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从什么时候开始
2021-03-15 胎教从什么时候开始 胎教从几个月开始 双语胎教双语养育从日常交流开始。
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最初的几个月无非就是说些跟宝宝吃喝拉撒有关的话,跟中文没有什么区别。当然也讲讲关于宝宝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家里物品的名称,讲着讲着就发觉没什么好讲的了。外面的世界不是很大嘛,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只要天气允许,每天早晨和黄昏,我都带宝宝去散步。为了方便交流,我们从来不用婴儿推车,都是抱着他,见花说花,见草说草。这个时候,他虽然还不会说话,可是对于我所讲的东西,他渐渐有所反应了。问他:Where’stheyellowflower?他就扭头看黄花。叫他turnonthelight,他就去摸开关。叫他givemommyakiss,他的小嘴就凑到我脸上。个人觉得这种母语习得的方式是最有效的方式,也是两年多的双语养育过程中我采用的主要方式。
利用音像制品
作为一个工作的妈妈,每天跟宝宝接触的时间极其有限,也不可能跟他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在说话。如何保持一定的英文输入量呢?唯一的办法是选择一些合适的音像资料,如英文儿歌、故事等,请家人白天放给宝宝听。
我当时除了经常放《儿童英文金曲》CD外,在宝宝9个多月的时候,又增加了《国家地理儿童百科》入门级。这套书虽然写着适合3~8岁的小朋友,事实上如果是从0岁开始接受双语养育的话,一岁前就可以先听CD了。这套CD形式活泼,语音标准,每一课的课文都编成歌曲。课文除按正常语速朗读外,还配有说唱的方式,很能吸引小宝宝的注意力。课文虽是一页一句话,但是每本书都给了家长很好的拓展思路。如果不是因为这套书,我不会在告诉宝宝“树”的同时,告诉他树干、树根等概念,也不会在告诉他家里的桌椅的同时,再告诉他这些东西是用木头做的。
Tianyu妈妈:小楼
相关推荐
亲子交流,沟通从内心开始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为了婴幼儿智利的开发,许多父母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你们知道早期教育有什么作用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亲子交流,沟通从内心开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比起旧时养孩子的很多观念和做法,这些年来,人们更多地倡导“多与孩子沟通”。据前几年的一个调查显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呈现越来越融洽的趋势。
但是,这一代父母不过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父母。我们身上还承袭着上一代乃至上两代父母的很多管教理念和方法。
其实,父母不一定生来就是沟通高手,不一定随时随地都能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也并不一定把每件事情都能判断得那么准确……因此,每一次沟通并不一定都有正面、积极的效果。何况,我们的每一次沟通都无法脱离家庭之外的环境带给我们的无穷变数。所以,沟通没有一种所谓成功的模式,更没有能够“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
正视自己的内心感受。在跟孩子沟通之前,先问问自己:我的情绪状态怎么样?我今天遇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这些事情都化解了吗?
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在要求孩子做到百分之百之前,想想自己是不是每件事都做得那么完美?自己的成长中的很多不完美是不是影响了现在的工作和生活?
自己还要成长。在每天观察孩子变化的时候,看看自己是不是还在成长?如果你停滞了,就不要奇怪自己读不懂孩子的心。
给每个人以独立空间。人与人之间既需要沟通,也需要独处。孩子也一样。沟通会得到外部的支持,但冥想才能生出内力。
沟通是有个性的。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沟通方式。作为与你血肉相连的孩子,爱是你们之间最好的通道,技巧只不过是一点辅助。千万别本末倒置。
早教知识:早期教育从母婴交流开始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尽快自主自立。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早教最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早教知识:早期教育从母婴交流开始》,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靠谱的儿童早期教育,应起源于母婴间的四种交流。
触感交流
母婴间的触感交流,最普遍的是母亲为婴儿授乳。由于,授乳已不单单是为婴儿出示发肓的营养成分,并且为婴儿人的大脑的触感造成和发展趋势出示标准。婴儿以其更为比较敏感的嘴角、唇边和脸蛋儿,偎依着母亲溫暖的胸部,能在人的大脑中造成安全性、甜美的信息内容刺激性,这对其大脑发育起催化反应。
母亲常常抚摩、相拥压儿所造成的皮肤触碰,也会得到一样的实际效果。她的研究发现,一生出来就丧失所述交流的婴儿,在成长阶段中会小表情冷漠,语言发育迟缓,性格内向而难与同年龄儿友好相处。
视觉效果交流
婴儿出世一月上下,眼底黄斑早已产生,但管理中心凹并未生长发育完善,困穷由此可见间距不容易超出40厘米,由此可见区仅限于四十五度,基本上只有看到双眼正前。但是,这时她们针对面部,非常是人的眼睛现有鉴别工作能力。母亲在授乳时,都会发觉婴儿边吃边用双眼注视着自身的双眼,它是婴儿感情发育阶段中的视觉效果必须。
因而,婴儿可在喝奶速率和进食量上,做到所必须的规范;丧失这类交流,其吃乳时候经常回身摆头,乃至焦躁不安。自然,除授乳之外,平常多与婴儿作对望交流,大多数会获得晏儿甜美的笑容,进而有利于其心里健康生长发育。针对奶粉喂养的婴儿,母亲在应用玻璃奶瓶授乳时,更需有这类视觉效果交流。
味觉交流
分子生物学科学研究确认,人们在视觉效果非常比较发达后,味觉便刚开始衰退了。可是,婴儿的味觉却非常灵巧。刚刚出生几日的婴儿,便能嗅出味道的优劣。在实验中,假如把泡过奶水的布片挨近婴儿异端,婴儿会猛然止哭而作出寻乳的姿势。
因为婴儿能嗅到是否母亲,故日本国专家学者她明确提出,婴儿期由母亲被潜规则可造成良好刺激性,有益于其大脑发育。他强调,那类不断拆换被潜规则者的婴儿,心理状态常处在过度紧张,睡觉时间和品质均大幅降低。这对其身心生长发育不好,情况严重可造成 婴儿语言发育迟缓和幼儿阶段心理问题。
听觉系统交流
研究表明,婴儿出世一周后,即能辨别出人声伴奏或物声。这是由于,婴儿自出世起,便有响声要求,能够从各种各样响声中造成引起效用,进而迅速以响声鉴别是否母亲。可别小瞧母亲与婴儿间毫无价值的会话,仔细的母亲会发觉,在对婴儿讲话时,他会动手能力动足,一副考虑的样子。
更关键的是,多与婴儿会话,可使人的大脑正处于大幅度生长发育中的婴儿,迅速咿呀学语,为今后語言发展趋势确立优良的基本。实际上,欠缺母婴語言交流的婴儿,发语均晚于有母婴語言交流的同年龄儿,且发语不清,小表情不开朗。
不难看出年轻母亲和婴儿的较深接触与交流多么的关键。千万别由于快节奏生活等各种原因,忽略了身旁的小宝宝。别忘了,婴儿必须母亲带她了解这一充满爱的新鮮全球。
双语教育:你开始了吗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早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你们知道早期教育有什么作用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语教育:你开始了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tigercoco原帖:双语教育:你开始了吗?
———第一次参加“妈妈宝宝”的录影
我是和母亲一起去的。这个录影的地点有点偏辟,幸好是周六,坐公交不堵。但下车后还要走大约500多米的路,这段路让人感觉有点受骗上当的意味。在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看到了一小张白纸黑字“妈妈宝宝”,不特别留心是一点都不起眼的。
我们去的早,等了有半个多小时,才真正地坐在观众席,我被安排到了第一排一个特别的位置,母亲坐在我后面。这次的观众除了我和母亲,再加另外一位妈妈外,都是美格双语幼儿园的家长、老师和园长。幼儿园也来了许多小朋友要表演他们的英文歌谣。
录影是件很需要耐力的事情,特别是有小孩子参加的节目。开始就先录他们,一会儿唱得声音小了;一会儿孩子不配合,哇哇地找妈妈;一会儿孩子们又要上厕所。最后的录制效果我觉得也不太理想,因为唱得听不清,有些孩子根本没张嘴,只是跟着领头的老师拍手,跺跺脚。他们唱的英文歌谣是:Ifyouhappy。
具体录影的心情这里就不赘述了,主要是把这次讨论话题中印象深的东西记录如下:
讨论的是:有关小小孩子学外语的事情。请来三位专家,都是博士。其中一位妈妈是北大英语系教授,从孩子出生起家里就实行OPOL(onepersononelanguage)的双语教育形式。现场放了一段片子,她的孩子五岁在家里和妈妈自如地用英语谈话。另一位是清华的教授,语言方面的,第三位是儿童心理学博士。
现场就关于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为什么要让孩子学?怎样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问题?等等有关的话题展开主持人与观众、与嘉宾的问答。
现场的家长基本上是这个双语幼儿园的家长,差不多都是3岁送孩子上的幼儿园。有些家长,在国外都呆过,所以好象很自然地就会让孩子学,有些孩子在国外已经会说英语了,送到幼儿园当然也想继续保持语言环境,有的家长是为了孩子不再重蹈自己“哑巴英语”的覆辙,让孩子从小就会说、会听;有的家长是为了让孩子会一门外语增强自信,显示与别的孩子的与众不同,有种不拿下英语誓不罢休的感觉呢。
专家就这些问题一一作了回答。
专家们认为:学习外语不会对自己的母语造成思维的混乱。特别是对于中国的一般家庭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大多数家庭还是以母语为主,象学英语系毕业的家长而又以英语教育孩子的是少数。而且,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只是建立两套认知系统,对于概念的形成更有帮助。另外也能刺激语言器官,对于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有帮助。他们提倡首要是学好母语,因为对于0-3岁的小小孩来说,母语也正是学习的关键期。专家强调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有兴趣当然更好,没有兴趣,可以引导;如果实在不感兴趣,也没关系,因为在孩子整个的成长过程中外语的学习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孩子的全面成长,而且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孩子的特长,比如:大动作和精细动作方面有所长的话,还是要尽量开发,不用只专注于外语教育一方面的学习。另外,据研究表明,12或15岁以前都是孩子语言发育的敏感期。现在小学都开设了英文课,据研究和调查表明,上小学再学英语和学前学英语的孩子进行比较,没有明显差别。当然,如果有条件给孩子一个学外语的环境,还是要鼓励的。另外一点,强调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学习英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在哪儿,这样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如果碰到自己也不会的地方,可以告诉孩子通过查字典或请教其他人也能获知知识的方法。在双语教育上,要只讲耕耘,不问收获;对孩子要求不要太高,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要寓教于乐,强调在游戏中教学。
专家就学外语过程中注重语音的问题作了解答。他们认为语言最主要的是为了交流,是为了拿来说、拿来用的。语言首要是正确,语音纯正当然更好,如果父母自身条件不足,也不必就因噎废食,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行弥补,比如要精心挑选各种英语音像材料、儿歌书籍等,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不必刻意去纠正一些错误的读音,一是因为这种方法效果不明显;二是因为孩子会自然选择正确的来说。谈到现在市场上相关的出版物,专家很焦虑,因为从画面的色彩到故事的内容和设计来说,精品太少。专家也提醒大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发音,这样才是对孩子负责。
有的家长本着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学英语的环境,孩子喜欢最好,如果不喜欢,就随他。有的家长提出,孩子在幼儿园学了英语在家里用得很少,他们认为是性格原因。专家提出往往是交流不够,首先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另外也要善于引导。
听听专家的讲解当然获益很多。只是到场的家长不具代表性,这点我不太满意。
婴儿手语交流从0岁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你们知道早期教育有什么作用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婴儿手语交流从0岁”,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别以为小宝宝不能理解你的意思,尽管他还听不懂你的话,但他已经能明白你的手势了。现在是晚上六点,老公还没有下班回来,晚餐差不多已经准备好,只等下锅翻炒;而这时候孩子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正站在你的膝下,用每位母亲都熟知的“呜嘎,呜嘎,呜嘎”的声音拉扯你的衣角。
他饿了吗?有可能;累了吗?大概吧;他是不是想让你抱他站到沙发上?有可能……
在上百种可能的选择中,在你的宝宝放声大哭前,给妈妈留下的时间实在不多。这类情况大都会以小宝宝令人心碎的哭泣结尾。一次又一次的,你在心底默念:“告诉我你想要什么呀?!”
想象一下如果你能看穿小家伙的心思,刚好给他需要的东西该有多好?只需拿给他一个瓶子,换次尿布,递给他那件玩具或是仅仅给他一个拥抱,你就可以远离那种令人伤心(有时是愤懑)的眼泪了。尽管没有人能够读出婴儿脑袋里想些什么,但的确有方法可以帮助你了解孩子的需要。
婴儿可以从最早6个月时就开始学习使用婴儿手语。这套手语包含了生活中常见的简单会话,等他学好之后,下次你不用猜就清楚小家伙需要的是一杯牛奶而不是果汁了。
什么是婴儿手语
婴儿手语混合了聋哑人使用的标准手语和婴儿天生就会使用的某些手势。其发明人为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Acredolo和加州大学婴幼儿成长方面专家Goodwyn。该套婴儿手语发明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让还没有学会说话的孩子提前接触与人交流。手语本身的设计考虑了婴儿的学习能力,所以全部采用简单的手势,并且很多符合成人的日常习惯,无论父母还是孩子,都不需要专门的培训就能掌握。
目前,这套婴儿手语已经在美国广泛使用,并成为美国儿科医生的标准“工作语言”。它还适用于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比如孩子间的交流,幼儿园阿姨的指导等等,甚至在学会说话以后,这套手语也能起到有益的辅助作用。
为什么使用手语
根据一份关于婴儿手语的研究报告显示:通常婴儿学会单字发音是在大约13个月,而说出包含2~3个词的简单句子平均要到20个月左右。相比起来,通常8个月的婴儿就能准确掌握一种简单手势,比如“牛奶”,“还要一些”等等。
学习手语可以对婴儿的智力发育起促进作用吗?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肯定地说婴儿手语会对婴儿的智力发育起促进作用。专家认为,这项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大量的一手资料。尽管现在说使用婴儿手语能提高智商为时过早,但根据美国国家健康研究学会的研究表明:对比传统教育的婴儿,学习手语能够显著加快婴儿学习语言的速度。
这种学习速度的提高,部分原因在于一旦孩子开始与成人交流反馈,周围的人会更加乐于与之交流而产生良性互动。比如“嗨,看呀,孩子在轻拍头部!应该给他找顶帽子了。”诸如此类的情景会直接刺激婴儿的大脑皮层,这是语言发展的本质因素。
当然,父母不应过多关注于婴儿手语对智力开发的影响。从本质上讲,手语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父母与孩子相互之间的交流。通过使用手语,父母和孩子相处会增加许多乐趣,只需一个简单动作,就能让你确实感受到孩子和你之间那种没有任何间隔的真挚感情。
而几个月之后,他就能飞快地掌握十几种不同手势,并且能够很好地组合使用它们!
“或许是因为婴儿嘴部肌肉群的发育通常不会早于20个月,但此时,婴儿早已明白交流的本质,并且已经具备了通过手势进行交流的能力”,婴儿手语的发明人如是说。当时,他发现聋哑儿童通过手语进行交流要比同样年纪的听觉正常的儿童使用语言交流流畅得多。
事实上,你的孩子天生就会使用一套他们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挥动双手,表示和大人说拜拜;用食指尖指向他们想要的东西;拥抱他们喜欢的人等等。这些简单手势无需解释,每个人都可以凭借直觉了解其含义。所以,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整套手语可以非常容易地被人接受,他能让你的宝宝提前一年在与人交流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你可以不必绞尽脑汁去猜测小家伙脑袋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了。
学习手语的第一步
交给宝宝婴儿手语就像教他们说话一样简单,最佳的方法就是把每个手势当成语言文字一样对待。
具体说来,就是把整套手势拆分开,先从几个最简单的基本手势开始。你应当通过观察,选择宝宝最感兴趣的几个部分,这一点因人而异。但无论你从什么手势入手,都要持之以恒,不断地训练,并且要求家人随时使用手语交流,就像平时说话一样。
为手语的日常使用创造些机会。比如,假设你选择“猫”作为宝宝学习手语的开始,不要仅仅在你们撞见邻居家的猫时做出这个手势,而应当主动地去找。你可以带他专门去看,也可以从书本、杂志中去找,总之,任何可能的地方,像电视,玩具店等等。这样就能让你的宝宝理解“猫”这个手势并不局限于邻居家那只猫。总有一天,你的孩子会找到自己的猫(可能仅仅是一张他喜欢的猫卡片),但却兴趣十足地用手语告诉你关于他的猫的一切。
家在北京的许并告诉我们,在她的孩子八个月大时,她开始教给他婴儿手语。“我并没有系统的教给他使用婴儿手语,只是在我对他说话的时候,在关键字处稍作停顿,然后做出相应的手势,而宝宝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开始学习自己使用。他学会正确使用的第一个手势是‘月亮’,这远远早于他能正确说出这个词。事实上,之前的每一次当我指着天上的月亮告诉他时,根本无法知道他能否正确理解我在说什么,直到他第一次用手语告诉我他知道了‘月亮’——这种激动丝毫不亚于很久以后他终于开始学说话时的心情。”
准备好了吗,马上开始
这里介绍了一些简单常用的手势,你可以尝试从这些手势开始。对于下面列出的手势,你可以根据你和孩子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重点是与孩子交流,所以不用拘泥于细节。坚持下去,直到双方都能掌握并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这项工程就算胜利结束了。另外,要提醒你注意的是:通常在你明白每一个手势之前,小家伙就已经开始创造属于他自己的原创手语了!所以,不要忽略理解宝宝自己手势的意思。
TIPS
需要注意:
学习手语并不是宝宝学习交流的必经途径。也有一些专家认为,学手语也许会对宝宝学习口语产生一定的影响,毕竟如果宝宝习惯了用手语表达,口语有时候就会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还要手指反复聚拢碰撞到一起。使用场合:还想喝水,还要吃东西,还要多摇一会儿等。
没了屈臂放于胸前,手掌朝下,从上到下挥动。使用场合:冰激淋吃完了,盒子空了等。
吃/饿了用食指轻触嘴巴。
喝/渴了拇指抬起,其余四指微屈形成奶瓶的形状,然后做出“喝”的动作。
热不停地吹气,就像你把水吹凉时所做的动作一样。
冷加紧双臂,紧贴身体两侧。
牛奶反复握紧、张开拳头,就像牧民挤奶的动作一样。
饮料攥起双拳,一上一下放好,然后反复旋动。
疼痛用食指画出疼痛的区域,做疼痛表情。
停五指并拢,手掌朝前推出。
安静用食指指向嘴巴(但不接触),然后发出“嘘”的声音。
吵死了双拳微微攥起,贴于耳侧。
换尿布轻拍自己的臀部。
洗澡双手摩擦自己的身体。
刷牙露出门牙,食指平伸做出刷牙动作。
电话做出“六”的手势,然后放在耳边不动。
星星手指放松,然后反复晃动手腕,做出星星闪烁的样子。
月亮/灯光平伸手臂指向天空,然后反复晃动手腕。
书用两只手掌做出翻开、合上书本的动作。
睡觉双手合十放在头部左侧,然后将头靠向手掌,做出睡觉的样子。
狗把舌头伸出然后做出小狗喘气的动作。
猫用食指在胸前画圈
马双手攥拳置于胸前并上下摆动,做出骑马的样子。
鸟双臂展开上下挥动,做出挥动翅膀的样子。
鱼反复张开、闭合嘴巴,并发出“bobo”的声音,像鱼在水中吐气泡。
兔子伸出两指放在头顶,然后反复弯曲、伸直手指。
花作势深吸一口气,好像闻到花香一样。
帽子食指微曲轻敲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