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的故事

孔子名叫孔丘,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父亲是个地位不高的武官。孔子三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他母只好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下来,把他抚养成人。据说他从小很爱学礼节,没有事儿,就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去学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孔子年轻时候,读书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特别熟悉。

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较精通。他办事认真。开头他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物资从来没有缺少;后来又当管理牧业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没到三十岁,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公元前500年,齐国的齐景公想拉拢邻国鲁国和中原诸侯,把齐桓公当年的事业重新干一下,就写信给鲁定公,约他在齐鲁交界的夹谷地方开个会。那时候,诸侯开会,都得有个大臣当助手,称作“相礼”。

鲁定公决定让鲁国的司寇孔子担任这件事。孔子到齐国后,跟齐景公谈了他的政治主张。齐景公待他很客气,想把孔子留下来。但是相国晏婴认为孔子的主张不切实际,结果齐景公没用他。但是齐国的大夫黎鉏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齐景公挑选了八十名歌女送到鲁国去。鲁定公接受了这班女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

孔子对这件事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政治主张。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革。这些国家的国君没有一个采纳了孔子宣传的政治主张。

最后,孔子回到鲁国,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上。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等,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改,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在认识论和教育方面,它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主张。他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门下弟子有上千人。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了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孔子的学习精神非常好。相传,在他晚年攻读《周易》的时候,曾翻来覆去地读,竟使编联《周易》的绳子断了好几次。根据孔子苦读《周易》的故事,后人引申出“韦编三绝”这句成语。形容勤奋读书。

2韦编三绝的故事寓意

学习像孔子这种大圣人学习读书的精神,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作为中国教育的先驱,孔子这么有才华还那么爱学习,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孔子对学习的追求与热爱,只要我们想学习就一定会学好,相信自己一定行。

3韦编三绝的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韦编三绝释义:

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编辑推荐

三把斧头的故事 儿童故事三把斧头的故事


三把斧头的故事

在一片美丽的森林边上,住着一个诚实善良的樵夫,他有一把锋利的铁斧头。每天,樵夫都要带着这把铁斧头上山砍柴。一天,樵夫在河边砍柴时,一不小心手一滑,把斧头掉到了河里。没有了斧头我该怎样赚钱养家呢?想到这儿,樵夫忍不住坐在河岸上哭了起来。就在这时,河神出现了,他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觉得樵夫很可怜,便沉到河里,捞起一把金斧头来,问道:“这把金斧头是你的吗?”樵夫摇摇头说:“这不是我的斧头。”

接着,河神又沉到河里,捞起一把银斧头来,问道:“这把银斧头是你的吗?”樵夫仍旧摇摇头说:“不是。”

河神第三次沉到河里去,捞起一把铁斧头来,问道:“这把铁斧头是你的吗?”樵夫看到自己的斧头,跳起来欣喜地说道:“没错,没错,这把才是我的斧头。”

河神很赞赏樵夫为人诚实,便把金斧头和银斧头作为礼物送给了他。樵夫带着三把斧头回到了家里,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告诉了朋友们。

一个贪心的樵夫听到后,十分眼红,决定也去碰碰运气。他跑到河边,故意把自己的铁斧头丢到河里,然后坐在河岸上假装痛哭起来。

河神果然从河里冒了出来,来到他面前。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后,河神沉到河底捞起一把金斧头来,问道:“这把金斧头是你的吗?”贪心的樵夫高兴地叫道:“是的,是的,这正是我丢失的斧头!”

他那贪婪和不诚实的样子遭到了河神的痛恨,河神没说话,拿着金斧头沉入了河底,再也没有出来。贪婪的樵夫不但没有得到那把金斧头,就连他自己的铁斧头也拿不回来了。

2三把斧头的故事点评

为什么诚实的樵夫得到了金斧头,而贪心的樵夫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呢?这是因为两种不同的品质带来了不同的结果,诚实让人赞赏,而贪心让人痛恨,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善良而诚实的人。

三尾鱼的故事


三尾鱼的故事

有一个池塘,里面有三尾鱼,一尾是精明的,一尾是平凡的,一尾是傻子。

有一天,有两个渔翁由河岸上经过,瞥见了这个池塘,便相互约定,马上动手打捞塘里的鱼。

那尾精明的鱼听到了,心里非常恐惧,毫不迟疑,从通向河流的水道逃到河里去了。那位平凡的鱼听了,仍然呆在原地不作声,等到渔翁真的来了,它在想由水道出,殊不知这条水道已被渔翁们堵塞住了。它心里非常焦急,便谴责自己:“我太过于迟疑了,所以才到了这个地步,现在要想逃脱却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也不可以完全失望,不论用智谋或是用武力,非尽力挣扎不可。”于是,它便装做死鱼,浮在水面,有时翻过肚皮来。渔翁见了,以为它已死了,便把它拾起来,顺手丢在河岸上。它得到了机会,用力一跳,便跳到河里去了,因而才免一死。

至于那尾麻木的鱼,依旧在水塘里游来游去,结果就被渔翁打去了。

2三尾鱼的故事点评

三尾鱼听见渔翁要打鱼,精明的鱼毫不犹豫的逃走了,平凡的鱼虽然反应慢了点,但最终还是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逃过一劫,而傻子鱼依旧在水塘里游来游去,结果就被渔翁打去了。我们都要像精明的鱼那样,在意识到危险靠近时马上做出决定,并实施。要保护好自己哦!

三兄妹杀死巨人的故事 儿童故事三兄妹杀死巨人的故事


三兄妹杀死巨人的故事

从前,有两个兄弟和一个妹妹。大哥名叫万格拉,二哥叫潘格拉旺,他们的妹妹叫尼阿贝。

两个兄弟和一个妹妹友好地生活在一起,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他们总是一起做农活,一起种菜。

每天,万格拉和潘格拉旺在菜园里种菜,尼阿贝在家里做饭。做完了饭她就纺线。尼阿贝对她的工作很精心,她纺出来的线很长很长。

一天,一个巨人忽然来到他们的家,他把尼阿贝抓走了,把她背到自己的家里。巨人想把这个女孩子变成他的一顿美餐。

万格拉和潘格拉旺收工回到家里,他们惊讶地发现小妹妹不在家,只看见尼阿贝纺的线从屋里一直拉到外面的路上。万格拉和潘格拉旺跟着线出发了,他们相信妹妹是用这条线为他们引路的。

两个兄弟顺着线走啊,走啊,一直走到巨人住的房子边,这时候他们明白了,他们的妹妹一定是被巨人抓走了。

两个兄弟来到巨人的房子门前,万格拉敲了敲门。

“你们来这儿做什么?”一个巨人打开了门,她是一个女巨人,是巨人瓦图沃的妻子。他们还有一个名叫瓦岗的儿子。

“我们想找个工作。有什么事让我们做吗?”万格拉间。

巨人听了他们的请求很高兴,万格拉和潘格拉旺被巨人雇用了。

“你们来做饭吧。你们把关在笼子里的那女孩切成片,把她做成我们的一顿美餐。”巨人对兄弟俩说完,就到菜园去了。

万格拉和潘格拉旺很快行动起来。他们放出了他们的妹妹,并且把她藏起来。然后,他们飞快地把巨人的儿子瓦岗做成一道菜,准备给巨人们吃。

最后,他们离开了房子。他们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把附近一座木桥的桥墩锯断。巨人们经常从这座桥上过,如果他们再从这座桥上走,桥就会断裂,巨人就会摔下去,落到桥下埋好的尖矛上。

不一会儿,巨人和他的妻子回家了。他们觉得饿得慌,就开始吃饭,这时候,屋顶上的一只鸟忽然唱起来:“嗤!瓦囹沃和他的老婆把他们自己的孩子吃了。”

巨人们大吃一惊,他们仔细看看正在吃的东西。

那只鸟唱的是对的,瓦图沃和他的妻子在汤里发现了他们儿子的手指头。

瓦图沃的妻子跑进她儿子的房间,她在那儿看见了儿子的头。两个巨人大发雷霆,立刻叫万格拉和潘格拉旺过来,当他们发现兄弟俩已经走了的时候,立刻跑出去要杀了他们。

万格拉和弟弟藏在桥的另一头。两个巨人拼命跑到桥中间。由于他们很重,桥断了,他们掉进下面的山谷。两个巨人落在万格拉兄弟竖起的矛尖上,立刻死了。

万格拉和弟弟回到巨人的房子,把妹妹尼阿贝救出来。他们还发现被锁在几个笼子里的其他村民。兄妹三人把他们都救了出来。大家一起回家过上了和平的生活。

2三兄妹杀死巨人的故事点评

兄弟俩决定去拯救自己的妹妹,他们和居然斗智斗勇,靠着绝妙的计谋打倒了巨人,还拯救了自己的妹妹,实际上也拯救了整个村子,遇到危险的时候,要有直面危险的勇气,同时运用智慧取胜很重要。

三位教官的故事 三位教官的故事点评


三位教官的故事

因为山羊自卫能力太差,所以经常成为狮狼虎豹等肉食者们的首选,以致山羊数量急骤减少濒临灭绝。

仁慈的上帝明察秋毫,决定改变这种现状。他派猿猴、海豚和苍鹰担任山羊的教官,想把山羊训练成有独特生存能力的强者,好让羊族今后生存中不受欺凌。

如何对山羊进行训练呢?三位教官之间产生严重分歧。它们各抒己见,认为只有按照自己的方案训练,才能使山羊掌握本领。

猿猴抢着发言:“要使山羊摆脱困境,上策是让凶残成性的肉食者们可望而不可及无从下手。就象我在树上自由自在生活,那些自诩是森林的强者们又怎能奈何于我呢?因此,当务之急就是教会山羊上树的本领。”

“学会上树有什么用途?树上生活再好也不如海洋,”海豚立刻提出反对意见:“海洋水域广阔活动空间大,练就一身强硬的游泳技能,进退自如,谁敢来欺负?依我说,要使山羊得以自立,关键要教它们学会游泳。”

“你们的见解愚不可及,”雄鹰马上进行驳斥:“你们只懂得怎样躲避苟且偷生,这是懦夫行为。你们看,我可以在辽阔天空中自由翱翔,而不受制于任何人,倒是那些可怜的小家伙见到我避之唯恐不及,这就是强者风范!所以,要彻底改变山羊孺弱的性格,让它学会飞的本领才是目前最迫切的需要!”

三位教官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山羊在一旁无所适从。它被弄糊涂了,以自身的条件,该学哪门技术?学爬树?学游泳?学飞翔?似乎都不现实。

三位教官还在争论,该学什么还未定论。所以至今,山羊还是森林中的被肉食者。

2三位教官的故事点评

三位教官之间产生严重分歧。它们各抒己见,认为只有按照自己的方案训练,才能使山羊掌握本领。猿猴想教会山羊上树的本领,海豚要教它们学会游泳,雄鹰要让它学会飞。三位教官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山羊在一旁无所适从。它被弄糊涂了,以自身的条件,该学哪门技术?学爬树?学游泳?学飞翔?似乎都不现实。要让别人学习某一种本领,也要考虑其自身因素,山羊没有猿猴灵活,不能下水,也没有翅膀,一样本领也学不会。

狡兔三窟的故事 狡兔三窟的意思


狡兔三窟的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相国田文,号孟尝君,门下养了三千宾客,其中有一个门客叫冯谖(xuān),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但一直没有受到孟尝君的重视。一天,孟尝君召集宾客,问道:“我在薛地放了不少债,谁能为我去收取本利?”别人还没开口,冯谖抢着说:“我愿意去。”孟尝君点头同意。冯谖又问道:“我收完了债,要给您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随口说:“先生看我家中缺什么,就买什么吧。”

冯谖带着债券来到薛地,他召集老百姓,把债券核对后,放火烧了。他对老百姓说:“孟尝君体谅大家的苦处,命令我将所有的债券一概免除!”借债的百姓无不感激涕零。

冯谖见到孟尝君后,诉说了一切,孟尝君很不高兴。一年后,齐王罢免了孟尝君,三千宾客都跑了。冯谖劝他去薛地居住,孟尝君的车子走到离薛地还有一百里的地方,薛地的老百姓就前来迎接。孟尝君叹了口气说:“先生为我买了‘义’,我今天才算真正见到了。”冯谖说:“狡兔三窟,方能免除一死,如今只有一窟,还不能高枕而卧,让我再为您凿两个窟吧。”

冯谖来到魏国游说,魏王派出使者带着马车一百辆和黄金千金,去薛地聘请孟尝君。冯谖又劝孟尝君拒绝他们的聘请。这样,魏国的使者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就是不肯到魏国去做相国。

齐王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恐怕孟尝君为别国卖力,连忙派大臣带上千斤黄金和一柄有白玉佩带的宝剑,到薛地去向孟尝君谢罪,并恢复了他相国的职务。这就是冯谖为孟尝君凿成的第二窟。

随后,冯谖又要孟尝君向齐王请赐先王的祭器,在薛地建造宗庙,供奉起来。宗庙建成后,派人去报告孟尝君说:“三窟已成,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2狡兔三窟的故事延伸

【注音】jiǎotùsānkū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解释】窟:洞穴。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移花接木、掩人耳目

【反义词】瓮中之鳖

3狡兔三窟的故事之孟尝君小传

孟尝君是薛国(夏商周三代东方的一个诸侯国,今官桥、张汪镇一带)国君田婴之子,田婴死后他继承封爵,称薛公,号孟尝君,以养士而闻名天下。

孟尝君可说是“生不逢时”。因“五月五日生不利其父母”,曾被遗弃,母亲暗中喂养,他才免遭不幸。长大成人后,田婴见他聪明过人,能言善辩胸怀大志,才转忧为喜立他为太子。孟尝君即位后,广招天下贤士,不问是官吏还是逃犯,是名人还是庸人,他都热情接待。平时与门客闲谈,他都让随从躲在屏风后面记录,记下门客的家庭住址及生活情况。门客知道后深为感激,发誓报效知遇之恩。各地人士慕名而来,门下食客竟达3000余众。

4狡兔三窟的故事启示

冯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他使用了聪明的方法试探了孟尝君,试探过后他相信孟尝君是真的爱惜人才,所以才决定为他做事。冯谖为了帮孟尝君建造“狡兔三窟”,可没少费心思,先是免了薛邑百姓的债务,让他们对孟尝君感激涕零,帮孟尝君取得民心,接着在孟尝君被革职后,说服梁惠王让孟尝君做丞相;最后迫使齐湣[mǐn]王又把孟尝君请回来。孟尝君能在齐国做几十年的太平丞相,和冯谖“狡兔三窟”的计谋是分不开的。我们应该学习孟尝君的宽容大度、齐湣王的知错就改、冯谖的足智多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