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破坏力最大的家长吗?。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同学们都会去做好迎接新学期的准备,提前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查漏补缺,你收藏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小知识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你是破坏力最大的家长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前不久接待了一个家长,妈妈是大学教师,博士,爸爸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公司的总经理。按说这样的家庭,应该培养出非常好的孩子。妈妈可以说对孩子也非常用心,用她自己的话说,从孩子上学第一天起,我没有一天不关心他的学习,哪怕我出差,也会打电话问他,作业写完了没有?考试没有?考得怎么样?班里面排第几名等等,包括他吃饭、穿衣都关照到。结果她的孩子却从学习到个性等各方面都表现得不如人意,心理接近变态。

从妈妈的话中得知,孩子的父亲对孩子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他经常训斥孩子,口头禅就是我像你这么大都如何如何了,我当年是如何做的。总之,总是用自己的强来蔑视孩子的弱,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对孩子的瞧不上。

这个孩子上大学是通过父母的关系,勉强上了一个二本。上二本并不是什么坏事,二本大学也照样可以培养出优秀人才来。问题是这对父母在孩子上大学的事上的态度,他们一方面对孩子的成绩唉声叹气,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强势强行为孩子做出选择。本来孩子想学设计专业,想到外地上大学。但是父母亲坚持让他学化学专业,因为父母亲就在这个行业里,将来可以给孩子找到很多的关系,可以给他安排工作;而且坚持让他在本地上大学,可能是为了方便监督。孩子无可奈何,只好按父母的意思进入这个专业,但他非常不喜欢这个专业,再加上上大学后,住在学校里,家长管不着了,他就天天上网不学习,结果第一学期就门门功课不及格,妈妈着急了,到学校找了很多关系,让孩子补考通过。但接下来的一个学期,这个孩子不但不去上课,居然连考试也不参加了。毕竟大学要上4年,一二年级可以凭家长的关系让他过,四年能都这样吗?后来这个母亲就想个办法,悄悄到孩子班里找了另一个同学,花钱请这个同学来监督她儿子,要求这位同学什么时间看到他儿子上网或不去上课,就赶快给她打电话。做母亲的立即跑到学校去把儿子从网吧里面拎出来,或从宿舍拎到教室里。

这位妈妈累死了,快要崩溃了,孩子也受不了。后来儿子发现有同学跟他妈妈通风报信,就跟这个同学扬言,你要是再告密,我就杀死你。

我赶快对这位家长说,你不要这样了,这样下去,一个是你累坏了,而且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二是孩子也要累死了,他这样的表现,内心其实是很痛苦的,是无助的,你们这样对待孩子,他想成长都不可能;最可怕的是有潜在的危险,万一哪天孩子真的被激怒,做出过激行为怎么办?这会害了两个孩子。

这对父母就是非常典型的管制过度者,分析一下,在他们的孩子成长经历中,没有任何自由可言,也很少受到来自父母的欣赏,孩子在父母面前更多的是自惭形秽和被迫依赖。孩子的心理及自我控制能力完全没有成长起来。相当于一个人的双腿从小被捆绑着,现在到18岁突然放开让他走路,他怎么会走路呢?这种强势的家长太多了,每一种强势背后,都是对孩子的伤害。

从对教育的理解和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强度来看,家长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就是既懂教育,又对孩子很用心的人;

第二种是不懂教育,但是对孩子很用心的人;

第三种是不懂教育,但也不太管孩子的人。

这三种家长里面,第一类家长是最好的。懂教育,管理基本上都是合乎教育学原则的,肯定会培养出不错的孩子;第三种次之,一个家长,可以不懂教育,但是如果减少对孩子的胡乱的干涉,把很多的自由交给孩子的话,你的孩子多半会成长得非常好——请我们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成长,我们的父母们也没有文化,但是我们那个年代,也会产生出很多优秀的人才。因为那时的家长恰恰契合了给孩子自由这样一个最根本的原则。

第二种家长,即不懂教育,但是对孩子很用心,破坏力是最大的。

令人担忧的是现在我们社会上充满了第二类家长。这些家长,他们文化程度有的高有的低,但对教育的理解都不是很深刻,对孩子管理特别细,孩子的各方面、每个生活小细节都会关照到,但由于他们的行为不符合教育学原则,越管得多,越用心,情况越糟糕,破坏越大。

来找我咨询的家长,多半他们的孩子已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已经非常多了。他们基本上都属于第二类家长。这些家长的共同特点往往都是自身非常强势,至少父亲一方特别能干,或者是妈妈一方能干,大多数情况下是父母双方都非常能干,学历及收入都不低。

这些家长非常痛苦,他们不能理解,我们两口子智商那么高,做人那么好,我们对工作那么认真,为什么我们就养育出来那么一个不成器的孩子?

面对这些家长的痛苦,我给出的答案就是,因为你自己太能干了,你对自己要求高要求完美,这些标准推行到组织管理中也是非常有效的,但你的高标准严要求对孩子却不适用,因为孩子首先要的是自由和快乐。家长不理解儿童,不懂教育,却自以为懂教育,处处要去管制孩子,用违反儿童天性的做法来对待孩子,使得孩子反而产生严重的扭曲。

做好家长其实并不难,只是需要你改变一点点——学会给孩子自由,学会欣赏你的孩子——这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最难做到的。

妈妈手记

让自然结果教育孩子

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方法手段有许多,其中“自然结果”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早在18世纪时,法国的著名教育家卢梭就提出:我们可以“通过孩子体验其过失的不良后果,来纠正他们的过失。”卢梭的这一教育原理,在教育孩子的许多方面都是可以运用的。

有不少孩子不按时吃饭,无论家长如何说他也不听,尤其当他以此要挟成人来满足他不合理的要求时,那就让饥饿这种自然后果来惩罚他,让他知道吃饭的意义,使他从经验中获取判断力。有一次午饭时分,我的孩子通通突然提出要吃“肯德基”,跟他说可以星期天去吃,但通通却坚持“不去吃‘肯德基’就不吃饭”,还气急败坏地将筷子扔到地上……家中的其他人都吃完午饭了,通通仍坚持自己的态度,我耐心地说:“你不吃午饭,我们就要收拾碗筷了。”通通压根就不理我的话,我也不再理会通通而埋头写作去了。饥肠辘辘的通通背起书包上学去了,他被饥饿折磨了整整一个下午,回家后主动认错,并打开冰箱自取食品,狼吞虎咽。从那以后,通通再也不敢轻易提出不合理要求了。Www.zJ09.Com

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从孩子3岁开始我就让他喂养一只小兔,接受任务的头几天,出于新鲜感,孩子将此事做的有条不紊,可是过了几天,兴趣没有了,要么忘记去做,要么不想去做。此时,孩子他妈不是成天唠叨,便是索性去代劳。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错误的。我告诉孩子他妈可以采用自然结果教育法,让孩子从其行为的后果中接受教育。比如,孩子没有及时喂小兔,使小兔挨饿。当我们领孩子去看挨饿的小兔病蔫蔫的样子时,他便产生了内疚和怜爱之情。这时我们再跟他讲清楚道理,孩子就很容易接受了,并且由于这次教训,他今后会负起自己的责任,更好地饲养他的小兔子。

孩子故意弄坏玩具,你就让他只能玩损坏的玩具;孩子故意弄翻饮料,你就让他不再得到饮料……

我们的实际体会是,让自然结果来教育孩子,比我们空洞地向孩子说教的效果要好,教育效果更高。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你是一个妥协的家长吗?(端午节专题)


前言:现在的小孩子们智商都比较的高,并且还会察言观色,若是父母们对孩子一味的妥协,那么小孩子们就越是贫的厉害,因此对于小孩子们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家长们要学会当机立断!

“算了,算了,不过,就只有今天,下不为例”。“好了,别哭了,妈妈给你买去就是”。“好吧,好吧,这次爸爸带你去玩,以后不许再这样耍赖哦”。你是否也是这样的“好好父母”?“好好父母”的确容易做。自己省心,孩子也高兴。说一句“算了算了”“下不为例”,落得轻松。不必费很多口舌跟孩子讲道理,也不必费尽心思让他停止哭泣。“暂时满足他的要求,下次不由着他性子就行了。”不少父母总是这么想,可往往事与愿违。在该拒绝孩子的时候“心慈手软”,孩子也就在这样的“妥协”中放任自己,甚至变本加厉。

你给他破例一次,他还会贪心第二次。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等到第二次,说不定又一句“下不为例”就过去了,而忘记孩子已经无理要求两回了。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让孩子尝到了一次甜头,学到了乖,后面就没有罢休的时候。亲子网

一些原则性的事情,不能答应,就是不能答应。比如孩子深更半夜要起来玩耍,要吃家里没有的东西,你必须让他明白,无论他怎么闹,这个无理的要求就是不能答应。孩子“碰壁”了一次,知道耍赖也没有用,那么下次他也不会再如此了。对于过分的要求,没有“下不为例”可言。

最初孩子学会对妈妈提出要求的时候,总是以试探的方式坚持自己的要求,只要妈妈的拒绝还没有坚决到让孩子害怕或绝望,孩子会继续坚持,甚至用哭闹来要挟妈妈。这一招最能试探出妈妈拒绝的极限。如果妈妈非常坚决,孩子就逐渐放弃制服妈妈,让妈妈顺从自己的念头。相反,如果妈妈屈服了,孩子的任性行为就得到了强化。只要尝到了一次甜头,孩子就会抓住妈妈的弱点,继续用任性执拗的方式让妈妈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如果你的孩子任性,那么孩子已经抓住了你的弱点。办法很简单,学会坚决地对孩子说:“不”。

一、如何和孩子订立私下协议:

1.让孩子没有空子可钻。妈妈可事先跟孩子订立私下协议,让他没有反悔的余地。

2.告诉孩子做人必须守信用。妈妈可以清楚地告诉孩子:“我们两个人都要说到做到。谁反悔了,谁就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3.孩子必须清楚地答应他同意这个协议。

二、拒绝孩子违反协议的三条对策:

孩子坚持要违反协议时,你必须告诉他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谁都不喜欢。

1.眼睛看着孩子,表情严肃、平静,不要笑,让孩子觉得无可乘之机。

2.拒绝孩子时,说话要简洁:“不行,我们已经说好的事情不能反悔。你必须……”如果孩子继续坚持他的无理要求,你要更简洁地拒绝他:“不行。”如果孩子更加执拗,哭闹、喊叫,弄得你很难堪,你可以不说任何话,直接抱起孩子回家。如果遇到入园的时候,你正赶着上班,这时可以二话不说,直接送孩子到班里,跟老师说明情况,然后离开幼儿园。如果孩子坚持不吃饭,或吃零食,你必须坚持不给他零食,同时让他不吃饭。

3.拒绝孩子的当时,不要跟孩子争辩太多,事后等孩子和你都平静下来的时候,再讲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你必须以尊重、平等的态度跟孩子说话,这样孩子才会接受你的意见。

妈妈屈服于孩子的无理要求,总有不可辩驳的理由:为了上班不迟到;为了摆脱自己在公众场合的难堪;为了孩子更高兴;为了孩子不饿着;……这些饱含“母爱”的理由,会让孩子更任性,让妈妈付出母亲的自尊和权利,而且付出换来的只是孩子暂时的快乐和妈妈暂时的轻松。殊不知一味的妥协,一次次的忍让,只会把问题搁置下来,“腐蚀”了孩子成长的根基,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埋下了无数隐患。亲子教育

除了协议的方法外,对于一些临时状况,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不予理睬。孩子发脾气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从而实现自己的心愿。因此,父母可以视而不见,让孩子闹腾。当孩子闹够了,见父母还是不理睬自己,就会感到这样哭闹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慢慢地就能改掉自己任性的坏习惯。

耐心劝导。当孩子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时,如果家长置之不理仍然不能让孩子善罢甘休,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简洁地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答应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千万不能向孩子妥协。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妥协,就必定会有第二次的妥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发任性。

适当地“惩罚”。当孩子乱发脾气之后,即使孩子已经平静下来,并主动“讨好”家长,家长也要刻意对他保持“冷漠”。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言行很让家长“不高兴”,然后向孩子说明道理,让孩子保证以后不再这样任性或乱发脾气。

父母的妥协与放任,也往往让孩子做事半途而废。比如孩子练钢琴练到一半,就央求妈妈让他玩一会。本来妈妈不许的,但是经不住孩子软磨硬泡,只好说:“好吧,好吧,去玩一会,下次不许这样。”可是有了一次,下次他又故伎重演。最后父母也懒得去管。孩子也许就从此干脆不练琴了。

事事顺孩子的意,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会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甚至认为父母是在怕自己。于是,他想怎样便怎样,父母也半推半就,更让他有恃无恐。恶性循环下去,你就等着有一天他真正无视你的存在,不把你当一回事吧。趾高气扬惯了的他,处身社会的时候,如此自私和无理,又怎么去与人合作?

本网站小编总结:过于的顺着孩子,往往很容易使其养成专横跋扈的性格,在将来的人际交往之中,不易与人合作,所以说父母们从小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合理,对于孩子错误的做法不可一味的忍让!

你是个炸弹妈妈吗?


伴着清脆而熟悉的铃声,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学生们也要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入学准备做的好可以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生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入学的准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你是个炸弹妈妈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你是个炸弹妈妈吗?

“在公司也管着十几号人,怎么回到家连个小孩子也管不好。感觉很挫败,烦躁,非常烦躁,我朋友见着我都说我现在脾气变坏了。老公也常说我是后妈级的。”越来越多的80后晋级当妈,孩子吵闹或者不听话,就会“暴跳如雷”,有丝毫风吹草动,就会着急上火,你也是炸弹妈妈吗?

“起床喽。”“让我再睡5分钟吧。”推推小妞,扭扭身子继续睡。等妈妈做好早餐来催,小妞还是继续睡得不亦乐乎,妈妈只好再次提高音量,于是“清晨奏鸣曲”响起……“幼儿园老迟到总不好,可每天清晨都这样心急火燎,让人难以有个好心情。”妞妈告诉记者,自己开始很不适应,觉得“妈妈”这个词责任太重了。“我心情好时什么都不想,但宝宝一闹时我就烦躁,甚至自己也想哭。我觉得自从当了妈以后就脆弱了。”

“从俊言出生到现在婆婆来的次数也是有限的,我都记得。”“带孩子,买菜做饭,一切都是自己的。”“因为无法每时每刻陪在孩子身边。总觉得亏欠孩子的多,所以他不开心我就着急。”记者调查发现,许多上班族妈妈每天奔波于单位、幼儿园、家之间,处于“打仗”状态。下班跟上班一样,甚至更忙。一个幼儿园老师告诉记者,统计后发现,班级里的80后新杭州妈妈更容易烦躁。

“有些妈妈本身工作比较努力,对孩子的要求也比较高,听说在幼儿园表现不好,一下子就激动了。还有的是思想上没完全做好准备,孩子哭,她也哭。另外有一些因为各种原因家里的老人帮不上手,妈妈比较年轻缺乏经验。有的妈妈甚至在家长会上就‘发飙’了。”

拒绝后妈标签,不做炸弹妈妈,除了要掌握与孩子博弈的平衡外,还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从事早期教育10余年的春春老师告诉记者,出现烦躁情绪并不奇怪。不妨把感到烦恼的事写下来,然后逐个解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老公交流,以取得他的支持。周末全家走到户外,对放松也有好处。

“当父母跟在单位里当领导是两回事,还是要调整心态,一个良好的状态应该是,每天一下班看到宝宝就将上班的烦恼一扫而光了。营造温馨稳定的家庭氛围,对宝宝的性格培养以及人格塑造都有好处。”

你是争强好胜的妈妈吗?


时间是一条金河,又是一年开学季,孩子们也要为进入学校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入学准备可以帮助孩子们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中,高效的入学准备的小知识你了解哪些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你是争强好胜的妈妈吗?”,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我的孩子比你的强”,“我的教育方法比你好”,身为妈妈,这样的话是不是听着很耳熟?也许是听过,甚至是说过。是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外界的压力迫使我们自己竞争,还要捎带上孩子。不过,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做会不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做了妈妈,女人身上便会散发出一种母爱的光辉。不过,初为人母,也会有一点点惶恐,不知道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妈妈,于是备感压力。她们开始和其他妈妈比较,开始对孩子备加呵护。想成为完美妈妈,这些原本好意的家长最终却多以给孩子压力过大,伤害了孩子。

怎样才能避免自己和孩子陷入这种困境?首先,你必须明白自己的动机――你为什么爱比较,或者她们为什么要与你比较?想走出这种不良的怪圈,你还必须学会,破译一些带有攻击性语言当中的真正含义。是故意还是非故意?是挑衅还是仅仅表达一下自己的优越感?以下专家会帮我们破解五句常常挂在家长嘴边的话,无论你是这些话的传播者还是这些话的听众,不妨反省自己。

孩子是我的头等大事!

破解密码:“我和我的孩子特别亲密,这远超过其他家长和他们的孩子。因为我花费了更多的时间与他在一起,愿意为他做出更多的牺牲。”

如果这是你的口头禅:一般来说,说出这话的妈妈是想表达自己道德的优越感。你想证明,自己花了很多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所以你得到与孩子亲密无间的感情,是个好妈妈。但事实是,你又怎知别的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就少于你呢?而且陪伴孩子的时间越长不等于你就会和孩子的关系更亲密。有时甚至会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或者使你的孩子缺乏独立性。

如果你是个听众:如果别的妈妈说出这样的话来,你的第一反应肯定也是滔滔不绝地向她表明在生活中为孩子做的牺牲。这也是许多其他妈妈们的通常反应。但更正确的作法是:深呼吸,微笑倾听,尽量保持沉默,因为你根本无须向她证明你自己。因为爱孩子的方式有千万种。

我是最懂我的孩子,最会为他做最佳打算的那个人。

破解密码:“我是唯一那个了解我孩子,真正为他考虑,对他好的那个人。只有我,才会真正对他好,把他的需求放在心上。”

如果这是你的口头禅:如果你说这种话,就会让那些不同意你观点的人,被看作是一些忽视你孩子需求,违背你孩子意愿的人。尽管你觉得你最了解你自己的孩子,超过他的老师和其他人。但事实上,你只了解自己孩子的某些方面,比如,在学校里,在运动场上,在课外活动里。而且他们的了解未必就比你的了解更没价值。

如果你是听众:在如今人人都想当完美家长世界里,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发掘他们的潜力加以培养,那么你将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家长,但凡事都怕极端,如果你自认为非常了解他,事事都为孩子安排好,那么你的孩子将变得没有选择和判断能力。相信这肯定不是你想过的结果。

作为家长,我的任务就是保护我的孩子。

破解密码:我要时时刻刻在他身边保护和帮助他,无论他是受到来自身体上的威胁,还是在他挫败、受到不公正惩罚的时候。”

如果这是你的口头禅:家长是一把保护伞,替孩子挡风遮雨。这是种责任,但更多的时候,过分地保护却也让孩子们开始学会逃避失败、失望、惩罚,这一切也许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当你在用钱让他升级、或者多些机会时,你是否想过,这是在阻止自己的孩子变得更有承受力。作为家长,应该陪在孩子身边同他一起经历挫败,并一直鼓励他。如果你总是保护你的孩子免于失望和失败,那么你是在阻碍他的成长以及挑战生活的能力。当你的孩子尽了最大的努力,仍然失败时你才需要介入。并且只是安慰和鼓励,而不是亲自上阵为他解决问题。这样他才能从失败的经历中悟出教训,并慢慢地成长。

如果你是听众:要特别留意这样的宣言,因为尽管大部分讲这话的人都没有意识到,她其实是在告诉你,她不能让自己的孩子经历挫折和任何不好的事情。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你要让你的孩子远离她的孩子,但如果你的孩子与她的孩子比较要好的话,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受她的偏见的影响。

我不能让我的孩子错失任何良机。

破解密码:“我要确信在我孩子成功的路上没有任何阻碍物。如果我能为他创造更多的机会,他就更有可能去超越别人,胜过所有的孩子。”

如果这是你的口头禅:想为自己的孩子创造各种机会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这种做法会使你们的感情也有风险,因为孩子们成年之后常常因此怨恨家长。现在不少家长,为了能让孩子更有竞争力,不惜一切代价让他们上更好的小学、中学,参加各种班。如果孩子没有实现预期,就表现出很生气。作为家长,你是否想过,当你在为孩子创造机会的时候,他是否也已经准备好了?他是否喜欢这个机会?

如果你是听众:你的对策是不要介入。你用不着从任何人那得到对自己爱护孩子的认可。另外,就算你的孩子没有比他的强,这也并不意味着失败。

“我听说你家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了,真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像你的孩子一样有出息。”或者“你肯定走后门了吧?” 破解密码:你家孩子考上重点高中很有出息,可我家孩子也不会比你差。平时不觉得你家孩子学习好啊?不会是走后门进的重点高中吧?

如果这是你的口头禅:当朋友或邻居们的孩子做得很出色时,我们都会免不了比较。如果自己的孩子相形见绌,不要自责。要常常提醒自己,就算孩子没有得到很多的奖品或证书,你也同样可以是个好家长。如果连你都很在意这些荣誉的话,你在向孩子传递一种信息:他是个失败的孩子,因为他没有得过奖。同样,你也不能想当然的认为,如果别的孩子得了奖,他们的家长一定是走后门。这种想法会使得你们之间产生隔阂,一旦孩子们碰到困难时,你们便不会伸出援助之手。

如果你是听众: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这是对你的最好的恭维和鼓励。但切记不要时时刻刻都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孩子。因为这样,你和孩子都会慢慢迷失在这些夸奖当中,无从判断其实他仍然有待提高。但如果你总是对孩子们的成绩不予以重视,吝惜你的夸奖,那么你的孩子便会始终缺乏自信。

孩子最大的三个天性您了解吗?


孩子最大的三个天性您了解吗?

曾经听过一个著名的教育学家讲过一段关于孩子教育的感触,通过切身体会,有感而发,跟各位家长交流分享一下。

孩子最大的三个天性:

1.模仿性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到嘤嘤学语,从蹒跚学步到自立成人,学习皆从模仿而起。作为人父人母的我们,实际上是相伴孩子一生的非常重要的“老师”。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从自己做起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使他们在模仿中学习。言传身教,潜移默化间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哪怕我们不喜欢或不擅长,但为了孩子我们有些时候必须学会当一名好的演员。

2.叛逆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会发现他们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叛逆,这时我们都会很头疼,很恼火。实际上这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他们要学会自己思考,学会一天天的独立,所以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应该充分利用孩子的叛逆性,并加以正确的疏导和指引。郑渊洁曾经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要想孩子从小就喜欢学习并珍惜学习的机会,我们从他生下来那一刻就应该给他灌输:我们家很穷,供不起你读书,你要想读书是非常困难的!

3.好奇心

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使得他对所有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兴趣,看到什么都想去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问一问。对此,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不要小看他们,更不应该扼杀他们的积极性。日常生活中,我们家长为了保护孩子,防止孩子犯错,经常会对孩子强加很多约束,不许动这,不许碰那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学习与探究。同时,对孩子的提问我们应该耐心回答,千万不可采取冷漠、讽刺的态度,粗鲁的对待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否则无形中会扼杀孩子勤奋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品格的萌芽。

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深喑孩子的这三个天性,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加以指引,这样定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你是孩子眼中的坏妈妈吗?


在妈妈眼中,每个孩子都是宝贝。可在宝贝们心中,并不见得每个妈妈都是天使。可别小看这些古灵精怪的小人儿,在他们眼中,妈妈们可爱又可恨:有时是天使,有时是魔鬼;有时很美丽,有时很邋遢;有时很可爱,有时很可恶……

妈妈何时学会尊重我

讲述人:凌辉男15岁

从小到大,妈妈管我很严,我完全没有隐私可言。初中时,有一次我发现上了锁的日记本被打开了,妈妈却在一旁假装淡定地说,她只是帮我收拾了一下抽屉,顺便看了一下。假期,同学约我出去玩,她总能找到千奇百怪的理由把我留下。她还常常有意无意在我面前说某某怎么不好,而那个人是我最好的朋友。

【坏妈妈表现】控制欲强;喜欢窥探孩子隐私;攻击孩子的朋友;不懂尊重;干涉孩子自由;完美主义,习惯性否定一切。

【网友辣评】有些妈妈真是劳心劳力又不讨好,谁让她们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人物品不肯给一点独立的空间呢?都说人心最难控制,好妈妈懂得尊重孩子和他们的朋友,给他们独立的空间。妈妈们别做纸老虎了,多一点理解就能赢得孩子的心,何乐而不为呢?

妈妈让我感到很压抑

讲述人:刘晓光男10岁

一提起妈妈,我就想到她发怒的脸。她似乎总是心情不好,老是为一些小事发脾气:比如爸爸喝酒了,我考试考砸了……老实说,我很怕她。我也很怕犯错误,只要我做错一点事,她除了责怪我,还会没完没了地喋喋不休。

【坏妈妈表现】不懂得关心和爱;乱发脾气;当面批评孩子;爱唠叨;过于强势;苛责;不能做到言传身教。

【网友辣评】把自己的不如意迁怒到孩子身上,是做妈妈的失败。没有人有义务承担你莫名的坏情绪,就算是你赋予生命的孩子。相信每个妈妈都是爱孩子的,但好妈妈给孩子的都是温暖和爱。平时多给孩子一些微笑,他们的心灵才会因此而变得阳光。

传统好妈妈PK现代好妈妈

传统好妈妈标准:

1.善于理家,如清扫、做饭、做针线活等;

2.照顾孩子,安排好子女的吃饭、穿衣、洗漱、安全等;

3.训练孩子懂规矩,养成良好习惯,安排孩子的生活;

4.教育孩子守秩序,听话,奖励他们的好行为,纠正他们的错误;

5.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和性格,建立宗教信仰等。

现代好妈妈标准: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其独立性,教他们适应生活;

2.注意孩子的情绪发展,使孩子保持愉快、满足的情绪状态;

3.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培养他们的阅读和计算能力;

4.爱孩子,与孩子分享快乐,引导其在儿童水平上安排生活;

5.对孩子说的话感兴趣,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6.镇定、愉快,有幽默感,经常面带笑容。

妈妈让我很没面子

讲述人:蒋子菡女6岁

在家里,妈妈当我空气似的。我吃饭穿衣上学放学都是爷爷奶奶管,妈妈爱玩,却去哪都不带我。有时她心情好答应带我去海洋世界,可是你别指望她会遵守承诺,她总是一转身就忘了。到了约定的时间,等我高高兴兴地打扮好,她早就跑得没影儿了。我幼儿园大班都快毕业了,一次难得她来接我放学,结果却穿得很奇怪:她很胖,却穿很紧的衣服,妆也化得不好看,还穿着拖鞋。我的好朋友问我,你们家怎么请了这么丑一个阿姨啊?我觉得很丢脸。

【坏妈妈表现】邋遢,不爱打扮;耍赖,说话不算数;自私,只顾自己玩;对爸爸比对宝宝好,让宝宝吃醋了。

【网友辣评】每个幼儿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外表漂亮的妈妈,因为他们还处于用眼睛看世界的阶段,并不懂得“心灵美”之类深奥的道理。聪明的妈妈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而且不会对孩子耍赖,说到一定做到。否则,可别怪宝贝们质疑你的“人品”,他们最恨不拿自己当回事的人了。

你是孩子眼里的好爸爸吗?


关于什么样的爸爸是好爸爸似乎已经有过很多讨论了,但是,很多爸爸们仍然很没有安全感,就像担心自己所喜爱的足球俱乐部会被淘汰一样,害怕自己无法扮演好爸爸这个角色。那么理想中的爸爸和现实中的爸爸究竟是什么样呢?

模范爸爸是什么样的?回答这个问题就像让一个外国人倒背一首唐诗一样困难。大多数爸爸是在有了宝宝后,自然而然地拥有了爸爸这个身份,但是在心理上和行动上上,是一个合格的爸爸了吗?我们能给孩子讲动听的故事吗?我们时刻为孩子操心吗?我对家里有足够的贡献吗?我们先来看看理想中的爸爸究竟什么样?

“理想爸爸”是所有人的完美榜样,还是永远到达不了的岸?好爸爸应该是什么样的?理想主义者说:

*好的爸爸应该在孩子教育上表现得热心、积极、敏锐并且方法得当,同时还不能冷落了你的另一半。

*模范的爸爸必须要足够坚强,而且要在该示弱的时候就示弱。

*爸爸们在表现成熟一面的同时,还要富有童心。他们既要保持浪漫,也要给宝宝及时地换下满是便便的尿布。

*爸爸们应该看上去充满活力,有着运动型的身材,但是也不能将太多的时间花在运动上。

*他们要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不要把钱看得太重。

此外,也很重要的一点:合格的爸爸应该尽可能地在家待着,但是工作能在人不在的情况下,也要出色完成。

“现实爸爸”也多种多样,你是哪一型?

德国的一家社会研究所仔细研究了1500名家有学龄儿童的父亲,并且总结出了六种爸爸的角色类型,让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爸爸”是这样的:平等主义爸爸

28%的爸爸被归入此类,被排在爸爸类型的第一位。

他们平等而又有耐心地对待他们的另一半,与妻子共同合作,因此,也感觉到被妻子的接受度很高。对于传统的爸爸模本,他们是采取否定态度的。他们很愿意谈论有关孩子教育的话题。

重门面型爸爸

25%的爸爸被归入此类。

他们觉得自己接受传统类型的爸爸形象,对自己与孩子的关系评估是积极的,被自己的另一半认同。但是,他们在接受爸爸这个角色时是比较迟疑的,也没有很好地扮演当代爸爸的形象。因为这类爸爸还没有想清楚,自己究竟要怎样当爸爸,常常对培育子女这项工作感到力不从心。

站在边缘上的爸爸

大约有10%的爸爸被归入此类。

他们没有完全融入家庭生活,而是成为密切的妈妈-孩子关系中的附属品。他们想对家里做更多的贡献,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做到。这类爸爸感觉到,他们的另一半在培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对他们是不信任的。当然,他们也用怀疑的目光观察着他们的妻子与孩子的关系。

合作伙伴型爸爸

大约有6%的爸爸被归入此类。

这类爸爸表示,自己在孩子培育问题上有很多参与,而且他们的另一半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与“平等主义爸爸”的区别是,他们并不反对传统模式的爸爸形象,也就是他们认为在儿童抚育上,爸爸妈妈应该遵循传统的分工,同时,他们也愿意在孩子身上倾注更多的精力。

没有安全感的爸爸

13%的爸爸被归入此类

这种类型的爸爸在与家庭关系上存在着问题,他们在新旧模式上摇摆,而且无法做出选择。与“站在边缘上的爸爸”相比,他们对妻子有很强的依赖感。这些“不安全”的爸爸的妻子们往往把她们的另一半看做是另一个孩子,也需要照顾。

传统类型的爸爸

18%的爸爸被归入此类。

他们表现得如同他们的父亲和祖父所表现的那样。他们将照顾孩子、做家务事以及参与社区活动交给妻子来完成。他们大多是在周末的时候,陪孩子一起玩。而且活动方式也很传统,比如带孩子出现在足球场上,或是买木工用品的商店,或是组织全家去远足。

现实距离理想,一步之遥还是千里之外?爸爸们需要榜样和帮助!

大约40%的人觉得自己做爸爸是失败的。他们对自己不仅不满意,而且对改变现状感到束手无策,很多父亲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感觉不自信。问题出在哪里呢?

这是因为男人与女人从小所受的教育不同。同情和敏感这些软技能在大多数男性社会化的过程中并不重要。而且,男人小时候缺乏正面的榜样——他们的爸爸要么总不在身边,要么表现得极度权威。在社会生活中,也没有为男性提供典范形象——既有男人味又充满柔情的爸爸。所以他们需要榜样,需要去寻找那些将强健与细心呵护集于一身的爸爸来作为他们的榜样,同时爸爸成功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也需要妈妈的帮助,需要妈妈的适当“放权”和鼓励。

对于我们“抛出”的想象中的“理想爸爸”,现实中的爸爸会怎么看呢?我们采访了两位爸爸,看看他们怎么说。

好爸爸应该是个“严父”

爸爸:赵丛文

宝宝:赵维扬(1岁2个月)

看了这个“好爸爸”的描述,惊出一身汗,那么多的“应该如何”“同时还要如何”呵呵,如此完美的爸爸全世界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超人先生。作为一个菜鸟爸爸,我对“父亲”还没有那么清晰、具体的定义。我想,人类所有美好的情感都该是以“爱心”为起点和终点的,不同的只是过程和方法而已。中国传统家庭的“严父慈母”模式传袭了几千年,应该是最适合中国家庭的。所以我认为,一个好爸爸首先应该作好“严父”。其实,在这一代独生子女面前,严父远比慈母更难。而且坦白讲,目前阶段,严父的“下场”并不好,儿子的答案永远是“最好——妈妈,最不好——爸爸”,所有人都不在时,他才选择跟我玩。但是我不后悔,也不会改变。说实话,作为爸爸,在情感上我也想无条件的满足儿子的所有要求,但是理智不允许。毕竟孩子会以你想象不到的速度长大,会不可避免的与人接触、沟通、妥协。所以,在一个家庭中,无论父亲或者母亲,必须有一方是严格的,是对孩子有约束能力的,否则,真正的受害者将是无辜的孩子。为孩子作一个严父,这是我对他最深的爱。

孩子眼里的好爸爸

爸爸:马桥

宝宝:马芊月

1岁孩子眼里的好爸爸:给我洗尿布,不厌其烦地把我高高举起。

2岁孩子眼里的好爸爸:每天都要牵着我到处走走,陪我说话。

3岁孩子眼里的好爸爸:睡前给我冲奶粉。

4岁孩子眼里的好爸爸:睡前给我讲故事。

5岁孩子眼里的好爸爸:每个周末要带我郊游,不许加班。

6~7岁孩子眼里的好爸爸:送我上学、接我放学。

8~9岁孩子眼里的好爸爸:作业不会时,得及时帮我。

10~11岁孩子眼里的好爸爸:允许我请同学参加生日Party。

12~13岁孩子眼里的好爸爸:要参加家长会,回来后不能批评我。

14~15岁孩子眼里的好爸爸:不要干涉我跟同学的交往。

16~18岁孩子眼里的好爸爸:希望爸爸事业成功。

……

32岁男人眼里的好爸爸:这个世界就是个轮回,要努力赚钱,努力工作,努力陪孩子玩儿……

你是智慧型父母吗?


又是一年开学季,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点,不少的同学会在家里的帮助下调整作息为入学做好准备,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提高效率,你有看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文章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你是智慧型父母吗?,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父母爱孩子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从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到找工作、结婚、生孩子,父母无时不在操心,总而言之“为孩子把心都操碎了!”

然而许多孩子却体会不到这些,他们喜爱和崇拜的人可以是歌星,是影星或球星,但很少有人能想到自己的父母。另外,在一些调查中,孩子们对为他们“操碎了心”的父母,不但不领情,还有颇多抱怨,惹得很多父母感叹“好心没好报”啊!

面对父母的无奈和疑惑,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副教授胡玉顺表示:父母应补上“效能训练课”,从而使自己在育儿生活中更具智慧。

换位思考: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胡玉顺认为,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误区。比如:在爱孩子的问题上,许多父母多是出于本能的爱,却不重视爱的表达方式,不会施爱,因而使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爱。

在一次咨询活动中,胡玉顺曾接待过一个伤心妈妈。说到孩子两门功课只得了197分时,这位妈妈难过得直流泪。站在一边的女儿看着妈妈感到十分困惑,她不能理解妈妈为什么如此痛苦。此时这位妈妈就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妈妈的价值标准是要得双百,孩子没有满足她的需求,她就感到伤心。而换个位置看看孩子,她努力了,得了197分,她感到高兴。而妈妈却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父母的行为与孩子的体验相反,孩子幼小的心里就会产生疑问:妈妈这就是爱我吗?一而再再而三,孩子就会形成一种理念,认为这就是爱。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反映大学生冷漠,不懂得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乏爱的体验,父母的做法,在他们内心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只有学会施爱,让孩子体会到爱,并学会去爱别人的父母,才能成为一个智慧型的父母,你的投入才能有理想的产出。

尊重孩子:把他当成一个大写的人

我们的很多父母,在生活中极端宠爱孩子,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甚至是力所难及的物质条件,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应有尽有。但在精神上却经常忽略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情感和人格缺乏应有的尊重。这与西方的家庭教育理念正相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西方人更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对孩子人格的尊重,而生活上只要吃得有营养,穿得舒服就可以了。这就是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教育理念的关键是如何看待孩子:

1、把孩子当成一个大写的人

对此,有些父母不能接受,觉得自己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可以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怎么能说没有把孩子当成人来看待呢?可是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沟通方式,往往就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主体,一个有思想的人。比如有些父母打孩子,训斥孩子,对孩子冷言恶语。如果真把孩子当成了一个与你同样的人,下面的问题就好解决了。能与孩子平等地交谈,你的眼神、语调、用词都会体现出对孩子的尊重。

2、要把孩子当孩子看待

孩子既是与我们一样的——一样的大写的人,又是与我们不一样的---他是发展中的人,他还不完善,不成熟,但他具有潜能,潜在发展的可能性。他们更需要关心、关注和爱护,但并不是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

现在不少父母一谈尊重就没有要求了。在很多人的意识中,认为西方的父母对孩子非常放纵,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不然。西方的许多父母都是极为重视孩子家庭教育的,从生活到学习上都有严格的要求。但在对孩子的期望值方面从不强加于孩子,中国父母关心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美国父母关注孩子适合干什么。

细致教育:让孩子在体验中明白对与错

中西方在家庭教育方式上有一个明显的差异:中国注重理论的、宏观的指导,粗线条地讲道理;西方更注重具体的、微观的指导,告诉你具体的方法,让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去领会其中的道理。

有不少父母,只从道理上讲该怎么做,如果孩子做错了,稀里糊涂打一顿,打完了孩子还不知自己错在哪。让孩子从体验中去认识道理,他才会记忆深刻。

例如:一个19岁的名牌大学的学生,因偷盗进了拘留所。原因是他对原来的中学不满,想通过偷这个学校的电脑施行报复。据说偷时他也知道这样做不对,但还是没忍不住。其中除了他父母离异,没有人关注他的心理感受外,与我们以往的教育中,细微的体验太少也不无关系。如果他小时候曾因拿了人家一块糖、一块橡皮受到过惩罚的话,他就会体验出为什么不能偷窃的道理。

在国外不少家庭中,孩子无论犯了大错小错,都要受到惩罚,比如:不让看电视,或几天不许到外面和小朋友做游戏等,就是你想做的事不让你做,让孩子在他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中来体验对与错。孩子就从这各式各样的体验中,明白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错的,从而一步步明白做人的道理。

理念.智慧.行为

理念、智慧、行为是“父母效能训练”的三个重要环节。

胡玉顺表示:当今的父母应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并把这些理念转化为自身的智慧,用智慧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父母应改变教育方法,让孩子感受到你对孩子所施的爱,感受到你的关注,感受到你的期望,而这种期望是你的孩子成长的动力。只有这样,父母的期望在孩子身上才能产生正效应,真正做到与孩子共同成长。

你相信童话故事吗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