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参与进孩子的纷争中”

范先生男34岁职业:医生

儿子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很喜欢告状。谁抢了他的东西吃了;谁把他的汽车模型搞坏了;谁骂他是笨蛋了;谁中午不好好午睡,还吵醒了其它的小朋友了……开始时,我们还蛮当真,他妈妈为此还特意去幼儿园找过老师,要求对其它的小朋友进行教育。可是后来就发现,事情根本不像小子说的那样,有些是经过他添油加醋,有些更是本末倒置,罪魁祸首原来就是他。

我和妻子都是热情豁达的人,朋友很多,节假日常常有聚会,其中通常总有四五个小孩子。孩子多了,肯定是战争连绵,纠纷不断,告状自然更令人应接不暇。

“阿姨,你孩子打我了”;“爸爸,他不让我玩玩具”;“妈妈,他抢我东西吃”……面对如此令人头疼的局面,我最初的处理办法是以打骂自己孩子为代价而换取对方及其家长的满意。但是我发现,这样做的后果十分严重,儿子的心理失去平衡,认为我偏袒别的孩子——大家都有错,为什么挨打的总是我?因此,我们的父子关系一度就变得十分紧张。

我终于醒悟我的做法牺牲太大,让儿子因此而生出逆反心理。于是我向所有来家里玩的孩子提出了几个要求:第一,怕“打”就不要参与玩,来玩就不要怕“打”;第二,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以后随便谁来告状概不受理;第三,在谁家玩就谁说了算,那家的孩子就是游戏领袖和总指挥,凡事可以向他报告。

规则看上去有些冷酷,但孩子们却都欣然地接受了,依然兴高采烈地玩在一起。因为顾及以后还要到人家家里玩,儿子并没有成为小霸王为所欲为,他妈妈所担心的矛盾不仅没有升级,反而和平了许多,我们的耳朵也清静了许多。

“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成了小家伙们的口头禅。看来,他们已经接受和习惯了不告状自己解困的游戏规则,知道如何相处才能友好合作;怎么做才能获得玩具,才能被允许进屋加入游戏群体,那就是态度近乎温和地互相协商。

专家忠告:

身为父母,一定要抓住时机做出告知和引导孩子的努力,不要轻易参与进孩子的纷争中。阻止孩子养成动不动就告状的行为,我们应该把解决问题和冲突的时间、空间全部留给孩子。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的处世态度,教孩子一些处理问题的行为技巧,帮助他们制定和完善合理的游戏规则,并督促规则的落实。

人生就像是一面镜子,里面会映射出你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也会映射出你对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态度。你笑,他也会笑,你恼,他也会恼……你怎样地对待别人家的孩子,同样地,别人也会怎样地对待你的孩子;如果希望别人把你的孩子当成天使,就要先把别人家的孩子当成天使。让我们的周围充满天使般的笑声,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我们的天使吧!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让“小魔头”长出天使翅膀


每个宝宝都像小天使,他们甜甜的笑容胜过世间最美的花朵,可随着年龄的长大,宝宝变成了恼人的“小魔头”,生气、耍赖、哭闹、打骂……怎样才能重新成为天使呢?

宝宝1岁前基本属于“开心果”,不大会发脾气,1岁后,宝宝脾气渐长,到了两三岁,脾气最大。其实宝宝发脾气,并不意味着他开始变成“坏孩子”了,相反,学会发脾气是宝宝要求自立自主的手段之一,是宝宝成长的表现,是无法避免的心理发展过程,所以,父母不必过于担心和烦恼,而要以理智的态度看待。但是,乱发脾气、性格暴躁对宝宝的成长不利,是需要纠正的。

“小人儿”动气为哪般

想纠正宝宝的坏脾气,还是先要弄清他们发脾气的原因。分析起来,导致宝宝发脾气的因素大多源自下面3个方面:

外界因素

周末,因为没人照看欣欣,妈妈就把她也带去参加老同学的聚会了。两岁的欣欣是唯一到场的小宝宝,自然成了众人爱抚的对象,可欣欣面对热情的叔叔阿姨们,却是一副警惕的样子,旁人怎么逗都不说不笑,也不吃东西,还没完没了地催妈妈回家,妈妈觉得很扫兴,对欣欣说:“你不能乖一点么?”因为这一句话,欣欣顿时大哭起来,使劲用脚跺地,并用小拳头捶妈妈,谁也哄不住。

爱心提示

宝宝爱在哪里发脾气呢?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在公众场合里(比如商场、餐厅、影院、超市),宝宝似乎特别爱耍赖犯倔,那是因为人多、嘈杂或陌生的环境最容易让宝宝产生心理压力,发脾气其实是宝宝排解压力的方式。

宝宝自身因素

小佳平时非常讨人喜欢。可近来小佳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而且脾气特别大。妈妈正在教小佳自己用勺子吃饭,小佳用不好勺子,总是把饭菜撒的到处都是,妈妈爱干净,干脆自己来喂,可小佳特别不领情,扭着头不吃,还伸出小手去碗里抓饭菜,妈妈制止她,小佳就把眼前的盘子、碗全胡噜到地下,气得妈妈直瞪眼。

爱心提示

宝宝爱在什么时候发脾气呢?一般是在她不如意的时候,这不如意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身体上的不舒适,比如饥饿、口渴、疲劳、生病,宝宝的心情也随之烦躁不安;其二是精神上的不愉快,比如经历挫折、挨了批评或受到冷落,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因无法明确地自我表达而得不到他人理解时,想要自立但受能力限制时,宝宝就会用发脾气来发泄心里的愤怒、焦虑和困惑。

家庭因素

乐乐的妈妈性格直率,脾气暴躁,有点不愉快就火冒三丈,乐乐1岁多的时候,一次爸爸和妈妈闹了点矛盾,妈妈暴跳如雷,足足骂了半个小时,一旁的乐乐吓得直哭,妈妈看了更来气了:“嚎什么!一个男孩儿,哭哭啼啼的!”开车上街时,因为不时碰到拥堵或被超车,妈妈脾气更大,骂不绝口,乐乐也跟着嘴里冒出:“瞎啦!”“有病啊!”“滚一边去!”幼儿园里,乐乐是人人头疼的小霸王,他认为哪个小朋友招惹了自己,就揪住人家又踢又打,因为乱发脾气欺负人,老师经常告状。

爱心提示

宝宝爱对什么人发脾气呢?不难发现,亲人,尤其是父母往往是宝宝发脾气的对象。有的父母,平时对宝宝缺乏关心,态度冷漠,宝宝要求愿望无人过问,心灵受到伤害,怎么会有好脾性?还有的父母对宝宝过分溺爱,从不违拗,造成宝宝唯我独尊,成了摸不得的“老虎屁股”。更有部分家长自己就是火暴脾气,孩子耳濡目染,有样学样,渐渐也成了“小炮仗”。

父母应该怎么办

宝宝改掉乱发脾气的不良个性要靠父母的不懈努力,注意以下几点,就一定能收到成效:

1、防患于未然

父母要给宝宝足够的关注,了解宝宝的个性,随时察觉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满足宝宝的合理要求,宝宝就不容易发脾气。

2、尽量保持冷静

宝宝闹气耍赖时,父母如果也跟着心烦意乱,那么,很可能招致错误的做法,同时,你不稳定的情绪也会助长宝宝闹下去的势头。记住,无论宝宝怎么闹,父母一定要冷静。

3、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宝宝耍脾气,不都是无理取闹,如果是正常的要求,应该满足他,或者想办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让他从引起不愉快的事件中摆脱出来。只要宝宝发脾气就批评惩罚,会使宝宝感到委屈,性格更加偏执。

4、坚持原则不妥协

一旦宝宝发现,哭闹能有效地帮助自己达到目的,发脾气就会变成他要挟父母的手段。父母对宝宝的要求一定要有原则,该拒绝的就是不答应,必要时还可以采取一些小小的惩罚措施,比如停掉零食,禁止看电视,取消游玩计划等,让宝宝认识到,乱发脾气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5、适时适度讲道理

宝宝也是有分析和判断能力的,父母不妨给他讲讲道理,告诉他乱发脾气带来的坏处,鼓励宝宝培养健康的个性和正确的处事之道。但要注意,要选择宝宝心态平稳的时候,因正在发脾气的宝宝是什么也听不进去的。

6、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父母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以亲切平等的态度对待宝宝,理智公正的方式教育宝宝,努力营造和谐友善的家庭气氛。

冰雪下的郁金香(下)


再次的挑战

小学毕业,步入初中,又是一个新的考验。首先我们发现他的低视力很明显地成了学习的障碍——他看不见黑板上的字。接著我们发现他两脚长度不一,而导致行动不平衡。他甚至无法在规定的四分钟之内换教室。我们更担心美国中学里层出不穷的问题,会造成他信仰和心灵上的伤害。经过多方考虑,我们将他转入一所自读(selfpace)的教会学校,以便于我们和学校配合教学。

不久,我们发现这是一项极正确的决定。神又为他预备了一批新的“莎丽雯老师”。他们以知识和基督信仰并重的方式,与家长配合,以发挥恩迪内部的潜力为目标,共同努力。

在恩迪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良师益友就是他的钢琴老师崔斯女士。没有人比崔斯女士更了解上帝给恩迪在钢琴上的恩赐。崔斯以无限的耐心,智慧的言语,默默地耕耘着一块有待开发的心土。她似乎总可以想出一套办法,使恩迪爱慕音乐的心起共鸣。一个音符,一个节拍,她犁开恩迪的心窍。他们一同欢笑、拥抱、奋斗和收获。恩迪很爱崔斯女士。他常说:“星期一是我一星期中最开心的日子,因为我又可以去崔斯那儿了。”

当恩迪十五岁的时候,他已是社区的公众人物。他在州长的残障人筹款会上演奏钢琴,也应邀演讲,讲述上帝如何在一个“不完全”的孩子身上完成他完全的工作的故事。

学习的原则

学习是有趣的!在过去的十七年,这个学习的态度,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份。

让我将这些学习的原则做一个总结论:

第一,注重创造性的教学法。并将教学的基础放在教导造物主的奇妙作为上。

第二,我们注意、并抓住那可教的“一刹那”,决不让这宝贵的“一刹那”开溜跑掉。

第三,我们下决心去探讨、启发和开导孩子的潜力,使这潜力发挥成为他的能力。

第四,我们认清“配搭力”的效果,将所有可以配搭的人力、智力、体力配合组织。

上帝给我们在“人生的课堂”里订下了许多课程。这些课程因人而异。他也按个人所需要的,加添给我们适当的智慧去达成目标。《希伯来书》十二章一节说:“我们既有这许多见证人,如同云彩围著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我在我的圣经上,将“们”字轻轻地加了一个括弧,为要提醒自己,必须忍耐地奔那摆在我前头的路程。这是神指定给“我”的路。一颗甘心情愿承受托付的心,是上帝所喜悦的。他也必步步带领,赐下恩赐与祝福--而他的祝福,使得即使是覆盖在严冰酷雪下的郁金香种子,也终会发芽、生长、开花。

编者注:作者育有三子。头两个孩子皆毕业于宾州大学研究院,第三子即为本文的主人公恩迪。多年来作者全家以爱心和毅力培养恩迪,恩迪今年已十七岁,在高中读书。作者现在美国德拉瓦州州政府工作,并在大学任教。1998年荣获德拉瓦州政府颁发的“年度模范母亲”奖。

《母亲的教诲》(下)


41、身体的安适感;

42、为和平而斗争;

43、鼓励创造精神;

44、呵护自尊心;

45、勇敢地面对人生:“鼓起勇气,宝贝,认真思考,至于我,不管你干些什么,我都不会对你的判断品头论足,无论如何,你有你自己的人生,我只要求你勇敢地面对人生。”

46、鼓励自强:勤奋、坚持、机敏,以及一个彼此经得起任何考验的家庭。

47、帮助穷人;

48、不要让功课荒废;

49、敬爱母亲;

50、不要一味索取;

51、让你爱的人拥有你;

52、提高写作能力;

53、不断探索:实践创造完美。

54、积极的生活态度:“我从母亲那里继承了把忙碌生活中许多不同的职责组织、结合起来的能力。”

55、执着:“我母亲总是要求我全力以赴去行动去思考,要求我正确地行动,把自己看做是有自身特点的人。无论什么事,你真想干就能干成,只要这事是好事值得去做,只要你全身心投入。”

56、当仁不让;

57、崇尚独立;

58、从强人身上吸取力量;

59、懂得爱:爱的真正含义,就是感受他人的痛苦并把它当作自己的痛苦。

60、平和勤勉;

61、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

62、得体地露面:让你知道,存在着个人和社会的行为准则,人人必须遵守――一个有教养的女孩应有的装束举止,应读的书籍,得体的穿着,正当的娱乐活动等都不能不注意。她对世俗的时尚不感兴趣,只关心她相信是正确的东西。

63、感情上做出正确选择;

64、以品性为标准来选择爱人;

65、克服恐惧;

66、成功人生的指南:因材施教;很多东西是虚幻的,但我们可以在精神上获益。

67、勇于面对挫折;

68、人生训言:积少成多,勿浪费,明智地利用时间,行事务求可靠;勤奋努力,方能无怨无悔,勿坐叹,关注正事,走出去干成点事;勿草率,保质量,没有质量就没有一切,质量低劣必受追究;寓乐于作,认真分配时间'娱乐时尽情娱乐,尽可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严中有爱,让人认识你的价值,也让人知道你重视他们;以无畏精神面对困难并奋力解决,勿躲避挑战,让人知道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祈祷。

69、战胜厄运:各行各业孜孜不倦乃是对上帝最好的侍奉;

70、做一名强者;

71、坚持;

72、明确行为准则:失去受关爱和调教的安全感使人害怕;

73、摒弃偏见;

74、了解公平竞争的价值:了解公平竞争并认识它的价值,给其他伙伴一个公平的机会和公正的对待;

75、尊重孩子的独创性:没有任何框架可以束缚他的行为方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捆住他的双腿,挡住他广阔无边的视野;

76、自卫;

77、教育他人善待生灵;

78、信念教育;

79、谦逊品德教育;

80、动脑筋想妙招;

81、所罗门的智慧:我们大家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如果人人出力,少数人肩上的重担就可以减轻;

82、社会关怀和责任;

83、认识民主;

84、明智谨慎的重要性;

85、教育的重要性:当世界倾覆时,你用双手创造的和你头脑中拥有的乃是你赖以生存下来的全部;

86、妙趣横生;

87、关爱无价;

88、旅行有益。

阳阳妈的烦恼(下)


阳阳妈,有没有想过把现在住的房子租出去,然后在阳阳幼儿园附近租一套,这样阳阳不用全托,又可以上好的幼儿园,岂不两全其美?我有几个朋友就是这样做的。

tt801的回复:

阳阳妈,全托的事情就跟着感觉走吧。我觉得,如果阳阳对全托的适应正在日益向好,你不妨坚持下去。

我很理解你两难的心情,但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既不能全听别人的,也别太过于相信理论,还是跟着感觉走吧,没有什么大不妥,别让孩子刚适应了一个环境又转一个环境。

我同意咪咪妈妈的意见,既然决定把孩子送全托了,就不必总抱着内疚的心理,我记得刚送潼潼全托的时候,心痕也提醒过我,把孩子接回的时候不要出于补偿的心理过于迁就孩子,不要人为地让孩子感觉到上幼儿园是一种委屈,我觉得她提醒得很及时。周末接回孩子,只要让她感觉到爸爸妈妈是重视她、爱她的,她是会理解你们的选择的。

今天发现阳阳原来跟我一天生日,祝阳阳生日快乐!

nightingale的回复:

又是个全托的老问题:)

说心里话,养孩子对于职业女性来说真的是件很艰难的事!如果能做全职妈妈多好,可是大多数妈妈和我一样不可能做到。所以宁愿自己辛苦点也要给孩子多留点时间(轩儿刚刚睡着就上来了),我想做母亲的只能这样了。

我真的不以为全托是个好办法。如果没办法,晚上也应和孩子在一起呀?

mimimama的回复: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妈妈们放心,你家阳阳很讨人喜欢。看她在幼儿园的情况已经算很不错了。去年咪咪刚刚送幼儿园的时候,我和mimibaba也是你这种状态:先是考察所有的可能的幼儿园的情况,及其艰难的选定一家,先带她去适应两天,……,我先看咪咪睡觉,一会再来补充。重要的是想说一句:接她回来后,一定不要反差太大,不要让她觉得上幼儿园是在受委屈。即使你心理是这样认为,也不能表现出来。

我回来了。又到你家看过,我想说的,心痕姐姐都说了。不得已送全托也不必太内疚,我们也该有自己的生活。有一点自己的时间。把自己的人生作的精彩,孩子长大后也一定会理解的。能做母女是彼此的缘分,谁也不欠谁的。

没有赢家的战争(下)


我们做父母的并非总是有耐心和时间去让孩子们没有矛盾、没有麻烦地走出生活的种种困境。时不时地,总会出现一些情况,我们不得不陷入权力斗争,而且也确实陷了进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面临着哪些危险。

这些危险包括好几个方面:

有一些我们和孩子的权力斗争是我们可以打赢、而且必须打赢的。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拿着一把锋利的刀子在屋里乱跑。如果小孩往窗台上爬,我们也不能无动于衷。这些情况我们必须马上制止,必要的时候,还得使用我们的身体优势。

在一部分和孩子的权力斗争中,我们赢的机会非常小。比如说,如果孩子坚决不肯收拾自己的房间,你该怎么办?当然,你可以责骂孩子,可以威胁孩子,可以不让他看电视、不让他吃冰激淋。但是,如果他确实不愿意,他就不会去收拾自己的房间,即使你折腾得自己头朝地脚朝天。

或者,当你想阻止一个孩子的挑衅行为,让他不要不停地用脚踢打桌面。不错,你是可以让他到屋子外面去,但是,他就有可能在别的房间里把门踢得哐哐直响!

还有,你如何让一个稍大一点的孩子把垃圾送到楼下去,或者让他晚上按时回家?这一切想要成功的话,就要求双方必须愿意相互合作、相互妥协、相互信任,而不能借助于命令、威胁和武力。如果父母和孩子像战争中敌对的双方一样行为做事,那他们就没有可能在一起好好生活。

即使我们赢得了这样的权力斗争,也会留下一个问题:在我们赢了的同时,使得自己的孩子成了失败者。不管多大年龄的人都不乐意输掉,失败伤害了他们的骄傲和自尊,因此几乎所有遭受过失败的人或迟或早都在寻求报复。民族这样做,司机这么干,配偶双方这么干,小孩也这样。

我们很容易低估孩子为失败而报复的可能性。他们可以无情地挑衅,可以向我们发起挑战,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卷入权力斗争。而且,他们不久就更清楚地知道,我们获胜的机会简直是少之又少。

即使我们输掉了一场权力斗争,也会处于相当愚蠢的状态。我们先是过分夸耀了自己的能力,后来却不得不夹起尾巴。这种情形非常严重,因为我们也会轻易陷入危险的境地,有可能让报复心理控制我们。我们开始到处乱吼,想发泄怒气,却只是反复、明确地暗示出我们的无助。

在每次权力斗争之前都应该考虑,这种斗争是否必要,我们是否有机会赢得这场斗争。如果这场斗争不可避免,那就不要磨磨蹭蹭。您应该坚定而又客观地贯彻下去,该是怎样就怎样。但是,不要额外再责骂孩子。

因为,让孩子们痛苦的不是我们的禁令,而是我们不理解,要遵守这些禁令常常很困难。

尴尬的购物经历(下)


每次去商场以前,我都会给儿子讲好条件,今天只买一样东西,否则就不去。每次回来,我都要给他总结一下,今天什么地方表现好,什么地方表现不好。所以,去商场基本没有这样的经历,你女儿大概正处在自我意识萌芽时期,我觉得应该给她作规矩了,千万不能让她把哭做武器。

nightingale的回复:

我想所有的孩子和妈妈大概都会遇到这样的情景的吧!

至少,轩儿是这样的,每次看到心仪的东西(大多也是玩具和书)都会象被胶住了似的。

最记忆犹新的一次竟然是在他幼儿园的门口,小商贩花里胡哨的小东西,他居然要买。当时我是因为想着要给他买一种贴画,停下来看了看。其实在平时,他也会很想买的样子,但只是看看摸摸而已,我从来没有给他买过,他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也只是看看摸摸而已。可是那天,他很快捕捉到了我想买东西的神情,就盯上了一种小精灵,非要买。而小贩也极力地推荐这个那个,一点也不顾及我和孩子之间的对立,最后轩儿大哭,当时也是令我很不好受,正是下班时候,幼儿园门口家长孩子来来往往,而他却哭成了个泪人!人们的眼光也是各种各样,好象我这个妈妈太心硬,太小气似的,不过到最后我也没有妥协。至那次以后,他再也没有强要幼儿园门口的东西了。

而在商场超市的情景,还从来没有严重到他大哭的程度。我会同意他的话,“这个东西真的很好玩,很可爱,不过……”给他一个他可以理解的不买的理由,他虽不愿意,倒也接受。然后很快地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

我觉得孩子从小就应该受点这样的“想要却得不到的”挫折体验,也算是件好事吧。

平心而论,孩子哭一下,表示他的失望和受挫感,这也是很正常的,大人如果很自然地看待这样的哭,不要大惊小怪,相信孩子以后会学会面对这种情况的。

儿童读经的实务(下)


不一定永远喜欢乱糟糟的情境,儿童有时也很喜欢平和安静,读经的气氛,以稍带安静的悦乐为好。

五、提高儿童学习兴趣的方法:教儿童读经,最常遇到的难题是有些儿童提不起兴趣,有很多家长或老师都备受压力,甚或放弃,这是很可惜的。但须知凡是教育都会有这种问题,人生要长进,即多多少少要付出些代价,儿童偶尔的畏难不前,本是极正常的现象,也并无一定有效的办法可以完全防止。只是,天下教导读经而愉快成功的人已经那么多了,只要老师家长有信心、有诚意,儿童偶尔的排斥应该可以轻易克服才对。在此只提供一些可能的建议,做为参考。

首先,「流行」可以制造兴趣,儿童心理是很重模仿的,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读,就比较有兴趣,就好象儿童不一定喜欢上学,但人人都上学,他就上学了。也并不一定都喜好钢琴,喜欢英文,但大家都去学,他也就比较不排斥了。所以一人读经较难,如招集邻居亲友的小孩一起读,则兴趣将大为提高。

其次,「大人的热力」可以感染儿童的兴趣,所以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若起初儿童未进入情况,须有耐心去等待,有些家长不但有热诚,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读经,互相考试比赛,虽然每次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温经受益,而且一家兴致高昂,是最好的亲子活动。这种状况当然不可多得,所以有时也要用些手腕,曾有一个很有诚意要让其小孩读经,而小孩却不大有兴趣的家长,问我办法,我告诉他说:「回去正经的告诉你小孩说:『其它一切皆可商量,只有读经这一件事,不可商量,你非读到小学毕业不可!』」此法果然有效,但只供给有极大信心的家长用。

最近有人向我提议,设定一个全国共同读经的时间,我想这也是一种「创造流行」以及「亲子参与」的好办法。兹订于每天晚上八点到八点半,为「全国共读时间」,欢迎各家庭随时在自己家中响应参加,各依自己的进度去读。则到时全家一起读经,邻居也在读,全社区都在读,全国到处朗朗书声,有了固定时间,有了亲人相伴,又知道有广大的小朋友陪读,儿童就较有兴趣,而容易养成习惯了。

其次,「情感」可以维系兴趣,家长平日与小孩情感浓厚者,较易带动兴趣,老师让儿童觉得可亲,儿童也会因喜欢老师而喜欢读经。

其次,「成就感」可以提高其兴趣,读得愈好愈喜欢读,所以教师要维持其成就感,对功课好的儿童,固然要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功课差些的儿童,只要有进步即当表示满意,加以赞赏,这也会让他得到一种成就感。

其次,「奖励」可以吸引其努力,奖励的方式很多,最常用的是记点数,或盖章或发卡,累积点数而给奖,奖品可以是礼物或图书礼券等,最方便的是给分数,宁可给高分,有恩惠而不花费,空欢喜也有效果。

其次,「变花样」可以激励兴趣,读经所能变的花样是在读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都可以。但如不会变花样,只平平常常亦可,有时平平常常也有一种引人的土气,其中也有趣味。儿童的感应最灵敏,他也会被诚恳所感动,并不是非玩花样不可的。

其次,「讲故事」,「讲有趣的常识」,不管与本课有无关系,都可以增长兴趣。

其次,最不得已是「做游戏」。

最后,如果有些人依然提不起兴趣,而且反抗太大,则放一放,停一停也没关系,只要他还没十三岁以上,都还有机会等到他回心转意!(不过,十三岁以上的人,要等他自己省悟过来,再有接触经典的机会,这时大体是四五十岁或七八十岁了。真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呀!)

如在国民小学中,由老师来教读经几乎没有兴趣不兴趣的问题,只要老师有热诚、有信心,就可以带起来,所以在学校推广是最容易的。可以全校读,也可以班级各别读。可以利用生活与伦理时间读,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读,最好是每节上课铃一打的三分钟,大家一面念、一面等其它小朋友进教室,也帮助教室的气氛静下来。一天念个二十几分钟就差不多了。这样利用零碎时间,不但不会增加工作压力,反而可以收到读经之乐。

……在经典的熏陶下,儿童的气质会有显著的变化,性情较为稳定笃厚,较能友爱同学,体谅父母,尊重老师。有许多老师在班上教了读经后,教学渐渐轻松。有些学校全体读经后,训育主任发觉学校问题渐渐减少。这些都是验而有征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