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童话故事

2020-09-30 牛的童话故事 猪的感人童话故事 会飞的猪童话故事

不肯吃猪骨头的牛的故事。

不肯吃猪骨头的牛的故事

那人不服气:我就不信你不吃!扒开牛的嘴,把骨头硬塞进牛嘴里,牛连蹦带跳,把骨头吐出来。

这人很生气,忿忿地说:“哼,真是不识抬举,打死你看你吃不吃!”说着,举起鞭子就打。

可任凭主人怎么打,牛瞪着眼就是不吃。

顿时,那人的鞭子像密集的雨点一样落下来。牛被打得遍体鳞伤,再喂它猪骨头,可它还是不吃。

几天下来,牛被折磨得奄奄一息。

一个过路的老农看见了,抚摸着牛心痛地说:“牛本来就是吃草的畜牲,你拿骨头喂它,它当然不吃了。”

那人振振有词地说:“我知道牛是吃草的东西,可猪骨头不是比草更好吃吗?连我的爱犬都捞不着吃呢,这牛就是不识抬举!”

农夫听了,长叹一口气说:“再这样下去,牛迟早会折磨死的。只可惜了这牛走错了门。”

几天后,那头强壮的牛在饥饿和鞭打中死掉了。

2不肯吃猪骨头的牛的故事点评

我们都知道牛是吃嫩草生存的,故事里的主人虽然喜爱这牛,希望它能快快成长,但是他却用错了方法,倔强的牛最后就这样被打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不要去改变自然规律,因为这结果必定只会是失败。

编辑推荐

白头神猪的故事


我们学过的故事典故有三顾茅庐、背水一战、程门立雪等 。典故是在重温中国历史,讲述中国故事。每个故事典故都会告诉我们一些哲理。我们应该学习故事典故中的优秀品质。你是否了解故事典故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白头神猪的故事》,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白头神猪的故事

有一年,张三家的一头母猪下仔了,他高高兴兴地数着刚生下来的小猪:“一、二……”忽然,他停住了,张大了嘴半天合不拢。他惊奇地看到,猪窝里竟然躺着一头白色的小猪仔!他忙奔出去,逢人就讲:“我家的猪生了一头白头小猪,白头的啊!”大家纷纷跑到他家里去亲眼看看这白头的小猪,个个称奇。一时间,这件奇闻传遍了全乡。

人们兴致勃勃地议论着这头稀罕的小猪,乡里年纪最老、见识最广、说话也最有权威的人说:“我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看到白头猪。依我看,这头猪一定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神猪,能够带来吉祥。我们应该把这头尊贵的神猪送到京城里去献给皇上,也好使我们乡扬名天下啊!”大伙纷纷表示赞同,于是就开始搭架子、做红花、置锣鼓,紧张地筹备起来。

过了几天,一切都准备停当,大家就派了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抬了用红绸缎装饰的架子,将白头小猪放在上面,在一个能干人的带领下,敲锣打鼓,吹着喇叭,一路欢欢喜喜、热热闹闹地向京城出发了。

就这样走了好几天,来到了河东地面。人们惊讶地发现,那里庄户人家养的猪几乎个个都是白头猪,普通得很。大家这才知道他们抬的准备献给皇上的所谓“吉祥的神猪”其实也只是十分平凡的一头小猪而已。人们,又失望又沮丧,只好,带着他们的小白猪回辽东去了。

2白头神猪的故事点评

这些人孤陋寡闻,竟然不知道世上还有别的颜色的猪以致于闹了个大笑话。白头神猪的故事告诉我们,世界很大很大,我们所不了解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所以千万不要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就随便自吹自擂。

不肯长大的小女孩的故事 儿童故事不肯长大的小女孩的故事


不肯长大的小女孩的故事

泰莱沙和爸爸、妈妈、奶奶,弟弟住在乡村里,日子过得非常快活。一天,战争爆发了,小泰莱莎的父亲被抽去当了兵,结果,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回来。

小泰莱莎见妈妈和奶奶整天哭个不停,问道:“你们为什么哭呀?”“我的小可怜,爸爸再也回不来了。”“那怎么行!”泰莱莎叫道,“爸爸多好呀,我最最爱他。我马上给国王写封信,让他把爸爸还给我们。”

奶奶说:“现在战争结束,国王打胜了,但你的爸爸死了。”小泰莱莎气愤地说道:“这也太不公平了!”“我的孩子,”妈妈说,“等你长大后,你就知道了。”“我什么也不想知道,”小泰莱莎眼含热泪说道,“我不想再长大了……”

自从那天起,小泰莱莎果真再也不长了。而弟弟安塞尔莫却每天都在长,一直长到他能独自一人奔跑游玩的时候,可他的姐姐仍然是那么小,那么忧愁。

后来,当她的小伙伴都长成高大的姑娘,开始为自己缝嫁衣的时候,小泰莱莎仍保持着原来那个样子。“小泰莱莎,”她们说,“如果你还是这么小,谁还娶你呀?”“我谁也不嫁。”

后来,小泰莱莎的妈妈由于悲伤过度,加之劳累,得了重病,被送进了医院。这样,家里的一切活儿都压在了年老的奶奶身上了。小泰莱莎每当看到弯着腰的奶奶,吃力地背着木柴朝家里走来时,心中别提是多么地难受了。

“我的命真苦啊,”奶奶一边打水一边说,“这一桶一桶的水太重了。小泰莱莎,如果你能快点长大就好啦,也好减轻我的一点负担呀。”小泰莱莎听后,暗地想试提一桶水,可是怎么提也提不起来。

“看来没法了,”小泰莱莎说,“只有长大一点,但只能长大那么一丁点儿,能帮助奶奶干活就行了。”说来也真怪,她真的就让自己长大了那么一丁点儿,然后就去井边打水。

奶奶高兴极了,“谢谢你,小泰莱莎,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你再去叉点草料给母牛吃,好吗?我的胳膊太痛了。”可是小泰莱莎根本提不起笨重的杈子,“看来,我还得再长大一点儿。”话音刚完,她真的又长大了一点儿。这样,她就和她以前的女伴们几乎一样高了。

后来,奶奶去世了,可妈妈仍在医院里,家中的一切事情又全落到了小泰莱莎的身上了。每天早晨,小泰莱莎得按时给弟弟准备早饭,送他去学校,回来后,又忙着准备午饭、打扫房间、喂牛喂鸡……一到晚上,她就又累又困,可还得去洗碗碟。

“看来,我还得再长大一点儿,”小泰莱莎决断地说。于是,小泰莱莎就又长大了一点儿,活儿对她来说,顿时好像也变得轻了。

妈妈病好后从医院里回来,见家中有条有理,小泰莱莎长得又高又大,非常高兴。妈妈的健康还没有完全复原,小泰莱莎不肯让她做家务事情,可现在家中有三个人了,活儿也多了,因此,小泰莱莎一个人忙得有点吃力。

“看来我还得再长大一点儿。”于是,她又长大了一点儿,现在她可成了村子里最高最漂亮的姑娘之一了。泰莉莎高兴极了,因为这样,她就能帮助更多的人了。等到妈妈身体基本恢复,泰莱莎的活儿就减轻了些。于是,她就去帮助隔壁一位无亲无友的老大娘干活。

有一天,从山上下来一个全副武装的强盗,他一进村,就凶狠地命令村民赶快交出一公斤金子,“一克也不能少!否则就把你们的房子烧掉。”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与他违抗。为了凑齐那一公斤的金子,妇女们慌忙地把金戒指、金项链收在一起。

而小泰莱莎却挨家挨户地说服男人们:“快,把大伙联合起来,你们人多,强盗只有一个。”“但他有枪呀,”男人们害怕地回答。泰莱莎一听又气又急:“你们到底是男人还是山羊?”

“既然这样,那好吧,”小泰莱莎说,“我来对付他!”说完,她就跑回家,站在镜子面前大声地叫了起来:“我还要再长大点,我要成为一个巨人。”话音刚落,她果然飞快地长了起来,一直长到和屋顶一样高。

泰莱莎来到广场上,一把抓住强盗的脖子,把他放在钟楼顶上,命令说:“坐在这里,直到警察来把你抓走时为止。”强盗一听,吓得不由地从钟楼上掉了下来,摔得顿时断了气。

小泰莱莎向四周看了看,只见大伙正从家门出来,热烈地向她表示祝贺。小泰莱莎一句话没说,转过身子就回家去了。“这一次我长得太多了,”她说,“可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眼看强盗胡作非为啊!”

谁知,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情。小泰莱莎每走一步,她的高大身材就缩短好大一截。到后来,她越缩越小,直至缩到一个中等身材姑娘那么大小了,并且还成了村里最漂亮的一个姑娘。

人们简直无法相信这会是事实,“小泰莱莎,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啊?”他们问。小泰莱莎高兴地微笑着,却一句话也没说。

不肯长大的小女孩的故事点评

泰莱沙是一个非常纯朴的姑娘,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她不断成长。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最普通的人,只要敢于同恶人做斗争,就能成为一名巨人。没有长大的小女孩泰莱沙一直坚持做自己,勇敢善良,生活的满足和快乐。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她勇于挑战。这个不肯长大的小女孩比太多成年人坚强。

不肯躲雨的驴子的故事


不肯躲雨的驴子的故事

驴子驮着两袋生石灰,急匆匆地赶路。

忽然天阴了,同行的猴子提醒他说:“驴大哥,生石灰最怕水,现在天阴下来了,可能要下雨,你快找个地方躲一躲吧!’,

驴子看了看天,自信地说:“不碍事,只有几片碎云,我看不会下雨。”

转眼问,天上掉下了一阵雨点,猴子着急地说:“驴大哥,你估计错了,你看,雨滴都落下来了,快找地方躲一躲吧!”

驴子拉长了脸,根本不认错,说:“我还会估计错?你瞧,落下来的是几星小雨点儿,你……”

说话间雨下大了,猴子说:“瞧,这哪是小雨点,明明是一场大雨要来了。”

驴子说:“最多不过下一阵小雨。”

“呀!你听山谷里轰轰地响,山洪都快暴发了,还说是小雨呢!”

“即使有山洪,也不过象溪水那么大,没错!”

“呀!山上人都被洪水冲下来了,这山洪可不小呀?”

“冲下来的人,一定是个泥人,没错!”

“不是泥人,是个白胡子老头儿啊!”

“白胡子老头?那一定是个玩具店里卖的不倒翁,没错!”

驴子信口胡扯,就是不肯认错,也不愿找个地方来躲雨,最后,石灰袋浸透了雨水,咕咕嘟嘟沸腾起来,把驴子烫得乱叫乱蹦。

猴子在一旁看着驴子的狼狈相,笑嘻嘻地挖苦道:“驴大哥,你不怕负重,也不怕下雨,又是唱,又是跳的,准是想当个马戏团的演员吧,没错!”

2不肯躲雨的驴子的故事点评

大多数人所佩服的别人的最好的品质之一,是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时人们发觉很难开口说这样简单的话:“在这一点上是我错了。”故事中的驴子就是这样,小朋友们,我们要做个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人,要及时走向正确的道路噢!

捕鼠器和鸡、猪、牛的故事


捕鼠器和鸡、猪、牛的故事

一只老鼠透过墙壁上的洞,看见农夫和他的妻子正在摆弄一个捕鼠器,急忙跑到农场的院子里发布警报。但院子里的鸡、猪、牛等动物均一笑置之,认为与自己无关。

当天晚上,一条毒蛇被捕鼠器夹住了,农夫的妻子赶来查看时不小心被毒蛇咬伤了。为给住进医院的妻子补身子,农夫把鸡杀了。

邻居和朋友们听说了此事,纷纷轮留照顾农夫的妻子,为了款待他们,农夫又把猪杀了。

后来农夫的妻子毒发不治而死,许多人前来参加葬礼,于是农夫又杀了牛款待。

一个小小的捕鼠器竟累得鸡、猪、牛等动物失去了生命。

2捕鼠器和鸡、猪、牛的故事点评

小朋友们,你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什么呢?有些时候你所遇到的事,其实已经有人告诉你了,你自己不留意最后导致缺口越来越大,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失败了。我们不要认为一切事都说的那么无关紧要,我们要尽量懂得体谅对方,对方告诉你的某些事,对你来说都是一个选择!千万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哦!

蚂蚁和骨头


蚂蚁和骨头的故事

一群蚂蚁远远地闻到了骨头的香味,他们很高兴,于是,便一起结伴而行,前去寻找那块散发着香味的骨头。

他们爬啊爬,爬过一块大草地,淌过一条小河,翻过一座大山,终于在山脚下一户农家的小院子里发现了那块骨头。骨头好香啊,蚂蚁们忍不住争先恐后的吃起来。可惜的是,骨头太小,而且上面没有一点肉丝,可蚂蚁们照样吃得津津有味。

一只嗅觉敏锐的小蚂蚁闻到了远方还有骨头,但谁都不听他的,因为他们不敢确定到底有没有一块骨头,更不知道还要走多远的路,爬多高的山,淌多深的河。他们谁也不抬头,一个个都在欢喜地争吃着眼前这块小小的骨头。

小蚂蚁失望了,但他相信自己的嗅觉不会有问题,他更相信前面一定会有一块更大更香的骨头。小蚂蚁暗下决心:哪怕历尽千难万险,自己一定要找到这块骨头!

于是,小蚂蚁孤独的踏上了寻找骨头的路,义无反顾地向前爬去。他忍受着饥饿和酷热,忍受着被路人和动物踩踏的疼痛,他就那么爬啊爬啊,爬过一片大平原,翻过一座高山,涉过一条大河,终于在河岸边一户人家的小院子里发现了那块又大又肥并且鲜嫩无比的骨头。小蚂蚁高兴极了,早已忘却了疲劳和辛苦,立即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尽情的享受着骨头的美味。

此时呢?在很远很远的那边,在山的那一边,在一户农家的小院子里,那只小蚂蚁的同伴们正在为越来越小,并且根本没有一丝肉的小骨头争吵、打架呢!

2蚂蚁和骨头的故事点评

一件东西放在面前,人们往往只看到他的好处,而看不到他的缺陷,只一味沉溺于欣赏而不去寻找更好的,更不肯为寻找更好的付出所必需的艰辛和劳动,实在是可悲的啊。

林肯的故事


林肯的故事

公元一八零九年,在一个荒凉的肯德基州农场里,诞生了一位叫亚伯拉罕.林肯的小婴儿,他就是末来第十六任的美国总统。

林肯十五岁的时候才开始认字母,每天早晚都要走四哩的森林小路到校求学。他买不起算术书,特地向别人借,再用信纸大小的纸片抄下来,然后用麻线缝合,做成一本自制的算术书。他以不定期上课的方式在校求学,知识都是"一点一点学的"。他所受的正规教育,总计起来上学的日子不过十二个月左右。林肯能在很艰难的情况下发奋读书,是林肯不向命运屈服的表现,也是我们应该向林肯学习的地方。林肯下田工作的时候,也将书本带在身边,一有空闲就看书。

中午吃饭时,也是一手拿著玉米饼,一手捧书。他在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以后,曾说:「我能够达到这一点小成果,完全是日后应各种需要,时时自修取得的知识。」林肯由一个贫穷的孩子成长为统率美国的政治家的历程,深深地打动著我,他成功的关键在於奋发向上,努力不懈,迎接生活的挑战。林肯做到了,成功了。「没有暗礁,激不起美丽的浪花」,林肯不屈服命运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一同向困难挑战,创造出佳绩。

林肯在1831年6月的一天,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一排排黑人奴隶戴着脚镣手烤站在那里,他们都被一根根粗壮的绳子串在一起。奴隶主们一个跟着一个走了过来。象买骡子买马一样仔细打量他们,有时还走上前摸摸他们的胳膊,拍拍他们的大腿,看他们是不是长得结实,肌肉发达,将来干活有没有力气。

奴隶主们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这时,几位北方来的水手走了过来,他们都被眼前的悲惨景象惊呆了,其中一个年轻人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一天我有了机会,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说话的这人名叫亚伯拉罕·林肯,后来他当上了美国总统,真的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

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他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间,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没钱买纸笔,他就在土沙地上和木板上写写划划,练习写字,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玉米饼子,一边津津有味看书。

晚上,他在小油灯下常读书读到深夜。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大力气活。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恳待人。他当乡村店员时,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还这几分钱竟追赶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中。所以,他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林肯无论干什么都始终没忘记学习,他抓紧一切空闲时间刻苦自学,攻读历史、文学、哲学、法学等著作,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这时期,他对政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积极从事政治活动。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183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林肯青年时期就痛恨奴隶制度,因为他当水手时,多次运货到南方,亲眼目睹了奴隶主的野蛮残暴和黑奴遭到的残酷折磨。他当了议员之后,经常发表演讲,抨击蓄奴制,在群众中很有影响。1854年美国的共和党成立,因为这个党主张废除奴隶制,林肯就参加了,两年后他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

他在竞选演说中说:“我们为争取自由和废除奴隶制度而斗争,直到我国的宪法保证议论自由,直到整个辽阔的国土在阳光和雨露下劳动的只是自由的工人。”1858年,林肯在参加伊利诺斯州参议员竞选时,发表了一篇题为《裂开了的房子》的演说,他把南北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比喻为“一幢裂开了的房子。”他说:“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林肯的演说语言生动、深入浅出,表达了北方资产阶级的要求,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群众的愿望,因而为他赢得了很大的声誉。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林肯的当选,对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构成严重威胁,他们当然不愿意一个主张废除奴隶制的人当总统。为了重新夺回他们长期控制的国家领导权,他们在林肯就职之前就发动了叛乱。1860年12月,南方的南卡罗来纳州首先宣布脱离联邦而独立,接着密西西比、佛罗里达等蓄奴州也相继脱离联邦。1861年2月,他们宣布成立一个“美利坚邦联”,推举大种植园主杰弗逊·戴维斯为总统,还制定了“宪法”,宣布黑人奴隶制是南方联盟的立国基础:“黑人不能和白人平等,黑人奴隶劳动是自然的、正常的状态。”1

861年4月12日,南方联盟不宣而战,迅速攻占了联邦政府军驻守的萨姆特要塞。林肯不得不宣布对南方作战。林肯本人并不主张用过激的方式废除奴隶制,他认为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先限制奴隶制,然后逐步加以废除,而关键是维护联邦的统一。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北方政府根本没有进行战争的准备,只是仓促应战,而南方则是蓄谋已久,有优良的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军队,所以,尽管北方在多方面都占有优势,还是被南方打得节节败退,连首都华盛顿也险些被叛军攻破。

北方在战场上的失利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许多城市爆发了示威游行,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这时林肯才意识到,要想打赢这场战争,就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废除农奴制、解放黑奴。

1862年5月,林肯签署了《宝地法》,规定每个美国公民只交纳10美元登记费,便能在西部得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5年之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这一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隶主夺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大大激发了农民奋勇参战的积极性。1862年9月,林肯又亲自起草了《解放黑奴宣言》草案。

1863年1月1日正式颁布了《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即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解放的黑奴可以应召参加联邦军队。宣布黑奴获得自由,从根本上瓦解了叛军的战斗力,也使北军得到雄厚的兵源。内战期间,直接参战的黑人达到18.6万人,他们作战非常勇敢,平均每三个黑人中就有一人为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

这两个法令的颁布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战场上的形势变得对北方越来越有利了。1863年7月1日到3日,双方在华盛顿以北的葛提斯堡展开了内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双方激战了三天三夜,北军重创南军,使南军损失了3.6万人,从此北军开始进入反攻,而南军只有防守了。

这年的7月4日,北军又在维克斯堡大获全胜。维克斯堡位于密西西比河上,是一个高出水面200英尺的悬崖,据守悬崖的叛军居高临下,可以用炮火直接威胁河上来往的船只。如果从下面攻打这个要塞非常困难。早在1862年末,格兰特就率军在海军的协助下几次攻打这个要塞,但都没成功。1863年4月,格兰特实行了新的进攻计划,先摧毁了要塞周围的各个据点,然后包围了维克斯堡。

海军也来助战,从陆地和水上同时进攻,猛烈炮击要塞,震耳欲聋的炮声一直响了47天之久。7月4日,困守要塞的叛军弹尽粮绝,被迫投降,北军这一次俘虏叛军2.9万人。紧接着,北方军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猛追击叛军,1863年4月3日攻占了叛军首都里士满。4月9日,叛军总司令罗伯特·李率残部2.8万人在阿波马托克斯小村向格兰特投降。历时四年的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南北战争被称为继独立战争之后的美国第二次革命。林肯成为黑人解放的象征。但奴隶主却对他万分仇恨。1865年4月14日晚上,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里看戏时,被南方奴隶主收买的一个暴徒刺杀。林肯的不幸逝世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震动,美国人民深切哀悼他,有700多万人停立在道路两旁向出殡的行列致哀,有150万人瞻仰了林肯的遗容。

林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为推动美国社会向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美国人民的崇敬,在美国人的心目中,他的威望甚至超过了华盛顿。

2林肯的资料

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国政治家、思想家,黑人奴隶制的废除者。第16任美国总统,其任总统期间,美国爆发内战,史称南北战争,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他废除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击败了南方分离势力,维护了美利坚联邦及其领土上不分人种、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内战结束后不久,林肯遇刺身亡,是第一个遭遇刺杀的美国总统,也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曾位列最伟大总统排名第一位。也是美国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其他3位为乔治·华盛顿、富兰克林·罗斯福、托马斯·杰斐逊)。最新版5美元纸币正面是亚伯拉罕·林肯的照片。

2006年,亚伯拉罕·林肯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名。

英国《泰晤士报》2008年组织专家委员会对43位美国总统分别以不同的标准进行“最伟大总统”排名,亚伯拉罕·林肯列为第一。

3林肯的故事点评

林肯的成功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拥有积极的心态是事业成功必备条件,要想事业有成,必须提升自我心态调适能力,学会在困难和挫折中砥砺品格,锤炼意志,保持健康精神状态和斗志昂扬,通过干好每件事、走好每一步让生命更加充实,人生更有价值。林肯的成功让我们知道不管受到多大挫折和考验,我们都要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来面对。

强者不吹牛的故事强者不吹牛


强者不吹牛的故事

小老鼠、小白兔、大公鸡比谁最厉害,在一起吹牛。

老鼠说:“我最厉害,有一次和大象决斗,我钻进它鼻孔里,咬得它直喊饶命!对于我,大象都不在话下,我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小白兔对小老鼠说:“你这个小地豆子,按体重比我小二十倍,也敢在此逞能!我是三次马拉松赛跑冠军的获得者,一次还创造了世界记录,连赛跑能手猎豹都惧我三分!”

大公鸡说:“你们都给我住嘴!俗语云‘雄鸡一唱天下白’,太阳都按我的叫声出来,连人类也听我的指挥,按我的命令起床下地,因此老子天下第一!”

它们正在不着边际地吹牛,旁边的草丛中躺着一只老虎,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听了它们的话,闭目微笑。过了一阵,老虎忽然打了一个哈欠,不由自主地说:“好困呀!”

老鼠、白兔、公鸡一看,无不抱头鼠窜……

2强者不吹牛的故事点评

吹牛的人,充其量只能算只“纸老虎”,一旦势力雄厚的“真老虎”出现在他面前,他只会落荒而逃。所以,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吧,机遇与成功,永远只会青睐有准备有实力的人。小朋友们也千万记得不要为了面子而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吹牛。讲大话是不对,被拆穿的时候只会更美面子哦。

​刮骨疗毒的故事 刮骨疗毒的意思


刮骨疗毒的故事

刮骨疗毒的意思是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特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后来也用刮骨疗毒比喻意志坚强的人。

一日,来了一个自称华佗的医生,他说听闻关公中了毒箭,特来医治。这时,关公的右臂痛得厉害,正和马良下棋来分散注意力,以免自己露出痛苦的表情而乱了军心。

华佗看过关公的箭伤,说:“君侯的手臂若再不治理,恐怕便要废了!如果要根治,便得把君侯的手臂牢牢缚在柱上,然后我用刀把皮肉割开至见骨,刮去骨头上的毒,再敷上药,以线缝合,这才治得好,但恐君侯惧怕。”

关公听了,笑说自己不是世间俗子,不怕痛,更不用把臂缚在柱上;并让人先送上食物,说:“先生远道而来,请先用酒菜!”关公陪着华佗吃了一会,便伸出了右臂,说:“现在就请动手,我照样下棋吃喝,请先生不要见怪!”华佗也不再说什么,取出一把尖刀,请人在关公的臂下放上一个盆子,看准了位置,下刀把关公的皮肉割开。关公吃喝如常,华佗气定神闲说:“我用刀把君侯骨头上的毒给刮走,这就好了!”华佗的手法娴熟,话刚说完,手上的刀子已经在关公手臂的骨头上来回刮,还发出悉悉的声音,流出的血也溢出了盆子。将士见到这情境,都掩面失色,惟独关公仍继续下棋吃喝,面不改容。不久,华佗把毒刮尽,敷上药,并把伤口缝合。

关公大笑而起,对众将说:“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华佗说道:“我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君侯箭疮虽治,然须爱护。切勿怒气伤触。过百日后,平复如旧矣。”关公箭疮既愈,拿出黄金百两酬谢,并设席款待华佗。华佗婉拒说:“某闻君侯高义,特来医治,岂望报乎!”坚辞不受,留药一帖,以敷疮口,辞别而去。

后人有诗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2刮骨疗毒的故事主人公

华佗

《三国演义》第75回,名医华佗为关羽行“刮骨疗毒”一节,料想大家都不会陌生。

华佗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民间医生,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瘟疫流行,他立志行医,为病人解除痛苦。为了为人治好病,他攀山越岭,采集草药,行走四方。他的足迹遍及今天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部分地区。在治病采药的过程中,他的医学知识日益渊博,临床经验不断丰富。他精通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和针灸科,尤其擅长外科,后世奉他为外科的鼻祖。

他曾创的“麻沸散”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传说系由曼陀罗花(也叫洋金花、风茄花)1斤、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各4钱,南天星1钱,共6味药组成;另一说由羊踯躅3钱、茉莉花根1钱、当归3两、菖蒲3分组成。据后人考证,这些都不是华佗的原始处方。是世界医学史上首次使用药物全身麻醉而施行剖腹术的人。不过,历史上的华佗并未给关公治过箭伤,二人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华佗死于建安13年(公元208年),而关羽中毒箭则是建安24年(公元219年)的事,其间相隔11年,死人焉能医活人?

不过关羽中箭刮毒确有其事,这在《三国志·关羽传》已有记载,其详细情况与《三国演义》所述相似,但可惜书中没有记下医生的姓名。

关羽

关羽(约162―220年),即汉寿亭侯,三国蜀汉独当一面的名将,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东汉末年,关羽跟随刘备起兵镇压黄巾叛乱,和张飞共同辅佐刘备、忠心不二,“恩若父子”(《三国志》记载),被誉为忠义的化身。刘备在徐州为曹操所败,关羽被俘,虽颇受曹操厚待,并封为汉寿亭侯,然仍斩颜良以报曹操、并且归投刘备。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4年)镇守荆州五郡,独镇一方。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北伐曹魏,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围曹操大将曹仁于襄阳郡,达到军事上的最高峰,但是荆州后方空虚,东吴吕蒙以白衣计乘机夺取荆州(主要是江陵和公安),关羽又久攻襄樊不下,只好撤退,由于荆州被东吴攻占,所以在退却路上,士卒离心、逃亡殆尽。关羽也被吴军擒获,遭到杀害。其“忠”、“义”操行被后来统治者所渲染,并加以神化,尊之为“关公”、“关帝”。今华北不少地区广大农村中都建有“关帝庙”,俗称“关老爷庙”。

3刮骨疗毒的故事历史真相

《三国志·关羽传》写关公“尝(曾)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伤的是“左臂”,而不是“右臂”。以后虽然有医者“刮骨去毒”,但《志》记全文85字并无一字说医者为谁。

华佗自称“沛国谯郡人”,沛国在今安徽亳州(一说萧县),地处皖省西北,而关公中箭地在“樊城”(后与襄阳合并为今襄樊),地处湖北西北,两地相距千里,古途迢迢,怎得赶来为关公“刮骨”?而又能从孙权的地盘“江东驾小舟而来”,岂不蹊跷?《三国志》载:华佗治病“当须刳(即开刀手术)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意为服用麻沸散后便会昏迷不醒。查关云长战曹仁于樊城,时间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关云长也就是在那时中箭受伤,并因而发生“刮骨去毒”的故事。而早在11年前(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华佗因为曹操头风发作屡召不至,操“大怒”,拿回许昌,“遂考竟佗”,也就是拷打至死。因此不可能为关羽刮骨疗毒。

事实上,《三国志·华佗传》讲了许多华佗行医治病的故事,有些故事也具有传奇性质,但即使如此,也没有替谁“刮骨疗毒”或“刮骨去毒”的记载。

4刮骨疗毒的故事点评

三国名将关羽面对毒箭射臂,能强忍钻心巨痛“刮骨疗毒”,以平静的心态与人对弈,举重若轻,不仅保全臂膀救了性命,而且传为佳话,威名远扬,流芳百世!这个故事写出了关羽豪迈的大丈夫的帅气、光彩风度,勇敢无畏,同时也说明了三国时期医术高明。我们要敢于学习借鉴关羽“刮骨疗毒”的可贵精神,找准自己的弱点和缺点,让弱点变强,让缺点变成优点。

牛的童话故事相关推荐