

宝宝爱尖叫,为什么?

有些孩子满4个月后开始会发出"啊~""呜~""咿~"等无意义的声音,有时甚至会持续一阵子,让妈妈很困扰。家长可以观察一下,有时宝宝会针对特定的人或玩具,发出特定的声音,虽然成年人听不懂,但对宝宝来说应该是有特定的意义。等宝宝大一点,发出声音则通常是要引起旁人的注意,如果可以满足宝宝的需求,尖叫一般不会持续很久,重点是要观察宝宝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视觉和听觉•启动孩子发展关键

这时期的宝宝,还无法以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视觉和听觉其实都在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妈妈或主要照顾者可以多跟宝宝说话,或是让他多看不同的东西,不用太在意宝宝是否听得懂或看得懂,其实小小的人儿都默默在吸收。

如果宝宝平常都是平躺着睡,清醒时就多采用趴姿,手脚会比较有力气。这时期视觉和听觉敏感,可以找颜色鲜艳、有声音的玩具,让宝宝上下左右追视,头转动起来,就可以训练宝宝的视觉专注力;在听觉方面,可以每天讲今天发生的事情给宝宝听,这些小游戏或互动方式,都有利于建立日后肢体和语言发展的基础。

尝试辅食训练孩子"专心"

4~6个月的时候,是宝宝尝试第一口辅食的阶段。有些宝宝天生食欲不佳,妈妈只好以电视或玩具吸引宝宝注意力,再一口又一口喂,虽然很快就能吃完,但这样的方式,会让宝宝无法学会专心吃饭,就算以后有能力自己吃,也一定要搭配电视或玩具才能用餐!所以,"婴幼儿时期家长的作为,可能变成孩子长大后的坏习惯!"

袁巧玲博士建议家长,不要依赖安抚物品,而要尽量让孩子专心做一件事,"在吃辅食的时候,我会唱歌或讲故事给他听,这个方法也能安抚宝宝。"同样的,宝宝洗澡、上厕所等也都要让孩子练习专心,否则之后又得变成必须戒掉的"坏习惯"了。

part27~12个月大宝宝

每天在居家环境中爬来爬去,有机会就扶着物品站起来!有的妈咪打趣形容活力充沛的宝宝,"就像每天在巡领地的贵族,每个角落都要爬过才甘心!"这个时期的宝宝肢体发展较好,因此好奇心十足、精力旺盛。

宝宝老是把桌上的东西丢到地上,怎么办?

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喜欢"丢"的动作,除了因为东西掉落会发出声音,宝宝觉得很有趣外,东西滚落后所引发的连锁效应,宝宝也觉得很新奇。但是对妈妈来说,这就是个恼人的行为,地上的物品收不完之外,也怕物品损坏,或是东西打破让宝宝受伤。

建议:首先要把家里危险的物品收好,比如刀子、叉子和笔等尖锐物,还有会破碎的玻璃和瓷器等。接下来,就要靠妈妈的观察和敏捷的动作!"宝宝喜欢钥匙圈,因为丢出去有声音,于是我做了一个假的,上面挂铃铛等会发出声音的小物,当儿子做出要丢钥匙圈的意图时,我就赶快拿假的给他,这时候动作要比他快!"

妈妈平常就要观察宝宝在什么情况下会想丢,在他丢出去之前,拿可以丢的玩具(例如球)给他,告诉他:"你想玩丢球的游戏吗?"不要一直告诉宝宝:"不可以丢!"因为他只是觉得好玩,无法理解不可以的意思,因此不要阻止他做"丢"的动作,而是要让他明白,什么物品可以丢。

只要不合心意,就开始大哭大闹?

6个月以上的宝宝,渐渐有自我的情绪展现,然而情绪的展现到控制,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即便是成年人都无法做得很好,所以小孩会"无理取闹"很自然。家长要先明白,要求孩子不准生气,或者在哭闹时马上把情绪收起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必须要多点耐心。

以纠正宝宝乱丢东西为例,当宝宝丢了不该丢的物品,如果家长说:"你不可以这样做,马上捡回来!"宝宝只会更生气,袁巧玲博士建议,如果宝宝正在哭闹,可以跟他说:"我知道你在生气,要不要先在旁边冷静一下呢?"等到孩子的情绪稍微缓解后,再带着他把东西收好,告诉他可以丢的物品是什么。一定要协助宝宝还原他自己所闯的祸,这样有助于培养宝宝的责任感。袁巧玲博士指出,与其让孩子的情绪爆发,不如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不要让宝宝的情绪发作,可以多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第一步,家长必须很清楚孩子的"爆点"在哪里,什么情况下会发脾气,接下来在孩子快要哭闹之前,先声夺人安抚或转移注意力。举例而言,如果宝宝总是在逛超市时,看到想要的东西却不能买,就尖叫哭闹,那妈妈带宝宝逛超市时,就尽量不要让他看到喜欢的东西,若孩子大一点,可以在家先约法三章。如果这些预防措施都失效,那么在宝宝看到物品吵着要买之前,就马上问他:"我们今天的点心吃苹果好吗?妈妈帮你削成兔子耳朵的形状。"用其他能让他感兴趣的物品,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通常宝宝就会忘记前面想要生气的原因是什么了,妈妈也可以趁机带他离开相应的展架。

面对宝宝的坏习惯正面看待不动气

除了宝宝正常的发展状况,常被家长认为是"坏习惯",应该正面看待之外,妈妈或主要照顾者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宝宝总是会有不讲理、很固执的时候,通常大人的情绪也会被激起来,建议家长这时候不要讲太多话,以免越来越大声、越来越激动。家长可以用最简单、坚持的口吻和指令,重复地告诉孩子现在该怎么做,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但不真正动气。"

相关知识

早教知识:宝宝这些坏习惯要及时纠正


孩子一些小小坏习惯,在父母眼里来看虽小,但这种习惯对孩子的危害是挺大的。什么小小坏习惯要立即改正呢?

乱切断别人发言

一些孩子被父母太娇惯,在家里像个小大人,全都得听他的,全都得他来定。不允许他人讲话,并且一直切断大家的发言,他会觉得他是有着权利去获得他人的留意,并且不可以承受他人不理睬他,之后便会产生他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假装没听见你说的话

一些孩子很皮,父母持续持续的提示他,规定他应该怎么做。长此以往,孩子会产生一种习惯,会等候你的提示,而压根不清楚你说话的作用,逐渐也不理睬你说的话。那样,孩子会越来越狂妄自大,不明白尊重他人。

心态不太好,轻佻

一些孩子感觉父母说的话太烦人了,老是反复,因此边跟你说话边扮鬼脸或很轻浮心态跟你说话。她们的目地是要测试一下父母,她们那样做大家会怎样?许多父母会忽略这种个人行为,感觉孩子还小,内心又疼孩子,感觉没有什么。那样,孩子长大以后会没办法与他人优良交往。

夸大其词客观事实

一些孩子爱说大话,说大话,说谎。这一状况十分不太好。父母有发觉那样的个人行为,一定不可以惯着。要不然会培养孩子说大话的习惯和逃避责任。

早教启蒙: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些坏习惯?


孩子全是父母的小心肝,许多 家中都太过溺爱孩子,让孩子培养了许多 的坏习惯。下列这种坏习惯,你的孩子都是有吗?有得话,要赶紧让孩子纠正,不然不利今后的成才喔。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些坏习惯?

坏习惯通常是一种顽症,一旦产生,改起來就难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好运可以易如反掌地改正。因此做父母的两者之间坐待孩子产生坏习惯后再费尽心机地帮他去改,比不上提早掌握坏习惯的家中诱因,早做防止。这在亲子教育中看起来尤其具体而关键。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些坏习惯?

少年儿童不良习惯的家中诱因,除开不能操控的先天性要素(基因遗传),关键有三:

(一)效仿

习惯源于效仿。调研发觉,一般孩子非常容易出現的坏习惯,绝大多数是遭受父母和亲人的危害,如成年人睡觉时间晚、进餐时间不固定不动或边吃边看电视剧、用完物品顺手置放、在家里激励孩子学习培训孔融让梨,而在公交车上却与老年人、少年儿童抢位置,或是在“禁止进入”的品牌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作品上摆pose这些。

婴儿阶段孩子的效仿力极强,成年人的一言一行非常容易为孩子所吸引住、效仿,从而导致一些不良习惯的培养。

一位爸爸在提到闺女的不良习惯时,反省说:“闺女一直习惯顺手乱丢东西;上课的时候,一会儿找削笔刀,一会儿喝饮料汽水,一会又看动画……。再三督促下写完的工作,字迹潦草不正确许多,确实令大家头疼,也迫不得已令大家自我反思。我觉得,坏习惯培养是有缘故的,弄清原因,才可以采用目的性对策给予改正。闺女的状况不能说与大家不相干,杂乱无章的房间、没有规律性的生活习惯,危害了她的专注力,是造成她产生所述坏习惯的关键缘故。”

(二)反复

习惯是个人行为持续反复生产制造出去,并依据自然规律培养的。一个姿势,一种个人行为反复N次就会变成习惯。

大思想家柏拉图有一次就一件小事丝毫没有留情地斥责了一个男孩儿,由于这一孩子总在玩一个很愚昧的手机游戏。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些坏习惯?

男孩儿狂妄自大:“您就为这一点琐事而斥责我?!”

“你常常那样做就并不是琐事了”柏拉图回应说,“你能培养一个终生被害的坏习惯。”

反复的能量是极大的,一旦产生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路轨上运作。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身获益;相反,就会在不经意间中害孩子一辈子。因此,为人正直父母者应高度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量地防止反复导致的不良习惯,搞好“第一次”,就算是挖鼻孔那样的小问题,在初起的情况下还要及时处理并想方设法劝阻。

(三)放任

你是否还记得行刑前咬掉母亲乳房的哪个盗窃犯的小故事吗?他往往变成江洋大盗并最后被被判死刑,与小时侯妈妈对他的放任是有立即关联的。设想,当他第一次偷别人物品的情况下,妈妈立即给予劝阻而不是采用赞誉和激励的心态,他或许会出现另一种人生。

许多孩子的不良习惯,全是在父母的放任下产生的。当孩子第一次做了蠢事,父母一定要确立地说明自身的心态,并给予劝阻,不然一旦产生不良习惯,改起來就难了。

有时候侯,父母对孩子间断性的各种不良行为,采用漠不关心的缄默心态,这也不是对的。注意事项缄默也是一种放任,是一种心理状态的暗示着。它会使孩子感觉那样做没有什么不能,因此放手去做,最终成为不良习惯,贻害终身。

后天性自然环境和后天性教育是能够 人为因素操纵的。父母了解了不良习惯的家中诱因,从纠正本身不良习惯学起,给孩子搞好的楷模,并勤奋在亲子教育中多方面防止,就能巨大程度地减少或防止少年儿童不良习惯的产生。

应该怎么纠正?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些坏习惯?杜绝坏习惯,培养终身使用的好习惯,亲子教育就会事倍功半,孩子也就较为非常容易迈向取得成功。我觉得更是大家做父母的都期待见到的客观事实吗?

如何改正宝宝偏食的坏习惯?


宝宝挑食是每个妈妈都会遇到的育儿头疼问题之一,孩子该吃的他却抵触很,需要有节制吃的孩子却喜欢的不得了。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了偏食挑食行为,应当采取科学的方法及早予以矫正,从而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1.给食品一个公平的地位

父母对食物的态度应当理性而公平,不挑食、不偏食。从不说什么食品高级,什么食品低等;也不说什么食品好吃,什么食品难吃。如果菜肴确实难吃,只能说是烹调不得当,而不能贬损这种食品本身。

2.经常讲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

从小教育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健康的饮食能培养出健康的人,吃饭不注意,就很难长成身材漂亮、头脑聪明的人。把不挑食和宝贝所注重的目标结合起来,比如长高、有力气、变漂亮等等,并举合适的例子来证明不好好吃饭的害处,他就会比较容易接受这些道理。

3.让孩子参与食物的制作

如果让孩子对食物多一些了解,他们就会对食物产生心理认同,也能减少对很多食物的偏见。比如说,可以让孩子和大人去郊区看看菜地里的菜是怎么长出来的,和爸妈一起去超市买菜,帮助大人择菜洗菜,大一点儿的孩子还可以自己做凉拌菜,甚至让他们自己在家动手种菜苗、发豆芽……这些都会成为非常好的饮食教育。孩子也会爱上自己参与制作的这些食物。

4.避免他人偏食挑食的干扰

如果周围有很多小朋友或者成年人挑食偏食,父母可以用一种不赞成的态度来谈论这些事情,同时肯定自己家的宝贝不会这样做。别人家的小朋友贪吃垃圾食品,要用批评的态度指出,这些食物价值很低,让孩子吃它们是家庭饮食质量差的表现。同时,在孩子面前赞美自己家里优质的食材,独创的菜肴,自制的健康零食,让孩子以父母制作的家庭食物为荣。还可以举出那些饮食习惯较好的小朋友作为例子,赞扬他们的好习惯。

5.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挑食行为

如果孩子不吃某些食物,既不要大惊小怪、过分批评,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也不能纵容肯定,强化挑食行为。这种食品应当继续成为餐桌上的一部分,只是父母可以问一问:觉得这个菜有什么不好吃?然后承诺孩子下次会烹调得更好一些。不要提醒别人,孩子不吃某种食品,或者特别爱吃某种食品。如果父母和老人天天都挂在嘴上说“宝宝不爱吃这个”,结果就别指望宝宝会主动吃它。

6.改进家庭烹调方法

很多食物被拒绝,都是因为家庭的烹调方法不当。父母不妨学习烹调技艺,把食物切得小一点,适合孩子取食;把食物做得更美味,用更漂亮的食具盛放。只要食物味道柔和,样子可爱,孩子通常都会乐于接受。

7.帮孩子分析食品广告

儿童从众心理强,好奇心也强,最容易受到广告的影响。父母需要尽量让孩子避免接触垃圾食品的广告。如果不能避免,就要经常进行引导。让他们知道广告多的食物不等于是优质健康的食物,诱人的口感里面可能含有不利健康的东西。

8.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给予鼓励

如果孩子接受了以前不吃的东西,或者放弃了某种特别喜爱的零食,或者在饮食上更加合理,父母可以适当给予精神奖励,或者其他非食品形式的鼓励,来激励他形成好的饮食习惯。让他感觉这种好的行为与长大、懂事、明智、有教养等好的个人评价联系在一起。

四大坏习惯影响宝宝的智力


同人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一样,头发也需要营养,且其所需的营养物质种类有几十种之多。由于头发所需营养全部来自头部的血液循环,所以头发过长,所消耗的营养势必就多,大脑的正常生理活动就会受到影响。

据研究,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熟视无睹的问题,常能影响孩子智力的发育,值得大家注意。

头发过长同人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一样,头发也需要营养,且其所需的营养物质种类有几十种之多。由于头发所需营养全部来自头部的血液循环,所以头发过长,所消耗的营养势必就多,大脑的正常生理活动就会受到影响。

食不厌精少食或不食粗纤维蔬菜这些孩子大便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将会延长,人体就会吸收其中过多的有毒物质。当这些有毒物质的量超过肝脏解毒能力时,多余部分将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侵害中枢神经,造成中枢神经中毒,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等症状,久之影响智力发育。

甜食过量脑部的正常发育离不开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而甜食过量可影响食欲,从而减少高蛋白及多种营养物质的摄取。

轻视早餐美国学者的实验证明,在其余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吃高蛋白早餐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优于吃素食早餐者,而不吃早餐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