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故事大全之曾国藩小时候夜读书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

有一天晚上在家读书,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国藩却成为为了连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2名人的故事大全之被嘲讽出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提起维克多·格林尼亚教授,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格氏试剂。无论哪一本有机化学课本或化学史里,都有关于格林尼亚的名字和格氏试剂的论述。但是,你可知道这位伟大的发明者曾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1871年5月6日,维克多·格林尼亚出生在法国瑟尔堡的一个有名望的资本家家庭。他的父亲经营一家船舶制造厂,有着万贯资财。在格林尼亚青少年时代,由于家境的优裕,加上父母的溺爱和娇生惯养,使他在瑟尔堡整天游荡,盛气凌人。他没有理想,没有志气,根本不把学业放在心上,整天梦想能当上一位王公贵人。由于他长相英俊,瑟尔堡年轻美貌的姑娘都愿意和他谈情说爱。也就在这时,他受到了沉重的一击。

一次午宴,刚从巴黎来瑟尔堡的波多丽女伯爵竟然毫不客气地对他说:“请站远一点。我最讨厌被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我的视线!”这句话,如同针尖一般刺着了他的心。他猛然醒悟了,开始悔恨过去,自我反省,产生了羞愧和苦涩之感。从此,他发奋学习,发誓要追回过去浪费掉的时间。当他21岁时,他离开了曾使他堕落的家庭,并留下一封信,上面写道:“请不要探寻我的下落,容我刻苦努力地学习,我相信自己将来会创造出一些成就来的。”

他来到里昂,拜路易·波韦尔为师,经过两年刻苦学习,终于补上了过去所开设的全部课程,进入里昂大学插班就读。

在大学期间,他刻苦学习的态度赢得了有机化学的权威菲利普·巴尔的器重。在巴尔的指导下,他把老师所有著名的化学实验重新做了一遍,并准确地纠正了巴尔的一些错误和疏忽之处。终于,在这些大量的平凡实验中,格氏试剂诞生了。

格林尼亚一旦打开了科学的大门,他的科学成果就像泉水般地涌出来。基于他的伟大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1912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此时,他突然收到波多丽女伯爵的贺信,信中只有寥寥一语:“我永远敬爱你!”

3名人的故事大全之最重要的事

歌德在莱比锡上大学的时候,爱上了当地的一个姑娘。他爱得很认真,也很冲动,写了很多首动人的诗篇给那位姑娘,只是那姑娘一点也不领情,对他不理不睬,让他很痛苦。

歌德和一位知心朋友聊起这件事,朋友非常同情,建议他去德累斯顿城找一位老鞋匠,没准可以帮助他,让他知道该怎么做。

歌德真的去了,按照朋友给的地址,找到了老鞋匠。歌德把自己的故事说了说,问老人有什么建议,是不是年轻时候也碰上过类似的事情。

老人笑了,对歌德说:我年轻的时候,就在这里修鞋。在我的鞋摊前,经常会有一个美丽的姑娘经过。她是一个富翁家的女儿,家庭环境好,家教也很好,每次她经过,我的心就会怦怦直跳,觉得整个生活充满了阳光。只是我们毕竟差距太大,我一直没敢对她表白,暗恋了她三年。后来,她结婚了,我很是伤心了一段日子。我把这段经历深埋在心底,并且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她,祝她幸福。后来我也结了婚,日子过得也不错。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还能时不时见到她,只是我们都老啦,孩子的孩子也都长大了,可真快呀。

“那么,”歌德焦急地问,“您从来就没有给她表达过一星半点?她知道您对她的暗恋吗?”

“不知道,我从来没提起过。”老人慢悠悠地说,“这其实一点都不重要。”“这还不重要?什么才重要呢?”歌德好奇地问。

老人很认真地盯着歌德,一字一句地说:“最重要的事其实就是,你爱着的人很幸福,无论这个幸福,是不是你给她的!”

4名人的故事大全之在篱笆下读书的牛顿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的家境是清贫的。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与困苦的境遇作过顽强的斗争。牛顿少年时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牛顿一六四二年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在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了。当牛顿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不幸故去了,母亲回到家乡,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

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多么不愿意离开心爱的学校啊!他伤心地哭闹了几次,母亲始终没有回心转意,最后只得违心地按母亲的意愿去学习经商。每天一早,他跟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买卖。牛顿非常不喜欢经商,把一切事务都交托老仆人经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地方去读书。

时光渐渐流逝,牛顿越发对经商感到厌恶,心里所喜欢的只是读书。后来,牛顿索性不去镇里营商了,仅嘱老仆人独去。怕家里人发觉,他每天与老仆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个篱笆下读书。每当下午老仆人归来时,再一同回家。

这样,日复一日,篱笆下的读书生活倒也其乐无穷。一天,他正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读书,赶巧被过路的舅舅看见。舅舅一看这个情景,很是生气,大声责骂他不务正业;把牛顿的书抢了过来。舅舅一看他所读的是数学书,上面画着种种记号,心里受到感动。舅舅一把抱住牛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

回到家里后,舅舅竭力劝说牛顿的母亲,让牛顿弃商就学。在舅舅的帮助下,牛顿如愿以偿地复学了。

名人的故事大全之年幼的高尔基和善良的厨师

年幼的高尔基离开了绘图师家,便来到了一艘叫“善良号”的轮船上做洗碗工,可这里的人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善良,他每天要从早上忙到深夜,才能回到冷飕飕的船舱里休息。

轮船上有个厨师叫穆斯雷,他身材魁梧,像只大熊,力气大极了,总爱把眼睛瞪得圆圆的,像两只大灯泡,谁看了都忍不住要打哆嗦,船上的人都怕他。

有一次,船上的两个帮厨又在谈论下流的话题,穆斯雷厌恶地瞪了他们一眼,把他们吓得不敢再说话了。

一天,他把高尔基带到他的小房间里,高尔基很意外地看到,他竟有满满一大箱子的书。他拿出一本书,对高尔基说:“你读给我听。”

高尔基顺从地接过书,读了起来。当读到不好的内容的时候,穆斯雷竟大嚷起来:“这些傻骆驼,简直是胡说八道!一群无赖!”

然后,他重新拿一本让高尔基读,直到听够了为止。

有时他听得入了迷,呆呆地站在窗前向外望着,目光忧郁地说:“上帝啊,可别让善良的人遭到这样的命运!”

这让高尔基觉得穆斯雷是个挺善良的人,于是,高尔基壮着胆子问:“你为什么不像那些凶恶的人一样杀人抢劫呢?”

“噢,你是说我凶恶吗?”

“你看上去是挺凶恶的,可你是个好心肠的人。”

“我只能对你一个人好。”穆斯雷眯起眼睛,看着高尔基,接着说,“你记住,千万不能让别人看出你善良,不然,他们会欺侮你。”

高尔基微微摇摇头,表示有些听不懂他的话。

他又说:“小东西,等你长大了,会明白的。如果我有钱,我就送你去读书,书可是个好东西,它会让你变得聪明、有智慧。”

“书真的那么神奇吗?”

“当然了。”

有一天,穆斯雷从船长太太那里借来一本书,是果戈理的《塔拉斯·布尔巴》,让高尔基读。当读到安德烈背叛时,他高声大骂起来;当读到塔拉斯为了维护正义而打死自己的儿子时,他感动得用双手捂住脸,哭泣起来;当读到奥斯塔临死前大声喊着“爸爸,爸爸”

时,他哭得更厉害了,一把抢过书,仔细地看了又看,眼泪扑簌簌地掉在书上。他连声说:“小鬼头,这是一本好书,要多读这样的书。”

就这样,高尔基渐渐地对书产生了兴趣。他说:“是穆斯雷培养了我喜欢读书的好习惯。”WwW.zJ09.cOM

6名人的故事大全之圆周率和祖冲之的故事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7名人的故事大全点评

成功人士的背后,其实有艰苦的一面,没有一个成功的人没有受过苦的,所以我们现在受些苦是值得的。我非常喜欢看名人故事,每当看过一个人的事迹后,我的心里就老光琢磨:我要怎样才能做一个成功人士呢?现在我才知道,我既然想做到,就不能老光空想,要实际去做一做,没有努力,是不会有结果的,光说不练假把式,不说真练才最棒!

精选阅读

名人珍惜时间刻苦读书的故事 关于名人珍惜时间刻苦读书的故事


名人珍惜时间刻苦读书的故事之宋濂冒雪访师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2名人珍惜时间刻苦读书的故事之苏洵发愤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故事点评:从古至今,年老发奋学习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老就不能学习了吗?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现代科学文化迅猛发展,使知识的更新期大大缩短,活到老学到老是时代的要求,它要求人从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间断地学习,不用说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坚持学习,否则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3名人珍惜时间刻苦读书的故事之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4名人珍惜时间刻苦读书的故事之八十二岁的状元

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

故事点评: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但他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这种坚毅的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青少年:学习不在于年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只要正确对待,持之以恒,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名人珍惜时间刻苦读书的故事之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6名人珍惜时间刻苦读书的故事之匡衡凿壁借光读书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

他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故事点评:外界条件不是制约我们成功的决定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但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要有吃苦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学习毅力。

7名人珍惜时间刻苦读书的故事之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8名人珍惜时间刻苦读书的故事之鲁迅在“三味书屋”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生却板着脸,很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

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怪的问题。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书。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起来。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后来,同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书三到”的书签。

故事点评:学习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真正会学习的人,要善于取舍,要选择正确的,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必需的。同时,学习需要思考。有些人虽勤于学习,但不过只是泛泛的阅读,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三到”是鲁迅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去攻读,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名人珍惜时间刻苦读书的故事之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10名人珍惜时间刻苦读书的故事之陈景润认真读书

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捉”他。看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

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他总是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布置的习题他也认真去做。陈景润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乐趣。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较量。陈景润对于解题,向来不吝惜时间和精力。陈景润不懂就问,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向老师请教时却毫不羞涩和胆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师外出或者老师从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紧追上去,和老师一起走一段路,并且一边走,一边问问题。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理论。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年,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故事点评:做学问要有陈景润那样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取得巨大的成就。青少年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那么应该怎么去做呢?这里提供两种方法借鉴:1、鞭策法:让警官、好友监督自己,自己要尽量配合。2、自制法:为自己找一个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你最在乎最怕失去的。然后为了那个目标,让自己勤快起来。并且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自己的目标提醒自己。

11名人珍惜时间刻苦读书的故事之爱读书的陶行知

陶行知小时候十分聪明。他常到邻村叶家玩,看到厅堂里的对联字画,就用竹条在泥地上描摹。他到了读书的年龄,家里却无力缴纳学费,幸好有位秀才在附近开馆教书,很喜欢聪明好学的陶行知,愿意免费收他为学生。这样,6岁的陶行知就得到了接受启蒙教育的机会。9岁时,陶行知来到外婆家,外婆见他聪明伶俐,就把他送到吴尔宽先生的学堂伴读,陶行知这才正式入学。在那里,陶行知练出了一手好书法。启蒙教育结束之后,他便进入学堂,读四书五经。

10岁时,因父亲失业,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读。他每天砍一担柴,挑到城里卖掉后再去上学,每天往返20里,就这样学完了四书五经。这时的陶行知已深知读书对穷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因此学习更为刻苦自觉。他听说距黄潭源村15里的小南海航埠头曹家,有一位满腹经纶的前清贡生王老先生在主持学馆,便前去求学。王老先生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便免费让他伴读。

少年陶行知迫于生活的压力,不能一心读书,必须经常参加劳动。他有时替父亲挑瓜、挑柴进城出售,有时帮母亲挑水、洗菜。崇一堂校长见陶行知勤奋好学,便允许他免费入学。这样,15岁的陶行知进入了崇一学堂。由于基础扎实,他一入学就直接被编入二年级,毕业时,他的成绩名列第一。在崇一学堂读书期间,陶行知既学现代科学知识,又没丢下古典文学。因为家境不好,他向崇一学堂的同学借来唐诗选本,在吟诵之余将一本书工工整整地抄完了。还书时,同学的父亲问陶行知唐朝诗人中最推崇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杜甫和白居易。”并说::“杜诗沉郁有力,多伤时忧国之作;白诗通俗易懂,道出民生疾苦。”同学的父亲为陶行知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惊奇,他认为陶行知一定会有所作为。

后来,陶行知成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故事点评:陶行知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学完了四书五经,又学习了现代科学和古典文学,终于成为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事例说明,环境再恶劣都不能成为不学习的理由。一个对知识充满渴求的人,不会被困难、环境等诸多因素所阻碍,而是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勤奋努力的动力。

12名人珍惜时间刻苦读书的故事之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名人珍惜时间刻苦读书的故事之车胤囊萤夜读

车胤是晋代的名臣,以博学闻名。他从小勤奋好学,但家里特别穷困,有时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这样一到晚上,车胤就不能读书,为此,他非常苦恼。

一个夏夜,车胤无聊地坐在屋外纳凉。这时,在草丛里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虫子身上一闪一闪的亮光多像灯光呀!他赶紧找来一个用白纱制成的小口袋,一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这么多虫子发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盏小小的灯吗?车胤拿着这盏“灯”,高兴地进屋读书去了。就这样,车胤经历长年累月的苦读,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故事点评:古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尚且好学不厌,现在党和政府为我们提供一个如此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就更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不要浪费了求知求学的好时光。

14名人珍惜时间刻苦读书的故事之吕蒙读书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故事点评:不论什么时候,学习都是不可缺少的。当前,青少年正在经历困苦,在这种环境下,如果还不抓紧时间学习,可能就真的会成为最下等的人了。所以,青少年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为今后的就业谋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15名人珍惜时间刻苦读书的故事之孙康映雪读书

晋朝人孙康自幼聪敏好学,但是家中很贫穷,根本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于是,他开始利用夜晚时间读书,可是夜间读书时,必须点油灯,往往读一个晚上的书,就要用去一灯油,以孙康当时的家庭条件根本负担不起,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是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便躺在床上默诵。

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三天两头下一场大雪。冬夜,孙康盖着薄被正蜷缩在床上,面对着北风呼啸的窗口又在背书。背着背着,突然发现窗口越来越亮,他甚至怀疑是到了快要出太阳的时候了,等他披着衣出门一看,原来是下了大雪,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孙康心想:既然白雪能映亮窗口,那么一定也可以用积雪照着读书吧。想到这里,他便捧起书跑到门外,一个人蹲在雪地里,借着积雪映出的微弱亮光来读。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脚。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最终摆脱贫困家境,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故事点评:做什么事都只有通过刻苦努力,才能成功。特别是遇到困难时,不应该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就要利用一切时间去学习,不要放弃,不要畏惧,要在困境中磨砺自己。

16名人珍惜时间刻苦读书的故事之唐汝洵苦读书

唐汝洵是明朝人,他小时候是个既聪明又可爱的孩子。谁知,他5岁那年,不幸得了天花,这场病使唐汝洵的世界从此失去了光明。

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丽风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伙伴们脸上的笑容,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他痛苦极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适应了没有光明的日子,并且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

哥哥们上课的时候,唐汝洵便在一旁仔细地听,用心地记。虽然他很坚强,但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因为他看不见,所以常常要付出比别人多很多的努力。有时候,课文很长,他凭耳朵听根本就记不住先生讲的内容,只好学古人用结绳记事。他还喜欢上了诗歌,因为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他不用眼睛也能体味到。经过不懈努力,唐汝洵终于成为了明朝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故事点评:唐汝洵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更没有生活在别人同情的怀抱里,而是用不屈的精神和坚强的斗志去激励和感召他人,使自己弱小残缺的身躯显得高大、伟岸。一个健康的人要获得如此成就,尚且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一个历经坎坷的残疾人都能如此面对生活,我们正常人不更应该热爱生活吗?

17名人珍惜时间刻苦读书的故事点评

书,被文学家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全世界的营养品。由此可见,书本是一种具有丰富的营养,能使人类文明延续不衰的东西。书本还能给予我们很多宝贵的启示,让我们知道某些深刻的道理。人的一生,灵魂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才是完美的人生。

有关宽容的名人故事有关宽容的小故事


有关宽容的名人故事:岳飞弹琴感刺客

南宋爱国将领岳飞,善书法,也精琴棋。每当他心中烦闷的时候,总要弹奏古琴,以抒发心中的忧愤。公元1141年,岳飞抗击金兵,连连取胜,兵进至朱仙镇,岳家军将士们个个摩拳擦掌,决心打到金兀术的老窝。

这天,岳飞正和部将们计议出兵的事,南宋的投降派丞相秦桧促使宋高宗一连下了十二道金牌,召岳飞火速回京。他要把岳飞骗回京城加以杀害。

岳飞离京城临安不远了,突然对面来了几个校尉拦住岳飞说:“圣上有旨,命你在城外安歇,没有圣旨,不得进城。”

这天晚上,岳飞就住一座寺院里。想着胜利指日可待却不得不放弃大好战机,心中实在郁闷,夜不能寐,在院内踱步,望着满天星斗,连连摇头叹息。回到屋里,岳飞见墙上挂有古琴一张,伸手摘下来,定了定音,伏案弹奏起来。

秦桧杀害岳飞计划的第一招是行刺。秦桧让人从监狱里提出一个身强力壮的死囚,告诉他去城外刺杀一个奸细,事成之后,不仅可赦死罪,还有嘉赏。

这个犯人听说是刺杀奸细,又可免死得赏,高高兴兴地出了城。秦桧的阴谋是:叫死囚行事,免他死罪,他必然卖命去干;待岳飞一死,再把他抓起来灭口,神不知,鬼不觉,万无一失。秦桧一想到这,心里就美滋滋的,静等刺客的回音。

刺客来到那寺庙院内,藏在一棵老槐树后面。他听见岳飞在屋里叹气,就蹑手蹑脚来到了窗下,在岳飞转身摘古琴时,立刻闪身进了屋内,躲在屏风后面,提着气,踮着脚,向前移了几步,正要行刺,这时琴声响了,刺客马上把刀缩了回去。

岳飞手中的牛角琴拨,在琴弦上弹拨,琴声飞扬,或柔或刚,或紧或慢,时而高亢,时而低沉。高亢时,像千军万马驰骋疆场,拼杀金兵;低沉时,像是感叹壮志未酬,忧国忧民……

刺客心想:“这是谁呢?如果是金人奸细,怎么能弹出这样好的琴呢?”他用一只眼睛从屏风的细缝中偷看:弹琴的人一身朝服,脸色白润,分明是中原人呀!

“管他是谁,趁他一心一意弹琴之机,我一刀结果了他!”刺客心一横,刚要下手,只听琴声突然停住了。刺客浑身的肉紧缩了一下,差一点把手里的刀落在地下。这时,只听岳飞长叹一声:“唉!何时收复旧山河啊!”琴声又陡然响起。刺客听了听,咦?这曲调为什么这样熟悉呢?这不是我爹谱作的《送军行》吗?

原来,这个刺客是郾城人,父亲是个有名的弹琴艺人,能作曲弹琴,在民间卖艺糊口。那年,金兵占了郾城。金兀术设宴庆功,把他父亲抓去弹琴助兴,他父亲不弹不奏,怒目而立,还在金兀术面前把琴弦全拨断了。金兀术气急败坏,命人把老人家打得遍体鳞伤,关在营中。岳飞到了郾城,打跑了金兵,救出了老艺人。老人家一高兴,就谱写了这首《送军行》的琴曲,到处弹奏,赞扬岳家军抗金。一天,岳元帅亲自来到家里,和老艺人一见如故。岳元帅请老艺人教他弹《送军行》……

刺客想着想着就落泪了。他的心被琴声卷走了,随着琴声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慷慨,忘了自己是来行刺的。“嘣”的一声,琴弦断了,岳飞默默站了起来,自言自语地说:“我岳飞抗金大志未酬,何以报答父老乡亲!”刺客听到“岳飞”二字,钢刀“当啷”一声掉在地上,头“轰”的一下胀得斗大,一下子从屏风后面钻出来,叫了声:“岳元帅!”扑通跪倒在地,泪水哗地流了下来,涕泣着说:“岳元帅,我对不起您。”

岳飞被他吓了一跳,看着前面跪倒的人,便问:“你是谁?”刺客把行刺的事细说了出来。岳飞怒火冲天,双眉倒竖,大骂秦桧卖国投敌。他把刺客拉起来,安慰了一番,赠送了他一些银两,让他逃走。

秦桧想暗杀岳飞的阴谋就这样在岳飞的一曲琴声中破灭了。

2有关宽容的名人故事:钢琴之王的宽容之举

在音乐界,李斯特的大名几乎无人不晓,这位浪漫艺术大师的演奏技巧、弹琴艺术似乎具有一种魔力。他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还有其超群的即兴演奏才能,因此他得到了“钢琴之王”的美称。同时他又是一位才能卓著的作曲家,创造了交响诗体裁,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风格。创作有著名的《浮士德交响乐》《匈牙利狂想曲》《但丁神曲》等。

他六岁起学习钢琴,曾师从于著名的钢琴家车尔尼。十一岁时举行了演奏会,轰动了维也纳的音乐界。一次,在他的演奏会观众中出现了一位全聋的老人。这位老人虽然无法听见李斯特的演奏,但他的心灵似乎感受到了这位少年天才的魅力,于是老人在演奏会结束之后。热情地搂住这位“神童”,亲吻了他的额头。这位老人正是音乐大师贝多芬,而这一珍闻则上了当时欧洲的各大报纸,使十二岁的李斯特一时名扬全欧。

天赋还有自身的勤奋成就了一代音乐大师,可就是这样一位集万千宠爱的音乐界天才,当面对普通民众时并不是恃才孤傲。而是以一种平和宽容之心对待。

功成名就的他一天路过德国的一个小镇,恰逢小镇里一位钢琴师将要举行演奏会,而演奏会的海报上公然说,钢琴演奏会的女钢琴师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的学生。李斯特甚感奇怪,因为他不记得自己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为了弄明白这件事,他找到了这位女钢琴师的住处,亲自登门拜访。

那位女钢琴师是一个青年人,见到李斯特,大惊失色,浑身颤抖,脸色苍白,好半天才抽泣着述说了自己艰苦的孤儿身世,冒充李斯特的学生完全是为了生计。她跪在李斯特面前,请求宽恕。恍然大悟的李斯特并没有生气,他把姑娘扶起来,和蔼地对她说:“让我们来看看有没有可以补救的办法。”姑娘看李斯特这么和蔼可亲,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李斯特要她把晚间演奏的曲子弹一遍给他听,并且边听边给以指点。

女钢琴师感觉到李斯特的平易近人消除了她的紧张和恐惧,带着对李斯特的无限崇敬,全神贯注地弹起了自己的曲目。结果,她演奏得十分出色。李斯特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热心地为她纠正了几处处理不当的地方,并进行了一些指点。然后,李斯特微笑着对女钢琴师说:“现在,我不是教过你弹琴了吗?今后,你就是我的学生了,你可以放心大胆地打我的招牌。”一席话令女钢琴师感动万分。最后李斯特爽快地说:“晚上你大胆地上台演奏吧!现在你已经是我的学生了。为了证明这一点,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增加一个节目,是由你的老师——我,为我的学生演奏的。”

音乐会如期举行。临近结束的时候,听众突然欢呼起来,原来,弹奏最后一支曲子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李斯特。

李斯特宽容别人。不计别人过错,使自己和别人都得到快乐,同时也为自己赢得别人的尊重。大师之所以是大师,除了专业领域的技艺精湛之外,还有一分做人的宽容。

与人交往。宽容是一种高贵的道德品质。是心灵的成熟。同样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宽容大度之人,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可敬、可佩,乐于与人接近,愿意与其共事,心折气服,感叹心悦。

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而后人正是将李斯特与法国作家雨果并称为一对“精神上的孪生兄弟”。可见在思想上两位大师的心是相通的。正是这样一种心胸、一种风度、一种魅力,“钢琴之王”才得到了无数乐迷的敬仰与爱戴,成就一世美名。

3有关宽容的名人故事:近水楼台不得水

韩国外长柳明恒是目前总统李明博内阁中任期最长的一位部长,他从李明博上台后,就一直担着韩国外长至今。柳明恒的工作魅力和风格,深受李明博的赏识。柳明恒的政治仕途,一直被世人普遍看好,有消息称,柳明恒很有可能是下届韩国总统的最有力的竞争者。

柳明恒有一个女儿,名叫柳炫善,2006年从韩国首尔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了一家贸易公司,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没想到,才干了没2年,2008年,公司裁减人员,她被精减掉了。失业后,她就一直待在家里,认真复习,准备参加有关单位的招聘考试。

2010年7月初,她得知韩国外交通商部要向社会公开招聘一名五级事务官,就马上准备好了其个人资料报名,积极参加应聘。在最后面试时,柳炫善和其她8名应聘者,全部被淘汰。

7月16日,外交通商部再次面向社会发布招聘信息,要求招聘一名五级事务官。柳炫善心有不甘,她再次参加应聘。在最后6名面试人员中,柳炫善终于被录取了。

没想到,柳炫善被录取的消息一公布,立刻在韩国国内引起一片哗然。人们纷纷责问柳明恒,为什么你的女儿被录取了,而别人家的孩子却落选了?这里面,肯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猫腻”!柳明恒在这次招聘中,肯定利用了自己的特权,才使自己的女儿被录取。

韩国国内最大的反对党民主党获取此消息后,更是对柳明恒发难,认为他在其女儿被录取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责成检察机关,对此事件立案侦查,并要求他辞职。网络上,更是一片铺天盖地的指责、谩骂声。

韩国总统李明博得此消息后,更是大为恼火,他立刻要求行政安全部门彻查此事真相,看看这件事的背后是不是有幕后推手,存在舞弊行为。

面对韩国国内朝野上下声势浩大的声讨浪潮,正在国外访问的柳明怛,不得不提前回国,紧急处理这突如其来的“后院起火”大事。

他首先赶回了家。他对女儿怒斥道,你为什么事先不告诉我一声,我知道了,也不会让你报考自已工作的部门了,你这下可惹了多大的麻烦啊!并叫她立即滚回家。

女儿泪流满面地说,爸爸,这是我凭自己真本事去考上的,真的没有利用你一点影响,考官一个也不知道我是你女儿啊。

听了女儿的泣诉,柳明恒的目光里也洇上一片晶莹,他喃喃地说道,正因为你是柳明恒的女儿,所以任何解释、辩解都是徒劳的。孩子,在家继续复习吧,下次有机会再参加其它单位的招聘考试。

那一刻,父女俩人竟无语凝噎,眼前变得一片朦胧。

在电视上,柳明恒向韩国民众公开道歉,他声称,这件事自己真的一点不清楚,自己一点没有利用特权为女儿招聘走后门,不过现在想来,如果父女在一个部门工作,确实不好。并说,他知道这件事后,已经立即让女儿退出这次应聘,重新失业了。

面对柳明恒的道歉,韩国民众依然不依不扰,继续声讨柳明恒,指责他在这件事上,有涉嫌舞弊行为。

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柳明恒不得不做出最后的决择,向总统李明博递交了辞呈,以此谢罪。

即使是贵为一国外长,他也没有任何特权而言,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来自各方的监督,这种监督甚至包括他的家人。外长的女儿失业不是新闻,但是就业了就是天大的新闻。不为别的,只是因为“位高权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处于“人微言轻”的境地。

有关宽容的名人故事:放下的陈凯歌

贺岁档已成为全中华儿女乃至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然而在《赵氏孤儿》上映前,对贺岁档大片的各种正规非正规的民意调查都有一个共识,大家对导演陈凯歌和这部新作并无多少期待值。这也是一个意外!

在华语电影权力榜上,陈凯歌依然和张艺谋、冯小刚一起被大家尊称为三大导演,但是和其他两位导演备受资本市场和老百姓的青睐相比,从创作之初就更靠近知识分子阶层的陈凯歌,现在又被知识分子们放弃了,而老百姓则还保留着他高高在上的印象。

一位电影投资人在《赵氏孤儿》最近的一次发布会上,说了这么一句话:“他拍出了《黄土地》和《霸王别姬》,他理应得到我们的尊敬。”这句话值得细品,《霸王别姬》拍摄于1993年。曾经备受宠爱的陈凯歌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走岔的,他还走得回来吗?观众朋友花了17年时间见证这个可能性。

《霸王别姬》的投资人徐枫评价过陈凯歌后来的两部作品《荆轲刺秦王》和《风月》,她说导演选故事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创作者个人的特质过多地在电影中表现,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离观众越来越远。而陈凯歌也承认过自己犯糊涂:“犯狂啊,就觉得40岁得了金棕榈,总共就那么多片叶子,能让你摘了一片,确实是一个挺难得的事,就有点接不住。”

“接不住”的陈凯歌继续走在“豁边”的路上,他替好莱坞的米高梅公司拍过惊悚艳情片《温柔地杀我》,和他惯有的创作风格完全不搭调,不中不洋,现在已经无人提及该片;2005年的大片《无极》因为胡戈版“馒头”的出现而被贬到了极点,陈凯歌也因他最初无意识的傲慢而遭到了嘲笑,个人职业生涯坠入了低谷,在很长时间里他甚至有点惧怕在公开场合和记者对话。

经历了一阵休养生息后,2008年年底的人物传记片《梅兰芳》略微拯救了他的公众形象,但限于人物传记片的局限,《梅兰芳》的后半段离“不错”还有距离。

现在《赵氏孤儿》公映,从故事到节奏再到剪辑,证明了陈凯歌也是一个说故事的商业片能手,有人说:只要他愿意他也能做到,而且他很克制。还有人在观看电影《赵氏孤儿》后,感慨地认为陈凯歌回归了他最初擅长的对人性的深刻挖掘,这是一部说人的电影。

我们不知道:从《黄土地》到《赵氏孤儿》,陈凯歌一直试图在电影里表达自己对时代,对人性的种种思考。即使是在《无极》中,他也没有放弃过这种表达。

只是,在这个全民娱乐化的时代,思想本来就令人生畏,电影早已被视为娱乐商品,陈凯歌也就显得有些严肃和高高在上,年轻的助理给他下载电子书,下的都是古文。他很无奈地说:“她还真以为我是古人。”这就是陈凯歌式的尴尬。

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后,他的心态已经平和很多。“你让自己不要变,因为环境无法控制,想通过一个人的努力去把环境给变了,这本身就是一种妄想”。

也正因为如此,《赵氏孤儿》里没有宏大叙事,没有唬人的大场面,甚至没有微言大义。采访中,他说现在自己回到了拍《霸王别姬》时放得开的状态,心底晴朗。陈凯歌力图建立起个人表达和观众接受之间的一个畅通渠道。

观察一下陈凯歌的导演路会发现,这是一条大起大落的曲线。一部“惊天动地”的作品之后伴随着低潮或失败。但是经过潜心修炼,他又总能重新找到北。回顾几个重要的人生阶段,陈凯歌坦言自己有过骄傲,有过挫折,所以在拍摄新片《赵氏孤儿》时,希望让一切都回到真实和常识上来。

正如陈凯歌自己所说:“我放下了,把所有东西都放下来了。”

人生有时的确如此,放下一切,那个率真的“我”或许就回归了。

5有关宽容的名人故事:林肯的宽容

林肯小时候家境困难,他12岁的时候不得不终止学业,去做了一个伐木工人。那时候伐木工人工资很低,而且是手工劳作,工作效率很低。伐倒的木材,工人们就在木头的尾部用墨水写上自己名字的第一个字母,表示这根木头是自己所伐的,然后再去向老板要钱。

但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辛苦砍伐的十多根木头被别人写上了字母。林肯生气极了,回家对继母黛丝说:“一定是那个叫亨德尔的家伙干的。我去他们家找他理论去。”

继母看着林肯说:“孩子,你先别急。听我给你讲个故事。”

于是黛丝平静地讲了起来:“从前有一大片森林,那里有一个善良的人,名叫斑卜,他以打猎为生,经常在密林中安装捕兽套子。由于他安装的地方是野兽们经常出没的路线,所以几乎每天都有收获。有一天他又去收套子,却发现套子上只有动物脱落的毛,动物已经被别人取走了。斑卜、很生气,但又不知道是谁干的,他想留个条子,可是不会写字。于是他就在纸上画了一张很生气的脸,放在套子上。第二天他又去收套子,发现套子上有一大片树叶,树叶上画着一个大圈,圈里有房子,房子旁边还有一只狂吠的狗。斑卜、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想:为什么别人拿走了我的动物还要画图呢?他觉得应该和这个人见面说理,于是他就画了一个正午的太阳,还有两个人站在捕兽套边。第三天中午他又来到了这里,看到有一个浑身插满了野鸡毛的印第安人在那里等他。他们彼此语言不通只能通过手势来对话,印第安人用手语告诉斑卜、这里是我们的地盘,你不可以在这里装捕兽夹。斑卜、也打手势说:这里是我装的捕兽夹,你不能拿走我的果实。两个人的模样都很古怪,相互看得直乐,斑卜想,与其多个敌人,还不如多一个朋友,于是他就大方地将捕兽夹送给那个印第安人了。

”这样大家就相安无事了。后来有一天斑卜、打猎时遇到了狼群追赶,被迫跳下了悬崖,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正躺在印第安人的帐篷里,伤口上还有印第安人给他擦的药。此后他就成了印第安人的好朋友,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共同打猎。“

黛丝讲完了故事,微笑着看着林肯说:”你说斑卜做得对吗?“

”他做得很好,这样就少了敌人,多了朋友。“

”那么你宁愿要朋友还是要敌人呢?“

”当然是朋友了。“林肯毫不犹豫地说。

”对呀,孩子。你要学会宽容别人,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路越走越宽广。要不然,你在社会上就会到处树敌,很难成功。“

林肯很懂事的点点头。

林肯总统的办公室里挂着这样的条幅:”宽容比批评更能改变人。“而这种宽容的精神,正是源自继母的教导。

6有关宽容的名人故事:一个医学博士的良心选择

托德·库伯曼是波士顿大学药学院的一位硕博连读生。在读博期间,库伯曼要经常去一些药物技术转换所实习。在这里,他见证了许多医药新技术转化实际药品投入到市场上销售的实践经过。这种实践让他感觉到药物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有些像厨师按照食谱做菜,其中存在着诸多如“菜未洗净就下锅”等食客不知道的不合格现象和潜在危害。

此外,库伯曼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简称FDA)实习时,还接到过多起消费者的投诉。比如,一位父亲称自己曾给5岁的儿子每天服用了一定剂量的维生素,这些剂量都是根据该维生素药瓶上的使用说明书来的。一段时间后儿子身体却发生了异常,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是由于服用的剂量超标的缘故:“每天的剂量整整超了一倍!”

一位老人称,为了强健身体,自己一直在服用一种人参片剂,后来这种片剂却被曝光含有潜在致癌的杀虫剂。“这让我无比愤慨,他们居然一直在把我朝癌症的绝路上赶!”

还有一位妇女称为了治疗失眠,自己一直在吃一种非常昂贵的失眠药,后来发现药里根本就没有产品宣传上所说的治疗失眠的特效成分!

另外,关于伪劣的假药投诉更是不计其数。

这让库伯曼对FDA的检测监督职能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他们为什么坐视不管呢?

后来库伯曼才发现由于人手和经费的缺乏,FDA对其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很差,因此只有在发现极为严重危害健康的问题时才会出动。而对药品,尤其是膳食补养品里的有效成分能否达到标签上所宣传的含量以及是否安全则很少评论和一一加以检测,这就给了那些心术不正的生产厂家坑蒙拐骗消费者极大的机会,因为里面的暴利极大!

“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新技术和最新的产品,而是能够在令人眼花缭乱而又彼此竞争、互相打压的健康市场中有所选择,他们除了担心产品是否真的有效外,还要担心它们是否安全,有无污染。”库伯曼决定尽可能地帮助有这些顾虑的消费者们,做一个有良心的人。为此他推掉了美国一所知名度很高的医院的聘请,于2000年底创办了一家名为“消费者研究室网络”的公司,并聘请了世界顶尖的膳食补养品专家威廉·奥博迈椰,后者曾在FDA工作过10年,在膳食补养品方面的造诣颇深。

消费者研究室网络的定位是为全美的消费者们检测多种药品,特别是膳食补养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并且指导消费者对产品进行取舍,而不是一味听信广告上的宣传。

库伯曼先是独立购买了全美绝大多数品牌的药品和膳食补养品,而后对它们进行科学的检测,以验证其成分含量以及安全和功效性,公司也因此成为全世界第一家独立的民营药品及膳食补养品的消费监督机构,不接受任何一家产品生产商的邀请和送礼,也不理会来自任何社会上的高层的说情和干预。

到目前为止,“消费者实验室网络”公司已经为全美100个不同种类的药品以及2000多种膳食补养品做了检测,膳食补养品的检测总数达到全美市场在销品的95%,检测的结果显示其中有25%不合格,有些品种的不合格率甚至高达70%!

每隔一段时间,这些检测报告和数据就会汇编成书,面向市场销售,目前该书每期已经拥有近20万的固定订户,而其公司网站每天也有近300万的人访问。更让库伯曼高兴的是,现在每天他都能收到上千份的咨询邮件,“其中有20%是来自美国之外的国家!”

“我从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当一名优秀的医生,只能帮助有限的病人,而现在的我正在帮助更多的病人,不分地域和种族!”

当所有人都觉得健康保健行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利可图,有漏洞可钻,把不知情的消费者搞得眼花缭乱时,库伯曼却靠着自己的良心为消费者建立了一堵防火墙!为此他获得的可能不是暴利,但却得到了一份比暴利更丰厚的收入,那就是消费者们对他的信任和求助!

7有关宽容的名人故事点评

不论在何时,人都应该保持一份坦然,不要长久怨恨任何人、任何事,这样才能快乐。一个宽容的人必定有很多朋友,而这些朋友就是他财富的一部分。俗话说:“吃亏是福”其实这里面蕴涵的真正内涵是宽容,用博大的态度对待他人,就等于给自己送了一份价值不菲的礼物。生活里多一点宽容,生命就会多一份空间和爱心,生活也就会多一份温暖和阳光。

关于信念的名人故事关于信念的故事50字


关于信念的名人故事:你的一生只有一个春夏秋冬?

16岁那年,在离高中毕业只剩下两周时,因为贫穷,他不得不离开校园,开始在社会上闯荡。43岁时,他从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变成美国首富,建成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他,就是世界石油大亨洛克菲勒。

事业达到高峰时,洛克菲勒的身体垮了。一天,他突然晕倒。医生诊断出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多种慢性病,他的身体非常虚弱气血两虚,濒临油尽灯枯。医生表示无药可救,即使是最乐观的估计,洛克菲勒也活不过48岁。

一夜之间,洛克菲勒就白了很多头发。面对疾病,他无能为力。

其实,洛克菲勒早有预感。他每天都在极度劳累中度过,工作起来,常常不分白天黑夜连轴转,有时甚至会两天两夜不睡觉。在别人看来,他总是充满激情和力量,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太累了,该休息了。

尽管如此,洛克菲勒并不悲观。毕竟,他人生理想基本实现。剩下的日子,他开始培养接班人。

一天,洛克菲勒去非洲考察。路上,车陷入泥坑中。他和导游走进附近的一个村庄,去找人帮忙。这是沙漠里的一片绿洲,那里的人都在休息。洛克菲勒向众人表示,只要他们能帮忙把车弄出来,就给他们很多钱。没想到,那些人拒绝了。他们说,现在是冬天,他们不要钱。

洛克菲勒不明白冬天和钱有什么关系。导游详细地讲解起来:这里的人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他们认为,既然庄稼是春种、夏耕、秋收、冬藏,人类也应该这样,春天要种庄稼,做好打猎的准备;夏天要维护庄稼、打猎;秋天开始收割庄稼,最后一次捕捉那些成熟的猎物;到了冬天,就不再出去干活了。他们留够冬天要吃的食物,剩下的全捐给那些年纪大的和因病不能自食其力的人。整个冬天,他们都如动物冬眠一样,待在家里不出去,最多只是和邻居说说话。

洛克菲勒有些鄙夷地说:“难怪他们成不了富人。要做富人,一定要努力。无论是春天还是冬天,都要辛勤工作。”导游将他的话翻译给当地居民听。他们鄙夷地看了洛克菲勒一眼,也为他不值。他们觉得他为钱违背自然规律,放弃了很多体验人生的机会。他们的一生由很多个春夏秋冬组成,洛克菲勒的一生只有一个春夏秋冬。他们警告他,再不改变人生态度,恐怕连体验第二个春天的机会都没了。

洛克菲勒深受震撼。的确,他的童年如同春天,他一直在课余时间做小工,赚小钱,是人生的预备阶段;青年时期是他的夏天,他起早贪黑,白手起家,创立了石油公司;中年就是他的秋天,他硕果累累,成了美国首富;现在,他就要进入冬天了吗?他还有机会看到第二个春天吗?

洛克菲勒想过第二个春天,想过很多很多个春夏秋冬。回国后,他做出一个让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每年至少捐出100万美元用于慈善事业,去世前,他要捐出绝大部分遗产。此前,洛克菲勒可是著名的铁公鸡,从不捐一分钱,连朋友结婚,也只送很廉价的礼物。这次,他先给非洲一些地区捐了款,接着又在世界范围内大量捐款,主要用于消灭文盲、普及教育和消灭疾病、保障医疗两方面。

当年冬天,洛克菲勒捐出一百多万美元,赚钱的事情却很少做。不用再煞费苦心地想着如何赚钱,他睡得很香甜,身体奇迹般恢复健康。

第二年春天,洛克菲勒才开始开拓渠道赚钱。

洛克菲勒把自己对于一年四季的感受郑重地传给儿子和孙子。后来,他的儿子和孙子也都成了著名的慈善家。去世前,洛克菲勒已经捐出95%的财产,只给儿子留下两千多万美元。原本被医生判定只能再活五年,洛克菲勒却活到了98岁。而遵从了一年四个季节的规律,他的儿子和孙子也分别活了87岁和95岁。

2关于信念的名人故事:焦耳求知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3关于信念的名人故事:爱因斯坦是怎样找工作的

爱因斯坦从大学毕业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没有找到一份哪怕是仅供糊口的工作。想想自己已经成年,而年迈的父亲却还在为他的生计而奔波劳累,爱因斯坦几乎绝望了!

这个事实让人震惊,但你一定更想知道,最终他是用什么方法求职成功的。大科学家的这段非比寻常的经历,可以给求职中的人们一点启迪。

有一次,爱因斯坦无意中在一册杂志上看到一则介绍德国伟大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文章,文章中把奥斯特瓦尔德称为“科学伯乐”,因为他曾发现并培养了许多科学人才。爱因斯坦想到了向奥斯特瓦尔德自荐,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奥斯特瓦尔德,希望能在奥斯特瓦尔德身边谋得一份工作。但信寄出去后,过了好久都没有收到回音。爱因斯坦怀疑信件会不会在途中被邮局弄丢了,所以,他在几天后给奥斯特瓦尔德寄了第二封自荐信,但与上封信一样,同样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这究竟是怎么了?难道是地址有误吗?”爱因斯坦困惑极了,他再次详细地对照了奥斯特瓦尔德的实验室地址,发现自己并没有写错,“就算是地址有误,邮局也会把信件退回来,这究竟是怎么了?”

爱因斯坦心想,可能是奥斯特瓦尔德忙于工作,一时没空拆信而搁在哪个角落里忘记了吧!于是爱因斯坦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了第三封信,这次他用了一张明信片,他心想,这样奥斯特瓦尔德总应该可以顺利看见这封信的内容了吧!

让爱因斯坦意想不到的是,这封明信片寄出去一个月后,依旧没有收到奥斯特瓦尔德的回信。

“奥斯特瓦尔德一定是太忙碌了!我必须为他节约更多的回信时间!”爱因斯坦心想。几天后,爱因斯坦又拿笔写起了第四封信。这次,他不仅是再次采用明信片,而且还在明信片的反面,捎带上一个写着爱因斯坦自己地址的回信信封!

爱因斯坦的父亲看见这情形,心疼地对他说:“我看还是算了吧,不要再做这种无谓的努力了,可能奥斯特瓦尔德并不认为你是一个值得培养的人才!”

“不,父亲!我的努力不一定会给我带来满意的结果,但如果不努力,却代表着绝对不会拥有满意的结果!”爱因斯坦说。

这连回信用的信封都捎上的第四封信寄出去以后,爱因斯坦满怀信心地足足等了一个多月,但是很遗憾,他同样没有收到任何回信,更不用说奥斯特瓦尔德能为他送上什么鼓励和帮助了!

就这样过了大半年,爱因斯坦刚准备写第五封求职信。那天清晨,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邮递员敲开了他的家门,爱因斯坦收到了一封来自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来信,邀请爱因斯坦就职于一个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职位,并且希望爱因斯坦能接受。

奥斯特瓦尔德与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并无任何瓜葛,为什么写信给奥斯特瓦尔德,却收到了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邀请?爱因斯坦困惑了。

原来,在爱因斯坦寄出第一封信的前几天,奥斯特瓦尔德已经搬离了实验室,爱斯坦寄去的所有信件,都被塞进了实验室外那只已成摆设的邮箱里!奥斯特瓦尔德在这个实验室工作的时候,有一位年轻的助手,他在奥斯特瓦尔德搬离实验室之后就去了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工作。有一次,那位年轻助手在途经昔日工作过的实验室门口时,无意地在那座空房子门口来回走了走,而正因此,爱因斯坦的所有信件才得以被发现。更加让人无法置信的是,奥斯特瓦尔德的那位年轻助手,就是爱因斯坦的大学同学和朋友——格罗斯曼!

对于爱因斯坦的才华,格罗斯曼是绝对了解的。凭着这些信件,他向自己所在的专利局推荐了爱因斯坦,恰好当时专利局设立了一个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职位,于是专利局迅速向爱因斯坦发来了邀请函。就这样,爱因斯坦终于凭着四封自荐信,成功摆脱了待业。

关于信念的名人故事:别被自己网住

受父亲和哥哥的影响,在上大学时,他选择了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他又进入牛津大学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在牛津大学期间,他认识了朋友贝克。贝克是牛津大学戏剧协会的副会长,因此自然不会放过拉他入会的机会,但他拒绝了。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文静的人,甚至有点乏味,让他加入戏剧协会,这不是开玩笑吗?

贝克却认真地说:“正因为你不爱说话,生活沉闷,所以才更应该加入协会。你应该学着让你的生活更精彩一些。”渐渐地,他也喜欢上了表演。

在当年的爱丁堡艺术节上,他鼓起勇气,用自己丰富的肢体动作和夸张的表情为大家表演了一个滑稽节目。没想到,他的节目太精彩了,引起了全校轰动。从此,他成为了校园明星。更有电视制片人和电影导演来寻求和他合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轰动,21岁的他迷茫了。过去,他一直都以做一个电子工程师为目标,并为此奋斗了多年;但现在,他突然更喜欢表演了。人生的路,究竟该怎么选择呢?如果去演戏,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但自己多年来所学的电子工程知识不就白学了吗?

是按照自己的目标走,还是依据自己的兴趣呢?在宿舍里,他陷入了沉思。

这时候,正值盛夏,蚊子特别多。蚊子嗡嗡地叫着,不断在他头上登陆。不堪蚊子骚扰的他点燃了一盘蚊香,然后关上了门,想熏死蚊子。这时,他发现房门后有只蜘蛛。这只蜘蛛平时捉过不少蚊虫,他不忍心伤害它,就又打开门赶它走。蚊子趁机飞走了几只,但这只蜘蛛却舍不得离开它的网。它灵活地躲避试图带它转移的他的手,固执地坚持在自己的网上。不久,这只蜘蛛被蚊香熏死在了它引以为傲的网上。

这个场景深深地刺激了他。是啊,网,本来是蜘蛛用来网蚊虫的,但没想到最终却网住了它自己。如果他坚持自己的电子工程专业,白白丧失发展的机会,那他不等于被自己的专业给网住了吗?那他不是和这只蜘蛛一样傻吗?

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做电子工程师的打算,开始积极参演各种节目。不久,他就获得了年度最佳喜剧奖,后来他更获得了演艺界几乎所有的重要奖项。更重要的是,他为世界贡献了全球家喻户晓的喜剧人物——憨豆先生。

他就是“用卓别林方式演戏的英国金凯瑞”——当代英国喜剧泰斗罗温·艾金森。

5关于信念的名人故事:借宿总统家

东帝汶是亚洲最年轻的国家之一,为了发展本国经济,让全体人民尽快摆脱贫穷和失业,作为总统的若泽·拉莫斯·奥尔塔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开展传统体育运动,比如邀请世界知名运动员到东帝汶参加体育比赛。

不久前,在奥尔塔总统的倡导下,决定在本国举办首次半程国际马拉松赛,并在网上向各国长跑运动员发出了邀请。

33岁的菲利蒙·罗迪克是肯尼亚一名长跑运动员,平日总打听哪个国家举办马拉松大赛,然后争取机会去参加,以赢取奖金贴补家用。

东帝汶在网上发布的邀请被罗迪克偶然看到,而此时距比赛日期只有5天时间,心急如焚的罗迪克立即预订机票,终于在比赛开始的前两日,抵达了东帝汶首都的帝力机场。

由于走得匆忙,当罗迪克下飞机时,已经身无分文,连签证费20美元也拿不出来。在这个举目无亲的陌生国度里,罗迪克完全一筹莫展。就在这时,他无意间听旁边的乘客说,东帝汶总统奥尔塔此时也在机场接人。虽然他不认识奥尔塔总统,但还是抱着试一试的侥幸心理,决定大胆向总统求援,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帮助。

于是,罗迪克硬着头皮向在候机厅的奥尔塔总统靠近,但立即被几个警惕性颇高的警卫拦住,厉声喝问他:“你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的究竟要干什么?是不是要对总统图谋不轨?”罗迪克心里虽然有些害怕,但事已至此,他便壮着胆子对警卫说:“我想求奥尔塔总统一件小事,请你们通报一声。”他们之间的对话,恰好让奥尔塔总统听到了,他走了过来,和蔼地问罗迪克:“你好像来自国外,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会尽力帮助你的。”罗迪克语无伦次地说:“我,我身无分文了。”奥尔塔总统微笑着安慰他:“别害怕,到底发生了什么,请你不必拘束地告诉我。”看着笑容可掬的总统,罗迪克心一横,将自己遭遇的困窘全都讲了出来。

奥尔塔总统听完后“哈哈”大笑起来,对罗迪克说:“你莽撞得让每一个人喜欢。不过,请你放心,你所有的困难,我都会帮你解决的。”

奥尔塔总统在自掏腰包替罗迪克付清了签证费后,对罗迪克说:“如果你不介意,就住到我家去,一切费用全由我出,你只需安心参加比赛就行了。”罗迪克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当确认总统不是开玩笑时,他惊得站在原地不知所措。最后还是总统提醒他“该去家里看看了”,他才如梦初醒,坐上总统的专车去了他家。

当晚,奥尔塔总统设家宴招待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一再鼓励罗迪克,争取跑出好成绩,为自己的祖国争光。

两天后,罗迪克如愿以偿参加了东帝汶首次举办的半程国际马拉松赛,他没有辜负奥尔塔总统的期望,在这场21公里马拉松比赛中摘得了金牌,并获得5000美元的奖金。

当媒体获悉罗迪克的故事后,送了他一个绰号:“好运罗迪克”。在接受采访时,罗迪克感慨道:“在肯尼亚,我连跟总统打招呼的机会也没有,而在东帝汶,我竟住在了总统家,还夺得了冠军。如果我当时不是偶然遇上了奥尔塔总统,如果我错过了向他求援的机会,别说夺冠得奖了,恐怕还得露宿街头。这让我想起了我爷爷给我说过的一句话:“人生中尽管存在一些偶然性,但并不是每一次你都会遇到偶然的因素。即使运气随处可见,若你不能把握也是枉然。”

6关于信念的名人故事:布拉格

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小时侯家里很穷,凭借着自己对梦想的不懈追求,通过顽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他曾经历的那段贫穷的岁月,成为了日后激励他前进的动力。

他在学校读书时,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太差,父母无法给他买好看的衣服,舒适的鞋子,他常常是衣衫褴褛,拖着一双与他的脚很不相称的破旧皮鞋。但年幼的布拉格从不曾因为贫穷而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他更没有埋怨过家里人不能给他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那一双过大的皮鞋穿在他的脚上看起来十分可笑,但他却并不因此自卑。相反,他无比珍视这双鞋,因为它可以带给他无限的动力。

原来这双鞋是他父亲寄给他的。家里穷,不能给他添置一双舒服、结实的鞋子,即便这一双旧皮鞋,还是父亲的。尽管父亲对此也充满愧疚之情,但他仍给儿子以殷切的希望、无与伦比的鼓励和强大的情感支持。父亲在给他的信中这样写道:“……儿呀,真抱歉,但愿再过一二年,我的那双皮鞋,你穿在脚上不再大。……我抱着这样的希望,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将引以为荣,因为我的儿子是穿着我的破皮鞋努力奋斗成功的。……”这封寓意深刻、充满期望的信,一直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布拉格在科学的崎岖山路上,踏着荆棘前进。

7关于信念的名人故事点评

司图尔特·米尔曾说过:“一个有信念的人,所发出来的力量,不下于99位仅心存兴趣的人。”这也就是为何信念能启开卓越之门的缘故。当我们内心相信,信念便会传送一个指令给神经系统,我们便不由自主地进入信以为真的状态。所以,若能好好控制信念,它就能发挥极大的力量,开创美好的未来;相反的,它也会让你的人生毁灭。在过去,宗教会鼓舞成千上万的人心,给予他们力量,做出认为不可能的事。是信念,能帮助我们,挖掘出深藏在内心的无穷力量。

睡前故事: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


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

青蛙弗洛格、小鸭、小猪、野兔和老鼠住在一片宁静的山林里,他们都是好朋友。

一天,老鼠决定出门去旅行。他往背包里装满了旅途所需要的用品和粮食,急着去探险。青蛙弗洛格看见了,一定要跟着去。老鼠拗不过,只好带上了他。两个好朋友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一开始,弗洛格非常兴奋,他觉得一切都很新鲜。但走了一段路后,弗洛格有点犹豫了,他一会儿嚷着要吃东西,一会儿又问:“外面的世界快到了吗?”“什么时候可以回家呢?”……在老鼠的坚持下,他们继续前行。

晚上,躺在露天的草地上,弗洛格似乎总能听到狮子或老虎的声音,怎么也睡不着;白天,他们翻山越岭,跋涉前行。

弗洛格在荒山上倒下了,老鼠只好背着他继续走。

弗洛格不停地说:“小猪说不定正在烤蛋糕。不知道小鸭和野兔在做什么?”最后他坐在草地上再也不肯走了,哭丧着脸对老鼠说自己生病了。老鼠说,他只是患了思乡病,一回家就会好的。于是这对好朋友决定回家了。

弗洛格不再需要人背了,他跑在前头,朝家的方向飞奔,他只想早一点回到小猪、小鸭和野免的身边。

几个小时后,好朋友们又相聚一堂。弗洛格兴奋地告诉大家:“外面的世界太美了!”他大声地讲着好多惊险的事,狮子呀老虎呀……当然还有一路的美景。

小猪请大家吃蛋糕。弗洛格一边吃着美味的蛋糕,一边感叹着: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美、很精彩,但是没有任何地方比得上家!

2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点评

故事中的青蛙弗洛格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去旅行,从来没有旅行过的他们对外面的时间充满了好奇,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美。同时也充满着危险和诱惑。生活需要去磨练,在外面体验之后才会明白家的感觉。小朋友要明白生活需要磨练,你才会成长。

花袜子小乌鸦成长故事


花袜子小乌鸦成长故事

烈日当空,天气真热。

花袜子小乌鸦和艾迪熊一起吃冰激凌。

“大热天吃点儿冰淇淋,真是太舒服了。”艾迪熊心满意足,自言自语地说。

“没错儿!”花袜子小乌鸦说:不过我可惨了。”

“怎么了?”艾迪熊问。

"我的冰激凌吃完了。”

“我的也快吃完了。”艾迪熊有点儿郁闷。

“得再去买点儿才行。”花袜子小乌鸦说。

可是他们都没钱,没法儿再买冰激凌。

“得找人给咱们买点儿冰激凌吃。”花袜子小乌鸦说。

“谁肯买呀?”艾迪熊问。

“我有个主意!”花袜子小乌鸦呱呱叫道,“你要是好心帮人家忙,人家就会请你吃冰激凌。”

“你觉得这样行吗?”艾迪熊问。花袜子小乌鸦胸有成竹地点点头。

“咱们还是最好分工。”花袜子小乌鸦建议道,“我飞来飞去找一找,看谁需要帮忙就告诉你。你赶快帮人家把事情办好,就能有冰激凌吃了。"

艾迪熊同意了,只要能有好多冰激凌吃就行。

花袜子小乌鸦首先发现鹳妈妈独自拖着四个大包袱,她可真是需要帮忙。于是,艾迪熊帮她把包袱扛回了家。

花袜子小乌鸦有发现鼹鼠的眼镜丢了。于是,艾迪熊帮他找到了眼镜。

花袜子小乌鸦还发现老鼠们在急着赶路。于是,艾迪熊用拖车把他们送到了火车站。

花袜子小乌鸦发现了很多帮忙的机会,艾迪熊累的满头大汗。

艾迪熊帮助了不少朋友,花袜子小乌鸦觉得够多的了。”现在就等着吃冰激凌,能吃到明年的圣灵降临节呢!“他高兴极了。

艾迪熊背着大包回来了,包里肯定都是冰激凌。

“怎么样?”花袜子含含糊糊地回答。他摸摸额头的汗,把背包放了下来。

“你究竟弄到没有?”花袜子小乌鸦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弄到了一点儿,可是.....”艾迪熊犹豫着。

“那就快拿出来,要不然冰激凌全部化了!”

“没有冰激凌。”艾迪熊闷闷不乐地说,“只有这些。”

他从背包里掏出一根帮帮糖、一个苹果、一本书、一列火车票、一根胡萝卜、一块烤饼干,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怎么回事?"花袜子小乌鸦很纳闷,“你难道没说想要冰激凌吗?”

“我没敢说。”艾迪熊承认道。

“哎呀,那咋们不是白忙活了?”花袜子小乌鸦抱怨说。

“我觉得帮人忙没什么好结果。”艾迪熊也很失望。

正在这时,长耳兔刚好路过,看到了背包里的东西。

“嘿,胡萝卜可以给我吃吗?”他问,“我正饿着呢。”

2小编点评时间

花袜子小乌鸦成长故事告诉我们做好事不求回报,帮助别人是应该的,有很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不要为了有所需就去帮助他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不去帮助他人,这样是不对的。小朋友如果身边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及时伸出你们的手。

比尔盖茨的故事比尔盖茨的成长故事


比尔盖茨的故事:比尔盖茨简介

比尔·盖茨(BillGates),全名威廉·亨利·盖茨三世,简称比尔或盖茨。1955年10月28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企业家、软件工程师、慈善家、微软公司创始人。曾任微软董事长、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

比尔·盖茨13岁开始计算机编程设计,18岁考入哈佛大学,一年后从哈佛退学,1975年与好友保罗·艾伦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比尔盖茨担任微软公司董事长、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

比尔·盖茨1995-2007年连续13年成为《福布斯》全球富翁榜首富,连续20年成为《福布斯》美国富翁榜首富。

2000年,比尔·盖茨成立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2008年比尔盖茨宣布将580亿美元个人财产捐给慈善基金会,2014年比尔·盖茨辞去董事长一职并击退卡洛斯·斯利姆重回世界首富。

2015年美国当地时间9月29日,《福布斯》发布美国富豪400强榜单显示,微软公司创始人盖茨凭借760亿美元净资产,连续第22年高居榜首。

2016年3月1日,福布斯公布了最新一期全球富豪榜单,虽然比尔·盖茨的个人财富比2015年少了42亿美金,但他这次以750亿美金个人财富仍连续三年位居榜首。

2016年10月,《福布斯》发布“美国400富豪榜”,比尔·盖茨以资产810亿美元,第23年蝉联榜首。

2比尔盖茨的故事:电脑迷

比尔·盖茨从小就是个“电脑迷”。他1955年10月28日生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小时候就开朗活泼,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孩子。不论什么时候,他都在摇篮里来回晃动。等长大些又花许多时间骑弹簧木马。后来,他把这种摇摆习惯带入成年时期,也带入了微软公司,摇动了整个世界。

比尔·盖茨在中学时酷(kù)爱数学和计算机。保罗?艾伦是他最好的校友,两人经常在湖滨中学的电脑上玩三连棋的游戏。那时候的电脑就是一台pdp8型的小型机,学生们可以在一些相连的终端上,通过纸带打字机玩游戏,也能编一些诸如排座位之类的小软件,小比尔?盖茨玩起来得心应手。

1972年的一个夏天,年龄比他大3岁的保罗拿来一本《电子学》的杂志,指着一篇只有10个自然段的文章,对比尔说,有一家新成立的叫英特尔的公司推出一种叫8008的微处理器芯(xīn)片。两人不久就弄到芯片,摆弄出一台机器,可以分析城市交通监视器上的信息,他们就想成立一家命名为“交通数据公司”的公司。1973年,比尔上了哈佛大学,保罗则在波士顿一家叫“甜井”的电脑公司找到一份编程的工作。两个伙伴经常会面,探讨电脑的事情。

如苹果砸出牛顿的灵感一样,个人电脑突入比尔的脑海也有一个外在的启蒙者。这就是1975年1月份的《大众电子学》杂志,封面上altair8080型计算机的图片一下子点燃了比尔?盖茨的电脑梦。他和他的好朋友保罗在哈佛阿肯计算机中心没日没夜地干了8周,为它配上basic语言,开辟了pc软件业的新路,奠定了软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

如今,微软已成为业内的“帝国”,而这与比尔·盖茨小时候的“电脑梦”是不无关系的。

3比尔盖茨的故事:“泼”醒儿子

一贯低调的老盖茨从不夸耀自己在儿子成功道路上扮演的角色。他在2005年一次慈善组织领导人会议演说中说:“作为一个父亲,我从未想过那个在我住所里长大、吃我的食物、用我的名字、还爱顶嘴的小子有一天会成为我的老板。但这确实发生了。”实际上,改变盖茨这个“问题少年”人生轨迹的人正是老盖茨。

老盖茨和妻子玛丽育有3个孩子:大女儿克丽丝蒂、儿子盖茨和小女儿莉比。盖茨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和天赋,小小年纪就通读《世界大百科全书》。为鼓励他阅读,老盖茨夫妇在这方面毫不吝啬,只要是他想看的书,一律买下。

到11岁时,盖茨开始向父母抛出千奇百怪的问题,为难他们。在老盖茨看来,“这挺有意思,相当不错”,却给母亲玛丽带来困扰。另外,步入青春期的盖茨试图摆脱母亲的控制,对保持房间整洁、准时吃饭、别咬铅笔头等要求产生抵触情绪,母子之间时常发生争执。

“他那时很招人烦,”妹妹莉比回忆说。老盖茨在采访中也承认,11岁后的盖茨成了让家长头疼的孩子。

母子矛盾在盖茨12岁的一天达到高潮。盖茨在餐桌上对着母亲粗鲁地大喊大叫,言辞充满讥讽和孩子气的自以为是。一向冷静的矛盾调停者老盖茨终于怒了,端起一杯凉水,泼到儿子脸上。喊叫停止了。回过神来的盖茨突然对父亲说:“谢谢淋浴。”

4比尔盖茨的故事:给予独立

盖茨一家对这次“泼水事件”记忆深刻,它不仅成为盖茨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让“愤青”一夜之间变得成熟,也改变了老盖茨对子女教育的看法。在孩子们眼中,以律师为业的老盖茨在家也保持严谨、冷静,不易亲近。“他回到家里,坐下休息,然后吃晚餐。从来没有发生过"给我一个拥抱"之类的场景,”克丽丝蒂回忆说,但盖茨顶撞母亲的行为让他严重“失控”。

这件事后,老盖茨夫妇带儿子接受心理咨询。盖茨告诉心理医生:“我想与父母争夺控制权。”医生于是建议老盖茨夫妇,他们的儿子最终会赢得这场争取独立的“战争”,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让他独立。

老盖茨夫妇最终接受医生的建议。考虑到私立学校能给孩子更多自由发展空间,他们替盖茨在一所私立中学报了名。正是在这所学校里,盖茨结识了改变他一生的重要“伙伴”——电脑。

从13岁起,盖茨享有绝大多数同龄人享受不到的自由。父母允许他晚上独自去华盛顿大学用电脑,在假期四处旅游、打工。他曾在华盛顿州首府奥林匹亚当州议会服务生,在首都华盛顿当过国会服务生。高中时,他还休学一段时间,跑到华盛顿州南部的一座发电厂做电脑程序设计员。

在这段“天马行空”的自由成长期,盖茨认识了后来与他一起创办微软的保罗·艾伦。两人第一次合作成果是一款统计道路车流量的计算机软件。

1975年,身为哈佛大学三年级学生的盖茨决定退学,与艾伦共同创业。儿子的决定令老盖茨夫妇震惊不已。老盖茨夫妇最后还是勉强同意儿子的选择,支持他去新墨西哥州创业。

比尔盖茨的故事:全力支持

创立微软后,盖茨决定将公司迁回西雅图,主要“吸引力”就是父母的全力支持。他自己也在离父母家不远的一所住宅里安顿下来。母亲玛丽为忙于事业的盖茨雇了一个保姆,负责为他打扫房间,保证他参加重要会议时能有件干净衬衣穿。老盖茨则给予儿子事业上的支持。他利用自己当律师建立的社会关系,向西雅图的商业人士大力“推销”微软;他所在的律师公司成为微软当时最大的客户。1980年,他施展自己的口才,说服儿子的大学同学史蒂夫·鲍尔默辍学加入微软。鲍尔默如今是微软首席执行官。

在微软公司准备上市前,盖茨担心上市会分散员工精力。老盖茨安抚儿子的紧张情绪,解除他的后顾之忧。最终,微软成功上市,盖茨一夜成为亿万富翁。

6比尔盖茨的故事:劝子“从善”

儿子一夜成名后,老盖茨夫妇又面临另一项挑战:劝说盖茨把钱用于慈善事业。盖茨当时只想专心发展微软的事业,不愿分散精力做慈善。为此,在老盖茨的办公室里,盖茨和母亲玛丽在“泼水事件”多年后再次发生争吵。

最终,玛丽成功说服儿子在微软内部为慈善机构“联合劝募会”募捐。之后,盖茨又跟随母亲加入“联合劝募会”董事会。随着盖茨的财富不断增加,西雅图地区慈善机构向他发出的求助申请越来越多。盖茨原本打算等自己60岁退休后再一心投身慈善事业,但1994年母亲患乳腺癌去世,加速了他投身慈善的步伐。

玛丽的葬礼结束后,已年过七旬的老盖茨向儿子提议创建一个正式的慈善机构,由他负责申请审查和拨款。一个星期后,盖茨拿出1亿美元作为起步资金,创建“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老盖茨是最初的管理者之一。在自家厨房餐桌上,老盖茨签出基金会第一张支票,向西雅图一个癌症治疗项目捐赠8万美元。

慈善基金会创立至今的十多年间,老盖茨每天出现在基金会办公室,精心打理儿子的慈善事业。去年6月,盖茨卸任微软执行董事长,连“人”带“钱”全部投入慈善事业,父子两人开始“并肩作战”。

7比尔盖茨的故事:比尔盖茨名言

如果我只想赢的话,我早就跑到另外一个舞台上了。如果我以前为自己设定了终线,难道你不认为我几年前就已冲线了吗?我希望自己不是全球首富,这没有任何好处。

在我们以美妙的方式教育每个孩子前,在每座城市的市中心得到彻底清理前,我们还没到无事可做的时候。

不要拿自己与世界上的任何人比。如果你把自己和别人比较,那是对自己的侮辱。

成功是一个坏老师,它会误导聪明人觉得自己不会失败。

庆祝成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更重要。

8比尔盖茨的故事点评

从小,爸爸妈妈还有老师都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这样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可能这时候有的小朋友们就把比尔盖茨的事迹给搬出来了,会说比尔盖茨没有完成学业,但是却获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那我们为什么非得一步步的把书念完呢?因为你不是比尔盖茨呀!如果你也能拥有比尔盖茨这样的天赋,以及后天的勤奋努力,那么即便你不愿意上学也不会有人阻挠你了。所以呀,我们应该看到比尔盖茨身上的闪光点,并努力向他学习那些优点,我们虽然不求世界首富,但是至少要达到自己心中的小富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