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经常精神愉快,心境恬静,哼唱或聆听优美的音乐,有助于腹中胎儿获得先天性聪慧的智力,古称“胎教”。为即将分娩的产妇播送轻快动听的音乐,有助于减少和消除分娩时的痛楚,促进产妇顺产;而从新生儿呱呱坠地,降临人世到三岁这段时期,经常利用变化万千的色彩、播送美妙悦耳的抒情乐曲,让婴幼儿通过眼、耳等感知器官,传导到尚未发育完全的大脑,并产生种种反应,有助于其智力的开发和发育,使其长得乖巧,呀呀学语可提早一至三个月,俗谓乳教。

现代科学证明,在中、小学校时,那些看谱能唱、会奏的学生,一般其各门功课的学习成绩都较优良,因为,音乐上的视唱、视奏,往往必须既看曲谱又看歌词,音符。从而,培养了眼睛的速视能力和耳朵的审美水平,锻炼了脑神经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而良好的视、听功能及神经反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有助于发展想象力、注意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增长人的智慧和聪敏。

生活离不开音乐。享有“二十世纪科学巨匠”美誉的相对论创建人爱因斯坦,其超人的智力,也与他酷爱音乐,自幼好学提琴无不关系。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为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创造型、综合型人才,重视儿童音乐教育,很有必要。WWw.zj09.com

相关知识

“音乐浴”有助智力开发


据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少儿教育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智力开发中心杨健教授介绍:音乐能调节大脑功能,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常听音乐不仅能帮助孩子增强和恢复记忆力,还可陶冶其美好心灵,培养高尚情操,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日本幼儿开发协会的母亲们曾作过试验:当她们的孩子出生时,其容貌和神态与普通婴儿无异,然而在他们听了四个月的莫扎特小夜曲之后,其表情和动作比别的孩子显得活泼些,眼睛特别亮,很有神,因而显得容貌也漂亮些。

杨教授说,经常进行音乐熏陶的婴幼儿会有以下特点:总是笑眯眯,不怕生人,提早说话,脸蛋秀丽可爱,眼神聪慧明亮,左右脑综合发展,长大以后IQ(智商)高、EQ(情商)好,CQ(创造性)强。日本幼儿教育协会的追踪调查也表明,从婴儿起开始接受并喜欢音乐的孩子,长大了在品行上很少有劣迹,他们会变得更善良,道德上更纯洁。

对婴幼儿进行音乐训练,应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唤醒小儿,可以选用较为轻快、活泼的音乐,播放时音量从小慢慢放大,待小儿醒来后,音乐可继续一段时间再停止播放;给婴儿乳哺时,可辅之以悠扬的音乐,这样能激起小儿的食欲;引导小儿入睡,可选用徐缓的《摇篮曲》,音量要逐渐放小,待小儿入睡后,再徐徐消失。上述音乐的选用和编排,应当相对固定,以便让宝宝形成有规律的条件反射,倘若婴儿在无病痛啼哭时,不妨试着用音乐安慰他,此时可按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摇晃。

值得年轻父母注意的是,对孩子进行“音乐浴”时,一定不可用爵士乐、流行的摇滚乐,而应该选用欧美名曲及古典音乐,并且整个音量应小于成年人适宜的音量。

运动是儿童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


许多家长把儿童的智力理解为识多少字,背多少诗,会多少位的加减法,甚至不惜花大量时间和金钱把孩子送去学钢琴、学美术、学外语……

其实,这是一种对智力的误区。智力不仅包括认知反应的特性,还包括有效地处理问题、快速而成功地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对儿童进行智力开发的途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有目的地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

运动能刺激大脑皮层

儿童运动、动作能力的发展可以直接反映儿童智力的发展情况。我们经常看到,智力低下的孩子,往往动作迟缓,动作能力落后于一般孩子。也就是说,动作发育是智力发育的早期表现形式之一。

这是因为,人的运动、动作是受大脑皮层支配的。人体各部位在大脑皮层都有相应的运动中枢,儿童加强运动能刺激相应大脑皮层,使之更活跃、更精确地支配、指导运动和动作的发展。因此,运动的发育与脑的发育在部位和时间上密切相关。

另外,运动还能加快神经纤维髓鞘化,这是神经系统成熟的标志之一,可使神经传导速度更快。

爱玩的孩子更有创造力

哥斯达黎加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加夫列拉·马德里斯曾在《国民报》上撰文指出,运动、玩耍是儿童学会观察、认识、理解、说话和活动的最佳“工具”,能促进儿童的大脑智力开发。

他指出,科学实践证明,2—5岁的儿童中,爱玩耍的孩子大脑比不玩耍儿童的大脑至少大30%。因为,在运动和玩耍的过程中,儿童要完成几十种与大脑和思维活动有关的动作,例如掌握平衡、协调心理、处理问题等。通过玩耍和运动,孩子能提高识别物体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思维想象创造力,还能消除心理压力和恐惧感等。

因此,成人不应忽视对孩子运动、动作能力的发展和训练,要尽量为孩子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鼓励孩子去活动、运动,从而促进其智力和心理的发展。

以趣味游戏为主

儿童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应以游戏为主,强调活动的趣味性。在游戏过程中掌握走、跑、跳、游泳、滚翻、抓握、投掷等基本技能。针对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家长可以让孩子参加跳绳、跳皮筋、拍小皮球、踢小足球、打小篮球、游泳等体育运动。由于儿童肌肉、韧带、骨质和结缔组织等均未发育成熟,因此,不宜过早进行肌肉负重的力量锻炼。

另外,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在青春期就完全成熟了,过了这个时期,通过运动促进智力的效果就不明显了。

智力开发的原则


1、应根据小儿大脑发育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训练,遵循大脑发育的规律性,抓住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机,提供环境条件以发展孩子的智力潜力,既要注意刺激、诱发儿童智力的发展,又要重视培养,发展儿童的良好行为和个性品德。

2、循序渐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孩子的智力发育也有一定的规律,故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遵循生长发育规律和知识本身的顺序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不能超过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反会防碍儿童智力的发展。

3、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由于遗传素质、生活环境、接受教育及个人努力程度不同,在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差异,其兴趣、能力、性格也都不同,即使是双胞胎其智力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实施不同的教育,而且家长不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在孩子身上,对智力落后的孩子,更要善于发掘他们各自的特长,激发孩子的兴趣及增强他们的信心,以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4、避免过度教育:对儿童危害最大的一种教育方式是过度教育。过分的保护包办代替,会剥夺孩子练习正常动作的权利和机会,以至限制了智能的发展;好奇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过多的干涉会使孩子胆小、怕事,也会助长他们的反抗心理,过分保护和干涉培养出来的孩子缺乏独立性、自立性。过度期望会给孩子造成压力,使孩子出现神经衰弱、恐惧、逃学、旷课等。

智力开发的起点


强调培养婴幼儿的感觉运动能力,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让孩子多听多看以及发展身体的运动水平,这些训练项目只是被作为手段与途径,真正的目的是使孩子在自身运动和操作物体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

譬如,婴儿喜欢抓啃东西和扔掷东西,有的家长认为抓啃东西不卫生,扔掷东西太烦人,于是均予以禁止,却不知这样已使孩子丧失了发展智力、增长智慧的大好机会。因为,孩子抓啃到的不只是具体的玩具和物品,而是综合了触觉、视觉及味觉在内的感觉与体验。扔掷东西对于婴儿来说更是一项内容丰富的学习过程。将物体抛出不仅需要脑和手的协调运动,同时通过主客体的分离、物体下落的轨迹、落地的远近及声响,可以从中观察和学习到许多于成人早就熟视无睹而于婴儿却是极为新奇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同时也了解到自己的身体运动与物体运动间的因果关系。

智力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它包含了诸如观察、记忆、思维、想像等多方面的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其核心内容。在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并不是知识量的增长,而是思维结构的突变。我们鼓励婴幼儿多参加那些与自然物体直接接触的实践活动,是由于孩子在此过程中能够引发出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探索活动,这与由成人通过语言来传播知识的学习过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同为建立概念,前者是通过主动思考和亲身体验,真正经过了大脑的运转;而后者则是间接、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

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主动思考的基础上,而主动思考又必须以主动参与为前提,参与的动力则来自于好奇心这样一种心理力量。因此,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是早期智力开发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内容。中国的父母对如何唤起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历来是不大重视的,成人们已习惯于把儿童当做被动的受教育者而不是主动的学习者,这是早期智力教育的一大误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