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过程,就是他们用自己不断发展的各种技能去探索这个世界的过程,同时不断的探索的过程又反过来刺激他们各种技能的发育。如果您注意的话,您会在所有DQ168智力开发玩具的每一个包装上都看到一行字,“玩就是孩子的工作,孩子通过玩来体验、探索和感知他周围的世界”。

玩具会激发孩子天生的探索与成长的愿望,建立起一个学习的环境,创造出活动和探索的空间,帮助孩子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正确的选择能给孩子创造学习的良机,它的影响将会持续孩子的一生。

不错,玩具不仅仅是用于娱乐的,一个精选的玩具还可以是个出色的启蒙老师,家长与孩子一起玩并适当加以指导,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乐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完成了解知识,建立关系,认识规则、自立和建立自我意识的过程。我们上节谈到了在《适当的阶段给孩子提供适当的玩具》,而今天,我们想与父母们从婴儿期、幼儿期、学前期三个阶段,聊聊如何用正确的玩具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概念。由于篇幅有限,不尽之处请见谅。

1.婴儿期(0-12个月)

婴儿大脑在像光速一样的成长(见下表)。从怀孕第八周起,胎儿的大脑皮层就开始生成,出生时,脑神经细胞大部分已分裂成形,共有140亿个脑神经细胞,外界的刺激越频繁、越强烈,脑神经细胞发育的速度越快。而婴儿生下时是无助的,他们不能改变周边的环境,他们依靠我们去改变。由于小婴儿的注意力非常不集中,需要大量的鼓励和刺激;

婴儿生理发育婴儿早期(0-2个月)婴儿中期(3-6个月)婴儿晚期(7-12个月)

神经(脑重)350g600g800g

神经(定向反射)2-3个月开始注意人的脸部1岁注意力不超过15秒

所以,经常变换婴儿可以看见的物体是尤其重要的。就像用我们的一样,我们要为他设计学习方法。小婴儿时期,我们可以把颜色鲜艳的连环挂在宝宝视力可及的范围刺激宝宝视力的发展;或者我们可以把它附着在婴儿推车、高脚椅、汽车座位或婴儿床上,另一头则连接玩具,当孩子把玩具扔到自己够不到的地方时,会发现原来将链条拉回来就可以拿到玩具。简单的游戏中学习“借助工具”!通过扔出去,取回来这些动作可以锻炼孩子慢慢的学会对自己意识的控制。6种颜色24个彩色链环可以帮助宝宝建立按颜色分类的概念;用来学习对颜色的识别;学习数数,建立数的意识。

2.幼儿期(1岁-3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所以要确保你有大量可以摸,感觉,并对刚学走路的孩子来说是完全可以够的到的东西。〈奇妙杯〉可以有许多种玩法并可持续很长的时间。最小的孩子会喜欢把他们堆起来,然后再把他们推倒。别小看这游戏,这其中包含着因果关系的道理。为了使宝宝成长的更强壮和独立,他们需要知道自己对环境的影响力。推倒什么东西的感觉有多好呀!

当孩子到18个月左右初学走路的时候你可以教孩子建议对形状大小的认识。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数学。如果一个孩子不能分辨什么是小的,中的和大的,那么他们就不能在1.3.5之间分辨。但如果一下子把所有的概念全给他们,小孩子会感有被挫败或沮丧的感觉。只要给他们3个可以清楚辨认的就可以了。

以“拖车兄弟”玩具为例:

这个玩具清楚地满足了宝宝在认识大小、体积、数量等初级数学概念的需求。当宝宝堆叠拖车时候,您可以教孩子识别小的,这个是中型的,这个是大的。小个子兄弟的不但个子小,声音也比所有哥哥的弱,不信,让宝宝拧拧,比较一下。在宝宝的小车斗中装上干净的沙子,比较一下,小弟弟装的沙子怎么比大哥哥装的少呀?让宝宝自己指,哪个车子的沙子多呢。将所有的车连在一起,让宝宝拉着走,既锻炼了宝宝的大动作,也可形象的解释快和慢的概念。色泽鲜艳的车体,是宝宝指认颜色的好工具。口中说红色,并让宝宝指出三个兄弟中谁都带红色呀?这样,轻松的游戏,不仅了解大小,多少等体积的概念并分清声音强、弱。速度的快慢。这也是考察宝宝观察力和记忆力的好机会。所以,一个好玩具会提供宝宝多种的玩法,满足宝宝各个阶段的技能发展需求。父母只要仔细的观察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宝宝及时正确的指导,这些看似难解释的数学概念启蒙就不知不觉的在轻松快乐的游戏中迎刃而解了。

3.对学龄前孩子教育提示(3-6岁)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您一定要鼓励他养成一种自立意识,比如: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等。就拿巧手毛毛虫来说吧,父母可以讲故事,并帮助孩子完成手眼配合练习诸如扣扣子,拉拉练,学习穿衣服的各种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宝宝知道,重要的东西怎么保管。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宝宝在幼儿园的前期生活就会顺利许多。

学前的孩子会花大量的时间在事物归类上。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开始认识世界事物的不同和区别。他们会对自己是个小女孩或者是小男孩,是姐姐还是弟弟感兴趣。你是妈妈,妈妈的姐姐是阿姨。将玩具分类会帮助他们满足对大量认识事物的相似与不同的认识。趣味桩板非常适合这个年龄的孩子。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对颜色进行分类,他每次用线穿的动作可以帮助他们锻炼小肌肉,为写作做准备。

心理学专家凡托夫斯基有一段话说的好“跟孩子玩不会宠坏他们”。玩为孩子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智力支持系统,而这个系统允许孩子用更综合的方法去思考和行动。玩允许孩子在没有真实的东西时的探索和发明,比如说在没有水的情况下进行消防演习,或者假装着给娃娃看病。玩可以帮助孩子开发智力和创造性而不会带来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有的消极后果。关键是您是否在意什么是对孩子重要的事情。尽管父母为孩子精心的铺设每一条康庄大道,但我们不知道生活为宝宝们准备的下一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孩子们掌握游戏规则,掌握生活技能,相信他们会乐意接受生活带来的各种口味的巧克力。所以,游戏是您与孩子交流、沟通和教育的最好途径,在轻松的游戏中给宝宝正确的概念吧,因为生活远远不只限于书本。

zj09.com编辑推荐

给孩子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玩具


很多父母认为给孩子购买一些价格昂贵的玩具才能表达自己对孩子无尽的爱意。但是事实上,我们不应该被电视上广告中的动听词汇和孩子玩具的漂亮外包装所左右。

由于孩子是借由自身的感官系统来认识和接受新事物的,孩子要经常调动其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的感觉来了解一件对于自己来说陌生的事物。所以对于孩子最好的玩具,是能够刺激孩子各种感官的玩具,与玩具的价格并不存在着必然联系。

那么什么样的玩具是具有教育意义的玩具呢,接下来就随小编来看一看吧。

能让孩子辨别不同声音的玩具

为了让孩子辨别不同的声音,刺激孩子的听觉感官,家长可以自己动手为孩子选择玩具,而不用花钱去购买玩具。例如父母可以给孩子准备一罐米、一个哨子、一个碗等可以发出不同声音的物件,让孩子听它们的声音,并向孩子解释这些物件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能让孩子辨别不同香味的玩具

我们的家里会有香味不一样的物品,例如香皂、洗发水、牙膏、擦脸油等等。分别挑一些在自己的手上,放到孩子的鼻子附近让他们来辨别不同的香味,并告诉每种物品的用途。例如给孩子闻香皂的同时,告诉他这是香皂,我们在洗手的时候会用到它,这会加深宝宝对香皂这个物品的印象。

能感受触觉的玩具

除了家里日常的一些物品可以给孩子充当教育方面的玩具之外,家长还可以带宝宝到户外去活动。在阳光灿烂的春天,可以带宝宝到草地上玩耍,让孩子触摸草地,告诉他何谓潮湿,何谓干燥,什么是粗糙,什么是光滑等等。还可以带孩子到公园、沙滩去玩耍,让他们用手来触摸不同的事物。

能看图识物的玩具

什么是能看图识图的玩具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书本了。家长可以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带有图画的书本,家长还可以从报纸上面剪下来动物、物品的图片,跟孩子共同来认识它们。

父母可以指着马的图片向宝宝解释,这是马,并模仿马的叫声,让孩子跟着你一起模仿马的动作,还可以讲一讲马的生活习性等等。这样,对于马这种动物,宝宝可以得到一个形象和直观的认识。以同样的方法,父母还可以让孩子认识其他事物。

温馨提示:

随着宝宝年龄的逐渐长大,父母要淘汰掉那些已经不适合宝宝、让孩子不敢兴趣的玩具。

在挑选何种玩具的时候首先要保证宝宝的安全。例如玩具的大小,不要选择太小的玩具,以免宝宝误食,威胁到宝宝的安全。

幼儿对玩玩具有自己的想法


在我们成年人看来,书是用来阅读的,积木是用来堆着玩的。但在幼儿看来,书并不一定要看,积木也不一定要堆着才能玩。

不只是书本和积木,所有玩具的玩法,都是大人们想出来的,并要求小孩按这个玩法来玩。如果小孩不按规定的玩法玩玩具,大人就会很不高兴,因此常要限制他们:要这样玩才对。

可是,孩子无论怎样使用玩具,只要是凭他自己的想法玩得很愉快,尽管玩法不同,游戏的目的还是达到了。如果大人以自己对玩具的观点,硬叫孩子按自己的意思去玩,那等于截断了孩子正要萌芽的创造力,使他们失去参加游戏的兴趣。

对于小孩子,书有时是被当作隧道替代品,有时被当作画纸,有时又是撕撕拆拆的对象。父母若一味地规定书是用来读的,慢慢的小孩便会对书产生一种抗拒心理,比一开始便不给书效果更坏。

其实,父母用不着这么着急。随着小孩渐渐长大,无需用人教,小孩也会明白,书用来读读看看最有意思,这时小孩就会对它产生兴趣。

对小孩而言,没有比原来就做好的,或不用自己动手做的玩具更乏味的东西。任何价格昂贵的玩具,如果没有让孩子发挥创造性与研究的余地,他就会觉得不值钱。玩具的价钱与实际效果并不一定成正比。

每个有多个孩子的父母都会有这样的经验,自己初为人父人母之时,都会买回一大堆玩具,到了生第二胎时,便不大买了。其中的原因是,他们到这时候已经明白,按大人的想法买的玩具,孩子并不太喜欢。

幼儿为何对玩具有着与大人不同的看法。在幼儿的心理上,觉得可以看,可以摸的东西都是玩具。所以,根本不必强迫孩子按照大人既成的玩法,去玩现成的玩具。

行走训练,让宝宝正确走路


宝宝走路姿态不正确、平衡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都是父母们最为烦恼的事情,在这里我们就为大家推荐一种游戏,在不经意中纠正宝宝的这些坏毛病。

游戏方式:

在家里用绳拉一根直线,或画一个圆,让宝宝沿着线脚后跟碰着另一只脚的脚尖慢慢行走。

这项游戏可从宝宝能够走路时可以开始进行训练。开始时要求不要太高,只要他能够沿着直线行走就可以了。然后加上手的动作,如双手叉腰、抱头、放肩上或两手伸直。手势不要太复杂,在完成一次走线活动中手势也不需经常更换。注意:步法一定要慢,这样才能很好地训练其关注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逐渐增加难度,例如:让宝宝不要总低着头盯着线看,只需用眼睛的余光扫视到这条线。到了4-5岁,可让宝宝端一碗水,不断增加水量,以水不泼出为原则,可很好地训练其平衡能力。

为增强宝宝的兴趣,可改变线的形状。例如:在户外,街边的小花坛,稍高一点的小槛,都可让宝宝沿着此线行走,但要注意安全。

如何正确跟宝宝玩游戏?


对孩子而言,游戏就是工作,还没休息日,且乐此不疲。他们在游戏中丰富了认知、提高了能力、体验了生活、交到了朋友、丰富了感情、进行了探索。

游戏对宝宝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哪些?

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

涵涵小时候特别喜欢玩“抛球”的游戏,一开始总是她捡球的时候比较多,但小丫头根本不气馁,还是玩的相当乐呵。我这个大人看着觉得很没意思,可孩子喜欢只能忍着陪玩。

慢慢地她越来越有准儿,可以毫不费力地接住对方抛过来的球,也就没有太大兴趣了。

其实,我们忽略的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小游戏,是孩子在训练手眼和身体的协调性。当然也有渴求父母陪伴的心理。

如果我们能好好陪他玩这个“抛球”游戏,并且在孩子接住球的时刻,及时给予表扬,无疑不仅会锻炼孩子的能力,还能增强其自信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就曾说过:“如果孩子在游戏中玩得开心尽兴,那么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创造力也往往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见,游戏真的是个丰富孩子认知和提高孩子能力的好东西。

孩子探索世界及尝试成人角色的途径

我们小时候都玩过“过家家”游戏,对于现在的孩子,这个游戏仍然不落伍。

现在的小孩子不像咱小时候,随时随地都能成群结队的玩。但涵涵还是热衷于玩这个游戏。她经常把她的布娃娃们拿出来,说自己是妈妈,他们班另一个小男孩是爸爸,那些布娃娃们是他们的孩子,从而引出各种故事和情节。

之前我们学心理学的时候,老师就说过,“过家家”这个游戏玩的特别好的同学,长大后当起父母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不仅如此,孩子还通过这个游戏在探索着世界,尝试着不同的角色,从而越来越自信和成熟。

学习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游戏一直是建立亲密关系的最佳方式之一。涵涵特别喜欢拉着我或者他爸爸捉迷藏,这个游戏都玩了好几年了,还非常热衷。

后来在看书的过程中,我才知道,原来人在玩躲猫猫和捉迷藏这类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拉近彼此的关系,培养亲密的感情。

想想也是,当我们捉迷藏的时候,抓住一个人是会有身体接触的,我们会抱住孩子,甚至会跟他滚打在一起。躲猫猫也是无可避免地会有身体接触。

孩子们喜欢你用拥抱、搂住等方式来表示友好和表达爱。也许这也是涵涵一直热衷玩这个游戏的原因吧。

所以,为了培养她和爸爸的亲密关系,我就经常引导她骑大马,最终如我所愿,她和爸爸关系越来越好了。

从情感创伤中得到康复

很多家长说,孩子从不跟他说在学校发生的事。我想可能是因为你没给孩子机会。

我们的孩子还小,他肯定不会说:“我今天在学校过得不好,我可以跟你谈一谈吗?”

但他们会说:“妈妈,你可以陪我玩吗?”

如果你说:“妈妈还要做晚饭,你自己玩吧!”那孩子肯定不会再把学校发生的不愉快告诉你,时间长了,孩子知道你绝对不会答应他的要求,那他甚至连要求都不会提了。

而若是你非常开心地同意了孩子的提议。那么他会将发生的事尽可能地表现出来,或者是他们不说,等着你去问,往往你一问就能找到答案。

有时孩子在学校的那些不如意,需要我们通过陪玩来得到化解,或者需要我们关注后,再引导。你若能够陪他玩,他得到了关爱和关注,内心就会强大起来,就更有能力去面对或适应外界。

同样,如果你忍不住给孩子发了脾气,或者打了他,别忙着懊悔和担心会不会造成伤害,其实只要认认真真地陪孩子大玩儿一场就过去了。

别说健康的孩子了,很多心理有问题的孩子,都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慢慢引导和治疗的。

就像我们大人一样,在外面再苦再累,只要家是个足以避风的港湾,就有疗伤之地,孩子亦然。

跟孩子更好地互动

我们都会发现,小孩有个共同的毛病,常常不带耳朵,你跟他说话,他假装听不见,对你不理不睬。

也许咱每天花在唠叨和发脾气上的时间,比游戏的时间都多。我们总是不停地催促孩子,却没想着用游戏的方式快速达到目的。

有时涵涵不喜欢吃某样蔬菜,我就装成她肚子里的小精灵,用怪怪的声调说:“啊,我想吃木耳呐,可以对抗雾霾的木耳,可以美白变漂亮的木耳哦,怎么还不见它掉进肚子里呀,啊啊啊?”

涵涵就会大笑起来,然后很愉快地把木耳给吃掉。有时,她还主动要求我假装小精灵。

还有的时候,她不收拾玩具,我就装成某个受伤的玩具,对她提要求。再有的时候,我还会用各种方言来跟她沟通,她也笑嘻嘻地用方言跟我回应。其实很多时候,我俩说的根本不知道是哪里的方言,但那有什么关系呢,沟通的目的达到了就好,总比说半天孩子不理你强吧。

所以,唠叨、催促、发脾气、说教的效果都最多为零,不妨试着用游戏的方式来跟孩子互动吧!

这些游戏并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随时随地都可以玩。当我们尽情地跟孩子玩耍时,你会发现,原来我们还有精力,不但有精力去玩,还有精力为棘手问题找到新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累到只有力气刷微博和朋友圈哦!

总之,每一个会玩的孩子,都是天生的潜力股,别再说孩子只知道玩了,他在玩中锻炼着自己的能力,培养着自己的情商和智商,以及完善着性格,这些可比认字数数更重要哦,何况这些也能在玩中学到呢!

建立宝宝数学概念的20个游戏


建立宝宝数学概的20个好玩游戏

数学可不是只有1+1=2,数学王国里的臣子臣民们可是很多哦,而能够认识数学、善用数学的宝宝,未来的成就才会更大。

为了让爸妈可以在生活中就能简单建立宝宝的数学概念,我们特别从“金钱的运用、时间、量的比较、逻辑”四大数学范畴,设计了20种玩数学的游戏,让爸妈轻松培养出数学小天才。

Part1学习如何运用金钱

“钱”对宝宝来说,刚开始可能只是能用来买东西的工具,不过,爸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经验,慢慢让宝宝了解钱不是凭空而来的,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年龄再大之后,可以进一步教导他试着学会存钱以及爱惜物品的观念。

游戏1:认识钱币

游戏方法:

1、先准备1角、5角、1元不同的硬币。

2、教宝宝排列形状,由小排到大或大到小。

3、并教他认识上面的数字。

4、告诉他数字越大代表越有份量,可以买比较多或贵的东西。

游戏目的:教给他简单的数字概念,并认识钱币的不同,同时可利用钱币的大小,让他知道,少的面额形状比较小一点,多的面额形状大一点。

游戏2:跳蚤市场

游戏方法:

1、爸妈先准备一些要卖的物品,例如娃娃、玩具、铅笔。

2、然后准备一些零钱(也可以用假币)给宝宝。

3、由爸妈来扮演老板,宝宝演客人,请宝宝来买东西。

4、对于小宝宝,爸妈可以把每个东西都定一样的价格,例如全部定价1角或1元。若宝宝对于数字、金钱很有概念,则可以依照不同东西、不同定价来让宝宝来买东西。

游戏目的:通过买卖可让宝宝建立买东西要使用钱的常识,也让他知道钱用完了就不能再买东西,同时,建立简单的物品价值观念。

游戏3:一起去买东西

游戏方法:

1、爸妈带着宝宝一起出门买东西。

2、可以拿起物品,告诉他上面贴的是价钱,要有足够的钱才能买东西。

3、接着让宝宝看妈妈和售货员交易,之后再告诉宝宝,如果妈妈给的钱是刚好的,就不用找钱,不然就要等售货员找钱。

4、可以给宝宝刚好的钱,训练他自己去买其中一个小额商品,例如一包糖果等。

游戏目的:通过看标价、实际拿钱购买,慢慢让宝宝理解钱的用途以及钱与物的对应关系。

游戏4:我要存钱

游戏方法:

1、当宝宝已经了解物品要有钱才能购买之后,爸妈可以开始教他存钱。

2、如果他想买某个玩具,爸妈就告诉他等存够了钱再去买。

3、借机教他把过年红包存起来,或是当宝宝有一项好行为时,给予零用钱作鼓励。

4、等存了足够的钱时,再带他去买想要的物品。

游戏目的:养成他存钱的习惯,不过也提醒爸妈如果是好行为(例如帮妈妈做家事、说话算话)而给予零用钱时,要注意不要让宝宝造成没有给钱就不帮忙做家事的反效果。

游戏5:彩页比一比

游戏方法:

1、爸妈可以收集超市、药房、电视购物等各种有标价钱的DM。

2、然后把里面宝宝熟悉的物品剪下来,例如糖果、水果、玩具。

3、教宝宝认识物品与价钱的概念。

4、指出不同彩页的相同糖果,让宝宝看看价钱是不是不一样。如果不同彩页标示的价格不同,可以问宝宝应该选择哪张彩页的去买。

游戏目的:让宝宝有机会从照片去联想实品,并学会买东西,也能比较不同的地方相同的物品,可能会有不同的售价。

Part2帮助建立时间观念

时间对宝宝来说是蛮抽象的概念,比较不容易理解,因此,可利用一些想法或道具把时间找出来,让宝宝渐渐认识时间的存在。所以,时间不单只局限在看时钟,而是全面让宝宝建立时间的概念。

游戏6:白天或晚上

游戏方法:

1、告诉宝宝天亮时有太阳就是白天,白天可以玩、吃饭、出门。

2、告诉宝宝天黑时有月亮就是晚上,晚上要休息、睡觉。

3、如果宝宝已经能理解白天和晚上,就可以进一步让宝宝认识中午及下午或清晨的时间观。

游戏目的:让宝宝随着天色的转变而有白天及夜晚的分别,慢慢还可以增加不同时段的天气变化观察,例如太阳下山、太阳升起。

游戏7:一星期有七天

游戏方法:

1、爸妈可以准备一张画好七个格子的纸张。

2、编上星期一~星期日的文字,星期六、日可用星星表示。

3、从星期一醒来就给宝宝一张贴纸贴在第一格,并提醒他今天星期一先贴第一张。

4、星期二贴第二张、星期三贴上第三张,以此类推,让宝宝有时间累加的感觉。

5、到了假日就可以给予不同颜色或造型的贴纸,让他感觉假日这两天不太一样。

游戏目的:时间变化也是数学观念之一,通过一星期有七天的认识,能让宝宝有时间前进的感觉,并可理解星期一至星期五爸妈要上班,假日才能放假。

游戏8:时间配对

游戏方法:

1、把每天及每周固定的行为或活动加以强调,例如白天上幼儿园时就告诉宝宝:“现在是早上8点你要去上学,我要去上班,下午五点爸爸会去接你。”

2、下午接宝宝时可以告诉他:“已经下午5点,要放学回家了。”久了之后宝宝就会有时间与行为的联结。

3、也可以在每个假日都固定让他看卡通录像带,可以对宝宝说:“星期六白天你就可以在家看录像带。”以后宝宝看见妈妈准备放卡通录像带,就会了解今天又到星期六了。

游戏目的:把生活中的固定活动转变为时间的概念,随着年龄增加,就会更清楚什么时间会发生什么事情。

游戏9:现在该做什么

游戏方法:

1、先准备一个大时钟或爸妈利用纸板自行制作一个能转动的时钟也可以。

2、然后在不同时间旁边,贴上相关的图片,例如早上8点旁贴上牙刷及毛巾(表示刷牙洗脸)、12点贴上食物(代表吃饭)、下午3点贴上玩具(代表游戏)……以此类推。

3、让宝宝依照生活起居,查觉时间的进前。爸妈平常可以问他,中午12点我们应该做什么事呢?或是宝宝想吃饭时,要他去看看时钟走到食物的位置了吗?

游戏目的:让宝宝更有时间观念,也能了解自己一整天的作息,同时能促使他养成固定的生活习惯。

游戏10:看照片想一想

游戏方法:

1、爸妈先找出以前出游的照片。

2、指出某些照片,让宝宝自己回想当时的状况、出游内容。

3、再告诉宝宝这些都是以前发生的经验,让宝宝理解过去的意义。

4、再问宝宝现在他在做什么,现在做的事情就是今天。

5、再问宝宝以后想去哪里玩,还不能马上做的,就是明天(未来)。

游戏目的:宝宝通常会把过去的经验都称为昨天(即使是一个月前),不过,通过回忆、思考,可以让宝宝慢慢建立今天、昨天、明天的概念。

Part3学习量的比较

“量”的概念往往是需要经过测量及估计而来,但是对宝宝而言,则是需要亲身的体验。大人们常用的“毫米”、“斤”等概念,对宝宝来说是无法理解,而且没有意义的。因此以宝宝能理解的方式来建立“量”的概念,才能帮助宝宝学会测量及估计的意义。

游戏11:什么东西比较重?

游戏方法:

1、准备几个不同的物品,如娃娃、汽车、球等等。但请注意避免大的东西就一定比较重,以免造成宝宝错误的认知。

2、然后请宝宝分别用手拿拿看这些东西。

3、接着问宝宝哪一个比较重。

4、还可请他由重到轻把物品排列出来。

游戏目的:通过真实的轻重感受,宝宝比较容易建立轻和重的认知概念。另外,有些东西看起来很大,如泡棉,但是实际上却很轻,有些东西虽小,但却比较重,可以将这些情况一并提出来跟宝宝讨论,帮助宝宝理清轻重大小的概念。

游戏12:高楼比一比

游戏方法:

1、爸妈和宝宝分别迭积木,并计时1分钟。

2、再各自拿出自己迭好的积木比比看。

3、请宝宝说出是谁迭的积木比较高。

游戏目的:通过迭出不同高度的积木,宝宝可以明确感受到“量”的变化。经过实际比较后,可以“眼见为凭”确认高矮的概念。

游戏13:创意手印画

游戏方法:

1、游戏前请先准备好一张白纸及彩色笔。

2、爸妈和宝宝可以在白纸上分别描绘出自己的手掌。

3、请宝宝比比看谁的大。

4、如果宝宝有混淆或是不确定的情形时,也可以两人手掌对手掌,实际去看两人手掌的大小差异。

游戏目的:通过实际的观察与比对,帮助宝宝建立大小的概念。爸妈还可以活用身边的物品,如杯子、碗、鞋子等,让宝宝去比较爸妈的鞋子和宝宝鞋子的大小、大汤碗和小饭碗的大小,帮助宝宝在生活中建立量的概念。

游戏14:谁的手比较长?

游戏方法:

1、请爸妈准备好两条长线,最好是不同颜色的线,大人一种颜色,宝宝一种颜色。

2、以长线分别量宝宝和爸妈的手臂长度,并将测量结果剪下来。

3、利用剪下的线来比较谁的手臂较长。

4、然后再请宝宝拿着与自己手臂等长的线,比较家中的物品,如书或是桌子等,看看是自己的手长还是物品比较长。

游戏目的:利用实际的测量及观察,可以帮助宝宝建立长短的概念,同时了解测量的意义。

游戏15:数数乐

游戏方法:

1、先请宝宝随意捡拾小石头,然后放在桌子上。

2、接着再请爸妈另外拿一些,放在桌子的另一边。

3、请宝宝目测,哪一边的石头比较多。

4、等宝宝说完之后,邀他一起数一数,两边的石头各有几颗,并把数字写下来。

5、再来印证先前目测的答案是否正确。

6、还可再问宝宝:“多的那一边多几个?”

游戏目的:让宝宝先以目测的方式,感受量的变化,然后借由实际的数字,确认量的多少,帮助宝宝建立清楚的数量概念。除了小石头之外,爸妈也可以利用其它物品,例如积木块、红豆来进行这个游戏。当然,这个游戏在户外也可以玩。

Part4培养逻辑能力

数学的逻辑如排序、分类、型式、配对等等,除了培养宝宝基础的数学能力外,也可以帮助宝宝把观察力变得更为敏锐,并学习通过思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游戏16:谁是不一样的?

游戏方法:

1、在一堆相同的东西中,放置一个不同的物品,例如:一堆书籍中,放置一辆玩具小车。

2、请宝宝拿出里头不一样的东西。

3、当宝宝把东西拿出来的时候,请宝宝试着说明为什么要拿出这个东西。

4、爸妈在聆听完宝宝的理由后,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帮助宝宝建立“异、同”的概念。

游戏目的:找出相同点或是相异点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宝宝熟练“分类”概念的基础。爸妈可以多运用生活中的东西和宝宝进行游戏。

爸妈还可以根据宝宝的实际状况,提高这个游戏的难度,比方说一堆苹果中放一个橙子;在一堆一元硬币中,放一个一角硬币,让宝宝能够区别细微的差别,同时也可以让他了解,苹果、橙子虽然形状、颜色、香味不同,但都是水果,有共同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游戏17:数数乐找伙伴

游戏方法:

1、请妈妈先在白纸上涂上红、蓝、绿等几种颜色。

2、然后拿出相同颜色的彩色笔或蜡笔。

3、请宝宝把笔放在一样的颜色下面。

4、如果宝宝没有放对,可以请宝宝用笔再画一次,观察画出的颜色,然后再进行一次配对。

游戏目的:利用操作的方式,让宝宝思考颜色和笔的关系,观察相同点,学习配对。

游戏18:玩具要回家

游戏方法:

1、请宝宝收拾玩具的时候,也是帮助宝宝学习分类的最佳时机。

2、例如问宝宝:“玩具和书可以放在一起吗?剪刀和车子呢?”

3、请宝宝把玩具、书等物品分类放好。

游戏目的:分类概念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而宝宝更往往会有让爸妈意想不到的分类方式,爸妈和宝宝进行游戏的时候,也不妨听听他们的理由。

游戏19:请照顺序排好

游戏方法:

1、准备大小不同的积木或是娃娃。

2、请宝宝依照大中小排成一列。

3、一开始排序的物品不要太多,可以先从3个开始,请宝宝先比较其中两个并依序排好,再拿第三个和前两个比较。可根据宝宝的能力来增加排序的数量。

游戏目的:排序是重要的数学基础,帮助宝宝发现即使是相同的东西,也有程度上的差异。刚开始,宝宝多半是依照物品的物理性质排序,如大小、粗细等。

游戏20:下一个轮到谁

游戏方法:

1、准备几个积木、车子等宝宝生活中经常有的玩具。

2、然后爸妈一边念着“车子、积木、车子、积木……”并将物品依序排出。

3、请宝宝按照排好的物品顺序,念出他们所看到的物品。

4、然后问宝宝积木的下一个应该是什么呢?再下一个呢?

5、可以请宝宝重复多念几次,察觉出次序感。

游戏目的:相同型式是数学的概念之一,也是语言、听觉甚至是动作的训练,通过眼、耳及语言的方式,能帮助宝宝更清楚认识“型式”。

如何正确对待喜欢收藏的孩子


孩子们特别喜欢收集东西。男孩子一般都喜欢收集没有用的废旧物品,如邮票、玩具飞机、汽车、火箭、怪兽的照片、商标、徽章、奖章、昆虫等等。女孩一般喜欢收集手帕、橡皮、玻璃球、邮票、纸花、花纸、餐巾、色纸、卡片、书签、好看的小石头等等。

如果问他们为什么收集这些废旧物品,他们就会说收集这些东西很有乐趣。即使没有实际的价值,但孩子们也会感到满足。这些东西对孩子来说就象宝贝一样,如果不告诉他就给扔掉了,孩子知道后是会大闹一场的。孩子喜欢收集零碎物品的这种倾向,会从幼儿时代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以后。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倾向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们的收藏癖是在进入儿童期以后,随着智能的发展而出现的—种现象。这是对自己生活的周围世界加深了认识的同时,懂得了各种事物都可分类,都有系统,因此就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重点收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兴趣也在不断变化,收集物品的种类也在变化。

究竟孩子喜欢收集什么东西,如前所述,因男女性别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同时,也因智力、性格、文化、社会环境等条件而异。

农村,城市,渔村的孩子,其收集的内容当然是有所不同的,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家里的人、朋友,表兄弟在集邮,所以自己也就有了收集邮票的兴趣,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多的。时代与宣传机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当回忆一下自己小的时候,再看看周围的孩子就会明白这一点。

据说有的母亲因孩子收集废旧物品而感到头痛。在成年人看来,不过是一堆废物,可对孩子来说,却是使孩子增强想象力的宝贵素材。一个别针、一个旧车轮,都可以成为使孩子迈向想象中的美好世界的向导。这些废旧物品可使孩子的游戏得到发展,促进孩子的智力活动,使孩子成为一个健全的人。选样的话,让孩子们自由地去收藏和玩这些物品又有什么不好呢?

孩子们热衷于这些物品的时间不会很长,不久他们自己就会把这些东西送到废品店里去。孩子的心理有时确实是很奇怪的,强迫他不许干某件事时,他偏要去干,这样也就延长了认识这一事物的时间。而如果让孩子随便去做,他就会很快失去兴趣而转向一个新的阶段。

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偏颇,在理解孩子的心理的同时,引导孩子去对新的事物发生兴趣。

如何让孩子学会正确地“玩”


玩耍,这是儿童教育中最重要的价值,也是中国式家长们最容易轻视、忽视的环节。儿童的时间不应该被学习、培训挤满,应该有大量的玩耍时间由他们自由支配。

无论是独自玩耍,还是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对于儿童的认知、体能、人际交往和情感健康都十分重要。

玩,对于孩子的成长,就象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是适合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活动。我们随处可以发现,孩子在玩时都很投入,很快乐。虽然是在玩,但却象认真的做事。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孩子是把“严肃”的目的与游戏过程中快乐的情绪结合起来,而成人往往只注重后者,忽略前者。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游戏在孩子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

游戏虽是孩子喜欢的活动,但游戏种类多,方式多,十分复杂,这就要孩子“会”玩。怎样让孩子学会玩?怎样达到教育的效果呢?这还必须依靠成人的指导,但这种指导主宰、导演,但不是干预、控制。成人的指导作用体现为幼儿“玩”的支持者、帮助者、保护者和游戏的伙伴。具体从以下五方面来谈。

一、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特定的环境引起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是幼儿“玩”的前提。首先从物质条件来说,应该有孩子想玩的东西,好奇的玩具或者其他有助于孩子参与游戏的材料;同时还应有孩子“玩”的场地,如房间、户外草地、儿童游戏场等,再者从心理需求上来说,轻松自由的气氛,成人对孩子的关爱,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就能够激发孩子游戏的兴趣。但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弄乱了房间,而责备限制孩子的游戏,干预孩子的玩法,改变孩子的游戏规则。如果这样,就会改变游戏本身自由、愉快、自然及探索的特性。应该让孩子在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中成为游戏的主人,充分表现自我,真正让孩子享受到游戏的乐趣。

二、在玩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并非完全是其自发的活动,同样需要模仿和学习。特别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就更需要成人作出适当引导,激发孩子去玩。这样孩子才可以产生想象,根据记忆、表象,运用素材去丰富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但并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孩子都起好的作用。家长应多关心了解孩子的游戏,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发现孩子们在游戏中有放映大人们酗酒、打架的行为,这时就应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讲清道理,说明利害,从正面引导孩子去玩。

三、在“玩”中有效的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孩子玩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意识,让孩子养成不依赖大人,能自己独立的玩。在西方国家,就较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初生的婴儿就放在一间独立的房间,让孩子自己睡,一岁多的孩子大都能自己玩。而在我们这里,父母总怕孩子不会玩,怕孩子摔疼摔伤,总陪在孩子身边,时间一长,就养成了依赖成人的习惯,不会自己去思考问题,也就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

喜欢和同伴玩是孩子的天性,到了幼儿期,与同伴交往的需要更为强烈。这时,家长不要拒绝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一起玩。孩子是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与人如何相处的。如果孩子长期与大人玩,大人会不自觉的迁就保护孩子,容易使孩子滋生霸道自负的行为,不利于孩子成长。所以成人要鼓励孩子与伙伴一起游戏,让孩子从游戏中得到锻炼,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发展孩子的合作意识。

四、多让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

现在,都市生活让人们渐渐失去了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也逐渐取消了孩子与大自然的相处机会。取而代之的是电视、电子游戏、电动玩具和因特网。这样会阻碍孩子探索自然界的兴趣。所以家长和教师要多带孩子到户外的世界去游戏和活动。在户外,孩子可以无拘无束地玩,小伙伴们尽情嬉戏,创造性地多让孩子接触水、土、动植物等自然物质,扩大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情感,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家长和教师还应带领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锻炼孩子的运动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培养孩子反应的灵敏性。特别要多从事操作活动和运动,家长不应只给孩子提供形象、电动、智力玩具。应该有一些运动性的玩具,如皮球、哑铃、跳绳等。这样孩子不仅从活动中获得了快乐,也锻炼了孩子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更能促进孩子体质体能的发展。

五、控制玩具数量,并让孩子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

孩子的游戏离不开玩具,但并非越多越好,应根据孩子的需要,主动为孩子选择玩具。在同一段时间里,如果玩具过多,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什么也玩不开,就导致游戏效果的差异性。因此,每次给孩子一部分玩具,剩下的收起来,玩厌了再拿新的。这样常玩常新,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在孩子玩完后,就应该让孩子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这样可以养成孩子爱清洁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自我照料能力,为将来做事井然有序、善始善终、有责任心打下基础。但这种习惯的养成,成人不宜采取强迫的方式逼孩子去收拾。而应用游戏的方法去不厌其烦的引导孩子去收拾。如“布娃娃累了,她该睡觉了;小车该进车库休息了”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孩子会很自然的自觉的收拾自己的玩具。

游戏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能有效的满足孩子的需要。在幼儿期,让孩子学会“玩”,让孩子在自由自在地玩中展开想象,让孩子在玩中充满激情,让孩子在玩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小编总结:在玩耍的过程中,儿童试着用已知的知识去解释发现的疑问,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用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会处理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那么作为家长,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为了确保安全,可以监控孩子玩耍的过程,但整个玩耍的时间应当是由孩子自己作主,玩耍也应该没有明显的计划性。让孩子学会玩耍吧,玩都不会的孩子,还能会什么?

五一带娃出游正确的打开方式get


五一小长假将至,家长想好要去那遛娃了吗?世界那么美,却不知道去哪玩?向您介绍几条带娃旅行的秘笈希望对您的出行有所帮助!不要把孩子当成旅游的携带品之一,真正让他也作为一个参与者。对孩子而言,旅行的真正目的是认知世界、亲近自然、尊重不同文化、学会观察与发现……

在旅行前,和孩子聊一聊旅行的目的地

购买地图或者在网上搜索地图,让孩子看到我们现在在哪里,将要去哪里。可以顺便增加孩子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相信这个时候,您的孩子是非常愿意去了解相关的一些知识的。

在出发之前,同孩子一块儿学习一些旅途中的急救知识

告诉孩子在旅途中或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让孩子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告诉他,如果父母或者其他人有需要,孩子就可以用这些知识去帮助他们。这样有利于孩子乐于助人以及他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对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也是不错的。

旅途中,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承担一部分的行李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尽量少拍一些“到此一游”的照片,多拍摄一些旅行中难忘的瞬间

比如孩子自己动手搬运东西或者帮助他人的照片,以及孩子不经意间的微笑等等,这些都将会成为以后孩子宝贵的财富。

在旅途中,可以让孩子融入当地的生活,引导学会观察

不同的旅行目的地,其所在地的民俗风情也不尽相同,适当的引导也许就能激发出孩子的兴趣,从而去学习和了解,增加孩子的见识。

去自然风景区旅游的时候,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探索未来

在旅途中,多注意孩子的注意力或者有意识的去引导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对自然界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探讨。当孩子对于自然界中动植物感兴趣从而停下前进的脚步的时候,建议家长也停下来同您的孩子共同探讨一下而不是催促孩子“别看了,快点走”。

适当通过身边的事物来引导孩子观察平时生活中无法发现的细节

比如在大自然中,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蜘蛛网的形状,各种不同的植物等等,激发孩子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孩子的观察能力。

在旅行的过程中,鼓励孩子收集他感兴趣的东西

或许这只是一片树叶或者这只是一块石头,但是你的鼓励或许就可以激发孩子对于事物的研究能力。

给孩子准备一本空白的涂鸦本

小孩子的想象力都是非常丰富的,这种想象力家长应该适当的进行引导和培养。带上一本空白的涂鸦本,让孩子写写画画,会增加他的动手能力,也更能激发孩子的发散思维。

旅途中增加适当的活动,让旅行途中变得更加的有趣

可能很多人出门旅行的时候,在坐车或者其他的时候都会容易让人产生厌倦。这个时候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活动,来提高孩子的兴致,这也让旅途更加的有意义。

和孩子一起保护环境

出门旅行的途中,难免会产生不少的垃圾:喝完的矿泉水瓶,吃完的食物包装袋,这个时候家长可以适当的让孩子帮忙收拾垃圾,并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地点,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为孩子准备探索自然的工具

带着孩子出门旅行的时候,孩子总会充满好奇心的想要探索周围的所有事物。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准备好适当的工具,一方面可以避免孩子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孩子的探索能力。

旅行归来后,和孩子一起创作

无论是旅途中收集的石头或者是各种的树叶,还是说孩子想要自己动手画出他这次旅途中喜欢的风景,这样的创作都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他的观察能力。

让孩子成为旅行的参与者而不是跟随者

很多家长带孩子出游的时候,总会把孩子照顾的很好,并不是说这样不好,但是为何不趁着这样难得的机会让孩子参与进来,这样的旅途对孩子来说可能会更加的有意义。

旅途结束后,跟孩子一起回忆这一次的旅途

并把与这次旅途相关的照片或者其他物品放好,留下孩子美好的记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