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以后是宝宝学习自己走路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自我解放和建立自信的关键阶段,就像一场独立运动拉开了序幕。宝宝对世界的好奇是他进步的动力,喜欢东奔西走是他前进的基础,不愿安静的坐下来是他能量的挥发,不再“惟命是从”是他发展的结果。

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喜欢参与生活事务又善于和乐于模仿的特点,凡是宝宝自己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事,就让他自己尝试尝试;凡是孩子能够配合家长完成的活动,就请他帮忙,让宝宝快乐的执行家长的指令。

一岁到一岁半的宝宝是展现活力和不知疲倦的宝宝,他会动来动去忙个不停难得坐下来安静一会儿,他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兴趣但又转瞬即变,他的脾气似乎大了很多,稍不如意就会哭哭嚷嚷甚至就地翻滚……,面对孩子有时候真会让家长感到束手无策。

孩子这时似乎什么都能听个大致明白,夸奖他就高兴,听到批评的“坏话”就不乐意,同时宝宝也学会了更多的表达方法,尽管词语还不够丰富但已经能轻而易举的向大人表白自己的要求,令很多家长觉得跟宝宝交流比以前容易了。另一方面,家长也时常感到要求宝宝似乎比以前难了,因为他有了很多自己的主意和想法,开始变得我行我素了。买来的玩具宝宝不去欣赏,偏偏对电器遥控器和手机电话感兴趣,甚至什么危险动什么,什么贵重摔什么,家长使尽恩威并施的手段全然无效,宝宝俨然一个坚定的战士。

尽管忙于应付疲劳不堪,但我们凭着一颗慈祥的爱心是断然不能发牢骚的,不明原因的家长埋头于每天的劳作,使尽浑身解数引诱宝宝吃饭,追着宝宝的屁股清理大小便,跟在宝宝身后时刻准备着“救险”,威逼利诱的要求宝宝游戏,心里却难免会想“这辛勤的日子什么时候才算一站呢?”。

懂得孩子的家长知道,一场独立运动已经拉开了序幕,宝宝对世界的好奇是他进步的动力,宝宝喜欢东奔西走是他前进的基础,不愿安静的坐下来是他能量的挥发,不再“惟命是从”是他发展的结果。于是家长明白给孩子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是多么重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又是多么的必要,家长静心观察宝宝,用心学习新的育儿技巧,精心安排适宜的环境,带宝宝参加集体活动,并在心理上为直面接下来的造反斗争加紧准备。

在宝宝迈向独立的这一个关键时期,核心育儿任务是“家长有办法让宝宝执行自己的指令”。面对亲子交流的难题,最好的办法只能是积极的顺应,在打理好环境安全的前提下,一方面给宝宝自由闯荡的机会,一方面对宝宝进行适度的引导,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利用孩子喜欢参与生活事务又善于和乐于模仿的特点,让宝宝快乐的执行家长的指令。家长要千方百计的保证指令能够被宝宝快乐的接收而不是“逆来顺受”,同时要控制指令的数量防止滥用。

一岁以后是宝宝学习自己走路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自我解放和建立自信的关键阶段。自如的在世上行走,自主的满足强烈的好奇,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首先是一种充满诱惑的挑战,他努力了、战胜了、成功了,就完成了一次惊人的心理跨越。相反,如果孩子妥协了、受挫了、退缩了,就可能蒙受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

多数家长自然而然的反应是保护,谁都不想在安全问题上丢分,因为谁都承担不起“闪失”的责任。保护的难题在于把握尺度,如果怕孩子摔伤就始终拉着他,怕孩子玩儿危险的物件就哪儿都不让动,这类做法就好比因噎废食一般,安全的代价不仅是埋葬了智慧的潜能,更可怕的是可能窒息心灵自信的火花。

这个阶段最让人担心的是宝宝的安全,因为他还不懂得危险的含义,我们又很难同他讲清道理,于是需要多留心,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形象示范等办法让他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有些东西是不能碰的。宝宝的某些强烈表现虽然令人难以接受,比如摔东西、拉翻抽屉、咬人、抠眼睛、揪头发等等,但其冲动背后的本性要求却均属合理,对待这些行为只能事先预防而不能事后惩罚,最重要是防止不恰当的反应变成激励宝宝的信号。

洪水来了堵是堵不住的,必须进行泻洪引导,家长首先要坚持保护孩子学习探索的兴趣,同时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宝宝在游戏中增长本领。让宝宝学走路不仅仅是会迈步,家长不能做宝宝的拐棍而需要放开手,开始的时候可以借助安全的小凳、高度适中的推车或者大大的龙球、光滑的抓握棒给孩子一些间接的帮助,逐渐让宝宝尝试独自行走。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步态,脚尖着地或者左右交叉的剪刀样步态往往提示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需要请医生检查判断。宝宝走好了还需要提高平衡的能力,创造机会引导他走直线、走曲线、走坡路和绕过障碍,还要学习转弯和停止。

学走路摔几跤是难免的事情,没有摔跤的体验算不上成功,家长不能一味地搀扶宝宝,而应该着力消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孩子摔跟头是难得的挫折教育,不仅能够锻炼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对意志和自立精神的培养也益处颇多。看到孩子摔倒家长不免心疼,其实宝宝并没那么疼,最大的冲击是会吓一大跳,他常常抬头观察家长的反应,如果我们脸上写满焦虑和惊恐,宝宝就会感到委屈难当,假如我们轻松的鼓励他站起来,孩子则明白这点事没什么大不了。

鼓励宝宝搭摆积木、握笔划一划画一画、准确放手装嵌玩具和盖瓶盖儿等都是提高手眼协调能力的好游戏,关键是孩子能否坐得住。试一试不成功立刻放弃了,看看你的示范没把握马上走开了,这样的负面习惯会影响宝宝学习能力的发展。帮助宝宝学着控制自己专心地作一些细致的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家长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找到宝宝感兴趣的操作性游戏活动,给他帮忙,请他帮忙,平等的相互配合一起玩儿。

频繁变换玩具是个得不偿失的办法,表面上把孩子留住了,实际上可能会把孩子弄得散漫了,因为对任何事物的学习都需要反复的实验和探索,浅尝辄止是学习习惯的大敌。吃饭的时候给宝宝玩具也是败笔,尽管我们应该允许孩子把吃饭当作游戏,但吃饭时只能做吃饭的游戏,挑选食物,动手抓捏,摆弄盘碗,这样的活动都有助于激发宝宝进食的乐趣,我们能做的是让宝宝上桌跟大人一起吃饭,教他练习自己用勺,并用家长良好的表现和进食的示范诱导宝宝主动模仿,等他主动要求大人帮忙的时候再伸把手也不迟。孩子坐累了想下地转转放松一下也是正常的表现,不仅限制不了也不应该,家长需要练就的本领是招呼和吸引宝宝重新回到饭桌上来,在限定的时间内填饱肚子。

凡是宝宝自己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事,就让他自己尝试尝试,比如自己拿勺吃饭,自己擦手擦嘴等。凡是孩子能够配合家长完成的活动,就请他帮忙,比如帮助爸爸找拖鞋、帮助爷爷拿报纸、配合妈妈穿衣服等。但宝宝自己有了具体的要求还是喜欢召唤家长伺候,只是这时候话还说不好,说不好还要急,急了还要耍赖,如果我们总是简单的满足他,不仅容易养成依赖和任性的坏习惯,还可能限制言语的发展。

这个时期是语言的集中储备期,也是言语爆发的前期,家长平时应该多向宝宝提问题,问问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家长只管适当提问就行了,而不必期望孩子一定能够回答,只需要在宝宝注意时把正确的答案用规范的词句告诉他,这样不仅能帮助宝宝学习词汇,还有助于培养探究和思索的好习惯。当孩子有明确的要求时,可以正八经儿地打打岔,等待宝宝努力说出来,一旦说对了就要立刻满足,说不出就在满足的同时讲给他听,这也是很好的语言储备方法。关键是打岔的时候不能露出破绽,这个时期的宝宝非常机敏,如果家长的招数被孩子识破那就被动了,再有就是别等把宝宝真惹急了再哄他,因为宝宝真急了就什么都听不进去了。

尽管宝宝喜欢自主活动,但他还特别需要家长的陪伴,自己一个人玩儿的时候,还非得家长在一旁观看,如果家长长时间离开,他会感到焦虑和恐惧,会感到做什么都不安全。说起来,其实这个阶段家长能把心放宽,对宝宝再攀高峰也是一种重要的支持。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我教一岁的妞妞安全下床


自从妞妞学会翻身、爬之后,只要妞妞呆在高一些的地方,如床、沙发上,我的眼睛就不敢离开妞妞1秒,生怕就在我一眨眼的瞬间,她掉下床。为此,我想了好多办法,用被子挡住,地上铺地毯,这些都不是很好的解决办法。

现在妞妞一岁了,开始学走路,可以随意地爬上床(踩着小板凳),但是下床的时候仍然是令人心惊胆战。后来我想,为什么不可以教会妞妞自己安全地下床呢?于是我告诉妞妞,下床前,不能头向外,而应该转身,屁股朝外,然后慢慢放下一只脚,手要抓紧床单,再放另一只脚。这个办法在于妞妞可以自己控制下落的速度,即使没有抓稳,也是屁股先落地,好过头先落地,而且下落速度慢,不会摔疼。

昨天晚上,我帮助妞妞按步骤练习了几次,每一次成功地降落到地面,我就高兴万分地拍手祝贺,妞妞大受鼓舞,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床练习,对于这个运动很喜欢,因为她可以自由地上下床。(我们的床有65公分高!妞妞高75公分)

今天早上起床,我象往常一样,自己先穿衣服,拿本书给妞妞看着,等自己穿好再帮她穿,这时,只见妞妞迅速爬到床边,往下看了一眼,然后转身,放下一只脚,接着放另一只,然后紧紧抓住床单,两只脚一起落到地面!虽然我在旁边作好随时冲过去抢救的准备,但是,令我惊喜的是,妞妞成功了!!!昨晚的训练成功了!!!随后,我向妞妞的爷爷奶奶汇报,她们都很吃惊,不敢相信,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妞妞从容不迫地表演了她自己下床的经过。

谁有好办法教一岁小孩识汉字


一岁以上的宝宝已经认识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品,认知能力迅速提高,能给宝宝适当认一些字,提高他的理解、阅读能力,是每个家长都盼望的事情。我的建议是:

1、从生活中的物品开始学习认字。最开始可以配实物教孩子,比配图片效果好。字要大一点,黑白分明。

2、认字最好不要带图案的,因为孩子偏爱看图案,会忽视对字的注意。有很多学认字的卡片也不错,可以拿来做教具。

3、每天固定一些时间来教孩子。要坚持、反复重复、一个字一个字的教,也可以教三字儿歌或者小诗或者幼儿读物里的字。数字方面1到10的数字也可以教。

例如:可以在家里的物品上贴上相应的字,如冰箱上面贴上“冰箱”两个字。孩子看见天上的白云,可以给他看“白、云”两个字。听见飞机给他看“飞机”的字。走到楼梯间可以给他念每个楼层上的数字。在玩游戏的时候可以顺便学习相关的字,如:水、沙、碗、车等。在外面看见汉字店名标牌随时可以作为教材信手拈来。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也”。

斯斯是小姐姐,也慢慢学字,不过她没什么兴趣认似的。但是她周围的墙上被我贴了许多图片、字、儿歌。她喜欢我们念给她听。我想有个适当的环境还是有益的。

要值得注意的是,要引导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反感不想学的时候,千万不要强迫。不要去定目标也不要去测试和给他压力。因为学字要长时间坚持才会看得出效果。

happyspirit的回复:

趁假期有空,我开始教小虫子识字。今年计划是认50个常用字,主要是利用模式记忆,应该问题不大。不过我不会强求小虫子,同意你的意见,呵呵,我准备在家里到处贴字条了。:)

昨晚教了两个字,爸,妈,用刚买的识字卡(一面画,一面字,单字,适合小宝贝)。小虫子很快就可以相互区分,但要彻底模式记忆,还得多次重复。呵呵,是否我要在自己身上挂上一个字条:“妈”?嘻嘻,开玩笑的。

我喜欢教会小虫子自己阅读,那么一个美好的天地从此打开,她可以自己去畅游,脱离生命之处的蒙昧。

zpswjh的回复:

可在孩子两岁时再教他学汉字,这个时候积累词汇比识字更重要。

蛮蛮的回复:

妈妈不用这么着急教宝宝识字,顺其自然吧!如果想激发宝宝对识字的兴趣,可以这样来试试!

每次给宝宝讲故事的时候,认真地用手指着字,绘生绘色地讲,引起宝宝的兴趣,比如讲到一只小山羊时,用手指着图片上的小山羊,再把字指给宝宝看,慢慢的引起他的兴趣。

另请注意书的选择很重要,最好买16开的故事书,以图为主,色彩鲜艳,上面的文字少,而且字体大。

培育优秀宝宝抓住3岁前关键期


孩子很多行为是在三岁前决定的,重点在于您有没有给孩子充分的学习发展机会、给予足够的爱。

观察孩子是第一步

您有一颗细腻的心观察孩子,这就是正确的第一步。父母的想法和孩子有差别,所以我们要一步一步地去试探孩子。在情绪教育方面,了解孩子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情绪管理不是去学很多理论,而是在对待孩子的过程中,去了解孩子、爱这个孩子。

爱是一种学习过程,在生活片断中,了解孩子的需求,而不是给他伤害。孩子的成长速度很快,要时时注意他的变化,父母要能有足够的智能去了解孩子是否正常,不要只是给予斥责与处罚,要知道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他,结果反而给予斥责与处罚,要知道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他,结果反而给了他伤害;孩子是用感觉学习,所以父母要营造情境去学习如何爱人,让孩子去表达要与不要。

如果只是“教”与“给”是不够的,要与孩子互动学习才知道如何适当地给予。世上有许多成功的人,就是因为他对自己充满自信,而犯罪青少年多半没有自信,就是因为父母常跟他们说什么不行、不能要,所以给孩子充分的需要与满足,这样孩子成功的机会就会多很多。

亲子互动影响未来发展

其实父母不难发现,孩子哭闹不见得就是要人抱,而是希望知道父母就在身边,所以到底要不要抱不是问题,而是了解他要什么,有的父母干脆就以塞奶嘴解决,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吗?零岁教育所以重要,就是因为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亲子之间如何互动,对他未来的情绪将有极大的影响。

在零岁之前就做好孩子的人格发展,必须是父母懂得如何用对心、使对力,如此可以使你将来在教育孩子时更加省力。例如我要在上班前叫孩子起来吃奶,但孩子睡得很沉,被吵醒一定会很不愉快,所以我就想如何使他快乐地起床,经过我的观察发现,父母当时的情绪如果是急切的、有压迫性的,孩子也会感到不安,所以我决定在他一睁眼时,就让他看到我的笑脸,我会抱着他去玩玩偶,抓他的手让他去拍一拍,跟他说话,使他了解这个仪式表示要起床了,要知道跟人家问好。所以营造好的起床气氛很重要。另外,挑选保姆也是重要的,要了解保姆会不会笑,是不是愁眉苦脸,这样才不会将负面情绪带给孩子。

传播快乐情绪

大人的笑容对孩子是一个最好的示范作用,您的管教态度也关系到他的顺从与否,例如孩子讨厌洗脸,父母就要懂得先把好的情绪带给他,你可以边洗自己的脸边哼着歌,让孩子觉得洗脸是件愉快的事,之后问他要不要洗,让他产生期待的心理,进而喜欢这件事。这个过程好像在玩,但也做到了常规该做的事,所以管教孩子不一定要一板一眼,父母不妨学些卡通的话与幻想,让孩子感染到您快乐的情绪。

当父母觉得做这件事是快乐时,您的孩子必然也会快乐;如果您觉得不快乐,孩子也会觉得不快乐,这就是没有用对心、使对力。孩子在快乐的经验中可以奠定良好的情绪及性格的基础,并且得成功的快乐。三岁前的教育取决于父母去观察孩子的需要,而不是到处去听信别人怎么说,只要那个方法是可以带来快乐,那就是可行的;如果您会觉得困扰,那个方法就不要用,因为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

父母应专注与用心

专注与用心是最好的教养方法。还有我的孩子不到一岁就不用尿布,前提是要训练他大小便,但我又担心强迫他,所以我就问她如何训练。原来是保姆每次带他去厕所,都会在一旁放水,而且每天固定时间坐在马桶上,使他培养便意,久而久之他就知道何时会解出来,或者是放水龙头时,他就会有尿意,而且每次上完,保姆就教他拉水,并学开灯、开门,让孩子感觉是在玩。切记在他学习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责骂他,而是让他从愉快中学会上厕所。由此可知,方法很重要,要专注与用心。

如何用对方法教养孩子

例如,当孩子会爬时,我会担心他容易受伤,于是我就围了一个区域,限制他的活动范围,可是他长大后就会把东西顶开,即使后来我加强围堵,没想到他居然做出更危险的动作。我发现这个方法不行,就把插座盖子盖上,或是把东西收起来,使他不再那么容易产生好奇;还有他对做饭很好奇,我怕他受伤便把他放到娃娃车里,没想到他的态度变得很急躁,于是我就抱他去参观爸爸做菜,或是给他玩具锅铲让他获得参与感。

由此可知,孩子不是限制、禁止、命令能控制的,而是要了解他对什么好奇,只要能满足他的好奇心,就能让他不再好奇。但他对危险事物也很好奇怎么办?我绝不鼓励去惊吓孩子,比方说让他去接触热水,因为当他还小时,父母要避免让他接触危险,所以好的教导是去营造一个好的空间,而不是吓他。

孩子性教育的关键期在0-6岁


孩子性教育的关键期在0-6岁

家长对性话题不必讳莫如深

对婴幼儿进行性教育,是不是过于夸张?实际上,两三岁的幼儿会好奇“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隔壁小强站着尿尿而我要蹲着?”当孩子产生这样的问题时,父母千万别含糊其辞或避而不答,这时正是进行性教育的好时机,父母可以用很平常的口吻告诉孩子男女身体结构的不同。0~6岁是性教育的关键期,讲故事、看卡通性教育图片等都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

在国外有专门给幼儿看的漫画书,描述孩子的由来:从接吻,到结婚,到分娩,清清楚楚。何峰准备把这些性教育漫画引进河南,让孩子感受科学的性教育。

这个时期的孩子,可能会玩一些“性游戏”,比如“接吻”、“结婚”、“生孩子”,父母不必过于紧张,他们玩这些游戏只是他们对生活中看到的事情的模仿。大人不必粗暴地打断他们,可以在一旁顺势引导,告诉他们结婚是大人的事情,只有长大了而且遇到非常喜欢的人才可以接吻,然后结婚生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性别“样板”

一位年轻的白领妈妈看到两岁的儿子模仿爸爸的样子,用手捏着小鸡鸡站立撒尿,很担心孩子变得“流氓”,就斥责儿子行为粗鲁:“怎么能这样呢?”并要求儿子乖乖地蹲下撒尿。

专家表示,这位妈妈没有顺应男孩的性别角色,“男人站着撒尿是天经地义,不然男厕所里也不会装立式小便器”。

专家说,与孩子同性别的父亲或母亲是宝贝性别意识形成的“样板”,与孩子不同性别的父亲或母亲则是宝贝学习与异性相处的楷模。如果男孩从小缺少父爱,可能倾向女性气质,轻则难以融入正常社交圈,重则可能导致同性恋或易性癖(同性恋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有先天基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因素,但0~3岁的性教育失当被认为是重要原因)。

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老是摸自己的小鸡鸡,怎么办?这是不少家长头痛的问题。何峰认为,两三岁的孩子只是出于质朴的好奇,并没有成人的性概念。如果碰上孩子摸小鸡鸡就贴上手淫的标签,吓唬或打骂一顿,自然就强化了这种行为。如果能大方、坦然地提到生殖器官,自然、科学地引导,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孩子吃完奶之后还要抚摸妈妈的乳房,家长就逗他:“羞不羞?”何峰说,就让孩子尽情摸去,慢慢就会淡化,就像孩子玩玩具玩腻了会转移注意力一样。“孩子的行为是自然的,成年人如果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就会形成很多制约,就成了‘毛病’。”

孩子还有一些探索行为,也会让家长“误解”。比如有的两三岁孩子“掰别人屁屁”,这是一种探索行为,为了满足好奇心,家长可通过摆手等手势告诉孩子“不能那么做”,引导一下,而不是打骂。

不过,有一些孩子的行为,家长应该注意。“两岁多的儿子,见了别人总是一把拽出自己的鸡鸡,喊着‘鸡鸡、鸡鸡’。”。专家说,这种行为和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有关,很多父母内心还是以男孩为荣,会让孩子露出阴茎炫耀,成年人这时会面带笑容上前逗弄,孩子发现暴露阴茎能获得关注,也无形中受到了鼓励,久而久之,如果孩子把暴露阴茎和快乐联系起来,就可能形成露阴癖。孩子故意露小鸡鸡时,如果大家谁都不理他,慢慢就会矫正过来。

一岁一个月的宝宝显得很没有同情心


虽然小宝贝不懂那么多,但肯定一点是可以让她懂的:妈妈伤心了,妈妈哭了。我家小虫子很早就能和妈妈共鸣痛苦,但仅仅针对妈妈的痛苦表情和眼泪(也附带其他家人),只要妈妈表露这个迹象,她哭得比妈妈还快、声音还大。我常常利用这一点去教育她,很管用。

但对于她不懂的,比如妈妈疲倦了,她根本不予理会。妈妈再累也得听她的,跟她玩。因为小虫子连自己疲倦是什么滋味都模糊着呢。

语语妈的回复:

楼下这位妈妈讲得有道理。语语宝宝也有这样的情况:语语第一次把小碗从餐椅上往下扔在地板上的时候,奶奶和阿姨都发出惊呼声,语语从此爱上了这个“游戏”。语语有一阵爱掐人,在她掐我的时候,再疼我都忍着不嚷嚷(也让爸爸爷爷奶奶学我样不吭声),不多久语语就放弃这个爱好了。

championwu的回复:

这与同情心没有关系的,因为13个月的宝宝其实不懂。但是,在她们探索世界的时候,她们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却很注重,这就是为什么专家要求大人一边教宝宝不能咬人,一边要求大人在被咬的时候,无论多疼也要装成若无其事。你想,宝宝做一个动作,能造成大人惊慌,这对她是怎样的成就,她怎么不会重复?

yangqin的回复:

谢谢各位高手妈妈的指点,这两天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小家伙生气时,只会啪啪地打自己的脑袋,打完就不生气了,似乎本质并不坏,没有“害人之心”。

一岁内禁服,六岁内慎服的幼儿感冒药(幼儿疾病专题)


引言:冬季是幼儿感冒的多发病时期,如何给孩子选择正确的幼儿感冒药很重要。俗话说:“别看广告,看疗效”吗。

小儿氨酚烷胺颗粒1岁以下婴儿禁用

记者查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发现,其实,早在去年5月7日,该局发表的《关于修订含盐酸金刚烷胺的非处方药说明书的通知》已经要求,对于仅用于儿童的氨金黄敏颗粒、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小儿复方氨酚烷胺片,删除【注意事项】中“1岁以下儿童应在指导下使用”,在【禁忌】项中增加“因缺乏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禁用本品”。对于儿童成人均可用的氨酚烷胺那敏胶囊,说明书修改为“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禁用本品。5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幼儿疾病

根据国家食药监局的通知,儿童常用感冒药中的“好娃娃”、“优卡丹”、葵花康宝等都在被修订范围之内。

国家食药监局为什么提出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禁用含盐酸金刚烷胺的非处方药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玉玮在微博上发表微刊《育儿微刊——读懂宝宝》解释说,婴幼儿本身免疫系统还未发育成熟,加上抵抗力较弱,容易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但与此同时,婴幼儿肝脏功能没有发育完善,对药物的解毒能力同样尚未发育成熟,不能及时将药物代谢出体外,器官很容易被药物损伤,也容易引发不良反应。“优卡丹”、“好娃娃”等感冒药里面含有的金刚烷胺成分要通过肝脏功能代谢,婴幼儿吃的话,会增加肝脏代谢负荷,可能对发育有影响,还可能产生比较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这类药物有种通过抑制咳嗽中枢来起到镇咳作用的成分。小宝宝本来就不太会咳嗽,不能随意吃这种中枢性镇咳药物,以免抑制咳嗽中枢不利于排痰。另外,这类药物还有退热的成分,有些感冒并没有造成体温升高,服用含退热成分的药物,会让宝宝大量出汗,可能会造成脱水等不良后果。

本网站小编祝您春节快乐,提前给您拜年了:感冒引起的咳嗽、流鼻涕等症状通常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两岁以上的儿童,可适当选择感冒药减轻症状。

幼儿园——宝宝习惯养成关键期


一个人养成一种习惯,然后又逐渐被这种习惯所改变,这就是习惯的力量。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点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也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良好的教育可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也会让他们的一生受益匪浅。

“幼儿思维游戏特色课程”正是从幼儿的这些特点出发,借助具体形象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发展思维。通过小班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我感觉,这一课程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思维及生活习惯,并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思维游戏特色课程”不同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它是以操作材料为依托的探索性、操作性智力游戏。幼儿按照游戏中不断提出的问题和任务,通过操作材料,不断探索和尝试解决问题,进行游戏。游戏的整个过程是幼儿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幼儿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系统。

课程的每套操作材料,不仅色彩艳丽而且操作性极强。这些材料既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知水平也在不断调整、提高,通过各阶段的游戏课程,幼儿能体会成就感,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首先要让孩子们感兴趣。我注意激发孩子们参与思维游戏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喜好,编制了让孩子朗朗上口的儿歌:“啦啦啦,啦啦啦,我是思维游戏的小行家,思维游戏伴我成长,我是思维游戏的小行家”,孩子们和着歌声集中了注意力,并在愉快的情绪中开始,他们喜欢的思维游戏。

在孩子们兴致很高的前提下,我有意培养他们的各种良好的习惯。每次开新游戏盒时,专门为孩子们开设一节开盒收盒整理游戏盒的活动,让孩子从第一次活动开始就自己学习收拾自己的学具,培养他们收拾整理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操作习惯,也让每次思维游戏能安排得更加紧凑,有条不絮。

给孩子自由创新的空间

针对“思维游戏特色课程”强调幼儿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并且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情感得到升华的课程特点。我教学时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并接纳幼儿的不同的创造结果,从不同角度随时给予肯定、鼓励,使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大胆表现。

我总认为,应该给孩子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只要给幼儿创造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推陈出新,超越自己,超越同伴,幼儿的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同时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其实,这也是在培养幼儿勇于创新的习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