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条金河,又是一年开学季,学生们也要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在开学时有效的节约时间,你有哪些推荐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从小吃亏,长大“窝囊”吗,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培养谦谦君子就要总“吃亏”吗?

乐乐妈:

宝贝刚刚能听懂大人的话的时候,我就给他很多很好的正面教育,比如要跟小朋友团结,有什么事情要跟小朋友好好说,不要争吵打架。现在他快3岁了,上幼儿园也大半年了,我却怀疑对他的教育是否正确。他正自得其乐地玩自己的玩具,别的小朋友从他手里一把抢走了,他一点反应也没有,拿走就拿走,再换一个玩;有时候,其他小朋友把他推倒在地,可能是摔疼了他才哭,既不还手也不知道告诉成人。很多情况都是这样,他受了“侵犯”却丝毫不反抗,谦和倒是挺谦和的,长大会不会比较窝囊呢?我还真有点担心。

甜甜妈:

宝贝2周岁10个月,在幼儿园受了欺负,我教育她“君子动口不动手”,不要反过来打一拳、踢一脚的,还是告诉老师,让老师处理。女儿很听话,却吃了大亏。有几个小男孩总是欺负她,不是拽她的小辫,就是在她的花裙子上涂画,告诉老师了,老师也只能事后批评批评。我想教女儿“还击”,既怕女儿斗不过他们,更吃亏,还怕把女儿教育坏了,关键的问题是,这样下去,女儿的自尊心、自信心是不是会受到伤害?

类似担心宝贝“眼前吃亏不要紧,日后软弱才是真”的家长为数不少,家长的这种教育矛盾是可以理解的。其实单独比较,有些教育观念本身就是“矛盾”的,比如有文章说:“挫折能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另有文章则说:“挫折容易伤害孩子的自信心。”现在孩子受挫折的现实问题摆在家长面前了,两相矛盾的结论让人何去何从?因此,家长仅仅理解和记住这些结论是不够的,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三岁的宝贝,具有与其他年龄段孩子不同的特点,我们就从“两三岁”这个关键词出发,探讨他们的“吃亏”、“欺负”、“窝囊”现象,然后寻找合适的教育策略。

3岁前宝贝没有“吃亏”、“窝囊”的概念

“吃亏”、“窝囊”属于成人世界的价值体系,3岁前的宝贝世界里没有这两个概念。他们之间没有什么根本的利害冲突,在一起游戏的时候,即使自己“赢”了也感觉不到占上风有多么“风光”,即使自己“输”了也并不觉得脸面上有什么过不去;甚至有时老师组织个小比赛活动,不少宝贝一点儿“上进心”都没有,老师给他们加油,他们好奇地看着老师,似乎觉得老师的样子既滑稽又莫名其妙。再比如,马上就要过圣诞节了,老师们在低矮的圣诞树上挂了许多小礼物,并放起《新年快乐》的音乐渲染气氛,孩子们一来到这里就会“哄抢”吗?不!他们像闲庭信步的企鹅慢慢地走过来,远远地看着,偶尔摸一摸,特别具有绅士风度。老师启发他们这里面有糖、饼干和小玩具,宝贝们仍然不失风度,摘一两个就满足了,也没有孩子比较:你拿得多了,我拿得大了,你的礼物漂亮了,我的礼物不好了。

两三岁的宝贝就是这样,“输赢”、“吃亏”、“窝囊”全被他们定格为身外之物。至于他们平时会争吵打斗起来,也全然不是成人理解的“占便宜”、“欺负人”或者争名夺利的竞争,他们只是以自己稚拙的人际交往技能演绎着从“和平”到“战争”又到“和平”的游戏流程:

这就是两三岁宝贝的游戏水平和特点,以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在一起但没有合作)为主,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游戏不多。他们不懂什么游戏规则,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们之间的矛盾就是在这个缺乏内在秩序的过程中产生了,他们对伙伴之间的矛盾关系理解得比较粗浅而且容易健忘,最终还是相安无事,分道扬镳的事情极少发生。可见,大人强行向他们灌输“输赢”、“吃亏”、“窝囊”等概念就太“超前”了,他们根本不可能理解。不管是“欺负人”的孩子,还是“受欺负”的孩子,受这些观念的误导都有害处。

笔者亲眼看见一位妈咪当着孩子的面声色俱厉地训斥:“人家打你了,你就知道哭,你怎么不还手呢?只有窝囊废才哭哭啼啼!下次他怎么打你,你就怎么回敬他,不许哭!”妈咪既不冷静分析孩子因游戏不当造成的冲突,也不宽慰孩子受伤的心,反而“雪上加霜”,孩子的哭声更凄惨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觉得两三岁的宝贝“吃得起亏”,“吃不起亏”的往往是家长。

“受害者受责备”现象导致宝贝“窝囊”

绝大多数宝贝都有过“被欺负”的经历,这是因宝贝语言发展有限、交往经验肤浅导致,是宝贝彼此学会打交道的必由之路。既然大家都吃过亏,为什么有的宝贝后来变得大大方方、敢做敢为、处变不惊?而有的宝贝后来变得胆小退缩,敏感自怜,甚至有点“窝囊”迹象呢?这就看在宝贝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家长采取什么样的教养方式了,孩子会跟随您的教养方式逐渐定型自己的为人处事风格。

最忌讳家长劈头盖脑地训斥、抱怨和辱骂,这会真正导致孩子“窝囊”。在成人文化中,人们通常首先这样猜想“受欺负”的孩子:为什么偏偏你受害了?你是不是招惹别人了?你对事情的预见性怎么那么差呢?事发后你竟然如此软弱和无能……成人有时直截了当地发出这些责备,有时通过言谈举止对孩子传达了这样的态度,因此,孩子往往很自卑。为了维护尊严,他们宁肯独自忍受身心所受的伤害。

这种“受害者受责备”现象将导致孩子受了委屈憋在肚子里不敢向大人倾诉,然后以消极的情绪和沉闷的心理为代价,大人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反而从其他方面指责孩子,孩子这时浑身回荡的才真是“窝囊气”。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封闭、内缩、胆怯的消极性格。

增强宝贝“反欺负”的技能

如果姑且把两三岁宝贝之间的游戏冲突界定为家长所理解的“欺负”,那么对孩子进行“反欺负”技能的培养还是很有必要的,这倒不是为了“争口气”或者“挽回面子”,而是培养宝贝在游戏冲突互动中增强交往能力,学习游戏规则,提高人际关系智能。

1、模拟训练

在家里故意“侵犯”宝贝,看他会不会躲闪回避,锻炼他对外来危险的预见能力以及迅速规避的能力。

2、学会呼救

教宝贝几句简短的句子,并让他大声地、快速地说出来:“你干什么?”、“老师快来!”给对方以威慑,为自己呼救。

3、指导细节

面对泪眼涟涟的孩子,父母要保持冷静,不急着表态,让宝贝慢慢倾诉,再根据孩子交往中的薄弱环节加强指导。

4、防卫适度

宝贝也有动手自卫的时候,家长难免暗暗惊喜宝贝“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能耐,但是教育宝贝要“见好就收”,不能“防卫过度”,否则,过犹不及,孩子真正爱动手了,家长的日子就不消停了。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应该养成宝宝不吃亏的性格吗?(春季亲子教育指导)


前言:现在的宝宝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因此父母们都是对其关爱有佳,更是舍不得让孩子受一点点的委屈,尤其是当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们更是教育孩子不吃亏的性格,那么请问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合理呢?

绝不吃亏

天津市某幼儿园小班老师透露,九成以上的小班新生家长曾经直接告诉或者暗示过孩子:“遇到有人打你,你就要更厉害地打回去。”

已有10年幼教经验的王老师表示,对于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孩子,老师们通常重在保证孩子的安全和进食、适应新环境及培养孩子的个人生活能力等,但从今年来看,她们至少要拿出70%以上的精力来平息孩子们之间的“战争”。王老师回忆说,她所在幼儿园新学期安排的第一节集体活动课,是让孩子们一起到器材室玩儿玩具。为了让全班的30名孩子都有玩具可玩儿,三名老师特意将孩子们分成了三组。谁知当玩具摆到孩子面前时,原本分成的三个小组立即大乱,许多孩子随意跑到其他区域抢夺别人的玩具。全班30名孩子竟然有10多对在打架,有些还是三四名孩子在抢夺同一玩具。不少孩子都对其他小朋友推、打、踢、抓等。亲子网

更令老师惊讶的是,当一个女孩的玩具被男孩子抢走时,她竟然挥起巴掌给男孩来了一个耳光。而当老师询问女孩为何打小朋友时,女孩振振有词地说:“我妈妈说了,谁要欺负我,就让我打他,可不能吃亏。”

在接下来的一个礼拜,王老师和其他几名老师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给小朋友们“劝架”。往往是这对小朋友刚结束“战斗”,另一对小朋友又开始“宣战”。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们特意进行了调查,从结果来看,九成以上的儿童家长在新生入园前或平时曾多次教育子女“不要吃亏”,一些家长不仅教育子女受到欺负时要采取暴力的方式反击,甚至还有家长专门教导子女如何打人。

◎专家观点

“孩子现在不吃一点亏,长大就会吃大亏。”天津市河北区第十幼儿园董娟园长分析说。由于独生子女及“六个大人一个孩子”现象的普遍,家长担心孩子到了新环境可能会受“欺负”的心理很正常,但也应该正确面对小朋友间发生的摩擦。比如当小朋友推了自己孩子一下时,应该教育子女主动去告诉老师,而不是采用暴力还击的方法。

董园长指出,如果在幼儿时期孩子长时间处于“自己永远不能吃亏”的意识下,就会导致自我意识的不断膨胀。这种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成年后就很难和其他社会成员融洽相处,往往会因为一点琐事就采取暴力手段还击,以致出现严重的后果。可以说,如果家长在幼年时期培养了儿童“以牙还牙”的心理,不仅不是对孩子的爱护,还会给孩子的将来埋下巨大的隐患。

满口脏话

一些曾经在成人口中流行的、甚至连大人都难以启齿的脏话,如今却变成了儿童的口头禅,也出现在纯洁的幼儿园小朋友的嘴里。

“当我第一次听到‘我靠’这个词竟然出自4岁的小雨辰(化名)之口时,心里真不是滋味。而这句脏话,几天前他还不会说。”近日,在天津市某幼儿园中班的韩老师讲述了她的所见所闻。

韩老师说,由于小雨辰的父母都很忙,他大多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此之前的一年多幼儿园生活中,韩老师从来没有听过雨辰说脏话。而就在“十一”放假后的第一天,另一名小朋友不小心踩到了雨辰的脚,小雨辰竟然脱口就说道:“我靠。”脸上还带着大人不满时通常才会流露出的表情。听到这样话语的韩老师急忙上前追问他在说什么,满脸狐疑的小雨辰再次说出了“我靠”。在接下来的一整天幼儿园生活中,每每小雨辰不满意的时候,这两个字就会脱口而出。

当天晚上,当韩老师将小雨辰的异常变化告诉他的爷爷时,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小雨辰爷爷说,“十一”黄金周期间,放假的儿子、儿媳终于有时间和小孙子在一起了。放假的7天中,小雨辰一直和父母一起生活。而那句脏话,正是雨辰父亲的口头禅,尤其是在雨辰父亲接电话的时候,使用这两个字的频率最多。只是短短7天的接触,小雨辰已经将这句话牢记在心并运用自如了。

如果说小雨辰的语言某种程度上还可以接受,那么如今已经上大班的女童瞹瞹说出的脏话,甚至连大人都羞于启齿。她所在的幼儿园齐老师说,从入园到中班,老师们并没有发现瞹瞹有说脏话的毛病。而到了大班,瞹瞹的脏话不仅突然多了起来,而且其内容越来越污秽。幼儿园老师多次教育,在瞹瞹身上也是收效甚微。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与瞹瞹母亲的一次长谈才找到了其中的原因。亲子教育

原来,从小班到中班,瞹瞹的母亲一直没有工作。瞹瞹每天都是由母亲接送,绝大多数时间也是母女俩在一起。到了大班,找到工作的母亲下班很晚,每天就只能由瞹瞹的姥姥先将她接回去。瞹瞹的姥姥在农贸市场内摆了一个蔬菜摊,长时间待在蔬菜摊的瞹瞹,从市场混杂的人嘴里学会了这些污言秽语。

◎专家观点

董娟园长对此分析,从生理学角度来说,3~6岁的儿童是一生中记忆力最强和接受事物最快的阶段。这个年龄的儿童辨别是非、分辨对错的能力极其微弱,只是简单的模仿。家长一些不良的行为和语言的频频出现,无疑是对儿童的一种反复强化过程。这个负面的强化过程,就会让儿童学会这些不良行为和语言。而且越是聪明的孩子,其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就越强。

应该指出的是,这个年龄的儿童一旦沾染上不良的行为和语言,往往会影响到今后的一生。此外,纠正这些儿童的不良语言和行为,往往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进行“淡化教育”。在纠正儿童的同时,还需要纠正家长的语言、行为并创造一个文明的环境。

本网站小编总结:教育孩子从小就养成不吃亏的性格,尤其是家长们的不良行为与语言,都直接对孩子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为孩子的成长的道路上设立了绊脚石,但愿看了此篇文章家长们都能够明白,教育孩子应该多注意什么!

怎样的准备可以让宝宝不吃亏


每个孩子在入园前家长都在忙前满后的但是孩子的受益就不一样了,家长怎样的准备对孩子来说起到的效果是比较明显呢。家长可以通过对下面内容的了解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如何更好的给宝宝做选择。

入园后,老师不可能事无巨细地照顾每个孩子,因此孩子需要有一定自理能力。打算入园的孩子,家长从现在起就要做以下训练:会食用固体食物;会用勺子吃饭;会用水杯自己喝水;不用纸尿裤;能说出要大小便;能独自睡觉;有自己穿、脱衣服的意识。

名师讲授

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里健康成长。如何选择一个适合孩子的幼儿园?想让孩子快乐上幼儿园,家长需提前做些什么准备?

“三个一”选好幼儿园

做“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缩小“选择范围”。

目前,幼儿园可分为公办、民办、私立、合作几种类型,以公办幼儿园居多。家长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幼儿园,重点关注幼儿园的性质、办园规模、收费情况、师资力量等。

进行“一次”较深入观察,锁定目标。

家长有必要对初步选定的幼儿园进行实地观察,可留意以下几方面:环境,包括园内、室内有无足够活动空间,有无充足光照,设施布局,玩具收藏量是否充足,桌、椅、床、卫生间设备是否适合幼儿使用,周边是否有污染源等;饮食安排是否得当;作息制度是否符合科学规律;保健工作怎样安排等。

有可能的话,到某个班去看看教师、孩子的精神面貌,试着跟孩子们打个招呼,看看是不是既有规则又活泼无拘。最好跟园长有一次面对面接触,感受园长的工作作风、办学理念和幼儿园特有的办园风格。

带孩子去“一次”幼儿园,作出决定。

选幼儿园不能忽略孩子的感受,最好带孩子去一趟幼儿园,放手让孩子玩一玩,如果孩子很喜欢,就可作出决定了。

四类孩子,入园更难适应

初入园,绝大部分孩子都会陷入焦虑,但有的孩子会表现得格外严重。有四类孩子的家长,做入园准备工作时需多下些功夫。

包办过多型。这类孩子基本生活技能较弱,相对独立的生活让他们感到特别无助。

过于溺爱型。这类孩子自我中心意识特别强,往往会因争不到玩具等小事,就充满挫败感。

社会性指导偏差型。有家长过分限制幼儿与外界接触,使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得不到锻炼,碰到困难时,孩子缺乏向老师、同伴寻求帮助的勇气。

对幼儿园概念过于美好或严肃型。有家长在孩子面前把幼儿园说得就是个大型游乐场,孩子一旦发现现实与想像有距离时,往往会很失望。而有家长总拿幼儿园吓唬孩子,使孩子潜意识里对幼儿园产生敌意,这都可能加重孩子的焦虑。另外,“单亲”家庭孩子和完全由祖辈教养的孩子等,适应能力也较弱。

家长在准备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时候,不能千篇一律的给孩子做准备,这样对于有的孩子来说是适应的,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却又是不适应的,家长应该做到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做出不同的准备。

科学育儿:不听话的孩子长大后有主见吗?


科学育儿知识大全:有的父母常埋怨自身的孩子性子怪,犟得很,不许他做的事硬要做,不然就哭啊,闹啊……这种是不是孩子任性呢?孩子生出来宛如一张白纸,科学育儿网孩子任性确实很普遍,但并不是先天性,关键是因为文化教育不善造成的。

听从与抵抗

科学育儿知识大全:孩子在3岁以前,一般都较为听从,父母怎么说话,就听哪些;父母说这种物品禁止碰,他也不碰。

那样的孩子总会获得父母、亲朋好友的称赞:“这孩子真聪明”。贴近3岁时,父母判断力觉得孩子刚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不那麼“聪明”了。这时候,更是孩子产生独立性和任性的刚开始,父母要擅于发觉孩子的转变,并留意正确引导。

科学育儿网信赖自身,信任他人,对事有独立性,它是性情中很关键的质量,这类质量在不大的年龄层就已刚开始萌芽期,并且跟之后的性情产生息息相关。社会学家曾各自选择了100名3~5岁反抗性强和100名基本上看不出来抵抗的少年儿童,并对这种少年儿童开展跟踪性研究。科学研究发觉,这批少年儿童到青年人时,原先反抗性强的一组目标,有84人坚强不屈,有想法,能单独地解析和分辨事情并做出决策;而原先“无反抗性”的一组人,只能26人变成坚强不屈的人,其他的人相对性看起来无所作为。

任性的个人行为界线

孩子有先天性的求知欲、模仿性,衣食住行上经常出现那样的大事:2岁上下的儿童自身拿着匙进食,吃得狼籍不堪入目,还把瓷匙砸碎;人沒有扫帚那麼高,却拿着扫帚打扫,父母刚把废弃物扫拢,小宝宝却把废弃物扫开。像左右个人行为,将会遭受父母责怪,实际上,这更是孩子表述自觉性、独立性的个人行为,并非任性,父母不仅不应当责怪,还应当给与激励、夸奖和正确引导。

有的孩子被娇养过甚,进食挑东挑西,父母给他们吃茶鸡蛋,他非得吃摊售卖的酱烩蛋;父母特意再给他们烧了酱烩蛋,他又非得吃茶鸡蛋。有的孩子在用餐时边吃边用,当父母收拢小玩具时,就赖在土里翻滚。像这种做法,就归属于任性了。

怎样改正孩子任性

对孩子的任性个人行为,务必改正。

第一,父母应规定孩子有一定的个人行为界线,正确引导孩子培养良好习惯。要让孩子明白,啥事该做,啥事不应该做,并激励他坚持不懈实行。不可以总跟孩子说:“就今日这一次啦”、“下不为例啦”。

对孩子跨越个人行为界线的事,绝不允许惯着,不然,总是娇生惯养孩子,促长孩子的任性问题,之后无法纠正。还须留意的是:父母务必一致。

第二,在孩子任性时,父母要擅于把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开回,以迁移他的任性。比如,孩子进到商场,吵着要买糖果,看到汽球,又闹着要汽球,这时,父母可想方设法让孩子去观查某一事情,使他忘记刚刚哭叫着要的糖块、汽球。

第三,父母要留意教育理念,要有细心。当孩子又哭又闹时,父母可采用满不在乎的心态,让孩子觉得,他的又哭又闹恐吓不上谁,他会逐渐平静下来。有的孩子虚荣心太强,父母可适度给他们一个“楼梯”,帮他“收尾”,随后再根据“相拥——对望——谈话内容”的方法开展文化教育。0元领专业情感分析!10s快速预约

相拥,可让孩子体会到,尽管他干了蠢事,父母還是爱她的,使孩子对父母不造成不满情绪。

对望,可使孩子从父母的目光中,体会到父母对我对你的爱,和对他任性的讨厌。

谈话内容,要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使孩子在维持虚荣心的前提条件下,明白自身错在哪儿,将来该如何做。

幼儿园“小学化”只是孩子吃亏


可是幼儿园“小学化”真的让孩子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了吗?

“交了几千元,怎能什么都不会”

陈小姐在为孩子的作业苦恼不已。她告诉记者,孩子才3岁6个月,但幼儿园将孩子安排在中班,他的作业有很多都没写,只要一说作业他就不愿意,换作讲故事就特别高兴。她忍不住感慨,那么小的年纪还要做作业,作业也不少,这容易让孩子对家庭作业产生恐惧感,从而让孩子的快乐童年打了折扣。

这位家长反映的情况是否幼儿园的普遍现象?笔者以家长名义探访了清远多家幼儿园发现,公立幼儿园一般没有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而一些民办幼儿园尤其是城镇的幼儿园从中班起就开始不定期给学生留点家庭作业,同时多家幼儿园开设了学前班,有的则以“大大班”的名目出现,在课时、授课内容的设置上接近于小学。记者在一家清远市区横荷民办幼儿园的大班看到,20多个孩子跟着老师学习认字,另一位老师则坐在一旁批改学生的作业。不知是学生作业写得不够好还是出现了错误,老师把一名学生叫了过来,说了几句后又让学生返回座位。

让孩子小小年纪识字做作业,幼儿园方面也表示无奈。清远市区一位民办幼儿园园长称,班会上有少数家长抱怨说“每学期交几千元,怎么我家宝宝什么也不会呢?”家长认为就应该学点东西,要不这几千块钱不是白交了吗?学不到东西就不能为上小学打基础。不过也有些家长会抱怨宝宝作业太多。众口难调,让幼儿园左右为难。

“高起点”未必比“零起点”占优势

小学前学得更多,会不会在小学一年级受到明显的优待?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目前一个班普遍在40人以上,学得更多的学生,因为基础好,老师反而会少操心,而基础差的学生,老师会更加关照。

新北江小学的语文张老师告诉记者,如今一年级入学新生的“差异”很大,有的已经认识上千个汉字了,有的连数字还认不全。对于同一批的孩子,该校严格按照教育部门制订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对一年级的新生,学校会先摸一下底,对那些认字少、不大会算的“零起点”孩子,老师反而会在上课时特别关注,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而那些“基础好”的学生,受到的关注自然会少些。所以,从听课效果看,入学前学得少的孩子未必会吃亏。

对于幼儿园小学化,不少幼儿园老师也站出来表示反对。清远启蒙幼儿园的梁园长说,清远的正规幼儿园里也没有识字、算术之类的教学任务。学龄前儿童大多是从校外补习班和家长那里学会认字和数学的。学龄前儿童提前接触一些小学课堂知识是可以的,但目的是启发兴趣,略作铺垫,过量反而会影响将来的学习。因为学龄前孩子大多是“表面化学习”,凭借的是短时记忆。能识字,但不懂笔划;能背诗,但不懂含义;能计算,但不懂规律。到了小学课堂,一看黑板,自以为“都学会了”,便可能失去学习兴趣,不再认真听讲,这对日后的学习贻害无穷。

学前教育重在引导

孩子学龄前什么都不学,家长什么都不教,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吗?话也不是这么绝对。关键看学什么和怎样学。

拿识字来说,幼儿阅读专家表示,识字伴随着阅读,效果更佳,但家长在进行亲子阅读时,千万不要逼着孩子学字。学龄前的孩子肯定还是从图画中理解故事更多,应给予他们足够多的图画阅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字。此外,还可以在合适的生活场合中启发孩子认字,比如通过认识封面上的字挑书、通过认识包装盒上的字挑食品。

学龄前幼儿学数学也不能超过他的认知发展范畴。幼儿教育机构的郭老师告诉记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基本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才刚刚萌芽。通过一些游戏活动,逐渐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才是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比如搭积木,能培养孩子的空间概念,这其实也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内涵。

每一节课开始前,都会让孩子们在规定时间内拼一幅拼图。拼图的难度会不断增加。而在课堂中,也经常让孩子上台PK回答问题。郭老师说,学龄前的数学课堂教会多少知识是次要,而激发学习兴趣、提前适应课堂氛围、培养受挫力和自信才是重要的。“学习”也并非只是看书上课,在正式入小学前,家长和孩子一起制订作息表,培养专注力;一起整理书包,培养好习惯,这些都会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

专家

增强学习能力才是一二年级的关键

既然“高起点”未必比“零起点”占优势,那么为何家长还是趋之若鹜地把孩子送到各类“学前班”去呢?

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家长对小学的教学标准并不了解,而“小学一年级不教拼音,不教简单字,不教10以内加减法”的社会传言却很有市场。

连州一小的徐老师介绍说,国家课程标准所制订的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认字标准就是350个字,而且,在每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都允许学生遗忘一些字。至于数学,整个一年级上学期就教到20以内的加减法。这样说来,那些入小学前已经认识2000个字、会一百以内加减法的“高起点”孩子,一年级是不是就可以“无所事事”了?

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徐老师对记者说,小学阶段是整个人生学习的基础,小学低年级最需要培养的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也就是“学习能力”。而认多少字、算多大的数这样的“知识总量”绝不等同于“学习能力”。虽然一年级的认字标准只有350个,但会详细讲解笔划结构;虽然只教20以内的加减法,但重在让学生接触多样性的算法,并掌握适合自身的最优化算法。增强学习能力才是一二年级的关键,一到三年级,差距便会显现,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成绩会不断提高,而学习习惯没养好的孩子,哪怕进校时“认千字、算百位”,也会“吃光老本”,逐渐退步。

让宝宝入园后不吃亏的好方法


让宝宝入园后不吃亏的好方法

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里健康成长。如何选择一个适合孩子的幼儿园?想让孩子快乐上幼儿园,家长需提前做些什么准备?

“三个一”选好幼儿园

做“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缩小“选择范围”。

目前,幼儿园可分为公办、民办、私立、合作几种类型,以公办幼儿园居多。家长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幼儿园,重点关注幼儿园的性质、办园规模、收费情况、师资力量等。

进行“一次”较深入观察,锁定目标。

家长有必要对初步选定的幼儿园进行实地观察,可留意以下几方面:环境,包括园内、室内有无足够活动空间,有无充足光照,设施布局,玩具收藏量是否充足,桌、椅、床、卫生间设备是否适合幼儿使用,周边是否有污染源等;饮食安排是否得当;作息制度是否符合科学规律;保健工作怎样安排等。

有可能的话,到某个班去看看教师、孩子的精神面貌,试着跟孩子们打个招呼,看看是不是既有规则又活泼无拘。最好跟园长有一次面对面接触,感受园长的工作作风、办学理念和幼儿园特有的办园风格。带孩子去“一次”幼儿园,作出决定。

选幼儿园不能忽略孩子的感受,最好带孩子去一趟幼儿园,放手让孩子玩一玩,如果孩子很喜欢,就可作出决定了。

四类孩子,入园更难适应

初入园,绝大部分孩子都会陷入焦虑,但有的孩子会表现得格外严重。有四类孩子的家长,做入园准备工作时需多下些功夫。

包办过多型。这类孩子基本生活技能较弱,相对独立的生活让他们感到特别无助。

过于溺爱型。这类孩子自我中心意识特别强,往往会因争不到玩具等小事,就充满挫败感。

社会性指导偏差型。有家长过分限制幼儿与外界接触,使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得不到锻炼,碰到困难时,孩子缺乏向老师、同伴寻求帮助的勇气。

对幼儿园概念过于美好或严肃型。有家长在孩子面前把幼儿园说得就是个大型游乐场,孩子一旦发现现实与想像有距离时,往往会很失望。而有家长总拿幼儿园吓唬孩子,使孩子潜意识里对幼儿园产生敌意,这都可能加重孩子的焦虑。另外,“单亲”家庭孩子和完全由祖辈教养的孩子等,适应能力也较弱。

让宝宝学会谦让又不吃亏的建议


生活情景:

楚楚小的时候,我常常把谦让当做一种美德来传授给他。比如,他和比他小的孩子玩时,我会要求他让着人家,我对他说,你比他大;他和去我家玩的小朋友抢东西时,我会告诉他,他是小客人,你是小主人,你要让着他;他和女孩子玩时,我也会告诉他,你要让着她,你是男孩子……

渐渐的,我却发现,宝贝现在不去和任何孩子争抢任何东西了。有时,我带他去麦当劳的游乐区玩,他不论是玩什么,只要有人玩,他就让着。同是上楼梯,他已经先上去了,只要有人在后面也上,他就会坐在一边,先让别人上。同时,过通道、打滑梯,一有人在后面,他就坐在一边,等人过去后再过,或是客气地告诉人家,你等我先过好吗?这让我也有些犹豫了,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年代,我的宝贝是不是太谦让了。谦让到底是美德还是懦弱?

专家解析:

楚楚妈的疑惑,其实这也是现实中许多父母心中的疑惑。大家既想把宝贝培养成一个有修养,有气度的人,又不想让宝贝吃亏,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就有些举棋不定。

谦让,的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个人修养的升华,是我们的心灵努力达到的方向,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宝贝还没有任何是非标准的时候,就告诉他,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就是谦让,这也未免显得有些简单。这样,不但没给宝贝充足的时间去理解和感受为什么要谦让,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宝贝日后对事物的全面理解和判断。

要把谦让这种美德传递给宝贝,还是要讲究方法的。因为,宝贝道德观念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不会一蹴而就。让宝贝真正理解并懂得谦让,还要一步一步慢慢地来。

让宝宝学会谦让又不吃亏的建议

给妈咪的贴心建议:

1.让宝贝自然流露和表达他内心的感受

当宝贝还是一个心智和感觉系统都不成熟的小家伙的时候,没有什么比让他体会自身的内在感受和真实的情感流露更可贵的经验了。

这时,你所要做的,就是多让他和外界环境接触,让他在与外界的人和事互动的过程中尽情地流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也是他心理成长所需要的养分。比如,他和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抢时,别告诉他该做什么,看看他自己会怎么做。在他自己做的过程中,他的个性,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渴望和疑惑,都会简单地倾泻出来。此时,玩具本身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想要的是自己内心的表达。

2.事情过去之后,与宝贝分享感受

当一件事情过去之后,可别让它就这样过去了。这时,你可以和宝贝分享一下对这件事的感受。“你很想要那个球是吗?果果也想要,有什么好办法呢?可不可以一起玩呢?可不可以果果先玩宝宝再玩,或宝宝先玩果果后玩。”

即使宝贝还不会说话也没关系,通过和宝贝这样的聊天,可以帮助宝贝建立更灵活地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让他明白谦让也是其中的一种办法。

3.通过经典故事,让宝贝理解谦让的含意

随着宝贝渐渐长大,可以让他诵读经典,并给他讲讲故事中的含义,当“融4岁能让梨”这样朗朗上口的句子印在他的记忆里的时候,这个故事所蕴藏的内涵,也就会慢慢深入到他的心里了。这个正面的例子,在会不知不觉中成为宝贝愿意学习和效仿的行为规范。

4.和宝贝做角色游戏,帮他体会谦让的乐趣

当宝贝大到可以玩角色游戏的时候,就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情景和他一起来玩。比如,让他扮演小猫和小狗,你扮演大熊,小猫是有礼貌的孩子,小狗是没礼貌的孩子,小猫主动把座位让给大熊爷爷受到了表扬;小狗不让,惹得大熊爷爷很伤心;也要让宝贝扮演大熊,体会别人让给他座位和不让给他座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5.启发宝贝思考和判断,自己该不该谦让

当和宝贝一起在游乐场或其他环境玩耍时,如果遇到相应的场景,就可以和宝贝讨论,是否该谦让,为什么该?为什么不该?启发宝贝就事论事,帮助宝贝建立是非标准。

网友给父母的建议:

引导+尊重宝贝的个人意见

小小妈

当宝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时,我从不告诉他该怎么做,有时他会选择让给别人,有时他会摆出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我尊重他的意见,觉得这本身也是他丰富个人感受的过程。相信他会慢慢长大,越来越懂事。

还有比气球更重要的

小可妈

有一次,小可和他的好朋友小然,每人手里拿了一个气球在外面玩。突然,小然非想要小可的气球不行,小可怎么也不给他,他们就这样僵持很久。后来我对小可说,你知道吗?还有一种东西比气球更珍贵。“那是什么?”小可天真地问我,我说:“那是友谊呀。”小可说:“友谊是什么?”我告诉他:“友谊是因为你为好朋友做了一件事情,他就露出了笑模样。”不知小可是否懂了我的意思,但他很痛快地把气球给了小然。看到小然笑了,他也会心地笑了,也许这就是他心目中友谊的样子。

鼓励宝贝在环境中寻找规则

古丽妈

孩子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鼓励他们在游戏和环境中寻找规则。比如,在麦当劳游戏区玩时,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可以鼓励他们排队,轮到自己玩时就没有必要谦让。

引导宝贝就事论事

成成妈

如果遇到讲道理的孩子还可以,但遇到不讲道理的孩子就不应该盲目谦让。要让宝贝明白,谦让不是无条件的,要根据情况而定。

父母不要无条件谦让宝贝

小雨爸

对于比较小的宝贝,教他谦让,宝贝执行的时候往往变成无条件地让。同时,独生子女在家里,家庭成员也完全是谦让孩子的,这强化了无条件的效果。所以,父母在家里的做法也需要修正:不要一味让着宝贝,而应该是在规则之下的一种有序的活动。培养宝贝在一定规则下处理问题的本领,做到既不随便牺牲别人的利益,也不会轻易吃亏。

不制止宝贝的争抢行为 

小奇妈

我认为,宝贝如果从实际情况中发现了门道,也去和其他孩子一样争抢,这也许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做父母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不要一味简单制止宝贝。要让宝贝先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才能从此基础上学习分享。

准备到位 让BB入园后不吃亏


每年入园第一天,新生班的场面可用哭声震天形容。孩子初入幼儿园感到恐惧很正常。有孩子用不吃饭、不睡觉来“抗议”,有的甚至做梦也念叨“要回家”。一些家长于心不忍,第二天就帮孩子请病假,后来就变成隔三差五请假,结果别的孩子已适应幼儿园生活,他的孩子还哭闹。

还有的孩子,父母包办一切,到了幼儿园突然要自己应对吃饭、穿衣等问题,自然很难适应。曾经遇到一个孩子,家人认为他吃固体食物很费劲,就把食物做得尽量熟烂。入园后,老师发现那孩子竟不会咀嚼。

入园后,老师不可能事无巨细地照顾每个孩子,因此孩子需要有一定自理能力。打算入园的孩子,家长从现在起就要做以下训练:会食用固体食物;会用勺子吃饭;会用水杯自己喝水;不用纸尿裤;能说出要大小便;能独自睡觉;有自己穿、脱衣服的意识。

名师讲授

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里健康成长。如何选择一个适合孩子的幼儿园?想让孩子快乐上幼儿园,家长需提前做些什么准备?

“三个一”选好幼儿园

做“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缩小“选择范围”。

目前,幼儿园可分为公办、民办、私立、合作几种类型,以公办幼儿园居多。家长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幼儿园,重点关注幼儿园的性质、办园规模、收费情况、师资力量等。

进行“一次”较深入观察,锁定目标。

家长有必要对初步选定的幼儿园进行实地观察,可留意以下几方面:环境,包括园内、室内有无足够活动空间,有无充足光照,设施布局,玩具收藏量是否充足,桌、椅、床、卫生间设备是否适合幼儿使用,周边是否有污染源等;饮食安排是否得当;作息制度是否符合科学规律;保健工作怎样安排等。

有可能的话,到某个班去看看教师、孩子的精神面貌,试着跟孩子们打个招呼,看看是不是既有规则又活泼无拘。最好跟园长有一次面对面接触,感受园长的工作作风、办学理念和幼儿园特有的办园风格。

带孩子去“一次”幼儿园,作出决定。

选幼儿园不能忽略孩子的感受,最好带孩子去一趟幼儿园,放手让孩子玩一玩,如果孩子很喜欢,就可作出决定了。

四类孩子,入园更难适应

初入园,绝大部分孩子都会陷入焦虑,但有的孩子会表现得格外严重。有四类孩子的家长,做入园准备工作时需多下些功夫。

包办过多型。这类孩子基本生活技能较弱,相对独立的生活让他们感到特别无助。

过于溺爱型。这类孩子自我中心意识特别强,往往会因争不到玩具等小事,就充满挫败感。

社会性指导偏差型。有家长过分限制幼儿与外界接触,使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得不到锻炼,碰到困难时,孩子缺乏向老师、同伴寻求帮助的勇气。

对幼儿园概念过于美好或严肃型。有家长在孩子面前把幼儿园说得就是个大型游乐场,孩子一旦发现现实与想像有距离时,往往会很失望。而有家长总拿幼儿园吓唬孩子,使孩子潜意识里对幼儿园产生敌意,这都可能加重孩子的焦虑。另外,“单亲”家庭孩子和完全由祖辈教养的孩子等,适应能力也较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