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爸胎教

2020-10-28 宝爸胎教 夏季亲子活动 胎教可以对宝宝有益吗

夏季炎炎 快和宝宝玩冰块吧。

夏季,户外大大的太阳,让宝宝和家长望而却步。但也不能长期呆在家中不出去,那小编教您一个清凉的游戏。在户外的树荫下,和冰块来一场清凉的约会吧。

1、寻宝游戏

制作方法:先用几个袋子装满水,然后在不同的袋子里丢入宝宝心爱的小玩具,或数字或石头或花朵或乐高的一小块等等。然后把装有玩具和水的袋子放入冰库冷冻,一天即成。

游戏工具:盐,水,勺子,刷子。

游戏方法:把冻好的冰块拿出来放入一个小的塑料盒,让宝宝用这些工具试图融化冰,找到冰块中的小玩具。

2、冰块糖葫芦

制作方法:用冰箱制冰的小盒子直接制造一些小小的冰块,也就是我们平常最常用的冰块。

制作工具:盐,水,吸管,勺子,笔,筷子一根。

游戏方法:把小冰块从冰箱一块一块的取出。放入小塑料盒。先在冰块的中心位置上用笔画一个吸管的圆圈,然后利用工具在画好的圆形位置上融化成一个洞。制作好几个冰块后串在筷子上,就是冰块糖葫芦了。

3、冰块艺术画

制作方法:用大袋子装一些水冻成一团球样的大冰块或者长方形的冰块。

制作工具:盐,勺子,叉子,颜色以及画画刷子,餐巾纸,小朋友工具箱一套。

游戏方法:在大冰块上用工具随意打磨出各种形状,然后随意的把自己喜爱的颜色刷在冰块打磨出的形状上。最后用餐巾纸铺在冰块的上面,让颜色渗入纸巾,形成艺术画,用夹子夹着放在衣架上阴干即成。

在美国很多博物馆都会这么给孩子玩,艺术本来就是随机随意的,特别是对于孩子,艺术如果给设定了条条框框就会局限了孩子的想象力。

画画从心理层面来说,也是反映孩子内心世界的一个窗口,更是可以从中看到孩子的性格。

4、奇形异状冰

制作工具:硬纸板,透明胶,水,剪刀。

游戏方法:这是一个制冰的游戏。用硬纸板随意的折出各种形状,然后用透明胶把形状外围都紧紧的围绕一圈,留一边开口的地方不要粘实,等注满水之后,把开口边也用胶带封好。做好一个就直接放入冰库。

三个小时后,取出做好的成品,拿掉外围的硬纸板,就可以看到各种各样自己随意做出的冰块了。

制冰是小朋友认为最有趣的一个游戏。冰块的形状不要一成不变,小朋友会更有兴趣做一些奇形怪状的冰块。这样不仅更有意思,而且还可以教给孩子形状的概念。

5、冰块玩消失比赛

制作工具:硬纸板,透明胶,制好的冰块,黑白两种颜料,刷子,放大镜。

游戏方法:先用硬纸板做两个一模一样的小房子图形,用透明胶固定好。然后一个房子刷上全黑的颜色,成为黑房子,另一个刷上白颜色,成为白房子。

把两个房子摆放在太阳下晒一个小时,然后让孩子拿着两个一模一样的冰块分别放入黑房子和白房子中,观察哪一个房子的冰块先消失。

小编提醒:夏天带孩子玩冰块的注意事项

月龄较小的宝宝,冰块要做得足够大,以防宝宝吞食。此外,宝宝玩冰块时不能光着身子让宝宝蹭冰块,只要给宝宝握在小手里或者贴着小脸擦一擦就可以了。妈妈要注意,宝宝玩小冰块的时间不要过长,不然也会着凉。

亲子活动扩展阅读

炎热夏天带宝宝游泳,先看看这篇攻略再说!


除了解暑,游泳还是一项十分健康有益的运动,可以促进孩子身体五大系统发育呢:

1、神经系统:有效促进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激发潜能,为提高儿童智商情商打下良好基础。

2、消化系统:游泳运动量大,体力消耗会使孩子胃肠蠕动增加,营养的摄入和吸收更好,体重增加优于同龄儿童。

3、呼吸系统:有利于孩子的胸廓发育,肺活量明显提高。

4、循环系统:游泳使全身肌肉的耗氧量增加,由于水对外周静脉的压迫,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儿童的心脏功能。

5、肌肉、骨骼系统:游泳能促进肌肉、关节、韧带和肌肉的发育,使儿童身高增长、体格健壮。

简单来说,就是游泳可以让孩子吃得香、睡得沉、长得快、少生病、发育优。

游泳有这么多好处,爸爸妈妈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带孩子出发了呢?

当然,游泳不是你想游,想游就去游。关系到孩子,一切简单的事情都会上升到硕士论文的高度:

多大的孩子可以开始游泳?去哪里游?怎么判断游泳池的水是否达标?需要带什么装备?游多长时间?戴脖圈到底好不好?耳朵进水了/呛水了怎么办?

别着急,暖妈翻阅了各类理论书籍、对市面上的游泳场所现状进行了调查后,为大家整理出一份详尽的孩子游泳攻略。

Q1:多大的孩子可以开始游泳?

首先普及一个专业名词:游泳反射(swimmingreflex,又名潜水反射)。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类似失重状态漂浮在羊水的环境中,身体和四肢不由自主地划游,12周的胎儿就能在羊水中进行类似游泳样的活动,能吞咽羊水;17周时胎儿能做仰头、前滚翻、倒立、伸腿等犹如花样游泳一样的整套动作;羊水的摇晃及更新都会使胎儿的身体表面受到刺激;而足月的胎儿每24小时可吞咽羊水450-500ml或更多。

胎儿划动游泳和自动咽水的无条件反射能力将一直保持至出生后3个月之内都不会消失。所以说宝宝游泳的能力与生俱有,如果把新生儿俯卧在水里,他就会用四肢做出协调很好的类似游泳的动作,这种嬉戏对宝宝来说就好像在母亲子宫内羊水中生活一样安全自然。而且半岁以内的婴儿喉部有一个特殊的瓣膜存在,在水里时瓣膜会自动关闭气道,使孩子不会呛水而可以在水里悬漂一会儿,这个时间大概一分钟左右。

所以理论上来说,一个健康的新生儿,脐带脱落后就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在水质有保障的水池中游泳甚至是潜泳了。如果想抓住游泳反射这一宝贵本能对宝宝进行游泳训练,就要在3个月内开始。6个月后,游泳反射逐渐消失。如果再这样把婴儿放在水里,他就会挣扎;直到8个月以后,婴儿才拥有有意识的游泳动作,可以从闭气等基本技能开始,接受游泳训练。

Q2:该带宝宝去哪里游?

如果有条件,最好到星级宾馆的游泳池或者专门的亲子游泳班。那里的水质通常都有保障、人不太多,适合小宝宝玩,而且会配有专门的救生员,安全性有保障;亲子游泳班则会有专业的教练为父母和孩子进行游泳指导。

有基本游泳技能的大孩子,或者父母有一定的游泳指导水平的,选择范围就比较广了;只要是正规的游泳场所都可以选择。切记无论孩子的游泳水平如何,父母一定要在一旁陪伴,不要掉以轻心。

不建议在家用泳池和婴幼儿游泳馆游泳,因为在这种小池子中一般只能给孩子使用脖圈,而脖圈的危害后面会讲到。

不建议到人多拥挤的或室外露天的泳池或水上乐园,以免被传染疾病、挤伤、晒伤等。

不建议到水库、河水、湖水等开放水域游泳,不管家长和孩子的游泳水平多么高,也不要冒这个险。

另外,如果到海边游玩,可以在警戒线以内的海水里戏水,但不要让孩子练习潜泳。

Q3:怎么判断游泳池的水是否达标?

游泳最重要的条件当然是水质、水质、水质!尤其是带着孩子一起游泳,对水质的要求更高,不达标的水会对孩子的呼吸系统、皮肤、眼睛等造成损害。

除了选择正规的、口碑好的游泳场所,爸妈们掌握一点分辨水质好坏的本领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闻味道:正常情况下,贴近水面能闻到淡淡的氯气味,如果气味过浓,甚至呛人,则可能是余氯超标;相反,如闻不到氯气的味道,则余氯浓度不达标,细菌很有可能超标。有臭味、下水道味的水质是不合格的。

二、看颜色:水质良好的游泳池,如果用白瓷砖铺设,池水将呈现明亮的浅蓝色;使用浅蓝色瓷砖会呈现深蓝色。如果水发白,略带浑浊,则可能是细菌超标。

三、观清浊:如果池水清亮见底,能在池水中看到2-5个泳道,另外池底没有沉淀物,池水泡沫消散时间在十五秒内,这表明池里的水经常换,比较干净。在泳客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在水中看不到15米远,一般是不合格的。

四、凭感觉:经常游泳的人都能感受到水的“软”和“硬”,感觉软表明水质优良,感觉硬、涩,甚至有瘙痒、疼痛的感觉,水质可能较差。池水的温度要求在26~28℃之间,室温要略高于水温,如果低于这个温度会不舒服。

Q4:需要给孩子带什么装备?

1、泳衣、泳帽:提前根据孩子的身高、体重买好泳衣、泳帽等,到游泳的地方租用、购买的可能尺码不符或性价比不高。

2、防晒霜、护肤乳、毛巾:防晒霜可以用在有大玻璃顶会反光的那种室内游泳馆,如果室内光线不是很明亮就不用涂了。如果去亲子游泳机构的话会有公用的护肤乳和浴巾,也可以自带。

3、水杯和零食:游完泳后及时为孩子补充体力。小宝宝还需要带奶粉之类的食物。

4、防水纸尿裤(3岁以下):正规游泳池会要求3岁以下宝宝戴防水纸尿裤入水,所谓防水纸尿裤,并不是说不会湿,而是湿了不会起坨、膨胀。

5、泳镜、耳塞、鼻夹、浮水衣、浮力臂套、能坐的或腋下游泳圈等:这些不是必选项,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带。

Q5:一次可以游多长时间?

一般新生儿、小婴儿在游泳训练的初期最好只待7分钟左右。以后每次增加10-15秒,逐渐增加到10分钟。3个月以内的婴儿每次游泳训练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3个月至一岁时,游泳训练可逐渐增加到30-40分钟。大一的孩子根据体能而定。

孩子不要空腹下水、也不要饱腹状态下水,以饭后半小时左右下水为宜,出水后要及时补充体力。

一旦孩子出现疲劳状态或者过度兴奋、打盹、哭闹,要立即停止并将宝宝抱出水面。Q6:为什么千万不能戴脖圈?

早些年,中国的婴幼儿游泳还广泛地指“脖圈式”婴儿游泳,暖妈带着暖暖去体验过一次,感觉跟在水里泡澡没什么区别,所以没有再去过。后来查到的资料显示:人体颈部外侧中点颈动脉搏动最明显的地方称为颈动脉窦,里面有许多特殊的感觉神经末梢,如果受压会引起血压快速下降、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导致脑部缺血,引起昏厥。因此,宝宝用脖圈容易因为使用不正确而压迫颈动脉窦引发危险。

另外,孩子游泳是依靠颈部的气圈漂在水面上产生的浮力来克服地球对人的吸引力而进行的,这对于发育稚嫩的颈椎负担很重,因此很容易造成颈椎关节的损害。而且用脖圈的方式游泳孩子在水中的姿势是垂直的,这也背离了传统意义上游泳是水平进行的方式,容易给孩子造成错误的理解。”原来套着脖圈的危害这么大!

她在儿子一岁三个月的时候报了一个亲子游泳班。朋友说:在亲子游泳的课堂上,会有很多辅助教学的玩具,也有备用的浮力臂套,但是没有游泳圈,教练会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孩子适应在水中的感觉,延长闭气的时间。现在上到第30节课,孩子已经能在水下潜水五六秒。还有一些更小的宝宝也能在水里潜泳。其实孩子对水的适应能力很好,只要经过专业教练指导,完全可以像大人一样游泳而不是套着脖圈漂浮。

所以建议是:如果有条件的,可以请专业教练给孩子做指导,一开始就掌握正确的方式;其次,用浮水衣和浮力臂套等辅助宝宝练习游泳;如果要用游泳圈,小宝宝要选择能坐的那种泳圈,大一点的宝宝可以选择腋下游泳圈。而脖圈则千万不要选择!

Q7:耳朵进水了怎么办?据暖妈朋友的专业教练说,不必担心孩子耳朵进水,一般都会自行排出。

资料显示,外耳道的解剖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异物、包括水进入外耳道。游泳时如果头位是水平的,通常水不容易进入外耳道,一般情况下,除非潜水很深,否则水的压力也不足以使水进入外耳道。研究发现通过游泳引起中耳炎的几率要远远低于内在炎症的发生。

如果孩子表示耳朵进水了不舒服,可以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小心地把水吸出。或者让孩子把进水一侧耳朵向下歪,屏住呼吸,用手掌紧压在耳廓上然后迅速松开,连续几次,帮孩子把水吸出。Q8:宝宝呛水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呛几口水问题不大。只有呛水窒息才需要急救。这种情况极少极少发生,但是作为父母,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识。

呛水四步急救法:立刻将孩子俯卧或倒立;拍打后背将水拍出来;将孩子放置地面平躺;进行心肺复苏急救:

1、人工呼吸:家长用一手捏闭孩子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孩子口内(小宝宝口鼻离得比较近,所以可对口鼻)吹气,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

2、如果孩子心脏停止跳动,还要配合进行心脏按压:施救者以一手掌根部置胸骨下1/3至1/2处,双手重叠,手掌根部与胸骨长轴平行,双肩及上身压力置于手掌根部,垂直地向胸骨按压,压力大小使胸骨压下3.5~5cm为宜,然后迅速彻底放松压力,但手掌根要保持在原位置,按压有节奏、压力均匀且不中断。

注意事项:

1、挤压力要合适,切勿过猛伤害到孩子肋骨。

2、挤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且挤压与人工呼吸次数比例为5:1,即按压胸部五次,停一下,口对口吹气一次。

当然啦,呛水有危险,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反而更应该坚定让宝宝游泳的决心,因为这不仅是一项休闲运动,更是一个人必备的求生技能!

炎炎夏日,跟孩子一起练习“心理散热术”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我们的内心状态,很明显会影响我们的生理感受。举例来说,有许多人平常血压都正常,但一到医院要量血压时,可能因为紧张,血压反而比平常更高,这种现象称为「白袍高血压」。

回到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这句话某种程度是有道理的。

在此分享五个简单小步骤,只需準备水龙头与小毛巾。让我们与孩子一起练习夏日心理散热术!

1.先接纳自己现在(很热)的状态

急着改变时,我们的心与身体反而会更焦躁。

在焦躁状态下,身体亢奋时反而会更热。

2.给自己叁分鐘的唿吸时间

利用深而慢的腹式唿吸,先让自己身体慢下来。

当我们放鬆时,身体的散热会更顺利。

3.打开自己的热感雷达

试着把两隻手掌呈现鼓掌姿势:左右手掌尽可能的靠近,但又不会碰到彼此。

在手掌非常靠近却又没接触的状态时,感受一下热能在两隻手掌中的释放与消散。

4.仔细感受湿毛巾的产生过程

替自己或孩子準备一条够湿却又不至于滴水的毛巾。

冲湿毛巾、拧乾,冲湿毛巾、拧乾,在过程一边感受身体肌肉的紧张与放鬆。

5.用湿毛巾打开皮肤散热开关

一次聚焦于身体的一个部位,如额头、手腕、脖子等。

在毛巾接触这些部位时,仔细、认真的感受任何「变化」。

一块一块,不疾不徐地,把身体皮肤的散热开关打开。

如何和孩子玩游戏 来和宝宝玩“文字游戏”吧!


心妈在先前的文章里说过,宝宝的各种敏感期出现在6岁前,尤其3-4岁就开始进入书写和阅读的敏感期,所以这个时期学习认字容易起到令人惊喜的效果。但是,每天一本正经地给这么小的宝宝上课吗?不仅孩子没耐心,大人也厌烦啊!心妈搜集了一套“文字游戏”法,让爸爸妈妈顺应宝宝玩的天性,和宝宝一起在游戏中愉快地迈进学习的大门。

*火车游戏1、准备一列玩具火车,或者用一些空的牛奶盒自制成一列火车。2、设置停车场、车站。3、准备各种词汇卡片,最好分主题,比如今天玩的是“动物”主题,那么就需要各种动物的词汇卡片。4、让火车“开”起来,乘客(卡片)在各个站点上车、下车,教宝宝说出每位“乘客”的名字。一次半小时的游戏就足够宝宝对这些“乘客”们有了深深的印象,一段时间之内反复玩几次,宝宝就能轻易记下这些词汇了。*拼图游戏1、在彩色纸和白色纸上分别画出○□☆△等各种简单图形。2、用剪刀剪裁出这些图形。3、把彩色图形贴在一张大的白色纸上。4、在白色图形上分别写下各种词汇。5、让宝宝依次拿着写着词汇的白色图形,寻找白纸上对应的彩色图形,然后贴上去,贴的时候读出词汇。每次玩的词汇不必多,但可以多准备一些词汇轮换着来,反复巩固记忆。*按图索骥游戏1、找一些各种物品的彩色图片(最好分类,比如“蔬菜”是一类),剪下来贴在一张白纸上。2、裁剪一些白色纸片,分别写上与这些图片对应的词汇。3、让宝宝拿着这些词汇纸片(当然,和宝宝一起来会让他更有干劲),一张张地贴在相对应的图片下方,贴的时候把词汇读出来。“按图索骥”的过程,不仅让宝宝掌握词汇,还让他熟悉相对应的实物。*扑克牌游戏1、找一套像扑克牌一样的词汇卡片(不嫌麻烦也可以自制哦),一面是图片,一面是文字。2、像玩扑克一样,随意洗牌,让孩子任意抽取,然后看着卡片上的图片说出相应的词汇,说对了就亮出文字让他再读一次,然后放到一边算过了。这个游戏可以让宝宝同时掌握“字”与相对应的“物”。*找朋友游戏1、与上面的游戏不同的是,这次实物图片和文字是分开的不同卡片,分别堆在两边。2、在图案卡片堆里挑出一张卡片,比如苹果的图片,然后问宝宝:“苹果在哪里呢?”3、让宝宝在文字卡片堆里找出有“苹果”两个字的卡片,然后读出来——找到朋友啦,可以放到一边。这个游戏同样可以让宝宝同时掌握“字”与相对应的“物”。*保龄球游戏1、准备一些词汇卡片,用夹子或其它办法,使卡片立起来。2、排列卡片,然后就像打保龄球一样,向卡片抛球。3、让宝宝说出被撞倒的卡片上的词汇,可以用计分的办法来鼓励。通过这个游戏,能培养孩子的手部控制方向和力量的能力,同时自然而然地掌握卡片上的词汇。*变魔术游戏1、在白色的画图纸上用白色蜡笔写出需要学习的字,当然,这个字现在还看不出来。2、让宝宝或和宝宝一起用喜欢的颜色涂涂抹抹,白色的字就会“神奇”地显现出来了。3、然后再教宝宝认读几遍这个字。当宝宝在纸上涂抹颜色的时候,文字会慢慢出现,这样的游戏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使文字焕发出魅力,让孩子对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下面的游戏适合已经学习认字一段时间的宝宝。)*接龙游戏1、把词汇卡片摊在地板上。2、妈妈和宝宝交替地找出可以连接的词汇卡片,然后将相对应的卡片连接起来串成一条“长龙”。3、例如:第一个词“国家”,就可以连接“家园”,然后根据家园的最后一个字,可以连接“园丁”。通过该游戏,孩子可以学到用一个词汇的字和别的字可以组成另一个词汇的道理。这也是“组词”的初步学习。*交换舞伴游戏1、做一些单字卡片,有心的妈妈还可以把卡片设计得很可爱。2、给宝宝一张卡片,让他给卡片找“舞伴”。3、两张卡片跳完一支舞后,该交换舞伴啦,宝宝可以给这两张卡片分别找不同的舞伴……看宝宝能让这些卡片跳几轮舞!通过拼单字游戏,宝宝可以进一步体会“组词”的妙趣,并扩大词汇量。*掷骰子游戏1、找一个大大的骰子(自制也行),六个面上分别贴上不同的字。2、准备一些词汇卡片,全部或其中部分卡片的词汇里含有这六个字的其中一个。3、妈妈和宝宝通过石头、剪刀、布轮流掷骰子。4、掷出来的是哪个字,就要从卡片堆里找出含有这个字的词汇。5、最后,收集卡片最多的人赢。这个游戏能让宝宝在识字的同时不断地增加词汇量,同时,竞争性的游戏对孩子有激励作用。日常活动中,可以加进识字的游戏太多了,我们既可以利用现成的物品、玩具,也可以自制道具,目的就是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宝宝认字的积极性。宝宝还小,不应该给他任何学习的压力,所以心妈个人的意见是,教宝宝认字,可以从三个渠道:一是有限的正规学习,但这种形式不宜多,每次少量字,一旦宝宝没兴趣或不耐烦立刻不再坚持;二是如同上面介绍的游戏形式“寓教于乐”;三就是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潜移默化”,寓教于无形。心妈认为,2岁开始宝宝就可以接触文字了,而3-6岁的宝宝在幼儿园里就会开始学习识字,这个阶段,如果妈妈同时在日常家庭教育中巩固和强化,那么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已经初步过了认字关的宝宝自然就赢在“起跑线”上了!

今夏和宝宝一起玩戏水游戏


亲子活动能够促进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因此幼儿园也会举办亲子主题活动。为了使得活动进展顺利,预先定制活动方案是必不可少的。从而更好地让孩子和家长能够全身心的参与到亲子活动的过程当中。那写一份活动策划方案要多久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今夏和宝宝一起玩戏水游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下面的这几种有趣的亲子玩水游戏,很适合爸妈带着宝宝在夏天玩耍。相信这个夏天,在亲子戏水的过程中,宝宝一定笑得最欢,爸妈也能在收获亲子乐趣的同时再次回到童年。

戏水游戏1:水中的小鸭

适合年龄:4个月以上

游戏目的:了解水,发展宝宝的感知能力;培养愉快情绪,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游戏准备:坐在浴盆里。

游戏玩法:给宝宝洗过头后,将宝宝放入盆里坐着,给他一只吹气小鸭子边洗边玩。洗澡时家长用双手捧着水从宝宝肩上不停地往下撩水,使宝宝感受水的流动。洗完澡后宝宝坐在盆中央,大人拿着宝宝的两只胳膊或一人扶着宝宝腋下,一人握着宝宝的双脚,边拍打水边念儿歌.

戏水游戏2:我和妈妈来玩水

适合年龄:10个月

游戏目的:学习玩具玩法,培养活动的目的性,提高宝宝玩水的兴趣。

游戏准备:能随意拿起玩具,喜欢玩互动游戏。

游戏玩法:准备一盆温水,把一些塑料小碗、小瓶、大盒盖或一块海绵、鹅卵石、吹塑的小动物等放在盆里,家长和宝宝分别把水盛进小碗或小瓶里,一起练习将水倒来倒去。家长和宝宝还可以把漂浮在水上的玩具推来推去地玩。在玩水时播放一些特别活泼轻松的音乐,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这个玩水的游戏中。春秋天可在洗澡前卷起宝宝的袖子玩,夏天可在户外阴凉处尽情地让他玩水盆中的水。

戏水游戏3:水中小球多又多

适合年龄:1~2岁

游戏目的:在游戏中学习数5以内的数;感受亲子玩水的乐趣。

游戏准备:浴缸、塑料球。

游戏玩法:

(1)让宝宝先进入浴缸,再将浴缸注入清水,然后将球一颗颗放入浴缸中,让宝宝体验玩水的乐趣及触觉刺激,感受浴缸从“0”(没有球)开始后的变化。

(2)爸爸妈妈丢球进浴缸的同时可以一边报数,让孩子对数与量有最基本的认知。

注意事项:

(1)避免孩子在浴室里滑倒,发生窒息或溺水的意外。

(2)孩子如果有害怕、逃避、拒绝的反应时,不要强迫他,可以慢慢地引导他用手或用脚先行碰触。

戏水游戏4:游泳池中的水游戏

适合年龄:2~3岁

游戏目的:观察水的特性、变化;体验亲子嬉水的快乐;乐于探索水的奥秘。

游戏准备:大水池(水池中的水没过孩子小腿);各类大小不同的容器;充气玩具、救生圈、球若干;铃鼓一个。

游戏玩法:

(1)活动身体:穿上泳衣、泳裤,做腰部、膝部的活动。

(2)嬉水活动:

自由玩水。孩子自由地在水池里玩水、踩水。家长引导孩子感受水的特性。“你的身体在水里有什么感觉?水能抓住吗?看得见你的脚吗?”

提供材料,让孩子探索。孩子用各类大小不同的容器盛水、倒水,观察水的流动。在水中玩充气玩具、救生圈,观察其在水中的情况,感受水的浮力。

(3)嬉水游戏:

推球水中走:家长和孩子一人一个球,推球走、踢球走。

学小动物走:家长扮大象,敲击铃鼓,并不断改变站立的位置。孩子扮小动物听信号向家长扮的大象走去。

戏水游戏5:水儿清又清

适合年龄:4~5岁

游戏目的:初步认识水的基本特征:无味、无色;学会用各种感官观察事物。

游戏准备:玻璃杯、酒、醋、清水、牛奶、硬币等。

游戏玩法:

(1)嗅觉游戏。家长把装有清水、酒、醋的瓶子放在孩子面前,请孩子来闻一闻,判断哪个瓶子里装的是清水。

(2)味觉游戏。家长让孩子尝一尝,说说哪个瓶子里装的是清水。

(3)家长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你仔细来观察。”

(4)家长拿出两个玻璃杯,在一个玻璃杯中倒入清水,另一个玻璃杯中倒入牛奶。

(5)家长把两枚硬币分别放入两个玻璃杯中,请孩子观察哪个玻璃杯中的硬币看不见,而哪个玻璃杯中的硬币能够看见。

(6)家长总结,水是没有颜色的,所以放在里面的东西我们看得见。

戏水游戏6:运水

如果家中条件允许,或者带孩子去海边度夏,您可以与孩子一起尝试这个运水的游戏。

适合年龄:6岁

游戏目的:尝试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将生活中不能盛水的物品变为可以运水的工具,并在运水的游戏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游戏准备:4大箱水,4个大盆,箩筐。

幼儿操作材料:盆、桶、瓶、针管、薄膜纸、塑料袋、盒,有洞的盆、瓶、桶,没盖没底的矿泉水瓶,白纸、塑料膜、有小洞的塑料袋、小箩筐、漏斗、漏网、橡皮泥。

辅助材料:皮筋、各种大小的瓶盖、橡皮泥、塑料纸、透明胶、剪刀、毛线、泡沫、布等。

游戏玩法:

(1)准备游戏:家长说:“这里有一些材料,咱们来玩一玩,试一试它们能不能装水不漏出来。”然后,把可以装水的放在一边,不能装水的放在一边,每一种材料都要去试一试。

(2)提出要求,引导孩子再次探索。

A:提出问题。

家长:“为什么这边的桶、盆不能装水呢?”

孩子回答:“桶上有洞,会漏;塑料袋是破的,水都漏出来了……”

家长:“能不能想想办法让它们可以装水而且不漏水呢?这里还准备了一些材料,说不定它们可以帮我们的忙呢!多试几种材料,多想几种办法,看看哪个办法行得通,把你改装成功的工具放在箩筐里,一会儿我们一起比一比。”

B:孩子和家长一起操作

C:彼此展示改装成功的作品,交流介绍自己的好办法。

(3)用自己改装的工具运水,体验成功的快乐。

贴心小提示:

在家中,家长对宝宝玩水进行指导是必要的,但要注意两点:一是要适当,以顺应孩子为宜,不能干涉孩子,更不能强加于孩子;二是要适时,就是要追随游戏的进展,不失时机地进行指点,使游戏逐步发展,逐渐深化。

同时指导的适宜做法是:参与孩子的游戏,以同伴的身份和孩子同做、同乐、同探究,抓住机会给孩子一个提示,出个主意、提个建议等,例如,建议孩子玩浮沉游戏等,使孩子有意识地获得认知,发展创造性,孩子就会越玩越有积极性。

最后,愿您和您的孩子在玩水的过程中体验无穷的快乐和新奇!

宝宝夏天的好游戏——玩水


很多宝宝都特别喜欢玩水,尤其是两三岁的宝宝,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总想亲自试一试。看到大人用水洗衣服、洗餐具、洗水果的时候,总喜欢凑过来“帮忙”;洗脸、洗手和洗脚的时候也是宝宝玩水的好机会;还有的喜欢在喝水、喝饮料的时候,自己用杯子倒来倒去。结果除了弄得地上、桌上到处“发大水”,还把自己衣服鞋子都湿透,往往因此惹恼了父母,剥夺了宝宝玩水的权利。

夏天来了,父母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宝宝好好地玩一玩水,因为夏季不用担心宝宝弄湿衣服会感冒,反而可以利用玩水消暑降温。同时,宝宝不仅可以从中得到无穷乐趣,还能学到许多知识,锻炼动手能力。

水盆里的游戏

可以用洗衣盆盛半盆水,给宝宝准备几个大小不一的小杯、小碗、小瓶,最好是塑料的,再准备几个质地不同的小玩具,如乒乓球、积木块等,让宝宝端来小椅子坐在盆边,用这些小玩具尽情玩水。让宝宝把水从小碗里倒进杯子里,再从杯子里倒进小瓶里,看宝宝能不能不把水洒出来,锻炼宝宝的手眼配合能力。还可以让宝宝观察什么玩具会浮在水面上,什么玩具却沉到水里,给宝宝简单讲为什么。可以用铜版纸或锡纸叠个小船放在水盆里给宝宝玩。当然,也可以让宝宝随心所欲地游戏。如果你不希望家里“发大水”,可以给宝宝限定一个活动区域,或是在室外院子里。

浴缸里的游戏

夏天宝宝每天都要洗澡,也不用担心洗澡时间长了,宝宝会受凉,因此可以趁此机会,让宝宝多玩一会儿水。让宝宝泡在水里体会一下浮力的作用,放进一个可漂浮的小动物玩具跟宝宝作伴,或让宝宝给玩具打点浴液“洗个澡”。不过一定要注意,浴缸里放水不宜过多,而且大人不能离开,以免宝宝滑倒呛水,发生危险。另外也要随时注意水温不能过凉,以接近体温的37-38度为宜。也可以不放水,在浴缸中放一个小椅子让宝宝光着身子坐着玩。不妨给宝宝一个小喷壶或一把小水枪,不必担心喷湿什么,让他过个瘾,宝宝一定会非常快乐的。

瞧我多能干

不妨找出需要洗的小手绢或是小毛巾,对宝宝说:“给妈妈帮个忙好吗,帮妈妈把这块小手绢洗干净吧。”宝宝一定会非常爽快地答应。你可以准备好洗涤用品,先做个示范给宝宝看,告诉他该怎么打肥皂,怎么搓洗,然后让宝宝学着大人的样子,自己搓搓洗洗。这样既锻炼了宝宝的动手能力,又可以使宝宝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帮妈妈做家务的自豪。

夏天,让你的宝宝多玩一会儿水吧,“智者乐水”,不要错过让宝宝同时得到快乐和智慧的机会。

宝宝在玩耍中可逐步完善大脑的执行功能!这些游戏快玩起来吧!


自我克制,是小宝宝在成长过程当中需要学的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你不妨假想一番,如果你并不喜欢去做某件事情,比如让你写作业,可是你仍然能坐下来去做,并且能接着往下做;又假如你其实很喜欢去做某件事情,比如看电视,可是你仍然能让自己忍住,不再接着去看,那么,这对你将来能活出一个成功的人生,该有多么大的作用!

许许多多的研究都已经证明,事实的确是如此。2011年的时候,由戴莉·莫菲特主导的一项有上千儿童参与的研究项目历时32年终于完成,著名人类科学家阿黛尔·戴蒙德针对这一里程碑式的巨大工程做出总结时,她说道:

孩子如果在3~11岁的时候自我克制能力偏低(易冲动、难持久、难专心致志),那么,30年之后,在排除了智商、性别、社会阶层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与当年自我克制能力更强的孩子相比,其健康状况往往更差,经济收入往往更低,而参与犯罪的比率却往往偏高。

自我克制,又叫作自我约束、自我抑制,是一整套大脑系统运作(又叫作大脑的执行功能)的核心。自我约束、快速记忆、专心致志、随机应变,这几项关键能力汇总到一起,人就有了逻辑推理、预先计划、解决难题以及延迟满足的能力。

作为在校学生,自我克制能力越强的学生,往往也就越能:

■更认真、更顺利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更专心致力于一件事情,不易受旁边的干扰与妨碍;

■更善于融会贯通新学到的东西。

大脑执行功能的发育,从宝宝出生之后第一年就已经开始,而且会一直延续下去,要等到孩子长到了20多岁,才会最终彻底完善。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孩子会不断遇到大量的机会来练习并熟识这一功能。

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种途径,来帮助孩子在快乐的玩耍之中逐步完善大脑的执行功能。跟孩子说说你自己的故事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的时候,你俩不是盯着书,而是彼此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相互不断互动交流。由于没有图片,这无疑给了孩子更多的机会,练习专心听讲的能力,以及把一个个细节串下去的能力。研究显示,与读故事书相比,听你讲故事的时候,孩子能记住更多的人物和情节。

如果你不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你也可以对着小婴儿絮叨自己每天都在做些什么,让你的“节目单”变成每天的“流水账”就行,宝宝才不在乎你到底跟他说了些什么呢!我跟我女儿絮叨流水账的时候,总是这样开始:“从前啊,有一个小姑娘……”然后把我俩昨天的各种“壮举”一一说给她听。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带着孩子去参加学校、书店、节日集会上为孩子举办的故事会。跳舞、踢打、演奏音乐试着让孩子参与各种活动,最常见的项目包括武术、舞蹈、乐器等,看孩子是否能感兴趣,尤其是有许多小伙伴一起参与的情况下。这些活动统统需要孩子做到在一定的时间段之内专心致志,而且还要记住相当长的复杂程序:舞蹈的动作套路、音乐的完整乐句。

阿黛尔·戴蒙德指出,除此之外,这类的活动还能给孩子带来快乐,让孩子感到来自社会群体的归属感,促进孩子肌肉控制能力的发育,替孩子种下为自己感到骄傲的种子,还有,能滋养孩子对自我能力的信心……而这一切,都又反过来进一步推动大脑执行能力的发育和完善。玩有趣的游戏各种传统式的游戏活动,也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发育。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跟我的父母亲和两个姐姐一起玩游戏的情景。这些游戏不但非常好玩,而且更能助长孩子大脑的执行功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梅根·麦克莱兰主导了这么一项研究:参与者是276名幼儿园的小朋友,研究人员带领孩子玩几种游戏,每星期2次,每次半个小时。连续8个星期之后,检测结果发现,与没有参与游戏的对照组孩子相比,这群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的得分远远领先。

带领孩子一起玩耍的关键,在于随着孩子们对游戏的掌握越来越熟练,研究人员便有意增加游戏的难度(比如说,在游戏过程中,加快速度、增加游戏规则,或者是颠倒游戏规则,等等)。还有,让孩子随着音乐动起来,而不是坐在那里长时间不动,也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

下面来给大家介绍几种游戏,都有助于孩子大脑执行功能的发育:培养孩子能克制身体自然反应的游戏

不许动:先挑选一些你喜欢的音乐,制作成一连串的音乐大连唱,乐段时快时慢。然后,大家一起随着音乐跳舞。音乐快时,快快跳;音乐慢时,慢慢跳;等你忽然按下暂停键时,不许动!玩熟了之后,你可以把规则倒过来,音乐快时慢动作,音乐慢时快快跳……

颜色配对不许动:找出各种颜色的纸,贴在地板上。沿用上一个“不许动”游戏的规则,不过,跳舞的时候,小朋友手上要拿着不同颜色的纸,而且要关注地上贴着的纸,等音乐忽然暂停的时候,要赶紧跑到跟手上“颜色配对”的彩纸上站住。

乐队指挥:一个人扮演“指挥”,其他人是“乐队成员”(手上拿着摇铃、罐子、饭锅等你能找到的“乐器”)。等“指挥”把指挥棒朝下放的时候,“演奏”停止;指挥棒挥得快,众人则演奏得快;指挥棒挥得慢,众人则演奏得慢。然后,把快慢规则倒过来!还有,当指挥棒举起来舞动的时候,大家都不再演奏……培养关注能力的游戏

敲鼓:配合着你的鼓点,孩子们要做出相应的动作(比如拍手、跺脚、踏步、舞蹈等)。鼓点的不同节奏,意味着不同的动作。你还可以让孩子配合鼓点的速度,鼓点急则快动作,鼓点缓则是慢动作,鼓点停则动作停。还可以鼓点急的时候使劲蹦跳,鼓点缓的时候在地上慢慢爬……

踏着线条走:在家门口的人行道上,画上一条线,然后每一步都要走在线上。也可以在家里,沿着木质地板上的木头接缝走;在地毯上贴一条彩色纸带也行。还有,在外面若能遇到一条横在地上的原木,也可以踏上去,走一走……培养记忆能力的游戏

拍拍你的手:用彩色纸,剪出大大的方形、圆形、三角形来。让孩子来决定,每个形状代表一个不同的动作,比如说,看到方形就拍手,看到圆形就跺脚,看到三角形就捏鼻子。你来做队长,先按照顺序分别指向(或者举起)不同的图形,一边自己示范出相应的动作来(方形、圆形、三角形,重复)。然后,你来指(举)图形,让孩子们配合做出相应的动作。可以带着孩子们越做越快。过一会儿,变换不同图形所代表的动作,比如,看到方形就摸脚尖,看到圆形就举胳膊,看到三角形叫跳起来,然后,接着往下玩。要求不能跟刚才的配对动作弄混淆,比如,看到方形,不能再拍手,而必须摸脚尖……

词语接龙:先说出任意一个词,然后,另一个人接龙,用的第一个词必须是上一个人说出来的词的最后一个字。比如说:苹果、果酱、酱瓜……

这些小游戏让宝宝尽情玩吧,越玩越聪明!


游戏对孩子的重要性

让孩子多参与到游戏中来,可以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1促进宝宝身体的发展

宝宝刚出生时,组织和器官都是非常柔弱的,需要不断地锻炼才能发育成熟,而游戏就是他们锻炼身体的一种途径。

通过游戏,宝宝可以学会走、跑、跳、攀、爬、投掷等各项技能,使身体的力量、速度、弹跳力、攀爬力、耐力和灵巧性等得到了较好的练习。此外,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宝宝可以直接接触、操纵玩具,促进其感知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发展。

2促进宝宝记忆力的发展

在游戏的过程中,宝宝可以愉快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在积累生活知识的同时,还能巩固记忆力。比如,为了扮演某些角色,宝宝必须努力搜索头脑中存在的有关这个角色的形象,并积极有目的的去记忆某些游戏规则或游戏情节,让宝宝的记忆力在无形中得到了发展。

此外,在宝宝把自己想象成别人的同时,需要他不断地来变换身份,这就极大地发展了宝宝的创造力。

3促进宝宝社交能力的发展

大多数的游戏需要其他的小伙伴来配合,这就增加了小家伙之间交谈的机会,帮宝宝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别人合作,促进了宝宝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4增进亲子关系

家长如果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认真观察宝宝玩耍,就能了解到他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在游戏中,孩子是如何做出决定和解决问题的。

此外,跟孩子一起游戏也是增进亲子关系最有效的方式哦。你能从中学会如何做一个好父母,同时让孩子知道你在关心他和他的世界,这对他自信的建立非常有帮助。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所具备的能力以及兴趣点不同,所以,家长一定要为宝宝选择适合他的游戏。

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游戏

1摇摇飞毯(适合1—3个月的宝宝)

用具:1个厚实的大毛巾

玩法:让宝宝平躺在大毛巾上,爸爸妈妈分别抓着毛巾的一端,向左、右轻微摆动,可维持1—3分钟。通过摇摇飞毯的游戏,可以帮宝宝掌握平衡。

小贴士:游戏最好在宝宝两餐之间进行,以免宝宝在游戏过程中出现吐奶。同时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反应,控制好摇摆的规律及时间。

2照镜子(适合6个月左右的宝宝)

用具:一面镜子

玩法:妈妈可以抱着宝宝站在大镜子前,问“宝宝在哪里?”妈妈举起宝宝的一只手,然后挥挥手说:“宝宝在这里!”并在镜子前做出各种夸张的脸部表情,引起宝宝的注视,帮宝宝强化自我认知。

小贴士:室内环境要安静,过于嘈杂会影响宝宝的判断。

3身上摘星星(适合8个月左右的宝宝)

用具:夹衣服用的夹子10个

玩法:妈妈预先把夹子夹在衣服上,然后示范给宝宝看怎样将夹子从衣服上取下来,一般两次左右宝宝就学会了,并会乐此不疲的一直玩下去,这可促进宝宝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

小贴士:妈妈要注意不要让宝宝把夹子放进嘴里啃咬,以免弄伤宝宝的嘴巴。

4书上种小花(适合10个月左右的宝宝)

用具:颜色鲜艳的书1本

玩法:妈妈把书放在桌子上,一页一页的把它卷起来像花的状态,然后引导宝宝用食指伸进每一个花里,再一张一张的把它翻开来。这不仅能锻炼宝宝手指的精细动作,还能促进宝宝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小贴士:妈妈要选择比较软一点及页数少的书。

5玩沙玩水(适合1岁左右的宝宝)

用具:各种玩沙玩水的工具

玩法:在暖和的日子,带小孩堆砌不同形状的沙堆,然后在沙子里加进水,看沙子有什么变化。这可以让宝宝知道沙子的特性并发挥想象,丰富宝宝的生活常识。

小贴士:不要因为怕把衣服弄脏而对宝宝诸多限制,玩沙玩水的时候是他想象力充分发展的时候。

6书本骨牌(适合1岁半左右的宝宝)

用具:各种厚度的书大概10本

玩法:妈妈把所有的书都从中间打开,以骨牌形式放在地上。把10本书放好以后,让宝宝用手推动第一本书,并看着书一本本的倒下,这可以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小贴士: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能力,把书的数量增加。

7下一站是谁(适合2岁左右的宝宝)

玩法:坐公交车的时候,让宝宝猜一猜下一站上车的是谁?可以给宝宝猜的范围,如:是叔叔还是阿姨?是小朋友还是老爷爷老奶奶?这可以让宝宝学会观察和思考。

小贴士:如果宝宝猜对了,可以延伸一下,让宝宝仔细观察上车人衣服颜色、动作和神态。

8街头图形逐个捉(适合3岁左右的宝宝)

玩法:外出时,可以让宝宝找出与图形有关的物品,例如公交车是长方形的,轮子是圆形的。这可以帮宝宝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且认识形状。

小贴士:家长可以看到某个物体就跟孩子讲一下这是什么形状的,是由哪几种形状组成的,慢慢的孩子也就会分析啦!

袋鼠麻麻有话说:

0~3岁是培养亲子关系的关键时期,各位宝爸宝妈们,跟你的宝宝一起玩起来吧~~

和宝宝玩玩感知小游戏


3个月婴儿的世界是一个感知的、触摸的、微笑的和品尝的世界,喜欢有人逗他玩,给他东西,遇到什么东西还想用小手摸一摸,放到嘴里咬一咬。

喜欢被抱得面朝着外面,看他前面数不尽的东西,而且为这些有趣的景象感到惊异,还会以一种可爱甜蜜的微笑来回应你。这时父母应该多和他一起游戏玩耍,你可为孩子挑选以下几种类型的一些玩具:

1、可选用一些大的彩圈、手镯、脚环、软布球和木块,可击打、可抓握的、可发声的塑料玩具,五颜六色的图画卡片,让婴儿去任意活动,对发展身体的动作有好处。

2、这时他会抓住桌面上眼前的玩具,但还不准确。可给他准备一些各种质地、各种色彩、便于抓握的玩具:如摇铃、乒乓球、核桃、金属小圆盒、不倒翁、小方块积木、小勺、吹塑或橡皮动物、绒球或毛线球等。

3、6个月以前的婴儿视线会追随着镜子的移动而移动,给他准备一个镜子,婴儿看到镜子中的自己认为是个“小伙伴”,对这个小伙伴的亲昵友爱的反应,实际上就是对他人、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的体现,这些正是社会性内容的一部分,这对培养婴儿社会的亲和性和对丰富婴儿的视觉体验都很有好处。

4、婴儿需要温暖的母爱和安全感,可以选一些手感温柔、造型朴实、体积较大的毛绒玩具,放在婴儿手边或床上。

5、当婴儿对周围环境表现出兴趣时,可选一些颜色鲜艳、图案丰富、容易抓握、能发出不同响声的玩具,如:拨浪鼓、哗铃棒、小闹钟、八音盒、可捏响的塑料玩具、颜色鲜艳的小袜子和小丝巾等。

6、3个月的婴儿就能握着“响环”玩,他们开始尝试触觉、听觉、视觉或味觉的作用。用手摸摸,体会手上感觉如何,用眼睛看看玩具的各种色彩,用口尝尝玩具的味道,摇动“响环”时的声音又可训练婴儿的听觉。这类最简单的玩具是开发婴儿智力的第一步。

宝爸胎教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