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知识
2020-11-25 早教知识 大班入学准备育儿知识 如何教童话故事育儿知识:如何教宝宝学会自己穿鞋?。
1、鞋子种类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在教宝宝自身学穿鞋以前,你可以先给他们选鞋子,最好是挑选那类穿、脱都较为便捷的,例如那类带粘扣的鞋子,那样便捷宝宝脱穿,并且也易懂。育儿知识大全说到对于绑鞋带的鞋子,還是一段时间再教宝宝学穿这类种类的,宝宝如今还把握不太好系鞋带的方法。
2、告知宝宝穿鞋步聚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先让宝宝把脚伸入鞋子里,脚指使劲朝前顶,随后把鞋子的后跟拉起來,那样就能够把一整只脚都放进鞋子里了,将粘扣沾到就可以。
3、教宝宝辨识上下鞋
对宝宝而言,分辨鞋子上下是一件较为艰难的事儿,必须根据训练很长期才可以把握。你能根据方式来教宝宝辨识。育儿知识大全他会把二只鞋都放进自身眼前,鞋的头顶部都朝前,假如见到二只鞋并拢后,正中间有一个小缝,那上下就是说对的,各自“不懂装懂”就就行了,要是没有小缝,那便是上下反了。0元领专业情感分析!10s快速预约
还可以让宝宝感受一下穿对和穿反的体会,是不是会感觉难受等,多训练几回后,即便宝宝再穿反鞋子,也可以立刻体会出去,并了解怎样处理。一些宝宝由于顽皮,将会就爱反着穿鞋子,你一定要强调他的不正确,并他会立即纠正。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如何教宝宝探索自己的身体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学生大多数的都会去调整心态为自己做好入学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在开学时不会慌乱,你看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资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如何教宝宝探索自己的身体》,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宝宝6个月至1岁半大时,父母可每天抽出几分钟的时间和孩子来做指认身体的活动,这种活动不仅是亲子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宝宝认识自己。帮助宝宝了解身体构造、器官,使宝宝感受实际身体经验、特征、意义及功能,是成长中必要的课题,而宝宝有了自我认识即可进而了解自己,促进适应能力发展。具体有以下几个参考做法:
1、照镜子,识五官。
家长和宝宝对坐,先指着自己的嘴巴说“嘴巴”,然后把住小儿的小手指他的嘴巴说“嘴巴”,每天重复1-2次。然后和宝宝一起对着镜子,握住宝宝的小手指他的嘴巴,又指自己的嘴巴,重复说“嘴巴”,持续数天后,当家长再说嘴巴时,宝宝就会用小手指自己的鼻子。此刻一定要对孩子表示赞许和鼓励。
小编提醒:虽然宝宝还不会说话,但家长还是需要强调每个部位的名称如“这是鼻子”、“这是耳朵”、“这是嘴巴”,让并让宝宝与其他人比较身体,如“这是宝宝的鼻子,那是哥哥的鼻子,每个人都有一个鼻子,但每个人的鼻子都长得不一样。”
2、在澡盆里认识四肢和身体。
7个月后宝宝能自己坐在澡盆里,从而越来越喜欢洗澡,喜欢在浴缸里和塑胶玩具一起玩,偶尔拍打,看水花四溅,然后哈哈大笑。这个时候宝宝渐渐地对他身体的每一部分感兴趣,比如晃动小手,把小脚丫举到水面上观察,这些行为都是孩子开始探索自己身体的表现。这个时候家长可以用自己的大手把宝宝的小手握在掌中,对宝宝说“妈妈的手很大,宝宝的手很小”。给宝宝涂完洗澡液后,闻闻宝宝的小脚丫,对他说“宝宝的脚香香”。通过轻轻抚摸膝盖、胳肢窝、乳房、肚脐、小鸡鸡,让他敏感得咯咯笑,然后不失时机地告诉他各个部位的名字。随着年龄的增长,再科学地逐渐告诉宝宝各个“部件”的作用。
3、身体藏猫猫。
妈妈把嘴巴用毛巾捂住说“嘴巴躲起来了”,然后拿开毛巾说“嘴巴出来了”,再捂住,再拿开,重复3次;然后牵着宝宝的小手指着他的嘴巴,大声念“嘴巴”,也重复三次。把手伸进手套,说“手不见了”,拿出来说“手又出来了”连续三次;把宝宝的手放进去,再拿出来,说“手”,重复三次。还可以把手脚、鼻子、耳朵等想办法“躲起来”,然后分别让宝宝找。不过宝宝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可以分上午下午来完成,每次20分钟左右。
宝宝探索自己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是阶段性的,顺利经过这个阶段后,宝宝就能继续往前发展。帮助宝宝探索自我时,促进宝宝的成长,有助于宝宝缩短自我探索的时间,把更多的注意转向未知外部世界。
科学育儿知识大全宝宝紧张如何安抚?
宝宝紧张如何安抚?科学育儿知识大全说到当小孩到一个生疏的自然环境时就会焦虑不安担心,这一那时候家长们要激励她,或是给宝宝带一个他熟悉的玩具。科学育儿网家长们一定要有细心,渐渐地正确引导小孩,等他渐渐地熟悉后当然就释放压力出来了。
科学育儿知识大全说到宝宝焦虑不安时,家长最好是陪在宝宝身旁,随同他去熟悉生疏的自然环境,另外能够给宝宝随身携带一个他最熟悉的玩具。例如小孩第一次上学时,能够提早大半年给她这些方面的信息内容,平常多给他说说,长了要上学,上学能够交友一起玩,这种能够让宝宝高兴的內容。上学时,下学时要尽早接她回家了,并且每日接她的那时候夸奖她,送她上学那时候也多给鼓励的话,另外也告知她,教师很喜爱她,让宝宝迷上上学。等時间长了,宝宝就不容易焦虑不安担心上学了。科学育儿网此外,给宝宝推拿还可以克服紧张的心态。推拿的方式非常简单,用手指头缓缓的给宝宝一个安全通道能够协助他减轻肩部、胳膊、腿和人体别的位置的焦虑不安。爸爸妈妈给宝宝的溫柔、爱的抚摩也可以给小孩爱和安抚。除此之外,在生疏的自然环境中合宝宝做一些他熟悉的事儿,还可以减轻宝宝的焦虑不安。0元领专业情感分析!10s快速预约
总得来说,安抚宝宝焦虑不安的心态非常简单,最关键是家长的认真和细心。
科学育儿知识大全:如何让宝宝爱学习算术?
科学育儿知识大全:把抽象性的思维方式变换为品牌形象的记忆力方法,我想要孩子会很感兴趣,且可以在人的大脑中存储数字与商品比照信息。科学育儿网这类方法,能够时时刻刻的对孩子推行文化教育,本质无需一本正经的去做。
1、科学育儿知识大全说到孩子用餐前让孩子帮你拿木筷,并且要数一数必须是多少根,吃馒头以前,需先孩子数很多人要好多个馒头或是几碗白米饭才可以大伙儿用的,以便孩子不可以嫌麻烦,要想孩子了解哪些数字。你的餐桌还要依照那样的数字开展一些更改,也让孩子从这当中感受兴趣爱好。
2、上楼梯,行走,打游戏,干什么主题活动都不可或缺数字,你只必须对于孩子的领悟力高矮适度调节到适合孩子的程度就可以。0元领专业情感分析!10s快速预约
科学育儿网父母的的厌烦和过多规定与指责,让孩子更为觉得不自信,更为觉得沒有方式去认知能力,因此,要细心一些,要明白激励与夸奖的功效。也有,孩子会在一些水平犯一些错,犯错误还要适当处罚,这类那时候,还要让孩子用数字归纳错误的严重后果,小小的错误做好多个平板支撑,小错误再好好多个,略微大些的也要多,假如数错了,还要再好好多个这些,处罚还要孩子学好用心体会。
如何让宝宝了解自己的性别?
时间一晃而过,新学期的钟声已经敲响,同学们在回学校之前都需要做好入学准备,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提高效率,那么你还有了解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小知识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如何让宝宝了解自己的性别?,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婴幼儿性别认同的关键期也是形成性别社会规范行为的重要时期,那么,这样的时期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帮助宝宝早早确定自己的性别认同感。
1、2岁左右
婴幼儿的性别认同一般出现在1岁6个月至2岁之间,一些孩子在2岁左右已经能正确分辨出照片上人的性别,但仍然不能确定自己的性别。
2、3岁左右
到了3岁左右时,多数孩子可以说出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但无法明白性别是不便的这个真理。
3、3岁以后
3岁以后直至学龄前,孩子便慢慢地对性别产生了坚定的概念,可以明白自我的性别以及他人的性别是不变的。
幼儿的性别偏爱往往最早出现于对待玩具上,约14~22个月时,男孩常常喜欢小汽车类的玩具,而女孩则喜欢洋娃娃等,进入幼儿园后多会偏向于性别相符合的活动,或中性活动。比如常常爱分男、女不同组别进行活动。
性别角色混乱或性别识别障碍常常表现为男孩女性化,或女孩男性化,就是有时说的“娘娘腔”和“假小子”,仔细辨别其性别角色,及时加以正确引导,使以后的心理发展正常,避免出现同性恋、异性癖等现象出现。婴儿在出生的时候就是有性别的,但是他们的行为是不受性别意识支配的,当婴儿开始探索周围环境时,他们自己的身体是包括在这种探索中的,这种探索是健康的,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存在“道德问题”。宝宝对自己身体器官的探索、以及通过和别人的交往,逐渐建立了自我意识和对性别的理解。
性别意识是宝宝形成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性别认同的发展是一个从出生就开始,而且一生都在延续的学习过程。所以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不要让孩子以为他的探索是“羞耻”的。形成性或性别角色方面的认识是同自己身体上的性别特征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但它也包括了情感方面的自尊发展和在家庭、同伴全体和社会中进行的社会化过程的发展。
育儿知识:怎样给宝宝选合适的鞋子?
1.鞋号稍稍大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说到幼儿身体正处在快速增长生长发育的环节,足部也是如此,以便融入幼儿足部迅速生长发育的节奏感,最好是选购略微稍大一些的鞋子,而且要定时执行精确测量幼儿脚的尺寸,特别是在不可以忽视穿上棉袜的实际效果。
2.幼儿试衣服
育儿知识大全说到只能幼儿试衣服了鞋子并踏入两步路,且没有不适感的状况下,即可选购。只能让小孩切身体会到舒适后,才可以购到合适的鞋子。
3.可调整舒适感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说到许多 父母会给小孩选购贴粘式的鞋子,这种鞋子脱穿非常容易,特别适合幼儿,但在调整紧松或舒适感上略微不够。针对自控能力强的小孩而言,能够挑选带鞋带的鞋子,便于随时随地调整松紧,使之更舒服。但是留意鞋带尽量要系紧,防止鞋带松掉摔倒幼儿。
4.鞋子前端开发要绵软
育儿知识大全说到鞋子底端支撑点着幼儿的全部身体,特别是在是学步儿,在行走常常将全部脚板碰地,假如鞋子前端开发较为绵软易弯折,幼儿能够很轻轻松松地迈出脚步。能够在选购鞋子的那时候用手弯折一下鞋子上半部分,看是不是绵软。0元领专业情感分析!10s快速预约
5.鞋口大,鞋尖宽
鞋口大的鞋子能够让父母尽快给宝宝穿鞋子,不容易损害宝宝的脚指。除此之外刚会站起的宝宝脚指头宽敞,呈当然伸开情况,因而鞋尖宽的鞋子能够使小孩的脚指头随意屈伸。
父母如何知道自己的宝宝是不是高智商
时间一晃而过,新学期的钟声已经敲响,父母也会帮准孩子们做好一些入学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习惯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上的一系列变化,还有哪些让你觉得学到了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父母如何知道自己的宝宝是不是高智商》,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引言: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可爱。那么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的宝宝是不是高智商呀,专家指出聪明的宝宝都有以下特点:
1、坚持吃好早餐的孩子 其奥妙在于早餐是人体空腹一夜之后,包括大脑在内的上千个器官获得一天所需热量与营养素的第一餐,吃入的蛋白质、唐、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健脑成分,比其他两餐的利用率都高。据英国博比卢萨心理疾病研究会的专家测定,不吃早餐的儿童获得的上述养分比吃早餐者低10%-15%,大脑受损是显而易见的。
2、爱笑的孩子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专家在系统的研究了年龄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后得出结论:爱笑的孩子多数较聪明。他们观察到,聪明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发笑年龄比一般儿童要早,次数也多。
3、勤于活动的孩子 美国贝鲁奇学院纽索拉博士的一项研究发现,凡每次坚持20分钟跑步、做健美操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明显优于那些懒于运动者。他认为,锻炼能使大脑处于最初的启动或放松状态,想像力会从各种思维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机敏,更富于创造力。
4、爱好音乐的孩子 美国专家一份资料表明,选修音乐专业的学生,大学入学考试中语言和数学考试成绩比一般学生成绩高20~40分。在中学时代参加过学校乐队或交响乐团的学生,进入大学的可能性也要高50%。这可能是音乐开发了右脑潜能,调整左右脑使其功能趋于平衡的结果。
5、眼睛灵活的孩子 资料表明,人的视觉运动可反映人的智力水平,智商高者视觉加工速度快,质量高,智商低着则视觉反映迟钝。因此,保护好孩子的视力,让其多观察提高视觉的灵敏度,可促进智力发展。
6、耳朵大的孩子 俄罗斯喀山国立大学穆斯塔芬教授提出:人的创造力与耳朵的大小有关,耳朵大的孩子智商较高。如果再仔细比较一下两只耳朵的大小,尚可进一步判明孩子未来的成才趋势:右耳较长的人,将在数学、物理学等精密科学方面取得成就;左耳大者,则易在人文科学方面有所作为。
7、生活环境良好的孩子英国学者观察到,生活在嘈杂环境中的婴儿模仿成人姿势的能力以及对大、小、距离和方向的理解力等均较低,2岁时学习说话方面也要落后一截。提示安静的环境有益于大脑发育。日本学者经过1年观察,认为芳香可以益智。生活在芳香环境中的孩子在视知觉、接受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8、体重适中的孩子 有关专家将超过正常体重20%的肥胖儿与同龄正常儿相比较,发现智商尤其相差悬殊,前者之视听感觉,接受知识的能力均处于低水平状态。故注重平衡闪失,坚持体育锻炼,减少过多脂肪,乃是提高肥胖儿智商的重要一招。
9、喂母乳长大的孩子 母乳中含有多种可以促进儿童大脑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牛磺酸。它不仅能增加脑细胞数量,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还有助于神经网络的形成。与牛奶相比较,母乳中牛磺酸的含量要高出10倍左右。
10、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孩子 英国一份资料为此提供了佐证:父母均为小学文化程度的孩子,平均智商为98.3;初中毕业的,为103.3;高中毕业的,达108.1;获有大学文凭的,为109.9。故“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必须自己“成龙”。
11、适度晚育的孩子 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母亲在23岁以前所生子女平均智商为103,而24~28岁期间生育者达到109.29,但29岁以上所生者又低于105。故专家认为,24~28岁期间为育龄女子最佳生育期。至于父亲,则以30岁左右为优。
12、爱争吵的孩子争吵是一种语言斗争,为取胜对方,必须用最流畅最简练也最有逻辑性的语言。因此,争吵可给孩子提供一种特殊的语言学习和训练机会:在争吵中发展完善发音器官,积累丰富的语言因素,改进语言形式,增强表达能力,故喜欢争吵的孩子,大多智商较高。
本网站小编总结:现在的宝宝都越来越聪明了,眼界也比较宽,学习和认知能力都很棒。有很多宝宝符合以上特点,那么我们的家长就要好好加油,加强孩子后天的培养。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矛盾?
争吵发生在一堆积木、一个玩偶和两个小姑娘之间。5岁的莉莉搭了一个城堡,但她的城堡却搭到了小米过家家的“操场”上。小米拿着玩偶小马,一下就冲撞到莉莉的城堡上,把它撞得唏哩哗啦。“你装散了我的城堡!”莉莉几乎是咆哮起来。“可那是我的小马跑步的地方!”小米也非常愤怒。莉莉一把拿走了小米的小马,不还给她,小米大声地喊着:“还给我!还给我!”这时该怎么办呢?
有的父母也许会想,这时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要么没收小米的小马,要么警告莉莉到其他的地方搭积木,总之,分开他们,让他们不要互相打搅,也就不会再继续争吵了。但作为一个有着多年经验的幼儿园老师,我认为,帮助孩子们自己去学习处理发生在他们之间的矛盾,要比直接介入去为他们解决、告诉他们具体需要做些什么,会更有效。
专家说:事实上,当父母们鼓励孩子自己去想办法解决他们遇到问题时,孩子通常可能会对处理的结果更加认同和满意。他们会很乐意、很配合地按照他们“自己想出来的”解决办法来解决问题,而通常不会出现抱怨或者抗议。的确是这样的。
很多时候,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大人的协助,来引导孩子怎么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下面就是一些我经历过的有效办法,推荐给你们。
不要怒火了事
4岁的军军正在摆弄他的飞行大队,每一架小飞机都是那么精致和漂亮。在一旁看了半天的表弟芮芮拿起了两架:“我想要两个!”“不行!那是我的!”“你凭什么不分给我玩儿!”“我说了那是我——的——!”
你很可能这样做:
“跟你们说了多少次了?!不要争抢、不要打架!如果你们不能好好玩儿这些飞机,我就把他们都收起来,你们谁也别玩儿!”
更有效的方法是:
没收所有的飞机,也许能够制止他们的争吵——但只是这一件事、这一分钟,也许他们马上还会因为其他的东西、其他的事情再次吵起来。关键就是要打破他们这样的循环,让孩子认识到问题究竟出在哪儿。“看来你们之间出现了一些问题。”告诉他们问题不仅仅是飞机应该属于谁或者给谁玩儿,让孩子们先冷静下来;同时,这也能留给家长自己思考一下的时间,不至于被孩子们烦得“一腔怒火”,反而起不到指导他们的作用。
你们坐在一起,让他们各自说出自己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这样的好处也是可以使得他们能够彼此倾听对方是怎么想的。一旦他们开诚布公了,你可以用一些有帮助性的问题来指导他们去解决当下的问题,例如,“军军,你能不能和芮芮一起想出一个不吵架也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呢?”如果军军说:“那我给他两个直升飞机行吗,那两个小飞机我想放在我的飞行大队里!好吗?”让孩子互相商量,取得彼此一致认可。
不要用贿赂的方式
4岁半的豆豆正在和小朋友们一起踢球。突然,豆豆喊着就跑到了妈妈面前:“晨晨他踢了我一脚!”而妈妈刚才在和人聊天,并没有看到究竟发生了什么。
你很可能这样做:“好了,不要吵了。如果在我们回家之前,你都能和小朋友一起好好地玩儿,那一会儿路上,我就给你买一个双色的冰激凌!”
更有效的方法是:
贿赂的方式,永远不能帮助孩子成长,甚至还会给孩子一种错觉:即便他们表现不好,也还是能够得到好处的。因此,这类情况,就一定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在这种情形下,通常我们习惯问孩子:“发生什么事啦?”但这种问话得到的答案却十有八九是孩子继续重复他的“噩耗”(例如他被踢了),或者是他根本说不出究竟。因而,这需要大人首先进入细节,例如问他:“在刚才晨晨踢你之前,你们在做什么?”孩子就会跟随你的问题,来提供你可能需要的信息。例如豆豆就回答妈妈说:“我们在踢球!晨晨不给我球,我说他是蠢猪!结果他就踢我!”
一旦了解了全部的情形,父母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们认识他们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尤其是他们各自存在的问题。告诉他们,骂人和踢人都是非常不友善的表现,不能因为别人先做错了,自己就可以也做不好的事情。不仅要让他们认识到道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自己说出怎样处理目前的矛盾,例如道歉、选择新的玩儿法或者协商让彼此满意的相处规则。帮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时候,多用一些“你有什么主意吗”“你觉得你们应该怎么做呢”这样的话语,孩子会感到他自己有权利也有责任去思考自己的问题。而只有你相信了他们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自己也才能更有自信。
不要总是你来出面
公园里,5岁的维维在秋千上玩儿得高兴,就是不下来。3岁半的小表妹哭着跑到维维妈跟前:“小姨,哥哥老在秋千上,我老轮不上!”
你很可能这样做:
“维维,你快下来!快让妹妹玩儿!要知道你是哥哥,你得让着妹妹!”
更有效的方法是:
家长根据某些道理,断然地就在矛盾当中选择偏向一方,很容易引起孩子之间的妒忌和不平衡。要尽量让孩子彼此之间互相对话,而不是只知道去找大人“告状”。在幼儿园里,不少孩子都是一有问题就希望由老师出面来解决,因为他们自己在与其他小朋友打交道的时候,会感到紧张。例如有孩子像维维的表妹一样来对我说:“老师,乐乐骑着木马不下来,你应该告诉他,玩具要和大家分享。”孩子们很多时候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懂道理。我回答说:“那让我们一起去告诉他。”当受委屈的孩子最终能够直接地、“正义地”向另外一个孩子说出“应该怎么做”之后,他自己就会感觉好一些,而且也会使他更为自信,下一次,他就会有勇气自己去处理和小朋友之间的矛盾了。
Tips:让孩子自己学会去解决问题固然重要,但如果遇到下面这些状况,父母就需要更多介入了:
霸道
如果孩子表现出很霸道、凡事自己占先的态度时,就要教给他一些基本的规则了:每个人都有权利轮到他玩儿自己想玩儿的玩具,谁也不能独霸所有的好东西。要分享。
任人摆布
有些孩子缺乏自己的主见,很容易为其他人指使或摆布(尽管其他的小朋友并不见得有恶意,只是他们比较强势而已)。你需要告诉孩子,有时候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他的朋友们并不应该总是让他按照他们的方式去行事。
讲求利益交换
如果孩子喜欢用贿赂或者交换利益的方式来取得他想要的东西的话(例如“你给我玩儿这个球,我就给你一块糖!”),要立即纠正孩子,友谊是一种健康的“给予-获得”的状态,而并非是简单的利益交换。
懦弱。被取笑、被捉弄,恐怕是孩子最难以处理和应对的情形了。平时可以通过故事书或者电视电影,帮助孩子认识这种状况,并帮助他预先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例如让他想想“如果你被人取笑或者捉弄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或者怎么回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