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新学期即将到来,父母也会帮准孩子们做好一些入学准备,入学准备做好了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你有哪些推荐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父母的角色“软爸爸和硬妈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据媒体调查采访结果,孩子们的心目中,传统的“严父慈母”形象已逐渐被“严母慈父”所取代。这种家庭教育“角色”的轮换对宝宝的早期成长有何影响呢?

调查结果:过半的孩子“怕妈妈”

5岁的东东在小区的花园里玩耍,全然不顾地上的泥土,有几次竟然“扮演”着士兵,趴在地上匍匐前进,弄得一身都是土。奶奶大声呵斥着,他也不理会,照样疯玩。没有办法,奶奶使出了“杀手锏”,“你妈妈下班回来了,再不起来,妈妈要打你屁股了!”听到此话,东东顿时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乖乖地跟着奶奶回家了。

“这孩子就怕妈妈,其他人再怎么批评他都没用。”奶奶说,以前的孩子都是非常怕爸爸,现在的孩子倒好,反过来了,见到妈妈就像老鼠见到了猫,害怕得不得了,而对爸爸则是嘻皮笑脸的,一点怕意都没有。

女儿已经5岁的张先生说,孩子根本不怕他,每次孩子做错事了,他说的最多的就是“你妈来了”或“我告诉你妈”,孩子立马就变乖了。为什么会怕妈妈呢?不少小朋友的回答非常相似,大多认为妈妈很严厉,一名6岁的小女孩说,“妈妈总是催我吃饭,不让我看电视,爱批评我。”

根源:妈妈为啥成了“老虎”?

父母在家庭中的传统定位一直是“严父慈母”的模式。但是“严母慈父”已成为现代父母角色的主流。

“每次都是我来当恶人。”一说起这个事情,东东的妈妈满脸不高兴,“孩子爸爸工作忙,成天出差,家里的老人对孩子又是一味地宠爱,平时教育孩子全是我的事。孩子犯了错误,又不讲理,我一急,就翻脸或者打打孩子的屁股,时间一长,我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是一只老虎了。”

专家说,现代的女性大多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视野也很开阔,有一套教育孩子的理念;女性的心思大多比较细腻,对孩子的要求相对就较严格;而且一般来讲,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值也高,所以,不知不觉中就成了“严母”。

争议:“严母慈父”是好是坏?

“严母慈父”是好是坏?对于这个问题,家长也是众说纷纭。

张先生说,“慈父”现象的出现应该是对不良传统的反叛,让孩子和父亲的关系变得柔和起来,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好处。但也有家长并不这样认同。杨女士说,“严母慈父”会导致严重后果,因为父亲和母亲对子女的影响是不同的,父亲的阳刚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影响,如果父亲过于软弱,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过于阴柔。

“其实,严母慈父也好,严父慈母也好,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都不能过于偏颇。”专家说,父母亲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特征:父亲的胆大,有利于维护孩子的探求欲与好奇心;母亲的细心,会培养孩子观察的能力,体验更加深刻。如果父亲一味地“慈爱”,孩子就无法坚强起来;如果母亲总是“严厉”,孩子就会缺乏爱心的呵护。“教育孩子的正确做法,应该是该慈爱时就慈爱,该严格时就严格,而不应该分成爸爸该怎么做,妈妈该怎么做。”

精选阅读

英国祖父母的育儿角色


“我们很知趣,不要去抢夺孩子的母爱和父爱。我们也不做保姆,只能算个的育儿参谋。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我的好朋友沃克医生已经退休,夫妻俩住在格拉斯哥城南別墅。他有六个子女,除了刚结婚的小儿子与他住在同一座城市外,其他都不在身边。离得最近的是小女儿林妲,住在爱丁堡--离格城有50英哩。她有一个两岁的女儿,且又已怀孕。因与丈夫有事外出,特地打电话请沃克为她们照顾小女儿凯茜。那天正好是周末,我便随沃克夫妇一起驱车到爱丁堡。凯茜见到外公外婆,高兴地迎过来“Grandpa!Grandma!”沃克抱起小孙女,向她介绍说:“这位是从很远中国来的Mark叔叔。”“Hi,Kathy。”凯茜腼腆地说,“Hi,Mark。中国在哪里?”“很远很远的东方,你的Grandpa和Grandma在那里教过书。”沃克说,“是的,我就出生在中国。”林妲夫妇走后,我便向沃克夫妇问起教育孩子的情况。沃克医生坦诚地告诉我,“我们很知趣,不要去抢夺孩子的母爱和父爱。我们也不做保姆,只能算个育儿参谋。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老人不是孩子的保姆

沃克夫妇虽已退休,但他们不做孙儿孙女的保姆。他们主张做父母的必须自己带孩子。这就是为什么女人结婚之后,一般都要辞去工作,在家做全职母亲,直到孩子都长大(超过12岁)才重新工作。沃克的夫人原是中学教师,结婚后,就放弃了工作,等六个孩子都长大后才重返校园。那么老人退休后,为何不帮儿女带孩子呢?首先老人不是保姆,他们应享受晚年的快乐;其次老人的教育观不一定符合现代的年轻人;再者老人不要剥夺孩子的母爱,让他/她有更多时间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世间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母爱和父爱。在这一点上,中国的老人总是认为退休后没事干,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争着带孩子,结果是吃力不讨好。

★过段日子去看看孩子

老人不与孙儿孙女在一起是不是就不爱他们,不关心他们。非也。虽然老人与孙儿孙女住在一起,但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视,有时打电话给他们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过节日或孩子生日就寄/送礼物给他们,路近的过些日子就去看望他们。作为Grandpa/ma,喜欢孩子并不一定要整天与孩子泡在一起,其实过段时间见次面,孩子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让他/她在平凡的生活中出现一些惊喜。可中国的老人喜欢与孩子整天泡在一起,认为是天伦之乐。

★安排时间带孩子看看风景

安排适当的时间领孩子到外面看看。一般是在周末或节假日,有时开车带孩子一起去山地,看山川河流、茂密树林和飞禽走兽;有时开车去海岛,看汪洋大海、汹涌波涛和热闹海港。这种方式既加深了老人与孩子的感情,又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学到很多的知识。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强,看见什么都想知道,于是他/她问什么,老人就答什么,并且启发诱导孩子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可中国老人认为孩子小,关在家里最安全。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不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为了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父母有时忙碌起来顾不上孩子,孩子必须学会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没有老人的依赖指望,孩子就得迫使自己记住大人的做法,训练自己面对的问题。所以一般孩子长大后独立处事能力比较强。可是中国老人太疼爱自己的孙子,每一件小事都照顾的无微不至,看起来是好事,实际上是害了孩子。即使长大后,在社会上的独立处事能力比较差。中国孩子自理能力比外国孩子要迟5-6年。

★当年轻爸爸妈妈的参谋

当孩子出生之后,年轻的父母缺乏养育孩子的知识和经验,老人便成了他们的育儿参谋,不但教给他们具体的细节,还要做示范。在孩子成长不同阶段,提醒年轻父母要注意对孩子进行什么方面的教育。象生理、心理、智力和孩子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如何帮助指导幼儿健康发展。另外建议年轻的父母,家里有了孩子不要养宠物。西方人视猫狗为宠物,如同人一样珍贵,一般人家里都养猫养狗。但是为了小孩子,年轻父母还是忍痛割爱,必须把心爱的宠物送走。当然是因为这些宠物身上隐藏多种细菌和小虫,容易给幼小的孩子引起各种病症。怪不得在林妲家里没有发现猫狗之类的小宠物。

家庭早教中“好爸爸”角色定位


家庭早教由父母合力完成效果最佳。爸爸和妈妈,在孩子的心目中有不同的作用和“角色”:一般情况,宝宝饿了、冷了会找妈妈,想玩的时候就找爸爸。而实际上爸爸由于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角色”有时就空缺了。

“好爸爸”角色定位之一:宝宝天性的释放者

多数的宝宝习惯于呆在家里,外出时,也被妈妈或保姆看着,不许随意乱走。“乖宝宝”确实令人省心,但儿童好奇与探索的天性却被渐渐磨灭了。

早教专家认为,好爸爸应该是宝宝天性的释放者,在一天的工作后,应该把自己男人的活力一面展现出来,带宝宝到户外去运动。爸爸在游戏时不妨做积极的配合者,来配合他异想天开的各种游戏。在这些历程中,你不仅能激发他的探索精神,还给了他强健的体能与魄力。

“好爸爸”角色定位之二:孩子信赖的伙伴

早教育儿专家指出,爸爸有着与宝宝玩耍、逗乐和交流的独特方式。爸爸做起游戏来活跃些,而且如果能在宝宝遇到麻烦时不马上出手相助,就可以锻炼宝宝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父亲如果尽心尽责,他们孩子的压力和挫折承受能力会更强,可以更好地迎接他们自己时代的到来。

爸爸们在鼓励宝宝尝试新事物方面也表现得十分大胆,这样做常会惹妈妈生气,因为需要冒一点险。

好爸爸在宝宝眼里,是个可信赖的朋友。“当宝宝犯了错,或与大人的意志相冲突时,爸爸往往能体现更多的包涵与理解,而不是条件反射式地对宝宝加以谴责,所以宝宝更愿意听取爸爸的想法。这种平等理性的沟通,会使宝宝学会理性的思考,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念。”

“好爸爸”角色定位之三:孩子的榜样力量

好爸爸的榜样力量,对于宝宝的成长至关重要,在1岁以后,你能明显感受到宝宝在模仿大人,宝宝的学习是悄无声息的,他不需向你求师学艺,但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他的视察之中。

“追求成功事业与人生价值的好爸爸,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专家这样提醒每位爸爸,爸爸独特的魅力都将成为宝宝吸收到的素质及构筑他未来人生的素材。

专家认为,爸爸从一个男性的角度表现出爱和关怀,这是小宝宝所希望发现的。当爸爸以一个男人的形象出现在小宝宝的生命中时,或将成为孩子正希望从中找到爱并向其学习的那个男性。而妈妈们,除了爸爸以外,还要充分利用朋友、家人和邻居等社区资源,多给些机会让其他的男性来呵护照顾您的宝宝。(早教专家:王惠文Joy)

养育女宝父母角色不相同


家有千金如有一宝,女宝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小棉袄。父母都希望能够富养女儿,那该怎么做,才能使宝贝女儿成长得更出色呢?爸爸妈妈在女宝的成长过程中,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下几种育儿方式值得借鉴。

一、爸爸做女儿心中的理想男性

1、学会赞美:女孩往往会更期待爸爸赞赏的目光,因为来自爸爸的赞美能大大增强她的自我意识。所以,当爸爸的你千万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之词,比如告诉她新衣服有多漂亮,她的毛笔字让你感到非常自豪等。

2、呵护有度:虽然生活中,爸爸对女孩的关爱通常要比男孩多一些,但是呵护也要恰哒好处,更多的时候,爸爸应该成儿女儿的保护人。比如在女儿出现困难的那一刻出现;而当她正与小伙伴一起玩时,爸爸适当“消失”也许更合适。

3、保持温柔:从婴儿时,爸爸就开始为女儿洗澡了,那么当女儿长到4岁,爸爸仍然可以这么做,替她洗澡、涂润肤油等,还可独自带女儿去公园慢跑,陪女儿骑车郊游并与她讨论发生在幼儿园的事情等等。由此,可以与女儿始终保持细致的呵护和亲密的距离。

4、塑造形:爸爸是女儿生命中的第一个男性,爸爸在生活中应力争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要为女儿塑造良好的男性形象。因为,通常情况下,女儿会以爸爸为标准,去寻找她成年后生活中的伴侣。

二、妈妈成为女儿最好的榜样

1、健康第一:可能有的妈妈认为自己有些胖,但是绝对不要在年幼的女儿面前讨论这个问题,同时也应尽量避免议论其他女性的身材问题。很多调查数据显示,女孩对体重和节食这类话题留意得越早,对她的健康危害就越大,特别是在青春期出现的吃饭障碍问题。

2、角色教育:虽然妈妈是女儿的榜样,但是你也不可能扮演所有的角色。因此,可以让女儿多接触你身边的好友、同事等,无论她是成功的职业女性,还是一个出色的家庭主妇。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让女儿了解到女性的生活角色是丰富多彩的,这对于她今后的成长十分有益。

3、从容化妆:你不必回避在女儿面前化妆,并且当女儿说你漂亮时,应该感到高兴,还可以摆个优雅的姿势来向她展示你的女性魅力。但是,你也别忘了让女儿知道,适当化妆是一种礼节,没有化妆的你也同样迷人。

4、培养独立:如果女儿喜欢玩过家家之类的游戏,做妈妈的应该加以鼓励。这正是让她学习生活内容的好机会,你可以和她一起为娃娃穿衣服、梳小辫,教会她把娃娃的房间重新布置,并告诉她,如果娃娃之间发生争执时该如何解决,以此培养她在实际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愤怒的妈妈爸爸,请熄火


面对孩子情绪激动,快要爆发的父母,这个时候理性的力量很薄弱,情感的力量十分强大,犹如一头斗牛很难自己回转。常常对孩子发怒的家长也会处于懊恼之中,对自己的教育能力不满,进而丧失教育孩子的自信。如果你处于这个状态,不妨在行为上对自己进行训练,也可以提醒夫妻相互提醒,以达到给孩子温和有力量的父母。降低语速

在激动时,你会发现自己的语速会加快,甚至有时会出现结巴,当情绪发展到了语言跟不上表达的地步,大脑就会出现自我保护状态,用粗暴的行为代替语言。因此,在盛怒的边缘降低语速有利于理性的回归和情绪的平复。

降低声调

和降低语速一样,当人激动时语速加快,音调升高,以掩盖内心的焦虑和愤怒,情绪进一步发展,声调会越来越高,所以古人有“有理不在声高”之说,也就是说,当你声音高了就说明你不想讲道理了,理性也开始丧失。这个时候如果你突然有意识地降低声调,理性也会回归,情绪容易平复。

闭上眼睛

亲子互动时,很多时候父母看到孩子漫不经心或者孩子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时,也会进一步激怒家长,导致父母焦虑感上升和耐心丧失。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能够有意识地闭上眼睛,切断接受不和谐的因素,也会让父母的情绪迅速降温,回归理性。

迅速脱离

和闭上眼睛的策略一致,如果这个时候能够迅速脱离和孩子纠结的环境,如走到其他房间,或者到院子里走一圈或者去喝口水,这样也会达到降低焦虑平复情绪的目的。果会更好。祝各位父母能够成为一个平和有力量的家长!

小编结语:以上的一点小小的训练,不能从跟不上解决父母的焦虑和激动以及动手动粗的习惯,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达到改善的目的。有类似问题的父母朋友可以试一试,如果和爱人一起练习相互提醒效果会更好。祝各位家长能够成为一个平和有力量的家长!

父母和儿女的区别


那个一进门就喊“肚子饿了,饭怎么还没有做好”的人是儿女。那个一进门,衣服都来不及换,就下厨房烧菜做饭的人是父母。

那个一会说“粥烫了”,一会嫌“菜咸了”的人是儿女。那个哪怕就一点青菜、豆腐,也要精心烹饪,力争做出滋味的人是父母。

那个成天抱怨作业多,实在太累的人是儿女。那个累了一整天毫无怨言,洗衣打扫卫生后再“陪读”的人是父母。 

那个动不动就开口要钱,不给就生气的人是儿女。那个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却从不在教育投资上吝啬的人是父母。 

那个记不住家人生日,可一到自己生日就早早召集同学、朋友聚会的人是儿女。那个很少记自己生日,却用心为家人准备生日礼物的人是父母。 

那个早上赖床,还不停抱怨家人叫他的人是儿女。那个深夜入睡,黎明即起,准备早点的人是父母。 

那个受了一点委屈回家苦水倒个不停,以求得同情和安抚的人是儿女。那个在外面受了再多气,回家后却强作欢笑的人是父母。 

那个有牢骚就发,有烦恼就怨,把家当作坏情绪“宣泄所”的人是儿女。那个把苦埋在心中,生怕让自己不良情绪影响家人的人是父母。 

那个总以学业、工作忙为托词,很少往家里打电话问候的人是儿女。那个在电话里嘘寒问暖,总为家人牵肠挂肚的人是父母。 

那个一开口就将家里的积蓄“借”走,然后舒舒服服住大房子的人是儿女。那个劳累了一辈子,到老还住在破旧小屋里的人是父母。 

那个总在羡慕人家多么有钱,自己家多么寒酸的人是儿女。那个退了休还不“安分”,起早摸黑挣钱的人是父母。 

那个宁愿把大量闲暇时间放在娱乐、和朋友聚会,却不愿回家看看的人是儿女。那个只要看到亲人,哪怕就一会儿,都神清气爽的人是父母。

那个娶了媳妇忘了娘,嫁了老公忘了爹的人是儿女。那个为儿女**一辈子心,老了还得帮儿女带小孩的人是父母。 

那个总以自我为中心,从不把家人太当回事的人是儿女。那个从不把自己当回事,却总以子女为荣四处“炫耀”的人是父母。 

那个总喜欢将爱挂在嘴边,却很少付诸于行动的人是儿女。那个从不把爱字说出口,却将爱播撒于生活每块土壤中的人是父母。

爱,总是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父母和儿女的区别所在。或许,只有等到儿女也成了父母而且慢慢变老的时候,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爱,并将其付诸于生活的点滴中去。

家庭教育应该听谁的?爸爸?妈妈?


同在一个家庭,面对同一个孩子,两个大人的家庭教育却存在着许多看似细微的差异。这除了与父母文化、修养差异有关外,更多的应是性别差异造成的。那些宁愿在家里照顾孩子的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的才能,父亲心中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而母亲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大多数母亲对孩子都是有较高期望的,但在实际教育中,母亲往往显得无计划。教育内容上:

父亲的知识面一般广于母亲,而且在史、地、哲上父亲往往精于母亲。因此,父亲给孩子讲得更多的是历史故事、各地民情风俗、英雄人物等。而母亲则一般都给孩子讲童话,涉及史、地、哲较少。这在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知识上就稍逊一筹了。

生活习惯的培养上:

父亲教育孩子要独立、果断,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险精神。他们让孩子参与修理简单家电,让孩子大胆学骑自行车,带他们爬山、赛跑……而母亲总想保护孩子,不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她们不让孩子参加有一点危险的活动,她们总担心孩子会不小心碰着了、摔着了、累着了,她们使孩子更柔弱、更胆小一些。

教育方式上:

父亲一般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做事,而母亲则比较喜欢帮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父亲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态度一般都比较强硬,而母亲则时常心软。父亲带孩子上街,看的东西多,零食吃得少;母亲带孩子上街,看的东西不多,零食却吃得不少。

送孩子上幼儿园要嘴巴软


孩子不想上幼儿园时,非得去还要讲方法,我们要嘴巴软,行为硬,“好啊,好啊,行啊,行啊”,

但是该怎么做还得怎么做,他做不到的话你也不要对他凶,千万不要说“不行,你要去,你要不去我就打死你”,然后她不去你也不会打死她,这样是不行的。

原则是“嘴巴软,行为硬”

让他这样做,就得这样做,我知道你很不愿意去,呆在家里多好啊,不过呢你是要去幼儿园的!我们如果明确了,就是让他去幼儿园,在上幼儿园当中选择一些可做的事情的话(如你可以在幼儿园里画画,可以去幼儿园里做其他你想做的事儿)

接下来就是我们引导他,就像刚刚那位老师讲的,幼儿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不好的,比如上英语课很好,她喜欢,其实幼儿园也有很多他喜欢的事情,好玩的好朋友,好玩的玩具,好玩的活动,幼儿园老师会支持和帮助我的想法……这都可以是他愿意去幼儿园的因素,抓住其中的一点,将这一点放大。

比如有的妈妈很会做,来到幼儿园就会说“老师,旦旦昨天很棒,要表扬他,昨天他一个人自己吃完饭了,没有让爸爸妈妈喂。”一点点值得大家认可的事情就当着孩子的面来鼓励一下他,谁不愿意听好听的话呀,用成人的态度、成人的语言,对孩子进行认可、鼓励他让他愿意去幼儿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