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注意都是由兴趣先开始的,如果孩子没有兴趣支撑,那么很难长期持续对某样事物的注意。所以,家长如果希望孩子能具备长期保持注意力的能力,从小培养与保护孩子的兴趣是不容忽视的。

平时经常有家长问我:“我们家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我们家小孩做事总是三分钟热度,没有一件事情能坚持长久的,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注意力集中?”

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及专注水平与孩子的性格、气质、当时的身心状态以及外界环境等很多因素有关。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5~7岁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为15分钟,7~10岁儿童为20分钟。年龄越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的时间越长,反之年龄越小则越容易受到干扰。有时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家长要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孩儿在注意力保持方面有很大的区别。

如果孩子注意力长期不能集中,那么家长可以先想一想为什么?

是否太宠爱孩子,缺少对孩子的行为规范?

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让孩子容易分散注意力?

给孩子长期喝咖啡因饮料或者吃添加剂过多的食品?

家庭活动过多,生活节奏过快?

孩子有情绪上的压力?

孩子在学习内容不适应,积累了不愉快的经历?

是否对孩子批评过多,产生消极情绪?

如果孩子有这些问题,那么可以找到根源,针对性解决问题。

什么是注意力?

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我们平时所说的“注意力”很多情况下只能算作“注意”。注意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指人的指人的心理活动能够选择性对一定对象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征: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与监督功能。

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动作出现、五官动作停止、呼吸变化。

注意的分类: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努力程度,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与注意有关的品质游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与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广度指一个人在同一之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我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活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的转移根据活动任务和要求主动把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

而注意力,是指一个人具备了能够随意实现注意的能力,注意力能够让人把焦点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不被外界刺激所干扰。先弄明白注意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的问题。

我们不可能要求小学的孩子就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强大意志,那么家长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孩子的注意集中呢?

一、兴趣的支撑。

孩子的注意都是由兴趣先开始的,如果孩子没有兴趣支撑,那么很难长期持续对某样事物的注意。所以,家长如果希望孩子能具备长期保持注意力的能力,从小培养与保护孩子的兴趣是不容忽视的。

一天周末下午,阿朵妈妈度过了一个安静愉快的下午。阿朵没有像平时那样一直吵吵嚷嚷缠着妈妈,而是在自己房间一呆就是一下午。原来阿朵一直在专心致志拼拼图。

妈妈给阿朵买了一盒100片的拼图玩具,虽然100片的拼图对于大人来说小菜一碟,不过对于刚刚一年级的小阿朵来说可是很复杂了。妈妈原本还担心她能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没想到阿朵拿到拼图之后,就开始自己研究起来了,她先将颜色相近的拼图分类归在一起,然后再根据不同形状一片一片分开,先一小部分一小部分拼起来,如果有不合适的,再换一块拼上去,直到拼对为止。

妈妈看她这么认真,就不打扰她自己去做事去了。一个多小时后,妈妈忙完了自己的事情,看看阿朵依然在那里表情严肃,专心致志地摆弄拼图,她已经完成了一小部分了。妈妈惊叹于这个小小的孩子竟然能集中精力一个多小时还不知疲倦。妈妈依然不忍心打扰她,又去做别的事了,让她一个人在那里安静地工作。

一直到下午五点多,阿朵兴奋地喊妈妈:“妈妈!妈妈!你看,我把这幅拼图拼完了!”妈妈走进房间一看,果然阿朵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独立完成了一副100片的拼图!妈妈看看时间,她用了整整三个多小时。阿朵竟然一个人专心致志工作了三个多小时!

看来孩子的注意力和毅力真是不容小觑啊!

我们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的毅力,当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他们往往能注意力集中很长时间。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经过长时间研究发现,当孩子达到某一个阶段时,就会对某些事物特别感兴趣,她将这个阶段称为“儿童敏感期”。家长要善于捕捉孩子的敏感期,比如处于色彩敏感期的孩子会对色彩产生极大的兴趣,如果这时候家长能抓住孩子的敏感期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教育,一定能够事半功倍。

因此培养孩子注意力,跟着兴趣走是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发展的规律,强迫孩子学习或者剥夺孩子对感兴趣的东西接触的权力,孩子就有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的现象。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其说培养孩子注意力,不如说恰当地保护孩子的注意力。

二、规律生活。

简单而有规律的家庭生活对孩子注意力培养非常有好处。每天固定的时间起床、吃饭、看书、写作业等等,生活规律而有节奏,让孩子知道到了什么时间就应该做什么事情。例如,晚饭后休息半小时,然后是写作业时间。那么孩子吃完晚饭后,就会自动开始调整状态,为开始进入写作业状态而做准备。养成良好地习惯,孩子到了那个时间点,自然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该做的事情上去。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一般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为20~30分钟左右。那么在孩子写了30分钟时间作业,允许孩子休息或者做别的事情来调节一下状态。如果这时候还是强迫孩子坐在椅子上写作业,恐怕孩子的心思早已不在作业上了,这样强迫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但是在孩子做一件事的时候,必须让他专心。例如,不要让孩子边看电视边写作业。这样一心二用对孩子学习非常不利。如果孩子想要看电视,那么可以先专心写作业,写的累了,那么可以看一会儿电视作为调节。但是不能边看边写。要让孩子学会在一个时间段内专心做一件事情。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三、关注情绪。

小峰是个敏感的孩子,性格有些内向,平时不声不响的,做事总是很谨慎。不过最近他总是心不在焉的,妈妈发现他看书写作业时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偶尔会发呆,常常看着作业本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作业错误率也高了许多。妈妈批评了小峰几句,提醒他要认真学习。小峰也不做声,默默地走进房间里去写作业了。

妈妈观察了小峰几天,觉得他似乎有心事。晚饭时,妈妈问小峰,为什么最近总是心不在焉的。小峰支支吾吾了半天,在妈妈的询问下,他终于说原来是因为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一次数学课上,做课堂练习,当场批改,有一道题全班只有小峰一个人做错了,老师批评了他,小峰既愧疚,又难过,觉得自己太笨了,数学学不好了。

妈妈听了小峰的话,对他说:“原来是这个事呀,妈妈还以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呢。一次错并不代表什么,老师批评你是希望你下次做的更好。不要把一次错误放在心上,数学很容易,你一定能学好。下次做题的时候认真一点肯定能做全对。”妈妈安慰了小峰一番,让他不要多想,安心学习。

曾老师的贴心小叮咛:

孩子在情绪不好或者状态不佳的时候也会影响注意力集中。例如过于紧张、焦虑、疲惫、心理负担过重等。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走出情绪的困扰,多给孩子心理安慰,而不是盲目严格要求孩子。只有在孩子情绪愉快,状态最好的时候才能集中注意力,发挥最大的潜力。

亲子网zj09.com延伸阅读

如何培养儿童的专注力


每个家长都应该培养孩子更强的专注力,因为专注可以帮助孩子的学习,使孩子更聪明伶俐。但究竟要怎样做才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首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出专注力的要求。

一般来说,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专注力是不一样的,越小的孩子能够专注的时间越短。4到5岁的孩子能够集中12到14分钟;5到10岁的孩子能够集中20分钟;10到12岁的孩子能够集中25分钟;13岁以上的孩子能够集中半个小时以上,所以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的时候要根据年龄阶段的专注力特点设计。

其次,训练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情。

比如学习,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规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让孩子自己独立专心完成,不能边学边玩,避免丢三落四的习惯。只有保证专心做一件事情,才能在专注中保证学习质量。

第三,在游戏中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实验早有表明,孩子的注意力在游戏中有较强的稳定性。游戏能够引发孩子的兴趣,在娱乐中培养孩子专注力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比如,设计在学习字母的时候,家长可以故意藏起一些字母,让孩子去找丢失的字母,让孩子在找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

第四,专注力的培养与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总是容易集中精力去钻研,所以培养孩子稳定的兴趣可以训练孩子拥有持久的注意力。比如,孩子天性对周围的事物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能在带孩子外出时,边看边问边答,除可使孩子的常识增加外,也可借此扩大孩子对事物的注意范围及增强他的观察力。

第五,家长需要多鼓励孩子,多让孩子做一些指示清晰及要求明确的事。

所做的事须符合孩子的能力。孩子完成任务后,您赞赏他的努力,譬如给他一个拥抱或欣赏的笑容,不足的地方,要耐心示范及鼓励孩子重做。

最后,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避免孩子注意力分散。

孩子常会因各样的刺激物的干扰而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因此,若能在培训孩子专注力时,尽可能排除一切可能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因素,为他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协助其专注力的发展。

如何培养宝宝的专注力?


专注力是一个人学习和做事能否成功的关键,对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正所谓“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孩子专注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最好是从婴幼儿开始,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把训练贯穿到游戏和生活中,专注力就会越来越强。

一、孩子不同时期专注力的特点

一般来说,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力3到5分钟;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力10分钟;5到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力约15分钟。这个时间是指孩子从事学习、写作业等“费神、费劲”的事情的时间。就连成人最多也只能坚持25分钟。所以我们成人做事的时候,最好的策略也是做25分钟,休息5分钟。这样精神集中的效率更高。

但是在游戏条件下,2至3岁孩子的注意力可持续时间可以达到20分钟,5至6岁孩子可达到96分钟。幼儿园的活动时间便大致如此。

二、孩子专注力不强的原因

儿童专注力不集中可能由以下的原因造成的:

1.孩子睡眠不足或感到疲劳,天热、口渴、生病或某种原因引起的情绪不安等都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2.孩子不善于转移注意力。如:孩子在听完一个有趣的故事后,可能受其中某些情节的影响而忽视了妈妈的提问,出现分心现象。

3.外界干扰引起的。如:环境繁杂、喧闹等使孩子的注意力不易集中。

4.教育内容、方法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教育内容太深,孩子不能理解,或太浅缺乏新鲜感,都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另外,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不注意动静搭配,或活动要求不够明确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除了以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外,在生理方面,孩子若身体不适,警力或知觉发展不良,天生好动,以及神经系统或大脑微功能发生问题时,都会出现注意力不好;在心理方面,孩子如果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过分依赖、缺乏耐心或情绪困扰,亦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这些情况大多数是教育方式和成长的环境所造成的。除了解决生理上的问题外,家长应该认识到,专心其实是一种可以训练、学习和培养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埋怨孩子不专心的同时,亦要反省自己有无不对之处。

三、破坏孩子专注力的行为

1.不分时机的关心、干扰、催促

宝宝从幼儿园回来不久就在地上快乐地搭着积木,一脸的专注仿佛是在做一件大工程。当宝宝玩得正兴高采烈的时候,妈妈拿了杯水过来,叫宝宝喝口水。不一会又问宝宝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下;过一会儿又喊着宝宝要开始收拾玩具,准备吃饭……宝宝的“大工程”计划就这样被妈妈的“关心问候”多次打断了。

家长认为孩子坐不住,一会玩玩这个,一会又跑跑跳跳,做事情也是经常难以坚持到底。但或许正是家长让宝宝养成的这样一种不良习惯呢!家长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经常在孩子全身投入玩耍或者做事情的时候会不合时宜地打断、干扰呢?要想宝宝能够专心下来,家长就应该要保护好宝宝做事情的“连贯性”,让宝宝能够享受到“由始至终”的连续感和成功感。

2.提供给宝宝太多玩具

家长想要宝宝玩得开心玩得尽兴,就会一下子给孩子很多的玩具,让他能够想玩什么就“手到拿来”。但其实一下子给孩子提供太多的玩具,孩子面对这些选择,自然也就“贪心”地这也玩一下,那也玩一下。这么多的玩具其实更让孩子分心呢,注意力不集中就是在多次的这些行为中逐渐形成的哦!

3、缺乏耐心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难以专注一件事,很可能是因为家长本来就缺乏耐心,在孩子旁边过多地催促。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会多观察,爸妈这时就该放手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享受发现的乐趣和专注的快乐,千万不要为了赶时间而催促他快一点哦!

4.玩游戏时过多的干涉、强迫

宝宝在高兴地自娱自乐搭积木玩,爸爸非要参与,还对宝宝所搭建的汽车给一些“指导性意见”,宝宝游戏的乐趣就这样被爸爸的指手画脚打消了。本来父母想要参与其中是一件好事,但是自以为是的行为干涉往往只会剥夺了孩子的玩耍自由。

5.不给宝宝独处或安静的空间

宝宝难以心静很多时候是因为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爸妈总是在宝宝看书、玩玩具的时候,在身边转来转去,或大声交谈,或播放电视节目,宝宝又怎么能够静下心来呢?所以,适当地给宝宝一些独处的时间和空间,爸妈可以远远地关注着孩子以免发生危险,家长的活动尽量不要影响到宝宝。

如果宝宝愿意,那家长也可以静静地呆在宝宝身边,宝宝在地上游戏,妈妈可以坐在身边的沙发上看看书,一起共度美好的午后。宝宝一般在成人的陪伴之下注意力都会比较集中,在此过程中给予宝宝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有助于宝宝建立良好的专注力,并能保证宝宝有兴趣参与这样的活动。

6.对待宝宝的重复不耐心

有时候妈妈会发现宝宝经常重复做着同一件事情,比如他想画一只小猫,但是妈妈发现他好像对这只小猫总是不满意,画好了又扔了重画一遍。妈妈对于宝宝的执着难以理解,看到他多次反复后,妈妈就建议宝宝可以先不画画,去看看卡通片或者唱唱歌舒缓一下。

可能这位小朋友有一点完美主义,但是如果你家的宝宝表现出对某物的特别关注和兴趣,那么家长就尽量不要插话给意见,让宝宝“自己来”。宝宝如此专注地反复做一件事,完全忽略外物,这样的情况专家称之为“重复练习”。

孩子年纪小,通常注意力都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他们通常会不停地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但是一旦碰到能够吸引他的事物,宝宝就会忘我的投身其中,表现出高度的集中力。

这时,家长不要随便去干扰他,让他一直处于忘我的境地,养成习惯,那么宝宝以后做起事情来也就会非常专注。

四、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

1.视觉注意力训练

让孩子看一些照片或动物图片,并且提出一些问题。比如给孩子看一张照片,让他说说照里都有什么人,几个男的、几个女的、几个大人、几个小孩儿、他们每个人都在干什么、手里拿的是什么等等。再比如让孩子观察桌子上的水果,然后让他说出它们的名称、颜色等等,不过让孩子观察的东西要不断的变换,不然孩子就会感到没兴趣了。

2.听觉注意力训练

给孩子讲故事,事先说好了,故事讲完了之后要提出问题让他回答,如果能够在讲故事之前就把要问他的问题提前告诉他(假如这些问题能够引起他的兴趣),相信效果会更好。这就好比我们听老师讲课一样,如果事先做好了预习,找出了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在听讲时就会特别心,因为是带着要寻找答案的愿望去听的。当然这样做,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只顾找答案而忽略了其他内容,不过训练的次数多了,提的问题也增多了,这样孩子就会把注意力放在整个故事上了。

3.动作注意力训练

就是通过让孩子完成特定的动作来达到训练注意力的目的。比如教他做一些体操动作、舞蹈动作或一些游戏动作,都能达到这种效果。可以进行“请你跟我这样做”这个游戏,大家围一个圈,前一个人做什么动作,紧挨着他的人就学着做这个动作,第三个人又学第二个人的动作,以此类推,谁要是跟不上就要罚唱歌,可以让小朋友们一起来做这个游戏,也可以全家人一起来做。

4.混合型注意力训练

实际上就是把眼睛看、耳朵听和做动作结合起来,既训练了视觉和听觉,又训练了动作,这种混合型注意力的训练难度大,注意力稍不集中就可能乱套,所以做这种类型训练要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不能操之过急,可以边说边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跟着做,比如说出一种物品的名称,让孩子把它指出来等。

5.对症下药

除了对孩子进行注意力训练之外,还有一点也不能忽略,那就是找出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原因,这样就可以对症下药,根据孩子的弱点,一方面帮助他排除和解决一些防碍他集中注意力的因素,另一方面配合注意力的训练,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其实有时孩子对于和学习没有关系的一些动作、行为不能够做到自我控制,这说明他还不能够分清楚哪些是在上课时不应该做的行为,所以就有必要帮助他建立这种纪律观念,然后再配合一些训练。在家里可以规定好学习的地方和时间,并且要求他学习时要专心学习,不做其它的事,也不随便说话,每次做到了就加以称赞鼓励,相信时间长了一定会收到成功。

提高记忆力和专注力的游戏


游戏名称:培养记忆力

建议年龄:18个月~5岁

目标:提高记忆力和专注力

目的:这是加强记忆能力并教孩子学会如何专心做事的一个绝佳方法。这个游戏的简化版在孩子18个月大时就可以开始玩,而在孩子上小学阶段仍然可以玩更复杂的变化玩法。

聪明宝宝小提示:如果能够互动,这个游戏就能成为更有效的教育工具。在孩子完全理解这个游戏之后,如果你和孩子轮流玩这个游戏,会更有乐趣。为了增加挑战性,你可以加入更多卡片、混合各种形状(使用画有圆圈、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卡片),甚至加入成对的数字或字母卡片。在孩子还小时,你可以用上面卡片游戏中的卡片和孩子玩这个游戏。到孩子4岁时,你可以改用扑克牌。

活动:拿出六张画有正方形的卡片,每种颜色各两张,组成三对卡片。将这六张卡片正面朝下(空白面朝上)放在孩子的游戏桌或高脚椅上。让孩子翻开一张卡片,让你们两个都看见正方形的颜色,然后将卡片放回原来的位置。一定要明确说出颜色和形状。例如,如果孩子翻开的是蓝色正方形,你一定要说:“这是一个蓝色正方形。”然后,让孩子从其余的卡片中找出另一个蓝色正方形。孩子会挑出另一张卡片并翻开。如果是一个蓝色正方形,你就要兴奋地告诉他:“干得好!”并让他保留这张卡片。如果颜色不一样,就要明确说出他翻开的卡片的颜色(“不,这是绿色的”),并让他继续挑选,直到找出蓝色卡片。一旦孩子理解了如何玩这个游戏,每用过一张卡片就要将其正面朝下扣起来。这会促使孩子记住哪张卡片是哪一张及其位置。

到孩子四岁半或5岁时,你就可以用扑克牌了,孩子就能玩纸牌数字配对的记忆游戏了。

注意力不集中?12个游戏玩出专注力


“如果我有一天突然在朋友圈里消失了,别担心,那是我家娃开始上学了!”现在老师基本上都会在开学时和家长强调,刚入学时陪读的重要性。其实“陪读”不是要我们陪孩子一道题一道题地学习,而是希望我们陪孩子一起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和专注学习的习惯。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专注力!

而专注力也是学习力中重要的一部分,今天一石研究院的杨院长,将来讲一讲怎样在亲子陪伴中,玩出专注力。

▲当脑袋里盘子满了,专注一件事情就变得十分困难。如果无法专注一件事情,自然也不会很好的完成手头的任务。而专注力是我们完全可以自己通过训练来加强的。

专注力对孩子有多重要

做过老师的人都知道:学习成绩好且学得轻松的孩子都是专注力很强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不见得是书呆子,但是你可以发现他们的共性是:前一分钟还在疯玩,后一分钟老师一进课堂思路就可以跟着老师走。

可是专注力是一种行为表现啊,它又不是像“举手”、“跳高”这样的动作,说学就能学会的。谁听说过我今天去补课学习“细心”、“认真”、“专注”啊?

所以呢,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做足了功课,来陪伴孩子、训练孩子,其实“专注力”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玩出来的。

潜移默化中玩出专注力

下面我就来介绍几个行之有效的提升专注力的小游戏吧:

1抗干扰类游戏

《设置障碍》:给孩子规定一条路线,并在这条路线上设置障碍,让孩子沿着这个有障碍的路线拍球,大人趁其不备跳出来干扰孩子,但是不可以有肢体接触,可以用话语分散他(她)的注意力,或者走来走去挡挡道什么的。

如果要提高难度,那就可以改成端乒乓球等。

我们再提供一个小游戏给孩子试试:在这个视频中每当出现一种声音的时候,会同时给出两张图片,让孩子仔细的听声音想一想这是谁的声音?每一组声音+图片后会给出答案。

4触觉为主的游戏

《暗箱游戏》:可以把这个游戏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把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积木分成一模一样的两组,其中一组积木放到一个不透明的纸箱里。随、便挑一个放在外面的积木,让孩子用手去纸箱里摸出形状、大小都一样的积木。

《猜字游戏》:这是爸爸妈妈们小时候常玩的经典游戏吧。一个人闭上眼睛,另一个人在他手心或者手背写字。也可以在背上写字,让被写的人猜猜写的什么字。

5认知联想促进注意力

《给故事排序》:挑选一个小故事,将故事顺序打乱了讲。让孩子分析一下逻辑上有什么问题。然后让孩子把故事按顺序排列好,讲述出来。

《脑筋急转弯》:平时注意收集一些脑筋急转弯的题,闲下来时拿出来与孩子分享,不仅练脑练注意力,在孩子捧腹大笑的同时还能增进亲子关系。比如:

有一种布很长、很宽、很好看,就是无法用它来做衣服,而且做什么都不行,为什么?(因为它是瀑布)

时钟敲了十三下,请问现在该做什么呢?(该去修理了)

有很多牙齿,最喜欢咬人的头发的东西是什么?(梳子)

类似的游戏很多,篇幅有限,我们这里先提供给大家这样的一个线索。我们可以顺着这个线索刻意收集一些类似的游戏,像老师备课一样先存储在自己的大脑里,以备不时之需。

比如:

等车的时候,可以玩提升听觉注意力的游戏;

郊游途中或者上学放学路上可以玩与提升认知联想注意力有关的游戏;

饭前或饭后休息时可以玩抗干扰类或者视觉类游戏等等,

完全可以自由安排,越是做得自然流畅,越是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切记:专注力训练要讲科学

最后,忍不住提醒大家两点:

专注力要求要符合孩子的生理年龄

我们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但是我们真的还是不应该给孩子加上高于他们生理年龄的期望值。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有效专注力持续在15-20分钟左右,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可是我们非要让孩子一两个小时的正襟危坐,或是伏案作业,这是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就算他们人坐着,心也早就不在书桌前了。

记得有一次给我家大宝开家长会时,有个同学家是派爷爷来开的,这位爷爷是位老知识分子。在教室里放校长讲话的录像时,家长们要么交头接耳要么玩起了手机。爷爷感觉自己听讲受到了干扰,忍不住拍案而起,对着我们说:“你们要求自己的孩子上课要专心听讲,再看看你们自己是什么样?!”在坐的家长一个个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得到的反思是:我们这群能够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的家长,其实做事情时的专注力一定是有的,但是会遭到老先生的诟病,原因就是我们在那一刻没有呈现出专注的表现。而这种需要你专注时思想就能够立即聚焦起来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各种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或者将来长大后是通过做各种项目训练出来的。

▲专注力是每个年龄段都需要重视的问题,但是Ta也是可以通过各种项目训练出来的。

专注力训练要符合孩子的学习类型

每个孩子的学习类型不同(心理学上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他们呈现出专注力的聚焦形式也就不同。我们做家长的要通过和孩子互动交流的过程去观察自己的孩子,帮助自己的孩子扬长补短。比如,

有的孩子动觉型学习比较突出(如我小时候),我上课的时候就喜欢摸摸这,动动那,一边做些小动作一边才能听清老师在讲什么,这个习惯直到小学高年级以后才改,因为我爱上记笔记了,手上“有活儿”了,就没时间去玩别的东西了。而我的听课效率特别高,边记笔记边听讲对我来说就是最提升专注力的。

其实许多小男生会表现出动觉型学习比较突出的特质,这里建议家长可以和老师沟通一下:

允许孩子带一个类似沙包,或者橡皮球之类的东西到学校,上课的时候一边捏一边听讲,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既不会影响到他人,又可以增进学习效果,何乐而不为呢?(据说有些老师就是这样帮助孩子上课听讲的。)

当然,听说有些私立学校,在教室里就专为动觉型学习者配备了“感统仪”(原理和前面说的捏沙包差不多),那就太贴心啦。

学习类型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有许多不同的分法,在这里提到这个只是为了让家长和老师明确一个概念:由于每个人生理特点的不同,其接受刺激进行学习认知的方式不同,所以呈现出的专注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而且,人在成长与学习工作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偏重类型比例不太一样,与专业、职业等都会有所关联。

所以,我们这些妈妈爸爸或者老师有时候会不理解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教的孩子为什么会和自己想象的那么不一样,其实是因为我们用自己的学习类型套用到了孩子身上,肯定是没有两者完全匹配的。

也正因为如此,不可能有任何一种方法是适合所有孩子的。但我们可以和所有的孩子做游戏,从不同的感官方面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进而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有5种游戏,它能帮孩子集齐5类缺失的专注力| 你不点一下吗?


1专注力不足会遗传吗?

很多父母都在担心,说自己专注力不够好,会不会遗传给孩子呢?对于这个问题,要区分开来说,1.一般的专注力缺失和遗传没什么关系。

2.但是如果严重点上升为ADHD(注意力不足多动症)的话,根据2010年英国卡迪夫大学的研究结论来看,多动症是会遗传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对于普通的专注力缺失还是严重点的多动症来说,它们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而改善的!

比如说比尔盖茨,小时候就特别好动和调皮,于是,外祖母就经常带小盖茨去下跳棋,还给他讲故事,引导他读书。所以,比尔盖茨通过下棋和读书就练出了很好的专注力,他小时候最爱的是那套《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常常几个小时连续阅读这本几乎有他体重1/3的巨作,完全沉浸在书的海洋里面。所以,合理的引导和训练,完全是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专注力的!

2专注力不足的表现形式?

很多人说孩子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这个三分钟其实是一个虚词,根据台湾儿童发展联合评估中心的研究结论来看,专注力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变化,

1.一般性专注力的时间长度是3岁大约15分钟,6岁大约30分钟,9岁大约45分钟。

2.而高阶的专注力(比如玩拼图、积木、写作业等),时间长度则是3岁约6分钟,6岁约8分钟,9岁约10分钟。

专注力不足有下面的表现形式,1.容易忘记事情2.容易分心3.啰嗦、多话、常打断别人、爱狡辩4.上课不专心,喜欢到处走动,坐立不安5.读写困难,包括写错字(常多一划或者少一划),阅读时候会跳行或者无法理解句意6.做事拖拖拉拉7.缺乏组织能力,无法将自己想说的话、想做的事具体表达或者规划出来8.逃避需要持续性动脑的工作(比如写作业)

3如何提高专注力?

如果有上述专注力欠缺的症状也不要担心,专注力完全是可以后天训练的。台湾的职能治疗师张旭铠先生就将专注力分为5个类型。

1集中型专注力

集中型专注力指的是孩子遇到刺激就会有反应,比如当一辆车子从身旁经过,孩子会立即反映出车子经过,这就是集中型专注力的体现。

如果集中型专注力缺乏的话,可以通过听一听、拍一拍的刺激反应游戏来训练,比如可以跟孩子玩这个游戏,当小朋友在听音乐的时候,如果听到鼓声,就要拍一下手。借助这种刺激反应的游戏,来帮助集中型专注力的提升。

2选择型专注力

选择型专注力指的是,在众多目标中,选择性只注意其中一项目标。比如家长经常说小朋友看电视时,怎么叫都没反应。这其实就是一种选择型专注力的缺乏,又或者因为刺激来源强弱,导致小孩忽略家长的呼唤。

面对选择型专注力缺乏的儿童,可以采用“在适当的地方挑出适当的玩具”这类游戏,比如给孩子一盘混在一起的红豆、绿豆、黄豆,要求孩子将红豆挑出到一个碗里,绿豆挑到一个碗里,黄豆挑到一个碗里,如此反复的训练,能提高孩子选择型专注力。

3交替型专注力

我们在做一件事,其实不是单纯的一件事,而是一连串事情的表现。

比如像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这不仅仅是写作业,而是牵扯到看课本、写字、打草稿等好几件事情,必须在这些动作中做转换,才能完成写作业这项任务。再比如说玩乐高,这里面又牵扯到看说明书、选积木、拼搭等事情,才能完成一幅作品。

也就是说,当孩子在从事一项工作的时候,如果接到一个指令,TA能迅速投入到这个指令中完成新工作,之后再顺利返回原来的工作,这些就是一个良好的交替型专注力的表现。当孩子缺乏交替型专注力的时候,一般可以运用多种颜色的串珠组游戏,比如让孩子排列红黄蓝、红黄蓝的颜色规律,并视孩子的接受程度,可以逐步增加颜色组合,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孩子专注于看到或者听到的事物,加以记忆、分析并作以适当的回应。

4持续型专注力

持续型专注力指的就是个体能维持注意力一段时间的能力。我们可以尝试记录孩子持续型专注力的时间,比如当孩子在玩游戏时,记录TA能专心玩游戏的时间,以此知道孩子专注力的长短。如果时间越长则表示孩子持续型专注力越来越佳。

想提高持续型专注力的话,可以玩迷宫的游戏,给一张迷宫图和一支笔,让孩子在5分钟内从入口找到出口。通常专注力不佳的孩子很快会果断放弃,这时候就需要家长陪同,带着孩子观察迷宫路线,或者用手指先画一遍,之后再让孩子用笔走迷宫。如此就可以训练孩子持续型专注力。

5分配型专注力

我们的外在环境就是遭受到一连串不同的刺激,并会因为刺激的不同做出适当的注意力形式,比如孩子在课堂上,需要一边听老师的讲话,一边看黑板上老师的板书,一边做笔记,这就是一种分配型专注力的表现。

如果孩子在这样的场景中使用持续型专注力,也就是说一直盯着老师的讲话,一直等到老师讲完再做笔记的话,是很不容易跟上大家的进度的。

针对这方面训练,可以在孩子从事持续型专注力比较久的活动时(做游戏、看电视等),当孩子专注的时候要求TA回答问题,比如“你在玩什么游戏?”、“电视里讲的什么故事?”,通过你问我答的方式,让孩子处理适当的专注力分配,达到分配专注力的提升。

提升宝宝记忆力的亲子小游戏


1.提供形象具体的记忆对象

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让他的无意记忆发挥作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给宝宝提出明确的记忆要求,促使宝宝从无意记忆过渡到有意记忆。

2.帮助宝宝理解

3岁以前宝宝的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因为他的理解能力不够,妈妈在给宝宝讲故事或者学儿歌的时候,应该多给宝宝讲解详细内容,帮助宝宝理解其中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3.多和宝宝一起回忆

也许宝宝并没有记住以前发生的事情,但是如果父母多和宝宝一起谈论以前的事情,一起念以前学过的儿歌,能够帮助宝宝回忆,巩固他的记忆。而且,和宝宝一起谈论以前的事情,跟他一起分享他的生活,还能够帮助他更深地了解自己。

4.循序渐进

宝宝记忆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少数到多数。所以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先记住题目,然后记住故事的人物,再让他记住其中一个一个的小内容,等到这些内容都记住了以后,再让他把整个故事连贯起来记住。

5.宝宝"寻觅"可以提高记忆力

面对着全新的环境,宝宝的探索求知欲十分强。这时候,父母在游戏中让宝宝寻找东西,可以锻他的记忆力,丰富孩子解决问题的经验,如果他能从不同途径找到玩具,则他在日后遇上问题时,也能从不同方面找出解决办法

玩法一(适合小婴儿):

给孩子看一件玩具,然后把他转身,背对着玩具。如果他回头找玩具,便搂他一下,给他玩具。

玩法二(适合较大婴儿):

把孩子的玩具藏在口袋,只露出一部份。问他知不知道玩具在哪儿?如果他主动找玩具出来,称赞他。下次把玩具放在身后或隐蔽处,再让他找出来。

玩法三(适合较大婴儿):

找个大纸箱,在顶端开一小孔,侧面开一大洞。请孩子把玩具丢进小孔,再找出来。

玩法四(适合学行儿):

在孩子把玩多件玩具时,趁他没看见时,用大毛巾盖着其中两件玩具,祗露出一小部份(例如,小汽车的轮子、洋娃娃的脚)。问他洋娃娃在哪里,叫他找出来。如他一时找不到,把毛巾稍稍拉开,再叫他找。藏起些他没玩过但见过的玩具,给他提示让他找。

玩法五(适合幼儿):

把糖果藏在各个能让孩子接近的隐蔽地方。当孩子吵着要吃糖时,可让他猜糖果藏在哪里。用暗示方法一步步地引他猜想:不在厨房,不在睡房,也不在客厅,在……“在饭厅!”猜得好。再仔细听:不在饭桌上,不在椅子下,也不在壁画后,在……?“在碗橱里!”又猜对了。听清楚:就在正中间的抽屉里。“哇!找到了!”好不容易才得到想要的糖果,孩子生气吗?不,他喜欢我们这样调皮。如果他生气,表示这孩子缺乏耐性,就更要逗弄他、训练他了。逗弄孩子,其实是同时训练其体能和脑筋,更可助他养成思考的习惯。

提升宝宝记忆力的4款游戏


博闻强识是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优秀品质,所以,很多父母希望宝宝从小就具备出色的记忆力。通过一些简便的居家小游戏,再辅以一些小诀窍,就可以有效提升宝宝的记忆力。

游戏1:认亲人

拿一些爸爸的照片给宝宝看,看30秒钟之后把照片拿开。1分钟后,拿1张妈妈的照片和1张爸爸的照片一起给宝宝看。如果宝宝的记忆中仍然保存着爸爸的形象,那么他就会更愿意看妈妈的照片。

在宝宝3~6个月大时,大脑皮层发育得更加成熟,他能够有意识地存储并回忆一些信息。这时,他只需看一眼,就知道某个东西是他所熟悉的。宝宝对物体或人物有了初步的记忆。在婴儿阶段,由于宝宝总是不断地寻找新鲜事物,因此,一旦他对某件东西熟悉了,实际上也就是他们记住了某件东西。

游戏2:藏玩具

当着宝宝的面,妈妈把他喜欢的某个玩具藏在右手里,然后把双手都放在背后,再把双手伸到前面来,玩具仍藏在右手里。伸开两只手,让宝宝看见右手的玩具。反复几次后,妈妈再把双手伸到宝宝面前并紧握,让宝宝自己拿玩具,看宝宝会伸向哪只手。如果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妈妈的右手上,则说明宝宝已经记住了刚才的行为。可以隔几天再重复这个游戏,看宝宝能否在第一时间就去右手找玩具。

在宝宝6~9个月大时,妈妈、爸爸以及其他许多事物都已经印在脑海里,无需任何具体的提示,宝宝就能想起他们。因此,在这个年龄段,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玩简单的藏玩具游戏。

游戏3:摇杯子

让宝宝看着妈妈,妈妈抓起一个小球放进茶杯里,然后拿起杯子摇几下,再把这些道具放在一边。过1个小时之后,把这些道具交给宝宝,看他是否会模仿妈妈的做法去摇晃杯子。如果宝宝成功地模仿出来,那就隔1天、1周,然后是1个月,再次把这些道具交给宝宝,以增强宝宝对这些动作的记忆,并体会摆弄物品的乐趣。

在宝宝9~12个月大时,不但能记忆,而且能模仿。在这个阶段,宝宝的运动记忆能力开始发展,也就是说,他的大脑能够捕捉到在面前发生的事情,并通过记忆去模仿这些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逐渐能够模仿更为复杂的动作,记忆保存的时间也更长了。

游戏4:看橱窗

在带宝宝外出游玩的时候,如果路过商店的橱窗,先让宝宝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让宝宝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妈妈也可以带宝宝观察动物园里的动物,回到家后,让宝宝说说看到了哪些动物。或者观察小区花园里的花坛,让宝宝说出有几种颜色的花。

在宝宝1~2岁大时,无目的、随机的记忆仍然占据优势,有目的、明确的记忆还处在逐步发展阶段。宝宝最早、最容易记住的事物,往往是那些和他关系非常密切的或是感兴趣的事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可以选择一些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事物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引发宝宝记忆的兴趣。

TIPS:增强记忆力的4个诀窍

1.目光接触:当你对宝宝说话或者给宝宝一个指令的时候,如果希望宝宝记住你说的内容,那么目光要和宝宝对视。

2.游戏娱乐:宝宝很乐意与爸爸妈妈玩记忆游戏,在游戏中大家都心情放松、精神愉快,能提升记忆效果,而游戏内容应根据宝宝的年龄不断调整、不断更新。

3.丰富感觉:当一个活动使用到多种感官的时候,记忆的效果会更好一些。比如带宝宝外出游玩的时候,鼓励宝宝用视觉、听觉、触觉或者嗅觉去全方位地感受游玩的整个过程,回家之后,和宝宝一起回忆看到、听到、摸到和闻到的东西,这样宝宝就更容易记住发生和经历过的事情。

4.呼唤姓名:在和宝宝说话时,如果先说出宝宝的名字,将更容易吸引宝宝的注意力,注意力集中了,宝宝的记忆能力也会明显增强。

提升宝宝记忆力的10个亲子游戏


研究表明,宝宝出生后两三天就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出生后6个月左右就出现了形象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记忆能力会获得自然的发展,事实上,你把这种目的、有计划的教育简单贯彻到与宝宝的玩耍中就能有效提高宝宝的记忆力。

从哪儿开始

目的:发展记忆力

Play:给宝宝讲有连续性的童话故事,每天讲到哪儿,都让他记住。第二天开始讲时,可以先问问他:“昨天讲到哪儿了?今天要从哪里开始呀?什么内容呢?”看看宝宝有没有记住。长期这样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宝宝的记忆力。

动物运动会

目的:发展记忆力

Play:妈妈将家里的小动物玩具集合起来,给每个小动物编上号。开始时让每个小动物都站在自己的号码上,请宝宝记住,然后妈妈再将号码拿起来,并把号码弄乱,再让宝宝给每个小动物把它们原来的号码贴上,看看他是不是能够准确地把号码和小动物一一对号入座。

依次说名称

目的:培养短期记忆力

Play:把几样(不少于5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给宝宝30秒的时间记住,然后遮起来,要求他凭记忆依次说出这几样东西的名称。

看图记忆

目的:教授分类记忆法

材料:有动物的画或卡片

Play:让宝宝看一张画有好几种动物的图片,限定在一定时间内看完。一开始时间可以长些,逐渐缩短看的时间,将图片拿走后,让宝宝说出图片上都有哪些动物。如果他记住的不多,可以将动物分类记,如兽类有几种,鸟有几种,鱼类各有几种,这样就能记得快些。

打电话

目的:培养记忆力及想像能力,丰富词汇,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Play:和宝宝同向坐好(同时面向前)。妈妈伸出大拇指和小指凑到耳边模仿打电话,问宝宝:“喂,你是谁?”“你家住哪里?”“你爸爸叫什么名字?”“他在哪儿上班?”……要求宝宝一一回答。

看橱窗

目的:发展观察力和记忆的准确性

Play:这个游戏适合在带宝宝外出时进行。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宝宝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他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你也可以观看其他的事物,如观察文具盒里的物品,然后说出盒中共有多少件东西;观察公园里的花坛,说出有几种颜色的花,等等。

字词记忆

目的:扩大短时记忆的广度

Play:让宝宝重复给他讲过的故事,看能记住多少字词;在一定时间内说出一些他熟悉的词汇,如交通工具、生活用品、动植物等方面的词,看他能记住多少。

重复手势

目的:扩大动作记忆的广度

Play:让宝宝认真看着你做的5个手势。要求他在你做时不要跟着做。等你做完后,让他按顺序重复做出来。如果宝宝不能顺利回忆5个手势,你可以把手势数量减少到3~4个,以后再增加到5个。

手势1:握拳

手势2:伸出中指和食指(胜利的手势)

手势3:伸出大拇指(很棒的手势)

手势4:伸出小拇指

手势5:伸出5个手指

听故事回答问题

目的:培养有意注意和记忆力

Play:给宝宝念故事的时候,要求他认真听,然后根据故事的内容回答问题。如:读小马过河的故事,可以问:“谁说水很浅?”“谁说水很深?”

回忆姓名

目的:培养对人名的记忆力

Play:和宝宝看电视或读书的时候,要求他注意记住故事中人物的名字,然后让宝宝回忆每个人的名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