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德弟弟总是很心疼自己,晚上睡觉要先躺在妈妈怀里睡,心情不好睡不着时就坚决要求妈妈起立抱着,光抱着还不行,得摇着,摇着也不够,还得边走边摇,嘴里仍要嗯嗯呀呀地哼着小曲,这样大概最多半小时方可入睡-这样的入睡其实是假的,因为他总会半睁着眼监视妈妈,如果企图将他放下,那他的的眼睛就会倏地一亮,跟着放声大哭仿佛受了多大委屈。

今夜亦如此,且反复了几次。妈妈这下可气得不得了,边数落边撂下他不管,任其嚎啕惊天动地只管搂了娃娃去睡。爸爸一听儿子这般,心肝宝贝地叫着一路小跑而来拾起儿子就晃。妈妈怒气未平,指责老爸惯孩子,妈妈叫到:“放下他!我到要看看他能闹到什么时候!”爸爸才不听!继续摇呀摇。妈妈震怒,再次要求:“放下!”“放下!”爸爸佯装不知,腾出一只手把卧室门开个缝一副侧耳倾听的模样,还说:“咦,深更半夜怎么这么吵?”妈妈没辄,无奈地说:“爱抱就抱吧!反正我不管了!”

这时,娃娃宝贝实在看不过眼,她恳切地劝老爸:“爸爸,放下弟弟吧!他妈妈不喜欢他!”

儿歌新编

有这样一首儿歌:“大苹果对我说,它呀真想亲亲我!”

大灰狼是娃娃既喜欢又害怕的一个重要动物。有例为证:每晚临睡前,娃娃必要求一则有关大灰狼的故事,其中最恐怖的是“小红帽”。在妈妈绘声绘色的讲述里,娃娃常常在床上东躲西藏。虽说害怕可是刺激带劲,遇到娃娃不想睡觉光想捣蛋的时候,妈妈就敲敲墙尖着嗓子学大灰狼,娃娃就会迅速用被子蒙起头光露着撅起来的小PP和两只轮换蹭的小脚丫。这天,讲大灰狼之前,妈妈顺嘴说:“大灰狼对我说,它呀真想吃掉我!”

没想到这以后娃娃很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我听到她常常自得其乐地念:“大苹果对我说,它呀真想吃掉我!”

今儿一大早刚起床,娃娃对老爸说:“娃娃要吃巧克力。”爸爸没答理。娃娃就绕着爸爸反复地唱:“巧克力对我说,它呀真想吃掉我!”

精选阅读

010送给儿子一个带锁的日记


要培养男孩的气质,我们就不能忽视男孩的敏感期。这个敏感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在6~12岁,另一个阶段则是青春期,一般在12~16岁。

在第一个阶段,男孩开始对自己的性别感到敏感。他开始试着成为一个男人。他们突然变得吵闹、爱打斗,喜欢超人和宝剑。而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诞生,也是培养男孩气质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男孩开始有一些自己的小秘密,因此,不止一位家长说:“儿子越大越不听话,他不再像从前那样,什么事都和父母讲。”还有的家长发现,男孩有些事背着自己,有些东西藏起来不让自己看见,同学之间的书信和他自己的日记总要放到安了锁的抽屉里。

对于这种种状况,很多家长对男孩的这种行为感到不安,怕男孩染上坏毛病。为了弄清男孩的真实想法,很多家长采取了诸如偷看男孩的日记等非常规手段了解男孩的心事,结果引发了母子或父子之间的关于个人隐私的争吵。

“妈妈,你不能偷看我的日记!”

“这怎么能说是偷看呢?妈妈看儿子的日记是为了多了解你,及时发现你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问题,妈妈好来帮助你。”

“我不需要你的帮助!你如果再偷看我的日记,一切后果由你自己负责!”

“怎么说话呢?我是你妈妈,难道我把你养这么大,还没有资格看看自己儿子的日记吗?”

“那是我的秘密,是我的隐私。你没有经过我的允许,就擅自偷看我的日记,你是侵犯我的隐私、侵犯人权!我虽是你的儿子,可是我也有人权!”

这样的争吵是不是也经常出现在你和你儿子之间?

如果了解了男孩青春期的心理特征,我们就应该明白,父母不但不能偷看、偷听男孩的隐私,还要帮助他们学习更多保护隐私的方法,因为懂得个人隐私的保护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尊重男孩的隐私,教育他们保护好个人的隐私,是父母教育男孩的重要内容。然而,在许多父母眼里,男孩似乎永远是长不大的。他们没有意识到男孩正在长大,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自己的隐私,随意闯入男孩的“隐秘世界”,采取粗暴干涉的强制手段,如拆信、监听、悄悄查看日记以及打骂、禁闭等,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只能引发父母与男孩之间的争吵。让男孩拥有隐私,就是维护男孩的身心健康;尊重男孩的“隐私世界”,就是对男孩人格的保护。父母也会因此而赢得男孩的敬重和爱戴。因此,家长对男孩的隐私应持有正确的态度。

有位父亲说:我的儿子在小学五年级时就十分明确地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发现了他的变化,我和妻子都很高兴,因为这是他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一个毫无保留地在父母和他人面前诉说自己内心感受的傻儿子是不会成为成熟男人的,当时他用的是我替换下来的写字台,我主动将写字台抽屉的钥匙交给他,让他学会保守自己的秘密。后来,他上了初中、高中,他有了一些同学的来信,包括女生的信。我们在教育他如何与同学搞好关系、与异性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时,还嘱咐他一定要妥善保管好这些信件,不要遗失在外面,免得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认为尊重男孩的隐私,是父母教育男孩的重要内容。

这位父亲的做法是明智的,允许男孩有自己的小秘密,尊重男孩的隐私权,给男孩一个自由的空间,为男孩能深藏一份隐私创造条件和环境。这样,男孩在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反而愿意倾吐心中的秘密,使两代人的感情更融洽。

尊重男孩的隐私,并非意味着放弃教育男孩的责任。须知心理断乳期的男孩,虽然自主、自尊意识增强了,但正确的世界观还没有建立,他们爱独立而又不知如何独立,求自由却不懂何为自由,心理意识交错复杂而充满矛盾,还很不理性。所以,父母对男孩的隐私要给予积极的引导。

送给儿子一个带锁的日记

尊重男孩的隐私,并非意味着放弃教育男孩的责任。须知心理断乳期的男孩,虽然自主、自尊意识增强了,但正确的世界观还没有建立,他们爱独立而又不知如何独立,求自由却不懂何为自由,心理意识交错复杂而充满矛盾,还很不理性。所以,父母对男孩的隐私要给予积极的引导。

教育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则


所谓好父母,无非就是自己坚持不断的成长,提高认知和格局,这不但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而且还会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与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昨天和客户一起吃饭,席间聊到孩子,大家都很羡慕刘姐,因为她的女儿从小到大都非常优秀,目前正在英国读大学。

“给我们传授一下秘诀吧?”很多像我这样初为人母人父的人,对于育儿知识的渴求是很迫切的,尤其是面对比较成功的前辈。

刘姐笑眯眯的看着我们说:“哪里有什么秘诀?就是我和老公一直都比较努力,这些年倒是一直在成长。”

“对啊,刘姐这些年,几乎每年都会掌握一些新的技能。”刘姐的同事小丁马上呼应。

于是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说刘姐刚来公司的时候,是负责市场部的,对技术和产品不了解,后来她自学了产品设计,还能看懂一点技术代码,现在已经是分管技术和市场的副总了。

刘姐告诉我们,她每天下班回家后,都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也会定期和女儿分享她所取得的成绩和收获,所以女儿从来都是很自觉地写作业,考试成绩也很优异。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所谓好的父母,其实就是自己能够不断成长的父母。

心理学有句话很有名:“当父母将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放在教育的首位,孩子就一定能受此影响,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以求发展成为与父母同样健康积极的人生来。”

的确,为人父母,唯有自身坚持不断的学习和成长,才能给予孩子正面积极的影响,也才是真正的好父母。

燕子是我小时候的玩伴,当时班级里的女生少,彼此关系都很亲密。

但我父母一直不赞同我和她一起玩,理由就是觉得她的爸妈太不上进了。

那会,我们的父母都在连队种棉花,每次连队技术员培训新的技术知识,她的父母都很少参加。

“她爸妈一点也不上进,她早晚会和他们一样的。”爸妈坚持认为,燕子的父母会给她带来不好的影响。

当时我自然是不信的。

谁知道,上了初中后,她忽然就辍学了。

因为她觉得数学太难了,学不懂,她爸妈也觉得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嘛?还不如回家帮他们干活。

父母的话居然真的应验了,而且,现在她依然在连队种地。

直到后来我读到了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说过的这句话,我才明白爸妈说的是有道理的,那句话是:“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自我完善。我们强化自身成长的力量,才能成为他人力量的源泉。”

身为父母,自身不愿意成长,缺少自律,孩子自然也会跟着学,而且,在孩子面临选择的时候,由于自身认知的局限,给孩子的建议也是有局限的。

虽然我的爸妈和燕子的爸妈一样,都是普通的农民,但是我爸妈除了勤勤恳恳的种地,还始终坚持学习新的务农知识,这点深深的影响到了我,也是我最初努力学习的榜样,而今是我坚持成长的动力。

为人父母,追求成功固然重要,但唯有追求成长才是让孩子受益终生孩子的财富。

有人说,孩子跟父母共同成长,那是孩子的幸运,因为孩子有了个好榜样;而父母跟孩子共同成长,那是父母的智慧,因为父母没有被out。

还记得那个火遍网络的嫌弃父母不配有他那么优秀儿子的小男孩吗?那就是父母不坚持成长的活生生的案例。

而父母坚持不断成长,还可以使自己拥有独立的生活,而不至于将孩子作为世界的中心,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题。

我女儿3岁多,嘴巴很甜,每次钻到我怀里说“我爱你”的时候,我整个人都被融化了,恨不得24小时陪着她。

有段时间,除了陪她,我完全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读书、学习和健身都受到了影响。

后来我重新做了调整,每天早起固定时间读书,雷打不动。女儿起初试图说服我陪她玩,尝试了几次后,她居然也开始和我一起看书了。

而且还很认真的告诉我,我要和妈妈一样爱看书爱学习。

这个改变,不仅让我重新拥有了自己学习的时间,而且还意外收获了女儿独立阅读的一个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女儿对我的爱,一点都没有减少,反而她会很骄傲的说,我的妈妈最会写文章了。

很多时候,我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很容易就把自己没实现的理想寄望于孩子来完成,而这往往不切实际的。

因为你不确认你的理想就是孩子的理想,而且我们的过度关心和过度照顾,往往限制了孩子的成长空间。

唯有父母的成长,才会让孩子持续成长。

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曾说过:“孩子本不是孩子,因为他们天然具备与大人同等的智慧,不用开发,就能洞察大人一切。”

也就是说,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想要孩子成为一个努力的人,优秀的人,自己得先努力成长起来。

毕竟,没有人喜欢被压迫。

所以,在逼迫孩子成长之前,我们自己要先坚持成长。

男孩爱玩娃娃怎么办


晓文1岁半的儿子特别爱玩娃娃,这使她有些困惑,该不该制止宝宝呢?宝宝长大会不会因此而缺乏阳刚之气呢?

给宝宝选购玩具时,人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做出不同选择,给女孩买娃娃、毛绒玩具之类,给男孩则买玩具汽车、玩具飞机等等。好像这是天经地义的、很自然的事。如果发现有的男孩抱着娃娃玩,就觉得不正常,甚至还要出面制止,似乎玩娃娃的男孩子长大就成不了男子汉。

其实,漂亮可爱的娃娃是婴幼儿期宝宝很好的玩具,男孩女孩都会喜欢,有的宝宝睡觉时还必须抱着娃娃睡。只不过很多情况下是大人把男孩和女孩的玩具有意区别开了,不是宝宝的自然选择。事实上,娃娃游戏对宝宝的情感发展很重要,模仿大人抱娃娃,给娃娃喂饭,哄娃娃睡觉,跟娃娃做游戏,这些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宝宝关心他人、照顾他人的良好品质和耐心细致的性格,这对本身攻击性比较强、比较粗心的男孩来说,更有助于他形成健全的人格。

父母不应该制止男孩玩娃娃,也不应该制止女孩玩汽车飞机,让男孩在侠骨之外多几分柔情,让女孩在细腻之外多几分坚强,这才是明智的父母。

为宝宝记一本独特的日记


请用心地为孩子做一个“身份特征纪念册”,在那里面不需要放照片,而是要记录下您的孩子说过的话或者是与孩子有关的符号。

每本纪念册需要6张4"×6"大的白纸(那种硬质索引卡片是最理想的材料)以及一支钢笔或铅笔。

有些妈妈喜欢标新立异,会使用五颜六色的马克笔或者会通过电脑打印出来所要保存的文件。如果您喜欢艺术风格,当然可以运用于其中。但是我个人认为准备好铅笔和纸就可以了。

现在请给自己留出一段安静时间,仔细阅读下面提出的六个步骤。在每张纸上对应地回答一个问题。随心所欲地通过绘画、符号以及文字来表达您的想法。这本纪念册不仅是您的一件纪念品,而且对于孩子来说也具有纪念和保存意义。

如果想永久保存这本纪念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您写好的纸或卡片插到一个4"×6"大的相册中(有塑料薄膜套的那种)。

第一步:描述您的孩子。

假设您偶遇了一个老朋友,他(她)从没有见过您的孩子,他(她)会要求您讲讲您孩子的情况。请闭上眼睛,仔细地思考一下。

如果您有一张孩子的照片,把它放在您的前面来帮助您集中注意力。在第一张卡片上请写下所有的您能想到的可以用来描述孩子的形容词(包括褒义词以及贬义词)。请想一想,孩子是什么样的呢?

第二步:在孩子的众多特质中,选择您最喜欢的那些特质。

在您的心目中,孩子的哪些特质可以使他(她)能讨人喜欢?孩子哪些可爱的特质是您此刻最想记住而且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请在第二张卡片上写下孩子所有积极的特质。

写完后,请花几分钟思考一下:这些特质有多少和我不一样?有多少和我相同?和我丈夫的特质相比又如何呢?请把您的答案也写在卡片上。

第三步:找出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您的孩子喜欢做什么?这可能和您的喜好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请仔细思考一下。如果您的孩子可以任意地做选择,他(她)会选择去做什么事情?他(她)在平时的空闲时间都干些什么?现在他(她)是否在做他(她)痛恨的事情(或者至少是他(她)不愿意做的事情)呢?

请悄悄地走到孩子的房间看一看,尝试去了解一个真正的孩子,了解孩子真实的一面以及他(她)的兴趣所在。然后请把您的想法写到第三张卡片上。

第四步:描述孩子的气质类型。

请想一想您的儿子或女儿的气质类型是哪一种呢?攻击挑衅还是冷静?喜欢社会交往还是比较孤僻?容易满足还是比较苛刻?悠然自得还是紧张不安?外向开朗还是内向害羞?喜欢学习还是喜欢运动?自我激励还是需要外部驱动?机智灵活还是固执僵化?敏感还是迟钝?只关注自己还是会去关心他人?独立还是依赖?如果让孩子自己做选择,您发现他(她)更喜欢呆在家里还是到户外活动?孩子做事情时常常很安静还是很活跃?他(她)喜欢与别人呆在一起还是喜欢自己独处?请把您的答案写在第四张卡片上。

第五步:明确孩子的学习方式。

《心智的结构》一书的作者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每个孩子天生就具有八种智能,当他(她)利用自己的优势智能进行学习时会取得最佳效果。为了帮助您辨认出孩子的优势智能,请对照下面列出的八种智能的概述,看看哪一种智能的描述最适合您的孩子,同时在第五张卡片上写下您的发现,标明孩子独特的学习方式。如果您不能确定孩子的哪种智能突出,那么请仔细观察孩子一段时间,请教一下孩子的老师,尝试了解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

语言智能占优势的孩子:喜欢阅读、写作以及讲故事。他们通过听、看文字进行学习,而且他们掌握了相当多的信息,词汇量大,可以一字不差地记忆知识。

身体运动智能占优势的孩子:可以自如地控制身体姿势,保持身体平衡。擅长体育活动,可以熟练地运用身体语言表现艺术性的活动,善于完成小肌肉活动任务(精细动作任务)。

内省智能占优势的孩子:具有很强的自我理解能力,独创性强。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目标独自工作,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

人际智能占优势的孩子:理解他人,具有很强的领导和组织能力。有许多朋友,善于做决定和调解纠纷,喜欢参加社团活动。

音乐智能占优势的孩子:具有良好的节奏感、音高感以及旋律感,并且伴随音乐会做出反应。他们善于记忆各种旋律,能准确把握时间,喜欢唱歌或是哼唱曲调,有的可以演奏乐器。

数理逻辑智能占优势的孩子:可以理解数字、模型以及逻辑关系,喜欢科学和数学。他们善于分类、提问、做实验以及计算出结果。

空间智能占优势的孩子:喜欢绘画、设计以及创造,而且喜欢想象和幻想。他们能清楚地记得自己看过的、读过的地图和图表,擅长使用颜色和图片进行工作。

自然认识智能占优势的孩子:喜欢户外活动,好奇心强,会把环境按照某种特征进行分类。

第六步:正视孩子的缺点。

孩子的哪些弱点或者“颇具挑战性的特质”可能会阻碍他(她)获得快乐、满足或是成功呢?孩子的这些消极特质可能会有损他(她)在老师、同伴或是同伴父母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也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这些缺点可能正是您对孩子悄悄关注或担忧的地方。比如说,孩子是否会因过分敏感而变得很容易哭、轻易放弃或是变得自私呢?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是否很短暂?他(她)是否具有攻击性或者脾气急躁呢?请把您的孩子的缺点写到第六张卡片上。

超级娃娃综合症


我的母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数学系毕业从来没有考过第二名,我小时候早慧,被妈妈重点培养。小学时成绩优异,曾经跳级,上了初中到高中,为了分数和成绩我受过无数的打骂和责备,为此影响了母子感情,最后考入了一所一般大学,还好妈妈帮我选了一个好专业。但我至今常常在高考的恶梦中惊醒。

工作十年来,突然感觉到原来自己曾经嘲笑的高分低能的人就是我自己。记得我有一段时间回忆了一下十年来的一些行为和思想经常脸红。我和我的一位领导谈过这些问题,得到了他的认同。

好象我非常聪明学东西一学就会特别擅长记忆,考试准能通过分数还不低。可是我又非常单纯,处理问题考虑问题学生气息浓厚有时候犯一些低级错误。

又对照一下自己的同学发现他们居然和我很相象,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在我的身上有着比较显著的体现。我的一位博士的同事常常遭到大家的取笑,原因也很可笑,我想这种弊端在他身上体现的更为经典。

爱和自由是如此的难以获得,我们已经付出了几代人的代价。

教育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则


在孩子的教育中,往往做比说管用,家长的行为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发展。当孩子范错误的时候,家长不要急着打骂,要追述一下原因,探索一下孩子的心理。找到根源,治理源头。

儿子今年8岁,是个小顽固。他做错事从不承认是他做的,即使当场把他抓住,他也咬着牙说不是他。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大道理也讲了,可他还是那副德性。

这天早晨,我一起床就发现婆婆送来的花生被老鼠糟蹋了。老鼠进了屋,抓抓不到,赶赶不走,请神容易送神难啊!如果不赶快把老鼠进来的路径堵住,家里可就要成鼠窝了。我从这个房间找到那个房间,发现是厨房窗户惹的祸。仔细看,乳白色的窗框上还留有老鼠脚印。

家里只有我和儿子两个人,我没开窗户,那就是儿子打开的了。这个鬼儿子,不知跟他说过多少遍,打开窗户要随手关上,可他就是不听,得好好说说他了。

我把儿子喊过来,指着窗户还没来得及说话呢,儿子就说窗户不是他打开的。铁的事实就摆在眼前,他还不承认。我来气了,操起扫帚朝儿子的屁股就是一顿猛打。可儿子宁可让我打,也不承认窗户是他打开的。

过了几天,楼下邻居喊我,我顺手打开窗户把头伸出去同邻居说话,蓦地想起,那晚的窗户就是我这样和邻居说话时打开的。原来,我冤枉儿子了。一阵内疚从心底涌起。

我走到儿子面前蹲下来,郑重其事地对他说:“儿子,窗户是妈妈打开的,妈妈冤枉你了,还打了你,是妈妈错了,对不起,儿子!”儿子什么也没说,尖起小嘴在我的脸上啄了一下。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竟发现儿子再没那么顽固了。做错事了,不仅承认,还主动跟我说。

原来教育孩子靠打、骂、讲大道理是不行的,只有做父母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你四招 帮娃娃顺利入学


孩子步入小学,开始学校的学习生活,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场转变与挑战,同时对整个家庭而言,也不是一件小事情。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入学节奏,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更好得适应并且调整呢?为了减轻家长与孩子的压力,来自澳大利亚心理学会的专家们,结合经验丰富的老师,分享了各自的智慧观点,并且通过四个策略帮助父母与孩子适应入学节奏。

与老师们交谈

学样的老师们都经历过太多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因此,如果要问谁对此最有经验、最能帮助安抚家长与孩子感到紧张的入学节奏?非老师们莫属。

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表示,好消息是走进学校大门的孩子不会像父母所恐惧的那般孤独无助。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不是唯一一个面对入学节奏的孩子。而学校则会考虑帮助孩子面对在开学第一天所需要做的事情-意识到别的小朋友。未必总是通过直接的方式,也有可能通过老师的观察,进而选择适合孩子的方式方法,包括将学生们分成小组,以自我介绍为开端,帮助孩子之间相互了解、熟悉。

也许,孩子们不会很快就认识到特定的好朋友,但是无论怎样,他们都不会很孤独。

熟能生巧

当孩子开始应对入学节奏,无论是否对孩子与家庭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变化,都通过一些规划和实践,培养出信心。

父母帮助孩子在入学之前,提早思考并练习学校常规,是帮助孩子降低每天早晨在上学之前或整个上午潜在压力的一种方式。提前计划将意味着帮助孩子在入学第一天,迎来相对平静的心境。

同时,父母也可以培养孩子在与人相处、交流当中保持自信,并且练习一些策略、技巧。当准备得越多,就越平静;更多的计划,让孩子更加得顺利。

与孩子交流

确保与孩子间的所有交流方式都公开、透明,从长期角度帮助他们更安心得应对入学节奏。另外,了解孩子的感受很重要。

同时,专家提醒父母,需要诚实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并且确保在必要的时候向孩子提供支持。

控制自己的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会因为没有小伙伴与自己一同入学而异常紧张,而这恰恰由于被灌输了父母的焦虑情绪。

专家建议父母需要监控自己的应力水平,孩子会感知并承袭父母的情绪,所以日常言行中的积极态度无疑更加重要。同样,恐惧会传染,除非父母大惊小怪,否则孩子往往并不确定父母在担心什么。

事实上,孩子对于步入小学、没有朋友、孤独并没有完全实质上的概念,除非父母或家长将此升级为一个大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