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将来能聪明过人,一些父母从孕期开始就做好了充分准备,比如多吃富含高蛋白的食品,进行胎教等;孩子出生后,营养补充更为丰富。可是,就算孩子把这些东西全吃下去,能保证孩子一定聪明吗?答案是未知的。爱子之心虽无可厚非,但有些做法不仅不科学,而且也不够全面。

养育一个聪明孩子是项“综合工程”,父母们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准妈多吃新鲜疏菜和水果

不要以为准妈妈在孕期多吃肉食就一定对胎儿有好处。

研究证明,多吃肉食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大脑皮层的沟回较少,这是因为胎儿肥胖,大脑皮层平滑,使沟回紧紧靠在一起的原故。

而以植物性饮食为主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虽然比普通新生儿要小一些,但骨骼和身体各部分的结构非常结实,大脑皮层沟回褶皱也更加粗犷。

2、母乳喂养的孩子智商高

英国剑桥大学营养专家对300名7-8岁的儿童做了智商测验,发现吃母乳长大的儿童智商比吃乳品的孩子多10分。

奥秘在于:母乳中含有多种可促进儿童大脑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一种叫做牛磺酸的特殊氨基酸。

与牛奶相比较,母乳中牛磺酸的含量高出10倍多。

3、不可忽略的早餐

英国剑桥大学营养专家对300名7-8岁的儿童做了智商测验,发现吃母乳长大的儿童智商比吃乳品的孩子多10分。

奥秘在于:母乳中含有多种可促进儿童大脑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一种叫做牛磺酸的特殊氨基酸。

与牛奶相比较,母乳中牛磺酸的含量高出10倍多。

4、睡眠也是个重要因素

法国科学家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与睡眠时间长短关系密切。

凡睡眠少于8小时者,61%的人功课较差,勉强达到平均分数线者仅占39%,无一人名列前茅;而每晚睡眠10小时者,76%中等,11%成绩优良,只有13%功课较差。

5、运动能帮助提高智力

美国一位于博士的研究显示:凡坚持每天持续20分钟的跑步、健美操等运动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明显优于那些疏于运动者。

6、给孩子多吃“补脑食品”

大脑细胞在代谢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来更新,注意膳食中蛋白质的质和量,就能提高脑细胞的活力。 

营养学家提倡:理想的动、植物蛋白质比例为1:2。

在动物蛋白质中应多食海鱼、海虾类,在植物蛋白中应选食大豆类。

卵磷脂是构成神经细胞和脑代谢的重要物质,对增强大脑记忆力大有好处,父母应让孩子适量摄入动物脑、骨髓、蛋黄、大豆等。

7、微量元素和智力的关系

科学家在研究微量元素与智力的关系时发现,成绩好的学生体内血锌含量明显高于学习较差的学生。

富含锌的饮食包括:海产品、动物肝脏、瘦肉、坚果,父母应适当给孩子多补充。

8、女孩常和父亲相处智商高

这是父亲对孩子特殊的教养方式和父亲的人格力量影响决定的。

在与孩子玩的过程中,父亲往往比母亲更具创造性,而且动态性更强。

社会学家发现,和父亲联系紧密的女孩,自信心、独立性、社交能力都很强,而且父亲在人际交往中的坦诚、粗犷、对新事物的探索精神和向往实现自我价值等优良品质,对女孩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扩展阅读

胎教必知的两个黄金时段


胎教,是为了促进胎儿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并确保孕产妇安全所采取的各项保健措施。同时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母体给予胎儿有利胎儿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尽早成熟的有益活动,进而为出生后的继续教育奠定下良好基础。

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越来越多的调查研究表明,科学合理地对胎儿进行胎教,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和人格的发展。那么,什么时候进行胎教才能让胎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专家说: 胎教有两个黄金时段,即两个高峰期。

胎儿大脑细胞分裂增殖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怀孕的2—3个月,第二个高峰期是怀孕的7—8个月。这两个时期是对宝宝进行胎教的黄金时期。

第一个高峰期 保持好心情、良性感官刺激

准妈妈的情绪可以通过内分泌的改变影响胎儿的发育,保持健康而愉快的心情是这一时期胎教的关键。除此之外,给予胎儿适当超前的良性感官刺激,是这一时期胎教的另一个内容。准妈妈可用轻柔的手法按摩下腹部,或在摇椅中轻轻摇动,通过羊水的震荡给予胎儿压、触觉的刺激,促进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二个高峰期 声音刺激、触觉感应

到了大脑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胎儿的听觉系统迅速发展,准妈妈要有意识地对胎儿进行相应的听觉训练,可以给胎儿播放优美抒情的乐曲、与宝宝聊天、讲故事等。

此外,现阶段胎宝宝神经系统发育迅速,对触觉与力量付出很敏感。准妈妈可轻轻拍打和抚摸腹部,与胎宝宝在宫内的活动相呼应、相配合,使胎儿对此有所感觉;按时触摸或按摩孕妇腹部,可以促进其大脑功能的协调发育,尤其可以有助于孩子未来的动作灵活性与协调性。

练就巧嘴宝宝必知五要点


聪明伶俐的宝宝一般说话都会让大人很开心,所以有张巧嘴的宝宝人见人爱。那怎么练就宝宝的巧嘴呢?

主要有五大要点,爸爸妈妈要牢记哦!

1、认为宝宝听不懂

刚出生的孩子,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几十次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到了1岁的时候,他可能会叫“爸爸,妈妈”了;当有人对他说:“宝宝,你的球呢?”他会转身去找,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

2、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

当宝宝已经明白成人的话还不会从口中说出,若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当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瓶,他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时,会努力去说“水”,仅仅说一个字,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3、不要用儿语对话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了解这一规律,但又不能迁就他,而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

1岁左右的宝宝,语言处于单词句阶段,宝宝经常发出一些重叠的音,如“抱抱”、“饭饭”、“打打”,结合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他的愿望。如说抱抱时,就张开双臂面向妈妈,表示要妈妈抱。

到了1岁6个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个词组合在一起,表达意思,这就进入了多词句时期。开始时能把两个词重叠在一起,如“吃饭饭”、“妈妈抱”。快到2岁时,出现简单句,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说出“妈妈抱宝宝”,“宝宝吃饭饭”等。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孩子用小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有些父母因此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4、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

刚学会说话的宝宝虽然基本上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宝宝还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

这是因为小儿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

如在发“吃”、“狮”的音时,舌向上卷,呈勺状,有种悬空感,而小宝宝不会做这种动作,把舌头放平了,于是错音就出来了。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会逐渐正确。

5、语言环境复杂

有些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这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小宝宝产生困惑,其结果是导致说话晚。

提高孩子情商的四个关键点


对情绪的认知和处理能力,比智力更能影响一个人今后的事业与生活。家长们在关注宝宝智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情商的培养哦!儿童情商教育在孩子3-13岁开始,这个年龄段是孩子的一个塑造期,培养孩子情商家长们不错错过四个关键点。

一、情商是什么

情商是指情绪智力,是人类认识、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简言之,就是感触感动感悟的能力。

二、情商是天生的吗?

相比智商,情商的遗传成分要少得多。“但情商的部分能力还是跟遗传有关的,比如有的小孩一出生就很安静,有的小孩容易被惊醒,易发脾气。”张怡筠介绍说,智商大概到了青春期就定型了,很难再有提升,而情商是后天培养大于先天的遗传,可以活到老学到老,提升到老。

6岁前是培养孩子情商的关键期。

三、如何培养孩子情商?

儿童的情商教育分为:自信力、社交力、适应力和情绪力四个方面。

1.提高儿童自信力

(1)相信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做好自己可做的事,如3~4岁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鞋袜、入厕、依前便后洗手、收拾玩具等。到5~6岁可以进一步让孩子自己盥洗、洗小件衣物,如袜子等。放手让孩子去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多给孩子正面的鼓励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特别是儿童)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例如表现对孩子的信心,可对他说:“我相信你做得到的”;当指出孩子的优点时,父母可以说:“我觉得你的数学能力很好”、“你会主动整理自己的房间,是很好的优点”、“你的字写得很工整,看起来很舒服。”

(3)接纳孩子的原貌,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中国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总是依照自己的野心来要求孩子,而不衡量孩子的能力。作为父母的,要尽量接纳孩子原来的面貌,不要把他塑造成你所希望的样子,不仅要接受他的优点,也要接受他的缺点。不要时常对孩子做出负面的评论,这样会使孩子误以为自己的能力不好,而自暴自弃。鼓励他勇于尝试,勇敢地面对失败、面对挫折。最重要的是让他懂得,“自信力”并非是父母或别人给他的,是从自己身上找到的。

2.提高孩子社交力

(1)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

.家长要尽可能做孩子的朋友,培养他敢说话,爱说话的性格.家庭大事,尽可能让孩子参与讨论,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的问题,应当从孩子的正当权益和今后发展考虑,多听听孩子的意见.这样有利于孩子树立信心,大胆而正确地与人交往,品尝与人交往的各种滋味,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2)教给孩子交往的方法

交往能力是孩子与他人,尤其是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获得的一种能力。所以想要让孩子获得交往能力,家长首先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串门,或者邀请一些小朋友来家里玩。当交往的机会到来时,家长要学会藏在孩子的身后,而不是冲在孩子的前头。然后要教孩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如:“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请坐”、“您好”“……行吗?(好吗?)”“可以吗?”“你先玩,我后玩”“我们一起玩”“玩具借给你玩”等这些神奇的话,使孩子在交往中待人热情、主动,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交朋友。

(3)创造机会增加孩子交往能力

安排孩子和不同层次年龄段的小朋友交往。如:和同年龄的孩子玩他们可以学会与同伴相沟通和配合的技能;与比自己大的孩子交往他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活动,他们又会变成活动的带头人,锻炼他们怎样说服下级,取得对自己的信任。在日常交往中也要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如:在商场,让孩子试着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在马路上,让孩子有礼貌地向别人问路;在家里,让孩子帮助奶奶洗菜、扫地;坐客时,让孩子与不同的亲戚朋友交流、玩耍等等。

(4)大声赞美孩子的积极交往

赞美如同阳光。面对孩子的积极交往行为,我们要充满激情,毫不吝啬地大声赞美。如果能够加上肢体语言就更棒了:亲一亲,摸一摸,拍拍肩膀,拥抱一下,竖起大拇指等等,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明白什么行为是对的,并不断加以巩固和延续。

3.提高孩子社交力

(1)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2)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老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3)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4)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5)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6)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7)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幼儿老师可以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与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做作业的情况,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4.提高孩子情绪管理能力

(1)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

情商高手的基本功,就是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能很快了解自己的当下情绪。因此父母在这个情况下,应先帮助孩子辨识出现有的情绪状态:“所以你不开心了?”,“所以你感到委屈了?”。

帮助孩子辨认自己的情绪状态,会带来两个天大的好处。

首先,孩子可以明白,接下来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那个“对方”。也就是说,现在真正该做的,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对方理论,而是应该意识到,真正的困扰是自己的情绪反应,那么随后该努力的,就是如何调试情绪,做出合适反应。

其次,孩子可以从中学会换位思考的能力。这次挨打,心理难受,以后就知道了,若去打别人,别人也就会有这样的感受。从情商教育的角度而言,这会是个一举两得的做法。

(2)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幼儿的教育中,我们经常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任何时候孩子的哭泣都要想方设法立即进行解决,不能让孩子过长时间地哭泣,因此最好的状态是希望小孩子能总是保持微笑。其实,这恰恰不利于孩子的情绪智力的发展,因为这样一来,孩子就失去了表达除了喜悦这种感情之外的其它类型的感情。

(3)帮助孩子发展负面情绪的管理技巧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和嗜好,来帮助他们排解压力。心理学上的研究显示,做运动是极佳的疏压方法之一,持续做有养运动20分钟以上,会促进大脑中脑内啡的分泌,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缓压力的作用。

(4)要教孩子学会有效地察言观色

让孩子学会察言观色主要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别人的表情和反映出来的心理情绪状态,进一步理解和分析别人的情感,评价别人的情感,并自己思考如何合适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孩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只有引导孩子多去体会和感受别人是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让自己逐渐明白怎么去应对别人所表达出的情感,做出恰当的回应,提高自己的人际适应性水平。

(5)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态度。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只要孩子对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对未来有乐观的态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这孩子这辈子不会离幸福太远。

父母必知:孩子为何愤怒


1、孩子的愤怒掩盖着内心深处的伤痛

愤怒的孩子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他的内心是惊恐不安和悲伤的。一件很小的事会使他感到自己受到了严重威胁,而且他除了奋起反抗外别无选择

威胁,而且他除了奋起反抗外别无选择。他也感到孤独,认为没有人帮助他,所有的人都想伤害他。孩子天生是渴求温情和友善的。如果你看到一个孩子狂暴地打他的亲人,你可以认定他正处于极度的痛苦中。他是以这种狂暴的方式引起父母和亲人的注意:他受到了伤害,需要帮助。

孩子悲伤的时候,哭泣可以排除他们的悲伤。孩子害怕的时候,哭泣、发抖和出汗可以消除他们的恐惧。孩子遭受挫折的时候,发过脾气之后他们能够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但是,当孩子愤怒的时候,却没有明确的、与生俱来的康复途径可循。父母必须学会靠近惊恐而又充满痛苦的孩子。一旦学会如何靠近愤怒的孩子,我们就可以帮助孩子摆脱造成他们愤怒的主要原因——恐惧和痛苦。

2、孩子的怒气通常掩盖着某个可怕的经历

当孩子感到处境危险,或经常独自一人、无人做伴,或见到别人受到伤害,都会强烈地感到恐惧。在这种时候,由于过度惊恐或为恐惧所压倒,他们几乎无法抗争。他们会退缩,发呆,或漠不作声以求逃生。这些骇人的时刻会使孩子留下深深的印记。在脱离危险后很久,他们仍会感到恐惧。他们的恐惧既来自于那件他们所遇到的可怕的事物,也来自在那次遭遇中自己陷入完全被动的处境的体验。

很小的不快可能会触发孩子很久以前的经历留下的恐怖感。尽管此刻他并未面对严重威胁,他的行为正如那次一样,因感到孤独和惊恐作出自卫的反应,他愤怒。有时实际的威胁并不存在,愤怒的孩子有时是在与一个不存在的敌手争斗,昔日的恐惧仍然缠绕着他。

此时,告诉孩子没有必要紧张是毫无效果的。有效的方法是伴在他身边,帮助他处理他的恐惧和悲伤。

3、孩子的愤怒有时可能是针对着不公平

有时,由于我们或其他成年人未能善待孩子,孩子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气愤。有自信心的年轻人受到委屈时,他们会迅速、强烈、高声地抗议,但并不想伤害任何人。他们的目的是要人倾听并争得公正。

当孩子觉得自己或自己所关心的人受到了委屈,他会很愤怒。我们最好的反应就是任由他的愤怒爆发出来,听他说些什么,看他是不是有道理。如果愤怒的人得到倾听并得知有切实的补救方法,事情就会迅速了结,情绪也随之归于平静。

因此,孩子的愤怒有时来源于恐惧和悲伤,有时则是对不公正的情绪性反应。无论何种情况,只要愤怒的发泄能为人理解并得到倾听,孩子和家人都会从中受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