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手部运动能力发展过程

孩子出生后6周内,手总捏成拳头,只在啼哭时,有时才可能张开一下。到了8周后,孩子张开手的时间多了,会表现出有意识的运动,代替了抓握反射。这时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抓东西不如以前有力时,感到很担心,其实没有必要担心,因为孩子是在学习新的技能,几周以后,就可以运用自如了。

在此之前,孩子不想把手与手指的动作协调起来,只把时间用在观察手的外形、感觉和动作上。孩子会常常张开小手,活动一下手指,进行仔细的观察。从外表看,孩子好像在利用手之前检查一下手的能力。

在4-5个月时,孩子能够有意识地控制伸手,可能会同时向物体伸出双臂,并用双手抓住。

6个月后,孩子可以用双手抓住物体,或是将物体夹在手指与手掌之间,但灵活控制能力还不强。这时孩子能够区分出物体的大小,并能根据物体的大小张开手。孩子特别喜欢感受物体,所以尽量给孩子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东西。在孩子躺着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抓住自己的脚,再将其放在嘴里。但孩子不理解物体有什么用途,所以如果给孩子一个方块,他就会抓住它,如果再给他一个方块,他便会丢掉第一块,去接第二块。这时,孩子开始用自己的手学习吃东西。孩子的手一眼协调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能够抓起小食品,放在自己的嘴里,但放得还不太准。

8个月的婴儿能把东西递给你,但还没有学会怎样松手、怎样给你。能完整地做出这一点必须在1岁以后,这时孩子可能喜欢从高处或是小车上故意让东西掉下去。

从8个月起,孩子的抓握精确性越来越好。到了9个月,不再把东西夹在手指与手掌之间,而是夹在拇指与食指间。到了1岁后,孩子可以用拇指尖与食指尖抓起很小的物体。孩子可以把物体从—只手放到另一只手,两只手可以同时各拿一件物品。

到了8-10个月,孩子开始学习操作能力,可以在物品上进行挤、拍、滑动、捅、擦、敲和打。孩子用手探索所有的东西,包括食物等,并混合在一起,可以涂抹或倒出流质物质。孩子可以准确地把大多数固体物质放入嘴里,例如脚、手指、塑料玩具或盖子等。

随着孩子操作能力的提高,孩子不再喜欢把东西放进嘴内,转而开始玩一些像拍饼这样的游戏。同时孩子也学会了—些社会交际能力,可以用手向别人告别。

宝宝每一个动作都表示宝宝运动能力正在不断提高,预示着宝宝正在健康成长。掌握各种运动能力不仅是宝宝成长的标志,也是妈妈发现宝宝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关推荐

怎样拓展孩子的运动能力?


宝宝天生热爱运动,但受外出活动的安全因素、家庭活动空间的局限,多数宝宝的运动能力得不到正常发展,魄力与探索精神也受到抑制。

宝宝出生几周到3个月,肌肉缺少力量,但有了最初的发展,您要侧重颈部运动,通过呼唤让他转动脖子,俯卧时用玩具或铃铛吸引他抬头;还要帮助他翻身、做手脚被动操。

3-6个月龄,孩子胳膊与腿的肌肉有了力量,您可以帮助他学会侧身与翻身,从仰卧到俯卧,锻炼较长时间的抬头;用手给脚底施压刺激抬脚蹬腿;提供玩具,使他从握拳姿势到使用手指,经常做手眼运动。

6-12个月龄,是孩子从爬行到走路的阶段,对周边事物的探索欲望催促着他运动能力的快速发展,从独立坐、爬行、站立到行走,要充分培养孩子对运动的热爱。

12-24月龄,是孩子从走路到会跑的阶段,世界一下子拓宽了,具有更强的探索与冒险精神,也是您培养孩子大运动的关键期:带他攀爬、滑滑梯、奔跑、跳跃等。

24-36月龄,孩子开始喜欢群体性的运动,对运动似乎永无疲倦,您要每天让他外出,与孩子们自由地玩耍,不怕脏和小冲突。可以到游乐场所,参加富有想象力与冒险精神的群体活动。

孩子的运动能力从几岁开始


各种运动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当然大有好处,可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生长发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制定锻炼计划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孩子身体条件对锻炼内容的承受能力。盲目求快求早,可能适得其反哦!

游泳,“亲水”越早越好

建议起始年龄:5周岁

这里指的是正式学游泳的最佳年龄。这是因为,学游泳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自控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岁以后,孩子才能理解教练的指令,适应陌生的环境和课程安排。如果孩子还在3~5岁之间,家长又非常想给他报游泳训练班,最好选择那种能够“一对一”或者小班教学而且课程安排相对宽松自由的训练班。

在正式学习游泳之前,不妨充分地给孩子与水亲近的机会——从这一点来说绝无年龄限制,越早越好。现在很多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游泳”,只要安全卫生措施到位,“亲水”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来说,绝对有益无害。

陪孩子在水池中投入地“疯玩”,让他慢慢体会在水中的平衡感。爱上水的宝贵体验,有利于让他愉快地投入到今后真正的游泳课。但是,如果他玩得不想从水里出来,则要巧妙引导,千万别厉声呵斥他。

跆拳道、武术,每天进步一点点

建议起始年龄:5周岁

武术、跆拳道对于孩子身体以及意志力的锻炼效果当然不言而喻,但是孩子过于年幼时还无法领会其中奥妙,过了年龄段后又影响了柔韧性——因此,若想从事这两个项目的锻炼,建议在孩子5周岁左右就可以开始了。

这是因为,5周岁左右的孩子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等能力发展较快,注意力、控制力、思维能力、行为控制能力都有明显提高,这为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此时孩子的学习和运动能力毕竟还不强,开始仅适宜学习一些简单的武术动作和动作组合,运动量也不能过大。

在学习之前,不妨本着“跳一跳够得着”、“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原则,轻松地与孩子做一些相关的游戏。锻炼孩子的柔韧性是武术的重要益处,父母在家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锻炼孩子柔韧性的小游戏,例如比赛“用手摸地”、“用胸部够膝盖”等等。

至于跆拳道,一般机构招生都从四五岁开始,当然也有一些体育训练机构安排的学习内容难度相对大一些,报名年龄从8岁开始。在学习跆拳道之前,记得要告诉孩子,跆拳道要求孩子学习时要有好的状态和精气神,比如让孩子们在训练中大声喊出来——这会让他更有自信。

自行车,“童车病”小心

建议起始年龄:2周岁

所谓“童车病”,就是有些年幼孩子在骑了一段时间童车以后,两条腿出现发育不正常。比如,有的孩子出现膝盖内侧特别膨出,两个小腿向外撇;也有的孩子两条小腿向内弯曲,膝关节不能靠拢——这些由骑车引起的小腿异常就叫做“童车病”。

引起“童车病”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部分童车设计不合理,不符合儿童的生理保健要求,比如车座离脚蹬距离过长或者过短等。第二个原因就是有些家长“急不可待”,让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长时间骑童车,甚至以童车代替了手推婴儿车。

蹒跚学步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身体里的骨结构以软骨成分为主,骨组织含水分和有机物质比较多,含钙量比较少——此时孩子的骨骼富有弹性,可塑性强,肌肉的力量比较薄弱,骨骼容易弯曲变形。在上述原因影响下,下肢骨的生长发育就容易出现形态异常。

另外,有些穿着开裆裤的孩子更不能骑车。童车坐垫质地坚硬,会摩擦和压迫会阴部,造成会阴部的皮肤红肿疼痛,遭受细菌感染时还会发生尿道炎,出现尿急、尿频等症状。

所以,2岁以下的幼儿最好不要骑车。如果要骑,每次时间不能太长,一般骑10~30分钟比较合适。而对于2-4岁的孩子来说,家长要经常检查他们的双腿,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纠正。

轮滑,从滑板车开始

建议起始年龄:4周岁

随着天气转暖,各大广场、ShoppingMall里又冒出了一个个轮滑俱乐部。看着小朋友脚上飞转的“风火轮”,别说孩子,就连家长的心里都有些蠢蠢欲动。

轮滑需要孩子的身体具备相当的平衡感及下肢协调控制能力,也需要有敏捷的肢体反应。在如此快速的运动中,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极大。即使没有冲撞、没有摔跤,年幼的孩子也很可能因为用力不当而造成肌肉、骨骼的损伤。

一般来说,年满4周岁的孩子身高、体重的增长速度仍处于稳速增长阶段,这时期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运动功能也进一步完善,可以尝试轮滑运动。而在那以前,滑板车、踢毽子、跑步等运动方式都能起到类似的下肢锻炼作用。

另外,即使年满4岁开始学轮滑,也要注意时间和强度。

小朋友在训练过程中,不能长时间持续练习,基本上是“多次少时”的原则,一般持续练习在1小时左右,尽量不超过1个半小时,年纪越小的时间强度也越低。切忌平时不玩,然后逮到一次机会使劲玩,过度的疲劳对孩子的身体损害很大。

测测您家宝宝大运动能力达标了吗?


婴幼儿大运动能力是指抬头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跳等运动能力,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大运动能力与智能发展密切相关

在婴儿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肢体运动能力发展与他们的其他智能发展有著密切的关系。运动智能是婴儿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最先得到发展的智能。

对人脑的研究结果发现,与运动有关的大脑神经极为丰富,这些大脑神经又与视觉、听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密切相关。因此,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婴儿其他智能的发展。一般而论,运动能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婴儿,其心理和智能的发育也较好,而运动能力发展迟缓对智力的发展有不利的影响。

了解宝宝大运动发展的5个关键期

人的大运动能力包括12种运动素质,1岁前是婴儿大运动能力中力量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年中力量素质有5个发展阶段,如果家长抓住这5个发展关键期进行训练宝宝定必会获得最佳发展。

出生1个半月左右是肩颈部力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出生3个月左右是腰背部力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出生5个月左右是腰部、背部、颈部力量综合发展的关键时期;

出生6个月左右是腰部、四肢力量综合发展的关键期;

出生10-12个月左右是腿部力量综合发展的关键期。

婴儿运动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

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是先天预置和后天练习的结果,是由神经系统支配的骨骼肌肉系统发育的结果。婴儿运动能力发展的顺序基本遵循如下规律:

(一)首尾规律

即由头部到尾端,由上肢到下肢的顺序发展动作技能。

婴儿动作的发展,先从上部动作然后到下部动作。婴儿最先出现眼和嘴的动作,然后是手的动作,上肢的动作又早于下肢的动作;婴儿先学会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行走。也就是离头部最近的动作先发展,靠足部近的动作后发展。这种趋势也表现在一些动作本身的发展上,例如:婴儿学爬行,先是学会借助于手臂葡匐爬行,然后才逐渐运用大腿、膝盖和手进行手膝爬行,最后才是手足爬行,这就是首尾规律。

(二)近远规律

即由身体中心向四肢远端发展动作技能。

婴儿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最后是手部的精细动作。也就是靠近中央部分(头颈、躯干)的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臂、手、腿、足等)的动作。例如: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肩肘,用整个手臂去接触物体,以后才学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

这种从身体的中央部位到身体边远部位的发展规律,就是近远规律。

(三)大小规律

即先发展大肌肉粗大动作,再发展小肌肉精细动作。婴儿动作的发展,先是从活动幅度较大的粗大动作开始,而后才学会比较精细的动作,也就是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所谓大肌肉动作是指抬头、坐、翻身、爬、走、跑、跳、走平衡、踢等,即大肌肉群所组成的动作。大肌肉动作常伴随强有力的大肌肉的伸缩、全身运动神经的活动,以及肌肉活动的能量消耗;

小肌肉动作如吃饭、穿衣、画画、剪纸、玩积木、翻书、穿珠等。从四肢动作而言,婴儿先学会臂与腿的动作,以后才逐渐掌握手和脚的动作,通常是先用整个手臂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抓。这种动作发展规律,称为大小规律。

看看您的宝宝大运动能力达标了吗?

成长阶梯0-3岁婴幼儿测评自2008年上线以来,已经累积了全国各地超过470万的用户,为了解全国0-3岁婴幼儿综合能力的早期发展提供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数据。此次报告分析了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近5年的数据,对照下面的数据,看看您的宝宝在“身体运动与控制”这一能力项上处于哪个水平。

图1所示为0-3岁婴幼儿各标志性能力的发生时间。在身体运动与控制能力项上,涉及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等能力点。

图2所示为0-3岁女宝宝各项标志性能力的发生时间。

图3所示为0-3男宝宝各项标志性能力的发生时间。

宝宝大动作发育迟缓的表现

2个月:2个月大时,宝宝不会与妈妈对视,宝宝不会笑;不会发声,不能稳定抬头至45度。

3个月:3个月大的时候,家长为宝宝穿衣困难,家长感觉宝宝的手脚很有力,较难活动宝宝的手脚。

4个月:4个月大的时候,宝宝手紧握拳头。

5个月:5个月大的时候,宝宝不会翻身,不会用手把东西塞到嘴里。

8个月:8个月大的时候,不会独立直腰坐。

9个月:9个月大时不会爬行。

15个月:15个月大时不会独走。

早产儿、出现缺氧、病理性黄疸、营养不良、颅内出血等的宝宝,比其他足月正常的小朋友更容易出现运动发育迟缓。家长要格外注意。

若您的宝宝出现了以下症状,必须引起警惕

各位家长,如果您的宝宝出现了以下症状,应警惕脑瘫的出现,并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身体无力:1个月时,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

身躯痉挛:身体发硬,头一直向后仰,表现为婴儿过早能“抬头”或仰头角度过大;

手握拳:正常婴儿在3个月时能松开手指,若5-6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则可能为病征;

角弓反张:表现为头部后伸时,四肢及躯干向后伸,成反角样;

神态异常:双眼不追踪近距离物体,神情呆滞,反应迟钝,不与父母对视。

运动能帮助提高智力


美国一位于博士的研究显示,凡坚持每天持续20分钟的跑步、健美操等运动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明显优于那些疏于运动者。

婴幼儿的生活世界由三个镜头构成,睡眠、饮食、以及运动,彼此交替、昼夜上演。其中的运动画面,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出现频率越来越高,活动量也越来越惊人!

运动的好外在于促进神经、肌肉以及骨骼的生长,对自我身体形象的建立,及对外在环境的认识均有所助益。婴儿的动作如果发展得好,可以保护自己不会东一下跌倒,西一下撞倒,还可以控制环境、超越障碍,避免许多潜在的危险,像是跨过水沟、越过高地等等。推荐文章:户外活动激发宝宝的3种能力

幼儿从事运动不一定要在户外进行,也未必得到借助其他道具器材,在平日居家生活当中,一些不经意的随手动作就是最简便的运动动作,父母不妨一起参与,使成为最佳的亲子休闲方式!

在此提醒各位父母,在展开徒手运动之前,请先注意四周环境是否有尖锐、棱角突出的家具物品,确保安全为重;其次,在幼儿的穿着方面,以吸汗、舒适为原则。如果担心小孩在激烈运动之间滑倒,可以事先替孩子穿上脚底板附有塑胶颗粒状的止滑袜。运动后别忘了喝点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或是换下汗流浃背的衣衫,免得受凉。

徒手运动请预备——正式开始!推荐专辑:发展运动能力

1、攀爬家具

从地上平面爬行,进展到爬上椅子,是建立立体空间高度概念的最佳练习机会,亦可强化手部和腿部的肌力。在攀爬时如撞到亦无妨,从经验中幼儿可以学到如何避免危险的自保本领。

2、上下楼梯

幼儿的高度概念是先在视觉上习惯后,再从动作中经历真正的高度感受。双脚同上或是同下一个阶梯,进步至一脚一级都是对腿肌进行更高阶段熟练,并使高度判断力更加清晰明确。

3、人体滑梯

加速度与高度的变化,使得孩子甚觉新奇有趣,乐此不疲。但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可以面朝父母,扶住宝宝上臂后再让他溜下,较大的幼儿便可自行上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