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孩子天真、幼稚、纯洁、活泼;身心在迅速发展,在各方面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实在是最惹人喜爱的了。

2岁的孩子开始用语言与人交往,他那带着奶气的语言虽然极为简单,却标志着极为重要的掌握人类交际工具的新里程。到了4岁,他能自如地运用言语表示请求、愿望、意见等。

2~3岁的孩子最容易接受成人的教育,告诉他什么事情该怎样做,他便会顺从地接受并记住。他可以遵守简单的规则和要求。例如,他会根据成人的要求不坐地、不玩土等。到了4岁,他能“习惯于许多生活规则、集体规则,并且能说出简单的道理。例如,进睡眠室说话就会吵别的小朋友睡觉。”

2~3岁的孩子有独立的要求,喜欢自己脱穿衣服、叠被子,尽管他还不会或不太会,但这种要求很强烈。到了4岁,已完全能独立地穿、脱衣服,叠小被子,还可以自己洗手绢、洗袜子等。他不但这样做,而且以“自己长大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引为骄傲。

2~3岁的孩子乐于助人、喜欢劳动。妈妈刚扫地,他就去拿簸箕;爷爷拿起报纸,他会送来眼镜……到了4岁,他能有意识地帮助成人和同伴。例如,同伴哭了他会帮助他擦眼泪;妈妈摆餐桌时他懂得帮助摆筷子等。而且他懂得帮助人是好事。

2~3岁的孩子有很好的记忆力,他能很快地背会一首儿歌、古诗;跟随成人到过某个亲友家,再路过时他能说出这是谁家。到了4岁,他不仅能记住这些,而且能有意识地记住许多事情,他的理解记忆在迅速提高。

2~3岁幼儿的语言发育特征是什么?

2~2岁半

(1)会说50多个字。

(2)能说5~6个字组成的句子。

(3)会说简单的儿歌。

(4)会使用代词“你”、“我”。

(5)不再说难懂的话。

2岁半~3岁

(1)有些字发音不够清楚,但家长能理解小儿所说的话。

(2)能说8~9个字组成的句子。

(3)能说出2~3天前发生的事情。

(4)能说出大部分的身体部位。

(5)会使用代词“他”。

2~3岁幼儿的听力发育特征是什么?

2~2岁半

(1)能持久地注意倾听一些声音,如电视声、电话铃声等。

(2)能分辨身后家中成员的说话声音。

(3)能按指令同时做两件事,如把开关关上,随后把皮球交给爸爸。

(4)能指出书中人物或动物的动作,如睡觉、写字等。

2岁半~3岁

(1)听到音乐不由自主地随节奏起舞。

(2)能理解大和小,长和短。

(3)能按指令将物品放在桌上或桌下。

相关推荐

2-3岁宝宝的礼貌教育策略


每位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宝宝培养成人见人爱、有人缘、守规矩、有修养的小绅士、小淑女。其实,爸爸妈妈要想使宝宝获得讲礼貌这张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只要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就不难使宝宝逐渐学习到社交的礼仪、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

一、做个热情好客的小主人

家里有客人来,父母不妨利用这个机会训练孩子讲礼貌。比如,在客人进门的时候,教宝宝舞着小手说“欢迎”、甜甜地问声好;稍大一点的宝宝,妈妈不如放手让他摆糖果、拿饮料;如果有小朋友来,提醒宝宝主动拿出自己的零食、玩具、图画书,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不和小朋友争吵。另外,也不要借着小客人在,提一些额外的要求,或无理取闹。

二、听,有人在说话

在家人讲话或爸爸妈妈和客人谈话时,宝宝经常会有话要说。在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倾听,不能大声喧哗、也不能中间插嘴;平时和大人说话,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听,不可随意走开。如确实有事,可先拉拉大人的衣服,或以目光示意;得到允许后小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懂得,这样做是对他人的尊重,而以尊重为前提,凡事会更顺利。

三、让宝宝“爱”上打招呼

带宝宝外出,见到认识的人,教会宝宝说“叔叔好或阿姨好”,除了对方赞美宝宝之外,爸爸妈妈也要及时附和,肯定宝宝“有礼貌、真乖”;这个积极的回应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然后继续督促宝宝这样做。有了被夸奖这个美好的感觉激励着,久而久之,宝宝见了熟人就会自觉地打招呼了。如果宝宝对陌生人也主动问好,父母一定要夸他做得好,是个受人欢迎的孩子。当然,每次进家门,要和家人打招呼;出门之前要说“再见”。

宝宝礼貌教育之父母守则

◎ 避免“硬碰硬”

有的宝宝个性比较强或相对内向,不愿意和人打招呼,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很可能适得其反;不如暂时放弃,并以自己的言行给宝宝做个表率。因为,父母“做的”比“说的”更能使宝宝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 提供“实习”的机会

学习讲礼貌也是个反复实践的过程,父母应多给宝宝创造练习的机会。

◎ 给宝宝一个“范本”

要求宝宝做到的事情,父母一定提前做到,并给孩子一个好的“模板”。

2-3岁宝宝的手指运动训练


18—24个月宝宝

小手发育已经很好,特别是在游戏中,感受快乐的同时,也训练手的灵巧性。

训练要点:

1.让宝宝自己穿衣服、扣扣子。

2.和宝宝多做一些小制作,比如撕撕贴贴、捏橡皮泥。也许刚开始宝宝还笨拙,但是妈妈千万不要着急,只要宝宝在动手,就是一种进步。

24—36个月宝宝

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可以融入到宝宝的日常生活中去。

训练要点:

1.让幼儿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比如收拾自己的玩具;学习拿筷子;帮妈妈端碗;跟妈妈学包饺子等等。愉快的劳动不但可以训练小手的灵活,还可以让宝宝产生一种自豪感。

2.许多游戏,如夹豆子、穿珠子、套圈、拍球都可以提高宝宝手指的协调和运动能力。对色彩和音乐感兴趣的宝宝还可以让他去学习绘画和乐器,以增强手的灵活性。

父母守则:

1.训练宝宝的精细动作,一开始可能是一个单调、重复、枯燥的过程,但一定要坚持下去,每次时间不能太长,开始时2—3分钟,慢慢增加至10分钟,要看宝宝的兴趣而定。

2.把单调的训练变成有趣的游戏。设计一些宝宝可以接受的游戏,和宝宝一起玩耍。

3.充分利用彩色笔,丰富的色彩变化,可以让宝宝更感兴趣。

4.在宝宝情绪好的时候教他学习新的精细动作。

5.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小小的鼓励可以激发宝宝学习的兴趣。而小小的进步累计起来就是大大的变化。

总之,随着宝宝的长大,宝宝的动作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可以进行更多更难的手部运动哦。

2-3岁学数学的关键要事


24至30个月

分类有限的物体:能根据复杂的规则分类物体,如把红的积木都放进红碗、蓝的积木放入蓝碗。

基本分类:知道所熟悉事物间的基本差异。如,能将不同的动物、人和汽车分别归入这三类。

背诵数字:能从1数到5。

背数时出错:背数时总会漏掉一个数字或者当数的数多起来时,混淆了数字的前后顺序。

数物体的个数:虽然孩子也许并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但他能数若干个物体的个数。

对数量有限的了解:对数量的了解仅限于小规模的。如,他知道3块饼干与2块饼干在数量上是不同的。

对序数词有基本的了解:意识到了物体在大小上是有差异的,但还不知道如何确切地将它们分级。

具备大致的计算能力:对一些非常简单的、非文字性的计算结果有大致了解。比如,孩子知道如果往一组物体中添加些东西,这组物体在数量上就会增多;如果从中拿走些东西,数量就会减少。

30至36个月大的孩子

背更多的数字:能从1数到10。

数大数时出错:数小数时不再漏背或混淆数字的前后顺序,但数大数时仍会出错。

知道数数是有意义的:开始了解数字的名称是有其象征性的作用的,比如,知道数数是有意义的。

对于基数词有更深的认识:能正确无误地表示两组有相同数目的物体是相等的,即使这两组物体是不同的东西,比如一组是苹果,一组是卡车。

对于基数词有更深的认识:能正确使用精确的数字将各组物体分等级,而不是仅仅用“更多”或“更少”来作判断。

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准确计算出在一组数量不多的物体中增加或减少一至两个物体后的结果。

分类的复杂性提高:对于同一个物体,既能将其归入基本类别,又能将其归入所属的更大范围的群体,比如,狗、动物;椅子、家俱。

2-3岁儿童的绘画活动教育


刚进托班的时候,许多幼儿都能拿起彩笔随意地乱涂乱画。对他们来说,彩笔就是一种玩具,能画出线条是这种“玩具”的特殊功能。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最初的涂鸦其实就是游戏的过程。因此,在组织2~3岁托班幼儿绘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重视幼儿的艺术体验,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绘画活动中提高审美和想象的能力。

一、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先了解绘画对象再创作作品

想象和创造是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与再创造的过程。对于2~3岁托班幼儿来说,他们的感知经验很少,已有的表象较为贫乏。在开展绘画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使幼儿对绘画对象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如幼JL第一次使用记号笔绘画“我自己”的时候,了解人的五官和躯干是创作绘画作品的前提条件,教师结合“小手爬”的音乐游戏,与幼儿一起讲述“我们的身体以及五官的构成”,出乎教师预料的是,有的幼儿在讲述人的五官时非常完整(甚至注意到了眼睫毛)。

游戏之后,幼儿的绘画作品中表现出对先前了解的表象的迁移,幼儿还发挥想象,为自己加上了围巾和小包等。。.又如绘画活动“我爱洗澡”开始之前,教师和幼JL--起兴致勃勃地将他们收集来的洗澡用品进行了整理。对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2~3岁托班幼儿来说,手里拿着自己熟悉的物品比单纯、抽象的提问或回忆要有趣多了,最后教师把幼儿表达比较清晰、完整、有特点的洗澡用品进行了归类展示。在绘画活动中,幼儿高兴地观看了同伴洗澡的照片,并听着i我爱洗澡?的歌曲模仿洗澡的动作。在充分了解、认识绘画对象的基础上,幼JL用画笔尽情演绎了他们眼中的世界,作品中充满了童趣。

二、提供多种绘画材料,体验成功感

2~3岁托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对自己活动的控制性以及小肌肉-的动作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支配的能力较差。因此,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记号笔、水彩笔、蜡笔和水粉笔是比较常见的绘画工具,而纸张的可选择余地则较大,如较硬的卡纸、色彩丰富的手工纸以及普通的白纸等,不管提供怎样的纸张,教师都应让幼儿自由挑选喜欢的颜色。

根据绘画主题的不同,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绘画的辅助工具。如可以用青菜实物结合绿色颜料,拓印出“夏天的森林”,用橡皮筋结合蓝色颜料弹出“雷雨”的情境等。丰富有趣的绘画材料会让幼儿觉得绘画的过程就是在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三、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使无意涂鸦变成有意绘画

研究发现,幼儿的绘画会经过无意和有意两个阶段,2~3岁幼儿刚开始的涂鸦是无意的乱画,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幼儿渐渐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使无意涂鸦逐渐转为有意绘画。但是由于2~3岁幼儿思维的特点,他们所认为的事物不会固定不变,如他们画了一个圆,上一秒钟可能是苹果,下一秒钟可能变成饼干了。有的幼儿即使说得再好,在集体活动中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不愿意表达,这需要教师反复的鼓励和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后,幼儿能思路清晰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绘画作品。

基于2~3岁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果教师在绘画活动之前未对幼儿提出任何要求,画面很快就会变得一团糟。在绘画活动中,一定的技能练习还是必要的,但教师要注意千万不能使其变得枯燥。同样是线条的练习,可以通过“画毛毛虫的脚”来练习短线条.也可以通过“画羽毛球拍”未练习长线条。通过小组和集体活动交替进行的教学形式,使幼儿更加自由、目王地畅游在艺术的海洋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