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爱好读书的好方法

怎样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这似乎是令不少年轻父母头疼的问题。许多父母抱怨孩子太贪玩,书本对他好像没有什么吸引力。岂不知孩子的阅读习惯与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很大关系。这里给您介绍一种正在美国流行的幼儿阅读启蒙教学法,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这种教学法是由美国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发明的。他认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父母来“诱发”。父母应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为孩子朗读的习惯,每天20分钟,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父母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他认为,孩子听读时可以使注意力集中,听读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在每天20分钟的听读中,孩子会渐渐领悟到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会产生想读书的愿望。杰姆·特米里斯认为,孩子听读要早越好,父母选读的内容要生动有趣,能吸引孩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内容也要逐步加深。他强调,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父母一定要有耐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母的付出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特米里斯近年来广泛在美国各地作无偿报告,宣传这种启蒙教学法,吸引了众多幼教工作者以及父母们的参与。他编写的“儿童听读手册”也非常畅销。他的倡导得到了许多有识之士的赏识和支持,几个州都发起了“请为孩子朗读20分”、“您一天中最重要的20分”的活动。

可能,许多父母想不到用这样一种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把孩子的目光吸引到读书上来。有些人也许还在怀疑听读的效果,他们会问:我的孩子每天看电视三四个小时,看电视不也是在“听读”吗?怎么就不见孩子有阅读的兴趣呢?对此,特米里斯认为,五彩纷呈的电视图像使孩子的注意力不放在“听”上,看电视无法使孩子专心感受语言的美。研究资料表明,孩子每天看电视三小时,读书兴趣会大大降低。这一研究结果也提醒我们父母,大量看电视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开发。也有研究表明,人的听觉比视觉更丰富、更有想象力。作为孩子的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您不妨每天晚上,当孩子静下来之后,耐心地、富有感情地,为自己的孩子朗读上一首儿歌、一个故事,这比一味地督促和强制孩子自己看书要有效的多。

请相信每天这20分钟,孩子的收获有可能终生受益。

相关推荐

早教知识大全:鼓励孩子写好读书笔记


在上学之后,学校一般来讲会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一二年级的孩子一般用复述和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收获,三年级往上的则需要读书笔记的形式。读书笔记对于孩子而言是有很多好处的,要多多的鼓励。

概括起来,读书笔记的好处有三点:

1、积累素材。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写作文应该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其实这就是缺乏材料导致的。平时在生活中素材的积累就靠读书笔记了,把平时读到的自己觉得好的摘抄下来,慢慢就会发现再也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2、加深理解。因为读书笔记一方面要摘录好的句子,一方面还要写出读后感,这就促使孩子必须认真的读书、冷静的思考。

3、经常练笔。写心得体会也是读书笔记的常用形式之一。心得体会本身就是一篇小型的作文,经常写感想的话会很好的解决孩子写作文困难的问题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够写的读书笔记就有很多种了,简单方便的有四种:

1、摘抄。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抄录到一定的数量后再进行分类的工作,方便以后额查阅。

2、评点。这种形式的关键是评点精要,这就需要孩子要仔细的阅读和深刻的理解。

3、提纲。提纲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侧重点,有人物提纲、结构提纲、内容提纲等等。

4、体会。这个也很偏向于作文,属于论文型。选择一点将一些,议叙结合。

家长在这期间内也担负着很重要的任务,除了要鼓励孩子写读书笔记之外,还要避免孩子在写作时出现单纯介绍读物,或者通篇空话,或者面面俱到但是什么问题都没有说明白的情况。

如何培养爱读书的孩子?


人从一出生,就会睁大两眼看世界,看大人的行动。看实际动作,而不是听大人的理论演讲,这是动物本能,是人类天性。因此,我们应该选择以情节取胜的真实故事书,不要大而空的。

美国的优秀作品多以情节取胜,无大话、空话。以美国受到全世界欢迎的风趣幽默的卡通片为例,它片中的主人翁可爱的小不点,几乎都是外表一点不美丽,甚至很丑的小人物,但是,他们诚实、勇敢、善良的实际行动却十分感人,让人喜爱。这不正是在教育孩子去识别好、坏人吗?抽象、空洞、不切实际的理论终究要被孩子们厌弃,但是,孩子们将要走很多弯路,在成年之后还要为此付出很大代价。

英国一位着名诗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了解一个人的本质,不是去听他说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为此向家长建议:

1、三岁以后父母应多给他读短小而精悍、真实的故事书。

2、六至10岁除了学习学校知识外,让孩子看些自然、科学小知识丛书。如“十万个为什么?”等。

3、11至15岁是人生读书的关键期,如果大人不注意孩子一旦染上看不健康的书籍,不但功课跟不上,而且还会走上人生的弯路,使其终身受害,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特别强,家长应多给孩子买中学生优秀作品,古今中外的名人巨着。

总之,你一定要相信专家的告诫“一个人读什么样的书,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一条真理。为此,家长一定给孩子选最适合孩子读的健康书籍,这对孩子健康成长十分有利。

早教科普:三种培养宝宝音乐爱好的方法


培养宝宝音乐爱好的方法,是选择让孩子上兴趣培养班吗?有些聪明的父母却不是这样认为的。在艺术培养中,音乐潜能是最熏陶人、对性格塑造最好的。父母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培养孩子的兴趣,父母可以详细的看看下面内容。

音乐可以激发一个人的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为人的生命带来了丰富的色彩,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幼儿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勒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英文简称MI)来看,每个幼儿天生都应该是个音乐家,每个幼儿都喜欢在音乐中畅游,幼儿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音乐又是实践的、表现的艺术,根据MI的论述,所谓音乐智能,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它允许人们能对声音的意义加以创造、沟通与理解,主要包括了对节奏、音调或旋律、音色的敏感性,而且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也是对孩子大脑的开发,让孩子从小就有灵活的思维能力,音乐也给人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乐趣。

为此,我们在音乐活动中做了以下探索:

第一:需要给孩子创造多元化的音乐氛围,培养孩子灵敏的音乐感受。我国有位著名的教育家就这样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优美的音乐环境能陶冶幼儿爱音乐的情操,这样可以促进孩子的优秀品质,陶冶孩子的高尚情操,这对于还是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第二:需要给孩子开设多元化的游戏活动,给孩子有机会自由的发展音乐的想象力。一位瑞士心理学家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人的幼年阶段是生命力最活跃最旺盛的成长期,也是让孩子受音乐最佳教育的阶段,父母要注意开始培养孩子的音乐教育了。

要让父母知道幼儿音乐教育应该从幼儿的生活天地里取材,不一定是要上什么兴趣培训班,可以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音乐,寓学习于游戏玩耍之中。幼儿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常在游戏中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发挥想象力,而且孩子的幼儿时期应该是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不应该被条条框框所束缚住,所以在玩乐中学习对幼儿来说是最好的了。

第三:培养孩子的音乐爱好也需要依靠现代化的多媒体,让孩子多听听音乐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这样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经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使得家庭中也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影视,碟机等,它能开阔幼儿的视野,拓展音乐文化范畴,也不一定要局限于现代歌曲,古今中外的音乐都有它好听的地方,也都可以给孩子听听,让孩子在音乐范围中熏陶一下。

亲子早教网早教网(www.zj09.com)提醒您:三种培养宝宝音乐爱好的方法,父母可以借鉴。音乐的乳汁哺育着幼儿天真烂漫、活泼愉快地成长,它让幼儿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更敏锐的观察力、更丰富的想象力和更活跃的创造力,培养孩子音乐兴趣的时候父母不可过于急躁,这样会适得其反,而且如果孩子实在是对音乐不敢兴趣,父母也不要去逼孩子,顺其自然是最好的。

了解加盟信息尽请关注亲子早教网早教加盟网。

培养宝宝音乐兴趣的好方法


培养宝宝音乐兴趣的好方法

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积极的作用毋庸置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幼教活动中,该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以下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全历程。

(二)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

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

当然,音乐的选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儿。音乐的选材必要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三)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如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

节奏语,即用拍击身体动作来表示,用在活动中,可以使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力度等,培养幼儿节奏感,这对歌曲进行打击乐可发挥较大的作用。

手势语,即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

体态语,体态语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激昂,精力倍增。

(四)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自我表达和表现

幼儿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老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其实,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五)提供让幼儿展示个人音乐见解的舞台,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

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音乐欣赏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溶入音乐,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