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熟知的故事典故有荆轲刺秦王、四面楚歌等。故事典故是古代人留下的优秀成果。大多历史典故都会给我们一些启发。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典故中那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优秀的故事典故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做一只变色龙的故事变色龙”,供您参考,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做一只变色龙的故事

有一则儿童故事,说是在一片森林里住着三只蜥蜴,其中一只觉得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的环境大不相同,没有安全感,便对另外两只蜥蜴说:“我们住在这里实在太不安全了,得想办法改变改变环境才可以。”说完,这只蜥蜴便开始大干起来。森林之大,哪能这样容易改变,不久,这只蜥蜴被活活累死。

另一只蜥蜴看了说:“我的天呐,居然被累死了,看来想要改造这个地方非我辈能力所及,唉,不如另寻一个既安全又足食的地方去生活。这样,不是很简单吗?何必累死!”说完,它便摇着头爬出了这片森林。只是它还没有找到梦中的乐土,就饿死在路途中了。

第三只蜥蜴,也看了看四周,说道:“为什么一定要改变环境来适应我们,为什么不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呢?”说完,它便借着阳光和阴影,慢慢地改变自己的肤色。不一会儿,它就渐渐地在树干上隐没了。这只蜥蜴就成了变色龙,从此在森林里安居繁衍。

2做一只变色龙的故事点评

人们都怕被笑话为“变色龙”,其实,当生活的境遇不能改变的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承认现实、面对现实,并努力适应现实。停止抱怨、收起牢骚,从改变自己开始,在变中求进,这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呢?小朋友们,不要害怕被笑话,当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的时候不妨改变自己这也是有智慧的做法。

编辑推荐

龙的祖母


从前某处曾有一场战争。国王有一支庞大的军队,但他付给军士的工资太少,根本无法生活,因此有三名军士商量决定开小差。其中一人对另两人说:“我们要是被抓到了,就会被吊到断头台上去的,那可怎么办?”另一个人说:“你不见那边有一大块玉米地吗?只要我们钻进去,就不会被找到的。军队明天一早就开拔了。”

三人偷偷钻进了玉米地,可是第二天军队并未开拔,反而就在邻近扎了营。三人在玉米地里坐了两天两夜,几乎要饿死了。可是如果他们胆敢走出玉米地,那也必死无疑。

三人后悔了,说:“我们干吗要开小差呢?现在可要悲惨地死去了。”

正当他们说话的时候,有一条脾气暴躁的龙在天空飞过。它俯冲下来,问他们为什么要躲在这里。

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三名士兵,因为饷银太少,开了小差。现在,要是我们留在这里就会饿死,要是出去呢,也会死在断头台上。”

“如果你们肯为我服务七年,”龙说,“我就可以领你们越过军队,没人能抓到你们。”三人说:“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就按你说的办吧。”于是龙用爪子揪住三人在军队上空飞过,再把他们放下来,距离军队已经很远了。

龙给他们一根小鞭,说:“用鞭子在地上抽,你们想要多少钱就会有多少钱。你们能像王侯那样生活,有马,有马车。不过,七年以后,你们就属于我了。”说着,他把一个账本搁在他们面前,让他们都签了字。“到时候我让你们猜一个谜,”龙说,“如果你们猜中了,你们就能自由了。”说完后,龙飞走了。三人带着鞭子上了路。他们变得十分富有,穿着华丽的衣服,坐着马车,到处游逛,又吃又喝,一切如意。

时间过得很快,快到七年尽头了,其中两人非常担心,而另一个倒轻松自得,说:“弟兄们,不用怕,我不是初生婴儿,我会破谜。”

三人走进一块田地,坐了下来,那两个人拉长了脸。一位老太婆路过,问他们为什么那么愁苦?“啊呀!您别问了,您帮不了我们。”老太婆回答说:“谁知道呢,你们相信我好了,我能帮你们解除烦恼。”

于是他们向她讲述一切,说,除非能破他出的谜,否则七年满后就永远翻不了身。老太婆说:“你们要想救自己,其中一人必须进入森林,那里有一座塌了大半的小石屋。他必须进去,就会得到帮助。”

两个愁眉不展的人心想:“那是救不了我们的!”待在原地不动。第三个有好心情的人跳起来抬脚径直走进森林,找到了小石屋。小石屋里坐着一位老太太,她正是龙的祖母。老太太问他是怎么找到这里的,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把所有一切告诉了老太太。老太太很喜欢这个小伙子,很同情他,便答应帮助他。

龙的祖母把压在地窖上的一块大石头挪开,说:“你藏到下面去,能听清屋里人讲话。老老实实地坐着,不要出声。等龙回来,我会问他是什么谜,他什么事情都会跟我说的。你要仔细听清他的回答。”

到了半夜,龙飞了进来,要晚饭吃。他的祖母放好杯盘,拿出酒和食物,龙要多少就拿出多少。祖孙俩坐下来又吃又喝。在交谈中,祖母问孙儿白天都干了些什么,总共征服了多少人。

“今天运气不太好,”龙说:“不过我紧紧地抓住了三个士兵。”

“是吗?三个士兵!”祖母说,“他们难道不会逃跑吗?”

“他们属于我了,”龙得意扬扬地说,“我只消出一个谜,他们永远解不开。”

“是什么谜啊?”祖母问。

“我告诉您吧。北海有一条死去的海鲇,给他们做烤肉吃;鲸鱼的肋骨,是他们的银匙;一匹死马的高弓足做他们的葡萄酒杯。”

龙上床睡觉去了。他的祖母挪开石块,让士兵从地窖中爬了出来。

“你留心听到一切了吗?”

“听到了。”士兵从另一扇窗子悄悄地出去,飞奔回去找着两名同伴。他对他们讲述,龙的祖母怎么把谜底全部套了出来。

此时,三人都兴高采烈,精神振奋,又拿出鞭子鞭地,地上涌出许许多多的金钱。七年期限到了,恶魔(龙)带着账本来,指着三人的签名,说:“我要把你们都带到地底下去,你们到那里去吃一顿饭。如果你们能告诉我,你们会吃到什么样的烤肉,我就让你们自由,甚至还可以让你们保有鞭子。”

头一个士兵说:“北海有一条死去的海鲇,那就是烤肉。”

龙气恼了,哼哼唧唧,吼了一声,又问第二个士兵:“什么是你们的匙子?”

“鲸鱼的肋骨将是我们的银匙。”

龙扮了一个鬼脸,吼叫了三声,问第三个士兵:“你知不知道什么是你们的葡萄酒杯?”

“一匹死马的高弓足将是我们的葡萄酒杯。”

龙尖叫一声飞走了,再也无法控制他们。三名士兵带着鞭子,随时鞭出金钱,过了一辈子富有的生活。

家龙与野龙的故事


家龙与野龙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专门饲养龙的人,他研究龙的嗜[shì]好和愿望,侥幸地成功了。他得到了两条龙,就将它们饲养起来。

家龙安心呆在院中的小水塘里,以为江河湖海不足以供它游玩,觉得人喂它的食物很香甜,以为大海中巨大的鲸鱼也提不起它的胃口。

家龙高兴躺着就躺在那儿,喜欢活动就活动一下,很喜欢这个环境,不愿意到别的地方去。

这一天,有条野龙正好路过这里,被饲养的家龙高兴地和同类打招呼:“你往哪儿去啊?冬天就要到了,还在无边的天地间到处遨游什么,快到洞穴中躲起来吧!你到处飘游不觉得很劳累吗?相比之下,还是我俩呆在这儿清静安逸些。”

野龙笑着回答:“你怎么狭隘到这种程度呢?大自然赋予我们健美的躯体,头顶峥嵘的龙角,身披闪闪的鳞甲,既能潜入深深的水底,又能飞腾于高高的天空,可以召唤漫天彩云,驱使万里长风,抑制如火的骄阳,滋润干枯的大地。我的视野能达到无边的宇宙之外,栖息在洪荒的旷野之中,走遍天涯海角,阅尽一切变化。这,不正是我最大的快乐吗?可是,现在你们这样窝囊地呆在像马蹄印子一样大的水塘中,泥沙限制了行动自由,只有蚂蟥、蚯蚓之类的东西与你们作伴,求得一些残汤剩菜。这样,你们和我的形体虽然完全相同,乐趣却完全不一样!受人愚弄,被人豢[huàn]养的你们呀,迟早会被人家掐住喉管,割食身上的肉。我准备向你们伸出救援之手,可你们怎么反来引诱我,想把我也引入到陷阱中去呢?看来,执迷不悟的你们是难逃这本来可以避免的灾难了。”

于是,那条野龙离开了。隔了不久,被豢养的家龙果然被人逮住,剁成块,成了餐桌上的佳肴。

2家龙与野龙的故事点评

家龙和野龙的不同价值观导致了不同的生存状态。家龙贪图安逸、仰人鼻息、不求进取,结果不仅丧失了本性,而且还被屠杀,归于毁灭。野龙虽飘浮不定、饱经艰辛,却无拘无束、挥洒自如,拥有广阔的天地,在奔波中获得了自由的乐趣和价值的扩张。

十二生肖龙的故事


十二生肖龙的故事

据说,远古时代的龙是没有角的,那时的龙在地上生活。它凭着自己身强体壮,能飞,善游,想当属相,也想当兽王,取代虎的地位。于是,人间产生了龙虎斗,结果是难分难解。最后,玉帝觉得它们斗得太不像话,下旨叫它们来天宫评理,临行时,龙想到自己虽然高大,却不及老虎威风,怕玉帝小看自己,当不上兽王也排不上属相。这时,龙的小弟蜈蚣出主意:“公鸡有一对漂亮的角,不防借来戴上,这一定会给龙大哥添几分威风。”龙听大喜,便同蜈蚣来找公鸡借角。

公鸡听说龙要借它的角,死活不肯,龙一见急了,对天发誓道:“如果我不还你的角,回陆地就死。”蜈蚣也在一帝担任保道。“如果龙大哥不还你的角你一口把我吃掉。”公鸡见蜈蚣作保便把角借给了龙。

龙和虎到了天宫,玉帝见龙和虎都十分威风,便下令龙虎都作兽王,虎为陆地百兽之王,龙作水中水族之王。虎既然可以当属相,龙也可以成为属相,只不过得在后面一些。于是,龙和虎皆大欢喜,告辞玉帝回到凡间,回来后,龙心里想,如果把角还给公鸡,水族们见我这么丑能服我管呢?于是决定不还公鸡的角,一头扎进水中,现也不上陆地了。

公鸡见龙不还角,气得满脸通红,也迁怒于蜈蚣,蜈蚣吓得从此钻进石缝中。今天我们还可以见到,公鸡的脸总是红的、蜈蚣也难得爬出地面,公鸡见到蜈蚣总是一口一个吃掉,并且总是在喊:“龙哥哥,还我的角!”而龙呢,再也没有到陆地上来了。

虽然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动物,但中国人对它却是又敬又怕、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龙的地位之高任何动物也无法与之比较,中国人心中,它是一种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的神物。帝王自称自己是真龙天子、百姓自己是龙的传人。人们发挥出无限的想象力,将龙说得神奇而伟大,把各种动物的形象聚于龙一身、有兽的野性、人的悟性、神的灵性,并创造了许多龙的传说,这些传说经过民间的加工和文人的润色后,更加令人神往了。人们敬龙、爱龙、的心理更升华为一种崇拜。也许,这也是龙成为生肖的文化因素。

凌晨7--9时(“辰时”)。传说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于是辰时属龙。

2小编点评时间

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不存在的生物,同时龙的地位非常之高,古代帝王自称自己是真龙天子、百姓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龙成了人们心中的神,龙能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从此就有了龙的传说。小朋友们知道龙是很神奇的动物,,在现实生活中是看不见的。

神奇魔术龙的故事


“神龙见首不见尾”,这句话将“龙”的神秘、珍贵跟出没无常形容的真是维妙维肖。龙,本来是一种想像传说中的珍兽,谁也没有亲眼看过,但是它却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我们不是自称为“龙的传人”吗?见,“龙”在中国人的心目前占着多么奇特的地位。龙不但是祥瑞的征兆,而且还是有灵性的神物,对于这种珍兽,我想传说将更加传奇吧?

贪玩的后果

从前有条白龙,它非常贪玩,由于龙身太长,在水中嬉戏并不过瘾,于是它就常常变成鱼,潜入水中,在水里优闲地游来游去。这一天,白龙又化身为一条鱼,跳入河中,在水里优游嬉耍着。恰巧来了一个渔夫,看到这条与众不同的鱼,就连忙拿起箭,向它射去。可是箭锋稍微偏了一点,只射中鱼(白龙)的眼睛。

“哎呀!真是可惜啊!要是射中了这条鱼,一定能卖一个好价钱的。”渔夫惋惜着,就到别处去捕鱼了。白龙被射中眼睛后,不禁勃然大怒,它忍着箭伤跃升上天,找玉帝告状去了。

“启禀玉帝,我今天变成一条鱼到凡间的河流中去嬉戏。不料却被一名鲁莽的渔夫射中左眼,从今以后我就成了独眼龙,这有损龙颜。求玉帝责罚那可恶的渔夫。”玉帝心平气和地听完了白龙的叙述后,反而责备白龙说:“射鱼本来就是渔夫应当做的事,有什么好责罚的?是你自己要自贬身分,化龙为鱼,才会招致这无妄之灾,怎么能怨恨别人呢?”

白龙听了,虽然内心仍然非常生气,但是玉帝既然如此裁决,它也不敢违抗玉帝的命令,私自去报仇,只好自认倒霉了。

黄帝乘龙升天

远古时代,黄帝是一位非常贤明的君王,他曾经为了民族的生存,打败了入侵者蚩尤。在黄帝的时代也是古史上的大发明期,舟车、历法、算术、音乐等,都是在这个时代发明的。

黄帝的晚年,发明了鼎。当第一个鼎被铸造出来时,天上突然飞下来一条龙,那条龙有着威武的眼睛和长长的、闪着银光的龙须,整个龙身透着金光,降临时好像带来万匹的金锻,笼罩了整个天空。黄帝和臣子们都大吃一惊,那只龙慢慢靠近黄帝,眼神变得十分温和,忽然开口对黄帝说:“天帝非常高兴看到你促使中国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以特地派遣我来带你升天去觐见天帝。”黄帝一听,点了点头,就跨上龙背,并且对群臣说:“天帝要召见我了,你们多保重,再会了。”

“请让我们追随您去吧!”大臣们说完,就一涌而上,希望爬上龙背,随黄帝一起走。可是那只龙却扭动身躯,把那些人都摔了下来。金龙戴着黄帝快速飞上天空,一下子就消失在云雾中了。群臣没有办法,只好眼睁睁的看着黄帝升天而去。一位大臣看着天空,若有所思地说着:“并不是每个人都上得去的啊!只有像黄帝那样伟大的人,才有资格呢!”

后来的人为了纪念这位帝王,就把黄帝升天的地方叫做“鼎湖”。

九龙升天图的故事 九龙升天图的儿童故事


九龙升天图的故事

在风光漪丽景色宜人的龙泉山上兴建了一座气势雄浑的龙泉禅寺。为了给宝刹增添风采,寺院的住持从京城重金聘来名画师,准备在大殿前壁上画一幅“九龙升天图”。

画师胸有成竹一丝不苟,先在画壁上打底,再按照九条龙的身姿,用粗线条描出简单的轮廓。

几个好事者充作内行,纷纷围上前来指指点点评首论足。

其中一个讥讽说:“您这是在画龙吗?我看倒有一点象蟒蛇。”

另一个接口揶揄说:“那么长的角,似乎在画牛,那么尖的爪,又象在画山鸡,你该不会画一个‘四不象’出来吧?”

第三个不甘落后,跟着挖苦:“这样的技艺敢登这大雅之堂,算你有胆量,不吹牛,如果换成我闭上眼睛,画的不会比你差!”

三个人神色飞舞嘻嘻哈哈的,极尽嘲笑讽刺之能事。画师一言不发,只顾专心画画,对身边的奇谈怪论卖弄是非者一概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几天以后,“九龙升天图”终于画成。画壁上的九条龙各俱姿色,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张牙舞爪腾云驾雾;那身上的鳞片色彩斑斓千变万化;灯泡似的大眼睛炯炯有神烨烨生辉。整个画面栩栩如生形象十分逼真,大有令人如入其境如闻其声之感。

整个乡野轰动了,前来观赏者络驿不绝,人人交口称赞,都被画师高超的技艺所折服,同声认为即使是吴道子、顾凯之等绝代画祖在世也将自愧不如。而细心的人发现,先前那几位嘲笑挖苦说闲话的人,不知什么时候也都出现在称赞的队伍中去了。

2九龙升天图的故事点评

几天以后,“九龙升天图”终于画成。画壁上的九条龙各俱姿色,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张牙舞爪腾云驾雾;那身上的鳞片色彩斑斓千变万化;灯泡似的大眼睛炯炯有神烨烨生辉。整个画面栩栩如生形象十分逼真,大有令人如入其境如闻其声之感。前来观赏者络驿不绝,人人交口称赞,先前那几位嘲笑挖苦说闲话的人,不知什么时候也都出现在称赞的队伍中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不了解事情的真相时,就不要轻易判断,更不要指指点点充内行。

一只眼睛的鹿的故事 儿童故事一只鹿的故事


一只眼睛的鹿的故事

离大海不远的地方有一片草地,草地里的草鲜美可口,是食草动物们的最爱。但正是由于常常有动物到这里来吃草,所以猎人和猎狗经常埋伏在草地周围,等待适当的时机,趁吃草的动物们不注意的时候突袭他们。

美味的鲜草把一头只有一只眼睛的鹿也吸引了过来,它已经冒险到这里吃过很多次草了,因为曾经受伤,只有一只眼睛,所以它比其他的鹿更加警觉和小心。当它吃草的时候,它会时刻注意着陆地这边的动静,一有风吹草动,它就会察觉到,然后及时逃命,所以它从来没有中过猎人的圈套。

一天,这只鹿又到海边的这块草地来吃草。它深信大海这边不会有任何危险,而陆地这边一定要谨防猎人的偷袭,所以它还是向往常一样,用好的那只眼睛注视着陆地这边,而瞎的那只眼睛对着大海那边。

正当它小心地防备着陆地这边的危险,啃食着美味鲜草的时候,大海这边不知不觉出现了一只小船,正静静地往草地这边靠近。当船离陆地不远地时候,在船上眺望地人发现了这只正在吃草的鹿,那个人带着碰碰运气的心理,拿来弓箭,瞄准对大海这边毫无防备的鹿,一箭射了过来,正中鹿的心脏。

突然中箭的鹿在临死前倒下的时候,痛苦地说:“我真是不幸,我小心翼翼地防范着陆地这边的危险,没想到我信赖的大海这边却给我带来了灾难!”

一只眼睛的鹿的故事点评

这则伊索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事实常常与我们的预料相反,以为是危险的事情却倒很安全,相信是安全的却更危险。这和家贼难防说的是同一个道理。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危险的地方,相反的,最危险的地方或许是最安全的地方。故事中一只眼睛的鹿缺乏了危机意识,最终失去了生命,中箭而死了。

三只蚊子与一只阴影的故事 儿童故事三只蚊子与一只阴影的故事


三只蚊子与一只阴影的故事

三只蚊子待在一个昏暗的角落里,它们一心在等待夜晚的降临,好去吸血。安静地等了很久,天还没有黑下来。它们不耐烦,就开始叽叽咕咕,互相诉起苦来了。它们共同的朋友——阴影,它常说自己是一个最喜欢沉思,也最不喜欢参加政治活动的学者,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第一只蚊子抱怨说,环境越变越坏,脏水越来越脏,虽说咱蚊子喜欢脏水,可也不能太脏了啊,连鲜艳点的衣服都穿不了。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活者还有什么意思!

阴影听了,忍不住也跟着叹了一口气。

第二只蚊子抱怨说:就是啊,人们越来越没有良心了,对蚊子们太残酷,简直不讲“蚊道主义”。天天不是用蚊香薰,就是用喷雾洒。

阴影听了,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

第三只蚊子一开口就回忆起过去来了。它这一段话用的词儿比较文雅。它说它曾经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对各种人的血都做过比较和研究,它能鉴别各种人血的滋味。它最欣赏的是孩子们的血液。因为孩子们喜欢吃糖,它们的血中带点难以形容的甜味,显然比成人们的血是高出一等的。

“学者”阴影虽然并不真正研究学问,但它对“研究”、“比较”和“鉴别”这一类字眼还是感到兴趣的,这时候它止不住发出了赞叹的呼声。

第三只蚊子的话还没有说完,第一只蚊子和第二只蚊子马上都回忆起自己过去所吃过的丰美的人血的味道来,感觉饿得不得了。它们都愤愤不平地大声吵嚷起来。

第一只蚊子叫:“人们不让我们吸血,凭什么啊,这地球又不是他们人类一个种群的!”

第二只蚊子用比第一只蚊子更大的声音叫:“他们反对我们吸血,明明就是限制我们的自由,不尊重我们的生存权利!”

第三只蚊子用比第二只蚊子更大的声音叫:“我们再也不能忍受了!”

于是三只蚊子一起喊:“为了自由,我们要马上行动起来!……”

这时候,阴影替它们感到担心,连忙提醒它们:“嘘!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讲得很好,可是要小声一点,小心一点!”

可是晚了,蚊子们的吵嚷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突然间,一阵滴滴涕的薄雾弥漫开了。阴影马上不做声了。三只蚊子惊惶失措地飞了起来。

第一只蚊子惊慌地叫:“敌人,敌人,敌人!”

第二只蚊子还强作镇定,说:“没关系!别害怕!”

第三只蚊子疯狂地喊叫:“冲啊,冲啊!我们决不妥协,决不投降,决不屈服!”

三只蚊子乱喊乱叫,乱冲乱撞,没多大会儿工夫,他们一个个都坠落下去了。

墙角里立刻又归于寂静。

阴影感伤地叹了一口气:“连几只蚊子都不能容了,多么可怕的现实啊!幸亏刚才我没有多说话,它们没有注意我,暂时还是少开口为妙。”

于是,它就又假装“研究”起它那些永恒的“学问”来了,仿佛刚才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2三只蚊子与一只阴影的故事点评

蚊子吸人血,确实非常讨厌,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才会用一切手段来消灭蚊子,

阴影感伤地叹了一口气:“连几只蚊子都不能容了,多么可怕的现实啊!幸亏刚才我没有多说话,它们没有注意我,暂时还是少开口为妙。”于是,它就又假装“研究”起它那些永恒的“学问”来了,仿佛刚才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