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寸土不让的故事

豺狼强盗之心作祟,日本人心急如焚地要控制整个“满洲”,却也明白一个概念:“满洲”是清朝领土,非日本也。他们亟[jí]需在中国找一个利益代言人。

几经考察掂量,东北王张作霖,一时间成为他们的最佳人选。

争强好胜、心比天高的张大帅却不失时机地向日本人伸出了橄榄枝。枭[xiāo]雄内心自有计算:只有依靠日本人的力量才能壮大自身实力,以此争霸天下。可谓:一拍即合。

日本人以为:将于取之,必先予之。他们背弃列强盟约,偷渡武器,强奉军装备,为其修筑兵工厂,给配军事顾问。为这“城下之盟”做足了文章,可谓是“仁至义尽”。于是高枕以待,翘盼回报。

一次次的谈判与约定,日本人貌似拿到了大大的好处,然而却往往是明日黄花。

譬如张大帅表面答应他们移民关东。却暗中支持鼓励内地同胞大量迅即涌入关东,并颁发非正式命令:禁止中国人租房给日本人。日本人长途跋涉来到关东时竟无一立足之地。

貌合神离,阳奉阴违,张作霖凭着一贯的狡黠与日本人斡旋,兜兜转转,犹如唱东北二人转一般。实质上,贪婪龌龊[wòchuò]的日本人没有捞到任何好处。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名号:土肥原,中国人称土匪源。此人极善伪装,阴险毒辣,兴风作浪,无恶不作,在历史的滚滚车轮里狼籍远播。

大阴谋家,日本陆军大学的“高材生”土肥原君,在当时,却被这“匪人”出生的张大帅耍得一愣一愣的。

又是一茬。这次土肥原力邀张参加酒会。部下担心会是鸿门宴,张道:枪林弹雨我都不怕,还怕了喝酒不成?拍拍肚子尽管去了。

席间,张只管放胆豪饮,可是提及“铁路”、“移民”、“驻军”一类敏感字眼,却毫不含糊,只字不露,总是绕转话题。

土肥原没讨到好处,便琢磨着张乃土匪出身,签协议时从不见其亲笔写过字,便提出要张赏个字,想来没什么文化,定会丑态百出。

不料张挥毫泼墨,一个“虎”字遒[qiú]劲有力,尽得书法之要领。四座哗然,叫好不迭。极度失望的,土接过张的“墨宝”,硬着头皮欣赏起来,这一看,竟乐不可支。

原来落款处,赫然写着“张作霖手黑”五个大字,土以为张马失前蹄,写了错字,这下定要大大羞辱他一番,于是作猫头鹰状,“咕咕”惨笑。

党羽见其无故发笑,便鼠头贼脑凑将过来,一起作猫头鹰状,“咕咕”奸笑。

张自镇定自若,稳如泰山。随从沉不住气,上前探明了究竟,连忙红着脸附耳于张:“大帅,您怕是真把字写错了,应该是‘张作霖手墨’,墨字写掉了一个土,成‘手黑’了。”

张双目一瞪,扯嗓大吼道:“我岂会不知‘墨’字怎么写!我这是给他们日本人的,怎么能给‘土’?你给我记住了,这就叫做‘寸土不让’!”

四座的中国人立即心领神会,皆鼓掌叫好。剩下土肥原和他的日本党羽目瞪口呆,尴尬不已。

2张作霖寸土不让的故事点评

张作霖出身卑微,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很喜欢摆门面。他为了显示自己有文化,特意在他的会客室放了一排书架,摆上不少书装门面。他为人刚正不阿,又不失圆滑,周旋于朝廷、日本和俄国人之间,竟然应对自如。但是,面对日、俄在贸易、领土方面的无理要求,他严词拒绝,毫不退缩,以至于最终丧命于日本“黑手”。这个故事把当年号称“东北虎”张作霖这个人物的爱国骨气刻画得淋漓至尽,让后人感慨万千,赞叹不已。

延伸阅读

后羿射日的故事后羿射日的意思


后羿射日的故事

世界年轻时,天空曾一齐出现十个太阳。他们的母亲是东方天帝的妻子。她常把十个孩子放在世界最东边的东海洗澡。洗完澡后,他们像小鸟那样栖息在一棵大树上,因为每个太阳的中心是只鸟。九个太阳栖息在长得较矮的树枝上,另一个太阳则栖息在树梢上,每夜一换。

可是,有一天,这十个太阳想到要是他们一起周游天空,肯定很有趣。于是,当黎明来临时,十个太阳一起爬上车,踏上了穿越天空的征程。这一下,大地上的人们和万物就遭殃了。十个太阳像十个火团,他们一起放出的热量烤焦了大地。

森林着火啦,烧成了灰烬,烧死了许多动物。那些在大火中没有烧死的动物流窜于人群之中,发疯似地寻找食物。河流干枯了,大海也干涸了。所有的鱼都死了,水中的怪物便爬上岸偷窃食物。许多人和动物渴死了。农作物和果园枯萎了,供给人和家畜的食物也断绝了。一些人出门觅食,被太阳的高温活活烧死;另外一些人成了野兽的食物。人们在火海里挣扎着生存。

这时,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叫做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他看到人们生活在苦难中,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

于是,后羿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他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开了万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太阳被射落了。后羿又拉开弓弩,搭上利箭,嗡地一声射去,同时射落了两个太阳。这下,天上还有七个太阳瞪着红彤彤的眼睛。后羿感到这些太阳仍很焦热,又狠狠地射出了第三枝箭。这一箭射得很有力,一箭射落了四个太阳。其它的太阳吓得全身打颤,团团旋转。就这样,后羿一枝接一枝地把箭射向太阳,无一虚发,射掉了九个太阳。中了箭的九个太阳无法生存下去,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他们的羽毛纷纷落在地上,他们的光和热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了。大地越来越暗,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太阳的光。

可是,这个剩下的太阳害怕极了,在天上摇摇晃晃,慌慌张张,很快就躲进大海里去了。

天上没有了太阳,立刻变成了一片黑暗。万物得不到阳光的哺育,毒蛇猛兽到处横行,人们无法生活下去了。他们便请求天帝,唤第十个太阳出来,让人类万物繁衍下去。

一天早上,东边的海面上,透射出五彩缤纷的朝霞,接着一轮金灿灿的太阳露出海面来了!

人们看到了太阳的光辉,高兴得手舞足蹈,,齐声欢呼。

从此,这个太阳每天从东方的海边升起,挂在天上,温暖着人间,禾苗得生长,万物得生存。

2后羿射日的故事点评

后羿射掉了九个太阳,救助了苦难中的百姓。如果我们也能像后羿一样,常常伸出援助之手,多去帮助别人,那世界一定是到处都开满了鲜花,充满了和谐。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是快乐的。希望小朋友们长大后都能成为人民心中的英雄。

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三迁的意思


孟母三迁的故事概括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后来孟子真的成为一个十分有用的人。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

2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3孟母三迁的材料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褒义词;形容教子有方。

【性质】褒义词

【另外写法】孟母择邻、慈母择邻。

【相关史料】《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英文翻译】mencius'mothermovesherhomethreetimestobetterherson'seducation

4孟母三迁的道理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的是环境对人的重要性,孟母曾经为了孩子制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三次搬家,我们的父母也是希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环境因素很重要,但是个人因素起主导作用。小时候每个人都贪玩,但是该读书的时候一定不能含糊,读书的最佳黄金期就是我们大学之前的阶段,时间很宝贵,学习环境更重要。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故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故事

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

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

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

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2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故事点评

小编想,每个懂事了的小朋友都曾默默在心里对自己说:等我长大了以后,一定要出人头地,让爸爸妈妈为我感到骄傲,让爸爸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我们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

陆游一字之师的故事一字之师的意思


陆游一字之师的故事之陆游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2陆游一字之师的故事

南宋乾道八年初春,夔州通判陆游应诏前往抗金前线南郑,途经四川梁山(今重庆梁平)蟠龙山时,忽闻山顶鞭炮震耳,锣鼓喧天。循声而至,原来是当地官员和山民正在庆贺蟠龙桥落成。但见这蟠龙桥像一条蛟龙飞跨山涧,又如雨后的彩虹横亘天际,如诗如画。陆游不禁连连称赞。当地官员得知来者是大诗人陆游,立刻捧出文房四宝,恭请他给蟠龙桥写一副对联。陆游略思片刻,运腕挥毫,在桥头石壁上写下了:“桥锁蟠龙,阴雨千缕翠;林栖鸣凤,晓日一片红。”然后跨马下山到县城住宿。

陆游走后,当地一姓肖的父女走来观看。女儿肖英姑看完陆游的对联,若有所思地说:“此联不愧出自大诗人之手,只是有一字不太贴切,弱了气魄。”

原来,这肖英姑出自书香门第,早年丧母。后来家中又不幸失火,烧毁了偌大家业。父亲灰心丧气,带着女儿进了蟠龙山,父女俩在这如诗如画的山中种地打柴为生。晚上父亲常常挑灯教女,英姑天资聪颖,学习勤奋,长大成人后,诗词歌赋、地理天文,无一不晓,无所不通,深得当地人敬佩。

且说英姑这无意中一句评论,不多时竟传到了陆游的耳朵里。他听后大为纳罕,思来想去,却不知哪一字弱了气魄。

次日,陆游独自一人来到蟠龙山,直奔肖氏父女所住的蟠龙洞。连唤数声,竟无人回应。他沉吟片刻,信步走进洞中,原来英姑父女并未在洞里。陆游四下环顾,见一块大石上放着笔墨纸砚,便铺纸提笔,写道:“为龙意蟠,洞府未然,不留空下,重见英山,求深何在,女才知返,姑怅去贤。”署上姓名,然后回身走了。

陆游刚走不久,英姑父女打柴回来,知是陆游来过。父女俩看着陆游那文不成文,诗不是诗的文字,经一番琢磨,方破解出这是一首七言诗:“重返蟠龙为求贤,未见英姑意怅然,才女不知何处去,空留洞府在深山。”

陆游回到住所,当晚又是一夜没睡,仍未想出是哪个字不妥,第二天早晨,竟踏露又来到蟠龙洞。英姑父女听见招呼,忙将他请进洞中。稍事寒暄,陆游直言向英姑求教,请她指出对联中哪一字不妥。英姑含羞笑道:“大人,奴家乃山野村女,本不敢妄评大人之作。承蒙大人不弃,光临寒舍,斗胆直言,不当之处,还望大人指教。”然后侃侃说道,“大人上联‘桥锁蟠龙,阴雨千缕翠’无懈可击;下联“林栖鸣凤,晓日一片红’,若改为‘一声红’岂不更妙?凤凰叫而旭日升,有声有色。不知大人以为如何?”陆游听罢,沉吟片刻后,连声赞道:“妙,妙,妙,好个‘一声红’!真是一字师也。”

陆游心悦诚服,欣然来到蟠龙桥,将“片”字改为“声”字。

英姑成为陆游的一字师的故事,很快传开,一直流传至今。

3陆游一字之师的故事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推敲,力求学会字斟句酌;而当别人指出你的不足之处时,你更要乐于谦虚诚恳地接受,真诚表示感谢并及时予以订正。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噢!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什么意思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并且以天下为己任。

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

陈蕃回答:“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祸患这件大事为己任。为什么要在意一间房子呢?”

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

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点评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告诉我们,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意思是说: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小朋友们也可以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呀,比如你在写作业的时候,妈妈突然端来切好的水果,你的眼睛总会不自觉的瞟向水果,忍不住想吃吧!这样不就分散了你的精力,影响你写作业的速度了嘛,所以我们要学会清除外物,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要认认真真的做,不要受别的事物的影响。还有当我们用完一样东西,就要物归原位,这样看上去会很舒心,也节约了时间。

可怕的恐龙的故事 睡前故事可怕的恐龙的故事


可怕的恐龙的故事

夜晚,小兔子听妈妈讲恐龙的故事,兔妈妈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活着非常大的动物,它叫做恐龙,它是种身子比一辆大汽车还要长的动物,特别是霸王龙,有15米,体重有6吨多呢。它用后腿站起来,比一座小山还高,它有着锯齿一样的牙齿,饥饿的时候,能吞下一条恐龙呢!”

小兔子害怕的说:“那它也会吃我么?”

兔妈妈说:“霸王龙什么都吃,它非常凶恶。”

小兔子钻进被子里害怕的说:“小兔子不想被霸王龙吃掉。”

兔妈妈咯咯咯笑着说:“放心吧!你不会被霸王龙吃掉的,因为早在6500万年前,霸王龙在地球上就已经灭绝啦!它们生存在白垩纪早期。”

小兔子这才放心的闭上眼睛,甜甜的进入睡梦中。

可怕的恐龙的故事点评

恐龙早在很久以前就灭绝了,但是世界上还流传着关于它们的故事。或许它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可怕,只是体积比较庞大,没有和我们人类进行过沟通。希望一个故事不会让小朋友们感到恐惧,一个小小的故事希望能带给小朋友们安心的入睡,做一个甜美的梦,或许在梦里能和恐龙成为朋友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